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风控系统书籍

风控系统书籍

风控系统书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风险控制成为了金融业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风控系统书籍成为了金融从业人员和风控从业者必备的学习资料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几本优秀的风控系统书籍,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风控系统的相关知识。

1.《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这本由林彪、戴维斯合著的书籍系统地介绍了风险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

从风险评估、风险测量到风险控制,全面阐述了风控的整个过程。

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战经验也非常丰富,有助于读者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无论是金融从业人员、风控专业人士还是风险爱好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思考和启发。

2.《金融风险管理实务》这本由李晔著作的书籍以风险管理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

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到流动性风险等,全面覆盖了金融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书中不仅介绍了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还提出了一些前沿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对策,对于风控专业人士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3.《风险管理领域案例精解》这本由王志刚著作的书籍通过详细分析多个风险管理领域的实际案例,揭示了风险管理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从大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到信用风险管理等,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学习这些真实案例,读者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4.《金融风险管理与衍生品》这本由李欣然编著的书籍首次将金融风险管理与衍生品结合起来,全面解释了衍生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书中对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也提供了衍生品的定价和风险控制方法。

对于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从业人员和风控专业人士,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5.《风险投资中的风险控制与收益管理》这本由丁文江、谢永振合著的书籍侧重于风险投资领域的风险控制和收益管理。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风险测量和控制、组合优化到收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它们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础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工作设备、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找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进一步评估和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现象和状况,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现场布局、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的行为等。

2.调查法: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例如,询问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的看法和意见,调查工作场所的历史记录和事故情况等。

3.检查法:通过检查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文件和记录,找出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检查安全标志、操作规程、设备维护记录等。

4.测量法:通过测量和监测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的相关参数,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5.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和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使用因果图、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找出危险源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潜在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性评价:使用专家判断或经验法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等级。

例如,采用专家访谈法、专家意见法等。

2.定量评价:使用统计分析或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具体的风险值。

例如,采用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等。

3.层次评价:将风险分成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分析风险的组成部分和相对重要性。

例如,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动态评价法等。

4.多指标评价: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是组织机构为了应对风险而建立的一套管理程序和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潜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以减轻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以下是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 风险辨识: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以及对组织活动的细节进行审查,辨识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这包括对组织内部的人员、制度、设备等进行风险识别。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这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使用风险矩阵或概率统计分析。

3. 风险控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减轻和控制风险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制度和流程,以及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4. 监测和审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进行监测和审查,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内部审计等方式来实现。

5. 持续改进:根据监测和审查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以适应组织环境和需求的变化。

这包括修订风险管理策略、制度和流程,以及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沟通。

通过建立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组织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识别和管理风险,避免或减轻由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银行行业客户信用评估与风险控制

