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读书心得
《金锁记》读后感(精选18篇)
![《金锁记》读后感(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e33e1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f.png)
《金锁记》读后感(精选18篇)《金锁记》读后感1对于张爱玲老师,我是久闻大名的,但一直没有读过她的东西。
读《金锁记》也是因为疯狂的爱上了电视剧《金锁记》。
起初读觉得有点空洞,应该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
而且,语言上有点《红楼梦》的味道,显的与当时的背景格格不入。
好在大致的情节还是和电视剧一样的。
细读下来才发现,张爱玲老师的文笔是真的好。
开场就用两个丫头的偷偷对话,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了。
不费笔墨,不重浓彩,更懒得絮烦。
而七巧的一出场就把她的性格和家庭的矛盾,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大方向来说,《金锁记》的电视剧和书,所表现的中心不同。
虽然都是通过一个封建家庭的兴衰写了一个爱情故事,除了七巧的人物性格没变,其它的人物都变了。
电视剧中,我看到的,是封建社会对爱情的摧残,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抹杀,是对封建社会的抨击。
而书中的《金锁记》,我看到的,是人性最本来的面目,他们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人性最原始的一面。
那么,之所以要把它改成电视剧那样,也就可以理解了。
一个龌龊的姜季泽让我觉得七巧可怜、可悲、可叹;而一个痴情的姜季泽让我觉得可惜、可感、可痛。
书中的《金锁记》,找不到一个正面角色,所有的人,都以反面的表现为主。
连主人公七巧也是从弱点出发去描写的。
给全书增加了悲剧色彩。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上来看,《金锁记》书版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有推陈出新的另类味道。
从感情的角度上来看,《金锁记》电视剧版有更高的论说性,反映了大方向的社会问题。
各中滋味,就只有自己细细品味了。
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我个人比较偏爱电视剧版,不是说书版不好。
只是我觉得,人性的优点比人性的弱点更值得宣扬。
正如易中天老师所说:“人文学科的东西,它没有一个终极真理,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的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读法,结论不重要。
”同样都是很好的爱情故事,都样都是很不幸的结局,给我带来的震撼却截然不同。
也许,这正是这本书的不同之处。
《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
![《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a3baab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f.png)
《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心得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心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1张爱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满传奇色彩,她的性格聪慧、执着、特立独行、不受束缚,她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作品凄幽、秾艳、苍凉,充满了人性的主题。
《金锁记》是她的早期作品,发表时她不过只有二十三岁,但作品已经是相当成熟,从取材的视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现技巧方面,都有突破,当时及后世的评论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篇小说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叫“金锁”呢,我认为是女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为自己带上了黄金的枷锁,别个爱她,她爱钱,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就连她的孩子的前程和幸福都葬送了,当然这金锁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腐败。
从这篇小说中也可以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
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
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
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
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
这样势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
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烟消雾散。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读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觉从先前的无理取闹而厌恶,到后面更多的是同情与可怜。
生活在那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选择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2“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洪荒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关于金锁记读书感想优质(六篇)
![关于金锁记读书感想优质(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68886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5.png)
关于金锁记读书感想优质读完《金锁记》后,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同情感。
这既是对曹七巧的人生悲剧的同情又是对被曹七巧伤害国的人的同情。
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形成这种畸形性格有时也是难以避免的。
在我看来,曹七巧形成如此畸形心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个人的欲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才企图以这种果为因向社会,向周围的人报复!而她说所想要得到满足的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罢了。
