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教师——支月英

合集下载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

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一】在观看《榜样》节目时,我被我们的同行,扎根大山深处的教育人--支月英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

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

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

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06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

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

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 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爱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

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要热爱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

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优秀】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优秀】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优秀】【2017年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一】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

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坚守做到了。

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士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3年张丽莉式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龚全珍式好干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一、山村讲台,默默地坚守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的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象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过了一年又一年,家长们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坚持下来,还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的姑娘啊!2017年感动中国秦玥飞观后感及事迹材料:秦玥飞2010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怀着改变中国农村的热望,他在2011年来到湖南成了名大学生村官,至今已经五年。

2016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16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16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2017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编号:_____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第1 页共5 页2018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XX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第 2 页共 5 页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3.支月英事迹

3.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2017年2月8日,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主要成就: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获全国"两优一先"表彰获评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守望承诺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优秀】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优秀】

感动中国支月英事迹材料及观后感【优秀】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

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坚守做到了。

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士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3年张丽莉式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龚全珍式好干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一、山村讲台,默默地坚守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现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的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象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过了一年又一年,家长们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坚持下来,还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的姑娘啊!2017年感动中国秦玥飞观后感及事迹材料:。

某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支月英事迹观后感

某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支月英事迹观后感

《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支月英事迹观后感她,咱们都不陌生。

她曾经也是大学生,她也有自己的小孩,可是她不是去照顾自己的女儿,而是去照顾另一些小孩。

她确实是支月英。

支月英是一个一般大学的毕业生,她毕业后去参加教师考试,可是她毅然舍弃城里的学校,选择去了扎根山区教学,那里很偏僻,下了车还要走好几百千米的山路,可是她明白那里的小孩更需要她,因为一股爱,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了下来。

一留确实是36年,她把她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整整阻碍了两代人的童年。

她的学生涂莎的理想也是成为支月英一样的好教师。

记得涂莎说过:“那时候的咱们,期望知识,有教师给咱们上课,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她的女儿说:“妈妈,你是一个好教师,但你不是一个好妈妈。

”听到这,我感觉鼻子酸酸的,她的博爱深深感染着我,她舍弃了对女儿的陪伴,可是她的学生也是千万万万个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爱,阻碍了几千几万个家庭的小孩,让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让他们受到教育,从而有机遇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社会,为社会制造价值。

她的学生也受到她的阻碍,试想若是她的学生能把她的博爱接力下去,那中国会显现愈来愈多的栋梁之才的!中国的贫富差距此刻仍是较大,一个教师能够选择舍弃优越的条件,而选择艰苦的地址,若是不是一种爱的力量支撑着她,她何以在那里整整36年!支教师,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给学生添置学习用品,用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忙学生改善教学条件,无私地教育学生知识,这深沉的爱让我感动不已。

如此的教师,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她真的如诗句所赞美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想到我自己,此刻有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有爸妈的溺爱,有温柔的教师,天天坐在干净敞亮的教室里念书学习。

我要好好珍爱此刻的学习生活,好勤学习,踊跃进取,希望长大以后也能成为支教师那样伟大的教师。

评析:能够深刻领会支教师身上的精神,联系自己的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动,值得点赞。

她,咱们都不陌生。

支月英

支月英

人物事迹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 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 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 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 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 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 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 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 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 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
七种高原反应的抗争,忠贞不二地实践着艰苦
卓绝、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
+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 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 他培育的每一粒“种子”, 在他的用心浇灌下,早已经 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 他们一定会携带着钟老师的 精神和梦想,奋力前行、开 创新时代的千米 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跋涉十六年 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 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 愿 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 只绽放在高山砥石之间
钟扬一生在西藏行走四十万公里,一
年行走三万多公里,在采集种子和教学的过程
中条件险恶,四千几百个日日夜夜 的追梦,四十万公里坎坷路程的跋涉,十
野百合演示,给你最好的展示。更多作 品请在稻壳儿搜索:野百合。
02
03
您的标题
According to your need to draw the text box size.Please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more work at the end of the

支月英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精选)

支月英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精选)

支月英先进事迹教师心得体会1榜样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涉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

