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万能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万能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万能教案模板【篇一:教案模板—初中数学】第1页第2页第4页【篇二:初中数学优质课教案模板】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皮衣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言之有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1、平行线性质的探索和对性质的理解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教法:引导、探究、学法:研讨、探究教学进程情景导入(一)动手操作:(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二)交流、探究观察发现,得出结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成立的理由。

如图因为a∥b,所以∠1=∠2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1=∠3所以∠2=∠3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并与同学们交流。

学生画图板演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三)应用、提高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解:因为ad∥bc所以∠c=∠cde又因为∠a=∠c所以∠a=∠cde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以知道ab∥dc练一练:如图a∥b∠1=55、∠2=68,求∠3、∠4、∠5的度数(四)总结升华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p23、(3 、4、5)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1.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组织合作交流,营造探究氛围。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十六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十六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十六篇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数学组教研工作将围绕我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以课程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我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务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教学的新课程标准。

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新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九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

经常深入备课组,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

开学初,期中以及期末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五)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而学习方法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有成效,教师既要向学生教方法,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积累方法。

要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

要注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在教改方向上,九年级主要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试能力上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重点是把学生尽快地引上正轨,同时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

以培养优生和缩小后进生作为教改的突破口,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用鼓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赞赏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各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

(六)继续开展培优辅差第二课堂活动对于较好的年段三分之一的学生,组织每周一次的提高辅导,定员、定时、定内容。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模板(经典七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模板(经典七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模板(经典七篇)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模板(经典七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

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

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

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

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

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7篇-最新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7篇-最新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7篇一个好的教案要怎么写?教案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7篇《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初中数学教案格式篇一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章节名称2、教学目的3、课时安排4、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8、教学参考资料9、教学后记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的比,对应叫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和相似比的关系。

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情感与态度①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的比和相似比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②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中对应线段比值的推倒,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教学思考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感受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在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课前准备、幻灯片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带领学生复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提出疑问“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是否只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性质?”从而引导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5篇初中数学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篇1一、教材内容__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引入实例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2.认识正、负数(1)引入正、负数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7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7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7篇)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较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证明问题。

2、掌握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的有关问题中辅助线引法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使学生准确、熟炼、灵活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学生对题目不能准确地进行论证。

证题中常会出现不知如何入手,不知往哪个方向证的情形。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现在我们来利用这些知识证明有关几何问题。

二、新课讲解:实际上在几何证明题中,我们更多地将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应用在具体的问题中,而一道几何题的分析过程,是证题中的最关键步骤。

p.109例3如图7-58,已知:ab是⊙o 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

分析:欲证cd是⊙o的切线,d是⊙o的弦ad的一个端点当然在⊙o上,属于公共点已给定,而证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情形。

所以辅助线应该是连结oc.只要证od⊙cd即可。

亦就是证⊙odc=90°,所以只要证⊙odc=⊙obc即可,观察图形,两个角分别位于⊙odc和⊙obc中,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或全等都可以产生对应角相等的结果。

而图形中已存在明显的条件od=ob,oc=oc,只要证⊙3=⊙4,便可造成两个三角形全等。

⊙3如何等于⊙4呢?题中还有一个已知条件ad⊙oc,平行的位置关系,可以造成角的相等关系,从而导致⊙3=⊙4.命题得证。

证明:连结od.教师向学生解释书上的证题格式属于推出法和因为所以法的联用,以后证题中同学可以借鉴。

p.110例4如图7-59,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和cd相等,且ab与小圆相切于点e求证:cd与小圆相切。

分析:欲证cd与小⊙o相切,但读题后发现直线cd与小⊙o并未已知公共点。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从圆心o向cd作垂线,设垂足为f.此时f点在直线cd上,如果我们能证得of等于小⊙o的半径,则说明点f必在小⊙o上,即可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认定cd与小⊙o相切。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初中数学教学教案模板(通用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明确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2、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重点: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二次根式计算的结果要是最简二次根式。

三、过程知识准备1、满足下列条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2、回忆有理数,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回忆并整理整式的乘法公式。

