第五讲《广韵》音系
第五讲 等韵学
第五讲等韵学原理一,等韵图的性质、类型、体例㈠韵图:等韵图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学家编制的声韵调配合的音节表。
㈡类型宋元以来编制的韵图比较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以《切韵》《广韵》音系为研究对象的韵图。
《韵镜》《七音略》。
将《广韵》206韵绘成43个图,称为43转。
第二,在前一类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实际语音加以调整。
《切韵指掌图》《切韵指南》《四声等子》。
《切韵指掌图》将43转图合并成20个图;《切韵指南》《四声等子》进一步合并为16摄。
《切韵指掌图》还没有“摄”的名称,而《切韵指南》《四声等子》已经有了“摄”的名称了。
这类韵图反映的已经不全是《切韵》和《广韵》音系了。
第三,打破《广韵》音系,根据当时实际语音编制韵图。
宋邵雍《声音唱和图》(北宋汴洛方音),明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图经》(明代北京音系)。
这类韵图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实际语音。
㈢韵图体例(略)韵镜《切韵指掌图》二,等韵原理㈠转、内转、外转⑴转:转,展转相拼。
古韵图将《广韵》206韵合并成若干大类,编制音节图表,称为转。
如《韵镜》43图,称43转。
⑵内转、外转:具有真正二等韵的韵摄叫外转,没有真正二等韵的韵摄叫内转。
如:韵镜外轉第十三開例外:有些没有真正二等韵的韵摄也称为外转,如:㈡十六摄《四声等子》等韵图根据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的原则将《广韵》206韵归纳为“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曾、梗、流、深、咸”16个大类,称作16摄。
通摄:东、冬、钟(举平以赅上去入)( -k)江摄:江( -k)止摄:支、脂、之、微( )遇摄:鱼、虞、模( )蟹摄: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i)臻摄:真、谆、臻、文、欣、元、魂、痕(n-t)山摄:寒、桓、删、山、先、仙(n-t)效摄:豪、肴、萧、宵(u)果摄:歌、戈( )假摄:麻( )宕摄:阳、唐( -k)曾摄:蒸、登( -k)梗摄:庚、耕、清、青( -k)流摄:尤、侯、幽(u)深摄:侵(m-p)咸摄:覃、谈、盐、添、咸、衔、严、凡(m-p)㈢呼古等图实行“开”“合”分图,用于区分韵母有无u介音,有[u]介音或主元音为u的韵母叫合口呼,没有[u]介音或主元音不是u的韵母叫开口呼,如“麻”韵:内转第二十九开外转第三十合又如“阳唐”韵外转第三十一开内转第三十二合㈣等⑴“等”的含义江永: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
第五章 中古音系
第五章中古音系上文提到,《广韵》与《韵镜》(包括《七音略》)在中古音的研究中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的。
通过《广韵》与《韵镜》的分析比较,相互参证,中古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音值及声韵的配合情况就可以确定了。
第一节中古音的声母和韵母一、中古音的声母《广韵》的声母有三十七个,《韵镜》的声母有三十八个,二者的差别只在于,《广韵》的喉音中有影、晓、匣、以(喻四)四母,《韵镜》的喉音中则有影、晓、匣、云(喻三)、以五母,所以《韵镜》比《广韵》多出一母。
就《韵镜》的情况来看,“云”母已从“匣”母中分化出来,但尚未同“以”母合流,这种现象说明《韵镜》所确定的声母要晚于《切韵》(《广韵》的声母即代表《切韵》的声母),但不会晚于守温制作三十字母的晚唐时期,因为在守温的三十字母中云、以已合流为喻。
本书将中古声母确定为三十七个,亦即《广韵》的三十七母,理由是让“云”归“匣”更能反映出隋唐时期汉语声母的面貌。
下面是三十七声母表及其拟音(拟音均为国际音标)。
中古声母音值表中古声母发音及拟音方法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全浊发音发音部位新名部位旧名帮, 滂, 並, 明, 双唇唇重唇 (非) (敷) (奉) (微)舌尖中舌头端, 透, 定泥舌舌面前舌上知彻澄娘舌尖前齿头精,, 清,, 从心, 邪舌叶齿庄, 初, 崇生俟正齿舌面前章, 昌, 船书禅舌根牙见溪群疑?零声母影,匣舌根音喉晓 (云) 半元音以舌尖中半舌来,舌面鼻半齿日擦音表中的三十七声母和唐末宋初的三十六字母相比,唇音中少了四个,正齿音中多了五个,喉音中的喻母有分有合,数目没有增减。
二、中古音的韵母通过第三、四两章我们得知,《广韵》的韵类共有292类(王力《汉语史稿》的分类或王力《汉语音韵学》中的290类再加上戈和昔)。
如果不计声调,则为92类,其中所含韵母计有142类。
《韵镜》开三合三的韵类共有291类(比《广韵》少一个戈,如果不计声调,则为90类,其中所含韵母共有139类。
第三章 广韵音系和现代方言
第三节 《广韵》的声韵调:韵母
开 摄 一 二 等 等 三等 口 四 一 二 等 等 等 合 三等 凡 乏 口 四 等
咸
平 覃 咸 严 入 合 洽 业 平 谈 衔 入 盍 狎
盐 添 叶 帖
第三节 《广韵》的声韵调:韵母
开 摄 平 深 入 一 二 等 等 三等 侵 缉 口 四 一 二 等 等 等 合 三等 口 四 等
平 寒 端 丹单tan55 透 滩摊tan55 山开一:寒曷 上 去 旱 翰 掸tan55 旦tan51 炭叹tan51 坦 tan214 入 曷 獭水獭 ta214
定 坛弹tan35 诞tan51
但弹子弹tan51 达ta35
第四节 古今(北京)语音对应规律
古端母字今北京话读[t]声母。 古透母字今北京话读[th]声母。 古定母平声字今北京话读[th]声母,仄声字今 北京话读[t]声母。
奉
微
第三节 《广韵》的声韵调:声母
旧名 系 舌头 组 端组 端 清 透 浊 全 浊 定 泥 来 次 浊
端 系 泥组 半舌 齿头 精组 精 清 心 从 邪
第三节 《广韵》的声韵调:声母
旧名 舌上 正齿 系 组 知 庄 章 清 彻 初 昌
浊
全 浊 次 浊 澄 娘 生 崇 书 船 禅 日
半齿
知组 庄组 知 系 章组 日组
通
第三节 《广韵》的声韵调:韵母
《广韵》的开口和合口并非今音的开口呼和 合口呼。古音无所谓“呼”。
第三节 《广韵》的声韵调:韵母
果假遇蟹止效流七摄是不带辅音韵尾的摄, 只有舒声(平上去),没有入声。 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九摄都是带辅音韵尾的 摄,有舒声也有入声。 咸深两摄舒声收[ m ],入声收[ p ]。 山臻两摄舒声收[ n ],入声收[ t ]。 宕江曾梗通五摄舒声收[ ],入声收[ k ]。
