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时作业:高考命题区间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课时(含解析)
2023版二轮总复习地理-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D.岩性
(2)图 b 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审答流程] 第一步,获取解读信息 ①图 a 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中甲、乙、丙、丁四处的 植被类型、海拔及地表的各类景观的分布状况。 ②图 b 示意该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 后绘制的四个采样点 0~60 cm 土壤剖面。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3)德干高原的热带黑土:是在火山熔岩上形成的,矿物养分含 量丰富,故肥力较高。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2.典型土壤肥力 (1)东北黑土:是在森林、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冷湿的气 候条件使得有机质分解速度慢,积累多,故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 沃。 (2)四川盆地紫色土:是在紫色页岩成土母质上形成的,矿物养 分含量丰富。
的“水没地”景观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命题趋向
1.常选择自然环境组成要素的变化研究,从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入手, 综合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特征。
2.结合某区域植被、土壤的发育与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考查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01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课时作业)高考命题区间3 水文 第2课时
第6页
栏目导航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 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第7页
栏目导航
|智慧解题|………………………………巧整合、取信息、定答案
提取信息
第24页
栏目导航
解析:(1)恒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靠雨水补给。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地区是 我国的雅鲁藏布江,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该 流域地区常年最稳定的补给类型是地下水补给,因此共有三种类型,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2)流量的差异可以从流量的总量大小以及流量的季节变化两方 面去比较。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平均流量大于恒河,尤其是在上半年, 并且布拉马普特拉河在七月份流量最大,而恒河在九月份流量最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出 现峰值时间较早,这是因为与流域的补给类型有关,布拉马普特拉河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并且时间较长,因此月平均流量大,出现峰值时间早。(3)影响要 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谈。有利影响:河流流量较大,带来泥沙较多,由材料可知,该
第25页
栏目导航
水系最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 170 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 1.3 万亿立方 米,年输沙量超过 10.6 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河口处泥沙沉积有利于 促进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靠近河流有利于进行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水源。不利影响: 要结合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容 易引发洪涝灾害。(4)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去谈。该区域洪涝灾 害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特征。同时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国等不同的国家,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 发利用流域内水资源。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要节约用水,尤其是要合理利用地下水, 防止过度开采。
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时作业:第1部分高考命题区间4地貌第2课时Word版含解析
第一部分高考命题区间四第二课时打破高考综合题课时作业1.(2019 ·山二模佛 )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大钦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与大陆相隔50 多公里。
每年大钦岛风力≥6 级的狂风日数有200 多天。
该岛 50%以上的海岸为基岩海岸,多峭壁、海蚀崖。
岛上海湾沿岸,散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鹅卵石滩。
鹅卵石滩拥有砾石圆滑、颗粒大、滩面貌隙度大、坡度陡等特色。
每年的6~ 8 月,岛上渔民将从海里收获的海带平铺到鹅卵石滩上晾晒,晒干的海带品相好,卖价高,大钦岛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1)解说大钦岛每年狂风日数多的自然原由。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3)与平展沙岸对比,剖析该岛鹅卵石滩晾晒海带的优势。
(4)有人建议开采岛上的鹅卵石资源作为建筑资料销往烟台,但多半人反对。
请说明反对的原由。
分析: (1)大钦岛每年狂风日数多的自然原由可从季风、海面阻力和狭管效应角度说明。
(2)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是风化—侵害—堆积。
(3)鹅卵石很洁净,且有缝隙,便于吸干海带携带的水分。
(4)反对开采岛上鹅卵石资源作为建筑资料销往烟台的原由可从经济效益、海岸生态环境、对晾晒海带的影响来分析。
答案: (1)大钦岛位于季民风候区,冬天流行西寒风,夏天流行东南风;大钦岛位于渤海海峡中部 (的风口 ),东西双侧为宽阔的海面,无陆地或岛屿阻拦季风。
(渤海海峡被南、北侧半岛扼住,形成喇叭口状海峡,加速风速。
)(2)大钦岛多基岩海岸,海岸出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崩解破裂;碎石(砾石 ) 在海浪侵害或搬运中不停磨蚀成为鹅卵石;在海湾地域跟着波涛、潮流搬运作用减弱,鹅卵石在海边聚积,形成鹅卵石滩。
(3)与平展沙岸对比,鹅卵石滩孔隙度更大,空气流动性好,便于水分蒸发;坡度较陡,利于海带携带的水分快速排走;白日,鹅卵石升温更快,更利于快速晾干海带;鹅卵石颗粒更大且表面光洁,使晒干的海带更洁净(少沙子、泥土等杂质 ),质量好。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滇西北等地的平地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平地流石滩。
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
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似乎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芜〝石海〞,但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共同的平地花卉在石缝间悄然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构成了一个共同的景观带。
