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科建设一览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最新名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最新名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最新名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问答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
学生宿舍:“精装宿舍拎包入住”中校区新建学生公寓楼设施齐全。

“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冷暖双供"。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几个食堂
学校共有17个食堂,东校区有东区学生食堂、东苑餐厅、蜗壳时光茶餐厅、美食广场、星座餐厅(民族)、东区教工餐厅;西校区有西区学生食堂、金桔园餐厅、西三餐厅、正阳楼餐厅、芳华餐厅、西苑餐厅、西区教工餐厅;中校区有桃李苑餐厅。

所有食堂都集中在学生生活区,十分便捷。

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录取规则
根据各省级招办提供的投档成绩(含省级招办确认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调阅考生档案。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录取时,可根据报考的生源质量等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入学注意事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新生报到时对其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对审查合格者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新生入学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在三个月内按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体检和资格复查。

复查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者,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取消
其学籍;情节严重者,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复查中发现身心状况不适宜在校学习,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需要在家休养者,可保留其入学资格一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PPT 57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PPT 57页)
04.11.2019
一、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项目简介
在某个学科领域内,通过征文形式,面向海内外选拔在学博士研究生,
为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博士生开阔视野,启迪
智慧,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资助项目数及资助强度
现有12个学科门类,原则上每个门类资助1个,理学、工学门类资助 2~3个。每个项目资助经费25万元左右。
关学科、专业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组成; 学校鼓励导师进行博士生开题,就学位论文题目与 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开题报告计2 学分。
04.11.2019
第七章 培养计划
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本领 域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导师根据培养需要决定博士生是否参加学术 会议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的主题与类型;
学院需将通过检查与审核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以及 调整与变更的培养计划)报研究生院备案,供研究 生院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
若研究生院在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时发现问题,有 权通过学院(学科点)要求导师更改或调整研究生 培养计划。
04.11.2019
第七章 培养计划
实践环节
应用型研究生需要加强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 的培养;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04.11.2019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要求保持不变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指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指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建成独具中国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决定自2017年开始实施“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旨在支持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国内一流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

学校根据总体建设目标以及校内学科建设现状,设定四类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及建设目标。

1.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目标是建成国际公认的一流学科,在ESI全球学科排名、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海交大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等第三方评价学科排名中位于前列,计划建设6个学科。

2. 世界一流学科培育项目:目标是建成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在ESI全球学科排名、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海交大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等第三方评价学科排名中表现良好,计划建设8个学科。

3. 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目标是建成国内公认的一流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结果中位于前列,计划建设8个学科。

4. 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目标是建成国内公认的有影响、有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根据申报情况确定建设学科数量。

二、经费安排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在2016-2020年间计划投入7亿建设经费,四类建设项目的经费额度如下:1.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016-2020年间计划投入3亿建设经费。

2. 世界一流学科培育项目,2016-2020年间计划投入2亿建设经费。

3. 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016-2020年间计划投入1亿建设经费。

4. 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项目,2016-2020年间计划投入1亿建设经费。

三、申报要求1. 申报主体学院(含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下同)是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单位,也是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单位。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建设探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建设探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交叉建设探析——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作者:程妍裴旭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程妍1 裴旭2(1.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230026)作者简介:程妍(1975—),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讲师,博士.裴旭(1969—),男,安徽长丰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综合信息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编号:SK2012B050)、安徽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建设——跨学科研究的视角”(编号:02303304)和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编号:33190015)的阶段性成果.摘要:在阐明学科交叉内涵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剖析该校学科交叉的特色,并详细分析火灾科学这一典型的交叉学科的成长过程,以期为研究型大学的新兴学科培育及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学科;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研究型大学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基础上的综合,当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态势,学科交叉在推动传统学科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提高科研原创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研究型大学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学科是大学的基本构建单元,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和根本,学科交叉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促进学科交叉对于培育新兴学科、完善学科结构、提升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原创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剖析该校学科交叉的特色、成果、阻碍,这对于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学科交叉概述所谓学科,是指按照学术的性质而分成的科学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社会科学中的语言学等。

托马斯·库思从科学整体性的视角,把有无范式——即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学者们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作为—门学科的形成标准。

