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
拔罐法的概念

拔罐法的概念
拔罐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也被称为拔罐疗法或吸罐疗法。
它主要是通过在人体表面施加负压,利用罐子内的火、吸气、真空泵或其他方法,使罐体吸紧或产生负压,将罐固定在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理疗的效果。
拔罐法可以通过改变体内气血运行、改善组织血液循环、调节人体气机和神经系统等途径,来促进血液循环、解除淤滞、舒筋活络、消除肌肉疼痛、增强免疫力、调理内脏功能,以及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拔罐法在中医传承中广泛应用,并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单的治疗方法。
拔罐法ppt课件

拔罐法原理及适应症
拔罐法原理
通过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使局部毛孔、汗腺开放,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从而促 进体内废物、毒素的加速排出;同时,通过刺激体表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达到阴阳平 衡的状态。
拔罐法适应症
拔罐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头痛、风湿痹痛、腰背痛、腹痛、胃痛、泄泻、痢疾、痛经、中 风偏瘫等。此外,还可用于预防保健,如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等。
拔罐器具使用注意事项
操作前检查
使用前检查拔罐器具是否完好无 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消毒处理
拔罐器具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以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烫伤
拔罐时应注意火罐的温般每次510分钟即可,避免长时间拔罐导
致皮肤损伤。
03
拔罐法操作技巧与步骤
拔罐法ppt课件
目 录
• 拔罐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 拔罐器具介绍与选择 • 拔罐法操作技巧与步骤 • 拔罐法在临床应用及案例分析 • 拔罐法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 • 拔罐法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拔罐法基本概念与原理
拔罐法定义及作用
拔罐法是一种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 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 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 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者的舒适度。
03
融合创新
拔罐法将与其他中医疗法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形成融合创新的治疗
模式。例如,拔罐法与针灸、推拿等疗法的结合,可以形成综合性的治
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拔罐法创新点及研究方向
创新点
拔罐法的创新点主要包括拔罐器具的创新、 操作方法的创新、治疗领域的拓展等。例 如,开发新型拔罐器具,提高拔罐的舒适 度和安全性;探索新的操作方法,如动态 拔罐、穴位拔罐等,以增加拔罐法的疗效 和适应症;拓展拔罐法在治疗领域的应用, 如将拔罐法应用于美容、减肥等领域。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8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9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30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31页
注意事项
室温保持在22-25度之间,必要时屏风 遮挡病人。
拔罐时应采取舒适体位,选择肌肉丰厚 部位,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 易移动、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部位不宜 拔罐。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0页
刺血拔罐
又称刺络拔罐。在应拔罐部位皮肤 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 肤针叩刺,然后将罐吸拔于点刺部 位上,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 作用。普通针后拔罐留置10-15分 钟。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1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10页
投火法
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 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快速叩在 选定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 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 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 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 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 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能够保护皮 肤。
使用过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拔罐时应注意防火。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34页
谢谢聆听!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35页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26页
操作方法
(7)部位:肩端、胸、背、腰、臀、 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 厚、血管较少部位,皆可拨罐。另外还 可依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 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
第十九期:拔罐法

第十九期:拔罐法对于参加考试的同学,现在只有40多天了,时间紧迫!拔罐方法1.闪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用镊子夹95%的酒精棉球一个,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再立即将罐起下。
④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
⑤拔至施术部位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注意事项:动作连贯,手腕放松,火力适中,吸附力适中,避免烫伤。
2.留罐法(坐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④留罐时间:一般10-15分钟。
⑤起罐:一手握罐,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体脱下。
3.走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在施术部位涂抹适量的润滑剂,如凡士林等。
④先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施术部位上,然后用单手或双手握住罐体,在施术部位上下、左右往返推移。
走罐时,可将罐口的前进侧的边缘稍抬起,另一侧边缘稍着力,以利于罐子的推拉。
⑤反复操作,至施术部位红润、充血甚至瘀血为度。
⑥起罐时,一手握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的皮肤,使之凹陷,空气进人罐内,罐体自然脱下。
4.刺血拔罐法(刺络拔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戴消毒手套,用碘伏消毒施术部位,持三棱针(或一次性注射针头)点刺局部使之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出血。
④用闪火法留罐,留置10~15分钟后起罐。
⑤起罐时不能迅猛,避免罐内污血喷射而污染周围环境。
用消毒棉签清理皮肤上残存血液,清洗火罐后进行消毒处理。
5.留针拔罐法(针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毫针直刺到一定深度,行针、得气、留针。
④用闪火法以针刺点为中心留罐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⑤起罐后出针。
拔罐法