《广韵》音系
第三讲中古音系授课要点:①韵书的起源②《广韵》的由来及体例③《广韵》语音系统一、韵书的起源和发展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指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㈠韵书:韵书:韵书是按照韵编排的词典。
形书:《说文》《字林》《玉篇》义书:《尔雅》韵书:《切韵》《广韵》㈡韵书起源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⑵原因韵书出现的条件:第一,具备将音节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第二,具有科学实用的注音方法。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第三,具有社会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第一,中国和尚受到梵文字启发,懂得了将汉语音节切分为声韵两部分。
梵文:体文――辅音摩多――元音第二,沈约《四声谱》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三,诗歌发展,需要韵书。
魏晋时期汉语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格律进行规范时期,象沈约永明体提出的“四声八病例”说,对诗歌的押韵和平仄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用韵书的方式对诗歌的用韵用字进行规范,提出一个大家可以遵循的标准。
⑶《广韵》以前的韵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韵书产生并蜂出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韵书。
三国魏:李登《声类》――第一部晋代:吕静《韵集》――第二部南北朝:阳休之《韵略》、夏侯咏《韵略》、沈约《四声谱》沈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贡献很大,首先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特点。
二、《广韵》的由来及体例㈠《切韵》与《广韵》的成书过程:①隋代开皇年间,陆法言编写《切韵》,存在最早的韵书。
②唐孙缅修补增订《切韵》,篹《唐韵》。
③北宋陈彭年编修《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我国现在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
㈡《广韵》的性质《广韵》虽编于宋代,只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是扩充《切韵》之意)。
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的仍然是《切韵》时代即隋代的语音系统,并不是北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因此,《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的,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的,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是《广韵考》。
第五讲《广韵》音系
第三讲中古音系授课要点:①韵书得起源②《广韵》得由来及体例③《广韵》语音系统一、韵书得起源与发展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指以《切韵》《广韵》为代表得隋唐时期得语音系统。
㈠韵书:韵书:韵书就是按照韵编排得词典。
形书:《说文》《字林》《玉篇》义书:《尔雅》韵书:《切韵》《广韵》㈡韵书起源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⑵原因韵书出现得条件:第一,具备将音节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第二,具有科学实用得注音方法。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第三,具有社会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这样得条件:第一,中国与尚受到梵文字启发,懂得了将汉语音节切分为声韵两部分。
梵文:体文――辅音摩多――元音第二,沈约《四声谱》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三,诗歌发展,需要韵书。
魏晋时期汉语诗歌得发展已经进入到对格律进行规范时期,象沈约永明体提出得“四声八病例”说,对诗歌得押韵与平仄都作了严格得规定,这就要求用韵书得方式对诗歌得用韵用字进行规范,提出一个大家可以遵循得标准。
⑶《广韵》以前得韵书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我国韵书产生并蜂出得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得韵书。
三国魏:李登《声类》――第一部晋代:吕静《韵集》――第二部南北朝:阳休之《韵略》、夏侯咏《韵略》、沈约《四声谱》沈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得贡献很大,首先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得特点。
二、《广韵》得由来及体例㈠《切韵》与《广韵》得成书过程:①隋代开皇年间,陆法言编写《切韵》,存在最早得韵书。
②唐孙缅修补增订《切韵》,篹《唐韵》。
③北宋陈彭年编修《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这就是我国现在得最早得完整得韵书。
㈡《广韵》得性质《广韵》虽编于宋代,只就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就是扩充《切韵》之意)。
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得仍然就是《切韵》时代即隋代得语音系统,并不就是北宋时期得语音系统。
因此,《广韵》音系就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得语音系统。
