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产品设计注意规范
铝合金压铸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齿轮的最小模数见表3-1-17
9、铸件设计中的凸台、凸纹及文字和图案
压铸凸台应有足够的高度,便于留切削余量,而不致使刀 具切削到铸件壁上,凸台的最小高度 h=2~2.5mm。当紧 固件的孔中心距L等于或小于表3-1-19 所列数值时,应将 相近的凸台连成一体,见图 3-1-22。
合金类别 铅锡合金 锌合金
铝合金
镁合金
最小宽度b
0.8
0.8
1.2
1.0
最大深度H
≈10
≈12
≈10
≈12
厚度h
≈10
≈12
≈10
≈12
说明:宽度b在具有铸造斜度时,表内值为小端部位值。
铜合金
1.5 ≈10 ≈8
8、铸件设计的压铸螺纹及齿轮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锌、铝及镁等合金的压铸件,可以 直接压出螺纹。铜合金只是在个别情况下才压铸出螺纹。 压铸螺纹一般为国家标准规定的3级精度。压铸螺纹通常 为外螺纹较多。在必要时,也可以压铸内螺纹。外螺纹又 分两种,一种是由可分开的两半螺纹型腔构成,这种方式 的特点是易产生错扣,圆度稍差,但可以达到精度范围内, 使用前要经过简单修整加工。另一种是由螺纹型环构成, 其特点是不产生错扣,圆度好,但生产效率低,操作不安 全。内螺纹方式是由螺纹型芯构成,其特点是螺纹型芯的 螺纹在轴方向上要有斜度,通常为 10′~15′,螺纹长度有 限。压铸螺纹的牙形,应是平头或圆头的。
表3-1-19 紧固件中心距mm
紧固件直径 孔中心距
≤4
15
>4~6
18
>6~10
22
>10~14
30
>14~18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件结构设计压铸件结构设计是压铸工作的第一步。
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适应性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分型面选择、内浇口开设、推出机构布置、模具结构及制造难易、合金凝固收缩规律、铸件精度保证、缺陷的种类等,都会以压铸件本身工艺性的优劣为前提。
1、压铸件零件设计的注意事项⑴、压铸件的设计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a、即压力铸造对零件形状结构的要求;b、压铸件的工艺性能;c、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要求;d、压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压铸件的零件设计是压铸生产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设、顶杆位置的选择、铸件的收缩、铸件的尺寸精度保证、铸件内部缺陷的防范、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⑵、压铸件的设计原则是:a、正确选择压铸件的材料;b、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c、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避免尖角。
⑶、压铸件分类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或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为其它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及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的工艺要求。
压铸的工艺性从分型面的位置、顶面推杆的位置、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还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⑷、压铸件结构的工艺性:1)尽量消除铸件内部侧凹,使模具结构简单。
2)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可利用筋减少壁厚,减少铸件气孔、缩孔、变形等缺陷。
3)尽量消除铸件上深孔、深腔。
因为细小型芯易弯曲、折断,深腔处充填和排气不良。
4)设计的铸件要便于脱模、抽芯。
5)肉厚的均一性是必要的。
6)避免尖角。
7)注意拔模角度。
8)注意产品之公差标注。
9)太厚太薄皆不宜。
10)避免死角倒角(能少则少)。
11)考虑后加工的难易度。
压铸件设计规范详解
压铸件设计规范详解压铸件是指利用压铸工艺将熔融金属注入模具中,经过凝固和冷却后得到的零件。
由于该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制造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为了保证压铸件质量和安全性,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设计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压铸件设计规范。
一、材料选择1.铝合金:常用的有A380、A383、A360等。
根据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铝合金材料,确保压铸件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
2.压铸型腔材料:常用的有铜合金、热处理工具钢等。
要选择适当的材料,以耐高温和磨损。
二、模具设计1.模具设计必须满足压铸件的要求,保证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2.模腔设计要考虑到铸件收缩率、冷却速度等因素,以避免产生缺陷和变形。
3.合理安排模具冷却系统,保证压铸件内部和表面的冷却均匀。
三、尺寸设计1.压铸件的尺寸设计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确保功能和安装的需要。
2.避免设计尺寸太小或太薄,以免产生破裂和变形。
3.设计保证良好的表面质量,避免设计中出现接触不良、挤压不足等问题。
四、壁厚设计1.壁厚不应过薄,以免影响产品的强度和刚性。
2.避免壁厚过大,以减少成本和缩短冷却时间。
3.边缘和角部应注意壁厚过渡,避免产生应力集中。
五、设计角度和半径1.设计时应根据铝合金的流动性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半径。
2.避免设计尖锐角度和太小的半径,以免产生气孔和挤压不足。
3.设计角度和半径应保持一定的一致性,避免因设计不当导致铸件变形和收缩不均匀。
六、设计放射状构件1.当压铸件具有放射状构件时,要合理设计放射状梁的位置和数量,以充分利用材料,并减少成本。
2.注意放射状构件的设计不应影响整体结构的强度。
七、设计排气系统1.设计时要考虑到铸件内部的气孔、气泡等气体排出问题。
2.合理安排和设计排气道,以保证良好的注模效果和铸件质量。
八、设计孔和螺纹1.设计孔和螺纹时应遵循标准规范,确保质量和安装的可靠性。
2.孔和螺纹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产品要求,保证压铸件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压铸件产品技术标准规范