痛,易拉伤皮肤;负压大小则容易脱落。
④必要时可在施术部位涂润滑剂。 ⑤腹部等肌肉松弛部位不宜走罐。
三、拔罐法的操作
(二) 拔罐法的运用
6.药罐法
(1)煮药罐法:将内装药物的布袋放入清水中煮至适当浓度, 再把竹罐放入药液内煮15min。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治疗部 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症。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盛贮适量药液,按抽气罐操作法拔 罐。如使用无底青霉素药瓶类抽气罐,可在拔罐后用注射器将药 液注入罐内。也可在玻璃火罐内盛贮适量药液,然后按火罐法吸 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慢性胃炎、消 化不良、牛皮癣等。
等情况,便于掌握拔罐
治疗的程度,易于清洁 消毒。 缺点:容易破碎。
二、罐的种类
(四)抽气罐
②分体式 有以下数种: 透明塑料罐 橡皮排气球抽气罐 电动抽气罐
①连体式 罐与抽气器连结为
一体。上半部为圆柱形的
抽气筒,下半部呈腰鼓形 的罐体,采用双逆止阀产
生负压,真空度为0~
18kg/cm2负压值。特点是 吸附力可随意调节,便于 临床应用,又不易破损。
三、拔罐法的操作
(一)罐的吸拔方法—火罐法 (1)闪火法:
操作:用镊子或止血钳等挟住乙醇棉球,或用纸卷成筒 条状,点燃后在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 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于施术部位。 应用:此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可用于全身任何 部位的拔罐,以及闪罐、走罐、留罐等多种形式的拔罐。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拔罐法。 注意要点:罐内燃火时间不宜太长,蘸酒精不宜太多, 点燃的乙醇棉球,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前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度。
处。选口径较大的罐,罐口要求平滑厚实。操作时可上下左右或循
拔罐法的种类

拔罐法的种类
拔罐法的种类有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等。
一、留罐法
留罐法是通过火的热把罐里边的空气排净之后,直接吸附在身体的一个部位停止不动。
二、走罐法
走罐法是用非常少量的热气把罐内部的一部分空气排出去,然后吸附在身体上一个比较平坦的位置,然后握住罐子上、下、左、右的反复推动。
如果推动过程中对这个负压掌控不好的话,可以预先在皮肤表层涂一些润滑剂,这样比较容易进行推拉。
三、闪罐法
闪罐法是拔上立刻起下,这样的动作反复多次,一直到皮肤微微泛红为止。
四、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法是先使用三棱针在需要拔罐的区域上放血、点刺之后,然后迅速吸附一个罐子,通过这种方法将废血排出来。
五、留针拔罐
留针拔罐法是先在所选穴位上进行针刺,然后把罐放在针上,以这个针为中心再扣上一个罐,这种方法起到针罐结合的作用。
在实行拔罐操作时,如果存在皮肤过敏,溃疡、水肿等情况不适宜拔罐。
同时建议在专业的地方进行拔罐操作,避免因操作不专业导
致皮肤局部出现起泡、破损的情况。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_拔罐的方法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_拔罐的方法拔罐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拔罐作为最为传统的中医养生法,在生活中很常见2、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
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走罐法指的是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后,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往返推动。
一直到所拔部位的皮肤变得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再将罐起下。
这个方法适合治疗那些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4、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拔火罐注意事项1、罐的消毒,一般采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罐口,罐体,即可起到消毒作用。
消毒后的罐可以用干棉球擦干,或者自然风干后使用。
2、点火的方法,一般选用闪火法,一手拿点火棒,一手拿罐,把点火棒的酒精棉球(酒精量不能过多,防止点燃后酒精滴下)点燃,迅速伸入罐内,大约1-3秒后拿出,另一手将火罐轻放在需要拔罐的部位。
点火时不能在罐口燃烧,以免造成罐口过烫。
3、拔罐时,一般应选择丰满、有弹性的部位。
对于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肌肉瘦削、毛发过多的部位应慎用,孕妇应慎用。
4、选择适当的体位,一般采用卧位,一经拔上,不宜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5、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具。
先在应拔部位比试,罐口与部位吻合,方可应用。
哪些人不宜拔火罐1、皮肤病患者: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2、身体虚弱者:身体虚弱者体内阳气不足,如果再拔火罐会导致阳气更加不足,更加破坏了自身的阴阳平衡。
拔罐疗法ppt课件完整版

