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现代教材建设奠基人

合集下载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叶圣陶生平简介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叶圣陶生平简介(一)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

新中华成立后,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突出成就: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名言佳句:理想是事业之母。

双龙洞: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洞前村附近,海拔约520米,由内外两个大洞及一个耳洞组成。

外洞洞厅高达7~10米,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轩旷,可容千人,气温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是炎夏游人休息乘凉的最佳之处。

外洞与内洞相距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洞内地下河由冰壶洞至双龙洞的通道而下,沿内洞北侧的洞底蜿蜒流出。

在由北往南高出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积平台上,钟乳纵横,千姿百态。

叶圣陶生平简介(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1894年10月28日生。

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学习,1911年开始担任了十年乡镇小学教员。

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十余篇文言小说。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叶圣陶:现代教材建设奠基人

叶圣陶:现代教材建设奠基人

叶圣陶:现代教材建设奠基人个人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

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仁“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本文处于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修身正己”,所选课文,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课文所写人物身上,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并不陌生,他们能抓住关键词句概述文章内容,也能基本把握文章中人物特点及写作手法。

同时,这一学段的孩子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应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自主阅读,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3. 补充助学材料《怀念圣陶先生》(吕淑汀),与本文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2. 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五、教学难点: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在之前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如何写批注。

叶圣陶 简介

叶圣陶 简介

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 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
一、教育情缘
叶圣陶的创作与语文教育: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4年出版论文集《作文集》; 1931年创作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 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 《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等 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 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 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语文教学思想
• (六)口语交际教育——语言思维的互动 • 1953年,叶圣陶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 次代表大会上作了一个题为语言和语言教 育的发言:我们完整可以断言;思想交换 不靠旁的,就靠语言。人们为了充足发挥 本身的价值,都盼望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与 自己的思想完全不打折扣,收到思想交流 的最大后果,进而进步学习工作生涯的品 质和效益。以前的语文教养是疏忽交际才 能训练的,读逝世书,死读书的景象较为 广泛。
(四)教学实践的启示
1、尊重“学”,同理“学”,发展“学”, 以“学”定“教”; 2、顺势“教”,正确“教”,放手 “教”,以“教”导“学”; 3、生“本位”,师“主导”,循“学” 设“教”,“教”“学”相长。
(五)语文教师需不断更新知识内容 • 叶老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年来常与景山、二龙 路、丰盛胡同三校之语文教师接触,时或往观授 课,颇感教师增加本钱,最为切要。所谓本钱, 一为善读,一为善写,二者实相关而不可剖分。 ”后来,他在给一位语文教师的信中又说:“语 文教学之提高,与教师之水平关系至巨。教师辅 导学生者为阅读与作文二事。教师善读善作,深 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 倍。故教师不断提高其水平,实为要图。”70年 代末,他又说:“教师之所必须自励者,一则自 己善读善作,心知其所以然,二则能真知语文教 育之为何事。

论叶圣陶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及实践

论叶圣陶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及实践

论叶圣陶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及实践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教材编辑家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材编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语文教材体例的科学性、选文的典范性、文体的多样性、练习的启发性等方面卓有建树,对当下语文教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材编写思想编写实践叶圣陶(1894-1988年),字秉臣,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他不仅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是成就卓著的编辑出版家。

本文择要加以探究。

一、体例的科学性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批国文教材,但编者大都对语文教材的科学性认识不足,甚至有些人认为语文学科不是一门科学。

因为语文不像数理化等理科课程那样,学科知识有着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与系统性,对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不易把握。

还有,当时的国文课本中,古今论文及文艺理论方面的内容超过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针对以上现状,叶圣陶首次提出了要“给予语文教学以科学性”的命题,他在《<国文百八课>编辑大意》中指出,“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

[1]叶圣陶所编的出版于1935年的《国文百八课》,是一套初中语文课本,共分6册,每册18课,合计108课。

本套教材从关注学生身心规律和特征与教材体例上的科学化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它改变了历来课本选文各不相关无章可揗的模式,将语体文言合编,古今中外皆选。