亲情,对她来说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她不愿看透却早已看透。
她曾是那麻油铺子里掌权的姑娘,生活的自由自在,甚至还带着些许天真烂漫的纯真。
自哥嫂将她嫁进姜家以换取金钱财富的时候,她才明白原来这么珍贵的亲情也可以用来进行买卖交易的。
而每次哥嫂来访时,目的也并不在于探望她,只是图她的钱,盘算着贪点小利。
于是她彻底不相信亲情了,她觉得世间的冷暖都无关痛痒了。
她认为自己在姜公馆里受苦受委屈却不能得到亲人的一丝安慰,反而还要受他们的气,给他们自己辛苦攒起来的钱,心理极其愤恨,极其不平衡。
而在后来,儿女们对她的反抗也使她的心更加凉了。
爱情,她也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幻想。
她被迫嫁给二爷这个身心俱残的人,整日衣不解带地照顾他。
可是作为一个女人,她渴求性欲,渴求一个正常人的男欢女爱。
然而残废的二爷却始终满足不了她,这使她急于在其他人身上寻找她心目中的爱情。
于是,她对季泽哭泣,对季泽萌生了情愫!季泽虽然荒.唐去逛窑子,但他也是有原则的一个人,他毕竟还是顾忌着伦理道德,懂得避讳的,再乱来他也不会把目标往家里定。
这样,她的爱情又一次的希望渺茫了。
她的失望使她在季泽登门表白时亲手彻底毁掉了她的爱情梦。
七巧急待爱情却始终缺失,她无法体验被爱、被呵护的幸福感,她的不满使她一步步地走向心理扭曲、心理变态,以致后来她亲手毁灭儿女的爱情和幸福!友情,她奢求不来。
她是个有自知之名的女人,知道自己出身卑微,和大奶奶、三奶奶的大家闺秀的身份截然不同,她也深知自己能够嫁进姜家的缘由。
在姜家大院里,她没有地位,甚至连底下的丫鬟也看不起她。
金锁记读书心得(精选10篇)
![金锁记读书心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570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a.png)
金锁记读书心得(精选10篇)金锁记读书心得【篇1】《金锁记》中的主角七巧,因丈夫是残疾,夫家不得已选了她做媳妇,却又认为她的家世背景低下,不屑与其往来,对她冷朝热讽,为了保护自己,七巧变得越来越尖酸刻薄,说话和刀子一样锋利,成天对人嫌东嫌西,在别人的眼中,或许七巧是个爱惹事端,蛮横无理的女人,但是,在我眼中,七巧却是最令人感到可怜的人。
她不能决定生在哪个家,她也不能决定要不要嫁给一残疾的人,父母也完全不考虑她的想法,就将她嫁给一个他不认识陌生人,她是中国传统社会制度下典型的受害人,对于别人的冷朝热讽,她只能默默的吞下,她一生都在追求金钱与利益,那看似能让她摆脱命运枷锁的唯一解药,他用尖酸刻薄的话语伪装,伪装她柔弱易碎的心,当锁越来越紧,伪装越来越深,她用力挣扎,却不小心砸到旁边的人,她只把伪装合理化,越陷越深,变得越来越让人嫌弃。
然而,七巧也可以不用变成这样的七巧,若是她能够坚强一些,抛开他人歧视的眼光,做好自己应有的本分,或许,那个被儿女恨毒了的七巧、被婆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娘家的人恨的七巧、被大家弃嫌的七巧就不会出现了。
对于子女的教育,七巧看似疼爱,其实是深深的伤害,自己染上吸食的恶习竟然也让儿子吸食,同意儿子拈花惹草,而逼死媳妇,又阻碍女儿的婚姻,在那个年代,女人叁十岁还不结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七巧却由不段地替她找寻对象到阻碍女儿的婚姻,且也让她吸食,我想这大概是得不到幸福的七巧对于别人能得到幸福都特别的忌妒不能忍受吧。
时代的更迭,观念的改变,我庆幸自己活在这个时代,不需受身分地位的拘束,不需因金钱利益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如果我是七巧,我不会任命的嫁给我不爱的人,我不会因旁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我不会为自己的家世背景感到惭愧,但是,若真嫁给我不爱的人,我也会尽本分照顾好丈夫、儿女,分家后,尽心尽力抚养孩子,回归正常生活,在当了婆婆之后,以将心比心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媳妇,而不是成天埋怨,活在过去的阴影,这些都是无意义的,不能够改变事实的。
《金锁记》读书心得精选5篇(最新)
![《金锁记》读书心得精选5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9b857b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3.png)
《金锁记》写出了人性的扭曲与变态,颠覆母爱,解构母亲深化。
由于曹七巧在畸形的夫妻关系禁锢下从未享受过生命的真正快乐,长期的压抑刺激了她的心理,满腹怨气变成尖刻的歹毒,不择对象。
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金锁记》读书心得体会1张爱玲擅长描述各种各样的女性。
《金锁记》也不例外。
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
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
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个性不招姜人待见。
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
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
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
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我的感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的女生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述。
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说姜公馆的状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联和大致状况都交代清楚。
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
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
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究竟是怎样的。
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
之后作者便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
金锁记读书心得感想范文5篇
![金锁记读书心得感想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77efa67fd5360cbb1adbab.png)
金锁记读书心得感想范文5篇《金锁记》写于1943年,描述了一个小商人家庭的妇女贫苦曹的精神变化。
残疾人的妻子想爱却不能,像个疯子她家一样在江的家里呆了将近30年。
以下是分享你对金锁记的阅读体验的小系列。
请参考。
金锁记读书心得1《金锁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是乔奇奶奶和她的女儿长安。
对乔奇来说,起初我只觉得她可恨可叹,但最后我觉得她很伤心。
须要有人同情她的遭遇。
在故事的结尾,觉得如果她和哥哥的表弟结义兄弟丁玉根、或者沈裁缝结婚,他们会给她一点真诚,于是她流下了眼泪。