螺纹代号——螺纹公差带代号(中径、顶径)——旋合长度
l)公差带代号由数字加字母表示(内螺纹用大写字母,外螺纹用小写字母),如 7H、6g等,应特别指出,7H,6g等代表螺纹公差,而H7,g6代表圆柱体公差代号。
2)旋合长度规定为短(用S表示)、中(用N表示)、长(用L表示)三种。一般情况下,不标注螺纹旋合长度,其螺纹公差带按中等旋合长度(N)确定。必要时,可加注旋合长度代号S或L,如“ M20-5g6g-L”。特殊需要时,可注明旋合长度的数值,如“M20-5g6g-30”。
Rcl/2表示英制螺纹密封锥管螺纹,尺寸代号1/2in,右旋。
2.5
2.5.1公制螺纹
公制细牙内螺纹
公制粗牙内螺纹
规格
标准径
6H精度
规格
标准径
6H精度
Dmax
Dmin
ax
Dmin
M2.5*0.35
2.15
2.184
2.121
M1.4*0.3
1.10
1.16
1.075
M3.0*0.35
2.65
2.684
6.25
6.378
6.188
M4.0*0.7
3.30
3.422
3.242
M8*0.75
7.25
7.378
7.188
M4.5*0.75
3.75
3.878
3.688
M8*1.00
7.00
7.153
6.917
M5.0*0.8
4.20
4.334
细牙
管螺纹
非螺纹密封
G
管道联接中的常用螺纹,螺距及牙型均较小,其尺寸代号以in为单位,近似地等于管子的孔径。螺纹的大径应从有关标准中查出,代号R表示圆锥外螺纹,Rc表示圆锥内螺纹,Rp表示圆柱内螺纹
压铸件产品技术规范标准
压铸件产品技术规范标准1. 引言压铸件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强度和高复杂性的金属铸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行业。
为了确保压铸件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标准,以规范压铸件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
本文将介绍压铸件产品技术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要求、尺寸和形状公差、表面处理、硬度要求、力学性能要求等方面。
2. 材料要求压铸件的材料选择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要求,压铸件常用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
2.1 铝合金铝合金是最常用的压铸件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常用的铝合金包括ADC12、A380等,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2.2 锌合金锌合金是另一种常用的压铸件材料,具有良好的液态流动性和冷却收缩性能。
常用的锌合金有Zamak 3、Zamak 5等,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2.3 镁合金镁合金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等特点,适用于要求重量轻、高强度的产品。
常用的镁合金有AZ91D、AM60B等,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3. 尺寸和形状公差为了保证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一致性,对其尺寸和形状设定了公差要求。
公差的选择应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和应用领域来确定。
4. 表面处理压铸件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喷漆、电镀、阳极氧化等。
5. 硬度要求压铸件的硬度是其材料和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产品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有直接影响。
硬度测试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6. 力学性能要求压铸件的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指标。
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和应用领域,制定了相应的力学性能要求。
力学性能测试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7. 检验和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压铸件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质量控制。
压铸件产品设计注意规范
圆角半径R 0.5 0.5
压铸合金 圆角半径R
铝、镁合金
1.0
铜合金
1.5
我司现采用的圆角一般取R1.5。
表3 铸造圆角半径的计算(mm)
相连接两壁的厚度
图例
圆角半径
相等壁厚
rmin=Kh rmax=Kh R=r+h
不等壁厚
r≥(h+h1)/3 R= r+(h+h1)/2
说明:①、对锌合金铸件,K=1/4;对铝、镁、合金 铸件, K=1/2。
0~0.3% 2 % ~4%
说明:①、表内深度系指固定型芯而言,,对于活动的单个型芯其深度还可以适当 增加。
②、对于较大的孔径,精度要求不高时,孔的深度亦可超出上述范围。
对于压铸件自攻螺钉用的底孔,推荐采用的底孔直 径见表6。
表6 自攻螺钉用底孔直径(mm)
螺纹规格d M2.5 M3 M3.5 M4 M5 M6
一般采用的加强筋的尺寸按图 1选取:
t1=2 t /3~t;t2=3 t /4~t; R≥t/2~t; h≤5t; r≤0.5mm (t—压铸件壁厚,最大不超过
6~8mm)。
四、铸孔和孔到边缘的最小距离
1)铸孔
压铸件的孔径和孔深,对要求不高的孔可 以直接压出,按表5。
表5 最小孔径和最大孔深
②、计算后的最小圆角应符合表2的要求。
2) 脱模斜度
设计压铸件时,就应在结构上留有 结构斜度,无结构斜度时,在需要之处, 必须有脱模的工艺斜度。斜度的方向, 必须与铸件的脱模方向一致。推荐的脱 模斜度见表4。
表4 脱模斜度
合金
配合面的最小脱模 非配合面的最小脱
斜度
模斜度
α
外表面α 内表面β 外表面α 内表面β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件结构设计压铸件结构设计是压铸工作的第一步。
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适应性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分型面选择、内浇口开设、推出机构布置、模具结构及制造难易、合金凝固收缩规律、铸件精度保证、缺陷的种类等,都会以压铸件本身工艺性的优劣为前提。
