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及衔接
初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与衔接(2012-09-11 07:41:42)初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需要政治教师去研读、去比较、去领会、进而去教学实践。
初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差异,是高中政治教师搞好高中政治教学必须首先认识到的问题。
只有客观而理性地审视这种差异、把握这种差异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1.课程目标的设置、综合能力的要求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作为政治课,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虽然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基本保持一致、一脉相承,但在课程目标的设置、综合能力的要求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初中课程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学科理论性与专业性色彩淡化;高中课程目标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求异、反思,相对而言理论性与专业性更强。
初中思想品德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与道德的品质,并初步具备基本的法制观念等;高中思想政治则侧重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辩证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等。
2.初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深广度有较大差异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深广度都比初中大,这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就页面文字量来说,初中思想品德一节课的内容平均是1 面书左右,这就为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都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从而在知识容量上首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而高中思想政治每节课一节课的内容平均是2--3 面书左右,知识深广度加大,这要求在科学处理教学时数的同时深化知识,对教学时数的把握更加严格而精确。
若把握不好易造成:快则,蜻蜓点水,学生一知半解;慢则,虽肉烂汤浓,但冗长拖沓。
因此,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深广度对高中政治教学起着重要的影响。
3.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考试性质存在差异。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考试性质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考试形式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试合一,即达标考试。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作者:张翠萍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6期摘要:高中政治课是高中阶段必修课目和高考科目之一,既强调德育方面的功能,也强调它的学科知识和学科体系,要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要增强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课的学科知识包括必修四门课(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和选修一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习惯养成一、高二基础知识和高三复习备考两个阶段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一新生对新上手的高中课程总是不能很快适应。
无论是对课程的思想认识、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很难一时之间转变过来。
许多学生刚进入高中后的一段时间,因为环境、学习的不适应导致成绩下滑,进而苦恼、悲伤、茫然,心理压力增大;再加上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无形中更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对学生的成长相当不利。
二、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必要性(一)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总体而言,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都比初中大,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学习之处。
(三)中考和高考性质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中考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
三、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的对策(一)思想认识方面的衔接—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态度,明确目标。
刚从初三中考政治开卷考试形式过来的高一新生,刚开始一般都以为高中政治还是开卷,因而只要把书本上的重点划一划和勾一勾就行了,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运用。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第一堂课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初高中政治的差异性,明确学习高中政治的具体要求;同时可以针对高考状况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让学生树立考大学的志愿,进而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 关键词 】衔接 ; 新精神 ; 创 答题能 力
学 习 方法 是 学 习 习惯 的 内核 。衡 量 一 个 高 中生 是 否 会 学 的 根 本 标 志 就 是 看 其 是 否 掌 握 了适 合 自 己 的行 之 有 效 的 学 习方 法 。 高 巾生 与 初 中生 学 习 方 法 的最 大 区 别 就 是 , 中 生 初 的学 习 方 法 更 多 具 有 整 齐 一 统 的 规 范 性 , 多 外 部 的强 制 色 更 彩, 而高 中生仅仅 如此还不够 , 教师还必须 在此基础上 , 析 分 学 生 年 龄 、 格 气 质 和 认 知 思 维 特 点 , 导 鼓 励 学 生 通 过 学 性 诱 习体验 , 了解 自己 的 认 知 方 式 和 性 格 气 质 特 点 , 掘 自我 优 发
成 , 扬 发 展 、 升 的 过 程 。如 上 所 述 , 中与 高 中 的 教 学 内 张 提 初
初 中在平 时 的教 学 中, 也强调联 系时 政热点 、 自身学 习和生 活中的问题 , 主要停 留在道德行 为规范上 , 但 对问题 的分析 、
新 课 程 目标 是 引 领 课 堂 教 学 的 航 标 灯 , 果 目标 不 清 , 必 如 则 然 会 使 课 堂 教 学 迷 失 方 向 , 而 教 学 目标 既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出 因 发点 , 又是 归宿点。初高 中教学衔接过程中 , 政治课与其它学 科 相 比 , 一 个 重 要 区别 , 就 是 在 教 材 内容 的衔 接 上 , 有 有 那 没 严密的连续性 , 完全 是 各 自独 立 的知 识 体 系 。当然 , 思 想 教 从 育 的体 系 中来 讲 , 们 之 间 还 是 有 联 系 的 。 因 此 , 教 学 中 , 它 在 定 要 向学 生讲 清 学 习 的 内容 、 目的 、 求 , 高 一 教 7学 的 要 如 第一环节 , 不是马上讲 课文 , 应该先介 绍全书 的知识结 构 , 学 习 目的 、 求 、 习 的 主 要 内容 等 , 学 生 从 一 开 始 就 明确 所 要 学 让