但乔奇内心的扭曲和自私害死了少数人,乔奇的精神枷锁使玉溪的妻子丝姑娘和智寿接连相继死去,两姐妹都悲惨地死去。
让女儿失去幸福,最终堕落。
七巧为了让晋阳再婚的婚姻流产。
童世方的神经肆无忌惮肆意被刺激。
他最终放弃了亲密关系。
我无法想象乔奇已经被封建桎梏毒害,失去了婚姻的幸福。
她老公对她MoMo毫无关心,家人都瞧不起她,看不起她。
她非但没有多关心孩子,反而是一种报复。
就因为我孩子姓氏蒋。
我觉得乔奇真的很可悲。
书中我最喜欢的女人是幽州。
长安是一个善良温柔的中国传统女性。
虽然她吸鸦片,但这不完全是她的其原因。
因为她在一个封建家庭,导致了她接连不断的悲剧。
从一个细节,可以窥见她的善良。
她的八个聪明的十个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威胁她。
她对婚姻没有退缩。
母亲用童世方威胁她时则,她退缩了。
她知道母亲不仅会告诉他吸食鸦片鸦片的事,还会想方案对付他。
但是佟世方并不知道这一切。
两人解除婚姻后,依然交往,只是从地下搬到了地下。
这一刻,童世方对长安的感觉变了,开始爱长安。
之前,佟世芳想嫁给长安,只是因为她是一个有安全感的传统女性,因为他已经被一个新校花抛弃了。
只是震惊。
所以不想找个传统的女人。
至于童世芳的爱情,张爱玲即便认为男人的硬性爱情是有附加条件的,完美的爱情是不隐含的。
当她听说长安抽鸦片的时候,她对长安已经绝不了解了。
只有沉默。
面对长安时,他没有问长安为什么要大兴抽鸦片。
金锁记读书心得总结5篇
![金锁记读书心得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60742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a.png)
金锁记读书心得总结5篇金锁记读书心得1张爱玲关注人性,表现人性,《金锁记》写的就是人性受到压抑以至扭曲的故事,小说充满了“人生味。
小说没有痛诉,没有反抗,只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张爱玲擅长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
《金锁记》也不例外。
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
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
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特别不招姜人待见。
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
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
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
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
最后,这个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写。
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情况都交代清楚。
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
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
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究竟是怎样的。
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
接着作者便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
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读书心得范文5篇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读书心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03de4502d276a200292ef1.png)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读书心得范文5篇《金锁记》是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的家庭为原型的。
小说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有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金锁记》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锁记》读书心得篇1这是一个悲剧,一个女人的悲剧。
她很可怜,因为她是受害者,她也很可恨,因为她同样也是害人者。
在她的头上有两把金锁压制着她,对她来说既是财富又是桎梏,一是金钱,二是权势。
她本该有幸福的生活,然而在那样的年代中,想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谈何容易?一条命不过多少钱财便可换去,人与人之间充满的只是铜臭味的交易!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只是这身份便可料到她的悲惨结局了,因为她被迫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的丈夫是个从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是“没一点人气”的,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她那个只知道攀附权贵的哥哥,七巧本出身平民,但突然地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这注定就是一个悲剧!嫁入姜家后,她处处遭到排挤和冷眼,在这个家族中,她的地位是很低劣的,大家都瞧不起她,都对她冷言闲语。
其实七巧自己也知道很多人瞧不起她,因此和新来的人分外亲热些,“倚在兰仙的椅背上问长问短,携着她的手左看右看,夸赞了一会儿她的指甲”,最后也只闹得自觉无趣。
哪怕这样,在七巧的骨子里还是向往幸福的,因为她曾经是那样大胆地追求着她的小叔子季泽,但也因此弄得声名狼藉,而季泽也因她这样的不好的名声而不敢沾染,她所期盼的幸福最终还是丧失了,彻底地丧失了。
她现在唯一所求的便是独立,真正的独立!后来老爷和丈夫相继死后,她终于脱离了这个封建家族,没有往日那样的压抑,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然而她的后半生依旧是不如意的,当时那个她曾托以爱情梦想的小叔子来找她,但她知道他只是为了她的钱,并不是她的爱情。
表面上她是如此耀眼,可是谁又懂得她内心的苍凉?她实在是气不过,于是便将心中的苦闷都发泄在了她的儿女的身上,因为此时的她已经不对爱情抱有任何幻想,有的只是妒忌,只是怨恨,于是便近似变态地加以报复以祭奠她已消逝的梦想。
《金锁记》读书心得
![《金锁记》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9c35d1de482fb4daa48d4b69.png)
《金锁记》读书心得《金锁记》读书心得(通用10篇)《金锁记》读书心得1《金锁记》用了倒叙手法,由现在的月亮联想到三十年前的月亮,很自然地写到三十年前的事。
文章先从风萧和小双大谈论着手,她们谈论下人的衣着基本上拣上头人穿剩下的衣服,就如小双说得“奶奶小姐们尚且做不得主,何况丫头?给什么,穿什么――一个个打扮得庄稼人似的!”她们还谈及兰仙的婚礼,排场很凄惨,有钱人家的小姐的婚礼竟比不上开麻油店家的女儿的婚礼。
