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

合集下载

《5.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5.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5.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第一篇:5.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感染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按卫生部规定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细菌数不能超过国家标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监测与质量改进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消毒灭菌器监测。

凡有消毒灭菌器械的科室或部门(如供应室、手术室等)必须对消毒灭菌器进行定期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监测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需进行b-d试验,合格方进行正常灭菌。

(1)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2)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器械、布类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指示卡监测。

(3)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引进灭菌器使用前或维修后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2、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器的监测:(1)工艺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2)化学监测:每包外、内化学指示物监测;(3)生物监测。

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3、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的监测:(1)物理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2)化学监测:(3)生物监测。

应每天至少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临床电热熏蒸消毒器消毒效果监测。

院感科根据需要负责对其消毒物品进行不定期监测。

(二)临床科室使用中各种化学消毒剂、灭菌剂监测要求:生物学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原则上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原则上每月监测一次。

化学浓度监测由临床科室完成,使用中含氯或含溴、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浓度每日监测一次,使用中戊二醛浓度每周监测两次。

不合格,及时更换。

(三)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和辐照强度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新灯管的辐照强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使用中灯管辐照强度一般应每年度监测1次,不合格及时更换。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6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6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____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____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____月、____月)。

2、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3、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的检测频次1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____个月一次。

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监测频次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频次(1)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每月监测一次,不同级别手术间每月至少监测一间,每年每个房间至少监测一次。

(2)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每季度监测一次,加床超过2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最新版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最新版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2、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3、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的检测频次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一次。

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监测频次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频次(1)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每月监测一次,不同级别手术间每月至少监测一间,每年每个房间至少监测一次。

(2)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每季度监测一次,加床超过2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每季度监测的外科系列(3、6、9、12月)内科系列(2、5、8、11月)门诊、医技、社区、后勤(1、4、7、10月)。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 背景随着的爆发以及其他疾病的传播风险,学校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2. 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状况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并监测消毒灭菌工作的效果,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每月对教室、办公室及其他室内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测量,并记录监测结果。

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 水质监测: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监测其他水源(如洗手池、储水箱)的水质,及时消除潜在的卫生风险。

- 食品卫生监测:对学校食堂、小卖部等食品供应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食品卫生符合相关法规。

- 噪声监测:测量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噪声水平,确保噪声不会对师生的研究和工作造成影响。

4.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 表面消毒监测: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等表面进行抽样检测,评估消毒灭菌措施的效果,并记录监测结果。

- 洗手间消毒监测:监测学校洗手间的消毒措施是否得当,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记录。

5. 监测结果评估根据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结果,学校应及时评估风险,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和师生公示,以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

6. 监测报告和记录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校应建立监测报告和记录的制度。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估等内容,记录应详细记录监测的时间、地点和操作人员。

7. 责任人及工作流程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实施。

8. 教职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保证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学校应开展教职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

9. 风险管控和改进措施学校应定期评估监测结果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应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l、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l00CFU/ml;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必须无菌生长。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消毒内镜时戊二醛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2、对消毒物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查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3、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 试验。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6、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7、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问和使用人签名。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年一次。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 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无菌检浏合格。

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医院各类环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
1.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表、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

2.检测时间要求
(1)环境卫生学监测: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ICU、CCU 及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腹腔镜、胸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关节镜、椎间盘镜)、活检钳及进、出透析器的透析液每月监测一次;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每季度监测一次;各类普通病房、传染病房,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重点科室或区域随机抽查。

采样方法见《消毒技术规范》20.6条款。

检验科微生物监测室检验师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各临床、医技科室,院感办专职人员及科室监控护士将结果粘贴在《微生物监测登记本》上,同时对本部门、本科室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2)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两次。

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督促立即更换:监测结果填写在《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登记本》上,并统计、分析和归档。

(3)卫生标准: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监测不合格的科室,负责人应查找原因,直至监测合格。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以及掌握医院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 原则: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遵循科学性、规范化、持续性和改进性原则,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

二、监测项目和标准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2)物体及环境外表监测:对医院各类物体表面、地面、墙壁等环境外表进行定期监测。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手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医院各类消毒剂、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设备进行监测。

(1)消毒剂监测:定期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2)无菌物品监测:对医院各类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3)消毒设备监测:对高压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设备进行监测,确保其工作正常。