新课改下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
新课改下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学术素质的培养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在新课程改革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实现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呢?本文将从思政课程设置、教材编选、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
一、思政课程设置的整合思政课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初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发挥新课改优势的必要举措。
在新课改中,我们可以通过思政课程的整合,将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
初中和高中的思政课程内容要有衔接。
初中思政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而高中思政课程则更注重学生的道德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两个阶段的课程应当在思政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呈现、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衔接。
初中思政课程中所学的基本道德知识和理论可以在高中思政课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融入到其他学科中。
在新课改中,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教学。
可以在语文课上讲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和法治问题,在历史课上讲解历史事件中的道德和法治意义,在地理课上讲解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各个学科的也能够接触到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全面素质。
二、教材编选的整合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选是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新课改中,教材编选应当综合考虑初高中学生的特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材编选要紧密贴合国情。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教材编选要涵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材编选要注重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初升高政治衔接教案讲义
初升高政治衔接教案讲义一、引言初升高阶段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学科的衔接尤为重要。
本教案讲义旨在帮助初升高学生顺利过渡,并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初升高政治教学的重要性;2. 掌握初升高政治衔接的基本策略;3. 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与高中政治教学的差异;3. 提供初升高政治研究的参考资料和研究方法;4.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研究和思考。
四、教学策略1. 建立知识桥梁:通过回顾初中政治知识和引入高中政治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学科的衔接桥梁;2. 注重实践应用: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3. 提供研究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政治研究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料等;4. 鼓励合作研究: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研究,促进互相研究和交流;5. 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进行政治学科的测试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中国政治与法律教材;2. 相关参考书籍和研究资料;3. 互联网政治研究资源。
七、教学计划1. 第一周:初升高政治衔接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的介绍;2. 第二至四周:初中政治与高中政治的差异分析和知识桥梁建立;3. 第五至八周:学生作业和案例分析实践活动;4. 第九周:学生小组合作研究;5. 第十周:教学评估和总结反馈。
八、教学参考1. 高中政治教材;2. 初中政治教材;3.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
以上就是本次初升高政治衔接教案讲义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和学习高中政治学科。
怎样做好初高中政治学习过渡与衔接
怎样做好初高中政治学习的过渡与衔接摘要:衡量一个高中生是否会学的根本标志就是看其是否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生与初中生学习方法的最大区别就是,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更多具有整齐一统的规范性,更多外部的强制色彩,而高中生仅仅如此还不够,教师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分析学生年龄、性格气质和认知思维特点,诱导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体验,了解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性格气质特点,发掘自我优势,摸索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进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其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陡的级梯。
对高中各学科教学来说,都有一个教学衔接的问题,政治学科也是如此。
为切实解决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本人就高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政治学习创新精神答题能力1.转变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动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如上所述,初中与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从教学内容看,初中以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而高中则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注重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运用正确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从学习方法上看,初中学习偏重于形象思维,注重榜样、体验感受、实践活动。
而高中则注重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高一教学的初期,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简单的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摘要】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要强化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各地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质量有所提高。