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在线

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在线

系统生物学系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参与国家蛋白质 设施(浦东)筹建
资源与进化生物学 野外实习教育基地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昆明动物所
医药生物技术系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3
另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青岛海洋所等。
2、学科布局
学科布局: 前沿科学问题
基础生物学板块 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 结构生物学
●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名:姚雪彪、向成斌、毕国强、廉哲雄。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者22人:
吴缅、姚雪彪、刘海燕、田志刚、周江宁、向成斌、温龙平、王光辉、孙宝林、 周丛照、史庆华、王均、田长麟、孙斐、朱涛、胡兵、臧建业、毕国强、刘北明、 杨昱鹏、廉哲雄、张华凤。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陈宇星、涂晓明
教授(PI)组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施蕴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人才群体2个。 国家基金委结构生物学创新团队(2002-2007)
国家基金委免疫学创新团队(2007-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A类)获得者6名。
姚雪彪、牛立文、刘海燕、田志刚、史庆华、毕国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获得者8名。
科大生命科学学院1995-2009年SCI论文总数成长曲线
11
7、国际化
国际合 作重大 课题 2
国际 课题 2
外籍全 职教授 4
国外 引进 教授 23
主办 SCI 期刊 1
主办国际 来访国际 会议/年 学者/年 0.6 ~50
学生国 际比赛 大奖 4
出国读 研率 35%
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首批“111”项目支持单位。90万/年X6
中国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简介

双一流大学建设排名一览表

双一流大学建设排名一览表

双一流大学建设排名一览表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1.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
2.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
一流学科算“双一流高校”范畴
一流建设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简称“双一流”建设大学。

学校是双一流建设大学,其他学科当然也是双一流高校人才。

在双一流刚出来的第一年(_9月公布),的确很多单位招人的时候搞不清楚,限定一流学科。

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岗位根本没人报名,原因有这几方面:
1.42所特别是36所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不愁,普通点的岗位根本不会去;
2. 剩下95所大学的一流学科。

很多时候还要扣除艺术、音乐、体育、中医药类大学),具体到某一学科压根也没几个毕业生,再具体到岗位你还要专业对口的。

3.再者,有些大学的一流学科是__学科群,对应好好几个专业,有些大学的一流学科名称对应到专业,名字压根不一样,后来很多都是让学校开证明,太折腾了。

所以,随着双一流影响力的提高,再加上用人单位考虑到岗位实际,大部分面向双一流的招聘,都没有限定一流学科,只要是一流学科大学的学生都可以。

中科大九系介绍.

中科大九系介绍.

软X射线显微镜 (2002-2003) 15万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24
褚家如教授
表面活性化常温接合方法与机理研究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8.1 2002.12 智能微系统基础技术研究 200 国外杰出人才引进基金 2000.1 基于微探针阵列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 5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支持基金 2001.1 微执行器用压电厚膜制备技术研究 4 中科院留学回国人员择优支持基金 2001.1 并行无掩模微细加工技术研究 15 中国科技大学一流大学计划重点基金 2002.1


2003年7月,参加了在意大利帕多瓦举行的第七届RoboCup世界杯小 型组比赛,从而成为我国第一支独立自行研制的、进入RoboCup世 界杯赛决赛阶段的小型机器人队,为我国争取了荣誉。(第九名)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20
科研项目
基于SMA微小型医用机器人系统研究 子母型微型医用机器人系统研究 腹腔手术用微型机器人系统的研究 高机动性越障机器人研制 具有复合移动机构的微小型机器人 仿生机器鱼研究 足球机器人 新概念智能机器人 飞行器变结构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63自动化领域机器人主题项目 中国科学院支撑项目 985科大重点科研项目基金 985科大重点科研项目基金 985科大重点科研项目基金 中国科学院创新基金项目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7
《2004中国大学评价》
测控技术与仪器:
A+ 第4名/126。
06 高校学科评估(排名):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11名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18
九系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源自1智能机械 与机器人2微纳机 电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

