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5.1 幅面尺寸5.2 版面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5.2.2 字体和字号5.2.3 行数和字数5.2.4 文字的颜色6 印制装订要求6.1 制版要求6.2 印刷要求6.3 装订要求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 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 7.2 版头7.2.1 份号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7.2.3 紧急程度7.2.4 发文机关标志7.2.5 发文字号7.2.6 签发人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 7.3 主体7.3.1 标题7.3.2 主送机关7.3.3 正文7.3.4 附件说明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 GB/T 9704—2012one-time high through quality prison Center station of supervision check; the Taiwan unit achieved factory electricity by electric, and boiler hydraulic, and turbine buckle cover, and rushed tube, and rushed turned, and grid, and 168H, project once7.3.5.5 特殊情况说明7.3.6 附注7.3.7 附件7.4 版记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7.4.2 抄送机关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7.5 页码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9 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 10 公文的特定格式10.1 信函格式10.2 命令(令)格式10.3 纪要格式11 式样GB/T 9704—2012one-time high through quality prison Center station of supervision check; the Taiwan unit achieved factory electricity by electric, and boiler hydraulic, and turbine buckle cover, and rushed tube, and rushed turned, and grid, and 168H, project once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2012版(含式样)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2012版(含式样)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5.1 幅面尺寸5.2 版面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5.2.2 字体和字号5.2.3 行数和字数5.2.4 文字的颜色6 印制装订要求6.1 制版要求6.2 印刷要求6.3 装订要求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7.2 版头7.2.1 份号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7.2.3 紧急程度7.2.4 发文机关标志7.2.5 发文字号7.2.6 签发人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7.3 主体7.3.1 标题7.3.2 主送机关7.3.3 正文7.3.4 附件说明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GB/T 9704—20127.3.5.5 特殊情况说明7.3.6 附注7.3.7 附件7.4 版记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7.4.2 抄送机关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7.5 页码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9 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10 公文的特定格式10.1 信函格式10.2 命令(令)格式10.3 纪要格式11 式样GB/T 9704—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实用标准(2012版)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实用标准(2012版)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本标准中公文用语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用语一致。

本标准为第二次修订。

本标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国标准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房庆、杨雯、郭道锋、孙维、马慧、张书杰、徐成华、范一乔、李玲。

本标准代替了GB/T 9704—1999。

GB/T 9704—1999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文案大全——GB/T 9704—1988。

