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方向介绍 见微知著 - 纳米世界中的科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林杰,博士生导师。2000年在中科院煤炭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2007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1)结构可控的富碳纳米功能材料;2)针对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的新型高效电极材料;3)具有特定结构的多功能催化材料。 E-mail: zhilj@nanoctr.cn
唐智勇,博士生导师。1999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了利用纳米粒子的内在相互作用自组装合成一维纳米线和二维纳米片的新方法,突破了教科书中关于晶体生长的定论。首次利用纳米薄膜组装技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1)纳米材料生长和可控组装的内在机理。2)新型纳米功能材料的光电性质,及其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3) 纳米生物材料在药物释放,生物 E-mail:zytang@nanoctr.cn
孙连峰,博士生导师。2000 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新加坡、剑桥大学Cavendish 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04 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研究方向包括一维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硅线等)以及异质结的制备、结构以及由其构建的电输运器件研究。纳米金属电级对的制备,量子点、单分子器件的 研究。纳米器件中的尺寸效应、量子效应研究。已发表包括Nature (1), Nano Lett. (3), Adv. Mater.(4), App. Phys. Lett. (8)等SCI 论文近50篇,文章他人 引用率超过600 次。获得过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各一次。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1)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结构表征;2)微加工技术以及在纳米金属电极对制备的应用;3)纳米器件的电输运性质研究;4)纳米超敏感探测 技术。 E-mail:slf@nanoctr.cn
梁兴杰,博士生导师。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肿瘤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美国国家神经疾病与中 主要研究工作涉及纳米药物的分子和细胞肿瘤学作用机理、以及纳米科学在肿瘤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当前的研究重点是探索和发现新型纳米药物在纳米尺度上独 E-mail:liangxj@nanoctr.cn
裘晓辉,博士生导师。2000 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Irvine 分校、美国IBM 公司中心研究部及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 士后研究。2005 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在 Science,Phys. Rev. Lett., Nano Lett., JAC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曾获得过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 奖,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 主要研究方向是低维纳米材料和结构及其功能器件的光学和电学特性研究。本研究工作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涉及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微纳器 件的制作与表征、显微超快光谱学测量、以及低温真空扫描探针显微术等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 E-mail:xhqiu@nanoctr.cn
见微知著 - 纳米世界中的科wk.baidu.com探索
碳纳米管器件与能量转换,孙连锋,研究员(百人计划) 酸碱驱动的核酸纳米机器研究,刘冬生,研究员(百人计划/杰青) 低微材料的光电性质和器件探索,裘晓辉,研究员(百人计划) 纳米粒子超结构的制备与应用,唐智勇,研究员(百人计划) 用微纳米结构探索生物世界,蒋兴宇,研究员(百人计划) 应用纳米科学解决生物和医学中的关键问题,梁兴杰,研究员(百人计划) 纳米富碳材料的结构控制及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智林杰,研究员(百人计划)
刘冬生,博士生导师。2002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当前主要从事以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为基础的纳米结构组装及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包括:1)酸碱驱动的核酸分子机器运动机制研究;2)以核酸分子机器为 E-mail:liuds@nanoctr.cn
报告时间:2008年8月28日 下午 2点(星期四) 报告地点:吉林大学无机超分子楼二楼圆形报告厅
蒋兴宇,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7年)。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化学学士(1999年),哈佛大学获化学硕士(2001年)、博士(2004年),并在哈佛 研究工作包括:1) 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的方法和技术控制蛋白质和细胞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并用这些技术来解决细胞在固体表面粘附、单个细胞在表面分化和 E-mail:xingyujiang@nanoct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