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合集下载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前言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

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

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

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

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

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双孢蘑菇栽培一、概述双孢蘑菇(Agaricus bitoquis)又叫白蘑菇,洋蘑菇等。

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它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区域最广,总产量最多的食用菌。

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栽培,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60%以上。

蘑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法国,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

20世纪初(1902年)用组织分离法成功获取菌种,从此蘑菇的人工栽培技术从法国传到英国、荷兰、德国、美国并扩大到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荷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

1936年主要在西欧约有10个国家栽培,年产量约4.6万t;1976年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鲜菇年产量67.5万t;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蘑菇生产,鲜菇年产量超过300多万t。

双孢菇培养料的简易二次发酵法

双孢菇培养料的简易二次发酵法
1 翻堆后4 / 时 内 , 温可达 7 ~0 。若料 温达 次 8i x 料 58℃
2 一次发酵的堆制技法

般一次发酵的堆料时间为2 天左右。 O 最后达
到的标准是 : 有强烈的氨味 , 呈棕色或黑棕色 , 稻草
不 易折 断 , 一定 的弹性 , 手握 培养 料可 握 出2 3 有 用 ~

易式的塑料棚 ,棚里离地面2 —0m 0 3 c 处搭一床架 ,
在晴天 1~ 4 ,趁热 将 培养料 运进 棚 内集 中铺 放 3 1时 在床 架 上后 建 发酵 堆 , 中间插 有 通 风孔 ( 料 在堆 上
堆时要充分抖落散发氨气 ; 二是料上床后 , 注意多 次 翻动 , 大通风 量 , 加 直到无 氨 味时方 可播 种 ; 三是 用甲醛吸收氨气。
4 特种经济动植物/0 2年0 2 21 5期
27 注 意事项 - 43 湿 腐料 的处理 .
第3 次翻堆 后3 4 进行第 4 ~天 次翻堆 。检 查含 水
草秆 黑 色有 粪 臭 , 内有 杀 菌 害虫 , 堆 用手 挤 有
翻堆 时一定要匀 , 做到上翻下 、 翻外 、 翻 成串水滴下 。其原因是堆制过程中含水量大 , 里 前 堆温 后, 降低病菌及虫 口 密度 ; 翻堆后要打孔通气 , 促进 低或堆制中经雨淋湿 , 应在翻堆时多抖落几次或摊
有氧 发酵 。
开晾一晾, 散发水分并及时消灭病虫害。
44 干腐料 的处 理 .
3 室外集 中式简 易棚二次发酵
传 统 的二 次 发酵 方 法 一 般采 用 室 内分 散 式后 发 酵 。辽 东地 区 由于多 采用 塑料棚 、 防空洞 等单层 栽 培 , 宜进行 室 内后发 酵 。二次 发酵 后培 养料 应 不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是指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在10~12个小时内升温至60℃~62℃并保持4~6个小时,然后通风降温至48℃~52℃并保持4~5天。

实践证明,培养料二次发酵后栽培蘑菇,产量比一次发酵的高出40%左右。

现介绍两种常用的二次发酵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室内加温后发酵选择密闭性较好的菇房关闭门窗,堵塞通风口。

在第一次发酵第三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将培养料趁热运进菇房,集中堆放在中层。

当料温为45℃时,立即将室外旺盛燃烧的煤炉搬进菇房,用猛火升温。

为保证菇房内的湿度,可在煤炉上放一锅水。

升温时间越短越好,应在10~12个小时内达到60℃~62℃并保持4个小时。

然后,开窗通风,使温度降至48℃~52℃并保持4天。

室外覆膜后发酵选好发酵场地,砌好通风道或在堆制过程中用木棒留通气孔。

以通风道为中轴,将培养料翻至二次发酵场地,堆成1.5~2m宽、0.8~1m高的料堆,用竹竿在料堆上弯成弓形支架,两端插入地下,支架与料堆距离约30cm,用薄膜覆盖在上面,四周压紧,即可进行二次发酵。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二次发酵,都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二次发酵是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要保证一次发酵的质量。