1、压铸件零件设计的注意事项⑴、压铸件的设计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a、即压力铸造对零件形状结构的要求;b、压铸件的工艺性能;c、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要求;d、压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压铸件的零件设计是压铸生产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设、顶杆位置的选择、铸件的收缩、铸件的尺寸精度保证、铸件内部缺陷的防范、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⑵、压铸件的设计原则是:a、正确选择压铸件的材料;b、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c、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避免尖角。
⑶、压铸件分类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或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为其它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及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的工艺要求.压铸的工艺性从分型面的位置、顶面推杆的位置、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还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⑷、压铸件结构的工艺性:1)尽量消除铸件内部侧凹,使模具结构简单。
2)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可利用筋减少壁厚,减少铸件气孔、缩孔、变形等缺陷。
3)尽量消除铸件上深孔、深腔.因为细小型芯易弯曲、折断,深腔处充填和排气不良.4)设计的铸件要便于脱模、抽芯。
5)肉厚的均一性是必要的。
6)避免尖角。
7)注意拔模角度。
8)注意产品之公差标注.9)太厚太薄皆不宜.10)避免死角倒角(能少则少)。
11)考虑后加工的难易度.12)尽量减少产品内空洞。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压铸件结构设计压铸件结构设计是压铸工作的第一步。
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适应性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分型面选择、内浇口开设、推出机构布置、模具结构及制造难易、合金凝固收缩规律、铸件精度保证、缺陷的种类等,都会以压铸件本身工艺性的优劣为前提。
1、压铸件零件设计的注意事项⑴、压铸件的设计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a、即压力铸造对零件形状结构的要求;b、压铸件的工艺性能;c、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要求;d、压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压铸件的零件设计是压铸生产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设、顶杆位置的选择、铸件的收缩、铸件的尺寸精度保证、铸件内部缺陷的防范、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⑵、压铸件的设计原则是:a、正确选择压铸件的材料;b、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c、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避免尖角。
⑶、压铸件分类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或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为其它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及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的工艺要求。
压铸的工艺性从分型面的位置、顶面推杆的位置、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还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⑷、压铸件结构的工艺性:1)尽量消除铸件内部侧凹,使模具结构简单。
2)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可利用筋减少壁厚,减少铸件气孔、缩孔、变形等缺陷。
3)尽量消除铸件上深孔、深腔。
因为细小型芯易弯曲、折断,深腔处充填和排气不良。
4)设计的铸件要便于脱模、抽芯。
5)肉厚的均一性是必要的。
6)避免尖角。
7)注意拔模角度。
8)注意产品之公差标注。
9)太厚太薄皆不宜。
10)避免死角倒角(能少则少)。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压铸件结构设计压铸件结构设计是压铸工作的第一步。
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适应性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分型面选择、内浇口开设、推出机构布置、模具结构及制造难易、合金凝固收缩规律、铸件精度保证、缺陷的种类等,都会以压铸件本身工艺性的优劣为前提。
1、压铸件零件设计的注意事项⑴、压铸件的设计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a、即压力铸造对零件形状结构的要求;b、压铸件的工艺性能;c、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要求;d、压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压铸件的零件设计是压铸生产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设、顶杆位置的选择、铸件的收缩、铸件的尺寸精度保证、铸件内部缺陷的防范、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⑵、压铸件的设计原则是:a、正确选择压铸件的材料;b、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c、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避免尖角。
⑶、压铸件分类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或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为其它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及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的工艺要求。
压铸的工艺性从分型面的位置、顶面推杆的位置、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还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⑷、压铸件结构的工艺性:1)尽量消除铸件内部侧凹,使模具结构简单。