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这一背景下初中的教学与“高难度、大容量”的高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两者的衔接问题变得突出起来,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笔者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学理论,对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对策探讨一、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1.因教学节奏变化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政治教学就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而言,初中远比不上高中,而因教师的教学就有快慢和精细之分,教学上有一个深广度的把握问题,这一快一慢、一粗一细两对矛盾就很容易将初高中教学阻隔,使初高中教学难以系统化,从而影响政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学生学习上难以适从,出现滑坡,产生两极分化。
此外,中学生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他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
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2.因教学方法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个学习环境转换到另一个学习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初中教材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高中政治教学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
新课改下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
新课改下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初中和高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新课改下需要更好地进行衔接,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衔接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当前,初中和高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接触到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常识和法律知识,但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要有衔接性。
在教学方法上,初中和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初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引导,而高中教师更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就需要初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衔接,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过渡。
二、衔接的必要性初中和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是十分必要的。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初中和高中之间的衔接,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转变,进而有利于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面对各种学习挑战。
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初中和高中是学生道德和法治意识建构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衔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初中和高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德育与智育之间有机结合,综合发展其个性和品质。
三、具体措施1. 整合教学内容初中和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整合,是衔接工作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梳理初中和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找出两个阶段之间的重要衔接点,并进行有序的整合,使得学生在接触到高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能够有所准备和过渡。
2. 强化教学方法初中和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衔接。
初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基本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而高中教师则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考,使得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能够更趋完善。
新课改下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
新课改下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国的教育改革正面临着诸多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治素养,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初中和高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衔接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以期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材的衔接在新课改下,初中和高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是不同的,但两者之间并非完全割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以道德修养和基本法制观念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而高中法治与公民道德教材则进一步深化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的选择上,初中阶段要选择一些能够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基础性教材,如《初中生的道德》、《初中生的法制》等,而高中阶段则要选择一些更加专业化和深入的教材,如《公共政策与法制》、《法制与生活》等。
虽然教材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初中和高中之间,应该通过教材的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和延续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的学习。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
在高中阶段,则可以采用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创新能力。
而在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上,教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从表面的道德教育过渡到深入的法治教育。
通过问题导入、案例比较、对比分析等方式,让学生逐渐认识到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课程评价的衔接课程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和高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衔接上,课程评价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发挥余地,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摘要〕高中课程改革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学科体系、内容编排、深度和广度、教法、学法上都与传统的存在着很大差距。