以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空中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以下效果1.以下有关平地流石滩的构成缘由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流石滩构成的主要缘由是冰川堆积图14B.流石滩构成的主要缘由是风力堆积C.流石滩的构成与猛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D.流石滩的构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整地形有关2.〝塔黄〞花样艳丽,叶片〝垫伏〞于空中,是平地花卉的重要生活手腕,以下描画〝塔黄〞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选项是A.花样艳丽能吸引有限的植物为其传达花粉B.花样艳丽能有效的停止光协作用C.叶片〝垫伏〞于空中,是为了顺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D.叶片〝垫伏〞于空中,是为了更好吸收空中热量【答案】1.CD2.AC【解析】1.资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
由此可剖析,流石滩的构成与冰川堆积和风力堆积基本有关,AB错。
其构成与物理风化关系亲密如冻融作用构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整处堆积构成,CD 正确。
2.此花生活环境恶劣,植物十分稀少,花样艳丽可以吸引到数量有限的植物为之传粉,A正确。
花不能停止光协作用,B错。
平地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顺应强风与碎石环境,C正确。
植物叶片不能直接吸收空中热量,D错。
3.生物圈占据的空间范围是〔〕A.大气圈的全部和水圈的全部B.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全部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答案】D【解析】生物圈占据的空间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D对。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6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版)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5年27考)2024年(北京、湖北、全国、广西、湖南、吉林、广东),2023年(全国、湖北、河北、浙江、北京、辽宁、江苏、广东、福建),2022年(福建、重庆、河北、湖北、江苏、山东、全国),2021年(海南、北京、广东、辽宁):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自然要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土壤形成的原因 1. 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考点结合植被、冰川、地域文化、农业生产活动、生物、风沙,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涉及“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的推理逻辑。
常结合植被如林地、草地、海洋植物、自然带、土壤表层有机碳二等素材考查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知。
考点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年30考) 2024年(上海、湖北、浙江、北京)、2023年(江苏、北京、浙江、湖北、浙江)、2022年(北京、辽宁、山东、浙江、江苏)、2021年(江苏、天津、北京、河北、山东、湖南、全国、浙江)、2020年(海南、江苏、山东、浙江、全国、浙江、北京):地方性分异规律,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 1. 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是关键考点,需要重点掌握,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该考点常结合植被类型、山脉、土壤雪线林线及热点事件考查。
一、单选题考点0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
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A.①B.①C.①D.①2.采摘红花时,临近()A.雨水B.小满C.小暑D.处暑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2024·湖北·高考真题)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
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课时作业)高考命题区间4 地貌 第2课时
第21页
栏目导航
(2)分析风力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搬运:自然原因有沙源(河流或湖泊沉积、海浪沉积等)、风力(盛行风、狭管
思维 效应等);人为原因为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变化,影响沙源和风力。
线索 堆积:风力减弱,泥沙堆积 搬运:自然原因有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水位下降,泥沙裸露;××季盛行×× 风,峡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一致(狭管效应),风力的搬运作用明显;人为原
第4页
栏目导航
真题示例 2019·全国卷Ⅱ,
T36(1) 2015·全国卷Ⅱ,
T37(1) 2019·全国卷Ⅲ,
T37(3) 2014·全国卷Ⅰ,
T36(1)
设问展示
设问分析
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 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分析判断某地地形、地势特征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 及成因 简述理由
第20页
栏目导航
2.常见外力作用特点及对地貌影响的分析 (1)分析流水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地貌:从地势(高、低),主要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堆积 思维 物颗粒大小排列等方面分析。 线索 流水的沉积作用:中上游流水侵蚀→河流泥沙含量大,中下游(河口)流速降低
→泥沙沉积 地貌:地势××高××低,自××向××倾斜;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 答题 ××地区,堆积物颗粒从××向××,由粗变细。流水的沉积作用:中上游流 术语 水侵蚀,河流泥沙含量大,中下游(河口)流速降低,海水顶托,泥沙沉积
第17页
栏目导航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解析:(1)根据灌渠的走向特点推测地势的高低变化。(2)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推 测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泥沙淤积灌渠。 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 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2020高中地理 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时作业 湘教
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黑风暴”是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
下图为美国发生的“黑风暴”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此种灾害基本上是一种( )A.土壤侵蚀B.土壤盐碱化C.水土流失D.土壤污染解析:“黑风暴”带走的是地表肥沃的黑土,属风力造成的土壤侵蚀。
答案:A2.引发该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砍伐森林B.过度农垦C.温室效应D.灌溉不合理解析:从图中可看出,“黑风暴”主要发生在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因过度农垦导致草原植被破坏而形成。
答案:B3.对于此种灾害主要发生地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安第斯山区B.土壤——红壤C.植被——干草原D.土地利用——混合农业区解析: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距大西洋较远,西侧山脉又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深入,导致该地区降水稀少。
而本地区的植被为草原。