这可以看出姜家表面是一个大户人家,但也显露出姜家走向衰败的痕迹。
文章下面还多处含蓄地表现出来。
很多人都评价张爱玲是一个古井,我倒认为《金琐记》里的七巧更是一个古井,一个幽深而衰败的古井,就似她的人生。
当看到文章开头前两段我还以为兰仙是文章的主人公,那时我是期待着情节朝兰仙的方向发展。
再看到下一段才知道主人公是七巧。
七巧是个开麻油店的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七巧的谈吐一点都不忌讳。
就如:七巧跟玳珍、兰仙聊天时说:“真的,连我都不知道这孩子怎么生出来的!越想越不明白!”还有文章后面七巧趁芝寿、亲家母在场,在麻将桌上一五一十将儿子招供的她媳妇的秘密宣布出来,还略加渲染,逼得亲家母脸皮紫涨,放下牌就走了。
因为出身低在姜家的人瞧不起她,就连下人也在背后指指点点。
哥哥大年把妹妹嫁给瘫痪的二少爷是为了攀上高宅大院的姜家。
而七巧是为了季泽进入姜家的。
现在谈谈七巧与季泽的感情问题。
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七巧是爱季泽的,文章多处表达七巧的心声。
“当初嫁到姜家来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要和季泽相爱。
”但是季泽是个游手好闲、到处沾花拈草的纨绔子弟。
他说在家一刻也呆不住是为了躲七巧,不能平白的坑害了她开始看到时,就有点疑惑――季泽到底有没有喜欢七巧?但看到后面就知道了。
一个沾花拈草的人怎么会对七巧一直存有爱意呢?他只是为了哄骗七巧卖田,间接得到她的钱。
文章说他对七巧的盘问回答得有条不紊,显然他是筹之已熟。
《金锁记》读后感(10篇)
![《金锁记》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bc59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2.png)
《金锁记》读后感(10篇)《金锁记》读后感1多数人活着,其实也都无外乎追求某种自我的满足,而普遍的一种认知更多集中体现在对于欲望的一种满足,物欲和情欲就首当其冲。
但是,就因为人在不断追求着这种欲望的满足,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畸形人生。
事实上,人的内心都是不健全的,尽管我们也没有那种比较统一并且被广泛认可的标准来判定。
不过,按照我们的种群个性,不合群的家伙,多半都是不健全的。
由此,在《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其实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正因为曹七巧具备着这种不健全的性格,在__开始的时候小丫头才敢议论自己的这位二奶奶,并且还是用一种极其轻蔑并夹杂着不屑的口吻,殊不知,她们也都从属于女性这个大的阵营之中。
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其实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来表现的,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即分家前后的地位变化。
造成这种人性扭曲悲剧的原因无外乎也就是三种首先是物欲。
曹七巧嫁到姜家来,在他哥哥的心中和自己的心中,其实都是一种物化的女性交易。
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种物化的交易,使得姜家的人和娘家的人对于这位看似不合规矩的角色存在着一种比较大距离感,曹七巧在自己的夫家和娘家其实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温暖,物欲其实就是一种很强大的隔栏。
姜家对于曹七巧这种女性物欲,以及曹家哥哥对于自己的妹妹换取的金钱物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曹七巧的第一重人物悲剧。
除去曹七巧个人命运这一点,再有的就是在姜长安和姜长白身上停留着的一种物欲束缚,这样直接间接地导致了两个人的新的悲剧。
其次是情欲。
如果是按照时间的叙述过程,曹七巧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得到过很多的人的爱,按照文中的话来说的话,曹七巧的手腕也曾洁白。
但是,伴随着黄金枷锁的出现,曹七巧的这种未曾被开发的情欲转变成为了一种畸形的恋爱观念,更加确切地说,是一种畸形的情欲观念。
这种欲望体现在对于姜季泽的撩拨之中,张爱玲对于这其中的分寸把控是很好的,曹七巧撩拨姜季泽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动作,每一个动作也都是一句话。
她抖动着自己的身体来换取一种对于情欲的渴望。
2024年金锁记读书心得总结模版(三篇)
![2024年金锁记读书心得总结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b7bdd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8.png)
2024年金锁记读书心得总结模版张爱玲女士的文学作品以细腻描绘女性形象而著称,其代表作《金锁记》亦不例外。
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初旧上海的一个女子身上的悲欢离合。
故事主人公七巧,出身于麻油店之家,地位低微。
因大哥意图攀附权贵,将她嫁给姜家,一个当地的大户人家。
七巧的丈夫自幼残疾,而七巧本人性格泼辣且尖刻,因此在姜家备受冷落。
面对不公,她不断反抗,却因此声名狼藉。
随着时间推移,七巧的丈夫和婆婆相继去世,姜家分家,七巧带着子女搬出大家庭,生活却并未因此好转。
她的后半生充满了悲剧:面对三爷姜季泽的金钱诱惑,她断然拒绝,丧失了爱情;因嫉妒儿媳,她导致儿媳不幸身亡;女儿好不容易觅得佳缘,她又横加干涉,断送了女儿的幸福。
七巧在孤独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爱玲在小说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侧面描写尤为出色。
小说开篇并未直接描写姜公馆,而是通过两个丫鬟的夜谈,巧妙地揭示了家族人物关系和背景。
这种手法与《红楼梦》中借冷子兴之口介绍宁、荣二府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后,作者又通过下人的对话,逐渐向读者展示七巧的身世和她在姜家的地位。
小说中的七巧形象生动,作者仅用“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等简洁的词语,就勾勒出了一个精明泼辣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七巧的语言和行为的描绘,张爱玲成功地将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呈现在读者面前。
《金锁记》的题目寓意深远,金锁象征着七巧被金钱所束缚的一生。
她用金钱衡量一切,导致自己和孩子都未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金锁也可视为封建社会的枷锁。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月亮,是凄凉的象征,其变化反映了人物内心的变迁。
不同的角色眼中,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而揭示了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
作品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如结婚讲究门当户对,小户人家攀附权贵等。
