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无损检测论文无损检测论文

合集下载

超声波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与优化

超声波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与优化

超声波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与优化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对物体表面以及内部进行检测而无需破坏它的完整性的技术。

自20世纪50年代无损检测技术的出现以来,它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超声波技术是无损检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各种材料中的缺陷,而其优越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也是其重要的优势所在。

本文将对超声波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优化探究。

一、超声波的原理与应用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

它的产生是利用声电转换原理,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进而产生声波。

在物体的表面或内部存在缺陷时,声波会被反射、折射、散射等,其反射的强度与缺陷的性质、大小、形状等有关。

通过对超声波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判断出被测物体的质量、缺陷情况等。

超声波在无损检测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金属、陶瓷、玻璃等硬质材料的检测中,因为这些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缺陷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到。

例如,如果需要检测金属材料内部的裂纹或气泡,就需要使用超声波技术。

此外,超声波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管道、水池、船舶等物体的腐蚀、损伤等问题。

二、超声波检测中的参数在超声波检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参数包括超声波的频率、波形、传播速度等。

其中,超声波的频率主要决定了其检测深度和分辨率。

通常情况下,频率越高,则探测的深度就越浅,分辨率就越高。

但是,高频率的超声波比低频率的超声波更容易被散射和吸收,从而影响其传播距离。

此外,超声波的波形也会影响其检测效果。

通常情况下,正弦波和方波是常用的超声波波形。

正弦波较为平稳,可以提供较好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而方波则可以提供更好的穿透力和灵敏度。

因此,在实际检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波形,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此外,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也需要考虑。

通常情况下,材料的密度和弹性常数等决定了其声速。

因此,在检测不同类型的材料时,需要根据其特性和声速来调整检测参数。

三、超声波检测中的优化在超声波检测中,优化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超声波论文.

超声波论文.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言 (3)1、超声波 (4)1.1超声波检测的原理 (4)1.2超声波检测的应用 (6)2.超声波探伤 (7)2.1超声波探伤仪工作原理 (7)2.2超声波探伤可靠性的实现 (7)2.3超声波探伤稳定性的实现 (8)2.4A VG线图的应用 (10)2.5超声波探伤仪的发展简史 (12)3. 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检测 (15)3.1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检测技术的主要困难 (15)3.2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16)3.3存在的主要问题 (17)3.4展望 (17)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摘要超声波检测闻良科(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摘要]:超声波检测是指用超声波来检测材料和工件,并以超声波检测仪作为显示方式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选用超声波作为检测的原因是因为超声波声束能集中在特定的方向上,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

其次,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和散射,且在异种介质的界面上将产生反射、折射和波型转换。

利用这些特性,可以获得从缺陷界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从而达到探测缺陷的目的。

超声波在固体中的传输损失很小,探测深度大,由于超声波在异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尤其是不能通过气体固体界面。

如果金属中有气孔、裂纹、分层等缺陷(缺陷中有气体)或夹杂,超声波传播到金属与缺陷的界面处时,就会全部或部分反射。

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被探头接收,通过仪器内部的电路处理,在仪器的荧光屏上就会显示出不同高度和有一定间距的波形。

可以根据波形的变化特征判断缺陷在工件重的深度、位置和形状。

本文主要介绍超声波探伤技术原理、方法及其性能,并介绍超声波探伤仪的发展。

了解一种超声波检测技术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检测技术,了解它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发展概况。

[关键词]:超声波;超生波检测;超声波检测设备;超声波检测技术UITRASONIC TESTINGWen Liangke(Schoo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Information Scienc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 Shan,316000)Abstract:Ultrasonic testing is the use of ultrasound to detect materials and artifacts, and display of ultrasonic detector as a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Use of ultrasonic testing because ultrasonic beam can be focused on a specific direction, in the medium travels in straight lines, has a good directivity. Secondly, the ultrasonic propagation in the medium, the attenuation and scattering will occur, and the interface in heterogeneous media will produce reflection, refraction and wave-type conversion. With these features, defect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reflected waves reflected back interfac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tecting defects. The transmission of ultrasound in solids loss is very small, detection depth, the ultrasound will occur in heterogeneous interface reflection, refraction and other phenomena, especially not by the gas solid interface. If the metal in pores, cracks, delimitations and other defects (defects in the gas), or mixed, ultrasonic wave to the metal and the interface defects, they will all or part of the reflection. The reflected ultrasound received by the probe, through the instrument internal circuit processing, the screen in the instrument will show a different height and a certain distance of the waveform. Waveform variation can determine the depth of defects in the work piece weight, position and shap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ultrasonic testing techniques, methods and properties, and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onic flaw detector. Understanding of an ultrasonic detection of air-coupled ultrasonic inspection technology, understand its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files.Key words: Ultrasonic testing; Ultrasonic testing equipment; ultrasonic wave; ultrasonic inspection technique引言超声波检测是指用超声波来检测材料和工件,并以超声波检测仪作为显示方式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金属管道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金属管道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

