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测量得历史长度与时间得测量1、长度得测量就是最基本得测量,最常用得工具就是刻度尺。

2长度得主单位就是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得距离约就是1 米、3、长度得单位关系就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4、人得头发丝得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得半径:6400 km5、刻度尺得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得量程、分度值与零刻线就是否磨损;(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得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得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与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得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得数量后,再测量出它得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得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得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得直径,测量一页纸得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得,就可用其她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得基本工具就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得单位就是秒 (s),它得常用单位有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第一章声1-1声波得产生与传播1、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 340m/s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4、声音得传播形式:声波5、声音传递 信息 与 能量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1-2 声音得特质1、乐音得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初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第一节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c m)、毫米(mm)、微米(u m)、纳米(nm)③换算关系:m 101km 3 ,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 n=60s,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九年级物理沪教版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沪教版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沪教版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1.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2.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4. 热量的计算:Q = cmΔt,其中 Q 表示热量,c 表示比热容,m 表示质量,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5.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做热机。

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6.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的一个工作循环都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1. 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部分组成。

3.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4.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5. 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 I 表示,单位是安培(A)。

6. 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7. 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用字母 U 表示,单位是伏特(V)。

8. 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电流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1.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 R 表示,单位是欧姆(Ω)。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是由于振动的波形不同所造成的。

2.噪音:指无规律的、不和谐的声音,对人体有害。

3.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反射。

当反射的时间大于0.1秒时,我们就能听到回声。

4.共鸣: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振动的作用时,如果它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就会发生共鸣现象。

5.声音的干扰:当两个声源发出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扰现象,分为同相干涉和异相干涉两种。

6.声音的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弯曲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衍射。

7.声音的吸收:声波遇到物体时,会被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材质、厚度和声波的频率有关系。

2.人们用分贝来衡量声音的强度,30到40分贝是较理想的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该控制在90分贝以下。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该控制在50分贝以下。

3.噪音和乐音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光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而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为3×108米/秒。

3.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包括影子、日食和小孔成像。

2-1 光的反射1.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线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需要注意的是,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有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此外,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的应用包括成像和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沪科版)初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第一节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翻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构造、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方案与设计实验〔4〕进展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根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根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 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屡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屡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概括基础知识:涵盖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物质与能量、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

力学:重点介绍力和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运动学问题和实验探究。

热学:介绍温度、热量、热能、内能等概念,以及热传递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光学:涵盖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成像等光学基础知识,以及光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电磁学: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电阻、电容、磁场等,以及电磁感应、交流电和电磁波等内容。

实验技能:强调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实验技能的培养。

综合应用: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如物理在科技、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 阐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的核心在于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知识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和学业要求,更是为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的学习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身边的现象,如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运动等,还能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接下来的全一册知识点总结中,我们将详细阐述物理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2. 概括全书内容全书内容围绕九年级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展开,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等基础知识。

力学部分介绍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等。

热学部分讲解了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以及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

光学部分重点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学仪器如透镜和显微镜的原理。

声学部分则讲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物理初二沪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初二沪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初二沪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主要涉及到物质的结构、运动和能量等方面的内容。

在初二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沪科版物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对初二沪科版物理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物质的结构1.1 原子与分子初二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是具有特定化学和物理性质的粒子。

1.2 物质的分类在学习物质的结构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物质的分类。

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的特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具有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等。

2. 运动的描述2.1 位移与距离在初二物理中,学生将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而距离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2.2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在初二物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并了解速度和加速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3 动量与力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重要物理量,是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力是导致物体产生位移和变形的原因,是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物体的能量3.1 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物体质量与速度的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是物体在重力场中的势能或弹簧中的弹性势能等。

3.2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如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而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沪科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第一节.熔点与沸点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水的熔点是0℃3.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干冰升华(舞台烟雾效果、人工降雨)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③现象:露、冰棍冒白气、雾等都是液化现象。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是放热过程。

凝华:现象:雾凇、霜、冰花、用久的灯泡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doc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教学教材.doc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册测量的历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 .3.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 千米 = 10 3米;1 分米 = 10 -1 米, 1 厘米 = 10-2 米;1 毫米 =10-3米4.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 6400 km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 测乒乓球直径; (c) 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

1h= 60 min= 3600 s.第一章声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s 1S总1vt总2 2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5.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6.可听声:频率在 20Hz~ 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调、响度。

(精品)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精品)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2
上海市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 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折射光路也是 可逆 的)
2-3 透镜成像 1. 透镜的种类:凸透镜 ----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 ----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 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 平面镜成像特点:
入 射 光 法线 反 射 光 镜面
(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 平面镜应用: (1) 成像; (2) 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 折射光
6. 可听声:频率在 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
1
低于 20Hz 的声波。
上海市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1-2 声音的特质 1.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 音调 : 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 响度 : 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 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 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 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 减弱噪声的途径: (1) 在 声源处 减弱; (2) 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 (3) 在 人耳 处减弱

9年级物理沪教版中考必考知识点

9年级物理沪教版中考必考知识点

在初中阶段,物理是学习者面临的重要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本文将介绍上海教育版九年级物理的中考必考知识点。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体积,并且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进行分类和改变。

1.2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速度、加速度等是描述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二、光学2.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以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角度进行光线追迹。

2.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表面上发生反射,而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率、折射定律等是相关概念。

2.3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镜头和眼睛的近视和远视等内容。

三、电学3.1 电流的基本概念电流是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电阻等因素相关。

3.2 电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等是描述电压、电阻和电流关系的重要定律。

3.3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等效电阻等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四、力学4.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包括重力、摩擦力、弹簧力等。