2)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可利用筋减少壁厚,减少铸件气孔、缩孔、变形等缺陷。
3)尽量消除铸件上深孔、深腔。
因为细小型芯易弯曲、折断,深腔处充填和排气不良。
4)设计的铸件要便于脱模、抽芯。
5)肉厚的均一性是必要的。
6)避免尖角。
7)注意拔模角度。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方案
压铸件的结构设计压铸件的结构设计是压铸工作的第一步。
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的适应性会影响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度、顶出机构的布置、模具和制造难度,合金凝固和收缩规律,铸造精度的保证,缺陷的检测。
种类等,都会以压铸件本身的优劣为前提。
1 、压铸件设计预检说明(1)压铸件的设计涉及四个方面:a、即压力铸造对零件的形状和结构的要求;乙。
压铸件的工艺性能;丙。
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要求;d .压铸件的分型面确定;压铸件的设计是压铸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中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度、顶出器位置的选择、铸件的收缩率、铸件尺寸精度的保证、铸件局部缺陷的预防、铸件孔的相关要求、铸件的相关要求收缩变形,加工余量大小;(2)压铸件的设计如下:a、正确选择压铸材料;乙。
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丙。
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 .在每个角落添加工艺角以防止尖角。
(3)压铸件的分类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承受较大载荷或具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零件。
检验项目包括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是其他零件,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注意零件应符合压铸的工艺要求。
压铸件的可制造性从分型面的位置、顶面顶杆的位置、铸孔的相关要求、收缩变形的相关要求、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既可以简化压铸模具的结构,又可以保证铸件的质量。
⑷、压铸结构的可制造性:1)尽量消除铸件咬边,使模具结构简单。
2)使铸件的壁厚尽可能均匀,利用加强筋减少壁厚,减少铸件的气孔、缩孔、变形等缺陷。
3)尽量消除铸件上的深孔和深腔。
由于小芯子容易折弯折断,深腔的充排气差。
4)设计的铸件应易于脱模和抽芯。
5 ] 肉厚的均匀性是必要的。
6 ] 防止尖角。
7 ] 注意拔模斜度。
8 ] 注意产品公差标记。
9 ] 太厚太薄都不合适。
10 ]防止死角倒角(可以尽量少)。
压铸件设计规范(2013)V1.0
压铸件设计规范目录铸圆脱铸缘压铸压铸内压铸压铸级压铸压铸一、壁厚1、压铸件的壁厚对铸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以铝合金为例,薄壁比厚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致密性。
因此,在保证铸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减少其壁厚,并保持壁厚均匀一致。
2、铸件壁太薄时,使金属熔接不好,影响铸件的强度,同时给成型带来困难;壁厚过大或严重不均匀则易产生缩瘪及裂纹。
厚壁压铸件,其壁中心层的晶粒粗大,易产生缩孔、缩松等缺陷,同样降低铸件的强度。
3、压铸件的壁厚一般以2.5~4mm为宜,同一压铸件内昀大壁厚与昀小壁厚之比不要大于3∶1,壁厚超过6mm的零件不宜采用压铸。
推荐值见表1。
我司的铝压铸件,按如下要求选取壁厚:散热齿一般取2.0~2.5mm,(自然散热)间距取10~12mm,(强迫风冷)间距取8~10mm.其余壁厚取4.5~5.0mm;螺纹孔为M3的PCB支撑柱,直径取6.5~7.5mm;接地螺纹孔处的壁厚取:M4 9.5~10.5mm, M5 10.5~11mm。
表1 压铸件的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二、铸造圆角和脱模斜度1、铸造圆角压铸件各部分相交应有圆角(分型面处除外),使金属填充时流动平稳,气体容易排出,并可避免因锐角而产生裂纹。
对于需要进行电镀和涂饰的压铸件,圆角可以均匀镀层,防止尖角处涂料堆积。
压铸件的圆角半径R一般不宜小于1mm,最小圆角半径为0.5 mm,见表2。
铸造圆角半径的计算见表3。
我司铝压铸件的圆角一般取R1.0mm,无配合处最小取R3.0mm(有外观要求的除外)。
表2 压铸件的最小圆角半径(mm)①、对锌合金铸件,K=1/4;对铝、镁合金铸件, K=1/2。
②、计算后的最小圆角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3 铸造圆角半径的计算(mm)2、脱模斜度设计压铸件时,就应在结构上留有脱模斜度,无脱模斜度时,在需要之处,必须有脱模的工艺斜度。
斜度的方向,必须与铸件的脱模方向一致。
推荐的脱模斜度见表4。
我司现采用的脱模斜度一般取前模1.5°,后模1.0°。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件结构设计压铸件结构设计是压铸工作的第一步。
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适应性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分型面选择、内浇口开设、推出机构布置、模具结构及制造难易、合金凝固收缩规律、铸件精度保证、缺陷的种类等,都会以压铸件本身工艺性的优劣为前提。
1、压铸件零件设计的注意事项⑴、压铸件的设计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a、即压力铸造对零件形状结构的要求;b、压铸件的工艺性能;c、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要求;d、压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压铸件的零件设计是压铸生产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设、顶杆位置的选择、铸件的收缩、铸件的尺寸精度保证、铸件内部缺陷的防范、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⑵、压铸件的设计原则是:a、正确选择压铸件的材料;b、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c、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避免尖角。
⑶、压铸件分类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或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为其它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及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的工艺要求。
