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
艾滋病病在感染者中的耐药性监测与管理
艾滋病病在感染者中的耐药性监测与管理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广泛应用,耐药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针对艾滋病病毒耐药性的监测与管理,对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命寿命至关重要。
一、耐药性监测的重要性艾滋病病毒的耐药性是指感染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病毒突变或选择压力等因素导致对特定抗病毒药物失去敏感性的现象。
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原本应对艾滋病病毒的药物失去了作用,使病毒得以继续复制和繁殖,增加疾病进展的风险。
耐药性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评估耐药性,以便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监测可以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病毒的基因序列,并分析变异情况,判断药物耐药性。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感染者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耐药性监测方法1. 基因测序方法:通过对艾滋病病毒基因进行测序,包括反转录酶、蛋白酶等基因,以检测病毒的变异情况及药物耐药突变。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但需要专业实验室支持和较高成本投入。
2. 基因芯片技术:利用基因芯片芯片上固定的不同的艾滋病病毒基因序列探针来检测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基因序列。
这种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度自动化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样本的处理。
3. 基于PCR的测序技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病毒基因片段,再进行测序和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资源匮乏地区。
三、耐药性管理策略1. 个体化治疗:耐药性监测结果可用于指导治疗的选择。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选择对病毒仍然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
2. 合理用药:艾滋病治疗中常采用多药联合治疗的策略,即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病毒药物。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
本《规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下发至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及有关单位。本《规范》将为国家、相关部委下发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各项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具体指导艾滋病实验室技术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4.2.1.8 样品采集后处理、保存、运输的时限和条件,因不同的检测项目而异,应参见不同检测项目要求。
4.2.1.9 采血完成后的穿刺针头必须丢弃于放置尖锐危险品容器内,妥善处理,防止发生职业暴露。
4.2.2滤纸干血斑
4.2.2.1 根据需要,可将采集的各种血液样品制备成滤纸干血斑,用于检测。最常用的是用抗凝全血、末梢全血和血浆制备滤纸干血斑。
4.2.1.6 PBMC: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吸出PBMC层,置于合适的容器中,备用。
4.2.1.7 抗凝剂的选择:根据检测要求选用适当的抗凝剂,如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可选用EDTA钠盐或钾盐、枸橼酸钠、肝素钠;HIV-1病毒分离、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可选用EDTA钠盐或钾盐或枸橼酸钠。
4.4
4.4.1全血、血浆的运送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参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2006年2月1日执行)。
4.4.2 血液样品运送时应采用三层容器对样品进行包装,随样品应附有与样品唯一性编码相对应的送检单。送检单应标明受检者姓名、样品种类等信息,并应放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容器之间。
附件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用两步MS-PCR结合ELISA检测HIV-1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性突变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Biotechnology,2006,26(8):42~46用两步MS—PCR结合ELISA检测HIV一1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性突变术何红秋程绍辉”刘斌陈慰祖王存新”(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100022)摘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AART)的推广使用有效地抑制了HIV.1病毒的传播和艾滋病(AIDS)的发病率、死亡率。
近年来,HIV一1逆转录酶基因突变所导致的耐药性已成为HAART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耐药性突变的检测对于指导病人用药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了一种检测HIV一1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的新方法。
采用两步MS—PCR方法检测HIV一1B亚型野生型和耐药突变型逆转录酶基因突变,检测点包括M41L、K70R、K103N、Y181C和rr215,并在两步Ms—PcR基础上,设计比野生型引物长的突变型引物,结合微孔板杂交EusA呈色技术检测各点突变。