文案大全目次B 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5.1 幅面尺寸5.2 版面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5.2.2 字体和字号5.2.3 行数和字数5.2.4 文字的颜色6 印制装订要求6.1 制版要求6.2 印刷要求6.3 装订要求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7.2 版头7.2.1 份号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7.2.3 紧急程度7.2.4 发文机关标志7.2.5 发文字号7.2.6 签发人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7.3 主体7.3.1 标题7.3.2 主送机关7.3.3 正文7.3.4 附件说明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GB/T 9704—2012文案大全7.3.5.5 特殊情况说明7.3.6 附注7.3.7 附件7.4 版记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7.4.2 抄送机关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7.5 页码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9 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10 公文的特定格式10.1 信函格式10.2 命令(令)格式10.3 纪要格式11 式样GB/T 9704—2012 文案大全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
签发人:××× ××× ×××
版头示例
认识公文要素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
标 题
主送机关
××市××区××局办公室 关于调整充实大额会审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 为××××××××××××××××××××××××× ×××××××××××××××××××××××××××× ××××××××。 ×××××××××××××××××××××××××× ×××××××××××××××××××××××××××× ××××××××。
常见公文格式规范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
×××××××××××××。 ××××××××××××××××××××××××× ××××××××××××××××××××××××××× ××××××××××××××××××××××××。 附件:1.××××××××××××××××××××× ××××× 2.×××××××× 右空两字 ××市××区××局 2016年11月26日 与署名机关前空两字
抄送:×××,×××,××××,×××,×××××,××××, ×××。
××××× 2016年11月26日印发
宽度0.75磅
右空一字
左空一字
-2-
其他
说明
密级和保密期限
秘密:0-10年 机密:10-20年 绝密:20-30年 特提:1天内 立即阅办 8小时阅办 24小时阅办 48小时阅办
特急:3天内
28m 两行 ××〔2016〕9号 m 为×××××××××××××××××××××××××
分隔线下第二行,居中, 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
三号
×××××××××××××××××××××××××××× 26m m ××市××区××局办公室 ××××××××。 关于调整充实大额会审领导小组的通知 宜昌市夷陵区旅游局 关于调整充实大额会审领导小组的通知 ×××××××××××××××××××××××××× 各科室: ×××××××××××××××××××××××××××× 为××××××××××××××××××××××××× ×××××××××××××××××××××××××××× ××××××××。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2012版(含式样)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2012版(含式样)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目次前言1 围2 规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5.1 幅面尺寸5.2 版面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5.2.2 字体和字号5.2.3 行数和字数5.2.4 文字的颜色6 印制装订要求6.1 制版要求6.2 印刷要求6.3 装订要求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7.2 版头7.2.1 份号7.2.2 密级和期限7.2.3 紧急程度7.2.4 发文机关标志7.2.5 发文字号7.2.6 签发人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7.3 主体7.3.1 标题7.3.2 主送机关7.3.3 正文7.3.4 附件说明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GB/T 9704—20127.3.5.5 特殊情况说明7.3.6 附注7.3.7 附件7.4 版记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7.4.2 抄送机关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7.5 页码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9 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10 公文的特定格式10.1 信函格式10.2 命令(令)格式10.3 纪要格式11 式样GB/T 9704—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年)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年)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年)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5.1 幅面尺寸5.2 版面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5.2.2 字体和字号5.2.3 行数和字数5.2.4 文字的颜色6 印制装订要求6.1 制版要求6.2 印刷要求6.3 装订要求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7.2 版头7.2.1 份号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7.2.3 紧急程度7.2.4 发文机关标志7.2.5 发文字号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7.2.6 签发人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7.3 主体7.3.1 标题7.3.2 主送机关7.3.3 正文7.3.4 附件说明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GB/T 9704—20127.3.5.5 特殊情况说明7.3.6 附注7.3.7 附件7.4 版记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7.4.2 抄送机关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7.5 页码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9 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10 公文的特定格式10.1 信函格式10.2 命令(令)格式10.3 纪要格式11 式样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最新国家标准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最新国家标准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4.心理品德作风素质 (1)良好的心理素质。要能“听得话、受得气、耐得 烦、吃得亏。”也就是说,文秘人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 理,正确观察和处理各类问题,积极稳妥地应对各类问 题;既要有宏大的胸怀,能海纳百川,又要有小中见大 的自律意识和自我调节意识,处处小心谨慎,有“如临 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既要正确对领导人,又要 正确对待干部和群众;既要热爱本职工作,又要服从组 织安排,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为党和 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2)高尚的品德。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忠 诚于所从事的事业。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乐于奉献, 模范地遵守公民道德。维护领导机关的形象。 (3)严谨的作风。必须做到严谨细致,热情周到,优 质高效,廉洁奉公,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 批评与自我批评和两个“务必”。






公文的本质,是国家统治阶级,在实施领导、管理国家、 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书面文字工具。党政机关的公文,是 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党政规章和法规,请示 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文书与公文、文件的关系是: ①用特写版头印制的文件; ②用电报传输的公文; 1.公务文书 ③公开发布的公文; ④会议上印发的公文; ⑤其他文字材料等。 文书 ①信函; ②申请书: 2.私人文书 ③报告: ④日记: ⑤其他文字记录等。
• 新《条例》对公文、公文处理工作的涵义,以及 15种正式主要文种适用范围的界定更加科学明确; 新《条例》主要突出强调了公文处理方面的内容, 对各文种的确立使用、公文格式的标注、行文规 则的要求更加简明,对有关公文管理的要求更加 全面、严密、具体。根据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 厅的部署的要求,学习好、贯彻好《党政机关公 文处理工作条例》是各级党委、政府办公室的一 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文秘人员 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详]

最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详]

附件1《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9704-20122012-07-01实施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5.1 幅面尺寸5.2 版面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5.2.2 字体和字号5.2.3 行数和字数5.2.4 文字的颜色6 印制装订要求6.1 制版要求6.2 印刷要求6.3 装订要求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7.2 版头7.2.1 份号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学习参考7.2.3 紧急程度7.2.4 发文机关标志7.2.5 发文字号7.2.6 签发人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7.3 主体7.3.1 标题7.3.2 主送机关7.3.3 正文7.3.4 附件说明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7.3.5.5 特殊情况说明7.3.6 附注7.3.7 附件7.4 版记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7.4.2 抄送机关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7.5 页码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学习参考9 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10 公文的特定格式10.1 信函格式10.2 命令(令)格式10.3 纪要格式11 式样学习参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从2012年7月1日起,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现行的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一、党政机关公文的构成要素及排版形式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一)公文的构成要素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二)公文的排版形式排版形式指公文各组成要素在文件版面上的标印格式。