方法探究1⑴(512+23)x15⑵(3+10)(2-5)归纳:尝试练习:⑴(3+22)x6⑵(827-53)6⑶(6-3+1)x23⑷(3-22)(33-2)⑸(22-3)(3+2)⑹(5-6)(3+2)方法探究2⑴(3+2)(3-2)⑵(3+25)2归纳:尝试练习:⑴(5+1)(5-1)⑵(7+5)(5-7)⑶(25-32)(25+32)⑷(a+b)(a-b)⑸(3-2)2⑹(32-45)2⑺(3-22)(22-3)⑻(a-b)2⑼(1-23)(1+23)-(1+3)2⑽(3+2-5)(3+2+5)例题解析1、计算:(22-3)2011(22+3)2012。

2、若x=10-3,求代数式x2+6x+11的值。

3、若x=11+72,y=11—72,求代数式x2-xy+y2的值。

内反馈1、计算12(2-3)=2、计算⑴(2+3)(2-3)=⑵(5-2)2010(5+2)2011=3、计算:⑴12(75+313-48)⑵(1327-24-323)12⑶(23-5)(2+3)⑷(5-3+2)(5+3-2)⑸(312-213+48)÷234、已知a=3+2,b=3-2,求下列各式的值。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5篇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初中数学备课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五、例习题分析例1 (教材P109的例3)略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又EF⊥AC,∴ 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六、随堂练习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3篇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3篇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3篇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模板下面是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最新3篇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最新1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各几人吗?为什么?(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2.男生比*多了2人。

设男生x人,*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3.本班男生比*多2人且男*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y人。

方程如何表示?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

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x+y=3,x+y=200,2x-3=7,3x+4y=3y+z=5,x=y+10,2y+1=5,4x-y2=2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x=1;x=-2;x=;-x=y=0;y=2;y=1;y=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x+y=0的解。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及范文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原理和公式。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公式、概念、定理等。

2. 教学难点:- 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计算、推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游戏、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授- 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3. 小组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探究。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4. 练习巩固- 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5. 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易错点。

-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态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评价方式:-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教案范文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15篇)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15篇)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15篇)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篇1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

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_2+b_+c=0(a≠0)的根_1、_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_1、_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

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

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

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

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

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a_+b_+c=0(a≠0)的两根是_1,_2,那么_1+_2=,_1_2=。

问题6.在方程a_+b_+c=0(a≠0)中,a、b、c的作用吗?①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零,决定着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②当a≠0时,b=0,a、c异号,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③当a≠0时,△=b-4ac可判定根的情况;④当a≠0,b-4a c≥0时,_1+_2=,_1_2=。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教案格式及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教案格式及教案范文

【导语】⼀个好的教案要怎么写?教案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呢?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1.课题 填写课题名称(初中代数类课题) 2.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提⾼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2)过程与⽅法: 通过......(讨论、发现、探究)的过程,提⾼......(分析、归纳、⽐较和概括)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到实际⽣活中,增加学⽣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4.教学⽅法(⼀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 (1)讨论法 (2)情景教学法 (3)问答法 (4)发现法 (5)讲授法 5.教学过程 (1)导⼊ 简单叙述导⼊课题的⽅式和⽅法(例:复习、类⽐、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 (2)新授课程(⼀般分为三个⼩步骤) 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类⽐⼀元⼀次⽅程的解法,讲解⼀元⼀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强调。

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分组讨论⼀元⼀次不等式的解法,归纳总结⼀元⼀次不等式的⽅法步骤,设置系数化为⼀,负号要变号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中,去解决实际⽣活中的问题(例:设置⼀元⼀次不等式的应⽤题,学⽣再次体会⼀元⼀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再次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3)课堂⼩结 教师提问,学⽣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 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2.初中数学教案格式 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 / 周学时: / 开课时间: 年 ⽉ ⽇ 第 周⾄第 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章节名称 2.教学⽬的 3.课时安排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活动、教学⽅法等) 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 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 8.教学参考资料 9.教学后记3.初中数学教案范⽂ 教学⽬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体会到⼀元⼀次⽅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一、背景新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的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些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但要做好,还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片段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上了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出示例题: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另一端。