多元化宣传手段
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 传推广,包括社交媒体、广告 、义诊活动等,提高拔罐疗法 的知名度。
合作与联盟
与相关医疗机构、保健中心、 养生会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共 同推广拔罐疗法,扩大市场份 额。
打造品牌形象
通过优质的服务、专业的技术 和良好的口碑,树立拔罐疗法 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拔罐疗法安全性 及规范化研究
加强拔罐疗法安全性评估, 制定拔罐操作规范,提高拔 罐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推动拔罐疗法的标准 化和国际化发展,让更多人 受益于这种绿色、安全的中 医治疗方法。
06 拔罐疗法市场推广与培训教育
拔罐疗法市场推广策略
制定明确的市场定位
根据拔罐疗法的特点和目标受 众,制定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操作规范
01
拔罐疗法需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拔罐部位、拔罐时间、
拔罐力度等,以确保安全有效。
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02
了解拔罐疗法的禁忌症和慎用情况,如皮肤破损、过敏体质、
孕妇等,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后果。
消毒与清洁
03
拔罐前需对拔罐器具和拔罐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洁,防止感
染。
拔罐疗法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包括理论考试 和实际操作考核,确保学员达到培训要求。
拔罐疗法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拔罐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医疗保健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临床治疗 和康复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
拔罐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对于多种疾病 具有显著疗效,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腰痛等。同时,拔罐疗法还可以调 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拔罐法的概述(适应症、禁忌症、流程、评分标准)ppt课件

18
闪罐
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 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 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多 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 证病例。
19
留针拔罐
将针刺和拔罐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 法,即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 为中心点,将火罐拔上,留置10-15 分钟,然后起罐起针。
未溃等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7
禁忌症
高热抽搐 凝血机制障碍 皮肤过敏 溃疡 水肿 大血管处 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
8
点火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贴棉法
9
闪火法
用血管钳夹95%的酒精棉球,点 燃后在罐内绕1-2周再抽出,并 迅速将罐子在应拔部位上。
优点:比较安全。 注意:点燃的酒精棉球,切勿将
25
操作方法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 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 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 消失,罐子自然脱落,不可硬拉或旋动。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 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 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 叩得慢则吸力小。
3
罐的种类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4
原理
负压原理
5
作用
温通经络 驱风散寒 消肿止痛 吸毒排脓
6
适应症
拔罐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 急慢性疼痛,如急性扭伤有瘀血、腹痛、背腰
痛、痛经、头痛等均可应用; 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
痛、眩晕等脏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 此外,如丹毒、红丝疔、毒蛇咬伤、疮疡初期
26
操作方法
拔罐法-针灸学

常见罐具
一、罐的吸附方法
(一)火罐法
火罐法是指通过燃烧加热罐内空气,利用罐内空气冷却时形成的 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方法。临床常用以下3种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贴棉法
1.闪火法
用止血钳或镶子夹住95%乙醇 棉球,点燃后在火罐内旋绕数圈 后抽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此法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 最常用的拔罐方法。注意操作时 不要烧灼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第三节 拔罐法
目录
罐的吸附方法 拔罐的操作方法 起罐的方法 拔罐的作用与适用范围 拔罐的注意事项
拔罐法也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 利用加热、抽吸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 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甚至瘀血,以调整 机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最早以兽角为罐具, 现已逐步发展为竹罐、金属罐、陶瓷罐、玻璃罐、抽气罐、 多功能罐等多种材质的罐具,操作方法也有改进和发展, 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成为针灸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
(二)拔罐的适用范围
拔罐的适用范围较广,常用于腹痛、颈肩腰腿痛、关节痛、软组 织闪挫扭伤等局部病证,也可用于伤风感冒、头痛、面瘫、咳嗽、 哮喘、消化不良、泄泻、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证,以及目赤肿痛、 麦粒肿、丹毒、疮疡初起未溃等外科病证。随着现代多种罐具的 问世,以及对拔罐法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中拔罐法与 其他多种疗法结合使用,使得拔罐法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也成 为常用的保健疗法。
2.投火法
将易燃纸片或95%乙醇棉球点 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于应 拔部位。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 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宜于侧 面横拔。
3.贴棉法
用直径1~2cm的95%乙醇棉片 贴于罐内壁,点燃后迅速将罐 扣于应拔部位。此法也多用于 侧面横拔,注意避免乙醇过多, 滴下烫伤皮肤。
中医护理学基础-拔罐法