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诠释了执着和奉献。

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

“支姐姐”到“支妈妈”,变的是称呼,但不变的却是执着和奉献。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更是展现了筑梦路上炎黄儿女的精气神。

也不仅仅是支月英,不仅仅是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无数炎黄儿女为了心中的梦想,也正在日以继日善行义举,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工作、生活、学习中。

凡人善举,小善大爱。

将镜头笔端对准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筑梦中国将更有动力。

近几年来,我局就通过“奉新公路好人”、“公路最美家庭”等评选,发掘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

在这些来自于身边的典型引导下,全分局党员干部自觉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时代道德,好人效应如同“滚雪球”般在我们的身边轮番滚动,推动了另一批好人群体的出现。

如“江西公路养护十佳标兵”罗来锟、“宜春公路最美家庭”—陈运金家庭、路救受伤儿童的奉新公路好人郭信明等先进人物。

我今年52岁,在公路部门坚守了30多年。

深刻体会到与支月英同志相差过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向支月英同志学习,坚守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一线,为奉新县域经济发展,为全县市养公路的改造升级,仍要竭尽全力,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为奉新人民的出行,为奉新城市建设的扩容,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如支月英同志所说:“不是为了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有希望”。

我要向“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同志学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克服夫妻分居两地等困难,沉下心来抓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上富至九仙公路的二级公路改建、西塔至花桥二级公路改建的立项奋发努力。

20XX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XX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XX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20XX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支月英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

支月英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

支月英感动中国颁奖词及事迹在咱们中国这片热土上,有这么一位老师,她的事儿啊,比那山里的清泉还清澈,比那山顶的日出还暖心。

她叫支月英,一个名字听起来就温柔得能滴出水来的女老师。

支老师啊,打小心里头就揣着个梦,要到大山深处去,点亮那些小娃娃的眼睛。

那时候,村里人都说:“月英啊,那山旮旯里,路不通,电不亮,你去干啥?”她笑笑,眼里闪着光,说:“去种希望呗。

”这一去,就是三十多年。

三十多个春秋,她就像那山间的老松树,扎根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风雨无阻,四季轮回。

山里的孩子,见惯了山的高,水的长,却从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是支老师,用她那双温暖的手,打开了孩子们心中那扇通往广阔天地的窗。

她教孩子们认字,一笔一划,就像是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

她说:“字写好了,人也就立起来了。

”孩子们信了,一个个小身板挺得直直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她不仅教书,还育人,告诉孩子们要善良,要勇敢,要有梦想。

她说:“山再高,也高不过人的志气;路再远,也远不过人的脚步。

”山里的条件艰苦,支老师却从不言苦。

冬天,寒风像刀子一样割人,她的手冻得通红,却还坚持在黑板上写字。

夏天,蚊虫多得能咬掉一层皮,她就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一改就是大半夜。

她的家,其实就是那间简陋的校舍,一张床,一张桌,几本书,就是她的全部。

但她说:“有孩子们在,这里就是我的家。

”支老师的事迹,像风一样传遍了十里八乡,也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人们都说,她是大山里的“最美教师”,是孩子们心中的“妈妈老师”。

可支老师自己呢,却总是笑着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岁月悠悠,转眼间,那些曾经的小娃娃都长大了,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走出了大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是支老师给了他们飞翔的翅膀。

每当过年过节,或是放假回家,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那个熟悉的校舍,看看支老师,跟她说说话,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支月英老师,用她的青春和热血,在大山深处书写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最美山村女教师支月英

最美山村女教师支月英

最美山村女教师支月英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她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给她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她是支月英,江西省奉新县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坚守偏远的山村36年,培育了大山深处两代人……1980年,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看着支月英,乡亲们心存疑虑:咱这地方这么苦,这城里姑娘能待住吗?会不会不久就离开呢?面对超出预料的山村艰苦环境,支月英选择了坚守。

她买来材料,自己动手,修补破烂不堪的教室,让孩子们免受风雨侵袭。

夏天,她上山砍柴,储备下来,冬天到了,生起炉火,教室里暖洋洋的,孩子们再也不受冷挨冻。

学校交通不便,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和学习用具等都得走10多公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回来,一趟下来,支月英和其他同事常常腰酸腿疼,筋疲力尽,但却“累并快乐着”。