答案:C4.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A.植被B.土壤C.地貌D.水文解析: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考虑,沙尘暴的发生是由于沙源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所致。
答案:A5.下列哪种行为不会造成土壤的退化( )A.在坡度较大的山坡上修筑梯田B.在土质疏松的坡地毁林种粮C.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退牧还耕D.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土壤养分损耗答案:D6.目前我国农民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化肥来增加土壤的肥力,某些地区单位面积可耕地上的氮肥使用量甚至高达5000千克/公顷,而有机肥的施用量却明显不足。
化肥过多对土壤结构的影响表现在( )A.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含量B.土壤矿物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增大而使土壤板结C.破坏土壤团粒,减少土壤中空气或水分的含量D.使土壤团粒更好,土壤中各成分比例接近理想土壤答案:C废旧电池一般作为生活垃圾被丢弃,当电池壳体破裂后,汞、锌、锰等金属物就污染水源、土壤,亦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环境,造成区域性的严重生态环境污染。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前刷题练专题1热点专项突破9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角度与解题方法
分析角度
解题方法
分析区域自然 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 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 特点即可
⑤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⑥人类活动 a.水质下降,污染加重; b.过度捕捞。
(2018·高考全国卷Ⅲ) 澳大利亚(图a)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 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 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b)。据 此完成1~3题。
水文 也存在水分的交换 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的
地貌 影响
生物 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是各种
土壤 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第二,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 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其他 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怎样的变化。
(1)“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 、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 进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沙漠的成因,除受大 气环流的影响外,还受洋流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 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如破坏热带雨林区的植被后所引起的区域内 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专题0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0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
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考向考查统计命题解读2024年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主要以植被和土壤为出发点,考查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地域分异规律。
如全国甲卷9~11题、湖南卷18题、湖北卷1~3题、广西卷14~16题、北京卷18题,主要以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影响,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浙江卷(1月)3~4题、黑吉辽卷8~9题、湖南卷19题、北京卷16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福建卷14~16题、黑吉辽卷4~5题、新课标卷6~8题、湖南卷9~11题,考查植被和土壤的成因、影响因素等。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综合性非常强,所有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从该角度进行考查,要求考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点整体把握、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是历年各考区的考查重点。
考向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高考·全国甲卷)下图所示剖面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黄河岸边,该剖面含有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
剖面中的泥沼土层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沙与泥沼土互层中,与风沙层相比,泥沼土层沉积物()A.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少B.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少C.颗粒较粗,有机质较多D.颗粒较细,有机质较多2.推测灰绿色泥沼土层上部(深度约230~260厘米)出现的波状形变形成于()A.冻融造成的变形B.构造挤压变形C.流水不均匀沉积D.风沙差异沉积3.距今约15~8千年,该地区气候变化总体趋势是()A.持续升温B.持续降温C.波动升温D.波动降温【答案】1.D 2.A 3.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泥沼土是在相对静水环境下形成的,水的流速较低,与风沙层相比,颗粒较细,AC错误。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命题点三自然环境
命题点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 3 (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
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D )A.气温B.降水C.土壤温度D.土壤水分(2)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B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命题解读】该题组以某区域的地形剖面和植被分布图为命题情境,考查考生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用地理原理规律解释地理事象能力及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因素,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厘清自然环境差异性类问题的突破思路2.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植被变化: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植被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3.垂直地带性的一般规律4.山地垂直带谱图的4大应用(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处的热量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如下图中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带谱数量越多,垂直带谱越复杂。
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地区。
