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和跨文化传播共22页

合集下载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及其启示——以《流浪地球2》为例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及其启示——以《流浪地球2》为例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及其启示——以《流浪地球2》为例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及其启示——以《流浪地球2》为例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在跨文化视野下观察,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不仅能够展现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还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创意和艺术实力。

本文以《流浪地球2》为例,探讨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启示。

首先,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现状值得关注。

过去十年,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过程。

中国电影在国际著名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例如,2018年,如果《流浪地球》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IMAX(巨幕)全球联映的电影,该片在中国和北美地区都获得了商业成功。

此外,《流浪地球》还以其独特的故事和视觉效果吸引了全球观众,进一步增加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中的曝光度。

然而,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语言和文化差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电影往往需要通过字幕或配音与观众进行沟通,这给观众的观影体验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中国电影的题材和故事常常针对中国观众,对于国际观众来说可能不够贴近或易理解。

此外,与好莱坞电影相比,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尚未达到真正的国际水平。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然而,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也给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中国电影需要更加注重内容创意和故事的质量。

只有通过优秀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国电影才能真正打动国际观众,增强其竞争力。

其次,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社会背景来创作故事。

这将帮助中国电影在传播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独特性。

同时,中国电影需要进一步提升制作水平和技术,打造更加高质量的电影作品。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中国电影的国际推广力度。

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国产科幻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国产科幻

|RADIO &TV JOURNAL 2019.10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均有了较大发展,国家形象相较于过去稳步提升,但在国家形象的塑造方面,仍然以“他塑”为主,国外媒体“污名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当下必须讨论的议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开始日益增加。

电影作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政治色彩较弱,娱乐功能较强,可以通过剧情设定和国民形象的塑造实现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较易为人们所接受。

目前,从国际传播角度研究电影与国家形象的论文占据少数,因此,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探讨国产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进而为我国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提供建议与策略,为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贡献。

二、《流浪地球》中国家形象的建构《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讲述了太阳内核极速老化,为了生存,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故事。

影片中国家形象的建构主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所传递的价值观两个方面展开。

(一)集体主义电影没有刻意彰显主人公个人,也没有刻意凸显中国的地位,而是将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为拯救地球做出努力。

这符合我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也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面临当前全球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一直在努力提出解决方案,倡导国际社会一同努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不同于美国电影所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影片并没有时刻强调刘启一人在拯救地球中的作用,而是强调“流浪地球”计划的成功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愚公精神”“愚公精神”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的,正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在面对许多问题时都体现了这种坚毅顽强、迎难而上的精神。

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

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

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开始崭露头角。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中国电影的全球传播和受众认同,光有技术和制作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片。

而电影改编成为一种传统,通过改编经典文学作品或人物传记等,可以借助源作的影响力,在跨文化传播中达到更广泛的认同与接受。

本文以中外电影《花木兰》为例,对比分析了两个版本之间的各种差异,探讨了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

《花木兰》这个中国民间故事由迪士尼改编成为一部卡通电影在1998年问世,获得了全球高度的关注与赞誉。

而在2020年,一部全新的真人版电影也推出,让观众对比两个版本之间的改动和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首先,文化融合与传承的平衡。

在跨文化传播中,不能只追求西方元素的吸引力,更不能忽视原汁原味中国文化的传承。

《花木兰》卡通版中加入了大量西方元素的改编,比如歌曲、笑料以及角色形象等。

而真人版则更加注重中国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美学。

这也说明了,在跨文化传播中,保持文化的平衡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关注文化差异与碰撞。

跨文化传播的成功需要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需要发现和表达文化碰撞带来的冲突和趣味。

《花木兰》卡通版中,主要角色的设定和故事情节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却成功地表达了女性价值观念和传统家庭观念之间的冲突。

而真人版则更加注重女性意识觉醒和自我实现的主题,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

在跨文化传播中,正是这种文化差异与碰撞带来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再次,创新与尊重的平衡。