三、监测方法和程序1.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采样、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2. 监测程序:(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

(2)监测实施: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果处理和持续改进1. 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2. 持续改进:督促相关科室和人员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改进。

2023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2023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2023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为规范监测工作。

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特制定本方案。

二、监测范围1.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23)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23)3.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368-2023)4.医院清白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23)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6.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三、监测方法及频次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沉降法或空气采样器法。

每季度一-次。

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用表面涂抹法或棉拭子擦拭法,每季度一次。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采用棉拭子擦拭法。

每季度一-次。

4.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模拟使用法或真实使用法,每季度一-次。

5.化学消毒剂浓度监测:采用试纸法或仪器法,每日一次或每周一-次。

6.污水处理效果监测:采用试纸法或化学分析法,每日- -次或每周-次。

7.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监测:采用化学分析法或仪器法,每日- -次或每周一次。

四、监测结果分析与报告1.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2.每季度形成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报告,报送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

3.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

五、监测人员培训与考核1.对参与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学握正确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2.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符合要求。

3.对监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再培训和考核,以保持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六、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对监测试剂和消耗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质显和稳定性。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1、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其含菌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每周监测一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3、对消毒、灭菌物品应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应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新灭菌器及修理后灭菌器使用前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按规定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及生物监测。

6、应用紫外线灯管消毒,除进行日常监测外,每半年进行一次紫外线强度监测。

7、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灭菌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活检钳等穿破粘膜的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8、各科室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每季度监测一次。

9、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使用中消毒剂应根据其性能进行化学监测,并做好记录,含氯消毒剂浓度监测每日1次。

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测定每季度1次,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WIoCFU/m1。

二、使用中压力蒸汽灭菌器每一灭菌周期应进行1次(每锅)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有包装的应进行包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并做好记录。

三、使用紫外线灯管应记录使用时间、累积照射时间、使用人。

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辐射强度监测,新灯管使用前符合相关要求,辐射强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辐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2,消毒效果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后空气培养达标。

四、空气消毒机应按使用说明书使用和维护。

五、检验科、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等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等卫生学监测;普通病区每年监测一次。

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六、各科室对监测报告妥善保存,对不合格项目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各科室必须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禁止使用。

采集标本方法正确,及时送检。

2.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ICU、供应室无菌区、新生儿室、各科处置室、治疗室和烧伤病房等重点科室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致病性微生物,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室物体表面与工作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3.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细菌含量(100cfu/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浓度一次,戊二醛浓度监测每周1-2次。

专职人员每月抽查。

4.科室泡镊子罐、消毒液罐每周灭菌两次,并有化学指示胶带显示灭菌效果。

5.科室经高压灭菌的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有化学指示胶带显示灭菌效果和时间。

6.各科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并做好日常监测和记录。

7.供应室高压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包括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操作者签名等),每包化学监测,每周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供应室灭菌后物品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发放。

8.每月对血液透析室出、入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反渗出水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结果符合标准才能进行透析。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致病微生物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1.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临床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由各科室医院感染兼职护士完成。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季度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等进行抽样监测一次。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2.临床科室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化学浓度监测并记录备查。

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戊二醛浓度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定期进行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染菌量监测。

使用中灭菌剂应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WlOCfU /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WlOOCfU/ml。

3.压力蒸汽灭菌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每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每个手术包最难灭菌部位置化学指示卡。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每天进行,环氧乙烷灭菌生物监测应每灭菌批次进行,外来器械每批次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4.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和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使用累计时间达到IOOO小时,应更换灯管。

对新的紫外线灯管(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每半年)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如发现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低于90uW∕cm2或使用中灯管低于70uW∕cm2,也应更换灯管。

5.需达到消毒水平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咽喉镜、气管镜等)每季度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细菌总数少于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需达到灭菌水平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椎间盘镜等)及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灭菌效果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6.每月对透析液、反渗水进行细菌监测,内毒素监测每季度一次,化学污染监测每年一次。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及要求一、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监测要求(一)空气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编号)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室、手术室及产房(层流净化室间按洁净分级每月每个级别至少抽检一个室间)、防保科(接种室)、舱及救护车。

(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冰柜、手术室及产房层流空气室间回风口、入风口网的物体表面、各科重点室间的空调网格及空气消毒机网格(每季度一次)。