1.公文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210MM*297MM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为:公文用纸天头37MM,公文用纸订口28MM,版心尺寸156MM*225MM(不含页码)。

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

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

2.公文书写形式从左至右横排、横写。

其标识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3.字体字号发文机关标识使用2号小标宋体字,红色标识;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发文字号、签发人、主送机关、附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时间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正文以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字,正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

4.页码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

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

5.信函式公文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 ,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 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 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实用标准(2012版)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实用标准(2012版)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5.1 幅面尺寸5.2 版面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5.2.2 字体和字号5.2.3 行数和字数5.2.4 文字的颜色6 印制装订要求6.1 制版要求6.2 印刷要求6.3 装订要求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7.2 版头7.2.1 份号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7.2.3 紧急程度7.2.4 发文机关标志7.2.5 发文字号7.2.6 签发人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7.3 主体7.3.1 标题7.3.2 主送机关7.3.3 正文7.3.4 附件说明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GB/T 9704—2012B7.3.5.5 特殊情况说明7.3.6 附注7.3.7 附件7.4 版记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7.4.2 抄送机关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7.5 页码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9 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10 公文的特定格式10.1 信函格式10.2 命令(令)格式10.3 纪要格式11 式样GB/T 9704—2012 — 2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最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最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附件1《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9704-20122012-07-01实施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5.1 幅面尺寸5.2 版面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5.2.2 字体和字号5.2.3 行数和字数5.2.4 文字的颜色6 印制装订要求6.1 制版要求zz6.2 印刷要求6.3 装订要求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7.2 版头7.2.1 份号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 2 —7.2.3 紧急程度7.2.4 发文机关标志7.2.5 发文字号7.2.6 签发人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7.3 主体7.3.1 标题7.3.2 主送机关7.3.3 正文7.3.4 附件说明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7.3.5.5 特殊情况说明7.3.6 附注7.3.7 附件7.4 版记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7.4.2 抄送机关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7.5 页码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 3 —9 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10 公文的特定格式10.1 信函格式10.2 命令(令)格式10.3 纪要格式11 式样— 4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最权威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最权威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最权威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提高党政机关公文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2012年6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

该标准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标准是对国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1999 )的修订,对公文用纸、印刷装订、格式要素、式样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特别是将党政机关公文用纸统一为国际标准A4型,首次统一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素的编排规则,使党政机关公文的表现形式更加规范。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公文格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规则,并给出了公文的式样。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

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

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印制的公文,其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印制等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其余可以参照本标准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2.1 幅面尺寸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

2.2 版面页边与版心尺寸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 mm±1 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 mm×225 mm。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收藏)为提高党政机关公文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2012年6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9704-2012)。

该标准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标准是对国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1999 )的修订,对公文用纸、印刷装订、格式要素、式样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特别是将党政机关公文用纸统一为国际标准A4型,首次统一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素的编排规则,使党政机关公文的表现形式更加规范。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公文格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规则,并给出了公文的式样。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

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

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印制的公文,其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印制等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其余可以参照本标准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此处略去2、3、4部分)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5. 1 幅面尺寸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12
13
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标注“特急”、“加急”;紧急电报 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置于版心右上角第一行,两字之间空一字。公文 14 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 右上角第二行。 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表明公文的作者,他是发文机关制作公文时使用的、规范板式的文件 版头,通常称“文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居中红色套印在文件 15 首页上端。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 发文字号:发文字号是发文机关按照发文顺序编排的顺序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 置于发文机关标识下空两行,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 16 号“〔 〕”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联合行文使用主办机关的 发文字号。 17 发文字号之下4mm 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签发人:签发人是在上报的公文中批准签发的领导人姓名。只用于上行文。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 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 18 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 行, 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 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 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 19 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抄送机关(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包括:标题、主 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1]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版)[1]