怎样促进课改的发展?怎样让高一新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是高中政治科教师应共同研究的课题。
我认为做好初高中教与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衔接理念教法学法高中课程改革于2012 学年在广西全面启动。
这次改革,可谓“大刀阔斧”,教学理念、学科体系、内容编排、深度和广度、教法和学法都得到全面革新。
而初高中政治学科在知识和能力要求上存在差别。
那么,研究初高中政治教与学的对接,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深入犹为重要。
1 教学理念的更新带动教学方法的转变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培训、学习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课堂教学却涛声依旧。
说明什么问题呢?依我看来,是观念没有更新,改革对我们部分老师而言,只是披着羊皮的狼,这是阻碍新课程发展的问题所在。
一位名师曾这样说过:“没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只有新课标、新教材,还是旧课程。
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没有新课标、新教材,就是新课程。
”新课程新在哪?新在思想上,新在方法上。
我们知道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真正明确新课程教学理念,才能在新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也才能较好地进行教学衔接和进一步做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2 在学科特点基础上整合教材内容,实现教学衔接2.1 教学要突出学科特色。
新课程的实施,突出了政治学科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关键在坚持新理念,进行时代感、觉悟性、实效性和自觉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高中学习中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和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结合其他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2 结合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新教材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给教学进度带来困难。
怎么办呢?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新课标下的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问题之我见
制 度 下 , 生 的能 要 学 J
足通过 而 表达体现 的,学 的符种 能力最终都 集 t体现 l
在 审题 和 答 题 能 上 。 I此 , 论 联 系 实 际 。 体 现 ! 大 l 要 、 答 题 能力 n 养 上 , 加 强 审 题 和 答题 能 力 的 培 养 , 括 刘 勺 耍 包
的共 题的剖析 , 重视 对 n身 学 , U 活 问 题 的 认 识 . l - 1 : : i 对 , 要 i之 行 掘 I i - 还 、 .- ;  ̄i hji 题 的分 析 、 答 , 作 不仪 要 。之 、
没 / 足 够 的 I积 累 , ,的 形 成 便 如 空 中 楼 阁 , 仃 f r j l 能/ J 没 扎 实 的丛 知 识 、 小 技 能 , 不 能 形 成 综 合 能 。 If 就 f I
Ⅲ 标足 引领 堂教学 的航标灯 ,如果 ¨标
点 。 高 中 教 衔 接 过 , 政
清 , 必 然 会 使 课堂 教 学 迷 失 向 , i教 学 日标 溉 足 则 t l ' l
4培养创新意识 , 处理好初 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 统 学 ‘ 把 ! 建 立 住 人 的 体 性 、 动 性 、 赖 』 式 学习 受 依
的 能 力
婵论 H系实际 , 炎 是政 治 教 学 的 本 原 则 , 足 政 治 也
揶足 个 较人 的跨越 , 存在一个较 陡的级梯 , I…= 』 I 、 r卡 高 司【 f J 『教学 力 法及 r 离考 的差 异 , 生进入高 『后 , f 1 ‘ 『 1 学 I 常常 学 l
材料 的审泼能 、 父键词句 的提取 能 力、 答题 ‘ 向的判断能 十 _ 关 j 『 1 识的搜索 能力 、 答题要 点 的构思 能 、 以 ‘材 j
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二、 夯实基础 。 处理好高中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关
初 中毕 业生 升入 高 中后 。 入 了一个 崭 新 的更 高一级 的学 进 习阶段 , 论知 识结 构 、 识 容量 , 是 深度 、 度 、 度都 是 一 无 知 还 难 广 个 较大 的 跨越 , 一个较 陡 的级 梯 ; 存在 同时 由于 初高 中教 学方 法 等 差异 , 常在进 入高 中后 学 习上 出现滑 坡现 象 ; 高 中政 治 学 常 对 科 教学 来说 . 一个 教学衔 接 的问题 。 为切 实解决 这 一 问题 。 有 提 高 教学 质量 , 下面就 高 中教学 中应 注意 的几个 问题谈 几点 看法 。
、
垒 !
! 垒
墼旦
初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李 宗森 杨 小丽 王 进 富
中图分 类号 : 42 G 7. 4 ( 东省安 丘 市第三 中学 山 东安 丘 2 20) 山 61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309 (000.12 1 17—9 22 1)5 6. 0 O
率。
传统 学 习方式 把 学 习建 立在 人 的客体 性 、 受动 性 、 依赖 性 的 面上 , 而导致 人 的主体 性 、 性 、 立性 的不断销 蚀。转 变 从 能动 独 学 习方式 就是 要转 变这 种他 动性 、 被动 性 的学 习状 态 , 把学 习变 成 人的 主体 性 、 动性 、 能 独立 性不 断生 成 , 张扬 发展 、 新提 升 的 创 过 程。如上所 述 . 中与 高 中的教学 内容和 学 习方法有很 大 的差 初 异 。 教 学 内容看 , 中以道 德规 范 、 律 常识 为主 要 内容 , 从 初 法 注重 的 是学 生社会 道德 准则 和 行为规 范 的养成 ,而高 中则 以 马克思 主 义基本 原理 、 学社会 主 义 为主要 内容 , 科 注重 的 是培 养学 生树 立 正确 的 人生 观 、 价值 观 、 界 观 , 世 学会 运 用 正确 的理 论 分析 问 题 , 决 问题 , 步提 高参加 社会 实践 的 能力。从 学习方 法上看 , 解 逐 初 中学 习偏重 于形 象思维 , 重学 习榜 样 、 注 体验 感 受 、 实践 活动 。 而高 中则 注重 形象 思维 与理 性思 维 的统一 ,强 调培 养 学生 的抽 象思 维能 力和 逻辑 推理 的能 力 ,培 养学 生 的独 立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因此 , 高一 教学 的初 期 , 在 要特 别注 意 学生 学 习 方式 的转 变 . 能简 单 的用初 学 生学会 预 习、 听课 、 思 、 笔记 ; 反 做 学会分 析 、 归纳 、 推理 、 判 断 ; 探究 和质疑 ; 学会 学会独 立思 考 , 自主学 习。
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问题初探
初高中思政教学衔接问题初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政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初高中思政教育的衔接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剖析初高中思政教学衔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初高中思政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当前初高中思政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初中思政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而高中思政课程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断层导致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缺乏连贯性,导致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脱节现象。
