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教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的成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2)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天体质量和天体密度的计算,理解称量天体质量和计算天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天体质量的计算、未知天体的发现,明确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体质量的计算、未知天体的预测的学习活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解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一般方法。
难点:
(1)求解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深入探究物体间引力作用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经历。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物体之间存在一种力,称为万有引力,它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F=G(m1m2)/r²,其中F表示万有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4.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探讨万有引力在宇宙、地球、日常生活中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万有引力常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万有引力定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实验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地球、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地球引力作用”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课堂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应用题目的掌握情况。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通过演绎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和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永不知足的精神和发现真理的曲折与艰辛。
以下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 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3.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绎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与求证的重要性。
2.体会推导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自然界任何物体间引力的关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2. 通过演绎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和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常量的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们勇于探索、永不知足的精神和发现真理的曲折与艰辛。
教学重点、难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由于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活动(一) 引入新课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如果行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行星将作匀速圆周运动。
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可知,行星必然要受到一个引力。
牛顿认为这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那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提供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学生活动:推导得将V=2πr/T代入上式得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代入上式得到:师生总结:由上式可得出结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即:F∝教师:牛顿根据其第三定律:太阳吸引行星的力与行星吸引太阳的力是同性质的作用力,且大小相等。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说课
究这些现象可以揭示地球内部不同圈层的结构和性质。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地壳运动驱动力
万有引力是地壳运动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地壳岩石圈在引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和运动,形 成各种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地质现象的重要理论,它认为地壳由多个刚性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碰撞、分离和滑动,导致地震、火山活动、造山运动等地质 事件的发生。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说课
目录
• 引言 • 万有引力理论的基本原理 • 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 万有引力理论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 万有引力理论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 • 万有引力理论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说课目的和背景
阐述万有引力理论的 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探讨万有引力理论的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引力助推技术
利用大质量天体的引力作用,可以帮助探测器获得更高的速度, 从而缩短深空探测任务的时间。
天体引力场研究
通过对天体引力场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更加精 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06 万有引力理论的挑战与发 展前景
相对论对万有引力理论的修正
01
广义相对论的提出
02
引力红移和光线偏折
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 将万有引力描述为时空弯曲的几何效 应,成功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进动等经 典力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地壳均衡原理
地壳均衡原理是指地壳在垂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作用与地壳内部物质分布之间的平衡关系 。万有引力定律为地壳均衡原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壳运 动的机制和规律。
05 万有引力理论在航天工程 中的应用
卫星轨道设计与控制
7.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导学案-2023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7.3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2.理解“计算天体质量”的两种基本思路3.掌握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质量的计算、太阳等中心天体质量、密度的计算。
2.通过数据分析、类比思维、归纳总结建立模型来加深理解。
难点:1.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三、教学环节1.万有引力定律的回顾如何称量地球的质量?(1)依据:地球表面的物体,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 Mm R2.(2)结论:只要知道g、R的值,就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2.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的思路及方法思路一(环绕法):将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写公式:G Mmr2=ma n=m v2r=mω2r=m(2 πT)2r思路二(测g法):天体表面上物体的重力与所受万有引力相等。