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

猜猜看,小宝的体重约多少千克?我问学生:“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先看看题,一会请同学复述一下。

”学生复述后,基本已经熟悉了题目。

我接着让学生思考:他们三人坐了几次跷跷板?第一次坐时情况怎样?第二次呢?学生议论了一会儿,自主发言,很快发现本题中存在的两种文字形式的不等关系: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爸爸体重<小宝体重+妈妈体重+一副哑铃重量我引导:你还能怎么判断小宝体重?学生安静了几分钟后,开始议论。

一学生举手了:“可以列不等式组。

”我给出提示:“小宝的体重应该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

怎么把这个意思表达成数学式子呢?”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都抢着回答,我注意到一位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紧锁眉头,便让他发言:“可以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能列出两个不等式。

可是接下来我就不知道了。

”我听了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应是思想渗透的好机会,便解释说:“我们在初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比方说前面列方程组”不等我说完,学生都齐声答:“列不等式组。

”全班12小组积极投入到解题活动中了。

5分钟后,我请学生板演,自己下去巡查、指导,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很清楚,只是部分学生对答案的表达不够准确。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板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相关知识点。

(2)通过实例或问题,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本知识。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本知识。

2. 板书重点内容:(1)数学概念:例如,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等。

(2)公式:例如,勾股定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等。

(3)定理:例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3. 板书难点内容:(1)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板书方法:(1)使用清晰、简洁的文字和符号。

(2)突出重点,避免过多文字。

(3)采用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展示数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教学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下载(精选3篇)_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下载(精选3篇)_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下载(精选3篇)_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下载(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第1篇: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篇1: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学校:年级:九年级,学科:数学。

篇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乡中学篇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中学章福枝)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二)内容解析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4.用数轴来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二)目标解析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区别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数式.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3.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个过程.4、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习不等式的一种重要工具.操作时,要掌握好“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边界点含于解集中用实心圆点,或者用空心圆点;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1.从时间方面虑:2.从行程方面: <>50 3.从速度方面考虑:x>50÷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梳理与补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紧扣问题概念辨析 1.不等式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设问2:能否举例说明?由学生自学,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比如: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设问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吗?由学生自学再讨论.老师点拨:由x>50÷得x>75 说明x任意取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50的解.<,>50,x>50÷都设问2: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由学生自学后再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点拨: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4.解不等式设问1:什么是解不等式?由学生回答.老师强调:解不等式是一个过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老师再适当点拨,加深理解.(四)数形结合,深化认识问题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在数轴上如何表示x>75呢?问题2:如果在数轴上表示x≤ 75,又如何表示呢?由老师讲解,注意规范性,准确性.老师适当补充:“≥” 与“≤”的意义,并强调用“≥”或“≤”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 就是不等式.设计意图:通过数轴的直观让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进一步加深理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六)布置作业,课外反馈教科书第119页第1题,第120页第2,3题.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六、目标检测设计 1.填空下列式子中属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x +7>②②x≥ y + 2 =0④ 5x + 7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区分不等式、等式与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① a与5的和小于7 ② a的与b的3倍的和是非负数③ 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它的周长不超过160cm,求x 满足的条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既要正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非负数(正数或负数)、不超过(不低于)”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又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实际意义.第2篇:初中数学教案设计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篇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乡中学【篇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课题正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数,能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2.教会学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1.《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影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5篇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篇1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

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数学教案模板【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经常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优秀初中数学讲课教案模板

优秀初中数学讲课教案模板

优秀初中数学讲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计算方法3. 有理数乘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的问题。

2. 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共同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进行示范性运算。

4.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打折优惠,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的问题。

2. 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共同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 讲解示范(15分钟)教师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进行示范性运算。

4. 练习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10分钟)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涉及到有理数乘法,试着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此外,学生对有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否有所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些都是我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