②散堆后,培养料要尽快搬入房中,集中堆放,不要散开,以放在中层为宜。

③要注意培养料的含水量。

在二次发酵前要补足水分,用石灰水调整含水量至65%~70%、ph值为7.5~8。

④二次发酵的温度为55℃~60℃并保持4个小时,控温阶段保持48℃~53℃4天。

⑤适时结束发酵,通风降温,以保证培养料的发酵质量。

二次发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一次发酵时间的长短及料熟程度,一次发酵时间长且料偏熟时,二次发酵的时间可缩短。

⑥二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如散发出甜香味且无氨臭味、颜色为深棕红色、表面长有白色放线菌时,即为发酵成功。

蘑菇培养料如何堆制发酵

蘑菇培养料如何堆制发酵

蘑菇培养料如何堆制发酵堆制发酵选择靠近菇房、地面平整,最好是水泥地板的场地进行培养料堆制。

把草料切成约20厘米长的小段或不切。

用清水或尿水浸泡1—2天,滤去水分,含水量约70%。

干粪物也要预湿,方法是洒水在干粪上堆起来。

建堆时第一层在地面铺一层12—15厘米厚预浸过的草料,接着铺上一层4—6厘米厚预湿的粪类。

如此反复交替堆积至8—9层。

整个料堆高约1.5米,宽1.8—2.2米,整个堆要求上窄下宽,顶部龟背形。

堆制过程中,把尿素、硫铵等物料溶于水,从第三层开始轻轻洒入。

按“底层不洒水、中层少洒水、上层洒透水”原则进行洒水至堆料四周有水渗出为宜。

堆成后用草帘盖好,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至第四天温度升至摄氏70度,可以看到料下沉,堆上有热气升起。

至第5—7天温度下降,可进行第一次翻堆,尽量做到把原来堆外表的料翻入堆内,底层的翻上顶面。

四天后第二次翻堆,再过四天第三次翻堆,这次翻堆可拌入过磷酸钙、碳酸钙或石膏,调节酸碱度,并检查料的含水量,适当补充水分。

以后每隔四天翻堆一次,第五次翻堆时可配合喷洒杀虫剂,并检查料的气味、颜色、料的软化程度、含水量等,即完成培养料的前发酵工作。

每次翻堆的间隔时间因天气而定,温度高时可3—4天翻堆一次,气温低时可5—7天翻堆一次。

蘑菇培养料堆制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而影响培养料的质量。

1、料温不能升高:可能是粪类太多,堆料压得过紧,造成厌气发酵。

2、堆料温度不能升到技术指标的要求:可能是草料过多,堆料太松散,水分不足。

3、堆料翻开有白色粉状物:可能是堆料温度过高,而且水分不足,高温性的放线菌大量生长,大量消耗堆料养分。

处理办法是翻堆补充水分。

4、堆料发黑,手感粘糊,有臭味:可能是粪类过多,过湿,透气性差所致。

5、草料腐烂,粪块夹生,有霉味:可能是预浸时处理不妥,草料过分浸泡,且含水量过大。

粪块浸泡不透。

再加上前几次翻堆不妥,料温不能升高。

二次发酵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也叫后发酵,是在第一次发酵,即培养料堆制或前发酵的基础上进行的。

蘑菇菌糠二次增效发酵及其作物栽培应用

蘑菇菌糠二次增效发酵及其作物栽培应用

蘑菇菌糠二次增效发酵及其作物栽培应用摘要:蘑菇菌糠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且有良好的持水和透气能力。

通过对蘑菇菌糠进行二次增效发酵,其作为园艺栽培基质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处理后的菌糠容重0.225 g/cm 3、吸水力156.3 g/100 g、最大持水量60.2%、电导率(EC)3.05 mS/cm、pH 6.69、阳离子交换容量(CEC)40.25 mmol/kg;基本组分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粗纤维含量下降了 5.8%,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提高了 1.3%和0.7%,总有机质含量下降了0.6%,碳氮比下降了6.2%。