写公式:mg=m v 2R3.求中心天体的平均密度写公式: =VM4.预言哈雷彗星回归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计算了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的轨道,他大胆预言这三颗彗星是同一颗星,周期约为76年,并预言了这颗彗星再次回归的时间.1759年3月这颗彗星如期通过了近日点,它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它的下次回归将在2061年左右. 5.[知识总结]随堂练习1.已知地球半径为R ,月球半径为r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两球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 。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T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T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T ,假设公转运动都视为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 ,由以上条件可知( )A .月球运动的加速度为2214La T π=B .月球的质量为2214Lm GT π=月C .地球的密度为213LGT πρ=D .地球的质量为2234LM GT π=地1.A【详解】由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有22214M m G m a m L L T π==月月月地解得2214La T π=故A 正确;B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而列出的公式可知月球质量将会约去,所以无法求出,故B 错误;CD .由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有22214M m G m L L T π=月月地求得地球质量23214L M GT π=地又知体积343V R π=则密度为32313M L V GT R πρ==故CD 错误。
教育部参赛-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尹香君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案【教学背景】本节教材简要介绍了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是对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具体理解和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还要能体会到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简要介绍了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即“计算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
教材首先通过“科学真是迷人”,在不考虑地球自转影响的情况下,认为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引力相等,进而得到只要知道了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引力常量G,即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最后从科学史的角度,简要介绍了亚当斯和勒维耶发现海王星的过程,都显示了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成就。
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除了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外还可发现未知天体.【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合外力提供,初步掌握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表达式处理匀速圆周运动的方法。
在前一节又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不熟悉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对天文学的研究方法相对比较陌生,不了解万有引力理论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通过“称量地球质量”、“计算天体质量”的学习,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2)通过“发现未知天体”,“成功预测彗星的回归”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体验运用万有引力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发现未知天体”、“成功预测彗星的回归”的学习,体会科学定律在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2).通过了解我国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难点】重点:计算天体的质量难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目标导学法、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4篇
4、高中物理教案一等奖《万有引力定律》一、课题:万有引力定律二、课型: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七、教具:多媒体、课本等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以前对月-地检验部分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
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引发学生思考: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
万有引力理论成就教案
万有引力理论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理论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牛顿与苹果实验,开普勒定律。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万有引力,引力常数,质量,距离。
3. 万有引力理论的应用:天体运动,地球引力,卫星发射,宇宙探索。
4. 万有引力理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技革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基本概念,应用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万有引力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万有引力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苹果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万有引力的存在。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牛顿与开普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
3.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解释引力常数、质量、距离等概念,让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核心内容。
4.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万有引力理论在天体运动、地球引力、卫星发射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其现实意义。
5. 讨论万有引力理论的价值:组织学生讨论其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万有引力理论价值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科学家对万有引力理论的贡献:如伽利略、胡克、卡文迪许等。
2. 讲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局限性:如暗物质、暗能量等问题的提出。
3.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动态,如引力波的发现。
七、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卫星发射模拟实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卫星轨道。
64万有引力成就导学案.doc
栾川实验高中三段五环导学案第四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第一学时)一、学习目标(1)会计算地球的质量(2)会计算天体的质量(3)会计算天体的密度(4)了解万冇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二、课前自主学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冇引力公式。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的向心力公式 _____________ 、、3、计算地球的质量,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附近的重力与万有引力实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____________ 引力•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_____ ,即mg= ________________ ,式中的G为____________ , M 为 __________ , R为_____________ ,也就是物体到地心的距离,由此解出M= _________ ,英国的物理学家_____________ 测出了引力常量,进而计算岀来地球的质量。