(三)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不能固定监测对象)监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产房)、骨科、儿科、五官科、口腔、手术室、供应室、门急诊、内镜室、检验科、防保科。

(四)医务人员咽试子培养(新生儿、爱婴区(妇产科)、每月取样2人,不能固定监测对象,医护工勤人员均要,每年至少轮抽一次)。

(五)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培养(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含氯消毒剂的监测)(注明名称、生产批号和开启时间)。

其中戊二醛每月取样。

(六)内窥镜细菌培养(内镜室及手术室取样,每月一次)包括:胃镜、肠镜、纤支喉镜、鼻咽喉镜、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宫腔镜以及使用中浸泡内镜的戊二醛。

注明内镜的编号,要求每季度各型号的内镜均有一次采样监测。

(七)消毒物品(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包括:湿化瓶及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等,注明消毒时间。

(八)低温灭菌器生物监测(手术室、供应室负责、每周一次)。

(九)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供应室负责、每炉次)。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一、前言环境卫生学监测是现代卫生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更是关键。

消毒灭菌是防止病原体传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监测其效果对于预防传染病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方案,以提高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公众健康。

二、工作流程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不同地点、不同物品的不同特点,制定消毒灭菌监测计划。

要慎重考虑可污染物(如手术器械、婴儿玩具等)和不易清洁物品(如空调过滤器、床垫等)的消毒灭菌,同时对于特定区域和高风险人群要加强消毒灭菌监测。

制定计划时要考虑监测周期、监测点位、监测方法以及监测人员等各项细节。

2. 确定监测参数:监测参数主要包括温度、时间、浓度、消毒灭菌剂选择等。

要明确各参数的要求,如最低温度、最短时间、最低浓度等,以便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同时要选择适合监测参数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3. 进行现场监测:监测时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对于现场监测,要保证操作规范,消毒灭菌剂使用正确,并且保障测量设备准确可靠。

监测过程中要遵循好记录,如监测点位、监测时间、消毒灭菌剂名称、消毒灭菌实验室分析结果等。

4. 分析监测结果:分析监测结果可以了解消毒灭菌效果,找出潜在问题。

监测后可以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消毒灭菌工作,并且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防控措施,切实提高消毒灭菌工作的效果。

分析监测结果后应及时进行反馈,告知有关部门、个人和公众,使其了解检测结果并适时调整卫生习惯和消毒习惯。

5. 建立消毒登记台账:建立全面、准确的消毒登记台账。

消毒登记台账是用于记录每一个监测点的消毒灭菌效果的,要全部审核合格后才能记录登记。

由于登记台账必须进行数次确认,确保消毒灭菌结束后清洗等步骤已经顺利完成,对于双管齐下的冷灭菌法消毒,必须在常温常压下保存至少48小时方可启用。

消毒登记台账是反映监测效果最为真实的数据来源,也是公众关心的焦点,因此要保证登记记录准确无误。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方案》方案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定期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气灭菌等进行现场采样监测。

具体监测工作方案如下:一、成立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小组:组长:黄林青副组长:刘锋成员。

杨幸秀、万辉连、乐丽芬、李碧珍、黄育红、王四莲、杨丽春、xx惠、钟瑞芬。

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供应室应按照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做好各项监测并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进行每锅物理监测,每包内、外化学监测,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监测一次,每月需送市或区cdc监测一次。

(2)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2、使用科室对使用中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一次,戊二醛每周监测二次(胃镜室每天使用前监测一次),使用中灭菌剂、消毒剂细菌污染监测每月一次。

3、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做好记录和签名)紫外线灯管每周擦拭一次,每半年监测照射强度一次。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1、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监测。

2、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母婴室、口腔科、内窥镜室、治疗室、换药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四、二级监测1、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每月应协助检验科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对不合格项目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后复查,监测资料记录完整备查。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提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二、监测内容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包括消毒物品细菌数、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以及灭菌物品微生物的检测。

三、监测频率1. 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年每季度对重点部门(科室)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等进行卫生学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1. 环境卫生学监测:采用采样器采集空气、物表和医务人员手样本,将样本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用采样器采集消毒物品样本,将样本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同时检测致病性微生物和微生物的灭活效果。

五、质量改进1.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 针对存在问题的科室,与相关责任人员召开原因分析会,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 加强对科室的指导和督促,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