与蛭石复配后用于辣椒和茄子的栽培效果与草炭土相当,但成本更低,可用作优良的园艺基质原料。

关键词:蘑菇菌糠;发酵;园艺基质S646.11A我国食用菌栽培产生的菌糠因利用率低而被大量废弃,遗弃的菌糠霉变后产生的霉菌等微生物的扩散会给周边的食用菌栽培造成不利影响,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有研究表明,食用菌菌糠的粗蛋白含量在10%左右,粗纤维含量在15%~30%之间,粗脂肪含量约5%,并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质,其营养价值与麸皮相当,因此菌糠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饲料开发等研究中[1~3]。

另一方面,由于菌糠具有良好的持水和透气能力,可以作为优良的园艺基质应用于土壤改良,可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也可以改善粘性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增强土壤的透汽性、透水性和持水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4~8]。

从已报道的关于菌糠作为栽培基质使用的研究来看,菌糠料一般是经过堆积发酵处理或不经处理而直接使用,只是利用了其透气和保水性能,但肥效较差,未能充分开发出菌糠料的实际利用价值。

本文对蘑菇菌糠进行了“二次增效发酵”处理,并将发酵料与蛭石复配后进行了园艺栽培实验,使蘑菇菌糠的利用效果大大提升。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试剂蘑菇菌糠为嘉兴市本地菇农栽培双孢蘑菇后的废弃培养料,自然风干待用。

腐熟剂购于北京神农采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双孢菇二次发酵的6个要点

双孢菇二次发酵的6个要点

双孢菇二次发酵的6个要点发布日期:2011-03-30 来源于:菌林网浏览次数:284双孢菇二次发酵主要就是注意料里的温度,还有通风换气进行有氧发酵。

这和欧美的隧道双孢菇二次发酵发酵原理基本一致。

双孢菇二次发酵主要就是注意料里的温度,还有通风换气进行有氧发酵。

这和欧美的隧道双孢菇二次发酵发酵原理基本一致。

1、培养料铺床时,要做到松紧适度,草粪均匀,不能压实紧压,床面做到平整。

最好的是做到床面有一小层粪粉,这有利于将来覆土前的整理床面,而且覆土后菌丝发菌快。

2、床面调水。

如果培养料过干,必须在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前喷水,增加床面培养料的湿度。

不然在蒸汽进入后,培养料表面会更加干燥。

3、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采用蒸汽加热是最好的方法,安全快速。

可参照温暖如春老师的《简易油桶电加热蒸汽发生器》/Artic le.aspx?id=531解决蒸汽的问题,成本低。

当然有锅炉更好了。

蒸汽进入前,要巡察门窗是否严实,每条通风沟的最上和最下的通风窗要预留绳子到菇棚外,以便开窗换气。

4、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的温度。

温度上限有学者著书说是65度,本人都控制在63以下,确保安全。

因为过高的料温,遇上培养料太湿,会产生连珠菌。

一般菇农是量室温,这是误区,合理的应该测量料温。

室温和料温概念不同,室温的话,最好控制在58度之内。

在料温达到60度后,保持12至24小时,然后开窗或是封炉口,把料温降至52度左右,保持三天,这是培养放线菌。

5、通风换气。

在料温60度24小时后,就要开始开窗换气,让培养料能充分进行有氧发酵。

换气要南北的上下窗对开,使新鲜空气对流进入菇房,南北两边交替开窗,一般每天开2小时。

6、开窗播种。

双孢菇培养基二次发酵的天数,视培养料的腐熟程度来定,培养料生的要多蒸汽两天。

当料温降到50度以下时,要及时开窗,这种温度下的料面会凝结冷凝水,造成过湿,粘手,不利菌丝吃料。

所以要及时开窗,并且全部打开,让料内多余的水蒸气蒸发出去,这样的培培养料将来透气性好,在走菌的这段时间内比较不易塌实,菌丝吃料迅速。

荷兰先进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技术(1)