银行行业客户信用评估与风险控制

银行行业客户信用评估与风险控制第1章引言 (3)1.1 客户信用评估的重要性 (3)1.2 风险控制的意义与作用 (3)第2章信用评级体系概述 (4)2.1 国内外信用评级体系对比 (4)2.1.1 国际信用评级体系 (4)2.1.2 国内信用评级体系 (4)2.2 信用评级的基本流程 (4)2.2.1 评级前准备 (4)2.2.2 评级方法选择 (4)2.2.3 评级分析 (5)2.2.4 信用等级确定 (5)2.2.5 评级报告发布 (5)2.3 信用评级的主要方法 (5)2.3.1 定性分析法 (5)2.3.2 定量分析法 (5)2.3.3 综合评价法 (5)2.3.4 模型分析法 (5)第3章客户基本信息收集与分析 (5)3.1 客户基本信息收集 (5)3.1.1 个人基本信息 (6)3.1.2 企业基本信息 (6)3.2 客户财务状况分析 (6)3.2.1 资产状况 (6)3.2.2 负债状况 (6)3.2.3 收入与支出 (6)3.2.4 现金流量 (6)3.3 非财务因素分析 (6)3.3.1 行业背景 (7)3.3.2 信用历史 (7)3.3.3 经营管理 (7)3.3.4 风险管理 (7)3.3.5 法律及合规性 (7)3.3.6 其他非财务因素 (7)第4章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7)4.1 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概述 (7)4.2 常见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7)4.3 模型选择与优化 (8)第5章信用评分与信用等级划分 (8)5.1 信用评分方法 (8)5.1.1 专家评分法 (8)5.1.3 人工智能评分法 (9)5.2 信用等级划分 (9)5.2.1 财务指标 (9)5.2.2 非财务指标 (9)5.2.3 信用等级划分标准 (9)5.3 信用评级结果的应用 (9)5.3.1 信贷审批 (9)5.3.2 利率定价 (9)5.3.3 风险管理 (9)5.3.4 客户关系管理 (10)5.3.5 信用监测 (10)第6章风险控制策略与措施 (10)6.1 风险控制策略概述 (10)6.1.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0)6.1.2 风险控制手段 (10)6.1.3 风险控制策略的调整与优化 (10)6.2 信贷政策与风险控制 (10)6.2.1 信贷审批标准 (10)6.2.2 信贷额度管理 (10)6.2.3 信贷利率定价 (11)6.2.4 信贷期限与还款方式 (11)6.3 贷款审批与风险控制 (11)6.3.1 客户资料审查 (11)6.3.2 贷款用途核查 (11)6.3.3 担保措施落实 (11)6.3.4 贷后管理 (11)6.3.5 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11)第7章贷款担保与风险分散 (11)7.1 贷款担保的作用与分类 (11)7.2 担保风险评估与控制 (12)7.3 风险分散策略 (12)第8章风险监测与预警 (13)8.1 风险监测方法 (13)8.1.1 信用风险监测 (13)8.1.2 市场风险监测 (13)8.1.3 操作风险监测 (13)8.2 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13)8.2.1 预警体系设计 (13)8.2.2 预警信息来源 (13)8.2.3 预警机制 (14)8.3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4)8.3.1 信用风险预警指标 (14)8.3.2 市场风险预警指标 (14)8.3.4 其他风险预警指标 (14)第9章风险评估与信贷决策支持系统 (14)9.1 信贷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14)9.2 风险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14)9.2.1 系统设计原则 (14)9.2.2 系统实现方法 (15)9.3 信贷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15)9.3.1 客户信用评估 (15)9.3.2 信贷额度审批 (15)9.3.3 风险预警 (15)9.3.4 信贷政策优化 (15)9.3.5 业绩评估 (15)9.3.6 监管合规 (16)第10章银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16)10.1 信用风险案例分析 (16)10.1.1 案例概述 (16)10.1.2 案例分析 (16)10.2 市场风险案例分析 (16)10.2.1 案例概述 (16)10.2.2 案例分析 (16)10.3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17)10.3.1 案例概述 (17)10.3.2 案例分析 (17)10.4 风险管理经验与启示 (17)第1章引言1.1 客户信用评估的重要性在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客户信用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

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

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

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

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

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

9%之间,平均为0.4%。

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

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

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含表格)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含表格)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ISO45001-2018)1.0目的为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目标,实施有效安全运行控制和改善安全环境卫生,持续识别并评价公司各类生产作业活动及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进而评价其危险程度,科学的判定危险级别,分类分级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估。

3.0术语本程序采用ISO45001-2018的术语定义。

4.0危害(危险源)辨识4.1危害辨识主要内容有:a)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b)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c)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d) 工序: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e)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f)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g) 特殊装置、设备:危险品库房等;h)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i) 各种设施:管理监控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j)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4.2危害类别按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4大类,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风险评估报告(完整资料).doc

风险评估报告(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宁夏胜金水泥有限公司固原分公司应急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2018年目录1.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原则 (1)1.3、编制依据 (1)2、企业概况 (1)2.1企业概况 (1)2.2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3)2.3、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5)2.4、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5)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6)3.1、粉尘危害 (6)3.2、机械伤害 (6)3.3、触电 (7)3.4、物体打击 (8)3.5、高处坠落 (8)3.6、车辆伤害 (9)3.7、噪声伤害 (9)3.8、中毒窒息 (10)3.9、水泥生产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 (10)3.10、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11)3.11、管理缺陷 (11)3.12、重大危险源分析 (12)4.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14)5.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4)6.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5)7.评估结论 (16)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公司可能存在的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风险大小,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1.2、编制原则⑴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