他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中国科大是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中国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111计划”、“珠峰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九校联盟(C9)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入选海外创新人才基地(共5个大学为清华、北大、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华中科大)。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公布该报2010年世界[1]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列全球第49位,中国大陆第二位,同中国内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有3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2011~2012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192位,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校本部(不含苏州、上海的研究院)校园面积为16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

校园共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中国科大的学生和老师习惯以东区、西区、南区和北区来称呼各个校区,校区之间通过免费的校园巴士(需刷卡)连为一体。

学校拥有资产总值12.7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97.1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并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

学校有14个学院、27个系,以及研究生院、少年班学院、软件学院等,在苏州、上海分别设有研究院。

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良好发展的标志之一,其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环境、强大的科研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能够适应新科学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及培养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独立思考和发挥领导作用,有效发挥社会作用。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既注重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性的实践能力和能力的训练,以获得学术研究成果,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形成一种深入、在专业理论学习基础上进行成果,以备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设置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理论培训主要围绕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统计学、元素化学、物理化学、数据结构、逻辑学等。

此外,USTC还设有许多实践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实验室设计、工程制作、设备运行等。

在USTC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下,研究生首先要完成学术学位的申请工作,然后完成学术学位的学习要求,并参加USTC的各项学习活动,另外,USTC还要求研究生参加学术论坛、技术讲座、参加学术期刊、校友数据库等,以增加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科学素养,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USTC的专业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学术知识与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跨界的视角、创业及社会责任感。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出有创意及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能够满足中国社会未来科研需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武汉高校、吉林高校等校编高等教化出版社,第三版(上、下册)
《无机化学例题、要点、习题》张祖德等编中国科技高校出版社第三版

441分析化学
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重量分析;沉淀滴定,常用的分别方法与困难物质分析
《分析化学》武汉高校主编高等教化出版社
《定量化学分析》李龙泉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高校出版社
44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伍越环编著的全部内容
《有机化学》伍越环编中国科学技术高校出版社
《有机化学试验》兰州高校、复旦高校编高等教化出版社
443结构化学
量子力学基础、原子分子电子结构、分子光谱、晶体结构
《物质结构》潘道皑人民教化出版社
444高分子化学
聚合反应基本原理及高分子化学反应
《高分子化学》潘才元中国科大出版社
《近代物理学》徐克尊高等教化出版社;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第三版,高等教化出版社;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高等教化出版社
《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高等教化出版社
436电动力学A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包括低速和高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狭义相对论
《电动力学》郭硕鸿其次版高等教化出版社
《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中国科大出版社
322分析和代数
数学分析:一元和多元微积分,无穷级数,广义积分。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矩阵标准形
《数学分析》(一、二、三册)何琛高等教化出版社
《线性代数》李炯生中国科大出版社
323科技考古学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各领域的应用。
科技考古论丛(其次辑),中国科学技术高校出版社,2024年版,王昌燧主编,左健副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处二〇一六年七月目录一、课程说明 (3)二、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 (5)专业名称: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 (5)专业名称: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5)专业名称:光学(070207) (6)专业名称: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 (7)专业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0) (8)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9)专业名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 (10)专业名称: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 (10)专业名称: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 (11)专业名称:凝聚态物理(070205) (12)专业名称:生物物理学(071011) (12)一、课程说明博士生学位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总学分应不低于23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综合英语、学术交流英语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以课堂教学为主,由科学岛分院统一组织;专业学位课学习可采用读书笔记报告或笔试等多种形式,由导师和导师组负责。

博士生学位课程学习时间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确定,一般应安排在第一学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一年半内完成。

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全部学位学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补考,并取消学籍。

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应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以综述性前沿讲座为主,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拓宽专业基础所需要的理论和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为进入学科前沿,结合研究课题所需阅读的专著、文献和必须掌握的新理论,新方法等。

对于学科交叉或所学专业,研究方向改变的博士生,必须补充学习2-3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或专业课程。

课程的选择和内容应注意与硕士学位课程的衔接,在硕士学位课程的基础上拓宽加深。

专业学位课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专著,撰写读书报告的方式来完成;考试须由科学岛分院组织,三位研究员(或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