山村里有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子读书,支月英走门串户,苦口婆心地说服家长把孩子送回学校。

在她的努力下,村里没有一个孩子辍学在家。

山路崎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道路结冰,支月英都亲自把一个个孩子送回家。

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

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却经常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有时因此而买米买菜的钱都没有。

支月英老师经常带病工作。

一次,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马上进行了手术。

住院期间,她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

刚一出院,就立刻赶回了学校。

支月英的学生像小鸟一样,一个一个飞出了大山。

她也从“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2023感动中国教师事迹5篇

2023感动中国教师事迹5篇

2023感动中国教师事迹5篇2023感动中国教师事迹(精选篇1)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守望承诺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撑起希望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

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

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

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

一生只为一事来,一心只待一花开

一生只为一事来,一心只待一花开

一生只为一事来,一心只待一花开“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曾留下了这样一段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

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寥寥几语,道不完三十多个春秋冬夏的风雨坚守;短短几行,写不尽一位乡村教师与两代学生间的动人过往。

这段献给“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支月英的颁奖词于教师节之际被搬上了大荧幕。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也有幸能够在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中,看到支月英在乡村教育生涯中的平凡与不凡,看到她用三十八年的教学岁月传达着自己的信念——育人一事,值得一世。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是根据支月英老师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支老师在偏远大山深处的艰苦条件下,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初心,为山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

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支月英老师对大山里孩子们的爱和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个初心的坚守。

影片对支月英老师的介绍是以学生董大山对支老师的回忆来展开的,采用倒序和插叙的手法描绘了支老师近40年在山村从教的经历。

支月英老师是1980年来到江西省奉新县一个边远山村泥洋小学当乡村教师。

当时的支老师才刚满十九岁,刚到此地,她就被大山深处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深深震撼,但是一腔热血怀揣教书育人理想的支月英并没有退缩,她时刻记着“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我们坚持了才有希望”这句话,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善学校的环境,用自己的韧劲诠释着教师职业的梦想,帮助大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

从支月英老师事迹中我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她的坚韧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影片中,支月英上山当山村教师,而且是一当就是一生,和董大山姐姐因山区生活贫困而不顾父母反对也要拼命下山外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山里的人都很清楚,留在这里就是要守着清贫生活和无奈的寂寞,何况外来的教师怎么能做到呢?乡亲们之前是有疑惑的,“这位老师留得住吗?能用心教好我们的孩子吗?”这样的感受一直是乡亲们所担心的。

中考作文素材:2020感动中国候选人支月英扎根山村育人才

中考作文素材:2020感动中国候选人支月英扎根山村育人才

中考作文素材:2020感动中国候选人支月英扎根山村育人才20xx中考素材:20xx感动中国候选人支月英扎根山村育人才在离江西省奉新县城上百里、离乡镇60多里的偏僻小山村,一位“娃娃王”的动人故事被人广泛熟知。

故事的主人公36年如一日坚守山旮旯,凭借自己的一片爱心,整整教育了两代人,可谓桃李满园。

她就是现年55岁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支月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教育事业方兴未艾,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尤其是边远山村,时年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毅然选择了招聘山村小学教师的考试,最终成功考上了。

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生气地说:“你要是去了那山角落做老师,我一辈子都不认你这个女儿!”母亲的话让她如同五雷轰顶。

冷静后,她紧紧搂住母亲,“娘啊,我的老娘!您怎能不认我,我是您的骨肉哇。

”母亲没有说话,只是泪水不停地滚落下来,滴在女儿的脸庞上。

在母亲的反对声中,支月英开始了她的乡村教师生涯。

刚到那儿,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姑娘能有耐心教孩子么,她肯定是过渡一下,坚持不了几天就溜掉。