在改编过程中,既需要创新符合当代观众口味的元素,又不能忽视对原作及其背后文化的尊重。

《花木兰》卡通版成功地将武打、音乐和幽默元素相结合,用轻松活泼的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好莱坞电影为参照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好莱坞电影为参照

Hollywood
movies transmit the
native culture
idea
comparing
Then,it
analyze that
Chinese
movies
turn
into
commercialization,but
as
Hollywood
movies,which
US
is‘"the
cultue
≠卑
指导教师签名主毛3绉
劫f口年易月f D日纱矿/矿年多月/p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对策:90年代中国电影论纲》,李迅、祝虹的《欧洲电影分析》,戴锦华的《雾中风景: 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戴元光、邱宝林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 略检讨》,陈晓云的<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1990-2007)等。 第三类是从营销与产业化的角度研究电影,影响力较大的有胡正荣的《美国电影产 业的核心与经营策略》,文硕的《建立电影的整合营销传播体系》,黄一峰的《电影市场
中国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章绪论
1.2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论文采用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手段为主,定量分析 手段为辅,综合运用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手段,以近年来热映大片为突破口,进一步对 我国电影发展模式、传播系统等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以传播学中的信息理论、符号学和电影学基本理论作为本论文的理论依据。

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对策--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对策--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MEDIA FORUM 传媒论坛随着时代的发展,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输送文化理念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跨文化传播视野,以中国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困境,并基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跨文化传播理论概述跨文化传播一词最早由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提出,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涉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1]。

2 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困境近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中屡屡失利,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中所现存的问题。

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以49.74亿票房成绩,位居中国电影票房第二,却在北美上映时最终票房不到300万美元。

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三个角度对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加以研究。

2.1 文化折扣:本土化文化与外国语境的矛盾1)文化折扣导致本土化文化输出无力。

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审美,在品读一部文化作品时,认知能力、理解程度和吸引力等方面都会因文化背景的不同大打折扣,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折扣”现象[2]。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创新点在于哪吒形象的革新,其黑眼圈、一口钢牙、面带坏笑的形象被观众戏称为“最丑哪吒”。

但这种反差正是基于中国人心中对哪吒根深蒂固的固有形象。

而北美观众在既有的文化背景下体会不到影片的革新,也无法产生与中国观众一样的情感共鸣。

2)符号差异导致无法融入外国语境。

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高语境文化”一词,他认为:“高语境文化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收者手里及背景里,仅有微小部分存在于传递的信息中,以便补充语境中丢失的部分[3]。

”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属于不同的语境。

21世纪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

21世纪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

21世纪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内涵,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对于21世纪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尚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进行深入探讨。

在西方国家看来,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的传播中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认知偏差,部分作品在国际市场的口碑和票房表现不佳,导致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

深入研究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机制,探索中国电影如何塑造国家形象以及如何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对于增进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21世纪中国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表达载体,在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电影如何通过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和社会风貌来塑造国家形象,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影响力。

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形象的关系,以及国外观众对21世纪中国电影的看法,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和作用的理解。

2. 正文2.1 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这些电影作品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视角和风格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帮助国际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使者,在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中国电影作为媒介,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得以展现和传播,有助于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导言随着中亚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加深,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亚地区的传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电影在中亚地区的跨文化传播,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中亚地区的传播环境与需求1.传播环境中亚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在文化传播方面存在一些共性。

首先,中亚地区的媒体发展相对滞后,电影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影响力相对有限。

此外,语言的差异也是制约中国电影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一些中亚国家和中国有着相似的语系,如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但其他国家与中国的语言差异较大。

因此,语言障碍对中国电影在中亚地区的传播产生一定影响。

2.传播需求中亚地区的观众对中国电影有一定的欣赏和关注,这与中亚地区与中国历史渊源深厚有关。

中亚地区的观众对中国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认同感,他们对中国电影中展现的人文关怀、道德观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接受度。