欢迎共阅目 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5.1 幅面尺寸5.2 版面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5.2.2 字体和字号5.2.3 行数和字数5.2.4 文字的颜色6 印制装订要求6.1 制版要求6.2 印刷要求6.3 装订要求7 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7.2 版头7.2.1 份号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7.2.3 紧急程度7.2.4 发文机关标志7.2.5 发文字号7.2.6 签发人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7.3 主体7.3.1 标题7.3.2 主送机关7.3.3 正文7.3.4 附件说明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GB/T 9704—2012B7.3.5.5 特殊情况说明7.3.6 附注7.3.7 附件7.4 版记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7.4.2 抄送机关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7.5 页码8 公文中的横排表格9 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10 公文的特定格式10.1 信函格式10.2 命令(令)格式10.3 纪要格式11 式样GB/T9704—201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相对GB/T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2012
超出本市范围,发文机关要写全称: “××市××区××局” “中共××市××区××局党委”
标题中除书名号外,不宜出现其他标点符号
附注
用于说明正文中不便说明的事项,如注明传达范围 一般用于 平行文 和 下行文 中 请示件、函件应在附注处,标明联系人及电话
常见公文格式规范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
右空四字
回行后首字对齐,附件末尾不 应有标点
× × 市× × 区× × 局办公室 2016 年11月26 日
在成文日期上,居中
左空一字,仿宋GB2312, 四号
回行后首字对齐
宽度1磅值
宽度0.75磅
左空一字
抄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文
发文机关署名 成文日期
主体示例
认识公文要素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
抄送机关 印发机关
首条分隔线
中间分隔线 末条分隔线
抄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1 6 年1 1 月2 6 日印发
××××× -2-
2016年11月26日印发
右空一字
其他 说明
密级和保密期限
秘密:0-10年 机密:10-20年 绝密:20-30年
特提:1天内 立即阅办 特急:3天内 8小时阅办 加急:5天内 24小时阅办 平急:10天内 48小时阅办
标题
本区、本市内发文,单位名称可简写: “区××局” “××区××办公室”
-2-
版记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新旧区别: 1 2 3 4 5 6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从2012年7月1日起,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 2012‟14号)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 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 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210MM*297MM 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为:公文用纸天头37MM,公文用纸订口28MM,版心尺寸156MM*225MM (不含页码)。 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 边缘为80mm。 公文书写形式:从左至右横排、横写。其标识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 为“1.”,第四层为(1) 字体字号:发文机关标识使用2号小标宋体字,红色标识;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用 3号黑体字;发文字号、签发人、主送机关、附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时间用3号仿 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正文以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字,正 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 页码: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臵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 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 信函式公文: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 ,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 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 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 处为一条 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 公文的各要素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眉首:臵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公文眉首。眉首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 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 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即将同一文稿印刷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涉密公文 应当标注份号。臵于版心左上角第一行,用阿拉伯数字。 秘级和保密期限:密级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保密期限是对公文秘密等级时效规定的说明 。臵于版心右上角第一行,两字之间空一字。 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标注“特急”、“加急”;紧 急电报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臵于版心右上角第一行,两字之间 空一字。公文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紧急 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二行。 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表明公文的作者,他是发文机关制作公文时使用的、规范板式 的文件版头,通常称“文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居中红 色套印在文件首页上端。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 独用主办机关名称,“文件”二字臵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 发文字号:发文字号是发文机关按照发文顺序编排的顺序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 组成。臵于发文机关标识下空两行,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 称,用六角括号“„ ‟”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联合 行文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之下4mm 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签发人:签发人是在上报的公文中批准签发的领导人姓名。只用于上行文。平行排列于发文 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 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 名臵于第1 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 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 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 臵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抄送机关(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包括:标 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公文标题:即对公文主要内容准确、简要的概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除法 规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位于红色反线下空两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 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义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主送机关:是指要求公文予以办理或答复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 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标识在标题下空一行,左侧顶格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 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公文正文:公文正文表述公文的具体内容。通常分导语、主体和结束语。在主送机关下一 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回行。正文以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 22行,每行排28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 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 字用3号仿 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 1.× × × × ×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发文机关署名(从2012年7月1日起):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成文时间:指公文生效的时间。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 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标识在正文之下,空两行右空4字。用汉字将年、月、日 标全;“零”写为“○”。 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 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 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 mm~4mm,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 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 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 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 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 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 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 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臵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 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附注:是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如公文的发放范围、使用时注意的事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等。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 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 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 ,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 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 附件(或带序号)。 臵于抄送机关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为版记。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公文如有抄送,在主题词下一 行;左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 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印发机关是印制公文主管部门,印发时间是公文的付印时间。位于抄 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臵;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 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版记中的反线。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新旧区别: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全新的首次统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标准。 在“文种”方面,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13个文种基础上,增加了党委的“决 议”和“公报”两个文种,共15个文种。 在“格式”方面,取消了主题词;行政公文也要署发文机关名称。 在公文拟制方面,要求“重要公文”由主要负责人签发。 在行文规则方面,增加“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民意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在公文管理方面,增加发文立户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