结果显示,简化的两步Ms—PCR能保持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优点,EuSA的阳性结果与阴性结果的比值(P/N)达到要求,两步Ms-PcR结合EuSA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直观、成本低、相对耗时短且能进行高通量检测,使其无论在HIV一1耐药性突变及其它的点突变检测中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两步MS—PCREUSAHIV.1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中图分类号:Q939.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immunode6ciencyvirustype1,HIV.1)的迅速传播引起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已经夺走了全球大约2000万人的生命¨J。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被用作治疗HIV一1感染病人的标准疗法口。
,该方法的推广使用,对于延长感染者寿命,提高其生存质量起到了巨大作用口1。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章规定了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的实验室条件、方法、结果判定及质量控制,适用于血浆、血清和滤纸干血斑样品的HIV-1耐药基因型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Antiretroviral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in adult HIV-1 infection: 2008 recommenda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USA panel. Clin Infect Dis 47(2): 266-85.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HIV-1-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DHHS 2008; Available at: /doc/c96382759.html,/guidelines.Update of th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HIV-1: Spring 2008, Top HIV Med. 2008;16(1): 62-68.3 HIV-1耐药检测的意义3.1 耐药监测用于HIV-1感染人群和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和检测。
用于新近感染人群的耐药性监测,了解耐药毒株流行的情况,并采取防控措施,用于治疗前人群的监测,指导制定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进行HIV-1耐药发生、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导和完善大规模公共卫生模式抗病毒治疗的程序,以及制定二线治疗方案。
3.2 耐药检测用于个体患者的耐药检测。
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补救治疗方案。
4 HIV-1耐药检测实验室要求4.1 实验室功能分区实验室原则上应分为4个独立工作区: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并设在不同房间。
HIV-1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
HIV-1 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2013 版)Guideline for HIV-1 Viral Load Testing and QualityAssuranc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1月前言随着HIV-1 病毒载量检测在艾滋病临床辅助诊断、抗病毒治疗监测及相关科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日益增多。
自1997 年艾滋病实验室首次引进HIV-1 病毒载量检测技术以来,截至2012 年底全国已经配备115 台HIV-1 病毒载量检测仪,覆盖疾控、医院、检疫、军队等系统,艾滋病流行重点地区及少数县级实验室均已配备HIV-1 病毒载量检测仪,每年检测量已达13 万人份以上。
由于HIV-1 病毒载量检测质量对艾滋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影响,因此急需加强该领域的培训和质量控制,规范实验室操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2008 年开始实施《HIV-1 病毒载量测定及质量保证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以来,参与HIV-1 病毒载量能力验证工作的实验室从2007 年的29家增加到2012年的107 家,占已开展工作实验室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通过综合分析近几年能力验证发现的问题与检测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各种试剂的检测要求,结合专家意见和一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经验与需求,对本指南进行了适当修改、调整和补充,主要修改内容包括:(1)增加“人员要求”章节;(2)修改“常用HIV-1 病毒载量检测方法”;(3)修改“ HIV-1 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PT)”;(4)补充常见问题分析和处理等内容。
修订后的《指南》共分八章,包括:总则,人员要求,实验室环境与设施,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输,常用检测方法简介,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PT),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四个附表。
本指南在修改过程中,接纳了国内专家、同行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修改编写成《指南》(2013)版。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2013年版)Guideline for HIV-1genotyping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and qualityassuranc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3月20日前言随着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日益深化,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耐药检测的实验室也日益增多。
截至2012年底,共有30余家实验室从事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实验室参与其中。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是对操作人员、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有很高要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了对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指导,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自2011年12月开始编写,参与编写的人员为我国实验室检测、抗病毒治疗领域的专家和有富有实践经验的检测人员,同时聘请WHO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及技术指导手册。