三、一【聚焦目标1】4、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则地球质量M 二________________在任何星球表面,g和R比较容易测量,当用到葩时,可用GM = gR2换算,因此,该公式又称“黄金代换”一【聚焦目标2】计算天体的质量5、如果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均半径约为1.5X108伽,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Q6. 67X10 u N - m7kg2,则可估算出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多少?(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思考与讨论:(1)“计算天体的质量”求的是“中心天体”的质量还是“绕行天体”的质量? (2)“计算天体的质量”为什么耍用周期表达式?写出中心天体质量的周期表达式M二_______________指出各量表示的意义T __________________ r _________________(3)“计算屮心天体的质量”述有哪些表达式?做下而例题I、若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I员I周运动的半径为r,周期为T,则地球质量的表达式为:II、若已知刀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线速度为v,则地球质量的表达式为:TTT>若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角速度为从则地球质量的表达式为:IV、若已知地球的半径R和地球表而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表而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可得地球质量的表达式为:-【聚焦目标3】计算天体的密度6、(1)利用绕行天体运动参量求中心天体的密度设绕行天体的轨道半径为「周期为T,中心天体半径为R,试列出中心天体密度的表达式。
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导学案
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导
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C.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D.太阳的平均密度
2、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地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
假如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做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比较()
A.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B.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将变长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将变短
3、引力常量很小,说明了( )
A.万有引力很小 B.万有引力很大
C.只有当物体的质量大到一定程度,物体间才会有万有引力D.很难察觉到日常接触的物体间有万有引力,因为它们的质量不是很大
4、已知地球赤道半径R = 6 378km,计算赤道上的人们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列公式求解)。
解释为什么人不会因为地球自转而被地球甩到空中。
5、地球A和某一行星B的半径之比为R1:R2=1:2,平均密度之比为ρ1:ρ2=4:1,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那么B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若在地球表面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最高可达20m,那么在B行星表面以同样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经多少时间该物体可落回原地。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模板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模板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1《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两个分力的大小关系,计算地球质量;(2)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找到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2)培养学生根据事件的之间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题的能力与方法;(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严禁的科学态度和大胆探究的心理品质;(2)体会物理学规律的简洁性和普适性,领略物理学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质量的计算、太阳等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计算天体的质量1.基本知识(1)地球质量的计算①依据:地球表面的物体,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②结论:只要知道g、R的值,就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2)太阳质量的计算①依据:质量为m的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行星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②结论:只要知道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周期T和半径r,就可以计算出行星的质量.2.思考判断(1)地球表面的物体,重力就是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2)绕行星匀速转动的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3)利用地球绕太阳转动,可求地球的质量.(×)3.探究交流若已知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T和半径r,由此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吗能否求出月球的质量呢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五、拓展提升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23kg的车在平路上前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B 9×103JC 3×104JD 3.9×104J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B 150JC 没有做功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B 拉小车做的功多C 拉力对两车做的功一样多D 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B 只适于乙C 只适于甲和丙D 甲、乙、丙都适用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教案5教学设计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4节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学设计
§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伟大成就,能测量天体的质量及预测未知天体等2.熟练掌握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测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3.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激发学科学习激情和探索精神。
【学习重难点】1.重点:测天体的质量的思路和方法2.难点:物体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授法、练习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后,尤其是卡文迪许测出引力常量后,立即凸显出定律的实用价值,能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测天体的质量,科学性的去预测未知的天体!这不仅进一步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有力地树立起人们对年轻的物理学的尊敬。
二、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材,交流讨论。
1.说一说物体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区别和联系2.写出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测天体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3.简述“笔尖下发现的行星”的天文学史事,该史事说明了什么?三、师生互动参与上述问题的学习与讨论1.学生互动学习交流发言。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总结(结合课件展示)。
(1)万有引力和物体的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力分析如图(1)1)在两极点: F =mg 万2)除两极点外: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另外一个分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 由于提供向心力的力很小(即使在赤道上),物体的重力的数值和万有引力相差很小。
3)在赤道处:1n F -F ma =万,1F mg = 显然,地球表面附近随纬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值略微增大。
若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约为物体在该处受到的重力,不予考虑二者的差别。