4. 定期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对持续改进的科室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改进效果不佳的科室进行约谈和督促。

六、培训与宣传1. 定期组织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的认识和重视。

2. 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的知晓率。

七、制度执行与监督1. 由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工作。

2. 各部门、科室要积极配合,确保监测与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要对监测与改进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八、制度修订本制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适时修订,以适应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工作的需要。

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高压锅消毒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有记录。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含氯消毒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3、紫外线强度及日常监测:凡使用紫外线灯的科室,(1)按标准按装,(2)坚持日常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3)每3-6个月对照射强度监测一次(强度高于90uW/c㎡,6个月监测一次;70 uW/c㎡-90uW/c㎡3个月监测一次;(4)对合格灯管发“紫外线灯强度监测评价卡,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

4、、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治疗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微生物监测,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安全。

5、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反馈:院感科对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做到月汇总,季分析,年度总结评价。

十四、腹泻门诊管理制度
1、腹泻门诊每年从5月1日开始至10月31日止。

2、腹泻门诊接诊范围:急性腹泻(病期在一周内)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慢性腹泻急性发作者、急慢性腹泻病的复诊者。

凡腹泻门诊接诊的病人一律按急诊处理。

3、腹泻病不管在腹泻门诊还是在急诊室都要有详细的登记,化验结果也要单独登记。

4、腹泻病员无论是在腹泻门诊还是在急症室都要进行“霍乱病SPA协同汇集凝集实验,如果症状典型,病人来自疫区,
除做SPA快诊实验外,同时作细菌培养。

5、发现法定传染病的疑似病人或已确诊病人,必须迅速电话报告凉山州CDC。

6、在霍乱病流行期间,要设立霍乱病防治机动队,做到人员固定,药械齐全,实行24小时听班。

7、病人排泄物、呕吐物要经过消毒处理才可以倒掉。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5
300000级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4.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 采样。
母婴同室空气采样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5.监测频次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 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 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每季度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 滤器后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 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监测结果符合GB50333要求。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 微生物的监测。
(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设7点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4点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Ⅳ级洁净手术室面积<30㎡设2点
(一)空气的消毒效果监测
科室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 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 房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 护病房,新生儿室等
空气标准
细菌菌落总数≤4cfu (15min
(2)表面面积<100c㎡的物品采样:
c㎡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剪除、掰断或烧断手接触前部分: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烧试管口与橡胶塞: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监测 3、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 导管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 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 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急诊室、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 菌落总数≤10cfu/c㎡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一、临床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

监测方法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二、环境卫生监测:1、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进行监测。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及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三、使用中的消毒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完整皮肤消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不得检出致病菌;破损皮肤的消毒剂应无菌。

使用中的消毒剂菌落总数≤5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

不得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使用中破损皮肤消毒剂应符合出厂要求.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等应每日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2%戊二醛或2%万金消毒液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执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五、灭菌效果的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符合灭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及要求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监测要求
(一)空气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编号)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置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室、手术室及产房(层流净化室间按洁净分级每月每个级别至少抽检一个室间)、防保科(接种室)、舱及救护车。

(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置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冰柜、手术室及产房层流空气室间回风口、入风口网的物体表面、各科重点室间的空调网格及空气消毒机网格(每季度一次)。

(三)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不能固定监测对象)
监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产房)、骨科、儿科、五官科、口腔、手术室、供应室、门急诊、内镜室、检验科、防保科。

(四)医务人员咽试子培养(新生儿、爱婴区(妇产科)、每月取样2 人,不能固定监测对象,医护工勤人员均要,每年至少轮抽一次)。

(五)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培养(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含氯消毒剂的监测)(注明名称、生产批号和开启时间)。

其中戊二醛每月取样。

(六)内窥镜细菌培养(内镜室及手术室取样,每月一次)包括:胃镜、肠镜、纤支喉镜、鼻咽喉镜、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宫腔镜以及使用中浸泡内镜的戊二醛。

注明内镜的编号,要求每季度各型号的内镜均有一次采样监测。

(七)消毒物品(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包括:湿化瓶及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等,注明消毒时间。

(八)低温灭菌器生物监测(手术室、供应室负责、每周一次)。

(九)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供应室负责、每炉次)。

(十)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供应室负责、每周一次,有植入型器械每炉次监测)送检科室:供应室、手术室。