中科大推免结果

中科大推免结果
陈培新
5710
85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陈佩瑶
3221
88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陈品章
0471
89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陈仁爱
1911
86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陈仁立
5999
90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陈日红
3622
84.72
生命科学学院
陈闪闪
2094
85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陈绍冯
552X
87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陈胜
4713
80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樊云杰
303X
85
物理学院
范竞存
0335
90
工程科学学院
范若愚
0739
9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范仕东
7030
92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范思佳
0927
86
生命科学学院
范元冠杰
5850
85
物理学院
方清
6910
91
数学科学学院
方书婷
0841
91
管理学院
方涛
7476
96
工程科学学院
0050
82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查政夷
5812
94
工程科学学院
柴诚哲
1738
85
物理学院
柴华
7523
90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柴鹏
2112
85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柴胤光
0014
84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一、报考说明:接收推免生及统考生。

二、专业介绍:本学科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合于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掌握计算机学科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前沿动向,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撰写专业领域外文文章。

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学科点具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

相应的研究方向如下: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广泛研究和应用、计算机整体设计关键技术的突破、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热点和重大进展。

在微处理芯片体系结构方面主要研究新型微处理芯片体系结构及其编程技术,可重构的片上并行体系结构,通用微处理芯片设计技术,指令级并行关键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整体设计方法,多处理器体系结构等;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主要研究新型高效能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模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软件技术、超高扩展高密度计算技术、高可用集群中间件技术、可重构计算等,“并行结构-并行算法-并行编程”研究一体化;在网络及分布式计算方面主要研究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网格计算平台及应用,对等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等。

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指由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所构成的学科,是信息科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是计算机学科用来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人民生活服务的工具和基础。

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

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

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有哪些?化学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世界由物质组成,主要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还有核反应),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一级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材料成分、结构、加工工艺与其性能和应用的学科。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科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主要专业方向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耐磨材料、表面强化、材料加工工程等等。

3、中国科学院大学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京港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欧商校联盟成员,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1963年开始试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正式建校,校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1982年之后,中国科学院批准同时使用校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200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核准校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2012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介绍】_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排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介绍】_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排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都有哪些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物理学类专业、地理物理系专业、工程力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材料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管理科学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化学专业、地球化学专业、物理学专业、传播学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专业、安全工程专业、数学类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英语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什么专业好: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数学类、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物理学类、地理物理系、工程力学、生物科学、材料学、物理学、管理科学。

以上专业算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好的专业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点专业:国家重点专业7个: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色专业:物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建校时最早设置的老系之一,目前物理系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方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生专业,其中凝聚态物理和光学还是国家重点学科。

有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个院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并且是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低温物理学报》的所属单位。

物理系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及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毕业生中已有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前每届本科毕业生约80%左右的同学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继续深造,由于专业基础过硬,综合素质高,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生受到相关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就业地点多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以及海内外经济发达地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强势学科,不仅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而且具有增设二级学科的自主权。

我国第一台通用计算机107机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目前本学科所辖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四个二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国家重点学科,系统结构是省重点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_信息与计算科学_专业建设探索_张韵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_信息与计算科学_专业建设探索_张韵华