七巧的遭遇,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势利思想至今仍存,人们往往在他人得势时趋炎附势,失势时则避之不及。
阅读完全文,对七巧的感受更多是同情与可怜。
金锁记读书心得范文5篇
![金锁记读书心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a152904a1b0717ed5ddab.png)
金锁记读书心得范文5篇索骥在叙事风格上也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这明显反映出以作者使用了《红楼梦》现代科学这样的小说技巧来表达她想要表达的中外混杂的现代城市生活。
以下是分享你对金锁记的阅读体验的小系列。
请参考。
金锁记读书心得1《金锁记》写于1943年,描述了一个小商人家庭的妇女曹的精神变化。
残疾人的妻子想真爱却不能,像个疯子一样在江的家里呆了将近30年。
在金钱欲和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最终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仅毁了儿子的婚姻,还导致儿媳被折磨致死,也拆散了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金枷。
她用那个重枷角杀了几个人,连没死的都献出了半条命。
'在这本书里,张爱玲性别角色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展示了现代社会性别心理的基本意蕴。
她在创作年代没有任何先锋派的思想,却以一种震撼的方式揭开了两性世界温柔的面纱。
此人英雄英国史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唯一的“英雄”。
她具有“一个疯子的趋于谨慎和智慧”。
为了报复从没曾经伤害过她的弱势群体,她用了最病态的方式,‘她扁平细长而尖锐的喉咙被旁边的刀片割破’,随意表现出与她的傲慢。
作者将中国现代精神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略微雕琢了人物的变态心理,犀利的文字产生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金锁记》在叙事外观上也借鉴了民族老小说的经验,明显中反映出作者在表达她想要表达的举凡混杂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使用了《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手法。
金锁记读书心得2说邢一出场就是个悲剧身份,被一个丫鬟看不起。
都说当时的阶级划分太明显了,连少女片都是人伺候的,让人气愤。
想着长白和长安的人生白白被一个老妈子耽误了,心里憋屈。
还有几个悲情人物,张爱玲对人物心理把握得极佳,应该是深受《红楼梦》影响的学者。
她应有尽有的人物在红楼里面随处可见,仿佛珍珠遍地。
曹扛起黄金枷锁已经30年了。
谁没背过各种枷?说得好听点,叫梦;要意识到这一点,这叫做飞翔。
如果你一生都带着一个梦想白活,那么这个梦想就会逐渐拿起成一把枷。
锁它的人太紧,把人逼得太紧,总会害人害己。
2024年金锁记读书心得感悟(三篇)
![2024年金锁记读书心得感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a4ca4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d.png)
2024年金锁记读书心得感悟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运用了精湛的写作技巧,尤其是侧面描写的运用,堪称巧妙之极。
在小说的开篇,作者并未直接描绘姜公馆的景象,而是通过两个丫鬟的夜谈,巧妙地展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与概况。
这一手法与《红楼梦》中以冷子兴的讲述开启宁、荣二府兴衰的叙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后,作者又通过下人之间的对话,向读者详细介绍了七巧的身世背景。
通过大奶奶、三奶奶的闲言碎语,进一步揭示了七巧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姜家的低微地位。
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急切地想要一窥七巧的真面目。
经过一系列精心安排的铺垫,七巧终于登场,作者仅用“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等十几个字,便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聪明机智的女性形象。
紧通过七巧的语言和行为,如她为二小姐说媒而引起的轩然大波,小说在短短四五千字内,将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交代得清晰明了。
张爱玲的文学才华令人赞叹。
小说最精妙的侧面描写出现在结尾部分,当七巧晚年时,作者并未直接描写她,而是通过童世舫的视角展现出来:“门口背者光立着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她已被视为“疯子”。
至于小说的题目《金锁记》,其含义耐人寻味。
我认为,金锁象征着主人公七巧被金钱束缚的一生。
她认为别人对她的爱慕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她对侄子和女儿的游戏疑神疑鬼,担心他们图谋家产;女儿丢失物品,她便找校长理论。
如此种种,七巧戴着黄金的枷锁,不仅自己未获得幸福,还断送了孩子的未来。
当然,金锁亦可以看作是封建社会束缚的象征。
2024年金锁记读书心得感悟(二)《金锁记》这部小说,以李鸿章次子李经述家族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中地位低微女性的悲惨命运。
主人公曹七巧,出身于普通麻油店家庭,因丈夫天生体弱且姜家富有,得以嫁入公侯之家。
她在姜家遭受蔑视和冷落,内心渴望得到尊重和爱。
曹七巧在家庭中备受压迫,她的出身和地位使她成为家族中的边缘人物。
她内心渴望爱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满足。
《金锁记》读后感通用5篇
![《金锁记》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a8b1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c.png)
《金锁记》读后感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金锁记》读后感通用5篇《金锁记》读后感篇1有句话说读书或旅行,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优秀7篇)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225d6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9.png)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优秀7篇)金锁记读后感篇一读完《金锁记》后,我有着深深的痛苦,对里面的人物感到深深的悲哀。
《金锁记》主要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中国妇女的精神毒害和鸦片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伤害。