4.2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法则。

4.3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力按照特定方向合成为一个力,或将力分解为多个分力是力的分解与合成的重要内容。

五、能量与功率5.1 能量的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孤立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

5.2 功与机械能功是力在运动过程中做的功,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5.3 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是描述能量转化速率的物理量。

六、热学6.1 温度和热能温度是物体热动力学状态的参数,热能是物体因温度差而转移的能量。

6.2 热的传递热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热辐射等方式。

6.3 热功转化热能可以转化为功,而功也可以转化为热能,热力学定律对此进行了限制和规定。

九年级上册沪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沪版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沪版物理知识点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九年级上册的沪版物理教材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总结这些知识点。

一、力与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以按照方向和大小进行合成与分解。

4.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5. 压强: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公式为动能=1/2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无能量转化的封闭系统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4. 能量的转化和耗散: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守恒。

5. 功与功率: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功=力×位移×cosθ;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功率=功/时间。

三、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为光速299792458 m/s。

2.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后发生反射,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 平面镜的成像: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不改变光线的方向,通过平面镜可以得到虚像,虚像与物体呈左右对称。

四、光的折射与凸透镜1.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 凸透镜的成像:凸透镜对通过的光线具有折射和散焦作用,通过凸透镜可以得到实像和虚像,实像与物体呈左右倒置。

五、电路与电流1. 电荷与电流:电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位移的无关性、位移的相消性2.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3.加速度、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速圆周运动4.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与位移的关系5.变速运动自由落体二、力和运动1.力和压强2.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浮力、支持力3.内力、外力、合力、分力4.平衡力、不平衡力5.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原理6.牛顿第二定律、动量、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7.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动力系统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势能、动能、机械能2.势能的转化、动能的转化3.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4.力学能、化学能、核能、电能、能量转化与守恒四、测量和物理量1.量和单位、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的优点2.物理量的四种基本量、运动学量、力学量、能量量、功3.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五、机械结构1.机械原理、杠杆原理、桥梁原理、滑轮原理2.杠杆的平衡条件、无法平衡条件3.裂纹、磨损、疲劳六、能量转化1.动能转化、动能转化模型2.弹性势能转化、弹性势能转化模型3.机械能转化、机械能转化模型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损失、能量转化效率七、电路和电流1.电流、电荷、电量、电流的大小、电流的方向2.电流的单位、电流表的使用、电压、电阻、欧姆定律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电压的分配、电阻的分配4.电功率、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电热效应八、光的传播及其反射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弯曲和衍射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反射成像、实像、虚像3.光线、入射线、反射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4.视觉、视差、视觉距离、视差的成因九、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声波的波动、声音的传播2.声音的特点、声音的频率、音调、噪声、音量3.声音的损失、声音的反射、声波的反射、声波的衍射4.声音的吸收、声音的拓展、声音的缩小十、溶液和电解质1.溶液、溶剂、溶质、溶液的浓度、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2.溶解度、饱和浓度、电解质、强电解质、闪点、吸热反应3.电解质的导电性、电解能力、电解质的类别、电解质的溶解度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温度知识点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O℃,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O℃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4.热力学温度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是开,符号K,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f的关系T=t+273( K)。

温度计知识点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

2.构造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泡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采用单位的符号标志。

3.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种类(1)按用途分:实验室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5.常用温度计的比较(1)寒暑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煤油、酒精测量范围:-30℃—5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2)实验室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测量范围:-20℃—ll0℃最小刻度:l℃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3)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测量范围:35C~42℃最小刻度:0.1℃构造: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估测:根据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底或壁。

读数:让温度计在液体中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在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九年级沪科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沪科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沪科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力学、光学、电学、热学等多个领域。

在九年级沪科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力学篇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九年级沪科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知识点: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加速度则是速度的变化率。

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原理,它们分别是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方式。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这些概念在分析力的合力和分力时非常重要。

4. 弹簧的伸长量和弹性系数:弹簧的伸长量与施加在其上的力成正比,弹性系数则是描述弹簧的弹性属性。

我们需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

二、光学篇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成像等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九年级沪科物理光学部分的重点知识点:1. 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在真空和空气中以直线传播。

我们需要了解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它与其他电磁波(如无线电波)的比较。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我们需要了解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率的概念。

3.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使光线会被汇聚到一点,而凹透镜使光线会发散。

我们需要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以及如何计算其焦距。

4. 成像公式:利用成像公式,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到凸透镜或凹透镜的焦距以及像的位置。

这对于理解光的成像过程非常重要。

三、电学篇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电势等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九年级沪科物理电学部分的重点知识点:1.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而电阻则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作者:————————————————————————————————日期:2八年级第一册测量的历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

1h= 60 min= 3600 s.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第二章 光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法线反射光5.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2-3透镜成像1.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 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u=f 不能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2-4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第三章运动和力3-1 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2 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4.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5.路程-时间图像:过原点倾斜的直线,速度越大越靠近S轴6.速度-时间图像: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速度越大两线之间的距离越大3-3 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2.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3-4 力力的图示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7.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8.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3-5 重力力的平衡1.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3.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4.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6.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7.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8.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9.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10.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11.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12.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13.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6 惯性惯性定律1.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牛顿第一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俐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八年级第二册第四章机械和功4-1 机械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的乘积。

(功= 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 功的公式: W=Fs ;单位:W→ J ;F→ N ;s→ m 。

(1焦=1N·m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5. 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或 P=F·V 。

单位:P→ W ;W→ J ; t→ S 。

(1瓦= 1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内做功1J。

1千瓦=1000瓦)6.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4-2 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 6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7.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4-3 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