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就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得,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得,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就是《广韵考》。
从《广韵》音系看四川达州方言的语音特点
从《广韵》音系看四川达州方言的语音特点作者:郑长丽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22期摘要:四川达州方言是由古代汉语慢慢分化形成的,其在语音上既保留了古音的一些特征,又呈现出自身的某些特点。
本文试把达州方言的语音系统与《广韵》音系进行比较,以探究四川达州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
关键词:《广韵》音系四川达州方言语音特点“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1]现代汉语各方言就是由古代汉语慢慢分化形成的。
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汉语在向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发展极不平衡,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区。
就目前而言,现代汉语共分为七大方言区,它们分别是: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方言区和粤方言区。
这些方言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一些古音特征,是考订古音的重要材料,同时它们又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古音的语音特点。
下面就以《广韵》音系为参照,来探究四川达州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由原达县地区改建而成。
现辖通川区、达县、开江县、大竹县、宣汉县、渠县,代管万源市,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43万。
达州地处四川、重庆、湖北、陕西四省结合处,秦巴地区的腹心地带和中心位置,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但达州自古有“秦巴路难行”之说,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外界联系较少的地区,因而该地的语言既保留了古音的一些特征,又呈现出自身的某些特点。
一、达州方言的声韵调达州面积广阔,人口较多,对其方言的研究是从总体上来谈的,达州方言内部还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一)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共19个,分别如下:P、p‘、m、f、t、t‘、?覧、l、k、k‘、x、t?揶、t?揶‘、?揶、ts、ts‘、S、z、?覬与普通话声母相比,达州方言特点如下。
1.缺少了舌尖后音[?鬛]、[?鬛‘]、[?拶]、[?拮]和舌尖中、浊鼻音[n]。
2.增加了舌尖前、浊擦音[z]和舌面后、浊鼻音[?覧]。
(二)韵母尢、i、u、y、?鬢、A、iA、uA、?藓、ie、u?藓、ye、o、yo、ai、i?藓i、uai、ei、uei、ɑu、iɑu、?藜u、i?藜u、an、i?藓n、uan、y?藓n、?藜n、in、u?藜n、yn、a?覧、ia?覧、ua?覧、o?覧、yo?覧达州方言中共有36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8个,复元音韵母15个,带鼻音韵母13个。
第五讲《广韵》音系
第三讲中古音系授课要点:①韵书的起源②《广韵》的由来及体例③《广韵》语音系统一、韵书的起源和发展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指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㈠韵书:韵书:韵书是按照韵编排的词典。
形书:《说文》《字林》《玉篇》义书:《尔雅》韵书:《切韵》《广韵》㈡韵书起源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⑵原因韵书出现的条件:第一,具备将音节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第二,具有科学实用的注音方法。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第三,具有社会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第一,中国和尚受到梵文字启发,懂得了将汉语音节切分为声韵两部分。
梵文:体文――辅音摩多――元音第二,沈约《四声谱》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三,诗歌发展,需要韵书。
魏晋时期汉语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格律进行规范时期,象沈约永明体提出的“四声八病例”说,对诗歌的押韵和平仄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用韵书的方式对诗歌的用韵用字进行规范,提出一个大家可以遵循的标准。
⑶《广韵》以前的韵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韵书产生并蜂出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韵书。
三国魏:李登《声类》――第一部晋代:吕静《韵集》――第二部南北朝:阳休之《韵略》、夏侯咏《韵略》、沈约《四声谱》沈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贡献很大,首先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特点。
二、《广韵》的由来及体例㈠《切韵》与《广韵》的成书过程:①隋代开皇年间,陆法言编写《切韵》,存在最早的韵书。
②唐孙缅修补增订《切韵》,篹《唐韵》。