压铸的工艺性从分型面的位置、顶面推杆的位置、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还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⑷、压铸件结构的工艺性:1)尽量消除铸件内部侧凹,使模具结构简单。
2)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可利用筋减少壁厚,减少铸件气孔、缩孔、变形等缺陷。
3)尽量消除铸件上深孔、深腔。
因为细小型芯易弯曲、折断,深腔处充填和排气不良。
4)设计的铸件要便于脱模、抽芯。
5)肉厚的均一性是必要的。
6)避免尖角。
7)注意拔模角度。
8)注意产品之公差标注。
9)太厚太薄皆不宜。
10)避免死角倒角(能少则少)。
11)考虑后加工的难易度。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它具有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以及复杂形状和良好的表面质量等优点。
在压铸件的结构设计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以下是压铸件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规范:1.材料选择:在压铸件结构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以确保产品的强度和耐用性。
常用的铸造材料包括铝合金、镁合金和锌合金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要求、工作环境和制造工艺等因素。
2.壁厚设计:在压铸件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确定壁厚。
过薄的壁厚容易导致产品变形和脆性,而过厚的壁厚会增加产品的重量和生产成本。
一般来说,压铸件的壁厚应根据材料的强度、铸造工艺和表面质量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计算和选择。
3.强化设计:在压铸件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强化结构,以增加产品的刚性和耐用性。
常用的强化结构包括加强肋、加强筋和加强板等。
强化结构可以提高产品的抗拉强度和抗扭强度,减少变形和裂纹的产生。
4.浇注系统设计:在压铸件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浇注系统,以确保熔融金属能够均匀地充满模腔,并排除气体和杂质。
浇注系统设计包括喷嘴和浇口的位置、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合理的浇注系统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充型性能和表面质量。
5.模具设计:在压铸件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设计模具,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
模具设计包括型腔结构、型芯结构和冷却系统等。
合理的模具设计可以减少缺陷和变形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综上所述,压铸件的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这些规范包括材料选择、壁厚设计、强化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和模具设计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压铸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30篇)
压铸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30篇)篇11.设备检查与准备:- 在每次开机前,务必检查压铸机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油路、气路是否畅通。
- 确保控制系统功能正常,无异常报警。
2.压铸材料的选取与预处理:-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合金材料,确保其化学成分符合标准。
- 材料应预热至适宜温度,防止冷隔、缩孔等缺陷。
3.模具安装与调整:- 安装模具时要小心谨慎,避免磕碰损坏。
- 调整模具合模间隙,保证压射过程的平稳。
4.压铸过程控制:- 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操作,如压射速度、压力、时间等。
- 监控压射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异常情况。
5.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 对每个批次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确保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6.设备清洁与维护:- 定期清理设备,避免积尘和金属屑影响设备性能。
- 按照保养周期进行设备维护,更换磨损部件,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
请注意,操作过程中需穿戴防护装备,遵守安全规定,防止烫伤、机械伤害等事故。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技术部门或上级报告,切勿擅自处理。
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操作技能,确保压铸生产的顺利进行。
篇2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和应急处理措施。
2.工作期间,穿着防护装备,避免烫伤、机械伤害等事故。
3.模具安装和拆卸时,务必关闭电源,防止意外启动。
4.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避免杂物影响设备运行。
5.定期检查熔料质量和温度,防止杂质引入或过热导致质量问题。
6.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时刻关注设备运行状况。
7.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并报告,不得强行继续操作。
8.按照维护保养计划执行,定期更换磨损部件,确保设备性能。
以上是jz213热室压铸机的基本操作规程,执行这些规程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效率。
每一位操作员都应牢记并遵守,共同维护生产环境的安全与和谐。
篇31.检查与维护- 每日启动前,检查熔炉及周边设施是否完好,无泄漏、损坏现象。
压铸件设计指南
压铸件设计指南压铸件设计指南一、引言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本指南旨在提供详细的压铸件设计指导,帮助工程师设计出高质量的压铸件。