每课之中设置了四个板块: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

每个课文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按照这个目的,写出一段文话并选编两篇例文,从中取出文法或修辞,最后针对本课的内容提出练习题。

依据语文结构的内在逻辑,每课自成单元,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全套书层层递进,前后照应,形成系列。

以上编辑体例打破了传统的私塾启蒙教育死背古书的先例,为青少年呈现了一个科学的逻辑体系,有利于青少年循序渐进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拓展想象,培养学习兴趣。

二、选文的典范性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课本后掌握阅读的方法,叶圣陶从学生的思维特征、语言发展规律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在选文时要注意内容的生活化、体裁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性,从而提出了选文的“三不原则”:一是不“唯名主义”,叶圣陶在1962年写给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一封信中说:“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其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帮助。

1949~1978语文教育发展

1949~1978语文教育发展

1949~1978年间的语文教育1949~1978年的语文教育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可谓是一波三折,称为语文教育的曲折发展期。

在这曲折的发展历程中,语文教育体现了这个时代独有的特征。

下面主要从语文教育思想、主要教育家、教材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进行简要概述。

一、思想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语文学科在新的政治条件下更新发展。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大环境的要求,语文学科更致力构建一种与新的时代相契合的教育模式,彻底肃清个人主意,建立革命的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崇高的、为人民事业奋斗的宏大理想和志向。

这一时期的语文思想在具体的不同时段又有着些许不同:(一)、语文定名期(1949~1956)叶老曾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文。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全国统一的语文课本,在《编辑大意》里说:“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汉语文课程正式更名为语文。

语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思想教育为主,政治意味浓重。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51年7月出版的初级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中指出:“无论那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显得更重要。

”同时还指出:“要通过语文课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能单靠几篇说理的论文,凡小说、诗歌、历史故事、乃至自然科学的故事都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这些规定无不体现着语文课的思想政治要求。

(2)听说读写并重,全面训练语文能力。

针对过去“国文”教学重“文”忽“语”即只重视文字的东西而忽视口头的的现象,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的1950年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中说:“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项,不可偏轻偏重。

影响20世纪语文教育的语文大师

影响20世纪语文教育的语文大师

影响中国20世纪语文教育的大家叶圣陶(1894——1988)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编辑出版家和语文教育家。

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1912年开始在小学任教。

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920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3年进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30年去开明书店任编辑。

这期间,他编过《文学旬刊》《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期刊,并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和指导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文章;同时他还先后在几所中学、大学兼任教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重庆、昆明、桂林等地继续为开明书店主持编务,先后编辑出版了《国文杂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国文月刊》和《开明少年》等刊物。

1945年后,任开明书店总编辑。

1949年初,应邀辗转自香港抵达北京,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6年先任人民出版总署副署长,后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主持全国大、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审出版工作。

1976年后任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等职。

1988年因病逝世,终年94岁。

叶氏是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开拓者和指导者之一,对祖国汉语文教育的贡献是杰出的,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是现代语文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创制者之一。

1923年实行新学制,同时要制定新学制的各学科课程纲要,叶氏是新学制初中国语课程纲要的拟制者。

1949年春,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编制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新教材,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责成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对中小学各科的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叶氏作为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率先建议把过去“国文”或“国语”的学科名称,一律改为“语文”,之后,又亲自起草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标和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要求。