③北宋陈彭年编修《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我国现在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
㈡《广韵》的性质《广韵》虽编于宋代,只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是扩充《切韵》之意)。
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的仍然是《切韵》时代即隋代的语音系统,并不是北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因此,《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的,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的,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是《广韵考》。
3第三章广韵音系
第三章《廣韻》音系第一節《廣韻》的由來和體例一、《廣韻》的由來三國魏.李登撰《聲類》。
晉.呂靜撰《韻集》。
《顔氏家訓.音辭篇》:許慎造說文劉熹製釋名始有譬況假借以證音字耳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加以外言內言急言徐言讀若之類益使人疑孫叔言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髙貴郷公不觧反語以為恠異自茲厥後音韻鋒出各有土風遞相非笑指馬之諭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叅校方俗考覈古今為之折衷權而量之獨金陵與洛下耳《說文解字》有“均”無“韻”。
《說文解字》第十三卷土部:《玉篇》殘卷音部:《梁書·沈約傳》:……又撰《四聲譜》,以為在昔詞人,累千載而不寤,而獨得胸衿,窮其妙旨,自謂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
帝問周捨曰:“何謂四聲?”捨曰:“‘天子聖哲’是也。
”《南齊書·陸厥傳》:永明末,盛為文章。
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邪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顒善識聲韻。
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
沈約《宋書.謝靈運傳》後又論宮商。
厥與約書曰:“范詹事自序:‘性別宮商,識清濁,特能適輕重,濟艱難。
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斯處,縱有會此者,不必從根本中來。
’沈尚書亦云:‘自靈均以來,此祕未覩。
’……”《南史·列傳第三十八》:時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邪王融以氣類相推轂,汝南周顒善識聲韻。
約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蠭腰、鶴膝。
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不可增減。
世呼為“永明體”。
[日]弘法大師《文鏡秘府論.天卷.調四聲譜》:唐寫本《刊繆補缺切韻》(長孫訥言注)書影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宋濂跋)唐寫本《切韻》殘卷《刊謬補缺切韻》刊本姜亮夫《瀛涯敦煌韻書卷子考釋》唐寫本《唐韻》(孫愐)宋刊巾廂本《廣韻》書影……大宋重修廣韻一部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注一十九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字準景德四年(1007)十一月十五日勅四聲成文六書垂法乃經籍之資始寔簡册之攸先自呉楚辨音隷古分體年祀濅逺攻習多門偏旁由是差譌傳寫以之漏落矧注解之未備諒敎授之何從爰命討論特加刊正仍令摹印用廣頒行期後學之無疑俾永代而作則宜令崇文院雕印送國子監依九經書例施行牒至準勅故牒又準大中祥符元年(1008)六月五日勅道有形器之適物有象數之滋一爻始畫於龍圖八體遂生於鳥跡書契是造文字孛攵興踵事増華觸類浸長沿賡載以變本尚辝律之諧音集韻成書抑亦久矣朕聿遵先志導揚素風設敎崇文懸科取士考覈程準兹實用焉而舊本旣譌學者多誤必豕魚之盡革乃朱紫以洞分爰擇儒臣叶宣精力校讎増損質正刊修綜其綱條灼然敘列俾之摹刻垂于將來仍特換於新名庶永昭於成績宜改爲大宋重修廣韻牒至準勅故牒陸法言撰本長孫訥言箋注儀同三司劉臻外史顔之推著作郎魏淵武陽太守盧思道散騎常侍李若國子博士蕭該蜀王諮議參軍辛德源吏部侍郎薛道衡已上八人同撰集郭知玄拾遺緒正更以朱箋三百字關亮増加字薛峋増加字王仁煦増加字祝尚丘増加字孫愐増加字嚴寶文増加字裴務齊増加字陳道固増加字更有諸家増字及義理釋訓悉纂略備載卷中勒成一部進上勅賜絹五百疋昔開皇初有儀同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夜永酒闌論及音韻以今聲調旣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呉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傷重濁秦隴則去聲爲入梁益則平聲似去又支(章移切)脂(旨夷切)魚(語居切)虞(遇俱切)共爲一韻先(蘇前切)仙(相然切)尤(于求切)侯(胡溝切)俱論是切欲廣文路自可淸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吕靜韻集夏侯該韻略陽休之韻略周思言音韻李季節音譜杜臺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远緩蕭顔多所決定魏著作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紀博問英辯殆得精華於是更渉餘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閒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訓諸弟子凡有文藻即須眀聲韻屏居山野交游阻絕疑惑之所質問無從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歎1存者則貴賤禮隔以報絕交之旨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之爲切韻五卷剖析豪氂分別黍累何煩泣玉未得縣金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以蓋醬今歎楊雄之口吃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羣賢遺意寧敢施行人丗直欲不出戸庭于時歳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訥言曰此製酌古沿今無以加也然古傳之已久多失本源差之一畫詎惟千里見炙從肉莫究厥由輒意形聲固當從夕及其晤矣彼乃乖斯若靡馮焉他皆倣此頃佩……1《禮記.檀弓下》:趙文子與叔譽觀乎九原。