二、导致初高中思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脱节的原因1. 课程设置方面:初中和高中的思政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脱节。
此外,初中与高中之间的教学衔接机制也不完善,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 考试评价方面:中考和高考作为重要的考试评价手段,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而高考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这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过于依赖死记硬背,而忽略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初高中思政教学衔接问题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可能导致其价值观的扭曲。
其次,不完善的衔接机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最后,这些问题还可能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向,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为了解决初高中思政教学衔接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强整体规划: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对初高中思政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
新课改下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对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衔接。
新课改要求高中教育要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初高中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不同,这就对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一体化、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要实现课程思政的一体化。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其他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而高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则要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为了实现初高中阶段教育内容的衔接,教育部门可以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明确,把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纳入其中。
高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要结合具体的社会问题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还需关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新课改要求教材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一方面,教材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特点和社会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既要传达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又要提供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资源,适时组织相关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初高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衔接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初高中学段的差异,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个人责任感,而高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则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为了适应初高中学段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研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浅谈初高中政治过渡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课 标 、教 材 的 差 异和 共 同点 ,有 的放 矢地进 行 教 学 初 高 中课 标 既 共 性 也 有 个 性 ,初 中教 材 是 高 中 教 材 的准备 和 铺 垫 ,两 者 之 间有 着 十 分严 密 的 内在联 系 。 教 师 在 开 展 高 中政 治 教 学 之 前 应 认 真 研 读 初 中课 标 和
“ 而 不 乱 , 严 而 不 死 ,难 而 有 为 ” 的 目 的 。 活
初 高 中政 治 教 学 内容 、教 学 目标 上 的差 异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影 响 了教 学 方 法 的选 择 。初 中政 治 教 材 浅 显 易 懂 ,对 理 论 知识 的要 求 较 低 ,知识 容 量 不 大 ,学 生 有 较 多 的 时 间对 知 识 进 行 记 忆 和 消化 ,教 师 为 追 求 立 竿 见 影 的教 学 效 果 ,往 往 采 用 填 鸭式 、满 堂 灌 的教 学 方
在 语 法 教 学 中 ,如 果 英 语 歌 曲运 用 得 当 ,将 会 收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例 如 ,在 练 习 真 实 条 件 句 时 可 以 以 儿 歌 I Y u A eHap ( 如 你 感 到 快 乐 ) 的 歌 词 为 f o r py 假 素 材 。 在这 首 歌 曲 中 ,这种 句 子 反 复 出 现 了 2 4次 。再 比如 ,许 多 中 职 生 认 为虚 拟语 气 很 难 掌 握 。在 歌 曲 E l C n o aa ( 鹰 之 歌 ) 就 5次 出 现 了这 样 的 用 法 : o drP s 雄
教 材 ,对 其 有 一 个 深 入 而全 面 的 了解 ,然 后 结 合 高 中
政 治教 学 的要 求 编写 必 要 的过 渡教 材 ,采 取 中 性 的 教 学 方 法 对 学 生 进 行 引导 ,使 学 生 思 想 上 、心 理 上 、学
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初探
治 课 堂 教 学 时 间 又 非 常 有 限 ( 均 一 周 只 有 平 2 时 )。 因此 ,政 治教师 必须 提 高课堂 效 课 率 :一是 充分利用 课堂 ,科学安排 时间 ,力 争 使预习 、答疑 、练习、 复习都能在4 分钟 5 内完成 ;二是准确 把握教材 ,对 知识重新整 合 、建构 、迁移 。做到 “ 单化 ”, “ 目 简 题 化 ”。此 外,政治 教师还 必须拿 出实实在在 的东西来 吸引学 生,让学 生逐步对 政治课感 兴 趣 , 从 而 喜 欢 上 政 治 课 , 重 视 政 治 课 。这 是提 高学 生学 习政 治科成 绩的保 证。要做 到 这 一点 ,其一 、平 时就要 多积累 一些有趣味 效果。 性浓 厚 的案例 、题 材 ,如 鲜活 的时政案例 、 三 、帮 助学生 找到正 确的 学习方法 ,学 寓 言故事 、名诗 、名句等 。其二 、尽量用学 会学 习 生 熟悉 的事例来分 析教学 中的理 论问题 ,使 教 师 讲 课 讲 得 再 好 、 再 精 彩 , 学 生 不 会 理 论问题通 俗化 、形象化 。其三 、采用 多种 学 习 也 枉 然 !高 中 学 生 要 搞 好 学 习 必 须 学 会 形 式来完 成教学任 务 ,如 用辩论 、讨论 、多 独 立 思 考 , 自主 学 习 , 企 图 完 全 依 赖 教 师 是 媒 体 等 形式 来 吸 引 学生 参 与 课 堂教 学 。其 四 、 教 师 授 课 语 言 要 风 趣 、 幽 默 、 科 学 、准 行 不 通 的 !那 么 , 学 生 该 如 何 学 会 学 习 呢 ? 