二、材料选择1、材料性能介绍:详细介绍常用的压铸件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等,包括其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等。
2、材料选择原则:根据压铸件的功能和应用环境,提供材料选择的指导原则,确保材料与设计要求相匹配。
三、几何设计1、壁厚设计:介绍壁厚的选择原则,包括最小壁厚、一致的壁厚和壁厚过渡的考虑。
2、强度设计:介绍压铸件的强度设计原则,包括应力集中的避免、适当的加强结构设计等。
3、浇注系统设计:详细介绍浇注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浇注口设计、浇注系统流线型等。
四、协同设计注意事项1、合模方式:介绍常见的合模方式,包括单向模、双向模等,提供选择依据和设计考虑。
2、模具设计:提供模具设计的指导,包括模腔结构、排气系统设计等,确保模具与压铸件设计的协同性。
3、模具温控设计:介绍模具温控的重要性,包括冷却通道设计、温度控制要点等。
五、加工工艺1、压铸工艺参数:介绍常见的压铸工艺参数,如射压、射速等,提供优化建议。
2、表面处理:提供常用的压铸件表面处理方法,如喷砂、电镀等,讲解其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3、精密加工:介绍压铸件的精密加工方法,如C加工、热处理等。
六、质量控制1、尺寸控制:详细介绍尺寸控制的方法和工具,如测量仪器、尺寸检测方法等。
2、表面质量控制:提供表面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方法,如光洁度要求、表面缺陷检测等。
3、力学性能测试:介绍压铸件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如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
附件:1、压铸件设计实例:提供一些压铸件设计的实例供参考。
2、压铸工艺流程图:附带压铸工艺的流程图,便于理解和操作。
注释:1、压铸件法律名词及注释:- 压铸件:通过将熔化金属注入模具中并施加压力,制造出形状复杂的金属件的加工工艺。
- 浇注系统:金属液体进入模具的通道系统,包括浇注口和冷却液道。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方案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方案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制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
在压铸件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安全性、可靠性、质量控制和经济性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下面是一些压铸件结构设计的规范方案:1.结构设计原则:设计师应遵循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坚固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压铸件在使用过程中需经受各种力的作用,因此结构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保持合理的重量和尺寸,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2.材料选择:压铸件一般使用铝合金、镁合金和锌合金制造,根据具体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
在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特性、成本、可塑性以及耐磨性等因素。
3.壁厚设计:压铸件的壁厚对于产品的强度和质量至关重要。
过厚的壁厚会增加材料的用量和制造成本,同时也会降低产品的制造精度和性能;而过薄的壁厚会导致产品强度不足,容易发生变形和破裂。
因此,壁厚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用途和要求,确保最佳的壁厚。
4.结构设计和冷却系统设计:压铸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冷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冷却系统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少材料的收缩和变形,同时也可以确保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提高冷却效果。
5.模具设计:压铸件的形状和尺寸需要通过模具来实现。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尺寸、形状、结构和材料特性等多个因素,确保产品可以准确复制并保持良好的质量。
同时,模具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产品的成本和制造工艺的可行性。
6.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压铸件在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耐腐蚀性。
表面处理可以选择镀铬、喷涂、阳极氧化等方式,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另外,部分压铸件还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强度。
7.质量控制:压铸件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模具和工艺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机制,对成品进行检验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压铸件零件设计的注意事项(doc 4)
压铸件零件设计的注意事项一、压铸件的设计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a、即压力铸造对零件形状结构的要求;b、压铸件的工艺性能;c、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要求;d、压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压铸件的零件设计是压铸生产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设、顶杆位置的选择、铸件的收缩、铸件的尺寸精度保证、铸件内部缺陷的防范、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二、压铸件的设计原则是:a、正确选择压铸件的材料,b、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c、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避免尖角。