《广韵》止韵系平声又音字舆现代汉语比较
封比, 在 此基 磋 上探 讨 颇 部 演 燮 , 考察《 庚音 l i 》 又音 字 的骚 展演 燮及其 封 现代 漠 的影 警 , 以期 羯普 通 謇音 等 同题
够: 弋 支切 , 移 小瓿 , 方 言云凉 州呼甑 , 又音侈 。 尺氏切 , 侈小韶 , 甑也 。
教育 出 版社 2 0 0 8 年 初 版 的 隙彭 年 编 窟 的 《 宋本 唐瓿 》 影 印 本 攘 ( 本 害 以 巾箱 本 耦 基 碇 , 缺 失 页稿 以泽 存 堂本 ) , 分
《 唐 龌》 又音髓 例 、 柬源 、 性耍 , 探讨 《 庚 龋》 又音 字演 燮骚 展 , 以又音 字褐 载髓研 究《 魔窘 i i 》 音系 , 等等 。其 中 , 封於 《 魔 瓿》
又音字 舆现 代 漠捂 的 比较研 究 比较少 。因此 , 本 文 以 江蘸
史、 地理 或者 言骚展不 平衡等原 因彦生 。
《 赓 胡》 止 胡 系平 罄 又 音 字 舆 现 代 漠 鼯 比较
候 筱 雪
( 西南交 通大学 艺术与传播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1 7 5 6 )
摘 要 : 《 赓颓》 全裤《 大宋重修 庚颟》 , 在漠语 音顿 擎史上具有 重要 的地位 舆惯 值 。又音 字在 《 赓胡》 中 占了很 大比例 。本 文通遇封《 赓颓》 止颤 系平肇又音 字的分析 , 及其 舆现代漠蓓 多音 字的封 比, 探 封《 度娟》 又音 字的餐展 演 燮及 其封 现代 漠话 的
多 羲多音 是指一 倜字有 雨佃 或雨佃 以上 颟音 ,演音 不
《音韵学广韵音系》PPT课件
《广韵》全书206韵,下面介绍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
(1)四声相承。《广韵》206韵,首先按四声分成四 大类,也可以说是以四声为纲。所谓四声相承,是指 韵母相同、只有平上去入声调不同的一组相配的韵。 如平声一东、上声一董、去声一送、入声一屋就是四 声相承的一组韵。这样一组韵,通常叫一个韵部,也 叫以韵为单位的韵类。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称说的方 便,常常用平声韵代表这一组韵,比如说东部,同时 包括了董送屋三韵,这叫"举平以赅上去入"。一个韵部 并非都是四声俱全,阳声韵四声俱全,阴声韵只有平 上去三声,没有入声,如支、纸、寘韵;有的只有去 声,没有与之相承的其他声调韵,如去声中的祭、泰、 夬、废。
(5)小韵。一个韵中的一个音节为一个小韵, 一个小韵把同韵中所有同音字汇集在一起,在小 韵的第一个字下注出反切,并标出这个小韵同音 字的数目。小韵的第一个字,也称这个小韵的代 表字。《广韵》中的小韵次序是没有规律的。
(6)注文。在小韵的代表字下首先注出词义, 末尾用反切注音,最后标出这个小韵包括多少字。 小韵中的其他字主要是注出词义,如果该字有又 音,注文末尾标出又音。
老湘语:爬 b13 平biɒŋ13 办bæ̃ 33 白 pia13 (双峰话)
(2)清 化
A. 一律为不送气清音 (新湘语)
长沙:爬 pa13 平 pin13 办 pan21 白 pɤ24
B. 一律为送气清音 (客话、赣语)
梅县:爬 pha11 平phiaŋ11 办 phan52 白phak5
C. 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北方话)
轻唇(唇 齿) 非 [ pf ] 敷 [ pf‘] 奉 [ bv ] 微 [ m ]
1. 重唇 (1)洪音:波 爬 普 潘 盆 朋 美 门 —— 今各方言都读双唇。 (2)细音:比 皮 飘 边 平 苗 面 灭 —— 今各方言都读双唇。
汉语语音史8中原音韵音系
2. 疑母和喻母中分出一个“鱼母”,说明这两母已 经有一部分变为零声母。
3. 韵母缉韵[-p]、物韵[-t]、职韵[-k]合并,说明入声 字合流。
二、《中原音韵》
近代音指的是宋代至清代的汉语语音系统。记录 近代音的最重要的韵书,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 音韵》。
3. 《集韵》改变了一些反切用字,如“银,鱼巾 切”。
4. 《集韵》改变了一些字的反切,更符合当时的语音 实际:
悲,《广韻》府眉切,《集韵》逋眉切。
贮,《广韻》丁吕切,《集韵》展吕切。
贿,《广韵》呼罪(上声)切,《集韵》呼内切(去 声)。
5. 《集韵》增加了一些字的又音,比《广韵》收音更 全面:
该书主要是在归纳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 白朴、马致远)以及其他一些元曲作家作品用韵基 础上编成的,那么这些作品究竟是依照什么方言写 成的,学者们有三种意见:
1. 十四世纪元代的大都音,即现代北京话的祖语。
2. 中原地区广泛通行的官话系统,也通行于大都, 但范围大于大都。
3. 以洛阳音为主体的河南音。
肖,《广韵》私妙切,去声;《集韵》还收思邀切, 平声。
《集韵》开启了改革《切韵》系韵书之风。作者丁度 还编著了《礼部韵略》,是由礼部颁行的一种简略的 韵书,是《集韵》的纲要和简编。其中“同用”的情 况大大增加。
南宋淳佑十二年(1252年),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 韵略》,直接归并了《礼部韵略》中规定可以同用的 韵,于是只剩107韵。在此之前二十多年(1229年) ,金人王文郁编过《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作了同样 的工作,归并得到了106韵。
《中原音韵》成书于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 此书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对《切韵》系韵书 作了彻底改革,记录的是当时北方的实际语音, 主要是为当时的词曲制作服务的。
最新第三章-中古音-广韵精品课件
第三十八页,共40页。
❖ 高本汉研究的结果是290类 ❖ 白涤洲使用统计法研究的结果也是290类 ❖ 黄侃研究的结果是335类 ❖ 周祖谟的研究结果是324类 ❖ 李荣的研究结果是334类 ❖ 邵荣芬的研究结果是326类 ❖ 王力在他的《汉语音韵学》及《汉语史稿》中