师 生 可 以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去 努 力 : 预 习 时 做 确 ;讲 授 充 满 激 情 ! 到学会看 书 、学 会 阅读 教材 。为此 ,教师可 总 之 ,初 高 中政 治 在 各 方 面 都 发 生 了变 以事先布 置一些 思考题 让学生 通过预 习来完 化 ,师生 都应适应 这个变 化 。政 治教师更应 成,帮助 学生预 习 以避 免预 习流于形 式; 听 在 这方面 加强对 学生 的指 导和帮 助,并在 教 课时在 教材上 圈划 、批 注、补 充 ( 师注 意 学 上做适 当调整 ,使学生 能更快 适应高 中政 教 检查 ),积极参 与课堂 讨论 、发言 ;课后及 治 的 学 习 , 不 断提 高 学 习 成 绩 。 “ 漫 漫 其 路 时 复 习 , 注 意 反 复 强 化 , 做 到 堂 堂 清 、 节 节 修 远 兮 ,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初 高 中 政 治 教 学 的 衔 接 是 一 个 漫 长 的过 程 , 需 要 政 治 教 师 清 、 章 章 清 ,重 点 知 识 、 原 理 记 准 、 记 牢 ; 作 业 解 题 时 首 先 要 读 懂 题 干 意 思 ,注 意 关 键 不 断探 索 和 思 考 。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最新教育文档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根基,它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熏染和引导。
高中思想政治课则采取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模块式的组织形式,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及理性思考的意义,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同属于基础教育这一过程,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衔接和联系。
而初高中政治教师之间却存在“泾渭分明”的壁垒,搁着一道围墙,基本上缺少流动,这导致了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较大裂缝,缺少有效的衔接。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解决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一、衔接教学内容在教研制度上,中学政治教研组要改善教研制度,拆除初中与高中之间的围墙,初中教师要钻研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及政治教材,高中教师也要熟悉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及政治教材,革除壁垒,实现六年制大一统。
由教研组长牵头,全组人员分工协作,整理出初高中政治教材核心教学内容的联系点、衔接点及易混点,从全局上驾驭各年级教材,达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的境界。
初三思想品德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1、2、3存在许多教学衔接点,现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目标为例,举例如下:在资源开发上,政治教研组要培养资源开发意识,提升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
如果条件许可,要建立文字、音频、视频、漫画、图片等类别的立体教学资源库,并实现跨年级共享。
二、衔接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无论是讲授课还是活动课,都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基本原则。
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手段,活化知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达到学以致用,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提升理解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新力。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衔接
家和社会 的关 系为主线 ,对 道德 、 心理健康 、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学 习内容进行有机 整合 ,对学生的价 值观进行熏染和引导 。高 中思想政
治课 则 采 取 以生活 为基 础 、以 学科 知识 为 支 撑 的 模 块 式 的 组 织 形 式 ,
流动 ,这导致 了初高 中思想政 治课 教学 出现较大裂缝 ,缺少有效 的衔 接。因此 ,新课程背景下 ,有效解
辨析 消 费观 念 的 变 化 ,树 立 正确 的消 费观 。 阐 释 我 国 实 行 按 劳 分 配 为 主 体 、 多种 分 配 方 式 并 存 的 分 配 制 。 度 ,解 析 “ 率 优 先 ,兼 顾 公 平 ”的 原 则 。 效
2 识 记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初级 阶 段 的 分 配 制 度 的 主要 内容
1 理 解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的 深 刻 内涵 和 巨 大 作 用 0
族 的 生命 力 、创 造 力 和 凝 聚 力 之 中 。
归 纳 以 爱 国 主 义 为 核 心 的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的 表 现 ,理 解 立 足 于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实践 。弘 扬 民 族 精 神 的 意 义 。
4
识 记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的 主 要 矛 盾 和 国 家 的 根 本 任 描 述 小 康 社 会 经 济建 设 的 目标 ,阐 明 科学 发展 观 的 涵 义 ,说 明 务 。 了 解 全 面 建 设小 康 社 会 的 更 高 要 求 , 自觉 担 当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最 根 本 的 是 以 经 济 建 设 为 中 心 ,大 力 发 展
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 高 中思想政治课教 学的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后,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比,其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同时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及中高考的差异,使学生进入高中后,常常难以适应,学习上出现滑坡现象。
一、差异
初高中政治课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内容的不同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是思想品德课,注重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属于比较感性的一门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以正确思想和端正品德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情操。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内容更深、更广、更系统,逻辑性更强,属于比较理性的一门课程。
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质疑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的不同
初、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能力目标要求的区别:
(三)评价体系的不同
教学评价对课堂教育教学起到一种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
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主要表现为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重要标准,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