物体在距离地心距离为r (r > R )处的加速度为a r :r 2Mm G =ma r 则: r 2GM a =r 若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物体在距离地心距离为r 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r :r 2Mm G =mg r 则:r r 2GM g =a r= F F n O F 1 mg 图(1)(2)“科学真是迷人”巧测地球的质量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2Mm mg=G R ,则: 2gR M=G 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 在卡文迪许之前就已知道,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量G ,就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M 。
万有引力的伟大成就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在教材编排上,呈现的是由点到面逐步展开的倒金字塔的形式,这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如果说前三节课是用追寻的眼光追寻先人的伟大成就,那么这一节课就是学生在先人的指引下进行创新应用的创新课,同时教材在开始和结尾阶段分别引用了马克·吐温和冯·劳厄对物理研究的精彩论述的话, 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增强学科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欲望!可以说这一节课既是知识传授又是能力、情感的培养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计算天体质量的公式。
2、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计算星体表面重力加速度和星体密度。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奥秘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来计算太阳的质量,由此迁移发散到各中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上。
突破方法:对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之一模型进行演变,类比到一星一绕的所有模型,启发学生利用先逐一对照再深刻体会的过程来掌握本节知识②难点:在进行知识点迁移时,学生对准确抓住模型中的各个星体所担任的角色较为困难。
此处应为本节的难点所在。
突破方法:在进行已有知识的迁移时应重点重复围绕和被绕的关系,让学生理清星体角色,并应用错误分析的方法,加强对认识的刺激4、教材的处理①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表达,有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②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并坚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则。
这样既直观,又能体现例子的典型性和精练性。
③有针对性地穿插些探究性问题。
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联系已学的知识,提炼观点,这有利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7.3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课件(22张PPT)
m1m 2
2r 、G m1m 2 =m (2πf)2r ,r +r =L,
=m
(2πf)
1
1
2
2
1 2
L2
L2
2 2 3
4
f L ,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联立解得:m1+m2=
G
v1=2πfr1、v2=2πfr2解得v1+v2=2πfL,故选项C正确;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无法估算,故选项D错误。 【正确答案】BC
1、英国亚当斯和法国勒维耶。根据天
哈雷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 1531 年、
王星的观测资料,利用万有引力定律
1607 年和 1682 年出现的这三颗彗星轨
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轨道。德国
道看起来如出一辙,他大胆预言,这三
的伽勒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
次出现的彗星是同一颗星,周期约为 76
了这颗行星,人们称其为“笔尖下发
)
【典例6】宇航员站在某星球的一个斜坡上,以初速度v0水平扔出一个小球,经过时
间t小球落在斜坡上,经测量斜坡倾角为 θ,星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求星球的
质量。
【解析】小球位移偏向角为θ:
v0
tan
ϴ
y
x
g
2v0 tan
t
G
Mm
mg
R2
2v0 R 2 tan
M
Gt
专题:双星题型
定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双星间的距离在缓
慢增加,设双星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星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增大
B.双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增大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2. 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1.1 牛顿与苹果树1.2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2.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2.1 定义:任意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吸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2 表达式:F=G(m1m2)/r^22.3 适用范围:适用于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1.2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2. 教学难点:2.1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2.2 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和内容。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分析。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牛顿与苹果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好奇心。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介绍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
3. 阐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适用范围。
4. 实例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描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学生能够记忆并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学生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展示合作学习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程度。
6.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新课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 (5)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新课讲解
一、“科学真实迷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科学真实迷人”部分的内容,思考问题
1、推导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说明卡文迪许为什么能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
例: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地球半径R =6.4×106m,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2、从前面的学习知道,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而行星(或卫星)都在绕恒星(或行星)做近似圆周的运动,而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合力充当向心力,故对于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只能是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这也是求解中心天体质量时列方程的根源所在.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知识以及前面所学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加以讨论、综合,然后思考下列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课题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课程目标
知识与
技能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
方法度与价值观
1.天体实际运动是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而我们通常情况下可以把它的运动近似处理为圆形轨道,即认为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
2.在研究匀速圆周运动时,为了描述其运动特征,我们引进了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三个物理量.