经过编写组多次修订、补充和审定,于2013年3月完成《指南》终稿。
《指南》分为八章,包括: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人员要求、实验室环境与设置、样品管理、检测技术、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指南》参加编写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关爱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指南》编写主持人:蒋岩本《指南》编写组人员:姚均、邢辉、尚红、李敬云、钟平、徐建青、马艳玲、杨绍敏、韩晓旭、张旻、潘品良、蒋岩、汪宁、康来仪、朱红、邢文革、肖瑶、邱茂锋、吴亚松。
本《指南》技术顾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春富、GAP北京办公室Chin-Yih Ou,齐明山。
艾滋病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报告
编号:
送检单位
送检日期
年月日
样本类型
人群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身份证
□□□□□□□Βιβλιοθήκη □□□□□□□□□□检测方法
耐药解释系统
检测日期
年月日
基因区
耐药相关基因突变
抗病毒药物
耐药程度
蛋白酶区(PR)
主要突变:
次要突变:
阿扎那韦(ATV)
地瑞那韦(DRV)
夫沙那韦(FPV)
茚地那韦(IDV)
依非韦仑(EFV)
Etravirine(ETR)
奈韦拉平(NVP)
Rilpivirine(RPV)
整合酶区(IN)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相关
Bictegravir(BIC)
多替拉韦(DTG)
艾维雷韦(EVG)
拉替拉韦(RAL)
其他
检测者
签发者
报告日期
年月日
检测单位(公章)
备注:本结果仅提供耐药性参考,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需接合临床情况具体分析。
克力芝(LPV/r)
奈非那韦(NFV)
沙奎那韦(SQV)
替拉那韦(TPV)
逆转录酶区
(RT)
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NRTI)相关
拉米夫定(3TC)
阿巴卡韦(ABC)
齐多夫定(AZT)
司他夫定(d4T)
地丹诺辛(ddI)
恩曲他滨(FTC)
替诺福韦酯(TDF)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相关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2013年版)Guideline for HIV-1genotyping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and qualityassuranc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3月20日前言随着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日益深化,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耐药检测的实验室也日益增多。
截至2012年底,共有30余家实验室从事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实验室参与其中。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是对操作人员、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有很高要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了对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指导,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自2011年12月开始编写,参与编写的人员为我国实验室检测、抗病毒治疗领域的专家和有富有实践经验的检测人员,同时聘请WHO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及技术指导手册。
经过编写组多次修订、补充和审定,于2013年3月完成《指南》终稿。
《指南》分为八章,包括: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人员要求、实验室环境与设置、样品管理、检测技术、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指南》参加编写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关爱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指南》编写主持人:蒋岩本《指南》编写组人员:姚均、邢辉、尚红、李敬云、钟平、徐建青、马艳玲、杨绍敏、韩晓旭、张旻、潘品良、蒋岩、汪宁、康来仪、朱红、邢文革、肖瑶、邱茂锋、吴亚松。
本《指南》技术顾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春富、GAP北京办公室Chin-Yih Ou,齐明山。
应用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广东部分地区HIV耐药株
应用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广东部分地区HIV耐药株万卓越;李杰;付笑冰;林萍;鄢心革;刁丽梅【期刊名称】《中国艾滋病性病》【年(卷),期】2006(12)3【摘要】目的利用艾滋病病毒1型(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HIV-1感染者中监测HIV-1耐药性病毒株,掌握广东省HIV-1感染者在利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是否存在耐药突变及其流行情况。
方法从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病毒RNA,采用套式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片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够从HIV-1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大于1 000拷贝/ml以上、CD4低于400以下的样本中扩增到目的片断。
在广东省50例未治疗对象中,低中度耐药相关突变例数为2例,占4%;高度耐药相关突变例数为0;总耐药相关突变例数为2例,占4%。
结论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有效地监测HIV-1感染者血浆中的耐药性病毒株的存在,并且方法提供的结果准确、可靠。
对广东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耐药突变的检测表明,HIV-1感染者中存在病毒的耐药性突变,也反应了HIV毒株自然变异情况的存在。