(3)通过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一自然带在低纬度的山区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区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坡向差异判断南北半球同一山体的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海拔较阴坡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整合提升模块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
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广东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图I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解析:第1题,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
第2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
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
第3题,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
在2001至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
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
答案: 1.B 2.D 3.A(2017·山西考前质检二)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2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中M是绿色植物,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内容与下列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2.图中所示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解析:图示反映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
光合作用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
答案:1.D 2.D[2019·吉林长春高一期末]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回答3~4题。
3.图中包含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①大气②土壤③生物④民居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热带雨林景观是在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生物、水文等地理要素统一演化形成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各要素间只进行物质交换,没有进行能量循环B.各要素间只进行能量循环,没有进行物质交换C.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各要素间没有平衡的功能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大气、土壤和生物组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而民居属于人类生活的居所,具有社会属性,不属于自然环境因素,故选D。
第4题,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循环,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自然环境处于平衡之中,故选C。
答案:3.D 4.C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5~6.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先是减小,最后消失。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第5题,上游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促进三角洲的 发育,①错。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泥沙,不利于三角洲的发育,②对。沿海 修建大堤会导致河道泥沙不再进入周边湿地,而是向更远的海洋输送,不利 于三角洲的发育,③对。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三角洲,④错。C符 合题意。
点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合理的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如三角洲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 三角洲;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河流上游开垦荒 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泥沙沉积加重,洪涝灾害多发。这体现了综合 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归纳提升•学技法]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 该类型试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 分析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的三大思路
分析思路
突破方法
判断自然地理环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由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 湾的泥沙沉积而成,其位置经过多次变迁。下图为密西西比河古三角洲叶 瓣分布(①~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及目前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5题。
3.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叶瓣的原因是( )
A.河口地势低洼
B.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频繁改道
境的主要特征 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
“一果多因”的推 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
理
推断“因”。例如,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沙漠
的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作用
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课时作业)高考命题区间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课时
第6页
栏目导航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 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第7页
栏目导航
|智慧解题|………………………………巧整合、取信息、定答案
栏目导航
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云杉林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天山等地区。云杉的根系极为发达,其强壮的根系可穿裂 岩石。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林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云杉的生长现状及影 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 调查显示,图示区域自西向东云杉林分布的海拔呈由低到高变化。
第14页
栏目导航
1.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H 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 350~450 mm 之间, 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如图为 H 河流域区域简图和 1981~2005 年 H 河断流天数曲线图。
第15页
栏目导航