第25卷第2期大 学 数 学V ol.25,№.2 2009年4月COLLEGE M A TH EM A TICS Apr.20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索张韵华, 邓建松, 岳兴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合肥230026)1 中科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情况简介一、专业名称的演变1952年高等学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设立了综合性大学13所、高等师范院校33所,这些高校均有数学系,专门培养数学专业人才和公共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师.1955年,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始在数学系里设立“计算数学”专业,60年代一批留学前苏联的回国学者如冯康院士、石钟慈院士、吴文达教授、苏煜城教授和李岳生教授等,他们是国内计算数学专业的开拓者和先驱,他们领导了国内计算数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1984年按教育部要求“计算数学”专业更名为“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这一阶段各高校按教育部要求对该专业增加了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例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课程,为数学系计算数学毕业生到信息产业就业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为了进一步淡化专业、拓宽培养口径,1998年教育部对所有专业的数量与名称进行了统一的调整,将原来的八个数学学科专业合并为三个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与经济类的统计学合一的)统计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学和控制论四个主干专业方向整合而成.她是随着科学计算、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数学学科内形成的一个新的重要学科分支.以科学计算为共性基础和联系纽带,由以前的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运筹学和控制等专业并融入信息学组建而成.其中计算数学所占比例最大.至1998年调整专业目录前,全国设立计算专业的学校约有70个,全国设立信息专业的学校还不足10个,专业点不足80个.一方面新专业的名称吸引了生源,另一方面信息产业逐步认识到数学基础训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信息与计算”成了招生热门专业.从1998年全国不足80个专业到至2004年全国已有426所高校开办了该专业,当年招生人数约为27774人,成为所有理科专业中发展最快,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目前该专业在各高校从属的院系也并不统一,大多数放在数学学院或数学系下,也有放在计算机系下;有的学校将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放在信息与计算专业中,有的则放在“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中.专业名称更名后很多学校增加了信息类课程,例如,信息论基础.近年来,许多院校都对信息科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涉及人才培养的问题作了认真深入的研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举办全国性有关信息和计算专业的教学研讨会. [收稿日期]2007-03-24 [基金项目]2005年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5002)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多次在暑假举办“全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暨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针对如何办好这一专业以及教师培训等问题进行研讨,聘请有关专家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内涵、专业规范、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作相关报告.例如,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分形与小波和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课程,促进和提高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二、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历程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亲自主持创办并任首届系主任,关肇直、吴文俊、冯康、林群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数学系建系之初,以科学院数学所为依托,从1958年建系起就设立了计算数学专业,冯康先生首任计算教研室主任.担任过计算教研室主任的还有石钟慈院士、常庚哲教授、李翊神教授、冯玉瑜教授和刘儒勋教授和奚梅成教授.经过近五十年的艰苦创业和求实创新的治学,现已形成一支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师资队伍,拥有长江讲座教授舒其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发来教授,在职和返聘教授9名,副教授和讲师8名,45岁以下的教员都具有博士学位.同时聘任石钟慈院士、鄂维南博士为华罗庚大师讲席教授,王东明博士为吴文俊大师讲席教授,聘请清华大学韩厚德教授为兼职教授.本专业培养了象余得浩、舒其望、鄂维南、王东明、蔡伟、杜强、陈发来等优秀的计算数学专业人才.科大数学系一直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每学期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参加全国信息与计算科学方向的教学研讨会,不断对原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做了适应性的修改和完善.2004年申报省级教改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课程建设”.2 专业建设目标和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大数学系从华罗庚创办之初就定下了加强基础的“宽、厚、实”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一直延续至今.科大数学系长期坚持淡化专业界限,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宽口径、有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在一到三年级不分专业,统一学习基础课,将加强基础落在实处.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全面的物理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能力.通过加强基础将部分学生培养成从事科学前沿、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才;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开始的训练,将部分学生培养成从事科技、教育、信息、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开发和管理技术人才.为毕业后到信息、金融和企业单位就业创造条件.二、课程培养方案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学制为3到6年.要求修读的课程由四部分组成,通修课、学科群基础课、专业课和高级课程(即本硕贯通课).本科生必须修满160学分,并且符合学分结构要求才能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往往能修满180学分左右.下列各层次的课程设置.1.通修课(61学分)按照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规定,通修课包括政治、英语、物理、计算机类课程和电子类课程.其中物理课程涵盖普通物理及相关试验课程,总计16学分.计算机类包括C 语言、数据结构与数学库等课程.2.学科群基础课(69学分)其中有数学分析(15学分)、解析几何(3学分)、初等数论(3学分)、线性代数(8学分)、实变函数(4学分)、常微分方程(4学分)、近世代数(4学分)、微分几何(4学分)、复变函数(4学分)、拓扑学(4学分)、偏微分方程(4学分)、泛函分析(4学分)、数理统计(4学分)、概率论(4学分).