金属管道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摘要:金属管理属于工业生产内的关键设备,通过定期检测管道,可确保管道生产的安全性。

传统检测方法多是在停产情况下开展检测,这类检测方式检测速度缓慢,检测流程复杂,虽说精度高,但无法满足新经济形态生产要求。

通过开展超声波无损检测应用,可在开展检测的同时,实现不停机操作。

通过检测设备,能够快速、精准的检测金属管道损伤,能够知晓测量材料的劣化度。

基于此。

本文开展超声波无损检测方式研究,分析其在金属管道检测内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金属管道引言:当前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无损检测技术为超声波检测技术,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不破坏工件、原料,有效开展工件表面、内部检测,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确保检测质量[1]。

结合超声波在工件超声波检测内出现的反射、折射、透射和散射等现象,以此来对工件中的缺陷进行检测和判定。

1超声波探伤的运行方式和操作技术在进行配件焊接质量检测期间,借助超声波原理,可通过设置不同频率声波,实现不同位置检测。

检测位置反弹回来的声波,通过接收不同振动信号声波,能够结合声学原理,精准判断附件结构,分析其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在监测阶段,压电片会及时将超声波发出,在超声波作用下,附件自身结构缺陷会形成反射波,且在检测设备上,反射波以脉冲形式呈现。

此时,检验人员能够结合脉冲波形,及时确定附件位置与附件规格。

当前我国超声波开发与检测阶段,大致可划分为四大类型:第一,渗透法。

通过设备发出的脉冲波,形成持续性的传播信号,并将信号作用在附件上,贡工作人员结合能量(附件转换传播信号的产物)变化,可确定附件内的缺陷,并获取其缺陷规格,确定缺陷位置。

借助穿透法开展附件检测,在设备与附件上各放置1个探头,前者为信号发射设备,后者为信号接收设备[2]。

第二,脉冲反射法,工作人员通过发射波,可及时检测附件缺陷,整个检测过程开展基于缺陷回波法基础上开展,借助仪器设备快可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基于超声波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超声波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超声波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损检测技术成为在制造、材料、航空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是其中的一种,它使用机械波在物质中传播的原理,对物质内部结构或缺陷进行探测。

本文就基于超声波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探究,包括其原理、应用以及现状和前景等方面。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利用机械波在物质中传播与反射的原理进行检测。

超声波作为一种机械波,可以传播到物体内部,并反弹回来。

无论是物体内部的结构、缺陷、还是外部的表面状态,都会对超声波的反射和声波信号产生影响。

通过检测这些反射信号,可以确定物体的状态。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能源行业、建筑行业、医疗行业等领域。

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应用场景:一、航空航天领域: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对飞机部件或其他机械结构的结构、缺陷等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性能和安全性。

二、汽车工业: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汽车零件的内部结构和缺陷情况,以提高汽车零件的品质和安全性。

比如,可以使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来检测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缸盖等部件。

三、医疗领域: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检测和诊断。

比如,常见的超声产科检查就是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在目前的工业和科技发展中,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而且针对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

目前,各国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一方面,现有的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设备成本较高,需要精密的仪器和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当前的技术对于大型结构或者深部缺陷检测的能力还较弱。

不过,未来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设备将更加精细和高效,其在工业和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无损探伤技术论文(2)

无损探伤技术论文(2)

无损探伤技术论文(2)推荐文章2017无损探伤技术论文热度:无损探伤检测新技术论文范文热度:无损探伤检测技术论文热度:无损检测新技术论文热度:无损检测技术论文热度:无损探伤技术论文篇二无损探伤技术在船舶钢结构检测工艺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钢结构材料的检测水平也在日益提升,NDT无损探伤就是其中一种。

文章说明了NDT无损探伤检测的定义、NDT无损检测的目的以及NDT检测的一般方法及局限性。

关键词:NDT无损探伤;无损探伤技术;船舶检验;钢结构检测;船舶与海洋工程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U6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7-004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7.025NDT在中国称为无损检测,在国际上称为非破坏性检查,即Non destructive testing。