(1)简述 H 河断流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H 河断流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19页
栏目导航
分析乌尔米耶湖丰年虾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解析:主要从浮游生物和藻类、饵料、天敌、水域面积和深度及生存空间等方面进 行分析。 答案:乌尔米耶湖为内陆咸水湖,陆地河流带来的盐分在湖泊中不断积累,湖水盐 度高,适于丰年虾的生长;内陆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为藻类繁殖提供了条件;高 盐度的湖水,使得湖中缺少大型捕食者,族群能够维持很高的密度,故该湖丰年虾资源 丰富。
特征比较 宽窄;落差或峡谷分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提升专练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B.湿地面积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年降水量增加
第12页
D
10.森林中的河狸被大量捕杀,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 )
A.年径流量增多
B.含沙量下降
C 河水流速变慢
D.下游枯水期延长
解析 第 9 题,河狸坝可以使该区域蓄水量增加,湿地面积扩大,相 应的生物量也会增加,故生物多样性增加;由图中的河狸坝形状和材料可
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17 考点17
自 自然然地地3理理.环环境境在的的整整气体体候性性 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
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能是( ) 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17 自然地理环D境的整体性
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降水稳定 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9页
7.1960~2015 年两地胡杨年生长期变化趋势是( B )
A.南疆的延长,柴达木的缩短
B.均延长
C.南疆的缩短,柴达木的延长
D.均缩短
8.影响两地胡杨多年平均生长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纬度
B.经度
C.土壤
D.海拔
第10页
解析 第 7 题,对照图示,南疆绿洲和柴达木绿洲的胡杨生长季 起始日均提前,终止日均推后,故生长期变化均延长。第 8 题,从图 中可以看出,柴达木绿洲的胡杨生长季起始日晚于南疆绿洲,终止日 早于南疆绿洲,故柴达木绿洲的胡杨生长期比南疆绿洲短,主要原因 是柴达木绿洲位于第一阶梯,海拔高,气温低。
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水土流失量稳定
考点1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17 自然地C理环.境土的整壤体性肥力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高考命题区间五第二课时突破高考综合题课时作业1.(2019·太原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佛罗里达大沼泽地是世界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其长约160千米、宽约80千米,一条被草覆盖的河流从其腹地缓缓流向海洋,沿途沼泽广袤、河道纵横、水生植物茂密、小岛上万,动植物资源丰富,曾面临灭绝危机的美洲短吻鳄如今在这里繁衍生息。
美洲短吻鳄是一种大型两栖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亚热带湿地的淡水或海水环境中,最适宜温度为29~32 ℃,温度降至16 ℃以下捕食量下降,10 ℃开始冬眠,5 ℃以下会冻死。
雏鳄需多晒太阳以增强抗病能力。
美洲短吻鳄是不挑食的肉食类动物,小鳄鱼捕食昆虫、甲壳类动物、小鱼,成年鳄捕食鱼、鸟、小型脊椎动物。
美洲短吻鳄体大肉多、皮质优良,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有人建议我国引进美洲短吻鳄养殖。
如图示意大沼泽地地理位置。
(1)说明佛罗里达大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2)分析大沼泽地适合短吻鳄生存的条件。
(3)从提高成活率的角度,推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引进美洲短吻鳄进行养殖时需注意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佛罗里达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该气候区降水较多;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形较为平坦且区域内多河流与湖泊,地下水水位较浅且排水不畅;读图可知,该区域是半岛,地域面积较小,河流较短,距离海洋较近,河流入海口处受海洋潮水的顶托作用较强,河水的流速较缓慢;材料中的信息显示该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水源的涵养能力较强。
(2)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广大,为短吻鳄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读材料可知,该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为短吻鳄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读图可知该区域地处低纬度地带,冬季气温较高,气候较为温和,利于其冬季越冬,为其生长提供了较长的时间;读图可知,该半岛沿海地带岛屿众多,利于短吻鳄爬上去晒太阳以增强其免疫力;佛罗里达大沼泽地远离人口密集区,人烟稀少,受人类的活动影响较小。
(3)材料中提到冬季气温较低时短吻鳄就会被冻死,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受寒冷西北风影响,常出现寒潮天气,导致水温过低,影响短吻鳄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因此,应当注意短吻鳄的越冬安全。
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排水不畅;距海较近,入海处受海水顶托,河流流速减缓;植被覆盖率高,阻滞径流。
(2)沼泽面积广大,为短吻鳄提供较大的生存空间;沼泽内野生动物多,为短吻鳄提供充足的食物;纬度低,热量充足,短吻鳄冬眠时间短,生长时间长;上万小岛,便于雏鳄爬伏晒太阳,增强免疫力,提高成活率;离人类居住地较远,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3)需注意短吻鳄的越冬安全。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受寒冷西北风影响,常出现寒潮天气,导致水温过低,影响短吻鳄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2.(2019·泰安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臭柏是毛乌素沙地(图甲)的优势常绿灌木,对维持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发挥着巨大作用。
为研究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某团队记录了该区某年6月至次年8月的气温及地下水位变化数据(图乙、图丙)。
材料二臭柏一年中分生长期和休眠期。
深秋季节,当日均温低于其生长临界温度时,臭柏进入休眠期。
数据显示,在生长期,臭柏群落区地下水位出现有规律的日内变化,且日变幅较大;在休眠期,群落区地下水位日内变化无规律,日变幅较小。
(1)相对于图甲区域内其他沙漠,毛乌素沙地降水较多,试分析其原因。
(2)据图乙,指出强降水出现的月份,并阐明判断依据。
(3)分析秋冬季该地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小的自然原因。
(4)据材料推断该地臭柏生长的临界温度值,并简述推断理由。
解析:(1)降水多的原因从夏季风和地形两个角度说明,相对于图甲区域内其他沙漠,毛乌素沙地离夏季风最近,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降水较多;从地形角度分析,毛乌素沙地北、东、西三面被高地围绕,湿润气流容易从南部缺口进入,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
(2)图乙中信息能体现出有强降水的信息是地下水位大幅上升,根据图示在7、8月份出现日最低地下水位大幅上升现象,可知强降水出现的月份在7~8月(7月或8月均可)。
(3)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小是因为地下水消耗少,从自然原因分析,一方面秋冬季气温低,蒸发弱和秋冬季节地表冻结,水分蒸发少;另一方面从植被的吸收角度看,深秋后臭柏处于休眠期,对地下水吸收消耗少。