荷兰先进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技术(1)

总重量 Kg
损耗 %
准备阶段
1424
0
356
0
一次发酵
1000
40
260
37
二次发酵
710
40
220
18
三次发酵
610
16
201
10
表4 培养料理化指标
准备阶段 一次发酵阶段
麦草、鸡粪培养料不同阶段指标
含水量 (%)
pH
混合










60-70
64-72 66-74
含氮量 (%)
灰分含量(%)
CNC三次隧道的内部 220吨三次料 (4 × 35 × 4.5 m)
3 荷兰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的学习体会
2012年12月,参观荷 兰双孢蘑菇研发中心
2012年12月,参观荷 兰WALKRO堆料场。
2012年12月,参观荷兰 WALKRO堆料场。
2012年12月,参观荷兰 双孢蘑菇研发中心菇场。
荷兰常用的双孢蘑菇堆肥配方
(1)马粪配方: 马粪:1000kg 鸡粪:100kg 石膏:30kg 水:1000 liters 可堆制二次料1100~1200kg
(2)秸秆配方 秸秆:1000kg 鸡粪:800kg 石膏:75kg 水:5000 liters 可堆制二次料 3000~4000kg
一次发酵结束后 培养料外观
2.2 一次发酵场的整体流程合理循环(节水、污水利用、氨气回收)
节水池
废水利用池
一次发酵隧道 氨气回收管道
2. 3 一次发酵要根据原材料情况、气候条件、生产条件、人员 情况等来制定技术措施

平菇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摘完怎么发第二次

平菇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摘完怎么发第二次

平菇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摘完怎么发第二次堆垛发菌后,定期在料袋间插温度计观察堆温,观察堆温变化。

堆垛后每隔5-7天翻垛一次,将下层料袋往上垛,上层的往下垛。

当袋两头菌丝各长进料内2-3厘米时,可在菌丝生长带上面1-2厘米处用大头针刺孔8-10个孔,这样可以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达到通气补氧的作用。

一、平菇发菌期的管理要点是什么1、堆垛发菌后,必须定期在料袋间插温度计观察堆垛的温度,同时要注意堆垛温度的变化。

天气温度有变化时,必须改换菌袋的打垛方式,发菌最适温度是25°C-30°C,高于30°C时必须要散堆。

2、堆垛后每隔5-7天必须翻垛一次,翻垛时要将下层料袋往上垛,上层料袋往下垛,里面的料袋往外垛,外面的料袋往里垛。

这样可以使菌袋的受温一致,发菌也会整齐,翻垛时如果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料袋,必须要将其拣出。

3、菌丝在生长的过程中会慢慢变大,如果袋内供氧量不足就会影响菌丝生长,当菌丝长进料内2-3厘米时就必须采取供氧措施。

可在菌丝生长带的上端1-2厘米处用大头针刺8-10个孔,或用竹筷从袋口往里面扎3-4个孔进行通气,也可以将料袋两头扎紧的绳子松开一点,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

二、平菇摘完怎么发第二次1、发第二次时首先要保持一定温差刺激和适宜的空气湿度,可以喷一点水在平菇菌包上面,平时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和光照刺激,但是不能让菌包晒干,要保持湿润。

2、平菇在出完一茬菇后10-15天才会长出第二茬,这时必须清理菌板表面的老菇根和死菇,然后轻压菌板使老菌皮破裂,这样有利于新菇再生。

新菇在生长时一定要通风4-5小时,然后用清水将薄膜洗干净,用菌板覆盖即可。

3、平菇的采收时间,应掌握在平菇长到七八成熟时。

这时菌盖边缘由内卷变平,颜色变浅,下凹部分会出现白色茸毛。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修订稿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修订稿

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双孢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

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

双孢蘑菇属草腐菌,只在发酵后的粪草料中生长。

北方地区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双孢菇等草腐菌的资源优势。

其中双孢菇稳产、高产的最为关键技术之一是培养料配制的质量。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双孢菇基料的配制及二次发酵技术。