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数学基础课程训练,贯彻了科大宽厚实的基础教学指导思想.5第2期 张韵华,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索6大 学 数 学 第25卷3.专业课(29学分)包括专业必修课(15学分)和专业选修课(选14学分)专业必修课:数学建模(3学分)、数值分析(3学分)、数值代数(3学分)、偏微分方程数值解(3学分)、Sobolev空间与有限元(3学分);专业选修课:数学实验(2学分)、数学基础(2学分)、符号计算系统(2学分)、软件工程(2学分)、理论力学(3学分)、整体微分几何(3学分)、信息论基础(3学分)、数学史(2学分)、代数编码(3学分)、控制论(3学分)、计算数论(2学分)、数理经济学(3学分)、网络安全(3学分)、计算数论(3学分)、高等几何(3学分).4.高级课程即本、硕贯通课(27学分)图论(3学分)、现代密码学(3学分)、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控制论(3学分)、逼近论(3学分)、非线性数学导论(3学分)、并行算法(3学分).本、硕贯通课是科大专业课程的特色课程,即选定一部分专业课程为本、硕贯通课程,即供高年级本科生选修,也供低年级研究生选修.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课时从属于研究生课程体系.每年都有90多人次本科生选修本、硕贯通课程.5.大学生研究计划大学生研究计划有别于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其主要宗旨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或科研人员课题组工作,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熟悉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和参与科学研究的前沿,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大学生研究计划”分为学年和暑期两种,前者要求学生一年的课余时间,后者是利用暑假期间,在选定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目标和任务明确的科研工作.利用科学院和科大“所系结合”的方针,大三暑假学生可去中科院北京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各研究所参与实践、实习活动,并与大学生研究计划、毕业论文结合起来.3 科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特色一、加强基础长期坚持加强基础教育的宽、厚、实,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分析、几何和代数的课程坚固学生的数学基础,重视学科群基础课的深度和广度.2006年教指委指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规范中规定各校可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在A类专业必修课选择不少于2—3门,A类专业必修课给出了数学基础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而我校将A类课程全部揽入到学科群基础课中.其中A类必修课:微分几何,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复变函数论,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让学生在三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在四年级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专业时做好了准备.有利于培养宽口径、有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的人才.二、淡化专业淡化专业的措施:我系前三年不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和计算科学”专业,统一学习数学基础课.第四年学生根据学生的志愿选择专业,并按基础数学专门人才和数学应用人才两种模式培养.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学生自主选课,自然分流,适当引导和调整.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必修课外,学生也可以选修任一方向的课程.目标是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及交叉学科的人才,在课程结构上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加强了物理学,计算机学科及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习.增大学生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以及学习双学位课程.此外,开设了较多的专业选修课程,特别是一些交叉性学科,如数学物理,生物数学,金融数学,信息安全,信息论等等,以促进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在宽口径的培养计划中,两个数学专业所学课程只相差2—3门专业限选课,多数学校的限制性选修课又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和计算科学分为两类,学生需从两类中各选一定学分的课程.我系专业选修课没有分类,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课程范围.也为以后学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选择专业都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例如,鄂维南教授在本科选择基础数学,读研选择了计算数学.三、加强培养应用能力和意识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培养应用能力,一方面开设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等有明确应用目标课程和大学生研究计划,另一方面在数学分析和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课程中注重选择有应用背景的例题,贯穿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常庚哲教授在讲授数学分析、陈发来教授在讲授线性代数课中都将基础知识与数学的应用结合起来,让数学基础课程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四、本硕贯通课程选定一部分专业课程为本科、硕士贯通课程,即供高年级本科生选修,也供低年级研究生选修.其授课课时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衔接等做全面的研讨,开设贯通课程使得分流读研的学生有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其它更多的课程,有利于打好基础,并尽早进入课题研究的前沿.开设贯通课程为获得推荐的读研学生和有专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和发现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在读研期间尽早进入相关的科学研究方向打下基础.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有90多人次本科生选修本硕贯通课程.五、研究型教学形式大学生研究计划是新型的研究型教学形式,是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的形式,可以校内或校外做.利用科学院和科大“所系结合”的方针,近10年来每年暑假都有大三学生去中科院北京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各研究所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2005年暑假2002级16名学生到中科院及研究生院、国家安全实验室做大学生研究计划,从师于袁亚湘、高小山、曹礼群、尚在久等著名教授,这也给导师了解学生,学生选择读研方向提供了机会,其中有些学生重返科学院做毕业论文,有的推荐到他的导师下继续读研.例如,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嘉禹教授、高小山教授,国家信息安全实验室冯登国教授都招收了去中科院做大研计划的学生.六、拓展优质教学资源每个学校的专业选修课程与该学校的专业教师方向紧密相关的.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面,让他们了解最新专业进展,通过聘请国内外计算数学等方向的专家学者和校友到校讲课和专场讲座,拓展了优质教学资源.例如,2005年4月由布朗大学舒其望教授,普林斯顿鄂维南教授,北卡蔡伟教授、张智民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汤涛教授共同开设了80学时的高级数值分析课程,每人讲授一个专题,各专题的学时不等,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张上游教授利用轮休回国讲授了一学期的计算数学专业课程.