从广义上讲,NDT检测涉及到工程技术以及科研领域。

从狭义上讲,NDT即是利用电、磁、声、光等的特性,在不损坏或者不影响被检查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对被检测物体进行物理性测定或材料质量检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其主要内容是寻找材料的缺陷,并明确地对缺陷进行定位、定量、定性,进而对材料或构件进行评价或者对在役设备进行动态的安全监控,这是检查的范畴;还可以对材料的温度、应力、硬度等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测定和试验,这是检测的范畴。

1 NDT无损探伤的定义及目的1.1 NDT无损探伤的定义在不损坏试件的情况下,以物理或化学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1.2 NDT无损探伤的目的先进和完备的无损检测技术,是设备安全运行和保障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NDT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1.2.1 检测性的目的。

根据有关质量验收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以控制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无损检测方案范文

无损检测方案范文

无损检测方案范文无损检测是指在不破坏被检测材料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内部结构和性能进行检测,以提供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信息。

无损检测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检测到隐藏在材料内部的缺陷,并对这些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为材料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种无损检测方案。

该方案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波无损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通过对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进行分析,来识别材料内的缺陷。

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定量测量等特点。

首先,进行超声波发射。

将超声波传感器放置在被检测材料的表面,并通过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超声波。

超声波以固定的速度在材料中传播,当遇到材料内部的缺陷时,部分超声波将被反射或散射。

被检测材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但对于液体和气体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和技术。

然后,进行超声波接收和分析。

将超声波传感器重新放置在被检测材料表面,接收从缺陷处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

通过对接收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进行分析,可以判断材料中的缺陷类型、位置和大小。

此外,还可以通过接收信号的强度和时间来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疲劳程度。

最后,进行结果解读和报告生成。

根据接收信号的分析结果,对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材料的基本信息、缺陷的类型、位置和大小、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建议的修复措施。

根据具体需求,报告的形式可以是文字描述、图表展示或视频展示等。

该方案中还可以结合其他无损检测技术,如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和热波检测等,以提高对被检测材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根据被检测材料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超声波频率和传感器,以及优化检测参数,以实现更准确和高效的无损检测。

总的来说,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案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材料的检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合理设计方案,并结合其他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对材料内部缺陷的快速、准确和可靠的检测。

无损检测论文

无损检测论文

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射线、超声、渗透等常规技术和声发射、磁记忆等新技术.并论述它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关键词:无损检测;新技术1 概述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和结构安全性,使用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不破坏试件,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所以其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主要介绍无损检测的常用技术如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及新技术如声发射、磁记忆等。

2 无损检测方法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2.1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技术一般用于检测焊缝和铸件中存在的气孔、密集气孔、夹渣和未融合、未焊透等缺陷。

射线检测不适用于锻件、管材、棒材的检测。

射线检测方法可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最也比较准确,检测结果有直观纪录,可以长期保存。

但该方法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检出率高,对体积型缺陷(如裂纹未熔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

另外该方法不适宜较厚的工件,且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同时对人体有害,需做特殊防护。

2.2超声波检测超声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衰减,遇到界面产生反射的性质来检测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

目前大量应用于金属材料和构件质量在线监控和产品的在投检查。

如钢板、管道、焊鞋、堆焊层、复合层、压力容器及高压管道、路轨和机车车辆零部件、棱元件及集成电路引线的检测等。

2.3渗透检测渗透检测是基于毛细管现象揭示非多孔性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其方法是将液体渗透液渗人工件表面开口缺陷中,用去除剂清除多余渗透液后,用显像剂表示出缺陷。

渗透检测可有效用于除疏松多孑L性材料外的任何种类的材料,如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塑料等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

无损检测论文

无损检测论文

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射线、超声、渗透等常规技术和声发射、磁记忆等新技术.并论述它们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关键词:无损检测;新技术1 概述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和结构安全性,使用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不破坏试件,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所以其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主要介绍无损检测的常用技术如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及新技术如声发射、磁记忆等。

2 无损检测方法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2.1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技术一般用于检测焊缝和铸件中存在的气孔、密集气孔、夹渣和未融合、未焊透等缺陷。

射线检测不适用于锻件、管材、棒材的检测。

射线检测方法可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最也比较准确,检测结果有直观纪录,可以长期保存。

但该方法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检出率高,对体积型缺陷(如裂纹未熔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

另外该方法不适宜较厚的工件,且检测成本高、速度慢,同时对人体有害,需做特殊防护。

2.2超声波检测超声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产生衰减,遇到界面产生反射的性质来检测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