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原料是麦秸等秸秆或牛马粪、鸡粪等。

准备这些原料的原则与要求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C/N比,双孢菇基料碳氮比发酵前为30-33:1,可按含氮量%来计算。

发酵后为17-18:1。

(二)粪草比,依当地资源条件而定, 6:4、5:5、4:6均可。

适当增加畜粪比例,有利于升温,有利于优化基质理化性状和高产。

(三)配料数量,按干物质计算,一般每100m2实际栽培面积用料为250kg-4000kg。

用料多少与栽培效果具有以下相关性:1、用料多,则料厚,单产高;用料少,则料薄,单产低。

2、料厚者,发菌时间相对较长,出菇时间相对较晚;而料薄者,则发菌时间短,出菇时间相对较早。

3、料厚者,料温较高,播种时间宜晚不宜早;而料薄者,料温较低,播种时间相对较早。

4、料厚者,菌丝量多,容易保持料温,有利于寒冷季节出菇;而料薄者,菌丝量少,不易保持料温,气温低时不易形成菇蕾,转入越冬期早。

那么对原料质量要求有哪些?1、秸秆类。

小麦秸、稻草、玉米秸、燕麦秸、大麦秸等,要求干燥、无霉变。

小麦秸用前要压扁;稻草用前要切短;玉米秸用前要用铡草机切短打碎,目的是有利于吸水、发酵和改善基质物理性状。

2、畜禽粪类。

马粪、牛粪、鸡粪等均要提前收集晒干、粉碎,贮存好。

凡在养殖厂外长期堆积已经发酵的畜禽粪,往往已经失效,不能使用。

3、其他有机氮源。

豆饼、花生饼、棉仁饼粉、菜籽饼、啤酒糟、麸皮等,用前都要晒干、防霉变。

食用菌发酵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食用菌发酵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食用菌发酵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翻格平整:在堆料后发酵处理过程中,堆料本身在大量有益微生物的参与下继续发酵,由于在微生物的繁殖、代谢过程中,排出各种有害气体,贮积在堆料的内部,必须通过全面翻动、拌松来排除。