05
拔罐法的历史与发 展
拔罐法的起源与历史
拔罐法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 的历史。
拔罐法在古代主要用于治疗各种 疾病,具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 等功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最早的拔罐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
随着医学的发展,拔罐法逐渐完 善,并成为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
拔罐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拔罐法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应用
拔罐法在慢性病治疗中的 潜力
拔罐法在国际化发展中的 机遇与挑战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拔罐法在操作上需要注意拔罐的位置、时间、力度等因素,以免造成损伤或不良反应。
拔罐法需要结合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因素进行操作,不能盲目使用。
拔罐法的原理
拔罐法是通过负压作用使皮肤紧 贴穴位,刺激局部气血流动,达 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病 邪的目的。
拔罐法能够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扶正祛邪,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若出现皮肤瘙痒、 红肿等过敏反应, 应及时就医。
03
拔罐法的应用
内科疾病的应用
感冒:拔罐疗法可以缓解感冒症状,如头痛、咳嗽等
哮喘:拔罐疗法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呼吸功能,缓解哮喘发作
慢性胃炎:拔罐疗法可以缓解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痛、胃胀等症状,改 善消化功能 风湿性关节炎:拔罐疗法可以缓解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 僵硬等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拔罐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 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从 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拔罐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是中医护理 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拔罐法的分类
拔罐法

拔罐法
一、概述 拔罐法,是指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使罐的气压低于大 气压,并使其吸着于病痛部、经穴处的体表,以治疗疾病 的方法,通过罐内负压、温热等作用产生治疗效果。 拔罐的特点 拔罐后,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或皮下轻度 的瘀血,使机体气血活动旺盛,经络通畅。因而本法具有 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清热拔毒等作用,广泛 地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病症。拔罐法无 痛无创,使用安全,便于推广应用。
拔罐法
罐斑 提示病证 紫黑色 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 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 风湿 鲜红而艳、局部发热 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 体质阴虚、火旺 红而暗 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 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 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 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 寒湿重 紫红、暗红 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 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 说明快痊愈
拔罐法
起罐
起罐亦称脱罐。用一手拿住火罐, 另一手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或 将火罐特制的进气阀拉起,待空气缓缓进 入罐内后,罐即落下。切不可硬拔,以免 损伤皮肤。若起罐太快,易造成空气快速 进入罐内,则负压骤减,易使患者产生疼 痛。
拔罐法
拔罐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器具、酒精浓度(95%),走罐需检查介质。棉球蘸取酒精需轻 拧干至不滴下为度,擦干手上所沾酒精。 2.检查患者皮肤,若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一般皮肤病可以用闪罐或者刺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 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3.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 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4.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稳、准、 巧、快,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5.棉球出现焦化或者火星,应立即更换。使用持针器或止血钳等夹持棉花,不宜 将手指伸入柄圈中。 6.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 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 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7.留罐:成人,10-15min,老年人、小孩、体弱者一般为5-10min。 8.起罐后,瞩患者不宜立即沾水等,走罐,如擦去介质,易轻擦干体表水液。
拔罐法教学课件

拔罐法教学课件•拔罐法基本概念与原理•拔罐器具及操作方法•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拔罐法操作技巧与经验分享•拔罐后护理及注意事项•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CONTENTS01拔罐法基本概念与原理拔罐法定义及作用拔罐法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拔罐法作用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中风偏瘫等。
拔罐法治疗原理•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淋巴管等,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
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
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中风等。
拔 罐 法

拔罐法拔罐疗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
古代常以筒形兽角作罐具,且多用燃烧火力排气拔罐,故又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
本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适应广泛等优点,临床十分常用。
一、常用罐具(一)传统罐具1、竹罐用坚韧成熟的青竹,按节锯断一端,留节作为底,一端去节作罐口,将外形磨制成两端稍小、中间稍大,且平整光滑的腰鼓状,罐长度与口径比例适度,规格据材而定,大小不等。
其罐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吸拔力强,能耐高温,不易破碎,可用于身体各部拔多种罐法,尤其多用于水煮罐法。
但其罐易燥裂漏气,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不宜用作刺血拔罐等。
(图6-12)2、陶瓷罐亦名陶罐,系用陶土烧制而成的罐具。
形如缸状、口底稍小、腔大如鼓。
其罐吸拔力强,易于高温消毒,适于全身各部。
但体较重、易于破碎,且不透明,目前已不常用。
3、玻璃罐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烧制成的罐具。
形如球或笆斗,口平腔大底圆,口缘稍厚略外翻,内外光滑,大小规格多样。
其罐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适用于全身各部,可施多种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罐具之一。
但传热较快,易于破碎。
(二)新型罐具1、挤压排气罐以挤压方式排气的罐具。
(1)挤压排气橡胶罐:常用者系仿玻璃罐规格以高弹性塑料而制成的双层塔式橡胶罐。
使用时将罐口置于吸拔部,挤压罐身排出罐内气体即行施罐。
此罐轻便,不易破裂,便于携带,无点火烫伤之虑,但无温热感、不能高温消毒,易于老化,仅宜拔固定罐,不宜施其他罐法。
(2)挤压排气组合罐:由喇叭形透明玻璃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而构成。
应用时将罐口扣于吸拔部位,挤压橡皮球排气而拔罐。
其罐操作方便,但负压维持时间较短,仅宜于留罐。
2、抽气排气罐简称抽气罐,常用下述几种:(1)连体式抽气罐:罐与抽气器连为一体的抽气罐具,其罐上部为圆柱形抽气唧筒,下部为腰鼓形罐体,用双逆止阀产生负压,其真空度由0~18kg/cm2负压值,吸附力可随意调节,又不易破碎,宜用于多部位拔留罐。
拔罐法教案