【总页数】3页(P204-206)【关键词】艾滋病病毒1型;耐药性;蛋白酶基因;逆转录酶基因;RT—PCR;序列测定【作者】万卓越;李杰;付笑冰;林萍;鄢心革;刁丽梅【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9;R512.91【相关文献】1.对in-house HIV-1基因型耐药性检测方法的评价 [J], 耿庆茂;李敬云;李韩平;辛天义;庄道民;鲍作义;刘永健;李林;王铮;刘思扬2.中国部分地区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1患者的耐药性检测 [J], 尹春煜;卢洪洲;娄国强;李晓鸥;蒋卫民;胡越凯;张继明;潘孝彰;翁心华3.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李育芬;梁军;杨颖;刘芳芳4.HIV-1新型重组毒株的不断出现对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解释的挑战 [J], 郑姗;廖玲洁;邢辉5.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临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J], 徐军强;魏飞力;梅珊;曹韵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IV-1耐药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
HIV-1耐药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陈瑶;吴英松【摘要】HIV-1耐药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抗病毒疗法的普及和接受治疗者的增多,HIV-1耐药的问题日益凸显,使艾滋病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了解各抗病毒药物治疗引起的HIV-1耐药突变位点并及时采用有效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HIV-1耐药位点基因型检测方法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目前是HIV-1耐药检测最常用也是最有前景的方法.本文对HIV-1耐药位点和耐药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综述.【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7(009)002【总页数】5页(P142-146)【关键词】HIV-1;耐药位点;基因型;耐药检测【作者】陈瑶;吴英松【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病,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
HIV耐药是由于病毒基因发生突变,使得药物作用靶点的生化特点或者结构特征发生改变,导致病毒对抗病毒药物敏感性降低,或者失去敏感性[1⁃3]。
随着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药物的广泛应用,导致HIV⁃1病毒发生突变。
耐药突变株在药物选择压力下逐渐成为优势病毒株,导致耐药菌株感染的病例不断出现。
因此,作为帮助临床医生选择联合用药方案的重要工具,耐药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HIV⁃1耐药检测方法主要有表型检测和基因型检测。
其中,基因型检测因其快速准确的特点,成为调整治疗方案的首选[3]。
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发展及新型靶点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已确定了200多个各种类型HIV⁃1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它们对于耐药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5]。
两种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用于干血斑样本的比较
出2 6 9 个 主要耐药 突变位点 , 两种方法耐药位 点 的一致率 为 9 5 . 9 %( 2 5 8 / 2 6 9 ) 。与方 法 1 比较 , 有1 1 个耐药位点存在差
异, 7 个位点 由混合碱基 引起 , 另4 个差异位 点则 集 中为 : E 1 3 8 Q 和K 1 0 1 Q 。结论 两种方 法都 能够检测病 毒载量 大于
献报 道的方法扩增 干血斑标本 中的 H I V 一 1 p o l 区核 苷酸片段 , 进行 H I V 一 1 基 因型耐药 检测 , 并 比较 3 4 个主要耐药 突变 位点差异 。结果 低载量< l x l 0 c o p i e s / m L , 方法2 具有更 高的扩增率 ( 5 / 5 ) , 而方法 1 能扩增成功 3 份( 3 / 5 ) 。方法 2 共 检
以期建立适合 的检测方法 。方 法
选择河南省和安徽省经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h i g h l y a c t i v e a n t i — r e t r o v i r l a t h e r a p y ,
HA A R T ) 5 年 以上 HI V感染者共 3 5 名, 采集全血制作干血斑标本 , 进行 C D 4 细胞计数 和病毒载量测定 , 分别使用两种文
B e i j i n g , 1 0 2 2 6 , P . R . C h i n a
C o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S HAO Y i — mi n g , E— ma i l : y s h a o O 8 @g ma i l . c o n r
l x l O 3 c o p i e s / mL的样本 , 但是对 于低载量样本方 法 2 较方 法 1 有更好 的表现 , 后续 应选择更 多 的不 同亚型标本进行研 究。 关键词: H I V 一 1 ; 基 因型耐药检测 ; 耐药突变位点
HIV病毒学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
H I V病毒学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本指南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实验室组织有关专家撰写,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执行。
编写主持人:蒋岩编写人员:潘品良蒋岩李敬云钟平尚红李太生审核咨询专家及技术人员:邵一鸣康来仪朱效科王佑春汪宁朱红郭志宏季阳刘海林肖瑶邱茂锋马春涛编写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编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技术顾问:Mike Ussery, Hao Zhan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及传染病研究所James W. Bremer美国Rush 大学医学中心VQA实验室Trever Peter克林顿基金中国艾滋病防治项目实验室专家Donald J. Brambilla美国华盛顿大学新英格兰研究所Francis F. Mandy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学实验室前言随着HIV-1病毒载量检测在艾滋病临床辅助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监测以及艾滋病科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日益增多。