一般翻格两次。

翻格时先将料堆在一边,然后用双手将料向无料方向抖松、翻动,捡掉粪块及杂质,排除废气,这样下种后菌丝会很快恢复。

最后一次翻格时,菌床四周不用草边,应把培养料在菌床四周整理基本垂直,为稀泥糊边作准备。

同时做好床面培养料的平整,准备下种。

后发酵结束后料的标准。

色:呈暗褐色,料内有毛状(嗜热细菌、嗜热真菌和嗜热霉菌)的白化现象。

触:料柔软,拉易断,富有弹性。

嗅:无异味。

水:培养料含水量应在60—62%。

如发现料偏干,可用2%的碳酸钙水溶液或5%的石灰水调节。

测:测定培养料酸碱度为7.2—7.6。

消氨处理:常见的异常现象是,经过堆料后发酵处理后,培养料游离氨大量存在。

氨呈碱性,能毒害菌丝。

氨有很强的挥发性,料中所挥发的氨会熏伤蘑菇菌丝,使菌丝蛋白质变性,使新下种的菌种失去恢复能力,造成氨害。

轻者料中长出许多鬼伞杂菌,夺取蘑菇养料,重则抑制蘑菇菌丝恢复,甚至对蘑菇菌丝造成致命性的危害。

良好的培养料,经后发酵后,应该没有异味,更无氨味。

如料中存在大量氨味,主要是在建堆时,氮肥添加过多,或者添加过迟造成的。

如果堆料室外前发酵结束,料本身含氨量就高,若室内后发酵料温不高,时间又仓促,脱氨微生物就不能充分吸收和利用。

发现料有氨味,应拒绝下种,避免造成损失,菇房应加强通风。

同时,根据料中含氮量的多少、干湿程度,用过磷酸钙(水溶液)处理〔一般15—30公斤111.1平方米(1000平方尺)〕,具体因料制宜。

过磷酸钙含有游离酸、硫酸,故呈酸性。

氨呈碱性,当料中加入过磷酸钙以后,产生二元复合肥。

氨化过磷酸钙,从而消除了氨,固定了氮,方可下种。

甲醛刺激性大,使操作者难受,同时经处理后,氨味还不能完全消失,最好不采用。

双孢白蘑菇培养料的堆制技术

双孢白蘑菇培养料的堆制技术

双孢白蘑菇培养料的堆制技术作者:王三宁陈云波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8期摘要:根据六盘水市气候特征及农业发展状况,推荐了双孢白蘑菇培养料的配方,详细叙述了双孢白蘑菇培养料制备的1 次发酵和2 次发酵技术。

关键词:双孢白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1 培养料配方(供100m2面积栽培)稻草2000kg(或稻、麦草各半)、干牛粪1900kg(马、猪、羊、鸡粪均可)、尿素20kg(根据牛粪含氮量酌情调整)、过磷酸钙40kg、硫酸钾10kg(或草木灰60 kg)、石膏60kg、菜籽饼100kg、石灰100kg。

2 一次发酵技术2.1 工艺流程(翻堆时间:6、5、4、3、3共计21天)稻麦草预堆、干牛粪预堆→建堆(6d)→第1次翻堆(5d)→第2 次翻堆(4d)→第3 次翻堆(3d)→第4 次翻堆(3d)→第5次翻堆。

2.2 各材料加入的时间和数量建堆时粪草全部加入,同时加入尿素10kg、过磷酸钙13kg、石膏12kg、石灰20kg;第1次翻堆时要加入尿素10kg、过磷酸钙14 kg、石膏12kg、石灰20kg;第2 次翻堆时要加入菜籽饼100kg、过磷酸钙13kg、石膏12kg、石灰20kg;第3 次翻堆时要加入硫酸钾10kg(或草木灰60kg)、石膏12kg、石灰20kg;第4次翻堆时加入石膏12kg、石灰20kg;第5次翻堆时调节含水量在63%~65%、pH值7.5~7.8即可。

2.3 培养料的堆制2.3.1 堆制时间。

在六盘水海拔1840m以上的地区可进行双孢白蘑菇反季节栽培,一年春秋两季。

春季2月上旬至下旬堆料,秋季7月下旬~8月中旬堆料。

2.3.2原料质量要求。

草料、菜籽饼选用当年无霉变的,粪肥选用新鲜干制无杂质的(如有多种粪肥,牛粪应占60%以上),其它材料需在保质期内。

2.3.3堆料。

粪料和稻草在建堆前1天预湿,如果草料是麦草应提前3天用1%的石灰水预湿,使其含水量在60%左右为宜。

二次发酵技术1

二次发酵技术1

二次发酵技术第一天:进料后关闭隧道,开始通循环风,间断的送新风5%——10%,空气和堆温都在50℃。

第二天到达50℃以后,把温度设定在57—60℃左右,维持12小时,升到60℃以上,立刻自动通入外界空气,使之冷却,巴氏灭菌之后把空气温度设置在46—48℃,通入外界空气冷却至48—50℃。

第三天:腐熟通过新风和回风气阀的自动开关,把堆肥温度维持在48—53℃,直至到有氨味结束,注:(1)巴氏灭菌后就不要通活蒸汽(2)有氨味立即导入新风,12小时内把温度降至30℃以下,并开始播种隧道容积以80—90吨以下较好,堆肥厚度1.8—2米为宜,1吨堆肥大约1.1—2平方米堆肥空间。

隧道长宽为18×5米,或22×4米,能容量约80吨堆肥。

通风:循环风每吨堆肥每小时需150—200立方米,静压约100毫米水柱的压力,选用高压风机隧道内大部分是循环空气,只吸入5%—10%的新鲜空气,它要是在二次发酵期间,供养和控温为了控制新风和回旋风的量,要有气流调节器(气阀)。