此外,中国电影在中亚地区也能够提供一些新颖、异域风情的元素,满足中亚地区观众对于多样化影视内容的需求。

二、中国电影在中亚的传播策略1.增加对中亚地区的了解与研究中国电影传播者应加强对中亚地区的了解与研究。

这包括对中亚地区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观众的需求和口味。

同时,要关注中亚地区的传媒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其市场特点与变化趋势,为中国电影的推广制定相应的策略。

2.注重本土化与中亚文化元素的融入在传播中国电影的同时,要注重电影本土化的策略,将中亚地区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电影中,以增强观众对其的认同感和吸引力。

例如,可以以中亚地区为背景拍摄一些故事情节丰富、具有当地特色的影片,通过中亚地区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来提升电影的观看体验。

3.加强中亚地区与中国电影业的合作中亚地区与中国电影业可以加强合作,增加中亚地区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了解与接触。

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思考

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思考

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思考【摘要】中国电影自2000年以来开始走向世界,跨文化传播逐渐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历程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趋势和成功案例。

展望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探讨了中国电影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角色以及产业的战略规划。

通过对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国际市场,竞争力,国际化趋势,成功案例,发展,文化交流,战略规划1. 引言1.1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历程中国电影自20世纪初期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越来越引人注目。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作品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电影的走向世界既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电影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中国电影通过不断提升品质和内容的创新,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为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电影的走向世界,不仅提升了国人对国产电影的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拓展了更广阔的视野。

中国电影的走向世界,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中变得越发突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传播成为了推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中国电影,世界各地的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故事,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1.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中国电影正在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在现今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电影要想真正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就需要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

本文将探讨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包括电影内容的创作与传播方式的选择,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背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电影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电影开始逐渐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成功进军海外市场。

然而,要想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传播,光靠作品的质量和口碑还不够,还需要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

3. 电影内容的创作中国电影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传播,首先需要在内容创作方面做好功课。

在创作电影的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问题。

首先,要重视本土文化的特点与魅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电影中,并通过故事和人物塑造展现出来。

同时,也要注重塑造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强烈的故事情节,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作具有普遍性的主题和故事情节,突破文化差异的障碍。

例如,中国电影《一代宗师》通过讲述武术家的故事,展现了纷繁复杂的人性和情感,不仅吸引了国内观众,也收获了全球观众的好评。

这样的创作可以更容易地被国际观众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跨文化传播。

4. 传播方式的选择除了电影内容的创作,传播方式也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关键。

中国电影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来推广。

首先,利用传统媒体和线下渠道进行推广仍然是重要的手段。

例如,通过国际电影节、影展和合作交流等活动,将优秀的中国电影作品呈现给国际观众。

同时,借助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报道,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和口碑,从而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其次,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传播成为了重要的传播方式。

中国电影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和Facebook等,与观众进行互动,传播电影信息,引起观众的兴趣。

中国电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中国电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中国电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作者:张楠楠杨梦溪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07期2010年史诗大片《孔子》热映,成为中国当代电影史和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电影《孔子》自从开拍以来,一直备受国内影迷的关注,也因为电影题材的特殊性和文化意义而被国内外的媒体广泛关注。

电影《孔子》自上映以来,在电影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有助于大众文化的传播和电影中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播。

[1]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对外交流中跨文化传播十分频繁,中国的电影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在跨文化交流中找到中国电影发展的契合点,在对外交流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走出国门,被更多的国外友人所熟知,让国外的影迷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电影的对外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一、电影《孔子》2010年,由胡玫导演,周润发主演的贺岁电影《孔子》公映,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孔子51岁到73岁周游列国的生活历程,并挑选了这样一段具有代表性、戏剧性的历史事迹进行改编。

在整部影片中讲述了孔子仕途的变化过程,在孔子的前期有入仕的渴望,直到孔子在51岁凭着自己的能力担任鲁国的大司寇,自此孔子在鲁国实施他的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