聘请国内计算数学专家清华大学韩厚德教授、中科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所王烈衡教授来校讲授计算专业课程.专家讲授的课程以及和专家的交流,受到学生的欢迎,使学生接触到学科最前沿的方向和成果,开阔了专业视野,得到了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的培训.通过交流也促进了科大的专业建设.4 专业建设中需要研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目标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培养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中科大一直按研究型大学类型发展,在人才培养中尤其加强基础训练.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数学系是专门培养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人才的.近5年来数学系每年约80名本科毕业生,按毕业后2年统计,85%的学生继续深造,在国内外读研,15%的直接就业,主要在信息和金融产业,再看毕业后10至20年的学生,不足15%的学生从事数学科研和教学工作,85%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怎样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考虑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7第2期 张韵华,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索8大 学 数 学 第25卷二、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分配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在制定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计划时要与学生的毕业出路结合起来考虑.专业课程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基础课程是以训练和熏陶数学思维方式为主,“训练”比“传授”难度高,需要的时间更多,“训练”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是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基础.怎样处理好两者内在的衔接关系和外在的学时冲突?三、专业课程内容调整目前国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大都沿袭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的课程体系,内容较陈旧,未能反映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因此,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作较大的调整.例如,传统课程注重强调算法细节而忽略算法的思想与编程实现;一些问题有更好、更新的算法,一些旧的算法需要淘汰.专业课程调整内容过少达不到质的变化,调整内容再多也不能讲全所有新方法.怎样处理专业课程内容调整中质和量的关系?[参 考 文 献][1] 肖铁树.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周远清.建设高水平的高等理科教育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16-18.[3]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J].大学数学,2003,19(1):6-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科建设一览表
国家重点学科(2007-8-2教育部教研函【2007】4号)
类别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共8个)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708 地球物理学0710 生物学
0712 科学技术史0801 力学
0827 核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共4个)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0703 化学
0708 地球物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7-11-4 教育部教研函【2007】6号)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安徽省重点学科(208-9-18安徽省教育厅教高【2008】2号)
类别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A类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B类(共19个)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80300 光学工程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2 材料学
080701 工程热物理
080702 热能工程
080901 物理电子学
080902 电路与系统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3001 环境科学
083002 环境工程
083101 生物医学工程
120202 企业管理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共15个)
数学、天文与理论物理中的若干前沿和交叉问题量子材料构筑与量子态探测及规律
选键化学基础与前沿地球层圈相互作用
蛋白质网络与细胞活动多尺度复杂系统力学
先进光源基础和同步辐射新方法技术及应用核聚变与高能物理的基础与前沿问题研究
火灾科学与公共安全多尺度功能材料的组装化学
光子的量子调控和微纳操作无线环境下的网络通信与媒体服务
绿色化学与生物相关化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突发事件历史分析与应急管理
“985工程”二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类别名称
一类科技创新平台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二类科技创新平台火灾安全科技创新平台
信息科技前沿理论及应用研究创新平台
地球与空间系统科学科技创新平台
哲学社会科学基地科技史与科技文明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基地
其他
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实践基地1、同步辐射博士生创新中心
2、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研究生创新中心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数学、物理、力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2、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国家重点实验室1、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3、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
4、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院、省、部级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高性能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
先进功能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物理电子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技术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综合国力信息
监测系统研究中心
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
物理学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
天文学天体物理
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应用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

计算机系统结构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
核科学与技术核技术及应用、同步辐射及应用地质学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科学与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