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语交际策略分类探讨
语篇分析中的语篇类型研究

语篇分析中的语篇类型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度探讨语篇分析这一语言学领域中的核心课题——语篇类型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系统性分析与归纳,揭示其内在结构特征、功能用途以及交际策略。
本研究首先梳理了语篇类型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但不限于叙事语篇、论述语篇、说明语篇、对话语篇等各类常见语篇形式的定义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现代语言学和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剖析各类语篇在实际应用中的构建规律与互动模式,并试图探索不同类型语篇在跨文化交际、社会语境变迁以及媒体话语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本文还将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如何依据语篇类型的不同灵活运用语篇分析技术,以期对相关领域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最终目标是推动语篇类型研究的深化,促进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语篇的本质及其实现方式,从而丰富和发展语篇分析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
二、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此理论由韩礼德等学者提出,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语境的重要性。
在语篇分析中,它主张从语篇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角度来剖析语篇的组织结构和意义生成机制。
话语结构分析:关注语篇的整体构造,包括宏观结构(如主题发展、段落衔接等)和微观结构(句子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通过识别和解析这些结构特征,可以揭示语篇内部的逻辑层次和信息流动规律。
语域理论:语域是指特定社会情境下语言使用的变异性,不同的语篇类型往往对应不同的语域特征。
在语篇分析中,对语域的考察有助于界定语篇的边界以及理解作者如何适应并体现其意图和目的。
批评话语分析:这是一种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语篇的方法,旨在揭示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及话语建构背后的动机和效果。
在语篇类型研究中,批评话语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语篇如何参与社会实践并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多模态语篇分析: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形式,而是包含了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
言语交际语言学的结构要素分类

02
言语交际的主体
说话者
说话者的角色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担任着信息发出者的角色, 他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说话者的能力
说话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 、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 自己的意思。
说话者的风格
不同的说话者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包括用词、句 式、语气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风格特点反映了说话 者的个性、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
结构要素分类可以为语言教学 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帮助教师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 法,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
促进跨文化交际研究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存 在差异,通过对结构要素的分 类研究,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研究的发展,提高人们的跨文 化交际能力。
推动语言学学科发展
言语交际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对结构要素的分 类研究有助于推动语言学学科 的深入发展,完善语言学理论 体系。
受话者
80%
受话者的角色
受话者是言语交际中的信息接收 者,他们通过倾听和理解说话者 的语言来获取信息。
100%
受话者的能力
受话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 和听力理解能力,以便能够准确 地捕捉和理解说话者的意思。
80%
受话者的反应
受话者在接收信息后,会根据自 己的认知、情感和意愿做出相应 的反应,包括回应、提问、赞同 或反对等。
话语形式
词汇选择
说话者根据语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意 思。
句法结构
话语中句子之间的组织方式和结构关系。
语音特征
话语中的音高、音强、音长等语音特征,以及语 调、重音等表达方式。
话语与语境的关系
01
语境对话语的影响
口语教案: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与应用

口语教案: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与应用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异与应用一、引言最近几十年里,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讨论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异,并探究如何正确应用这些差异。
二、一级标题:书面语与口语的定义和特点1. 什么是书面语?书面语是指以文字形式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方式。
它通常使用规范化、严谨和正式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标准语法规则,并遵循固定格式。
书面语主要用于官方文件、学术论文、报告等正式场合。
2. 什么是口语?口语是指通过口头交流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式。
它更加随意和灵活,可以包含非正式词汇、省略词或者习惯用法。
而且,口头表达往往伴随着各种肢体语言和声调变化,更能够传递情感和意义。
三、一级标题:书面语与口述行话之间存在的差异1. 词汇选择书面语通常使用正式的词汇和短语,避免使用俚语或口头禁忌。
而在口述行话中,人们往往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有力的词汇,甚至包含一些地方性俚语。
2. 语法和句式结构书面语更注重语法准确性和句子结构的完整性。
句子通常比较长且复杂,使用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等复杂结构。
而口述行话则更加自由流畅,可能会存在省略、碎句和简化的情况。
3. 对待时间和空间的描述书面表达通常注重详细描述,并且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安排信息。
而在口述行话中,人们善于使用直截了当和简洁的方式表达想法,不太注重细节和顺序。
四、一级标题:正确应用书面语与口述行话的技巧1. 应用场景与目标受众在写作正式文件、商务邮件或学术论文时,我们应该采用书面语风格以保持专业性和严谨度。
但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交流、参加轻松会话时,则可以运用口述行话,以活泼和亲近的方式与人沟通。
2. 适量使用非正式语言在书面语中恰当地加入一些非正式用法和习惯语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可以使用感叹句、俚语或者流行语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3. 注意口头表达的细节在口述行话中,除了注意谈话内容外,还要关注声音的韵律节奏、情感表达和肢体语言。
言语交际与人际沟通的指向类别

如何优雅的回应逼婚吹牛问工资的长辈
在饭桌上遇到不友善的长辈如何优雅地回应?