整个通风管道要完全做成密闭式的。

在隧道上方做一个百叶窗,以便排除废气。

隧道内的温度用插入堆肥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在堆肥的上层、中层、下层、旁边、中央空气导入部,排出口,在排出口也要测定游离氨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隧道保温:墙壁隔热以达到一定的k值,约0.5千卡/m2℃,天花板上必须铺一层25—30cm厚的矿渣棉,作为必要的隔热材料,门要保温耐压,并能很好的密封。

70吨可供1000 m2(时间7天)二次发酵:进料4—6小时后,升温较快。

由50升至57—60℃,保温10小时,超过62℃加大新风降温,此时料温高于空气温度10℃左右。

巴氏灭菌后,给新风使料温下降,空气温度上升,停风时时反之,如此反复调节,即可使料温保持缓慢下降,7天(168小时)后,将循环风全关闭,只给新风降温排氨,10小时后料温将至30℃以下,出仓播种。

预堆时的体积和进隧道时比降低31—37%进二次隧道发酵结束后,料面下降25公分,体积比预堆时下降46%—41%。

双孢蘑菇品种W192工厂化二次发酵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品种W192工厂化二次发酵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品种W192工厂化二次发酵栽培技术1.环境选择1.1地址选择建棚地点应坐北朝南,有相应的堆料场和符合标准的水电供应,上风向无工业污染源。

厂址应距离居民区、垃圾场500m以外;离畜牧场、医院等污染单位1000m以外,符合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1.2用水标准必须符合GB5794-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若抽取地下水做生产用水的应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3覆土要求采用草炭土原土,pH值≤6,含氮量≤1%,灰分小于5%,持水力80%~90%,添加轻质碳酸钙进行搅拌调整pH 值为7~7.5。

通过搅拌保持覆土理化性能一致,形成粗糙块状的质地,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性,可采用甲醛进行覆土消毒,灭杀覆土中的病原菌及孢子、害虫及卵。

1.4菇房菇房采用钢制结构,以泡沫夹心彩钢板或挤塑夹心彩钢板作为墙面建造。

菇房大小根据投资、地形环境、风向进行设计建造。

采用食用菌专用环境调节设备进行温度及湿度调节,在菇床通道设置通风管,利用通风管进行通风降温。

设置排风口,并在排风口安置防虫网。

菇房前后设置房门,靠近外部通道房门为进出料通道,靠近内部通道房内则为人员采菇及操作房门。

菇房配置自来水管道以及蒸汽熏蒸所需管道,墙壁及房顶配置照明日光灯或LED灯进行采光。

1.5菌床菌床宽度1.3~1.4m,通道宽度60~80cm。

菇床层数以5~6层为宜,底层离地面20cm,层间高60~65cm,顶层距房顶1.2~1.5m。

控制系统菇房环境控系统必须采用变频风机,同时包含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除湿系统、增湿系统、自动控制新风联动系统,以及相对应的传感采集器。

传感采集器要求各项指标精度准确,误差范围不超过±5%。

2.材料准备2.1原材料选择工厂化栽培原料以小麦秆,稻草秸秆,鸡粪,豆粕、花生粕,尿素、硫酸铵等铵肥、石膏,轻质碳酸钙等为主,其中麦秆要求明亮的金黄色,无霉变腐败、纯正干净,含水量在15%以下,含氮量在0.5%~0.7%之间,秸秆长20~35cm,无麦壳或少麦壳。

怎样获得野生的蘑菇种子及蘑菇如何选培养料堆制发酵

怎样获得野生的蘑菇种子及蘑菇如何选培养料堆制发酵

怎样获得野生的蘑菇种子杨树蘑学名:柱状田头菇栽培杨树菇的栽培方法和其他木生食用菌相似,有段木栽培的代料栽培两种方法。

段木栽培目前很少采用,代料栽培和平菇、金针菇代料栽培相似。

由于杨树菇菌丝生长慢、抗逆性差,目前都是采用熟料袋的方式,生料栽培尚未见到成功的报道。

一、栽培材料:选用适合杨树菇生长的阔叶树,如杨树、柳树、榆树、枫树、小果榕、小叶榕等的木屑作为主要栽培材料。

近来用棉籽壳、玉米芯制作培养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

杨树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很强。

为了提高要树菇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在主要栽培材料中必须加入适合的有机氮源,如新鲜的米糠,麸皮、豆饼粉、花生饼粉、茶子饼粉等。