自1997年艾滋病实验室首次引进HIV-1病毒载量检测技术,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经配备了近120台HIV-1病毒载量检测仪,覆盖了疾控、医院、检疫、军队等系统。
目前,虽然许多实验室已经将病毒载量检测纳入艾滋病相关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工作,但大多数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因此,急需加强该领域的培训和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加强质控和保证检测质量,并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艾滋病参比实验室2004年开始参加美国NIH组织的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在通过考核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启动了国内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工作。
在积极组织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同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开展室内质控。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
HIV-1耐药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章规定了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的实验室条件、方法、结果判定及质量控制,适用于血浆、血清和滤纸干血斑样品的HIV-1耐药基因型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Antiretroviral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in adult HIV-1 infection: 2008 recommenda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USA panel. Clin Infect Dis 47(2): 266-85.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HIV-1-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DHHS 2008; Available at: /guidelines.Update of th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 in HIV-1: Spring 2008, Top HIV Med. 2008;16(1): 62-68.3 HIV-1耐药检测的意义3.1 耐药监测用于HIV-1感染人群和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和检测。
用于新近感染人群的耐药性监测,了解耐药毒株流行的情况,并采取防控措施,用于治疗前人群的监测,指导制定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用于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耐药性监测,进行HIV-1耐药发生、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导和完善大规模公共卫生模式抗病毒治疗的程序,以及制定二线治疗方案。
3.2 耐药检测用于个体患者的耐药检测。
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补救治疗方案。
4 HIV-1耐药检测实验室要求4.1 实验室功能分区实验室原则上应分为4个独立工作区: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并设在不同房间。
HIV-1特定基因突变的耐药性鉴定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中期报告
HIV-1特定基因突变的耐药性鉴定及其对病毒复制的
影响中期报告
该研究旨在鉴定HIV-1特定基因突变的耐药性,并研究这些突变对
病毒复制的影响。
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了样本的收集和HIV-1 RNA的
提取和扩增。
我们在100名HIV感染者的样本中,检测到了56种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
然后,我们将这些基因突变按照耐药性分为了高、中、低三个等级。
在进一步对这些高、中、低等级突变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高级别突变
的频率较低,而中级别突变的频率较高。
这表明中级别突变可能是更为
普遍的耐药原因,而高级别突变则更为罕见。
针对以上结果,我们计划在下一步的实验中,选择常见的中级别突变,并利用体外培养系统模拟病毒复制过程,观察这些突变对病毒复制
的影响。
我们将进行多次实验,比较病毒复制速率、复制效率等指标,
以进一步了解突变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除了体外实验外,我们还将开展动物试验,观察这些突变在体内病
毒复制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提高
对HIV-1病毒耐药性的认识,为开发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耐药检测方法
Viral Load &
Replication Rate
Low Replication Rate &
Viral Load Less “fit” virus
TIME
耐药性是怎么产生的?
— 耐药株是在病毒自发性的、高频率的基因突变中产 生,在药物选择性的压力下优势复制的结果。
HIV RT和PR基因片段 序列测定 结果解释
RNA提取 逆转录 PCR扩增
特定的解释系统
标本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鲜EDTA抗凝血浆,或-80℃保存,避 免反复冻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病毒RNA提取( Qiagen公司试剂盒)
裂解标本,灭活RNA酶 加到离心柱中,RNA与硅胶膜结合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是一组结构多样化的化合物,通过 非竞争性的方式结合于或者接近于 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位点,从而抑 制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
蛋白酶抑制剂
肽类似物,通过接合于病毒蛋白酶 的活性位点来抑制酶的活性,使之 不能将病毒合成的多聚前体蛋白水 解为病毒的各种结构蛋白和酶的组 成部分。
耐药性是怎么产生的?