⑵坚持发展性原则。

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

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的开展工作。

1.3、编制依据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16]65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等有关规定,按照我公司实际情况,对我公司水泥生产过程作业过程中危险源辨识进行分析、评定,查找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试行)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试行)

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试行)
以下是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的一般办法(试行):
1. 风险识别:
- 通过风险调查、安全检查等方式,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 制定风险识别的流程和方法,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 风险评估:
-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 使用评估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风险优先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风险控制:
- 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方法,并明确执行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 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如安全培训、安全方针制定等,减少风险的发生。

- 采取事后控制措施,如安全监测、事故调查等,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4. 风险监测:
- 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效果的评估。

-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5. 信息共享与学习:
-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的风险信息交流。

- 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改进自身的风险管理措施。

6. 持续改进与提升:
- 建立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这些办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安全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实验室应建立并且维护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

实验室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1.当实验室活动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时,实验室应改进行生物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应考虑下列内容:(1)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2)适用时,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6)人员相关的风险,如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13)适用时,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带来的风险评估;(14)适用时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15)适用时,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16)适用时,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17)适用时,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要的资料、资源的评估;(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2.应事先对所有的拟从事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对化学、物理、辐射、电气、水灾、火灾、自然灾害等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评估应由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4.应记录风险评估过程,风险评估报告应注明评估时间、编审人员和所依据的法规、标准、研究报告、权威资料、数据等。

5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或对风险评估报告复审,评估的周期根据实验室活动和风险特征而确定6.开展新的实验室活动或欲改变经评估过的实验室活动,应事先或重新进行风险评估7操作超常规量或从事特殊活动时,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其生物安全防护要求,适用时,应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重症患者误吸的风险评估-2022年学习资料

重症患者误吸的风险评估-2022年学习资料

·隐性误吸:不伴有咳嗽的误吸,误吸量小-于1ml。-·显性误吸:伴有咳嗽的误吸,称显性误吸。-发生时,患者 发症状为剧烈-咳嗽、血氧下降、呼吸困难。
误吸导致-剧烈呛咳-肺部感染-气道梗阻-急性左心衰-急性呼吸衰竭-室息、死亡
回顾-吞咽的过程-正常吞咽:是复杂协调的神经肌肉运-动过程,受大脑支配,需口、咽、食物共-同参与,其中任何 个部位的机能障碍可-导致误吸。
患者体位因素-a.资料显示:患者床头抬高角度不足22.7°。其中-77.7%为仰卧位,12.23%、9.8 %分别为左侧与右-侧卧位。-b.持续性后仰或平卧、床头角度过低均会增加误吸-的机会。床头角度30-45°的 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体位-c.脑功能损伤患者应给予20ˇ30°的卧位,-既可以促-进脑血流,减轻脑水肿的 生,同时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女、误吸的监测与护理-1.误吸的危险因素-2.误吸的评估与监测-3.误吸的急救与护理
F1.误吸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研究表明,包括隐性误吸在内,正常人睡眠中可-能有45%发生误吸,有 识障碍者高达70%-老龄患者肺炎70%是由不伴有咳嗽反射的误吸,-即隐性误吸。误吸导致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死亡 -高达40%-60%
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评估-金标准:电视透视检查:不仅能够发现吞咽异常,而且能显-示造成吞咽困难的结构和功能异 的原因-a.吞咽困难:当支配吞咽运动的神经、-肌肉、及口-腔、咽、喉等处病变时,可造成吞咽运动障碍。-b. 征:不能安全的把食物从口运送到胃而误吸。-c.文献:卒中患者中有45%发生吞咽困难
镇静药物的应用-大量镇静药物的应用,容易引起胃肠道-蠕-动减慢,导致胃内残留量增多,引起误吸。
·鼻饲喂养-置入鼻饲管使食管下括约肌关闭受阻,-引起胃食管返流后误吸;传统的鼻饲喂养-方法易引起误吸

风险评价培训

风险评价培训

风险评价培训风险评价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员工对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理解和能力。