母相同(xiānɡ tónɡ)(前提),所以,凡同用、 互用、递用的切上字,其声母必属同一声类 (推论)。 ❖ 2)分析条例:每个小韵的反切读音都不 相同(xiānɡ tónɡ),据此推断,两个反切的 下字如属同类,则其上字必不同类。 ❖ 3)补充条例:根据“又音”将两类反切
第十八页,共40页。
基本(jīběn)条例
第三十三页,共40页。
❖東德紅 檧蘇公 公古紅 空苦紅 翁烏
紅 怱倉紅 通他紅 葼子紅 烘呼東 同
徒紅 蒙莫紅 籠盧紅 洪戶公,紅音同
叢徂紅 蓬薄紅 㟅五東 中陟弓 終職
戎 忡敕中 嵩息弓 弓居戎,宮音同
穹去宮 風方戎 豐敷戎 充昌終 虫直
弓 崇锄弓 戎如融融(róngróng)以戎
雄羽弓 瞢莫中 穷渠弓 冯房戎 隆力
❖ (3)递用例 甲切下字以乙字作为切下字,乙字又以 丙字作为切下字,则甲乙丙三字的韵母属于同类, 如:
❖
东 德红切
红 户公切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分析(fēnxī)条例
❖ 在《广韵(ɡuǎnɡ yùn)》中各个小韵反切的读 音是不会相同的。如果两个反切上字属于同类, 其下字必不同类。例:
《音韵常识(3):中古音系及音变规律举要》
《音韵常识(3):中古音系及音变规律举要》转载 2015-10-15 18:34:00中古音系及音变规律举要李登的《声类》,吕静的《韵集》,《切韵》只剩残卷,《广韵》共收字二万六千多个,用反切上字452字,反切下字1193个。
音韵学家正是利用上字求声、下字求韵。
《广韵》编排的具体体例是:先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因为平声字太多,所以分为两卷,名为上平声,下平声。
共五卷,平声上卷二十八韵,平声下卷二十九韵(平声共五十七韵),上声卷五十五韵,去声卷六十韵,入声卷三十四韵,共二百零六韵。
同一韵按声母或介音的不同,分开排列。
同音字在一起,用〇隔开唐人叫“小韵”,宋人叫“纽”。
206韵四声相配为六十一类,如一“东董送屋”、三“钟肿用烛”、二十“文吻问物”、二十二“元阮愿月”等都是如此。
一、《广韵》的声母系统1、考求声母的方法一种是系联法,一种是统计法。
前者是清末音韵学家陈澧(1810—1882)第一个使用的。
他著有《东塾读书记》、《切韵考》等。
后者是近代学者白涤州的统计法。
陈澧认为“切韵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
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
”(《切韵卷》卷一)他的系联法共用三个条例。
第一、基本条例:“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
”如:“冬”都宗切。
“当”都郎切。
切上字同用“都”,故声母同类。
“都”当孤切。
“当”都郎切。
切上字互用,故声母亦同类。
“冬”用“都”作切上字,“都”用“当”作切上字,递相为用,声必同类。
第二、分析条例:“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
”例如:“彤”、徒冬切,“冬”、都宗切;“彤”与“冬”、“宗”反切下字属于递用条例,下字同类,那么反切上字“徒”和“都”必不同类。
也就是说“冬”和“彤”声类不相同。
(因为如果上字亦同类,则为同音字,不必出两个反切)第三、补充条例。
“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然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也。
广韵的分类方法
广韵的分类方法广韵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韵书,记录了古代汉语中的韵母和声调。
广韵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押韵、韵系和韵目三个方面。
一、押韵广韵根据韵尾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十六个类别,分别是:开口、合口、开合、平声、仄声、尖、圆、唇、齿、牙、喉、咽、涎、舌、目、鼻。
这些类别通过不同的韵尾形成了不同的押韵效果,使诗词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开口”类的韵母包括a、ia、ua等,如“华”、“家”、“画”等都属于这一类,可以进行押韵。
二、韵系广韵按照韵尾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十六个韵系。
这些韵系包括:唐韵、江韵、胡韵、模韵、尤韵、幽韵、侯韵、登韵、侵韵、覃韵、談韵、咸韵、鹽韵、添韵、鍾韵、清韵。
每个韵系都有各自的特点,使用不同的韵母进行押韵,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三、韵目广韵将韵母按照韵尾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声十六韵,分别是:平声一韵、平声二韵、仄声一韵、仄声二韵、平声三韵、平声四韵、仄声三韵、仄声四韵、平声五韵、平声六韵、仄声五韵、仄声六韵、平声七韵、平声八韵、仄声七韵、仄声八韵。
每个韵目都有特定的韵调,诗词作品中的韵脚就是通过押韵目来实现的。
广韵的分类方法为古代诗词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诗人在创作时可以根据广韵的分类方法选择适合的韵母和韵目,以达到押韵的效果。
广韵的分类方法也为古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广韵的分类方法以押韵、韵系和韵目为基础,通过对韵尾的不同分类,为古代诗词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一分类方法不仅美化了古代诗词的音韵效果,也为古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广韵的分类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五讲《广韵》音系教学文案
第五讲《广韵》音系第三讲中古音系授课要点:①韵书的起源②《广韵》的由来及体例③《广韵》语音系统一、韵书的起源和发展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指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㈠韵书:韵书:韵书是按照韵编排的词典。