结论:当前我国HIV耐药性处于较低状态,对于几乎 所有药物敏感,我国抗HIV药物的使用如果有计划的开展, 应当会有较好的效果,但应加强治疗依从性促进工作和耐 药毒株的监测工作。
HIV基因型耐药性检测 (序列测定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检测流程
病人血浆标本 HIV RNA 病毒 cDNA
什么是HIV耐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2013年版)Guideline for HIV-1genotyping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and qualityassurance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3月20日前言随着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日益深化,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耐药检测的实验室也日益增多。
截至2012年底,共有30余家实验室从事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实验室参与其中。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是对操作人员、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有很高要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了对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的技术和质量控制指导,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自2011年12月开始编写,参与编写的人员为我国实验室检测、抗病毒治疗领域的专家和有富有实践经验的检测人员,同时聘请WHO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及技术指导手册。
经过编写组多次修订、补充和审定,于2013年3月完成《指南》终稿。
《指南》分为八章,包括: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人员要求、实验室环境与设置、样品管理、检测技术、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
本《指南》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指南》参加编写单位: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关爱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指南》编写主持人:蒋岩本《指南》编写组人员:姚均、邢辉、尚红、李敬云、钟平、徐建青、马艳玲、杨绍敏、韩晓旭、张旻、潘品良、蒋岩、汪宁、康来仪、朱红、邢文革、肖瑶、邱茂锋、吴亚松。
本《指南》技术顾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春富、GAP北京办公室Chin-Yih Ou,齐明山。
WHO北京办事处Nicole Seguy,张岚。
本《指南》编写工作联系人:姚均。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编写组2013年3月20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人员要求第三章实验室环境与实施第四章样品采集、处理、运输和保存第五章常用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第六章室内质量控制第七章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验证(PT)第八章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第九章实验室生物安全附表1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附表2 混合碱基转换码表附表3 HIV-1基因型耐药突变位点分析表附表4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附表5 国内In-house方法常用扩增及测序引物(B和07BC亚型)附表6 美国CDC推荐引物附表7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验证样品接收专用单附表8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验证样品检测结果回报表附件1 ChromasPro,BioEdit,MEGA4 软件应用程序附件2 国际机构组织的HIV-1基因型检测能力验证(PT)介绍参考文献缩略语第一章总则1.1意义我国自2002年开展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以来,累计有十多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由于艾滋病病毒本身高速复制及复制过程中缺乏自我校对功能等原因,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耐药。
同时,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性压力作用下,艾滋病病毒耐药突变几率大大增加。
耐药突变的产生和发展会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因此,及时进行耐药检测,在艾滋病预防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广泛用于HIV-1感染人群的耐药监测,以了解HIV-1耐药毒株流行的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指导和完善大规模公共卫生模式抗病毒治疗的程序。
其次,对个体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耐药检测,可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此外,还可对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人进行耐药检测,指导临床医生分析治疗失败原因,并制定补救治疗方案。
然而,与艾滋病实验室的常规血清学检测技术相比,耐药检测操作过程更为复杂,对人员、环境、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定《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对指导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更好地开展耐药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1.2目的规范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方法与程序,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适用范围适用于在我国开展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所有实验室。