本次培训将涵盖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

以下是本次培训的详细内容:一、培训目标1.了解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作用;2.掌握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熟悉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和工具;4.学习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5.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训内容1.风险评估的概念和原理- 风险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2.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定性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矩阵、风险概率和影响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计算、风险值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概率分布、回归分析;- 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树状图、鱼骨图、故障树分析等。

3.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流程;- 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风险管理的监控和控制。

4.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分析实际案例中的风险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讨论案例中的最佳实践和改进措施。

三、培训方法1.讲授式教学: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匡助学员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小组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思量解决方案。

4.实践操作:提供实际操作机会,让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四、培训评估1.知识测试:通过笔试考核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满意度调查:采集学员对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安排的反馈意见。

3.培训效果评估:对学员在培训后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以衡量培训的实际效果。

五、培训资料和资源1.培训手册:提供详细的培训内容和案例分析。

2.培训PPT:用于讲授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的辅助工具。

3.案例材料:提供实际案例供学员分析和讨论。

4.实践操作指南:指导学员进行实践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2024年网络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培训资料

2024年网络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培训资料
2024年网络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培 训资料
汇报人:XX 2024-02-05
contents
目录
• 网络安全概述与形势分析 • 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 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介绍 • 关键信息资产识别与保护策略制定 • 网络安全监测与事件处置机制建设 • 持续改进与最佳实践探索
01
网络安全概述与形势分析
详细列出识别出的潜在威胁和 漏洞,以及对应的风险等级和 影响。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提出具体 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包括技术 和管理两个方面。
总结评估结果,指出当前网络 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 战。同时,强调加强网络安全 管理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04
关键信息资产识别与保护策略 制定
03
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介绍
风险评估目的和意义阐述
目的
识别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和漏洞,评估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影响,为制定有 效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意义
帮助组织了解自身网络安全状况,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同时,满 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保障业务持续稳定运行。
常见风险评估方法比较选择
关键信息资产定义及分类方法
关键信息资产定义
指对组织业务运行至关重要,其 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 性必须得到保障的信息资产。
分类方法
按照信息资产的重要性、业务影 响程度、安全风险等级等因素进 行分类,如核心业务系统、重要 数据资源、关键网络设备等。
信息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论述
基于成本的评估
通过计算信息资产的购置 成本、维护成本、更新成 本等来确定其价值。
政策法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安全行为,如《网络 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对网络运营者提出了明确的 安全保护义务和要求。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范文(4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范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危险源,如果不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会对人身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出工作环境中可能引发事故、伤害和疾病的因素和条件。

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的运转、电气设备的使用、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等。

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巡检和观察,结合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可以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这是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前提。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危险源的概率和严重程度,对可能引发事故和伤害的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的评价结果将有助于判定风险的大小,在确定风险优先顺序、制定安全措施和安全标准以及组织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估手段,如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

工程控制包括采用安全设备、改良工艺、优化布局等技术手段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

管理控制包括完善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等管理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源。

个体防护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装备、进行个人防护培训等个人保护手段来降低危险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了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基本知识,对于保障工作环境安全和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结合各种工作环节的特点来进行具体的工作。

例如,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当对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在使用化学品时,应当了解其毒性和危险特性,并采取正确的储存和使用方法,防止事故发生。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行业资料:________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13 页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

实施有效的风险辩识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

公司正是对各种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初始评价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策划,形成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作业文件,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以实现预防为主的目的,并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程序,力图使损失最小化。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实施全过程控制,即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职业安全卫生问题。

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研究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影响时,通常把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危险因素是和组织的管理有关,这可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人的行为评价来解决;另一类就是针对原材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产品,研究整个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从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

为了有效地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由此可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主线条,只有正确的辨识危害和进行评价,有效的控制各类风险,体系的建立才有意义。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基本概念第 2 页共 13 页1.1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