• (一)打狗也要看主人:你与长辈之间的社交关系 在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其社交核心在于这个家庭的男女主人 (也就是你的父母),你(子女)只是属于这个社交联盟中的成员。 在以父母的子女这个身份出现在任何社交场合时,你的一举一动 都代表着你所在家庭的形象,你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他人对你父母的 评价。
有一次,我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我说话 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我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 我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 好。”大家听了一发楞,随后哄堂大笑。报纸上登了出来, 成了我说的第一流的笑话,其实是一时兴之所致脱口而出的。 (林语堂《八十自叙》)
平行沟通案例(二)林语堂最著名的笑话
平行沟通案例(一)林黛玉吃醋
• 林黛玉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中的“对象双关”(指桑骂 槐) • 借紫鹃送手炉一事,讽刺贾宝玉没主见、薛宝钗大题小做 • 表达技巧高明,传情达意也很婉转,一定程度上符合平行 沟通中的“给面子”原则,但却违背了“展诚意”原则。
• 给人以尖刻、小心眼的负面形象
平行沟通案例(二)林语堂最著名的笑话
上下级关系的“上行沟通”案例(三)
长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谁。上曰: “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 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 贺!"上乃悦。(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4)
• 魏征与唐太宗的“上行沟通”不成功,让唐太宗起念要杀 他; •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上行沟通”非常成功,不仅救了魏 征的性命,而且让唐太宗非常高兴,从此对魏征信任有加, 对唐太宗后来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事局面有重要的促进 作用。
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刘乃美提要: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交际策略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运用也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必然过程。
本文对交际策略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如定义、分类、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及可教性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这一课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起到启迪作用。
关键词:交际策略;交际能力;可教性;石化现象Abstract:The pur pose of language learning is t o use it f or communicati on,then how t o i m p r ove learnersπcommuni2 cative competence(CC)becomes one funda mental task for language municati on strategy(CS)is one of the basic app r oaches t o devel op ing CC and an unav oidable p r ocess in language acquisiti on.So based on s ome con2 tr oversial issues,such as,its definiti on,taxonomy,relati onshi p with CC and functi ons in S LA,this paper p r ovides s ome i m p licati ons of hist orical research on CS for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communicati on strategy;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eachability;fossilizati on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112(2005)03-0055-061.引言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可见,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策略与方法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下面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础。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游戏等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语言交际的乐趣。
例如,可以通过课堂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口语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
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表达。
例如,可以通过话题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模仿、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模仿优秀的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老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实景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
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对话,让他们在实际的交际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交际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际交际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语体的划分

语体的划分
语体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来划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语体划分方式:
1. 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根据语言的使用场合和媒介的不同,可以将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
口头语体主要用于面对面的交流,如演讲、讨论等;而书面语体则主要用于文字表达,如书籍、文章等。
2. 事务性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根据语言的功能和特点,可以将语体分为事务性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
事务性语体通常用于正式的商务或行政场合,强调语言的规范和准确;科技语体通常用于科学技术的表述,强调语言的客观和精确;政论语体通常用于政治议题的讨论,强调语言的严谨和有力;文艺语体通常用于文学艺术的表现,强调语言的形象和美感。
3. 新闻语体、广告语体、论述语体和对话语体:根据语言的应用目的和领域,可以将语体分为新闻语体、广告语体、论述语体和对话语体。