孔子在鲁定公统治时期得到了重用,并且在齐国的盛会中控制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致使齐景公不得不放弃了争夺鲁国城池的欲望,孔子也因此而成为鲁国的代国相。

但在执政期间,孔子救下了季桓子陪葬的家奴而与三桓政权之间矛盾重重,当时鲁国就就由三桓政权控制,因此孔子在鲁国的治国之法受到三桓政权的阻碍,从而断送了孔子的仕途。

[2]而后孔子带着自己的主要弟子颜回、子路等周游列国,在卫国得到卫灵公的赏识,但未被重用后孔子又带着自己的弟子继续周游列国。

在电影中,孔子一直生活在四处漂泊的生活中,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儒家的传统文化利用现代视角进行阐释,并且使得这部电影作品具有文化和社会传播价值。

[3]二、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的异质性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尽管以画面和影像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以便于更多的人加深对电影的理解,但与文化传播相同,其重要的突出特点是传播方与接受方实现对文化的共享性。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_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审视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_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审视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_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审视随着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融合越来越频繁,为该时期的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国际化语境。

这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这些策略进而又勾画出了中国电影在当今世界电影传播格局中的文化映像。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历史,总结了其传播特性,审视其问题,提供其传播之道,以期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有所借鉴。

一、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历史通过回溯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部中国电影就是一种对外传播的符号,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早将中国电影带向世界的是在1935年参加苏联莫斯科国际电影展并获荣誉奖的《渔光曲》。

这部影片最早以影像的方式,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和普通中国人的生存环境,而且也促使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新中国刚成立,就有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1950年,《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赵一曼》获“优秀演技奖”。

从此以后到文革之前多达33部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文革”期间,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被迫停滞。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电影又重新走上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征程。

此后,中国约有200多部影片在各类国际电影节或国际电影评奖活动中获奖,其中包括一些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奖:《红高粱》、《香魂女》、《图雅的婚事》等影片分别斩获1988年、1993年和2021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霸王别姬》获得i993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秋菊打官司》荣获1992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等;《卧虎藏龙》更是获得了2021年美国奥斯卡奖的多个奖项。

在世界电影舞台上斩获殊荣的这些获奖影片,用自己独特的电影视角和艺术表现方法,向世界呈现出中华民族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

这不仅促使了西方世界更广泛地关注中国电影,开阔了西方人的东方视野,而且也让电影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得以传播。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交流 , 传递信 息 和情 感 的最重要 的 国家文化输 出方法 之一 。 中国 电影跨文化 传播 的历史 通过 回溯 中国电影对 外传播 的历史 , 我们 可 以清 楚地 看到 中国 电影 就像 一种 外部 传播 符号 ,对 传播 中国文 化起 着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 渔光 曲》 作为早 期 中国电影走 向世 界的代表 , 于1 9 3 5 获得 了莫 斯科 国际电影节 “ 荣誉 奖” , 这 部 电影 显示 了当时 中 国的社 会形 势和 普 通 中国人 的生活环境 , 使世 界更加 了解 中 国。 新 中国成立 , 中 国电 影 在 国际 电影节上 获得 了一 系列 奖项 , 1 9 5 0 年, 《 中华女 J L ) 荣 获第 五届卡 罗维 瓦里 国际 电影节 “ 自由斗争 奖” , 《 赵一 曼》 荣获 “ 优 秀表 演奖” 。 至 此 以后 到文 化大革 命时期 , 中国电影在 国际 电影节上 获得 多达 3 3 个 奖项 。“ 文化 大革命 ” 期间, 中 国电影传播 途径 被迫停 止 。 1 9世纪 7 0年代 末 , 中 国电影 又 开始 了国 际传播 之 旅 , 第一 个 真正 进 入好莱 坞 电影 市场 的 中国明星李 小龙 , 在7 O 年代 初 , 他 演绎 的 出 神人 化的 中 国功夫 ,表现 了 中国武术 家 的正义形 象 , 9 0 年代 初 , 在
二、 中国 电影 跨文化 传播 的特, l 生
跨文化 交 际的 角度是分 不 开 的 , 它 是基 于传 统 的 , 通 过 日常 生活 场 景, 将 儒家 文化传 统和 家庭 价值 观 进行解 析 , 让 观众 感受 到韩 国伦 理 和价 值信 念 。令 人鼓舞 的是 , 电影《 霍 元 甲》 在展现 中 国功 夫 的表 现 中有 了质 的变化 , 电影显 示 了 自强不 息 的民族精神 是 中华 民族 的 美德 , 佛教 , 道教思 想在 中国武术 中显示 出来 。以此 为例 , 中国 电影 必须 挖掘 中华 文化 的精 髓 ,这 才是 中国 电影能 获取 国际认 可 的本