危害分为两类。

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pptx

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pptx

生物风险评估概念
生物风险 可能引起伤害的某一特殊不良事件(意外感染或
未经授权的获取、丢失、失窃、滥用、转移或故意 泄露)发生的可能性或机会。
生物风险评估 鉴定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风险(包括生物安全风
险(意外感染风险)和实验室生物安准则
233—2017
风险评估所依据的数据及拟采取的风险 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等应以国家主 管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 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或行业权
5.5 根据实验室活动和风险特质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生物 安全委员会定期复审风险评估报告。
三、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与控制程序文件
5.6 开展新的实验活动或欲改变经评估过的实验室活动( 包括相关的设施、设备、人员、活动范围、管理等),应 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5.7 操作超常规量或从事特殊活动时,实验室应进行风险 评估,确定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必要时报卫生行政部门批 准。
作的压力等。 ✓ (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 (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 (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
三、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与控制程序
✓ (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 (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 (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 ✓ (13)适用时,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程序
1 目的 实验室活动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时,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
控制,避免致病性生物因子污染环境和感染人体。 2 范围 适用于从事致病性生物因子相关活动的实验室。 3 职责 3.1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实验活动的生物风险评估
,编制评估报告。 3.2 生物安全工作小组负责本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
5 程序(注意事项) 5.1 实验室在实验活动涉及致病性生物因子时,应进行

(完整版)工程项目质量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完整版)工程项目质量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1总则1.1作用:在我公司多年来从事的工程项目施工监理工作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监理项目和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包括一些分项工程的重要工序,在其质量、安全控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有些风险已发生并导致严重后果,有些风险后果虽未发生,但有必要加以控制,尽量避免质量、安全隐患。

只有正视风险并有效地加以评估,继而采取相关主动控制措施,才能将风险的影响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也体现监理工作主动控制的理念。

1.2范围:质量、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一些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阶段的监理过程中,如桩基、高填方路基、大梁的预制与安装、现浇大梁、大体积水泥砼浇筑、大(深)基坑开挖、需要高空作业的部分工程、桥面系、隧道的掘进和支撑等工程的施工,也存在于路基、路面基层和面层等一般工程的施工监理过程中。

2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风险因素分析及其后果评估2.1施工人员未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如水泥用量不足、未全程复搅、钻机钻杆未划线标识而导致钻孔深度不够等),导致软土处理后的强度(标贯击数)、处理深度达不到要求。

2.2控制措施:监理应加强水泥用量管理(项目组应制定相应的《水泥搅拌桩水泥使用管理办法》)、钻机钻深的刻度标识、水泥用量流量的试验与标定、钻孔时电流表电流显示的控制、坚持全程复搅等,特别是监理人员要坚持全过程旁站。

2.3用电设施陈旧、未固定和适当封闭、线路外露甚至局部电源线裸露导致人员触电现象发生。

2.4 控制措施:监理人员应要求施工单位更新用电设施、不允许乱拉乱接现象发生、固定和适当封闭以及标识警示用电控制闸口(闸刀)、适当埋深线路,经常检查(检修)线路完好情况,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路基填前清表和碾压风险因素分析及其后果评估3.1路基填前清表:原地面小的附着物、腐殖土和杂草等如清理不干净或不到位(指清理深度),易导致填前碾压不实或达不到标准、验收要求,甚至给后续路基填筑带来质量隐患。

风险分析与控制

风险分析与控制

风险分析与控制标题:风险分析与控制引言概述:风险分析与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风险分析的概念入手,探讨风险分析与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风险分析的概念1.1 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可能导致负面影响或者损失的潜在事件或者情况。

1.2 风险分析的目的风险分析旨在识别潜在风险,并评估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3 风险分析的方法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模式效应分析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2.1 保障企业利益通过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保障企业的利益和资产安全。

2.2 提高管理效率风险控制可以匡助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2.3 提升企业形象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客户和投资者。

三、风险分析与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3.1 企业战略规划风险分析与控制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匡助企业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

3.2 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中,风险分析与控制可以匡助项目团队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3.3 绩效评估通过对风险的分析和控制,可以有效评估企业绩效,及时调整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风险分析与控制的实施步骤4.1 识别风险首先需要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人员风险等。