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内心矛盾的人物,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她想反抗,无奈却受到封建思想深深的束缚。
因为家里贫穷困苦,她嫁到姜家去当残疾的二少爷的少奶奶,因为她贫穷的出身和有着一个残疾的丈夫,所以姜家的人都瞧不起她。
因此她和新来的人格外亲热些,但是刚刚嫁进姜家的三少奶奶兰仙早看穿了曹七巧的为人和她在姜家的'地位,也不大搭理她。
曹七巧在大少奶奶玳珍和三少奶奶面前大声控诉自己的不幸处境,控诉姜家人对她的不好,却没有得到她们的谅解,反而遭到她们的反感。
曹七巧为人小气吝啬,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在自己的丈夫和婆婆去世后。
她挽了叔公九老太爷出来为他们分家,因为三爷在公账上拖欠过巨,他的一部分遗产被抵消了之后,还净欠六万。
因此在兄弟三人均分老太太陪嫁过来的首饰后,曹七巧大叫吃亏。
曹七巧常常害怕别人贪图她的钱财,对于她心爱的姜三少爷姜季泽,她拒绝了。
她总是害怕别人娶她的女儿是为了财产,以至于她的女儿长安在快三十岁都还没又嫁出去。
她为了自己的利益,劝说姜老太太让三少爷姜季泽快快娶亲,劝说老太太写信给彭家去说二小姐姜云泽的亲,导致二小姐姜云泽对她更加讨厌。
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封建气息的姜家里,她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她已经被毒害太深。
曹七巧也有过自己心爱的人,她也希望有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她曾经爱过姜三少爷姜季泽,甚至在自己丈夫死后也爱着姜三少爷。
曾经,面对着姜季泽对她钱财的贪图,她想无视他的过错,想容忍他的坏。
在爱情面前,她也挣扎过。
在曹七巧临死前,她想回到十八九岁的时候去,那时候有喜欢她的肉店里的朝禄,有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沉裁缝的儿子。
那时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也许会有幸福的生活。
曹七巧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但她也让自己的儿子长白和女儿长安继续着这个悲剧。
金锁记读后感(通用17篇)
![金锁记读后感(通用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3b41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1.png)
金锁记读后感(通用17篇)金锁记读后感篇1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张爱玲,以它独特的社会阅历和心理感受,描述着那个没落阶级的遗老遗少。
她清醒的意识到那个阶级不可避免的杯具命运,并对它进行了无情的剖析。
《金锁记》是她前期的成功之作,也是40年代影响较大的一部中篇小说。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述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最终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感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
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
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以往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傅雷在《论张爱铃的小说》中也指出:“感情在一个人身上得不到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
曹七巧做了情欲的俘虏,代情欲做了刽子手”。
曹七巧自我没有得到幸福,就变态地去毁儿女的幸福。
没有悲壮,仅有苍凉。
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是一种启示,可启示对这个家有什么用呢?家本来是心灵的港湾,而在曹七巧做主的家里,没有一丝的温暖的气息,不仅仅是给不了最亲近的人心灵上的安慰,反而是一张恐怖的大黑网,使在这个家里的人窒息,每一个家人都是她宣泄这么多年来在姜家受的委屈的对象。
《金锁记》读后感12篇
![《金锁记》读后感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6dce2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a.png)
《金锁记》读后感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金锁记》读后感12篇《金锁记》读后感篇1《金锁记》用了倒叙手法,由现在的月亮联想到三十年前的月亮,很自然地写到三十年前的事。
金锁记读书心得
![金锁记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f31846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c.png)
金锁记读书心得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锁记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金锁记读书心得1有些人说,亦舒是一个热血传奇,她写尽了上海滩的生离死别,所有喜怒哀乐。
最开始是那一道白色玫瑰与红色玫瑰的始终没有答案的单选题。
再之后,就是硝烟弥漫中丝带和柳原的倾城之恋,清香却厚重的第一炉沉香屑,及其苦却难以忘怀的茉莉香片。
每一个小故事都令我有感而发。
而最喜欢的就是那读过千万遍的《金锁记》。
“年青的人惦记着三十年前的月儿应是铜币大的一个修神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老旧而糊涂。
老人追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儿是欢爱的,比眼下的月儿大、圆、白;殊不知隔着三十年的艰辛路望回放,再好的月光也免不了带点苍凉”。
她是一个被罪孽蒙骗的美少女,被一个封建社会的旧家中和一个残疾的男生可怜的夺走了一个女人最珍贵的的青春年少,可她仍无法得到乃至是一个婢女的认清。
因此,开朗动人的天性在失落中室息成一种乖戾,转变成一种粗暴与蛮横。
她在一个浮华背后奢侈浪费绮丽的旧家中,也是一个旧时代中的缝隙中艰辛存活,恼怒到乏力。
分户是她最终的一点点期待,可运势仍不作罢。
摆脱大家族,她总算还有机会去追求完美自身的幸福快乐,可针对她早就动了情弦的季泽,她仍惶恐不安的担忧着他的用意。
内心的恶在她心里奠定了深深地的印记,她自己也是被运势的金子网丝缠的难以摆脱。
她强大的骂跑了季泽,心里却确是那样苦闷无奈;因此,她愈发癫狂了起來,可又谁知道,她仅仅在掩盖心里最乏力的敏感。
“她捏着自身的脚,想到了想她钱的一个男人;却又嗤笑了起來…”她自将沉沦,却把运势的可怕噩梦又带来了她的闺女;她原是一个善解人意而又怯懦的女性,可在宏伟的宗法观念伦理道德架构中存储着恶,实习着恶,只等時间一到便朝着更年轻一代的女生喷撒。
她的闺女就是不幸的持续。
2023年《金锁记》读书心得12篇
![2023年《金锁记》读书心得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72c73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a.png)
2023年《金锁记》读书心得12篇《金锁记》读书心得1屋外天色阴郁。
屋内也没有色彩,灰暗的天空将郁郁的气息塞入屋子里,穿着21世纪的衣服,支着头趴在窗台上,疲倦的样子,面向窗外,于是风冷冷地穿越发丝的间隙。