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能力性、发展性为重点的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重视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过程的评价,这既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考的需要,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衔接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发展与思想进步,也将
会影响到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的成败。
(一)现状
在现实中学政治教学实践中,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由于政治教师对初高中政治新课标的把握不准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总体把握初高中政治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是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教师没有全面、科学地握好课程标准,会导致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局面的出现。
2.由于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都要比初中大,这对教学节奏把握的要求明显提高。
若把握不好易造成两难局面:讲快了,不深入,学生不懂;讲慢了讲透了,学生懂了,时间又不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3.由于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上存在被动性的特点,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上心不在焉,不善于思考问题,平时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等,这种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到了高中阶段便感到明显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4.由于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在中考和高考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中考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即达标考试,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
当初中学生到了高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倍增,知识难度的提升,教师教学、复习和考试的方向、方法、要求不同,便会感到力不从心,信心受挫,学习非常困难。
(二)对策
1.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转变,树立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信心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高一新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熟悉高中学习的规律,鼓励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消除学习上的隐患。
教师要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给学生讲清高中政治课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熟悉高中政治课与初中政治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及难度上的差别。
2.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主导作用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上,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从而真正地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顾耕耘不管收获”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悟知识、掌握知识。
3.努力钻研教材,做好知识的衔接
教师要明确初高中教材知识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注意取舍,避免学生觉得高中政治教师是在“炒剩饭”,是在浪费时间,从而讨厌上政治课。
比如:初三政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与高中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的趋势”,“人生价值及实现”等存在交叉重复,在对这部份内容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取舍或拓展。
再如初二政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与高中“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存在上述情况。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中教师只要静下心来看看初中教材就可以避免“炒剩饭”现象。
4.处理好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知识深度、广度与教学节奏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初期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忙于赶进度。
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既是经济生活的入门和基础,又是全书的重点,在教学中必须围绕“货币”、“价格”、“消费”三个核心概
念讲清“商品与货币”、“外汇与汇率”、“价值与劳动生产率”、“价值与价格”、“价格与供求”等近十对重要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要讲好本单元,需切实做到“内联讲深讲清(深度)”、“外联讲活讲开(广度)”和“总体放缓(教学节奏)”。
教学的起始只有扎实地抓好基础,才能构建起能力的“殿堂”。
而从第二单元开始,相对而言知识深度、广度小一些,加上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扎实学习已“登堂”,教学节奏可以适当加快。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要更加关注社会,了解和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新知识,通过情景教学,更多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目前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书面表达体现的,学生的各种能力最终都集中体现在答题能力上。
因此,理论联系实际,要体现在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上,要加强答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潜在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外现。
6.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预习、课堂笔记、问题探讨、构建知识体系、纠错、查漏补缺、规范答题等方面增加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索、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重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总之,初高中政治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师生都应适应这个变化。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教学上做适当调整,使学生能更快适应高中政治的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