目前大量应用于金属材料和构件质量在线监控和产品的在投检查。

如钢板、管道、焊鞋、堆焊层、复合层、压力容器及高压管道、路轨和机车车辆零部件、棱元件及集成电路引线的检测等。

2.3渗透检测渗透检测(PenetrantTest, )是基于毛细管现象揭示非多孔性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其方法是将液体渗透液渗人工件表面开口缺陷中,用去除剂清除多余渗透液后,用显像剂表示出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波无损检测论文无损检测论文
一种可实现高速信号处理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的设计无损探伤技术是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一种测试手段。

超声波探伤就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由一截面进入另,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的一种方法。

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別发生反射波来,在荧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随着超声波探伤技术的发展,对数字信号的处理与分析已不再仅仅是辅助技术。

而是一种基本技术,由此出现了各种全数字化的超声波检测设备。

但早期的数字化设备仅停留在超声波检测频率较低频段的信号处理上,主要是受到高速A/D和高速存储技术的限制,山于计算机总线技术应用的瓶颈,也不能实时多通道传送波形数据到计算机去处理,声源定位信号分析等实时显示分析的功能只能由硬件输出的参数完成。

而A/D转换器和高效率微处理器的问世克服了在高频领域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受到的各种限制。

数字化全波形超声波探伤设备就是由计算机作为主机,以单片机芯片为主构成的专用板卡统一控制管理超声系统。

这种设备综合应用了高速数据采集技术、A/D转换技术、大容量缓冲技术、多通道切换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管理软件技术
等先进的数据信号处理技术,使得多通道声发射波形的采集和分析不再困难。

因此,如何开发和研制更具先进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全数字式超声波检测设备和系统,已成为一项紧迫性的任务。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高速信号处理技术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系
统的典型设计方案,从系统的总体设计、单元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设让原理,电路和软件的结构与功能等,系统方案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实用价值。

总体设计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首先,由高压脉冲发生器发射高压脉冲,其经能量转換电路形成超声波信号,遇到缺陷或杂质时产生反射波,再经能量转换电路转換为电压信号,最后经放大电路放大、A/D转换后,形成数字量,写入高速数据缓存器中;然后,由PCI接口电路将缓存器中的数据适时地通过PCI总线送到本系统的微处理
器进行处理,实现与外部计算机通信、显示、打印,存储和控制等功能。

本系统采用转换速率为60MHz的8位高速A/D转换电路以满足数据采集的要求。

为对A/D芯片输出的高速数据进行缓冲,并充分利用LCI总线带宽,采用了]2KB的高速数据缓存电路;对于多通道检测的要求,设计了通道选择控制电路以实现通道之间的切換;采用高增益的高频宽带放大电路对缺陷回波信号进行整理和放大。

单元电路设计
1 放大电路设计
本系统采用带触发的直流逆变电路产生高压脉冲,采用多路模拟通道选择电路实现通道切换以满足多通道探伤的要求。

模拟信号经放大、滤波后,作为A/D转換电路的输入。

放大电路采用增益为80dB,带宽为15MHz、分辨率为1dB的放大器,并且以数字电位器进行放大增益的动态调整,可实现放大器的动态响应和频带范围与尖峰回波脉冲信号的匹配。

2 A/D转换电路设计
A/D转换电路通常可分为积分型和比较型。

积分型A/D转換器的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但速率较低,因此高速A/D转换器,般采用比较型。

本系统采用ADS830,该芯片信噪比高、功耗低、非线性畸变小,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数字通信和视频测试系统中。

它有共模和差模两种信号输入方式,输出的数字量可直接与5V或3.3V 芯片接口。

超声波无损检测对象基本上为钢体材料,其在钢中传播时,纵波CL的传播速度为5900m/s,横波CS的传播速度为3230m/s,缺陷回波信号通常宽度约10~100ns,因此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很快。

超声波在工作中的传播时间很短,尤其对于薄壁材料检测,传播距离更短,因此,为了得到足够的分辨率,要有足够的检测和采样频率才能满足信号采集的要求。

ADS830的精度为8位,最高采样频率为60MHz,可满足一般无损检测系统对数据采集精度和采样频率的要求。

3 数据缓存器设计
由于在PCI总线控制器S5933的缓存器中只有8个3H位寄存器,对于实时高速数据,可能会由于延时造成数据的丢失,因此需要进行扩展。

本系统采用IDT公司的IDT72V36100作为高速数据的缓存。

IDT72V36100可以提供65536×36bit的存储单元,并且具有配置灵活的特点,可以通过设置确定输入输出的数据宽度,对于宽度为8bit 的输入数据,为了充分利用PCI总线的性能,将输出数据的宽度设为32bit,此外,IDT72V36100也提供了丰富的状态信号,可以利用它们作为控制信号。