4.2 评估风险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紧急程度,确定风险优先级。

4.3 控制风险根据风险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等,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五、风险分析与控制的持续改进5.1 监测与反馈定期监测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采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检验检测机构作为第三方独立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提供的检验检测服务对于保障产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检验检测机构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确保检验检测机构的稳定运行和风险控制,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显得尤其重要。

二、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检验检测机构面临的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 原则: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客观、综合和全面的原则,充分考虑机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三、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方法1. 内容:(1) 内外部环境分析:分析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技术发展等外部环境对机构的影响,以及机构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设备设施等因素对机构的影响。

(2) 风险识别和分类:对机构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包括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3) 风险评估和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紧急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4) 风险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的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5) 风险源追溯和溯源:对风险的来源进行追溯和溯源,找出风险的根本原因。

(6) 风险趋势预测:根据已有的风险数据和趋势分析方法,预测未来可能浮现的风险趋势。

2. 方法:(1) 文献资料法:采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市场报告等,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风险情况。

(2) 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访谈,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3) 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和评估风险。

(4) 风险矩阵法:利用风险矩阵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5) 经验法:根据机构的实际经验和行业惯例,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4
10
一、危险源辨识
5.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1)准备阶段 d. 建立清单(工作任务和工序清单、 设备设施工 器具清单、生产区域及生活场所分类清单、构 筑物及建筑物分类清单、作业环境清单); e. 明确划分纵向(各级管理组织) 、横向(各业 务部门)的辨识单元和辨识任务 ;
如有能力和条件,利用故障树(事件树)等 方式进行分析,是更好、更全面的做法。
2020/1/24
9
一、危险源辨识
5.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2个阶段、8个步骤)
(1)准备阶段 a. 制定工作计划; b. 逐级培训; c. 收集资料(法律法规、规范、规则、规程、规 定;事故案例)
严格落实责任。要杜绝两种现象,一种是个别人进行
,一种是放任自流,要形成谁分管、谁负责的工作机
制。
14 2020/1/24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危险源辨识
6.危险源辨识成果的应用
在制定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要充分利用危险源辨识的成果;
要制定针对危险源及其管控措施的培训学习计 划,使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风险,以及规避风 险的方法。
28
2020/1/24
谢谢!
2020/1/24
29
26 2020/1/24
四、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控制
2. 危险源的预警与控制
危险源的预警与控制:
对于监测中发现危险源失控变成隐患的情况,要根据出 现的范围、频次和性质,进行持续风险评估并及时分类 、分级预警;制定落实整改、控制措施,并对措施的效 果进行跟踪评价,预防事故发生。 有效的危险源预警与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13 2020/1/24
一、危险源辨识
5.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危险源辨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辨识危险源要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班前会的危险源辨识不能取代年度正式的危险源辨识 (碎片化不全面、不系统,未能有效综合);
在提高认识和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工作开展期间的监 督检查和指导必不可少;
17 2020/1/24
二、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风险评估的方法 (1)定性安全评价法(如HAZOP等); (2)半定量安全评价法(如风险矩阵法、
FMEA、 JRA等); (3)完全定量评价法
因风险矩阵法简单易行,现在神华集团普遍采 用风险矩阵法。
18 2020/1/24
二、风险评估
管理措施指为实现管理标准而采取的具体方法、 手段,即只要落实了全部管理措施,相应的风险 管理标准的实现就有了可靠保障。对于不同管理 对象、不同行为痕迹,管理措施相应不同。
22 2020/1/24
三、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 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目的及要求
制定管理措施的要求:
①人的管理措施:包括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巡查)、 激励机制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消除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具 体方法和手段。②机的管理措施:对设备设施等进行定 期监测试验、检修维护或安全评估以及作业前的检查等 ,以确保管理对象数量充足、性能可靠、运行正常。③ 环的管理措施:包括对环境对象的监测,以及环境对象 不符合管理标准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保证不在不安全的 环境中作业。
能 量。(包括能量源、能量载体、危险物质)
一、危险源辨识
2. 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状态”:指的就是第二类危险源,即导 致能量(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 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不安全 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失误)、环境 不良、管理缺陷等。
2020/1/24
7
一、危险源辨识