三、压铸件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或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为其它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及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的工艺要求。
压铸的工艺性从分型面的位置、顶面推杆的位置、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还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压铸件零件设计的要求一、压铸件的形状结构要求:a、消除内部侧凹;b、避免或减少抽芯部位;c、避免型芯交叉;合理的压铸件结构不仅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改善铸件质量,二、铸件设计的壁厚要求:压铸件壁厚度(通常称壁厚)是压铸工艺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因素,壁厚与整个工艺规范有着密切关系,如填充时间的计算、内浇口速度的选择、凝固时间的计算、模具温度梯度的分析、压力(最终比压)的作用、留模时间的长短、铸件顶出温度的高低及操作效率;a、零件壁厚偏厚会使压铸件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薄壁铸件致密性好,相对提高了铸件强度及耐压性;b、铸件壁厚不能太薄,太薄会造成铝液填充不良,成型困难,使铝合金熔接不好,铸件表面易产生冷隔等缺陷,并给压铸工艺带来困难;压铸件随壁厚的增加,其内部气孔、缩孔等缺陷增加,故在保证铸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铸件壁厚并保持截面的厚薄均匀一致,为了避免缩松等缺陷,对铸件的厚壁处应减厚(减料),增加筋;对于大面积的平板类厚壁铸件,设置筋以减少铸件壁厚;根据压铸件的表面积,铝合金压铸件的合理壁厚如下:三、铸件设计筋的要求:筋的作用是壁厚改薄后,用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性,防止减少铸件收缩变形,以及避免工件从模具内顶出时发生变形,填充时用以作用辅助回路(金属流动的通路),压铸件筋的厚度应小于所在壁的厚度,一般取该处的厚度的2/3~3/4;四、铸件设计的圆角要求:压铸件上凡是壁与壁的连接,不论直角、锐角或钝角、盲孔和凹槽的根部,都应设计成圆角,只有当预计确定为分型面的部位上,才不采用圆角连接,其余部位一般必须为圆角,圆角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小压铸件易产生裂纹,过大易产生疏松缩孔,压铸件圆角一般取:1/2壁厚≤R≤壁厚;圆角的作用是有助于金属的流动,减少涡流或湍流;避免零件上因有圆角的存在而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当零件要进行电镀或涂覆时,圆角可获得均匀镀层,防止尖角处沉积;可以延长压铸模的使用寿命,不致因模具型腔尖角的存在而导致崩角或开裂;五、压铸件设计的铸造斜度要求:斜度作用是减少铸件与模具型腔的摩擦,容易取出铸件;保证铸件表面不拉伤;延长压铸模使用寿命,铝合金压铸件一般最小铸造斜度如下:。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件结构设计压铸件结构设计就是压铸工作得第一步。
设计得合理性与工艺适应性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作得顺利进行,如分型面选择、内浇口开设、推出机构布置、模具结构及制造难易、合金凝固收缩规律、铸件精度保证、缺陷得种类等,都会以压铸件本身工艺性得优劣为前提。
1、压铸件零件设计得注意事项(1)、压铸件得设计涉及四个方面得内容:8、即压力铸造对零件形状结构得要求;b、压铸件得工艺性能;C、压铸件得尺寸精度及表面要求;d、压铸件分型面得确定;压铸件得零件设计就是压铸生产技术中得重要部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得选择、浇口得开设、顶杆位置得选择、铸件得收缩、铸件得尺寸精度保证、铸件内部缺陷得防范、铸孔得有关要求、收缩变形得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得大小等方面;(2)、压铸件得设计原则就是:&、正确选择压铸件得材料;b、合理确定压铸件得尺寸精度;c、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避免尖角。
(3)、压铸件分类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承受较大载荷得零件或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得零件,检查得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为其它零件,检查得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及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得工艺要求。
压铸得工艺性从分型面得位置、顶面推杆得位置、铸孔得有关要求、收缩变形得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得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得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型得结构,还能保证铸件得质量。
(4)、压铸件结构得工艺性:1)尽量消除铸件内部侧凹,使模具结构简单。
2)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可利用筋减少壁厚,减少铸件气孔、缩孔、变形等缺陷。
3)尽量消除铸件上深孔、深腔。
因为细小型芯易弯曲、折断,深腔处充填与排气不良。
4)设计得铸件要便于脱模、抽芯。
肉厚得均一性就是必要得。
5)避免尖角。
6)注意拔模角度。
7)注意产品之公差标注。
太厚太薄皆不宜。
8)避免死角倒角(能少则少)。
压铸件结构设计规范
压铸件结构设计压铸件结构设计是压铸工作的第一步。
设计的合理性和工艺适应性将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分型面选择、内浇口开设、推出机构布置、模具结构及制造难易、合金凝固收缩规律、铸件精度保证、缺陷的种类等,都会以压铸件本身工艺性的优劣为前提。
1、压铸件零件设计的注意事项⑴、压铸件的设计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a、即压力铸造对零件形状结构的要求;b、压铸件的工艺性能;c、压铸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要求;d、压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压铸件的零件设计是压铸生产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开设、顶杆位置的选择、铸件的收缩、铸件的尺寸精度保证、铸件内部缺陷的防范、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⑵、压铸件的设计原则是:a、正确选择压铸件的材料;b、合理确定压铸件的尺寸精度;c、尽量使壁厚分布均匀;d、各转角处增加工艺园角,避免尖角。