拔罐法在妇科疾病中应用举例
月经不调
在腰骶部及腹部的穴位拔罐,可 以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缓解月
经不调症状。
痛经
在下腹部及腰骶部的穴位拔罐,可 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痛经症状。
乳腺增生
在患侧乳房周围及背部的穴位拔罐 ,可以疏通乳腺经络,缓解乳腺增 生症状。
06 拔罐法安全防范 与应急处理
拔罐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处理
哮喘
在背部定喘穴、肺俞穴拔 罐,能够调节肺部功能, 缓解哮喘症状。
拔罐法在外科疾病中应用举例
落枕
在患侧颈肩部寻找压痛点 ,拔罐可缓解肌肉紧张,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 落枕症状。
颈椎病
在颈肩部及上肢的穴位拔 罐,可缓解颈椎病变引起 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腰肌劳损
在腰部及下肢的穴位拔罐 ,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紧张 、疼痛等症状。
点燃火源
点燃酒精棉球或火柴,伸入罐 内旋转一圈后立即抽出,使罐 内形成负压。
留置时间
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度,留置 5-15分钟后起罐。
走罐法操作要点及示范
涂抹润滑剂
在拔罐部位和罐口内 侧涂抹适量润滑剂, 以减少皮肤摩擦和疼 痛。
点燃火源
点燃酒精棉球或火柴 ,伸入罐内旋转一圈 后立即抽出,使罐内 形成负压。
玻璃罐
采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加工成如笆斗或口杯形状,口平底尖(避免 放置时滚动),口缘稍厚略向外翻,内外光滑,大小不一。
03
陶罐
由陶土做成,口底平滑,中间略向外展,形如腰鼓。其吸力较玻璃罐小
,但耐火时间长,不易摔碎,能反复使用。
拔罐介质选择及作用
液体介质
如温开水、姜汁、蒜汁、药酒等。其中温开水是最常用的介 质,具有温热作用,能加强拔罐的温热效应。姜汁、蒜汁等 具有辛温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证。药酒则根据所配药物的 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拔罐包括拔火罐、水罐、药罐3种疗法。
罐的种类有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等。
本节重点介绍拔火罐,以玻璃罐为例。
拔罐的方法有坐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和刺血拔罐法。
本节以坐罐法为例。
投火的方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
本节以闪火法为例。
[适应范围]
1、环节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蛇毒咬伤的急救排毒。
[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局部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胸腹部、孕妇腰骶部。
[评估患者]
1、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
2、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5、年龄、体质及心理状况。
6、女性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
[告知患者]
1、由于罐内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大小相关的紫红色瘀
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2、个别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物品准备]
1、中医护理盘(拔火罐盘):玻璃罐、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小
口瓶、纱布。
2、治疗单、手消毒剂。
[操作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洗手,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
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拔罐部位。
4、在选好的部位进行拔罐。
观察罐口吸附情况及皮肤情况,并询问患者有
无不适感。
5、常规留罐10~15min后起罐。
6、操作完毕。
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去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整理用物,洗手。
8、做好记录并签名。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拔罐法操作流程及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见图2-1、
图2-1 拔罐法操作流程
表2-1 拔罐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若出现烫伤,扣20分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舒适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
多处不宜拔罐。
2、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3、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4、乙醇棉球勿过湿,防止烫伤。
5、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
6、起罐时切勿强拉。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等待自行吸
收;如水疱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覆盖无菌敷料。
7、使用过的火罐,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