第二章人员要求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人员分为检验人、复核人、签发人。
2.1检验人所有相关检验人员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工作经验,接受国家级以上耐药基因型技术培训4周以上,能独立熟练地操作,会使用相关序列分析软件并经理论和实践操作通过考核。
2.2复核人、签发人复核人应具备对检测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签发人为实验室负责人或认证认可体系文件中确定的人员。
第三章实验室环境与实施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10】194号)》、《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卫医发【2003】8号)》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的相关要求设置实验室。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应在标准化的基因扩增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应设置核酸扩增前区和核酸扩增后区两个独立的工作区域。
核酸扩增前区包括设在不同房间或区域的试剂准备区和样品制备区;核酸扩增后区包括设在不同的房间或区域的扩增区和扩增产物分析区(图1)。
各工作区必须有明确的标记,应采取单向工作流向,即试剂准备区→样品处理区→扩增区→产物分析区,不得逆向流动。
不同工作区域内的设备、物品不得混用。
不同工作区域使用不同的工作服(例如不同颜色),工作人员离开各工作区域时,不得将工作服带出。
图1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实验室具体分区与流程示例图(来自WHO ) 实验室1 (试剂准备区)试剂储存 主反应混合液制备 实验室3 (扩增区)第一轮PCR 扩增和第二轮PCR 反应模板添加实验室2(样品处理区) 样品接受、储存、RNA 提取和第一轮PCR 反应液配制实验室4 (产物分析区) 第二轮PCR 扩增、电泳分析和测序反应样品 血浆、全血、滤纸片干血斑各区的功能及所需的基本仪器及材料如下:3.1试剂准备区:用于扩增试剂的储备、配制和分装。
3.1.1 2~8℃和-20℃冰箱。
3.1.2 混匀器。
3.1.3 加样器1套(20μL 、200μL、1000μL)。
3.1.4 微量离心机。
3.1.5 1.5mL离心管(无DNA和RNA酶)和1.5mL 试管架。
3.1.6 75%乙醇和移动紫外消毒灯。
3.1.6 专用工作服。
3.1.7 消耗品:有滤芯的一次性吸头(无DNA、RNA酶)、无粉手套、一次性吸水纸。
3.1.8 专用办公用品:记录纸及记号笔等。
3.3样品制备区:用于核酸提取和第一轮PCR反应液配制3.3.1 二级生物安全柜。
3.3.2 2~8℃、-20℃或-80℃冰箱。
3.3.3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及微量离心机。
3.3.4 水浴箱或加热模块。
3.3.5 混匀器。
3.3.6 计时器。
加样器1套(20μL 、200μL、1000μL)。
3.3.7 75%乙醇和移动紫外消毒灯。
3.3.8专用工作服。
3.3.9 消耗品:有滤芯的一次性吸头(无DNA、RNA酶)、无粉手套、鞋套、一次性吸水纸。
3.3.10 专用办公用品:记录纸及记号笔等。
3.3.11 如有条件可配置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制冰机。
3.3扩增区:第一轮PCR扩增和第二轮PCR反应模板添加。
3.3.1 二级生物安全柜。
3.3.2 -20℃冰箱。
3.3.3 核酸扩增仪。
3.3.4 微量离心机。
3.3.5加样器1套(20μL 、200μL、1000μL)。
3.3.6 75%乙醇和移动紫外消毒灯。
3.3.7 专用工作服。
3.3.8 消耗品:带滤芯的一次性吸头(无DNA、RNA酶)、无粉手套、一次性吸水纸。
3.3.9 专用办公用品:记录纸及记号笔等。
3.4 扩增产物分析区:对扩增产物鉴定和进行数据分析3.4.1 2~8℃和-20℃冰箱。
3.4.2加样器1套(20μL 、200μL、1000μL)。
3.4.3 电泳槽、电泳仪。
3.4.4 天平。
3.4.5 凝胶成像仪。
3.4.6 75%乙醇和移动紫外消毒灯。
3.4.7 专用工作服。
3.4.8 消耗品:带滤芯无DNA、RNA酶的一次性吸头、无粉手套、鞋套、一次性吸水纸。
3.4.9 专用办公用品:记录纸及记号笔等。
3.4.10 使用商品化试剂盒和序列测定的仪器放置于该区域。
3.4.11 建议在该区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数据和照片通过网络传输至办公区。
第四章样品采集、处理、运输和保存用于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的样品类型可为血浆和滤纸片干血斑。
在缺乏上述两种样品类型时,在保证血清样品质量的条件下,也可用于耐药性检测,其检测结果作为参考。
4.1 血浆样品4.1.1 血浆样品的采集和处理4.1.1.1采样器材:一次性抗凝真空采血管、持针器、蝶形针等。
4.1.1.2 抗凝剂:采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或ACD(枸橼酸钠),不要使用肝素,肝素是Taq酶的强抑制剂,且在核酸提取过程中很难除去。
4.1.1.3 样品标识:在采血管上标明唯一的样品编号。
4.1.1.4 样品采集量:通常考虑该样品进行多项检测(如CD4细胞与病毒载量)所需的样品总量,一般应采集全血8~10ml,采集的样品量应尽可能与定量采血管的刻度一致,采集量过多或不足,会造成血液凝固或被稀释。
4.1.1.5 样品的混匀:采集血液后,立即轻轻上下颠倒抗凝管(约10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4.1.1.6 要求在6小时内将采集的抗凝全血1500-3000r/min离心15分钟,上层即为血浆,吸出并分装到无菌、聚丙烯螺口、已贴上样品编号的冻存管中(无RNA酶),注明分装时间。
4.1.1.7 血浆样品不能灭活。
4.1.1.8 获取信息:按要求填写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包括采集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附表1)。
4.1.2 血浆样品的转运及接收4.1.2.1 根据《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品运输管理规定》的要求运输,并严格控制运输的冷冻状态,防止样品融化。
4.1.2.2 发送样品时附带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附表1)。
4.1.2.3 血浆运输时间在24小时内,应加入冰袋。
如运输时间超过24小时,应使用干冰以保持血浆处于冷冻状态。
4.1.2.4 接收样品时,按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样品送检及接收单内容(附表1)核对样品数量,检查样品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