其次是亲自编制了多种语文教材,主要有:初小用《开明国语课本》(8册,1932年版)、高小用《开明国语课本》(4册,1934年版)、新学制《初中国语教科书》(6册,与顾颉刚合编,1924年商务版)、《开明国文讲义》(3册,与夏丏尊、宋云彬、陈望道合编,1934年开明函授版)、初中用《国文百八课》(6册,与夏丏尊合编,1935年开明版)、《初中国文教本》(6册,1937年开明版)、《中学精读文选》(与胡翰先同署名,1942年桂林文化版)、《新编国文读本•甲种》(6册,与郭绍虞、周予同、覃必陶合编,1946年开明版)、《新编国文读本•乙种》(3册,与徐调孚、郭绍虞、覃必陶合编,1947年开明版)、《新编高级国文读本》(6册,与朱自清、吕叔湘、李广田合编,1948年开明版)、《文言读本》(3册,与朱自清、吕叔湘合编,1948年开明版)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的原名叫叶绍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文学家叶圣陶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著名文学家叶圣陶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毕业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成长故事叶圣陶的名声斐然于教育界和文学界。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他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为人高风亮节、平易近人;做事刚正不阿,全神贯注等品质离不开儿时父母的谆谆教诲。

叶圣陶出生时家境贫寒,江浙一带古来出文人墨客,因为对教育很重视。

叶圣陶的父亲有一些文化,早早的给儿子找了私塾,并且立下家规。

在如此耳濡目染下,他茁壮成长,叶圣陶的成长故事还要从他出生讲起。

叶圣陶从出生开始就天资过人。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读后感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读后感

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读后感教育照亮未来读后感(一)理想在彼岸,我们遥望着,奋力摆渡。

如果没有理想主义之风帆,教育之舟如何远航?有那么一个历史时期,教育家灿若星海,在战乱与苦难的底色之上,理想之花争相绽放在最美的地方校园,绚烂而高贵。

合上书页,耳边回想着一个世纪过去依然响亮的声音,感受着理想主义的诗意和温度。

本书收录了民国时期八位教育家部分经典演讲辞和文章,那些教育大师们,也许他们的教育思想不尽相同,然而相同的是他们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寻,对人的精神与价值的不懈求索。

蔡元培,他指出健全的人格分为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主张美育于人生有重大意义,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认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创造精神,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现代教育体系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胡适,一生坚持民主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注重科学实证,在当时充满专制色彩的社会中,他艰难而又孤独的坚持无疑是愚昧空气中的缕缕清风。

我们今日必须坚决的信仰:五千万失学儿童的救济比五千架飞机的功效至少要大五万倍,这是那个时代的异响,更是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呐喊国要强,国民教育是根本。

张伯苓,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堂、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以公能为南开校训。

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张先生所言之大公,正是现代社会所追寻的理想和目标,在孩子心中埋下允公的种子何其可贵!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朴实的语言阐释了学校培养学生能之目标。

张伯苓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体育,尤其可贵的是注重体育教育的普及,如今的全民健身、阳光体育,正是他遥望的理想。

张先生竭力提倡各种课外活动,学术研究、讲演、出版、新剧、音乐研究会、体育、社团,多么活泼多彩的教育情境,百年前的声音依然鲜活。

读这一章,尤喜张先生在1944年为学校四十周年纪念日之特刊所写的《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

论叶圣陶与我国的语文教材建设

论叶圣陶与我国的语文教材建设

六 湘、李广田合编 的 开明新编高级 国文读本 !共 6
年 第Leabharlann 册; 同年, 由开明书店出版他与朱自清、吕叔湘合编
六 的 开明文言读本 !共 3册。

( 三 ) 叶圣陶主持并亲自参与编写出版的语文
南 教材共有 64册:

1. 1949年 7月至 8月, 由文化供应社出版 新
社 编初中精读文选 !共 12册 ( 其中语体文选 6 册, 文
24 册:
宋云彬、陈望 道合编的 开明国 文讲义 !共 3 册。
1. 1932年, 由开明书店出版 开明国语课本 ! (初小 )共 8册。
这是一套专供广大青少年自学用的语文教材。 3. 1935年起, 由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他 与夏丏
121
SO C IAL SC IENCES IN NANJ ING N o. 6 Jun. 2006 教育学研究
共 6册; 1955至 1956年度 中学汉语课本 !, 初中 3
册, 高中 3册, 共 6册。这是一套相当好的文学、汉
语分编教材, 可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这套教材
于 1958年被停止使用。
4. 1958年, 由 人民 教育 出版 社出 版 1958 至
1959年度 中学语文课本 !, 初中 6册, 高中 6册,
明白的地方, 就要把他改明白; 看到有不周密的地 方, 就要把他改周密, 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也不放 过。为了把入选的课文改得尽可能好, 他还主张修 改加工时可以分成小组, 比如五个人一组, 一个人 读, 四个人听。读的人要带感情, 听的人要细心体 会, 这个办法比一个人看效果要好, 因为光用眼睛 看往往只注意文章讲的什么, 而听别人读会随时发 现多了些什么, 或者少了些什么, 要修改加工的正 是这些地方。叶圣陶本人对待语文教材的严肃认 真态度更是给编辑同行们做出了典范, 甚至到他年 事很高时仍是一丝不苟, 力求做到每一篇入选课文 都能文质兼美。在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和人民 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之后, 凡中小学语文编辑 室交来审定的稿子, 他认为有不妥之处, ∀ 辄 书于 旧日历之背面, 计其总数, 殆将四百纸 #, ∃3%其关注 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拳拳之心实在令人敬佩之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选文情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如何通过语文教材编写,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一代公民,是编写这套初中语文教材的根本目的与核心理念。

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

所以在七年级下册教材里,既有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也有小人物的精彩故事,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才能做到“修身正己〞呢?所谓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要特长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看看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是应该努力防止的。

因此,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有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课文中所写人物的身上,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不仅可以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为今人树立人生标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强化个人修养和行为标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地,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

本单元围绕“修身正己〞这一主题,编选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先生写的散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忠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相互关怀,相互援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道德。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文章材料,作者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愉快。

古文(陋室铭)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行,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叶圣陶:新中国教科书的奠基人

叶圣陶:新中国教科书的奠基人

叶圣陶先生关于教科书编辑 的思想和实践 活动 , 对 万字 , 辑为《 叶圣陶集》 。 当前 的教 科 书改革 实践 和教 科 书编辑理 论建设 有着
重 要 的现 实意 义 。

二、 叶圣 陶对新 中国教科 书的贡献
1 .阐明 了教 科书编 写的指导 思想 第一, 教科 书 的编辑 要有 时代 性 。 教 科书 是社会 变化 的晴雨 表 。叶圣 陶主张教科
J u a o d c t n lS in e o n n Noma ies o r l fE u a o a ce c fHu a r lUnv ri n i 够
Vo . No 2 I 9 .
第 9 第 2期 卷
M a.2 1 r, 0 0
叶圣 陶 : 中国教 科 书 的奠基 人 新
文章要符合时代标准。 当时的首要 起任 开 明书店 编辑 ,编辑 了大 量受青 少 年喜爱 的 图 是排在第一位的, 爱国主义, 思想主流。”】 ] 书和课本。 与此 同时, 还创作 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在 标准是新民主主义 , 15 90年 , 叶圣 陶主持 编写 的全 国第一 套 通用 中 从事编辑工作之前和之后 , 他担任过小学 、 中学和大 学 的教师 , 曾在教 育科研 机构 供职 , 也 但始 终与 编辑 学语 文教 科 书的突 出特点就 是 :具 有革命 的思想 内
社会 许 多 国文课本 中的封建 的 、 买办 的 、 法西 斯 主义 要 上课 ,当务之 急就是 需要 一套 新 的 中小 学教科 书 的反 动思 想 内容 。
来代替国民党统治时期 的旧教科书。 在这种形势下 ,
16 年 , 9 0 在全 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上 , 他作 了 叶圣 陶领导的华北人 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 《 中小学教科书必须改革》 的发言 , 出:为 了满足 会对老解放 区的课本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旧课本有选 提 “ 我 国社 会 主义 经济 建设 的需 要 ,教科 书 的 内容 要增 择地 沿用 、 有重 点地 改编 , 速修订 了一 套 中小学 教 迅