形书:《说文》《字林》《玉篇》义书:《尔雅》韵书:《切韵》《广韵》㈡韵书起源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⑵原因韵书出现的条件:第一,具备将音节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第二,具有科学实用的注音方法。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第三,具有社会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第一,中国和尚受到梵文字启发,懂得了将汉语音节切分为声韵两部分。
梵文:体文――辅音摩多――元音第二,沈约《四声谱》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三,诗歌发展,需要韵书。
魏晋时期汉语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格律进行规范时期,象沈约永明体提出的“四声八病例”说,对诗歌的押韵和平仄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用韵书的方式对诗歌的用韵用字进行规范,提出一个大家可以遵循的标准。
⑶《广韵》以前的韵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韵书产生并蜂出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韵书。
三国魏:李登《声类》――第一部晋代:吕静《韵集》――第二部南北朝:阳休之《韵略》、夏侯咏《韵略》、沈约《四声谱》沈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贡献很大,首先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特点。
二、《广韵》的由来及体例㈠《切韵》与《广韵》的成书过程:①隋代开皇年间,陆法言编写《切韵》,存在最早的韵书。
②唐孙缅修补增订《切韵》,篹《唐韵》。
③北宋陈彭年编修《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我国现在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
㈡《广韵》的性质《广韵》虽编于宋代,只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是扩充《切韵》之意)。
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的仍然是《切韵》时代即隋代的语音系统,并不是北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因此,《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的,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的,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是《广韵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中古音系
授课要点:
①韵书的起源
②《广韵》的由来及体例
③《广韵》语音系统
一、韵书的起源和发展
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指以《切韵》《广韵》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㈠韵书:
韵书:韵书是按照韵编排的词典。
形书:《说文》《字林》《玉篇》
义书:《尔雅》
韵书:《切韵》《广韵》
㈡韵书起源
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⑵原因
韵书出现的条件:
第一,具备将音节分析为声、韵、调三个部分。
第二,具有科学实用的注音方法。
汉末,孙炎《尔雅音义》
第三,具有社会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第一,中国和尚受到梵文字启发,懂得了将汉语音节切分为声韵两部分。
梵文:体文――辅音
摩多――元音
第二,沈约《四声谱》发现了平、上、去、入四声。
第三,诗歌发展,需要韵书。
魏晋时期汉语诗歌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格律进行规范时期,象沈约永明体提出的“四声八病例”说,对诗歌的押韵和平仄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用韵书的方式对诗歌的用韵用字进行规范,提出一个大家可以遵循的标准。
⑶《广韵》以前的韵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韵书产生并蜂出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韵书。
三国魏:
李登《声类》――第一部
晋代:
吕静《韵集》――第二部
南北朝:
阳休之《韵略》、夏侯咏《韵略》、沈约《四声谱》
沈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贡献很大,首先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特点。
二、《广韵》的由来及体例
㈠《切韵》与《广韵》的成书过程:
①隋代开皇年间,陆法言编写《切韵》,存在最早的韵书。
②唐孙缅修补增订《切韵》,篹《唐韵》。
③北宋陈彭年编修《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这是我国现在的最早的完整的韵书。
㈡《广韵》的性质
《广韵》虽编于宋代,只是对《切韵》加以充实扩充(“广韵”就是扩充《切韵》之意)。
因此,《广韵》虽然编修于北宋,但它反映的仍然是《切韵》时代即隋代的语音系统,并不是北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因此,《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即隋唐时期的语音系统。
正因为如此,加之《切韵》一书已经佚失,后人实际上是利用《广韵》去研究《切韵》音系的,如清代音韵学家陈澧《切韵考》就是利用《广韵》研究《切韵》的,书名叫《切韵考》,实际上是《广韵考》。
㈢《切韵》与《广韵》的主要不同之处:
第一,收字不一样。
封演《封氏闻见记》:《切韵》12158,《广韵》26194。
第二,分韵不一样。
《广韵》206韵,《切韵》
193韵,比《广韵》少13个韵,如:
第三,排列顺序不一样。
《切韵》193韵有时排列得比较混乱,《广韵》进行了调整,如闭口韵在《切韵》中被打乱,覃、谈二韵被排在阳唐二韵之前,《广韵》则将所有的闭口韵都放到最后。
《切韵》韵目之前没有序数,《广韵》则有序数,如平声“一东”“二冬”。
第三,韵目名称也有不同之处,如《广韵》