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的启示

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的启示

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的启示
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理解目标受众:跨文化传播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观众的需求和偏好。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要考虑如何吸引国际观众的兴趣和共鸣,同时保留本土文化的特色,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提升制作水平:跨文化传播意味着与国际市场接轨,对电影的制作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产电影需要不断自我提升,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故事创作、拍摄技术、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制作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电影作品。

3.引进和融合外来元素:跨文化传播为国产电影引入了更多的外来元素和观念。

国产电影可以借鉴外国电影的创新思维、故事结构、视听效果等优点,并将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以创作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4.加强营销和推广:跨文化传播需要采取适合国际市场的营销和推广策略。

国产电影可以通过国际电影节、跨国发行渠道、社交媒体等方式,扩大影片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并与国际市场的观众建立更多的互动与沟通。

5.文化自信与尊重:国产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保持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并在与外界互动时保持尊重。

在呈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文化的多样性,避免刻板印象和误解,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总的来说,跨文化传播对于国产电影是一个双向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理解目标受众、提升制作水平、引进外来元素、加强营销推广以及保
持文化自信与尊重,国产电影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表现和影响力。

华语电影_中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华语电影_中美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学 苑 论 坛Reviews of Film Academies符号语言学看来,它是深存于人的精神中的一种现象。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外电影史上诸多名作均改编于文学作品,中外影视名导都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深情地投注到文学界,乃因为如小说这样有着几千年悠久传统高度发达的语言符号在勾连人类所深隐着的精神现象上,在对人文内涵浩瀚之海的关怀中,在表达生命存在意义上比起影视文学这朵结在电影工业之树上,不到一百年历史的语言之花在障碍性地表达艺术精神与生命本质时,更自由而流畅得多,从而体现出与生命本质的同在性。

所以当福克纳在好莱坞制片厂里参加了大约44部影片的编剧后,感喟地说:“但是我现在知道,我将永远成不了一个优秀的电影作家;所以我对这个工作永远不会像我干我的本行时那样,感到非做不可。

”(19)要之,福克纳是在小说《喧哗与躁动》中,以超常的小说技法对现代人性的深刻挖掘而获得亘古文名的。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家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等曾以对小说语言的先锋试验而著称文坛,现在大部分先锋作家在小说语言及叙事上呈现出一个令人注目的回归传统叙事的平实审美风格,失却的却是先锋时期那种于闪烁珠玉般光泽的语言之幕上渗透出来的瑰丽奇谲的想象、怪异深邃的心理及弥漫于上的人生抒情,这恐怕与他们深浅不同的“触电”有关,变化着的小说语言正在成为这一影响的晴雨表。

更为深刻的是语言的背后正潜藏着一场影像思维对语言思维悄然颠覆性的运动。

要紧的是这场运动中最清醒地认清二者之间本质差异的人,才是最有可能获胜的人。

格里叶认识到了,他说:“我拍的是我的影片,我写的是我的小说。

因为,对我来说,这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物质形态。

”(20)海明威看到了,他说:“如果你外出(到好莱坞),他们就要你写仿佛是通过摄影机镜头看到的东西。

在你应当想到人的时候,你想到的只是画面。

”(21)因此,我们对被诘难的剧作家显然要抱着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剧本的二难写作从根本上制约着剧作家对人生内涵的深度表达,因此影视文学的创作是一种极富挑战意义的写作,稍不留神,诚如刘恒所担忧的,你就会掉进剧作语言的陷阱里去。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的跨文化传播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的跨文化传播