想着40年代的微笑,天空中已寻找不到那样昏黄的月光,如今的上海已看不到当年的月亮了。
第一次读《金锁记》,还不太懂它的意思,在张爱玲所营造的压抑气氛中,只是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深触动着,为那样凄惨的命运叹息着。
现在再读它,七巧生活在昏暗的屋檐下,那凄惨的声音仍在耳边回旋。
她的一生就这样嫁给了悲哀,嫁给了一个毫无生气的惨白身体。
然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戴着黄金枷锁,劈杀了自己,劈杀了自己的骨肉,成了殉葬品,也拉上了不少陪葬品。
一部《金锁记》,一部枷锁记,人性的枷锁总是那么令人望而生畏。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描写了“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的一个湿晕,像朵云轩信上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对乌云中的月亮她又写道:“隔着玻璃窗望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
”对下弦月她这样形容:“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
”她眼中的如此完美却带着一点遗憾,也许这才是真正的perfect。
”张爱玲的一生如同她笔下的人物一样,苍凉而捉摸不定。
她用她独特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残缺的人生,却是对人物,对生命无限的豁达。
《金锁记》读书心得2《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于《倾城之恋》的幸福结局《金锁记》则是一个悲剧,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故事从一开始就不是给人以明艳,欢快的节奏,而是给人以忧伤和悲哀的感觉。
故事是从两个小丫环的谈话开始的,两个小丫环躺在床上聊起主人家的事,说起姜家的大爷,大奶奶及刚进门不久的三奶奶,最后提及二奶奶曹七巧,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人物。
我便起了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看完整篇__,我只觉得震惊,震惊于曹七巧做的事与她的疯狂与变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锁记》读书心得说那曹七巧,一出场就是个悲剧身份,竟被个丫鬟看低了去。
话说那个时候的阶级划分太过明显,连丫头片子都看人服侍,也让人愤懑。
心想着长白与长安的一生被个老妈子白白的给耽搁了,委实觉得憋屈。
及可悲的几个人物,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的拿捏甚为到位,应该是深受《红楼梦》影响的文人,她的文字处处可以看到红楼的身影,似处处有珠玑。
曹七巧三十年来带着黄金的枷锁,于我们,谁身上没有背着各种各样的枷呢?说好听点那叫梦想,实现梦想的那叫扶摇直上,一辈子徒于空背着个梦过日子的,那梦渐渐的就成了枷,锁的人太紧,逼得人太急,终是害人又害己。
曾经被人问起,你的愿望是什么?我天真的回答道:“很简单的,我只想要个幸福的家庭。
”提问者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不简单啊,你的愿望其实是所有人愿望的最终归宿啊。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背着这个枷一直在人群中寻寻觅觅,总盼着能觅到一个可以给我幸福的人,我对幸福的定义并不高,开心才是硬道理,可是觅到了,却踽踽不敢再往前迈出一步,大抵是因为怕,怕,怕这么容易就实现了它,到显得我的梦真的就过于简单了吧。
这个枷它锁不住我,我却也不愿将它放下,有梦想才会有希望,希望都没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对于张爱玲老师,我是久闻大名的,但一直没有读过她的东西。
读《金锁记》也是因为疯狂的爱上了电视剧《金锁记》。
起初读觉得有点空洞,应该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
而且,语言上有点《红楼梦》的味道,显的与当时的背景格格不入。
好在大致的情节还是和电视剧一样的。
细读下来才发现,张爱玲老师的文笔是真的好。
开场就用两个丫头的偷偷对话,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了。
不费笔墨,不重浓彩,更懒得絮烦。
而七巧的一出场就把她的性格和家庭的矛盾,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上来看,《金锁记》书版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有推陈出新的另类味道。
从感情的角度上来看,《金锁记》电视剧版有更高的论说性,反映了大方向的社会问题。
各中滋味,就只有自己细细品味了。
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我个人比较偏爱电视剧版,不是说书版不好。
只是我觉得,人性的优点比人性的弱点更值得宣扬。
正如易中天老师所说:“人文学科的东西,它没有一个终极真理,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的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读法,结论不重要。
”同样都是很好的爱情故事,都样都是很不幸的结局,给我带来的震撼却截然不同。
也许,这正是这本书的不同之处。
“原来文学艺术也可以这样的。
”要看你怎么去塑造。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冷静的缔结人生,客观写实的描写着灰色卑琐世界。
”我所能学到的,是张爱玲老师想表现的东西,和她的写作手法。
看完金锁记后,心里真的好压抑好难过,除了以前看穆斯林的葬礼和三毛的黑奴让我心情很沉重以外,这是第3篇文章。
感染读者的作品很多,为什么我唯独对这篇文章感触颇深呢?原因自己或许是清楚的吧。
对于曹七巧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现实生活中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吧。
对于她自己的悲惨命运和她儿女悲惨命运的延续,是该抱着憎恨还是同情的心态呢。
曹七巧的悲剧也是时代和社会造成的,她本身也是个十足的受害者。
原本的她也单纯可爱,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可人生的晚年确实那么的不可理喻,让人无法忍受,直至敬而远之。
本以为悲剧可以完结,但谁都知道,因果是循环的。
因为曹七巧悲剧的原因最终也就导致了长安长白的不幸。
长白我就不去做什么评论喽。
至于长安,我真的好同情她。
同情她的症结所在呢?除了她这个人物本身值得同情以外,还掺杂着别的情愫吧……如果换做是我,我或许同她的选择一样吧,或许她还比我坚强,即使在那样黑暗的时代背景之下。
她的无奈,她的泪水,她的妥协,她的任命……总觉得自己能够感同身受,只因为自己痛彻心扉的经历过?呵呵,或许是自己太过于小提大作,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太过于懦弱。
但情形和感情或许可以称得上是雷同的吧。
为什么每个时代每个国度每个地点都会上演这么多让人心寒而又无奈的故事!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这是金锁记的开头,故事发生在有着每个人都道不完的传奇的上海。