二、培养料配方:(1)杂木屑52%、棉子壳26%、麦麸19%、粮、石灰各1%;(2)•棉子壳52%、杂木屑26%、麦麸19%、粮、石灰各1%;(3)棉子壳87%、麦麸11%、碳酸钙2%;(4)杂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碳酸钙2%;(5)杂木屑68%、麦麸29%、碳酸钙2%、红糖1%;(6) 甘蔗渣68%、米糠30%、碳酸钙2%;(7)棉籽壳34%、蔗渣34%、麦麸30%,碳酸钙2%。

三、栽培季节和场所选择: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空气湿润,气候温和,非常适合杨树菇的生长。

如果有足够的发菌室,一年四季均可袋栽。

在自然条件下最好选择在出菇温度20~25℃的季节栽培,即栽培季节在春季(2月接种、4月出菇)或秋季(8月接种、10月出菇),如室内有条件加温,冬季也能栽培,•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温顺气温过低未能菇,到来年气候回暖时仍会出菇。

凡明亮、通风和近水源的栽培房、仓库、空房都可以作为要树菇的栽培场所。

人防工事和石山区的山洞,常年气温比较恒定,更适合常处栽培。

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阳网、薄膜搭建大棚栽培杨树菇。

四、配料与装袋: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

配料时在水泥地均匀地按配方加入各种培养料,拌均匀。

棉籽壳不容易用水浇湿,需提前8~10•小时用清水调湿,堆成一堆充分预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是指培养料经过堆制,在最后一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趁热运进发酵室,在10~12个小时内升温至60℃~62℃并保持4~6个小时,然后通风降温至48℃~52℃并保持4~5天。

实践证明,培养料二次发酵后栽培蘑菇,产量比一次发酵的高出40%左右。

现介绍两种常用的二次发酵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室内加温后发酵
选择密闭性较好的菇房关闭门窗,堵塞通风口。

在第一次发酵第三次翻堆后,当料温升至50℃~60℃时将培养料趁热运进菇房,集中堆放在中层。

当料温为45℃时,立即将室外旺盛燃烧的煤炉搬进菇房,用猛火升温。

为保证菇房内的湿度,可在煤炉上放一锅水。

升温时间越短越好,应在10~12个小时内达到60℃~62℃并保持4个小时。

然后,开窗通风,使温度降至48℃~52℃并保持4天。

室外覆膜后发酵
选好发酵场地,砌好通风道或在堆制过程中用木棒留通气孔。

以通风道为中轴,将培养料翻至二次发酵场地,堆成1.5~2m宽、0.8~1m高的料堆,用竹竿在料堆上弯成弓形支架,两端插入地下,支架与料堆距离约30cm,用薄膜覆盖在上面,四周压紧,即可进行二次发酵。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二次发酵,都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二次发酵是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要保证一次发酵的质量。


散堆后,培养料要尽快搬入房中,集中堆放,不要散开,以放在中层为宜。

③要注意培养料的含水量。

在二次发酵前要补足水分,用石灰水调整含水量至65%~70%、ph值为7.5~8。

④二次发酵的温度为55℃~60℃并保持4个小时,控温阶段保持48℃~53℃4天。

⑤适时结束发酵,通风降温,以保证培养料的发酵质量。

二次发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一次发酵时间的长短及料熟程度,一次发酵时间长且料偏熟时,二次发酵的时间可缩短。

⑥二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如散发出甜香味且无氨臭味、颜色为深棕红色、表面长有白色放线菌时,即为发酵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