38中国电影评论Chinese Film Review【作者简介】邓 瑛,女,江西人,南昌航空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方向研究。

中国电影影像表达的跨文化传播邓 瑛在实际的电影展示过程中本身就存在极强的复杂性,加上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的认识仅仅通过电影是极不准确的。

因此,对于国家形象的提升必须通过现实经济的总体实力的提升获得。

国家形象是一种不受个人意识影响并且准确反映国家现实的一种形象,其存在于客观现实之中,国家形象的产生将会受到当前国家客观现状的深刻影响。

因此,在国家形象的构造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电影类型作为支持,同时保证文化定位的清晰准确性,形成国际性和地方性的基本差别,最终实现国家文化的有效传播。

一、 我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因素的深入分析(一)明星和知名导演的跨文化效应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电影明星成为了大家所追捧的公众人物。

可以说,电影明星在当前社会中的公共话语权已经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同时还结合了自身在电影中的表演魅力对现代都市人群的文化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另一个侧面来进行分析,明星效应是一个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有效形式。

此外,电影明星不仅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定的途径之外,还为西方观众搭建了一个了解中国形象的舞台。

从西方观众的角度来对中国电影影像进行分析,只要提及中国电影,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一群功夫明星,比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

有的西方观众虽然无法准确地说出其明星的名字,但是可以记得详细的电影名字,比如:《无极》《卧虎藏龙》等。

有的西方观众可以通过一部电影对导演进行关注,有的观众是通过功夫明星才开始了解中国电影。

无论从何种层面上来进行分析,这些明星以及导演都是西方观众了解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明星以及著名导演已经成为了部分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文化符号。

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的形象传播中也普遍存在。

比如:许多美国电影明星的面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代表的正是美国文化符号。

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与跨文化阐释研究

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与跨文化阐释研究

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与跨文化阐释研究作者:石嵩来源:《对外传播》2024年第05期【内容提要】电影作为全球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视觉语言,具有国际化传播的天然優势,助力不同国家和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从初期探索到走向世界,中国电影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不同的诠释方式。

随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世界对中国电影的阐释经历了从“奇观化”“陌生化”到逐渐平等对话的历史变迁。

然而,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格局中尚有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为提升其国际化话语表达和实现电影跨文化的有效阐释,需做好跨文化内容阐释和文化表达两方面的工作,强调中国化内容特色,表征世界性文化价值,凸显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致力于将中华文化的特质与价值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拓宽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路径,增强其持久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电影对外传播跨文化阐释一、走向世界:作为对外传播媒介形态的中国电影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继承融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等传统文艺的叙事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

电影将现代视觉和听觉的媒介呈现相结合,是表达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承载文化符号和文化理念的重要文艺载体。

世界电影以“世界”为基础,使我们能深入探索各国电影背后共通的价值观,跨越国家与地域,构建多元关系网络,实现世界文化共生。

而中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便承载了独特的本土传统,结合了戏曲、影戏等形式的现实表演,通过诗意、画意、写意等特色呈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内在规律,在保持民族独特性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化在现代媒介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中国电影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载体和宣传媒介,大大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以及其在国际上不断增强的影响力离不开几代中国导演的长久努力。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电影在几代导演的努力下,一方面继承和发扬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又致力于思想艺术探索,实现了中国电影的现代转型并使之走向世界。

①20世纪初叶至建国前期,第一代和第二代电影人作为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从中国舞台戏曲中吸收了许多传统叙事手法,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其中一些佳作被推广到海外进行宣传与放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