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培养料如何堆制发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蘑菇培养料如何堆制发酵
堆制发酵
选择靠近菇房、地面平整,最好是水泥地板的场地进行培养料堆制。
把草料切成约20厘米长的小段或不切。
用清水或尿水浸泡1—2天,滤去水分,含水量约70%。
干粪物也要预湿,方法是洒水在干粪上堆起来。
建堆时第一层在地面铺一层12—15厘米厚预浸过的草料,接着铺上一层4—6厘米厚预湿的粪类。
如此反复交替堆积至8—9层。
整个料堆高约1.5米,宽1.8—2.2米,整个堆要求上窄下宽,顶部龟背形。
堆制过程中,把尿素、硫铵等物料溶于水,从第三层开始轻轻洒入。
按“底层不洒水、中层少洒水、上层洒透水”原则进行洒水至堆料四周有水渗出为宜。
堆成后用草帘盖好,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至第四天温度升至摄氏70度,可以看到料下沉,堆上有热气升起。
至第5—7天温度下降,可进行第一次翻堆,尽量做到把原来堆外表的料翻入堆内,底层的翻上顶面。
四天后第二次翻堆,再过四天第三次翻堆,这次翻堆可拌入过磷酸钙、碳酸钙或石膏,调节酸碱度,并检查料的含水量,适当补充水分。
以后每隔四天翻堆一次,第五次翻堆时可配合喷洒杀虫剂,并检查料的气味、颜色、料的软化程度、含水量等,即完成培养料的前发酵工作。
每次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天气而定,温度高时可3—4天翻堆一次,气温低时可5—7天翻堆一次。
蘑菇培养料堆制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而影响培养料的质量。
1、料温不能升高:可能是粪类太多,堆料压得过紧,造成厌气发酵。
2、堆料温度不能升到技术指标的要求:可能是草料过多,堆料太松散,水分不足。
3、堆料翻开有白色粉状物:可能是堆料温度过高,而且水分不足,高温性的放线菌大量生长,大量消耗堆料养分。
处理办法是翻堆补充水分。
4、堆料发黑,手感粘糊,有臭味:可能是粪类过多,过湿,透气性差所致。
5、草料腐烂,粪块夹生,有霉味:可能是预浸时处理不妥,草料过分浸泡,且含水量过大。
粪块浸泡不透。
再加上前几次翻堆不妥,料温不能升高。
二次发酵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也叫后发酵,是在第一次发酵,即培养料堆制或前发酵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次发酵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进行。
室内培养料的二次发酵可以在第一次发酵的第三次翻堆后的第2—3天进行,趁着料温回升时把料送入菇房床架上摊平成20—25厘米厚;或第一次发酵的第五次翻堆后第5—6天进房。
培养料进房后,封密门窗,不能泄气。
加热源,可以是热蒸汽、电源、烧煤炭等。
把室温在8—12小时内,升到摄氏60—65度,保持4—6小时。
然后降温至摄氏50—52度,保持4—5天。
待温度降至摄氏25—27度即可播种。
室外培养料第二次发酵是在第一次发酵结束后,趁着料温未
降时重新建堆。
建堆前在堆底开一条通气沟。
堆好后用草帘盖好。
夜间及雨天用塑料膜覆盖,其内用竹枝撑起约20厘米距离。
建堆后第二天料温应升至摄氏60度,保持4—6小时,然后掀起覆盖物降温至摄氏50—52度,这时候要用插捧插一些5厘米深的小孔,加强透气。
如此保持4—5天,趁着料温未降时及时进房。
不过,对蘑菇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进行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无论是室内或室外进行,都要趁第一次发酵的料温未降时赶快进行。
2、第二次发酵后经过升温,水分有蒸发散失。
发酵后要适当补充水分,补充的水温要与料温一致为好。
3、第二次发酵时间一般4—5天,时间不宜过长。
及时进房。
4、室内进行第二次发酵的,播种前一定要做好室内的换气工作。
5、室外进行第二次发酵的,要保证堆温按时提升或降低,加强透气,培养料质量才有保证。
经过第二次发酵的培养料进一步熟化,促使大量有益微生物生长发育,促进养分分解和有效养分的积累,并杀灭培养料中的害虫及有害微生物,使蘑菇菌种的菌丝体在最短时间内适应营养环境,顺利生长发育。
优质的培养料应该是质地松软亮泽,粪料松散软绵,变成灰褐色,但不是黑色,无结块,无氨味,无粪臭味,无酸腐味,无霉味。
草料柔润有韧性,成条状,用力可拉断。
用指甲刮草条,表皮易脱离但不断,无臭味而有草香味,不霉烂、黄褐色。
用手捏培养料
指间有水渗出,成团,不粘糊,松手可散开。
酸碱度6.8—7.2。
最后一次翻堆后的第五天仍有摄氏50度以上,但不超过摄氏60度。
堆的体积缩小了40%左右,料的重量减少了30%左右,含水量大约6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