(4)确定臭柏生长的临界温度值,需要明确臭柏的生长期,然后从生长期的温度确定其生长临界温度值。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生长期,臭柏群落区地下水位出现有规律的日内变化,且日变幅较大;在休眠期,群落区地下水位日内变化无规律,日变幅较小。
结合图丙可以判断10月15日地下水位日内规律波动停止,4月25日波动恢复,由此可知10月15日至次年4月25日为臭柏休眠期;结合图乙信息可知,两临界日日均温均为11 ℃左右(±2 ℃范围内均可或10 ℃左右),可推知该地臭柏生长的临界温度约为11 ℃。
答案:(1)相对于本区其他沙漠,毛乌素沙地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毛乌素沙地北、东、西三面被高地围绕,湿润气流容易从南部缺口进入;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
(2)7~8月(7月或8月均可)。
判断依据:7、8月份出现日最低地下水位大幅上升现象,应为短时强降水影响。
(3)秋冬季气温低,蒸发弱;秋冬季节地表冻结,水分蒸发少;深秋后臭柏处于休眠期,对地下水吸收消耗少。
(4)临界温度值:约11 ℃(±2 ℃范围内均可或10 ℃左右)。
推断理由:10月15日地下水位日内规律波动停止,4月25日波动恢复,由此可知10月15日至次年4月25日为臭柏休眠期;两临界日日均温均为11 ℃左右(±2 ℃范围内均可或10 ℃左右),可推知该地臭柏生长的临界温度约为11 ℃。
3.(2019·肇庆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见下图),海拔3 500米以上,沼泽广布,夏季天气变化大。
在冷湿环境下,松潘草地泥炭(未分解的植物遗体不断堆积而成)资源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松潘草地经排水疏干,部分垦为农田,草地和沼泽面积大为缩小,已发展成少数民族的农耕区。
(1)分析松潘草地夏季昼夜温差大的成因。
(2)分析松潘草地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3)指出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解析:(1)松潘草地夏季昼夜温差大的成因要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
由材料可知“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海拔3 500米以上”说明其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差,气温高。
而由于空气稀薄,夜晚的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2)松潘草地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要结合材料从“冷”和“湿”两方面进行分析。
“冷”说明气温低,“湿”说明水分含量大。
气温低主要是由于松潘草地海拔高(松潘草地位于松潘高原,海拔3 500米以上),形成“冷”环境;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由于海拔高,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形平坦(地形以高原为主),排水不畅,长期积水,使得松潘草地形成“湿”环境。
(3)草地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变化及原因要从有机质来源及消耗角度分析。
从有机质来源看,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及微生物残体,由于农垦,导致草地面积减小,土壤中有机物来源减少;从有机质消耗看,种植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加快有机质的分解,有机质来源减少,而消耗增加,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
答案:(1)海拔高,大气较稀薄;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天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多,气温上升快;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2)松潘草地海拔高,气温低;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年均温较低,蒸发弱;地形平坦(地形以高原为主),排水不畅(或土质黏重,水分不易下渗,地表积水)。
(3)变化:土壤中有机质减少(有机质含量下降)。
原因:草地开垦为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来源减少;草地排水疏干,水分含量突然下降,有机质(植物遗体)分解速度加快;种植农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加快有机质的分解。
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特有的一种鱼,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6~7年成熟并开始繁殖,一年产卵一次,为世界濒危物种。
用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制作的鱼胶被称为黄花胶,是花胶中的高级品类,售价高昂。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幼鱼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生活,成鱼则会在水位较深的加利福尼亚湾栖息。
每年春季,成鱼会聚集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这里的咸淡水交汇区域是它们的唯一产卵场所。
20世纪初,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造成入海淡水大幅减少。
(1)描述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时空分布特征。
(2)说明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生存环境的影响。
(3)分析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为世界濒危物种的原因。
(4)简述墨西哥政府为保护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1)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从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鱼和幼鱼生存环境的变化、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产卵的主要季节等角度作答。
(2)主要是分析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对加利福尼亚湾海水盐度、水质等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生存和繁殖的危害。
(3)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为世界濒危物种的原因可从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价值、生存环境的变化、繁殖速度等角度作答。
(4)墨西哥政府为保护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从行政、法律、工程、宣传等角度作答,同时还要考虑美国对科罗拉多河的分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
答案:(1)幼鱼长期生活在北部的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区域;成鱼生活在加利福尼亚湾中部和南部地区;春季成鱼向北洄游到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卵结束后再向南洄游。
(2)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海水盐度升高,幼鱼生存环境恶化;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海水净化能力减弱,海水污染加重,不利于幼鱼生长。
(3)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熟晚,繁殖周期长;用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制作的花胶,售价高昂,市场需求广,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捕捞量大;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导致幼鱼生存环境变差。
(4)加强与美国合作,确保科罗拉多河能够汇入充足的淡水;加强巡查,大力打击违规捕捞行为;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改善加利福尼亚湾的海水水质;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