⑶、压铸件分类按使用要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承受较大载荷的零件或有较高相对运动速度的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硬度);另一类为其它零件,检查的项目有尺寸、表面质量及化学成分。
在设计压铸件时,还应该注意零件应满足压铸的工艺要求。
压铸的工艺性从分型面的位置、顶面推杆的位置、铸孔的有关要求、收缩变形的有关要求以及加工余量的大小等方面考虑。
合理确定压铸面的分型面,不但能简化压铸型的结构,还能保证铸件的质量。
⑷、压铸件结构的工艺性:1)尽量消除铸件内部侧凹,使模具结构简单。
2)尽量使铸件壁厚均匀,可利用筋减少壁厚,减少铸件气孔、缩孔、变形等缺陷。
3)尽量消除铸件上深孔、深腔。
因为细小型芯易弯曲、折断,深腔处充填和排气不良。
4)设计的铸件要便于脱模、抽芯。
5)肉厚的均一性是必要的。
6)避免尖角。
7)注意拔模角度。
8)注意产品之公差标注。
9)太厚太薄皆不宜。
10)避免死角倒角(能少则少)。
11)考虑后加工的难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锌合金
0°10′ 0°15′ 0°15′ 0°45′
β
铝、镁合金 0°15′ 0°30′ 0°30′
1°
铜合金
0°30′ 0°45′
1°
1°30′
说明:①、由此斜度而引起的铸件尺寸偏差,不计入尺寸公差值内。 ②、表中数值仅适用型腔深度或型芯高度≤50mm,表面粗糙度在Ra0.1,大端 与小端尺寸的单面差的最小值为0.03mm。当深度或高度>50mm,或表面 粗糙 度超过Ra0.1时,则脱模斜度可适当增加。
侧凹等无法脱出型芯而采用嵌件; ③ 可以将几个部件铸成一体。
锌合金
0.8 ≈12 ≈12
铝合金
1.2 ≈10 ≈10
镁合金
1.0 ≈12 ≈12
说明:宽度b在具有铸造斜度时,表内值为小端部位值。
铜合金
1.5 ≈10 ≈8
17
六、压铸件内的嵌件
压铸件内采用嵌件的目的: ① 改善和提高铸件上局部的工艺性能,如
强度、硬度、耐磨性等; ② 铸件的某些部分过于复杂,如孔深、内
0~0.3% 2 % ~4%
说明:①、表内深度系指固定型芯而言,,对于活动的单个型芯其深度还可以适当 增加。
②、对于较大的孔径,精度要求不高时,孔的深度亦可超出上述范围。
12
对于压铸件自攻螺钉用的底孔,推荐采用的底孔直 径见表6。
表6 自攻螺钉用底孔直径(mm)
螺纹规格d M2.5 M3 M3.5 M4 M5 M6
孔 合金 径
类别
锌合金 铝合金 镁合金 铜合金
最小孔径 d(mm)
技术上 一般的 可能的
1.5
0.8
2.5
2.0
2.0
1.5
4.0
2.5
最大孔深(mm)
盲孔
通孔
d>5 d<5 d>5 d<5
6d 4d 12d 8d
4d 3d 8d 6d
5d 4d 10d 8d
3d 2d 5d 3d
孔的最 小斜度
0~0.3% 0.5 % ~1%
我司现采用的脱模斜度一般取1.5°。
8
三、加强筋
加强筋的设置可以增加零件的强度和刚性,同时 改善了压铸的工艺性。 但须注意:
① 分布要均匀对称; ② 与铸件连接的根部要有圆角; ③ 避免多筋交叉; ④ 筋宽不应超过其相连的壁的厚度。当壁厚小 于 1.5mm时,不宜采用加强筋; ⑤ 加强筋的脱模斜度应大于铸件内腔所允许的 铸造斜度。
压铸件设计规范
1
一、 壁厚
压铸件的壁厚对铸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以铝合金为例, 薄壁比厚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致密性。因此,在保 证铸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减少其壁 厚,并保持壁厚均匀一致。
铸件壁太薄时,使金属熔接不好,影响铸件的强度,同时 给成型带来困难;壁厚过大或严重不均匀则易产生缩瘪及 裂纹。随着壁厚的增加,铸件内部气孔、缩松等缺陷也随 之增多,同样降低铸件的强度。
M8
2.30 2.75 3.18 3.63 4.70 5.58 7.45
d2
~
~
~
~
~
~
~
2.40 2.85 3.30 3.75 4.85 5.70 7.60
2.20 2.60 3.08 3.48 4.38 5.38 7.15
d3
~
~
~
~
~
~
~
2.30 2.70 3.20 3.60 4.50 5.50 7.30
>500
0.5
1.5
0.8
2.0
0.8
2.0
0.8
1.5
1.0
1.8
1.2
2.5
1.2
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2.0
1.5
2.2
1.8
3.0
1.8
3.0
2.0
2.5
2.0
2.5
2.5
4.0
2.5
4.0
2.5
3.0
我司现使用的绝大多数为铝压铸件,其壁厚一般控制在 2.0~2.5mm。
3
二、铸造圆角和脱模斜度
1)铸造圆角 压铸件各部分相交应有圆角(分型面处除
外),使金属填充时流动平稳,气体容易 排出,并可避免因锐角而产生裂纹。对于 需要进行电镀和涂饰的压铸件,圆角可以 均匀镀层,防止尖角处涂料堆积。 压铸件的圆角半径R一般不宜小于1mm, 最小圆角半径为0.5 mm,见表2。铸造圆 角半径的计算见表3。
4
表2 压铸件的最小圆角半径(mm)
压铸合金 圆角半径R 压铸合金 圆角半径R
d4
≥4.2 ≥5.0 ≥5.8 ≥6.7 ≥8.3 ≥10 ≥13.3
旋入深度t
t≥1.5d
13
我司现较为常用的自攻螺钉规格为M4与M5, 其采用的底孔直径如下表:
d2
d3
t
M4
3.84 0
3.59 +0.1
10
-0.1
0
0
+0.1
M5
4.84
4.54
20
-0.1
0
14
2) 铸孔到边缘的最小距离
为了保证铸件有良好的成 型
条件,铸孔到铸件边缘应保
持一定的壁厚,见图2。
b≥(1/4~1/3)t
图2
当t<4.5时,b≥1.5mm
15
五、压铸件上的长方形孔和槽
压铸件上的长方形孔和槽的设计推荐按表7 采用。
16
表7 长方形孔和槽(mm)
合金类别
最小宽度b 最大深度H
厚度h
铅锡合金
0.8 ≈10 ≈10
9
一般采用的加强筋的尺寸按图 1选取:
t1=2 t /3~t;t2=3 t /4~t;
R≥t/2~t;
h≤5t; r≤0.5mm
(t—压铸件壁厚,最大不超过
6~8mm)。
图1
10
四、铸孔和孔到边缘的最小距离
1)铸孔
压铸件的孔径和孔深,对要求不高的孔可 以直接压出,按表5。
11
表5 最小孔径和最大孔深
②、计算后的最小圆角应符合表2的要求。 6
2) 脱模斜度 设计压铸件时,就应在结构上留有
结构斜度,无结构斜度时,在需要之处, 必须有脱模的工艺斜度。斜度的方向, 必须与铸件的脱模方向一致。推荐的脱 模斜度见表4。
7
表4 脱模斜度
合金
配合面的最小脱模 非配合面的最小脱
斜度
模斜度
α
外表面α 内表面β 外表面α 内表面β
锌合金
0.5
铝、镁合金
1.0
铝锡合金
0.5
铜合金
1.5
我司现采用的圆角一般取R1.5。
5
表3 铸造圆角半径的计算(mm)
相连接两壁的厚度
图例
圆角半径
相等壁厚
rmin=Kh rmax=Kh R=r+h
不等壁厚
r≥(h+h1)/3 R= r+(h+h1)/2
说明:①、对锌合金铸件,K=1/4;对铝、镁、合金 铸件, K=1/2。
压铸件的壁厚一般以2.5~4mm为宜,壁厚超过6mm的零 件不宜采用压铸。推荐采用的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见表1。
2
表1 压铸件的最小壁厚和正常壁厚
壁厚处的面积 a×b(cm2)
锌合金 最小 正常
铝合金
镁合金
壁 厚 h (mm)
最小 正常 最小 正常
铜合金 最小 正常
≤25 >25~100 >1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