之所以百姓会这么认为,是因为之前有好多年轻老师在那里教过,不满一年也就离开了。

可是,后来家长们看到支月英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这地方哪能留住这姑娘啊。

两年过去了,她渐渐与家长熟了,同孩子感情更深了。

多数家长才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到处杂草丛生,支月英带着学生除草、修整操场。

一到冬天,刺骨的寒风吹进教室,孩子们冻的难受,支月英买来薄膜、钉子,自己动手把教室的窗户修补好,把寒风拒之窗外,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当初工资只有二十几块,有的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迟迟不让孩子来报名,支月英先垫付了。

支月英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支月英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支月英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评选出的支月英,是一位充满激情、勇于担当的女性,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持续地为中国社会作出贡献。

她坚持不懈地追求自身的理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充满热情地为改善社会环境而努力,勇敢地挑战自我,以一种自信、坚定的态度来展现自己的价值观。

正是这种热情和责任感,使她赢得了众多人的尊重和赞赏。

支月英,你是一位无畏的勇士,你的努力和担当,感动了中国人民,激励了我们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建设,更加积极地去实现自身的理想。

今天,我们欣然向你颁发这个殊荣,表达我们对你的尊重和赞赏!。

2020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20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

2020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2020感动中国人物: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事迹,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2020年2月8日,支月英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以下是关于支月英事迹。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迹材料: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永恒的承诺——记全国道德模范支月英

永恒的承诺——记全国道德模范支月英

2024.1支月英是南昌市进贤县张公镇支家村人。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来到大山深处——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今澡下镇)采育林场泥洋分场小学当了一名教师。

2012年,她婉拒组织将她调到山下的澡下镇中心小学任教的决定,而是走向更深的山区——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继续执教。

43年的教育生涯,她与艰辛、清冷和孤独为伴,教育了深山里的两代人、1100多名学生;她照亮了孩子们的美好前程,践行了坚守山区的承诺。

她的事迹也感动了全国的亿万群众,她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最美奋斗者”“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等100余种荣誉。

1980年9月1日,支月英前往泥洋分场小学报到。

她先来到澡下林场场部,那里离泥洋分场有60里路,从场部开出的长途汽车只到40里路外的观下村,从观下村到泥洋还相隔20里路。

那里山路狭窄曲折,路旁长满了荆棘,有水塘,还有悬崖,甚至时有野兽出没。

支月英一个人挑着行李,忍着饥饿和疲劳艰难跋涉了5个小时才到达泥洋小学。

到时天已是临近傍晚,虽然支月英来之前已经有思想准备,但是泥洋的艰苦条件超出了她的想象,教室里的黑板已经磨损,课桌、椅子拼拼凑凑,有的只有三条腿,门窗破败不堪。

所谓的宿舍,就是两层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房,大约12平方米,里面没有卫生间和厨房,只有一张桌子和一张床。

挑着行李走了20里山路的支月英,此刻是又渴又饿又累,然而这里既没有开水解渴,也没有食物充饥,只有屋外的雨水敲打声和屋内的老鼠打架声。

无奈之下,她只好解开行李拿出被子铺在床上,和衣躺在床上,泪水夺眶而出,她心里闪过一个疑问:难道我就在这样的地方干一辈子吗?条件如此简陋,家人又反对她来,她便暗自打算要不待几天就走。

第二天,支月英一早醒来,便看到了一群纯真可爱的学生围着她。

学生们用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跟她打招呼,用一双双柔软的小手硬拉着她上他们家吃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月8日20时,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市奉新县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光荣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支月英
支月英是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当时只有19岁的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200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教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小学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支月英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支月英人物事迹:
支月英,女,省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
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组委会给予支月英颁奖辞: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支月英励志故事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省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下面是关于她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孩子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

36年来,支月英老师坚守岗位,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题记
36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6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6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6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这片深山,为这片贫瘠带来希望。

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

山村讲台,用守望践行承诺
1980年,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

学校地处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

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
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

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孱弱身躯,为贫瘠山村撑起绿色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

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

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

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

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

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学校不
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

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

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

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

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忘记自我,彰显教师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

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

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

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

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

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

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

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

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

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

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

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

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

”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

”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扎根山村,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支月英现已年过半百,当乡亲们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任教”。

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
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

”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常说: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汽车,但她感到自己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

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才是青春奉献的美好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

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凡工作了35个春秋。

支月英老师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全国模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娃儿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正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