“欣韵”,《切韵》称“殷韵”。
㈣《广韵》的体例
⑴分韵:
《广韵》首先将收录的2万6千多个汉字分为206个大类,即206韵: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⑵分卷:
根据平上去入四声的顺序将全书分为5卷,其中平声字多,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其它三声各一卷。
⑶分小韵:
将每一个韵所属的字按照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小韵,小韵和小韵之间用圆卷符号隔开。
“小韵”就是我们今天所说
的同音字组。
⑷每一个小韵中,在解释第一个字时,用反切注音,这个反切即是这个字的读音,也是该小韵所有字的读音。
同时列出该小韵所收的字数,如果该小韵中的某个字除了这个共有的读音以外,还有其它的读音,则用“反切”或“直音”法在该字的下面注明该字“又音某”。
如“一东”的“同”字下注“徒红切,四十五”,意思是说“同”字所属的小韵即同音字组共有45个字,这些字都念“徒红切”,该小韵的“洞”字下注“又徒弄切”,意思是说“洞”字除了念“徒红切”以外,还念“徒弄切”,“徒弄切”这个读音只与“洞”有关,跟该小韵其它的字无关。
⑸每一个字先解释意义,后注读音。
㈤《切韵》音系的性质:
第一,单一音系说。
认为《切韵》代表一时一地之音。
唐末李涪《刊误.切韵》:隋代吴音。
陈演恪:隋唐洛阳音。
[法]马伯乐、[瑞典]高本汉:隋唐长安音。
第二,综合音系说。
认为《切韵》代表的不是一时一地之音。
《切韵》包括有古音的成分。
《切韵》音系中不仅有古音的成分,还有方音的成分。
《切韵》基本上代表一时一地之音,但吸收了一些方音和古音成分。
《切韵》基本上代表的是隋唐时代的洛阳音,同时也吸收了南北方音的一些特点。
三、《广韵》音系
㈠研究材料
《广韵》音系的研究包括两个主要的内容:第一,整理音类,即声母和韵母系统;第二,构拟音类音值,即实际读音。
整理《广韵》音系音类的材料是该书中的反切;构拟音值的材料主要有对音材料和方言材料。
㈡研究方法:
陈澧《切韵考》“系联法”。
东韵[u ]“红”“东”“公”五个反切下字;[i u ]“中”“戎”“宫”“弓”“融”。
《广韵》只有35个声母,但反切上字就有452个之多,只有142个韵母,而反切下字用了1192个
之多。
系联法:指采用“同用”“互用”“递用”等条例将《广韵》的反切上下字进行分类的方法。
原理依据: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相同。
同用:
几个反切同用一个字作反切上字,则被切字声母同类,如:
搭,都合切;颠,都年切;当,都郎切。
互用:
两个字互为反切上字,则两字的声母同类。
如:
都,当孤切;当,都郎切。
递用:
甲字用乙字作反切上字,乙字又用丙字作反切上字,则甲、乙、丙三字声母同类,如:冬,都宗切,都,当孤切
反切下字分类:
同用:
弓,居戎切;风,方戎切;终,职戎切。
互用:
戎,如融切;融,以戎切。
递用:
梦,莫中切;中,陟弓切:弓,居戎切;戎,如融切
当,都朗切;汤,吐朗切;桑,息朗切。
练习
一,用系联法将下面反切的上字进行归类。
歌,古俄切;强,巨良切;割,古达切;姑,古胡切;古,公户切;轿,渠庙切;公,古红切;贡,渠用切;渠;强鱼切
二,用系联法将下面反切的下字进行归类。
冈,古郎切;张,涉良切;强,巨良切;盲,武庚切;枪,七羊切;衡,户庚切;瞠,丑庚切;郎,鲁当切;羌,去羊切;香,许良切;当,都郎切;羊,与章切;良,吕张切;章,诸良切;庚,古行切;商,式羊切;仓,七冈切。
㈢《广韵》声韵系统:
声母系统:
陈澧的《切韵考》:40类
《广韵》35声母:
唇音:帮(非)[p]、滂(敷)[p ]、並[b](奉)、明[m](微)
舌音:端[t]、透[t ]、定[d]、泥[n]、来[l]
知[ ]、彻[ ]、澄[ ]
齿音:精[ts]、清[ts ]、从[dz]、心[s]、邪[z] 庄[t ]、初[t ]、崇[ ]、生[[ ]
章[t ]、昌[t ]、船[d ]、书[ ]、禅[ ]、日[n ]
牙音:见[k]、溪[k ]、群[ ]、疑[ ]
喉音:晓[x]、匣(喻三)[ ]、影[ ]、喻四[j] 照二、照三:
《广韵》“庄初崇生”四母相当于三十字母“照穿床审禅”的二等字,称为照二;“章昌船书禅”相当于三十字母“照穿床审禅”的三等字,称为照三;
喻三、喻四:
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在《广韵》分为两类:一类归入匣母,在韵图排在三等,称为喻三;一类在《广韵》为独立的声母,在韵图排在四等,称为喻四。
《广韵》142韵母(略)
㈣《广韵》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的区别
第一,《广韵》唇音只有“重唇”,三十六字母有“重唇”“轻唇”
第二,《广韵》正齿音有“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禅”两套,三十六字母只有“照穿床审禅”一套。
第三,《广韵》舌上音没有三十六字母的“娘”母。
第四,三十六字母“喻母”三等字在《广韵》归入“匣”。
思考题:
㈠填充:
①汉语中古音系的代表性韵书是;其作者是;
《广韵》的作者是。
②我国韵书出现于时期,我国的第一部韵书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声类》。
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的《切韵》,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的《广韵》;唐代孙缅编的韵书叫。
③最早期发现汉语四声规律并在文学上加以利用的音韵学家是南北朝时期的,他编的韵书叫。
反切注音法出现于汉末时期,传说发明了这种注音方法。
④研究《广韵》声母、韵母的主要材料是该书中材料,前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法,最早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广韵》声母、韵母系统的学者是清代的;其在音韵学上的代表作是。
*⑤《广韵》共有个韵,其中四个独立去
声韵是。
*⑥研究《广韵》而创立反切系联法的是()A陈澧,B顾炎武,C梁僧宝,D陈第
㈡问答题:
①韵书为什么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为什么说《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
③简单介绍“系联法”的情况?
④什么是《广韵》35声母,它与传统36字母有哪些不同?
*㈢按下表写出中古41声类中的全浊声母。
㈢名词解释
*1喻三,喻四,2照二,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