(十一)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监测(各科室做、根据灯管使用情况及累计使用时间每3-6 个月监测一次(累计1000 小时后每3 个月一次),更换灯管时注明具体时间,并签名)
(十二)一次性灭菌物品、器具(检验科取样、每月一次)送检科室:手术室(2 件)、产房(1 件)、口腔(1 件)。

(专用箱密封运送、注明批号)。

(十三)灭菌物品检测(检验科取样、每月一次)
送检科室:手术室(2 件)、供应室(4 件、包括低温灭菌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的物品)、产房(2 件)、口腔科(2 件、手机必检)。

(专用箱密封运送、注明灭菌日期)。

注明:
1、各科室于每月20 号之前完成上述监测,若有监测结果不合格,科室应即查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记录备案反馈一份到院感办,并在当月重新采样监测至合格。

2、新购或(维修后)灭菌器、消毒机及更换新的消毒剂需按相关要求监测三次合格后才可以使用。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时间安排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每月由各科室及检验室负责进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具体分工及时间安排如下:
(一)科室取样:(到检验科取物品的时间是在监测前一天下午到检验科取用物,以下时间如有更改以检验科及相关科室自行协商为准,要保证在每月20 号前完成)
1、儿科、外科:每月10 号
2、内科、妇产科(产房):每月11 号
3、骨科、五官科:每月12 号
4、手术室、供应室:每月13 号
5、内镜、防保、检验科:每月14 号
6、口腔科、门急诊:每月15 号科室取样后送检验
科时,必须注明送检科室、物品名称、室间等资料。

(二)检验科做取样:(具体时间以检验科及相关科室自行协商为准,要保证每半年一次,在
当月20 号前完成)
社区服务站:龙潭(含口腔)(1、7 月)、工业园(1、7 月)、金洲(1、7 月)。

三、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结果判定
(一)、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见下表)
房、重症监护室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
III 类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
≤500 ≤10 ≤10 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IV 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15 ≤15

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其它致病
性微生物。

(二)、灭菌的物品:要求无菌生长。

(三)、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0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四)、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 件,不得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生长。

(五)、血液透析:按2010 年版要求。

(六)、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20cfu/g 或100cm 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200cfu/g 或100cm 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四、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项目明细
科室取样(一)
注明:
1、使用中的消毒剂包括:75%酒精、双氧水、0.5%碘伏、安尔碘1、
2、3型,手消毒剂、碘酊、
安多福妇科冲洗液、已开的含氯消毒剂。

(科内消毒剂轮流抽检,每月至少抽一种,每种每年一至少一次)。

2、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但必须报院感办批准。

3、各科室于每月20 号之前完成全部的监测。

(二)院感办取样
1、院感办每月抽检一个重点部门,每季度抽检全院一个项目
2、抽检项目参照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要求
五、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 洁净手术室、产房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一、监测内容动态监测:细菌密度;空气的气压差1、每日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并记录。

每月对非洁净区域局部净化送、回风口设备进行清洁状态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部手术室至少进行1 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4、每年对洁净手术部进行1 次包括尘埃粒子、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测漏、零部件的工作状
况等在内的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监控并记录。

5、每半年对洁净手术部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

6、监测分为常规、静态(空态)、动态监测。

布点方法及监测标准
三、检测注意事项
a) Ⅰ级洁净手术室和辅助用房检测前,系统应运行15 分钟,其它洁净房应运行40 分钟或以
上。

b) 此方法监测结果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换算所得、平皿暴露时间:30 分钟送检。

六、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 院感办抽检各科紫外线强度时间安排
一月、七月:手术室、骨科、五官科
二月、八月:妇产科、内科
三月、九月:外科、儿科
四月、十月:放射科、检验科、功能科、供应室
五月、十一月:门诊治疗区、发热门诊、急诊科
六月、十二月:门诊外科、门诊骨科、门诊妇科、防保科、五官科、口腔科、康复科紫外线强度监测要求:打开紫外线灯管开关5 分钟待其稳定后,放指示卡于灯管下垂直1 米中央处,有图案面朝向灯管,照射1 分钟,与标准色块对比颜色相同或深于标准色块者为合格,并在卡上填写日期、时间、室间/灯管号、数值等。

(以上监测要求于2011 年1 月1 日起实施)
二0 一0 年十二月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