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

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

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1894——1988)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编辑出版家和语文教育家。

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叶氏是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开拓者和指导者之一,对祖国汉语文教育的贡献是杰出的,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是现代语文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创制者之一,其次是亲自编制了多种语文教材,再次是给中小学生提供了学习语文、学习百科知识、培养良好品质的各种课外读物和各种期刊。

其语言,风格淳朴,简明平实,能用极其浅显的语言说出极其深刻的道理,这种“叶氏文风”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

周予同(1898——1981)现代经史学家和教育家。

周氏早年研究教育学,并运用新的教育理论,结合自身深厚的文史功底,观察、研究、指导语文教育工作,高屋建瓴,屡有卓见。

首先是关于国文课程的设置问题。

其次是对国文教材的选材标准和排列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对于教材的选材标准,周氏提出了五个“一概不录”,如“凡思想学说带有神权或君权的色彩,不适合于现代生活,或不足为将来生活的指导的,一概不录”;“凡卑鄙龌龊的应酬文章和干禄文章,一概不录”;等等。

又提出两个“主张入选”:一是“诗歌中如古风及白话诗”;二是“生存人的文章”,即现代人的优秀诗文。

艾伟(1890——1955)现代心理学家、对国文国语教学进行心理实验研究的首创者。

字险舟,湖北沙市人。

用汉字心理研究的成果肯定简化汉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以科学实验为根据提出一系列简化汉字的原则,在我国文字改革史上,当推艾伟为第一人。

夏丏尊(1886——1946)著名语文教育家。

浙江上虞人。

字勉旃,号闷庵;1912年改字丏尊。

1926年和1930年,夏氏先后翻译出版了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和孟德格查《续爱的教育》,两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全国,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夏氏主编的《中学生》,以“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面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为使命,成为上世纪30年代全国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叶圣陶对现代语文教材观的贡献

叶圣陶对现代语文教材观的贡献

叶圣陶对现代语文教材观的贡献
薛晶茹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叶圣陶先生在他的一生当中,为我国的青少年、儿童编撰或主持编纂了
二三十部语文教科书。

建国之后的十来年里,他给语文课本的送审稿提的修改意见,就写了五千多张卡片。

他不愧为我国语文教材建设的奠基人。

在他所编写的语文教材里,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开明国语课本》和《国文百八课》这两套教材。

此外,他还通过论著、专文、批注等多种方式阐发他对语文教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语文教材性质观和教材编写观,为我国现代语文教材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薛晶茹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材观及其对当今语文教材选文的启示 [J], 张昆
2.从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谈当下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 [J], 许卫全
3.浅述叶圣陶语文教材观及其对当今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 [J], 尹静;齐军
4.洪宗礼语文教材观透视——叶圣陶语文教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J], 倪文锦
5.洪宗礼语文教材观透视——叶圣陶语文教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J], 倪文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圣陶语文教材实践和思想对编撰小语高年级课文的影响

叶圣陶语文教材实践和思想对编撰小语高年级课文的影响

叶圣陶语文教材实践和思想对编撰小语高年级课文的影响作者:王鹿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第04期摘要: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语文教材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语文教材的探索、革新方面倾注了毕生心血,成就卓著。

他的教材理论源于前期教学的经验总结,又作用于后期教材编写实践,通过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教材理论体系;在教材编制方面,他曾为中小学生编写过大量影响广泛、颇具特色的语文课本,至今看来仍不乏新意。

叶圣陶探讨了语文教材编撰的问题,提出教师自己编撰语文教材的思想。

随着语文教材编撰实践的不断深入,叶圣陶对这一教材编撰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发展。