新闻语体主要用于新闻报道,强调语言的客观和公正;广告语体主要用于广告宣传,强调语言的创意和感染力;论述语体主要用于观点论述,强调语言的说理和逻辑;对话语体主要用于人物对话,强调语言的自然和生动。
总之,语体的划分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划分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语言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语
体,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英语大创项目参考课题

英语大创项目参考课题
简介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大创项目的参考课题,为英语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课题方向。
1. 英语学习者口语交际策略研究
• 1.1 口语交际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 1.2 英语学习者口语表达中常见的交际策略
• 1.3 语境对口语交际策略的影响
2. 英语听力障碍学生的辅助教学研究
• 2.1 听力障碍学生的特点与挑战
• 2.2 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个性化辅助教学策略
• 2.3 使用技术手段辅助英语听力障碍学生的学习
3. 英语数字化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 3.1 数字化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
• 3.2 结合数字化工具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 3.3 数字化阅读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4. 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评估体系建设
• 4.1 传统英语写作评估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 4.2 构建适合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评估体系
• 4.3 评估体系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实践效果
结语
通过对以上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英语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这些课题能够为英语大创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面语交际策略分类探讨作者:蒋萌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9期语言可以划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两者有一定的差别。
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利用这两种途径进行交际。
在语言学界尤其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研究者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及所使用的策略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希望找到一些策略形式和对其进行归类以便于实证研究和应用于教学实践。
目前,在口语交际策略方面,已有多家定义和分类,但是在书面语交际策略方面,关注者甚少。
一、交际策略研究发展简史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在1972年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在此之后,语言学家们开始从关注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生成机制,转向关注语言实际应用中的技能和技巧。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际,常有人误以为“交际”只与“口语”有关。
事实上,交际不仅发生在听话人和说话人之间,也发生在作者和读者之间。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对第二语言是如何学习和习得的,尤其是对第二语言是如何在交际中实际运用的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
Selinker(1972)提出学习者主体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体系,他称之为“中介语”。
“中介语”的产生有以下五个来源:(1)语言转移;(2)对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3)语言训练的转移;(4)目的语学习策略;(5)交际策略。
在此,“交际策略”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虽然学者们对“交际策略”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来说,交际策略指某人在完成某种交际任务时,为了克服表达的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潜意识的技巧。
我们认为这种技巧既包括克服口头表达困难的技巧,也包括克服书面语表达困难的技巧。
20世纪80年代,交际策略的研究开始兴盛起来,研究先从界定交际策略的定义和对其类别的划分起步,逐渐深入到对其研究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以及对交际策略可教性的讨论。
目前,国内外对交际策略的研究多集中在外语教学和口语交际的领域。
王立非(2000)对国外交际策略的研究评述和国内对于交际策略的界定、分类、可教性的讨论都主要针对口头交际策略展开,对我国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实际上,“交际策略的使用不只局限于口头陈述中,在书面叙述中学习者也同样使用着交际策略,虽然两种交际方式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存在着某些质的差别,但这种由交际方式的本质所决定的差别主要是量上的”罗杏焕(1998)。
我们认为口语和书面语都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达形式,应该受到同等重视,对口头交际策略的调查研究不能完全涵盖和取代对书面语交际策略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书面语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一些差异和规律,以指导二语/外语书面语教学活动。
正如戴炜栋、束定芳(1994)所指出的,对交际策略的研究多集中在外语口头表达方面,对于书面语交际策略的探讨非常匮乏。
所以本文希望在介绍口语交际策略的定义与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初步讨论书面语交际策略的分类。
二、国内外学者对交际策略的界定与划分Selinker(1972)开创性地论述了“中介语”发展的五个过程:语言迁移;目的语语言规则的泛化;训练的迁移;第二语言学习的策略;第二语言交际策略。
但是Selinker并没有明确区分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Tarone(1980)提出:应该把学习者习得语言的策略分为语言使用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
语言使用策略又包括交际策略和表达策略两个次类。
交际策略是交际双方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没有能公共理解的结构时双方做出的努力。
表达策略是用最少的努力试图更清楚有效地使用一个人的语言系统。
两者的区别是努力的程度不同。
Varadi(1980)把交际策略分为调整意义和调整形式,前者包括意义的减缩(修饰语的省略意义不改变)和意义的替换(全部改变原有信息);后者包括形式的减缩(如句式的减缩)和形式的替换(如同义词替换)。