3.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状况,求解向心加速度有三种求法.即: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理论成就》教学设计方案
3.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F引=mg.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的问题。 二、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是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高一(6)班的学生。
2、学生基础较好,知识面较宽。
3、学生已经有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1.知识点的划分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题名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理解 应用 分析综合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理论成就 1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 ? ? 2 地球质量的测定 ? ? ? 3 中心天体质量测定的方法 ? ? ? 4 天体运动的动力学关系 ? ? ? 5 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 2.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 知识点 教学目标 描述语句 1 应用 讨论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应用 用F万=mg 推导地球的质量的表达 3 理解、应用 用F万=F向推导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表达 4 理解、应用 用F万=F向推导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其他运动量间的关系 5 理解 了解海王星、冥王星的发现历程,链接新闻“冥王星降为矮行星” 3.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理论成就》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 姚天波 执教者:姚天波 课件制作者:姚天波
时间: 2007 年 5 月 28 日 所教学校、班级: 高一(6)班 一、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简要介绍:
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体质量的计算,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方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三条思路要交待清楚。
1.从天体质量的计算,是发现海王星的成功事例,注意对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教育,即提出问题,然后猜想与假设,接着制定计划,应按计划计算出结果,最后将计算结果同实际结合对照....直到使问题得到解决.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课件
3.想一想 若已知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 T 和半径 r,由此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吗? 能否求出月球的质量呢? 提示:能求出地球的质量。利用 GMr2m=m2Tπ2r 求出的质量 M=4GπT2r23为中心 天体的质量。做圆周运动的月球的质量 m 在等式中已消掉,因此根据月球的 周期 T、公转半径 r,无法计算月球的质量。
3.天体的运动参量与轨道半径 r 的关系分析
典例 2 (2019·全国卷Ⅲ)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
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金、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
分别为 v 金、v 地、v 火。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 R 金<R 地<R 火,由此可以判定( )
A.a 金>a 地>a 火
(2)能,求出地球的质量 M,再结合地球的半径 R,依据 ρ=43·MπR3可计算 地球的密度。
(3)由 Gmr太2m=m4Tπ22r,可知能计算太阳的质量,需要估测地球公转的周 期和轨道半径。
(4)由 Gmr地2m=m4Tπ22 r,可知能计算地球的质量,需要估测月球公转的周 期和轨道半径。
【重难释解】 1.天体质量的计算 (1)重力加速度法 若已知天体(如地球)的半径 R 及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根据在天体表面 上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天体对物体的引力,得 mg=GMRm2 ,解得天体的质量为 M=gGR2,g、R 是天体自身的参量,所以该方法俗称“自力更生法”。
(2)求得地球质量后,能求得地球的密度吗?怎样求? (3)如果利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能计算哪个天体的质量,需要估测哪些量? (4)如果利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能计算哪个天体的质量,需要估测哪些量?
提示:(1)不能,知道该人的重力,再结合该人的质量 m 确定地球表面 的重力加速度 g,再结合地球的半径 R 和引力常量 G,就能依据 mg=GMRm2 计 算地球的质量。因此还需知道人的质量 m、地球半径 R 和引力常量 G。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精品学案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习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1.是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来计算天体的质量。
2.重点亦是难点,即要让学生知道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并能够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来计算太阳的质量,再由此迁移发散到各中天体质量的计算。
【学习过程】1.万有引力和重力重力是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因而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
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
如图所示,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F 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速度只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大。
通常的计算中因重力和万有引力相差不大,而认为两者相等,即2RMmG mg =。
2R GMg =常用来计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在地球的同一纬度处,g 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即2)(h R GMg h +=。
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F 分解的两个分力向F 和mg 又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mg F F +=向所以22自向ωmR RMm GF F mg -=-= mg因地球自转角速度很小,22自ωmR R Mm G>>,所以2R Mm G mg ≈ 假设地球自转加快,即自ω变大,由22自ωmR RMm G mg -=知物体的重力将变小,当22自ωmR R Mm G =时,0=mg ,此时地球上物体无重力。
但是它要求地球自转的角速3RGM=自ω,比现在地球自转角速度要大得多,同学们可以自己计算其数值。
2.讨论天体包括人造卫星运动规律的基本思路(1)万有引力全部提供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所有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圆心都必定在地心。
(2)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与它的高度不同。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案及反思
万有引力定律物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定律有初步理解;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3、使学生能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不管它们之间是否还有其它作用力).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解决行星绕恒星和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天体问题.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最后牛顿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发现的.让学生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教学建议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更重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应提倡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教师应准备的资料应更广更全面.通过让学生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根据牛顿提出的几个结果自己去猜测万有引力与那些量有关.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学,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也可由教师展示出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的一些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的: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3、掌握万有引力定律,能解决简单的万有引力问题;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教具: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图片.