IDT72V36100需要在写操作之前进行主复位,以设置一些初始状态,所以需要电复位。

本设计选用上电复位芯片
MAX814T,在上电时对缓存电路进行复位。

缓存电路的初始设置主要为:BM、OW、IW全为“低”,使输入输出宽度为32位,FWFT/SI为“低”表示标准IDT模式,只要REN和WEN使能,就可以读写数据,OE为“低”,表示允许输出端输出;IP为“低”表示不加校验位,PFM为“高”表示同步方式,即在时钟上升沿读写数据。

高速数据缓存电路使A/D芯片可以不必工作在PCI同步时钟下,提高了A/D芯片的利用率和数据的吞吐率。

高速数据缓存电路由十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数据的读写都无须提供地址信号,也简化了电路的设计。

4 时序逻辑控制器设计
本设计采用厂DMA传输的模式,为此需要通过相应的逻辑控制将扩展的存储空间结合为一个整体。

由此采用一片XC9536的CPLD器件作为逻辑控制器。

5 PCI接口电路设计
PCI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32~264Mb/s,远远超过ISA总线5Mb/s的速率,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总线。

在高速信号的实时处理中,利用PCI总线将采集数据直接传送到微机系统内存,可有效解决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为信号的实时处理提供方便。

PCI总线执行协议比较复杂,总线的接口逻辑也非常复杂,为简化电路设计和提高可靠性,本设计采用了AMCC公司的总线控制器芯片S5933。

图2为95933的内部结构框图。

从外部看,它提供了PCI Bus、ExternalBIOS及ADD-ON三个接口。

因此,复杂的PCI接口规范完全由$5933实现,我们只需设计ADD-ON接口电路及编制可选的External BIOS即可。

为便于ADD-ON接口电路设计,还提供了三
程序设计
1 驱动程序设计
S5933驱动程序根据Windows驱动程序模型WDM设计,运行在Win2000平台上,支持即插即用,采用基于数据包的DMA传输方式,每次最大传输64KB,当应用程序请求从系统读数据时,内核I/O管理器将此请求打包成一个IRP(I/O请求包),并调用驱动程序的读例
程。

如果设备不忙,就启动DMA传输,否则将此IRP加入IRP队列中。

启动设备DMA读时,先用数据传输的存储地址和数据长度设置写地址寄存器和写传送计数寄存器,再设置中断控制状态寄存器(INTCSR),使DMA完成时能触发中断,最后设置控制/状态寄存器(MCSR)来启动DMA读,当本次DMA传输完成时,系统产生中断,I/O管理器调用中断服务例程和DpcForlsr完成此IRP,并从IRP队列中取出下一个IRP,启动下一次DMA。

下一次中断发生时同样处理,这样不断地进行DMA传输,直到IRP队列空为止。

驱动程序主要采用中断方式来实现,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

出总线控制器$5933的结构可知,设备驱动程序需要实现双字
I/O操作和物理内存管理,双字I/O的操作相对简单,调用虚拟机管理器的SIMULATE_VM_IO例程即可,伹物理内存管理较复杂。

由于
S5933发起的DMA操作需要物理内存的起始地址,因此必须涉及页面级的物理内存操作,故采用下述内存管理策略:应用程序加载驱动程序,加载成功后发送申请缓冲区的事件给驱动程序,驱动程序使用PAGEALLO CATE例程得到地址连续的适当长度的物理内存,锁定缓冲区并将物理地址逆映射为线性地址,将物理首地址填入S5933的写RAM地址寄存器,允许S5933进行主控DMA传輸,传输完毕时,应用程序请求驱动程序释放上述物理内存。

2 用户应用程序设计
本系统应用程序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采用一片8031单片机作为CPU,各模块均完成一定的独立功能,便于系统的功能扩充和维护,系统操作由多级中文菜单提示进行。

显示模块程序设计模式多,显示内容下富,可显示中文菜单、回波波形、报警闸门、移动标尺、测量结果等。

主控模块用于控制检测流程,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并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实现显示和打印等。

通信模块程序用于CPU与外部PC的串行通信,将探伤波形及结果等相关信息传送至PC做进一步分析、处理或存档。

键盘管理模块扩展了一个的小键盘,分成功能键和数字键,功能键用于选择操作类型,数字键用于参数输入。

当键按下时向CPU中请中断。

打印模块用于控制微型打印机打印结果和缺陷回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