教师自己编撰语文教材的思想对当下的语文教材建设仍不乏启示。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材;编撰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21-2学术界对叶圣陶语文教材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叶老的教材探索时间跨度长,相关资料多而分散,给研究带来不便,以往虽有学者对这一专题作过概念梳理,并对少量教材进行过研究,但受资料所限,比较零碎、片面。

但是叶圣陶所编写的一系列课本代表了当时语文教材领域的最高水平,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

新时期,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沿着叶老探索的方向继续编写教材,显现出继承、发展的气象,本文旨在通过叶老对教材编写的思想,深入讨论当今课本教材如何改写,从而能加深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一、内容生活化倡导“以生活为本位”是叶圣陶一贯的立场和主张,在他看来,教育的目标“不外乎给予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养成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能力,使他能够做一个健全的公民”,因此,教育“应以生活为本位,随时学习,随时受用”,使知识服务于生活、充实生活,“化为身体上的骨肉,生活上的习惯”。

他反对以知识为本位“一味灌输,不讲受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针对这种“空瓶子观点”提出了与之完全不同的“生活体”观点,主张“教师把学生看成生活体,学生也自以为是生活体”,这个“生活体”要能把所学的各种知识吸收、消化,将其转化为实际技能去应付生活。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1. 引言叶圣陶(1900年-1980年),字怀铭,江苏无锡人。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语文学者、翻译家、文化史学家,被誉为“叶公好龙”。

他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教材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广泛被公认为中国语文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2. 教育贡献2.1 晚晴国子监教育叶圣陶在早年曾任晚晴国子监的教育工作人员,他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当时的国子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实用知识,提倡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反对单纯的书本知识。

2.2 出版语文教材叶圣陶在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着手研究和编写语文教材。

他的语文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强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的教材不仅涵盖了语文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审美能力。

2.3 语文教育改革倡导者叶圣陶在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激发,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3. 文化研究3.1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叶圣陶不仅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还关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他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3.2 中国教育史研究叶圣陶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他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总结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不同阶段和重要教育思想。

他的研究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4. 翻译工作叶圣陶还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将许多西方经典著作引入中国读者。

他通过翻译,使中国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同时也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5. 结论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界的杰出人物,他的贡献在中国语文教育和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叶圣陶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影响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奠基者,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倡情感的陶冶和思维的启发。

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仅关乎课程内容和教材选择,更关乎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下面将从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内涵、核心要点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浅谈。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他强调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和思维能力。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陶冶和熏陶,让学生在浸润中感受到人文的魅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叶圣陶提倡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阅读,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他主张将大量的文学作品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养。

二、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强调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认为语文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他主张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

他认为写作是一种创新的过程,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叶圣陶还提倡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地实践,让他们亲身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他主张将实地考察、实验和体验纳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拓宽眼界,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思维的启发和独立性的培养叶圣陶还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辨别是非、取舍利弊,形成独立、批判的人格。

他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有独立人格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以上就是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点。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与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度契合的。

历史上叶圣陶是谁

历史上叶圣陶是谁

历史上叶圣陶是谁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家、教育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叶圣陶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叶圣陶的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还从事文学创作,也是一名文学家。

由于出生近代,叶圣陶的情况至今记载详细。

他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动乱的19世纪90年代。

前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有八国联军侵华。

然而,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叶圣陶的并不富裕,可谓贫苦,但他勤奋好学。

凭借对知识的急切渴望,在中学毕业之后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

笔名圣陶也是在那个时候一举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落后的中国,知识青年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的魅力,转而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很快就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重操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他的文学创作事业从此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语文课程改革的奠基人

叶圣陶,语文课程改革的奠基人

叶圣陶,语文课程改革的奠基人
徐长林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就已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倾注了太
多心血的语文教学。

先生未能看到本世纪之初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永远不会看到在他百年之后中国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所发生的深刻变革。

但我们可以告慰先生的是,他生前所倡导的一系列理论正在新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他所期待的语文教学的喜人局面,正在后来者的实践中得以逐步开创。