Corder(1983)从话语手段的角度界定交际策略,他把交际策略划分为信息调整策略(message adjustment strategies)和资源拓展策略(resource expansion strategies) 。
前者包括话题回避、减缩信息、语义回避等,后者包括语码转换、同义替换、副语言手段等。
他认为交际策略是说话者在表达意义遇到某种困难时所采用的系统化的技巧。
对交际策略研究的不同角度也部分导致了交际策略分类的多样性。
我们详细介绍三种最具影响力的交际策略分类:Tarone(1981)的分类,Faerch 和Kasper(1984)的分类,以及Poulisse(1990)在 Nijmegen 研究项目中的分类。
三种分类方法各具特点并相互补充,为以后交际策略研究中的进一步分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们认为,交际策略分类的多样性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全面研究交际策略。
(一)Tarone (1981) 分类的模式被称为社会交互策略(social interactional strategies)模式。
他将交际策略分为转述(paraphrase),(包括近似、迂回、造词三个次类);借用(borrowing),(包括母语直译、语言转换两个次类);求助(asking for assistance)(包括提问、查询两个次类);回避(avoidance)(包括回避话题、放弃内容两个次类);手势语( gesture)。
以上是按话语功能分类的。
(二)Fraech&Kasper(1984)分类的模式被称之为心理策略(psychological strategies)模式。
他们将交际策略分成减缩策略和成就策略两种,具体分类如下:1.减缩策略(回避问题)(1)形式减缩(2)功能减缩2.成就策略(设法解决)补偿策略(1)合作策略:直接求助、间接求助(2)非合作策略:a.以母语为基础的策略 (语码转化、外语化、直译等)b.以中介语为基础的策略 (泛化、释义、造词、重组等)c.副语言策略 (手势、模拟动作等)(3)检索策略(等待、利用语义场、使用其他语种等)以上是根据学习者输出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分类的。
(三)Nijmegen Project (based on Poulisse1990)。
这种分类法分为概念策略和语言策略两大类。
具体包括:概念策略分解策略(迂回说法、描述、释义)整合策略〔运用上义词、同级词、下义词〕语言策略语言迁移(借用和逐字对译)造词以上是综合了心理因素和语言因素的分类。
至今,对交际策略的界定仍未达成一致,仍然缺乏一个能够被所有研究者认可的分类。
中国的交际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有关交际策略的定义、分类的理论研究,后来发展到实证性研究。
有关交际策略的实证性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依据口语交际中收集到的真实语料,但针对书面语材料所做的分析工作很少。
其关键原因在于缺少一个基本的分类框架作为依据,因而无法展开下一步的实证验证工作。
三、本文的分类为了对书面语交际策略进行一个较科学的划分,我们首先需要辨析以下两组概念:(一)语言的划分语言从心理认知角度划分为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语言理解是一个积极构建的过程,主要指听力和阅读方面;语言表达是一个积极构建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主要指说话和写作。
书面语表达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强调单项的表达;书面语交际是通过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强调双向沟通。
我们认为二语学习者运用第二语言进行的书面语表达是有潜在受众的,他们以目的语群体或懂这种语言的非目的语群体为潜在的交际目标,所以它不仅是一个单向表达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交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策略都称为交际策略。
语言从功能角度划分为帮助思维和帮助交际两种。
语言从形式角度划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由于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语两种类型,我们通过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在交际中,我们既进行面对面的口语交流,也通过书面语进行交际。
对交际策略的界定应该考虑到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两种类型,而国外的交际策略研究主要针对口语交际。
书面语材料作为交际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一种言语的输出形式。
要讨论书面语交际策略,我们只有通过观察这种形式来了解言语输出者的内在心理内容。
从心理角度出发来界定交际策略,从交际者的使用策略的内在机制考虑言语的使用。
(二)口语交际策略与书面语交际策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包括说、写以及所说、所写。
交际的过程就是人们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进行说或写的过程。
交际双方不仅包括听者和说者,也包括作者和读者。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从信息产生和接收的形式不同区分出的两个类型。
人们用语言交际既包括用口语交际也包括用书面语交际。
我们说交际策略是从心理角度出发,为克服交际的困难而界定的一种策略能力,那么这种策略能力既存在于口语交际中也存在于书面语交际中,即口语交际策略和书面语交际策略。
它们同时存在,所采用的具体策略形式也互相交叉,但是做为不同的语言类型,它们还是有差别的。
口语交际策略主要是在口语交际中使用的策略,由于其多采用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所以可以采用态势语等副语言手段协助交际。
由于交际的实时性和交互性,人们往往采用口语更快地达到交际的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口语交际可以完全代替书面语交际,书面语交际也有信息量大,保存时间长等优势,人们同样会在书面语交际中使用一定的交际策略以达到交际的目的,例如造词、注音等。
通过概念的辨析,我们对书面语交际策略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知道从口语交际材料出发作出的分类并不完全适用于书面语交际策略。
因为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是交际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有各自的特征。
例如口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如果面对面交流就可以采用手势、模拟动作等非言语交际策略,但书面语交际无法使用这些策略。
所以,我们将依据上文提到的分类中各种策略形式,根据书面语交际的特点,分析归纳,提出以下有关二语习得中的书面语交际策略的分类:回避策略回避话题(划掉某句话的开头部分另起一个开头并完成一句话);放弃信息(在一句话中出现某个词语空白);形式减缩(用简单的一句话叙述一个需要复杂表述的现象)成就策略语言策略:语码转换(一句话中有母语符号和目的语符号两种形式);直译(直接按照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组织句子并翻译成目的语);释义策略:相似策略(运用上义词、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来表述目的语中不会的词)迂回说法(用已知的目的语信息来迂回的解释不会表述的信息)造词(生造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词汇);借用策略:举例(用一个具体的例子表述抽象的概念)注音(汉语书面语交际特有的策略,用交际双方共知的第三种符号)四、意义目前的第二语言教学多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堂活动本身是一种交际活动,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促进学习者目的语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