3.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a. 生产区域(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周围环境、消 防支持等);
b. 生产设备、装置、工器具( 工艺设备、机械设备、
电气设备、高处作业设备、单体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或用品、保护(防护)装置;工具、器材等);
c. 建、构筑物(生产车间、库房、生活场所等);
种什么状态(技术及安全状态、完好状态)、停放位 置、场所以及数量要求。 ③“环”的管理标准:作业场所环境、天气符合安全规 程和标准的要求。 ④“管”的管理标准:管理系统及其运行科学、简洁、 完善、高效。
21 2020/1/24
三、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 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目的及要求
制定管理措施的目的:
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 的准则。管理标准必须具体、明确、充分,只要全部 符合规定条款的要求,就能够达到消除或控制风险的 目的。
20 2020/1/24
三、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制定管理标准的要求
①“人”的管理标准:在何时何地应该以什么顺序和方 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 ②“机”的管理标准:(机器设备、工具材料)达到一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神华准能大准铁路公司
2020/1/24
1
内容结构
一、危险源辨识
1.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 2. 危险源的概念 3.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4.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5.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6. 危险源辨识成果的应用
2020/1/24
2
内容结构
二、风险评估
1. 风险评估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2. 风险评估的应用
2.风险评估成果的应用
在制定操作规程、作业标准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要充分利用风险评估的成果;
在制定安全投入、设备改造更新等计划,以及 明确分级安全管控的重点等方面,要充分利用 风险评估的成果。
19 2020/1/24
三、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1.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目的及要求
制定管理标准的目的:
d. 生产作业过程;
e. 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照明、空间、气象、通
风、安全警示标志等);
f.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安全
2020/1/24 培训教育、日常安全管理方式等)
8
一、危险源辨识
4.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以工作任务分析法为主
对工作任务中有可能疏漏和涉及不到的危险 源(危害因素),应对照生产区域生产场所 清单、设备设施及装置清单、建(构)筑物 清单、作业环境清单等,查看是否有遗漏。
11 2020/1/24
一、危险源辨识
5.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危险源辨识的程序
(2)开展阶段 f. 开展危险源辨识; g. 检查指导与考核; h. 分级审核(班组、车间、段、铁路公司);
12 2020/1/24
一、危险源辨识
5.危险源辨识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危险源辨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 一是可以有效促进员工对风险的认知从而主动规范行 为、规避风险,防止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是可以使组织机构全面和准确掌握风险所在,是 下一步的风险评价、风险评估的基础,是全面和有效 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
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人、机、环、管);
三、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
1. 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目的及要求 2. 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措施时的注意事项
3 2020/1/24
内容结构
四、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控制
1. 危险源的监测 2. 危险源的预警 3. 安全隐患的消除(风险的降低或消除)
2020/1/24
4
一、危险源辨识
1.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
题的风险评估)。
16 2020/1/24
二、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持续风险评估的内容:
1.新、改、扩建项目前; 2.执行高危任务前; 3.执行特定检查和试验前; 4.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5.危险源监测、事故(包括未遂)暴露出的风险; 6.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 7.为特定项目制定安全措施前;
是为了实现对生产活动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 理,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
风险管理过程 : 识别风险 评价风险
控制风险
处理风险 跟踪风险(持续改进)
2020/1/24
5
一、危险源辨识
2. 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根源” 指的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即指在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
1. 危险源的监测
危险源监测的原则: (1)全面原则 (2)分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真实性原则
25 2020/1/24
四、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控制
1. 危险源的监测
危险源监测的类别: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2.日常性安全检查; 3.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检查; 4.专项检查; 5.职工代表巡查 危险源监测的方法:1.常规检查法;2.安全检查表法 ;3.仪器检查和数据分析法。
23 2020/1/24
三、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2. 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时的注意事项
(1)管理措施是否按照“事先控制、接触控制、 事后控制”的顺序进行制定;
(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尤其是针对某一个具 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篇幅不可过大;
24 2020/1/24
四、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控制
15 2020/1/24
二、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的目的、类型和方法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的风险分 析和风险评价过程,评估风险程度是否在可允 许的范围,并根据风险的高低进行排序,从而 形成风险概述,为风险控制和领导作出安全方 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