笔者坚信,先生语文课程改革奠基人的地位必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导鹌I广涉的认同.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徐长林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02
【相关文献】
1.叶圣陶:新中国教科书的奠基人 [J], 方成智;曾艳华
2.论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之三 [J], 徐龙年
3.继承叶老教育思想促进语文课程改革——写在《叶圣陶集》再版之际 [J], 于漪
4.一部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力作──董菊初新著《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评介 [J], 李震
5.一部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力作——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评介 [J], 李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现代教材建设奠基人
叶圣陶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代教育的一代宗师,对我国现代教材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有长达70余年的中小学教材编辑生涯,在长期的教材编辑工作中,叶圣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材编辑思想,给我们的教育出版工作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继承叶圣陶的教育遗产,缅怀叶圣陶在我国教材编辑出版事业上的丰功伟绩,探讨叶圣陶的教材编辑思想,对当前的教材改革实践和教材编辑理论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叶圣陶1911年冬毕业于苏州公立中学,1912年2月,任苏州言子庙小学教员,开始了教育生涯。

自从走上讲坛,叶老即开始探索教育的革新,终生不懈,他的教育实践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从事教材建设。

本世纪初,我国废科举办学堂,大多数科目的教材借自欧美和日本,只有国文一科沿袭老例。

叶老了解到这种情况,遂开始编写国文教材。

他的国文教材,是从革新着眼的。

叶老的新教材问世,使语文教育面目一新。

据已有的资料来看,从1932年的初级小学《开明国语课本》到1948年的《文言读本》,叶老自
编或参与编写了十多套国文教材。

其中有的教材,如《国文百八课》(同夏丐尊合编),编排体系、课文选取、教学指导诸方面都达到完善的程度,堪称语文教材的经典,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1949年建国以后,叶老担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社长,他一方面肩负全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方面仍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中小学教材的改革和建设。

叶老的领导是具体的,不限于制定方针和原则,而且深入到一字一句之中。

“文革”前17年间,人教社出版的一代又一代各种教材,那初稿集合起来真要“汗牛充栋”,其中绝大部分是经叶老亲自审阅和修改的,语文教材更是一字一句一个标点都凝结着叶老的心血。

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教育部召开教材会议,编写各种新教材,这时叶老年事已高,不再担任人教社领导工作,但仍十分关心新教材的编写,并给予热情指导。

人教社编写语文课文,一些重大问题经常向叶老请教,一些新选的课文总要请叶老审阅。

叶老有问必答,而且说得详细具体,循循善诱。

叶老领导教材的编写,始终是从革新着眼的,他总是充分肯定教材建设的成绩,又总是引导编辑看到不足,不懈地走革新的路子。

课文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主干部分,决定着课本的质量和面貌,叶老首先关注的是选文,他说:“我尝谓选文必不宜如我苏人所谓&lsquo;拾在篮里就是菜&rsquo;,选文之际,眼光宜有异于随便浏览,必反复吟诵,潜心领会,文质兼顾,毫不含糊。

其拟以入选者,应为心焉好之,确认堪的示学生之文篇。

苟编者并不好之,其何能令教师好之而乐教之,学生好之而乐诵之?”“欲一册之中无篇不精,咸为学生营养之资也”。

叶老还指出,有些选文,为适应教育的需要,不免要作文字加工,以期文质兼美。

他说,“加工之事,良非易为”既要深味作者的旨意,就其所短者而加工,又要“适应其风裁,不宜出己之风裁”。

这里,叶老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提出了严格要求,他提出选取的课文要教师乐教,学生乐读,要做到这一点,选者必须先“心焉好之”。

在历次制定的教学大纲中都列出选取标准若干条,而“乐”字(包括“好”字),乃是选取标准的第一要义,却常常被选取者忽略。

文质兼美的文章,由于主题性质,程度深浅、行文特点的不同,并非都是乐编、乐教、乐学的,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文章再好也收不到应有的教学
效果。