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20分钟)1、引言展示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人照片并讲述物理学史:十七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时间中,许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如第谷、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通过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已为人类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支配行星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却缺乏了解,更没有人敢于把天体运动与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哥白尼、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面上的动力学规律推广到天体运动中,研究、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们认识了支配行星按一定规律运动的原因,为天体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1)牛顿是怎样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呢?(2)《万有引力定律》是如何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以上两个问题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2、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粗略领会牛顿研究、确立《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苹果在地面上加速下落:(由于受重力的原因):月亮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地球引力的原因);行星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原因),(牛顿认为)牛顿将上述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后提出:这些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应遵循同一规律;并进一步指出这种力应存在于宇宙中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3、引入课题.板书: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板书)(2)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板书)式中:为万有引力恒量;为两物体的中心距离.引力是相互的(遵循牛顿第三定律).(二)应用(例题及课堂练习)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哪为什么物体没有被吸引到一起?(请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解题)例题1、两物体质量都是1kg,两物体相距1m,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通过计算这个力太小,在许多问题的计算中可忽略例题2.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地球半径为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求:(1)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2)地球表面一质量为10kg物体受到的重力?(3)比较万有引力和重力?解:(1)由万有引力定律得:代入数据得:(2)(3)比较结果万有引力比重力大.原因是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可分解为重力和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三)课堂练习:教师请学生作课本中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并提示使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时,应注意因单位制不同,值也不同,强调用国际单位制解题.请学生同时到前面,在黑板上分别作1、2、3题.其它学生在座位上逐题解答.此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练习随时注意黑板上演算的情况.(四)小结:1、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中任何物体之间(天体间、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天体间万有引力很大,为什么?留学生去想(它是支配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物体间,微观粒子间:万有引力很小,为什么?它不足以影响物体的运动,故常常可忽略不计.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题,值选,式中所涉其它各量必须取国际单位制.(五)布置作业(3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作业.万有引力定律教学反思:成功的地方:一是教材的处理有闪光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线速度v
D.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期T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王星是人们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B.天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C.海王星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太空观测而发现的
2、若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如何求地球质量M?
三:课堂研讨
阅读“计算天体的质量”部分,回答:
1、在天体观测中我们最容易观察出天体的角速度,线速度及周期中的哪一个?在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解题时我们最经常用哪个公式?
2、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一思路,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吗?若可以,请写出公式
课题:6.4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对重力的进一步理解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天体的密度
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发现未知天体
二:课前预习
阅读“科学真是迷人”部分,回答:
1、思考:若考虑地球的自转,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吗?若不等于,尝试分析。
4、假设在半径为R的某天体上发射一颗该天体的卫星,若卫星贴近该天体的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1,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该天体的密度是多少?若这颗卫星距该天体表面的高度为h,测得在该处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则该天体的密度又是多少?
课外作业——(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班级姓名:
1、若已知太阳的一个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可求()
3、根据上面问题,若知道太阳的半径,能不能求出太阳的密度?
4、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一思路,能求出行星的质量吗?(已知,太阳质量为M,行星质量为m,行星的轨道半径为r)
备注
课堂பைடு நூலகம்测——(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班级姓名:
1、利用下列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已知地球的半径R和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
D.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由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存在偏差,其原因是天王星受到轨道外的行星的引力作用,由此,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3、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若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那么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A.飞船的轨道半径B.飞船的运行速度
C.飞船的运行周期D.行星的质量
A.该行星的质量B.太阳的质量
C.该行星的平均密度D.太阳的平均密度
2、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地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如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做均匀的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比较()
A.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B.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
C.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将变长
5、地球A和某一行星B的半径之比为R1:R2=1:2,平均密度之比为ρ1:ρ2=4:1,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那么B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若在地球表面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的物体最高可达20m,那么在B行星表面以同样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经多少时间该物体可落回原地?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将变短
3、引力常量很小,说明了( )
A.万有引力很小B.万有引力很大
C.只有当物体的质量大到一定程度,物体间才会有万有引力
D.很难察觉到日常接触的物体间有万有引力,因为它们的质量不是很大
4、已知地球赤道半径R = 6378km,计算赤道上的人们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列公式求解)。解释为什么人不会因为地球自转而被地球甩到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