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夜间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压疮及其护理的影响修订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夜间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压疮及其护理的
影响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浅谈夜间翻身间隔时间对预防压疮及其护理的影响
【摘要】在医院,因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很容易发生压疮,比如瘫痪病人、晚期糖尿病病人、创伤性骨折需要长期固定病人等等,它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大量消耗医药护理费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影响疾病的康复;对于压疮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为医护人员所关注、研究的难题。而翻身是防止压疮和其他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人们遵循每两小时一次的定时翻身时间。但是,由于患者的身心状况不尽相同,所患疾病的病种、病情、病程等也各有所异,因此,每两小时一次的定时翻身手段不能适应情况种种的患者们的个性需求。特别是在临床中观察到,夜间对患者进行每两小时一次的定时翻身手段,由于间隔时间短,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规律,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本文旨在探讨夜间翻身间隔时间相对延长会更利于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防治压疮;夜间翻身;延长间隔;疾病康复
压疮是指因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或摩擦力的作用,对骨凸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造成的局部损害[1]。脑卒中重症患者多有昏迷、肢体功能障碍、自理能力极度低下、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等极容易并发压疮。在临床工作中,ICU多见;压疮最早被称为褥疮。“褥疮”一词于1590年开始使用,其拉丁文意思为“躺下”,中医称之为“席疮”。因此如今多采用压疮和压力性溃疡一词, 从溃疡发生的病理生理学角度来看,是由于受压而引起的改变, 关键在于压迫[2]。传统的基础护理学阐述压疮的病因是由于身体组织受压过久、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 加之全身营养等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压疮的病因主要可以归纳为4种因素, 即压力、剪切力、磨擦力及潮温,另外非压力因素如感觉丧失、严重营养不良、组织灌流不足、年龄、体质、体温、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压疮的重要易患因素[3]。“预防压疮发生”被一直认为是最经济的压疮护理手段,全体医护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
但是通过在当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过程中,在对于预防患者发生压疮而进行的翻身手段,我发现,在夜间,按照常规的每两个小时进行一次翻身,病人身体状况常表现的很疲惫,并且睡眠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这是否反而不利于病人的病情恢复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阅了相关的知识,得到一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和一些结论。
当前,对于卧床患者的翻身标准仍然是每两小时翻身一次[4],然而对此尚缺乏实证证据。查阅有关文献,不难看到,对于翻身间隔时间存在一定的异议,但是都是有通过临床实验证实的。教科书指出对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至少两小时翻身一次[5]。目前气垫床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预防压疮发生,但对使用气垫床患者的翻身频率尚无明确规定。刘浈和陈赛莲[6]研究认为神经内科高危患者使用气垫床可每三小时翻身1次,而贺修君[7]、王芳等[8]分别对脊髓压迫症合并截瘫患者和ICU使用气垫床的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研究,认为每四小时翻身
1次,可以有效预防压疮发生。而在这基础上,谢晓宁,邵萍等人在对于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在卧气垫床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观察研究中,得出这样的
结论:间隔2、3、4h翻身对使用气垫床的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没有影响;间隔2、3、4h翻身对使用气垫床的老年患者主要受压部位皮肤温度没有影响;另
外,在患者的主观感受上,3h翻身组、4h翻身组患者的疼痛感及不适感较2h 翻身组有所改善[9]。
在睡眠质量方面,按照统计学意义的实验基础下,基于逐步延长翻身间隔时间的方法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并且降低护理人员工
作量,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10]。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医护人
员通常会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本着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帮助与方便的服务之外,更应该思考、创新已达到更加适合、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的临床措施,尽力保
障其身体、心理健康,所以,为此,在自己观察中,医护人员在预防病人压疮的同时,也要考虑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尤其是夜间翻身,如果按照常规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病人很难进入深睡眠,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免疫下降、消化功能受影响,不利于病情的积极恢复。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和观点,我进行了此次调查,并通过查阅相关内容,最后得出一个观点:不同的人,身体机能代谢功能等都不相同,因此常规的两小时翻身一次,在预防压疮的同时似乎不能更好地利于患者康复。相反,夜间翻身反而扰乱原有的生物钟,导致无法有充足的休息睡眠;而从我的临床实习观察中,以及一些文献中发现,翻身间隔时间控制在在2、3、4小时进行一次的防压疮功效差别不大(或者说相同),所以我建议夜间翻身调整为每四个小时进行一次防压疮翻身,这样护理工作更方便,并且重要的是在防压疮的同时保障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预实验,具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长期卧床且不能自主更换体位的患者;年龄60-80岁;住院时间≥3周;研究前均为每2h翻身1次;经说明研究目的后,经患者同意参与后进行研究。排除标准:进入研究前已发生压疮或有压疮前期症状的患者;患有影响皮肤观察的其他皮肤疾病;因病情有医嘱制动或禁止翻身者;精神躁动患者及存在可能导致研究对象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在实习医院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2h翻身组)、B组(3h翻身组)、C组(4h翻
身组)。每组20例,男女分布平均;平均年龄、体重在一定范围;Bra-den压
疮预测量表评分(±)分;基础疾病:癌症5例,脑卒、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髋关节置换、骨折等病例均在研究范围,但要均分于三组。以确保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ra-den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2)翻身方法:三组患者均按压疮预防措施实施基础护理,A组2h翻身1次,B组3h翻身1次,C组4h翻身1次。建立翻身卡,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护士负责翻身和记录。3组翻身方法相同,翻身时避免拖、拉、拽;根据患者皮肤情况决定翻身的方向,全身皮肤完好无损者,采用左(右)侧卧位-仰卧位-右(左)侧卧位,交替翻身,若有一侧髋部已发生压疮时,翻身时避免压疮部位受压,改为仰卧位-健侧卧位,交替翻身。
(3)观察指标及方法:1、皮肤评估:在自然光线下对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检查,观察皮肤完整性(包括有无破损、破损面积大小、深度等)以及皮肤颜色,并作记录。患者入组时首次评估,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的14:30-15:30再次进行评估,共6次。2、主观感受评价:研究第15天,了解患者躯体受压部位的疼痛、舒适的主观感受,同时评价患者因翻身间隔时间改变带来疼痛感、舒适度的改变。3、皮肤温度: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检测主要受压部位(左右肩胛骨、骶尾部)皮肤温度。使用前将测温仪暴露
在空气中。测量前,嘱患者平卧15min。试验开始后的第1天、第3天、第6
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的14:30-15:30测量主要受压部位的皮肤温度,记录测量时间、部位及皮肤温度值。
(4)讨论:压疮形成原因,不同时间的翻身的患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