在人物的塑造上,张爱玲把七巧的特点描述得淋淋尽致。
我对于七巧的印象首先于她的仆人小双对三少奶的仆人凤箫的聊天内容。
凤箫问小双“你也是她陪嫁过来的么?”小双冷笑道“她也配!”连仆人也对她不尊重,可想而知她的为人是怎样的差了。
张爱玲借仆人的口,说出了七巧在姜家的低下地位,也为故事的开展垫下了厚重的背景。
在我看来,七巧是一个心理极度扭曲的一个悲惨的妇女。
故事写到七巧 ___姜季泽,但是姜季泽却不和她乱来。
七巧那样做是因为她看到三奶奶兰仙和姜季泽的甜蜜生活而心生妒忌,进而上升为变态的痛恨。
她自己一直抱怨没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她也不能忍受别人得到幸福。
到后来分家后,姜季泽竟利用她对他的曾经的爱意想骗她卖掉她的田地。
可悲啊。
她对她的女儿的婚姻的态度上也是如此。
长安和世舫已经订婚了,她还骂长安说“不害臊,你是肚子里有了搁不住的东西是怎么着?”试想作为女儿,听到自己的母亲这样侮辱自己,你会不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她亲生的。
然后悲剧又发生到她的儿子跟儿媳身上。
七巧故意整夜叫长白帮她弄烟,好让她的儿媳生气。
儿媳对她的痛恨反而让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故事写到这里,七巧的形象基本清晰了,封建主义社会里一个贪婪的魔妇,极度的拜金主义者。
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来讲,情欲的压抑是曹七巧个体心理变异的动因,丈夫早逝,家人的冷漠,对她变态的性格有着很大影响。
故事中写到“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七巧的拜金主义毁了她自己,也毁了她的儿女。
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拜金主义之风是如此的猖狂。
然而,现在的社会,拜金主义之风丝毫没减。
或者我们说是现实主义。
女孩子结婚要有车有房,也就是有钱。
这可以说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停滞呢?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实主义的出现凸显了社会激烈竞争的日趋明显。
要是对方能使你衣食无忧,谁还愿意去拼个焦头烂额的啊?我想很少有人愿意。
是残酷的现实让我们现实。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
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
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屋外天色阴郁。
屋内也没有色彩,灰暗的天空将郁郁的气息塞入屋子里,穿着21世纪的衣服,支着头趴在窗台上,疲倦的样子,面向窗外,于是风冷冷地穿越发丝的间隙。
想着40年代的微笑,天空中已寻找不到那样昏黄的月光,如今的'上海已看不到当年的月亮了。
第一次读《金锁记》,还不太懂它的意思,在张爱玲所营造的压抑气氛中,只是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深触动着,为那样凄惨的命运叹息着。
现在再读它,七巧生活在昏暗的屋檐下,那凄惨的声音仍在耳边回旋。
她的一生就这样嫁给了悲哀,嫁给了一个毫无生气的惨白身体。
然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戴着黄金枷锁,劈杀了自己,劈杀了自己的骨肉,成了殉葬品,也拉上了不少陪葬品。
一部《金锁记》,一部枷锁记,人性的枷锁总是那么令人望而生畏。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描写了“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的一个湿晕,像朵云轩信上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惘,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对乌云中的月亮她又写道:“隔着玻璃窗望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
”对下弦月她这样形容:“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
”她眼中的如此完美却带着一点遗憾,也许这才是真正的perfect。
”张爱玲的一生如同她笔下的人物一样,苍凉而捉摸不定。
她用她独特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残缺的人生,却是对人物,对生命无限的豁达。
张爱玲不仅是一个天才作家,还是一个慧心独具的服饰设计师,她用自己对服装的独到见解,改良了中国的旗袍,引领了时尚的潮流。
她的艺术审美眼光非常超前,所以她极其注重她笔下人物的穿着打扮,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的服装饰品非常契合人物的性格,甚至与故事的发展脉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通过那些服饰,可以看清一个人、看透一个故事,甚至明晰整部作品所蕴涵的深意。
通过服饰,我们也能看清张爱玲心中的女性形象。
以《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来探寻一下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服饰与女人。
将故事中的曹七巧与白流苏对比可知,她们都是一个以年轻的身体换取一个物质上可靠的将来。
曹七巧嫁给了软骨病人,戴上了“金锁”,金钱对于她来说是让她安心生活的靠山,但更是将她身心禁锢,不得自由的枷锁,她本来年轻的、富于情感的心逐渐枯萎,变成了一片荒地,一口枯井,一个怎么填也填不满的沟壑。
她“永远不能填满心里的饥荒”,那黄金枷锁不仅封锁了自己,还用那“沉重地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正如傅雷先生评价《金锁记》是所说的:“情欲的作用,很少像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
”爱情在一个人身上不得满足,便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债。
”其实这样的评价是再适合曹七巧不过的了。
文章中可以看出,《金锁记》是在时间上展现了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子是怎样变成一个害人害己的“疯子”的。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曹七巧三十年来的服饰变化看得很清楚。
曹七巧第一次出现在读者眼前时,是这样的的装扮:“(曹七巧)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胸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绸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曹七巧是一个很喜欢打扮且善于打扮自己的人,她看见家中女眷脸上“擦的猴子屁股似的”,“她猜是北边规矩”,觉得“乡气”。
七巧衣衫上的“线香滚”也是当时时髦的滚边方法:在衣服的边缘窄窄地滚上一条边,取代了早年曾经大为流行的“大镶大滚”。
服饰的颜色有银红、葱白、雪青、闪蓝如意,色彩的精心搭配既明朗又富于层次感,衣衫的主体颜色银红透红年轻女性的心底的温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