他还指出选文要“一册之中无篇不精”,篇篇都含有高营养成份。

这是对教材很高的要求,而理想的好课本,是不应该有毫发之憾的。

叶圣陶对文字加工的见解是也十分重要和精当。

在指导编写过程中,叶老是主张严格的实践者,人教社编写的语文教材的选文,每篇文章都经过编辑人员推荐和集体讨论,再由室主任审定,最终送叶老审定,十篇能肯定五篇就不错了,肯定下来的文章,送回来时总是贴着小小的纸条,上面是叶老写下的修改意见,字体工整,连一个标点也不马虎。

有些课文需要动“大手术”,如由编辑人员起稿的《牛郎织女》、《孟姜女》以及译文《最后一课》,都是由叶老召开修改会,由有关人员共同商定,修改一篇文章要好几天。

以《最后一课》为例,参加修改的有语文室的几位负责人和这册书的责任编辑,还有两位语言专家,一位精通法文,一位精通普通话。

读过一遍课文后,先请精通法文的编辑对照原文,品评文句是否准确,再由大家推敲,对文句进行修改。

经过调整的句子还要请精通普通话的编辑品评是否附合科学语言规
范和习惯。

这样通过“三关”,最后由叶老裁定。

气氛和谐而热烈,这样的修改,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文章的表达质量,而且参加者都深深受益。

关于课文的选取,叶老认为“绝不宜问其文出自何人,流行何若,而唯以文质兼美为准”。

这一点,叶老的实践也是楷模,在入选的课文中,诸如朱德、郭沫若的诗文都曾进行修改。

郭老的《天上的市街》,课本中改为《天上的街市》。

1978年,编写新教材时,人教社拟选取当时颇为流行的郭老的《水调歌头(大快心事)》为课文,送叶老审阅,叶老在复信中指出,其中有六句平仄不合词律,认为不宜选用,使人教社避免了一次只看名人和流行情况、未能坚持“文质兼美”标准的失误。

其次,叶老对语文教材的注解和练习也表述了十分重要的意见。

他说:“我以为作注之事略同于语文教学。

吾侪虽优案命笔于编辑室,而意想之中必有一班学生存焉。

凡教课之际宜令学生明晓者,注之务期简要明确。

……学生所不易明晓者,必巧譬善喻,深入浅出,注而明之。

”“语文课令学生学习若干文篇,无非举一隅耳,意盖期学生能以三隅反,……欲臻此境,而我人亦与有责焉。

”他又说,练习题要就本课文的内容与形式,抉其至关重要的基本点,俾学生思考之,辨朽之,熟谙之,练习之。

“宜通一册之诸课而为
安排,宜通六册之诸册而为安排,始可面面俱到,无遗无漏。

吾人尚少措意,今后所宜致力也。


从上面引录的文字可以看出,叶老对于注解练习的见解有三个要点。

一是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为师生着想;二是要着眼于启发学生的思辨,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三是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

远在三十多年前就提出这些见解,不能不叹服叶老的远见卓识。

叶老的教材编辑思想,看似平易,实则精深,是深入浅出的典范。

它既深深植根于我国语文教育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教育的积极因素,既集中了他在教育实践中的切身经验,又渗透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深厚涵养,它代表着当代中国教材编辑思想的高峰,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今天语文教材的编写,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材建设按照“在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的方针,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多套语文教材各具特色。

但是,在整体构思、选材、注解、练习诸
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待以叶老的教材编辑思想的指导,进一步革新和改进。

叶老的教育思想以及教材编辑思想的基本点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要求学生借教材为例能举一反三,要求学生思索、辨析、熟谙等等,都鲜明地体现了叶老的这个思想。

十多年前,叶老为了消除应试教育的危害,曾公开向全国发表过呼吁,各级教育部门领导也不断明确指示,要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今天,素质教育终于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叶老若在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欣然含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