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临床实验药物测制备
临床实验药物测制备临床实验药物制备临床实验药物制备是医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正确的制备方法,才能筛选出具有疗效的药物,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实验药物制备的过程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实验药物的选择在进行临床实验药物制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和研究的方向。
根据研究的需求,选择具有相关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或已知药物进行实验。
同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制备的难易程度。
二、药物的配方制备制备实验药物的第一步是准备药物的配方。
根据药物的成份和浓度要求,精确计量各种药物成分,并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混合。
在配方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的产生,确保制备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药物的溶解和稀释配方制备完成后,接下来就是药物的溶解和稀释。
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溶剂,将药物完全溶解并调整到所需的浓度。
在药物溶解和稀释过程中,要注意溶剂的选择和溶解时间的控制,确保溶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四、药物的过滤和灭菌为了防止杂质的存在和细菌的污染,药物在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过滤和灭菌处理。
选择适当的滤器将药物过滤,去除其中的颗粒和微生物。
然后将药物装入无菌容器中,并进行高温高压的灭菌处理,确保制备的药物安全无菌。
五、药物的保存和贮存完成药物制备后,需要将药物储存起来,以备后续的实验使用。
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储存条件,如低温、干燥、避光等。
同时,要做好药物标签的标注工作,包括药物的名称、浓度、配方、制备日期等信息,以便后续的追溯和使用管理。
六、药物质量的控制在临床实验药物制备过程中,药物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检测药物的纯度、成分、稳定性等指标。
合格的药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临床实验药物的制备是医学研究的基础与关键,只有通过正确的制备过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实验药物的有效制备对于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和疾病治疗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医药放射化合物制剂开发规范与流程优化
医药放射化合物制剂开发规范与流程优化近年来,随着核医学的不断发展,医药放射化合物制剂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为了确保制剂的质量,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放射性药物的疗效,制剂开发规范与流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规范制剂开发的流程、质量控制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制剂开发的流程应该严格遵循标准程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制剂开发的主要步骤包括药物选择、剂型设计、生产工艺开发和验收等。
在药物选择阶段,需要对候选物进行筛选,同时考虑药物的放射性特征和药代动力学特点。
在剂型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剂型,并进行剂量计算和配方设计。
生产工艺开发和验收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验证。
其次,质量控制是制剂开发的关键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在放射性药物制剂开发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放射性活度的测定、纯度测试、稳定性研究和毒理学评价等。
放射性活度的测定需要采用精确可靠的测量仪器,并建立相应的校准方法。
纯度测试则需要进行放射化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多种分析技术的应用。
稳定性研究则需要对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降解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在制剂中的稳定性。
毒理学评价则需要进行动物实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
针对制剂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优化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标准规范、制定操作指南等方式规范制剂开发的每个环节。
这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偏差的发生。
其次,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流程管理的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搭建制剂开发过程的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分析和结果追踪等功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智能化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人员培训和团队合作,提高制剂开发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培训可以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团队合作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药物制剂的设计
选择工艺参数
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确 保工艺的可重复性和可扩展性。
优化工艺条件
通过实验和模拟,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制 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质量设计
确定质量标准
根据药物性质、剂型特点和工艺条件,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
设计质量检测方法
根据质量标准,设计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确保制剂的质量可控 性和一致性。
气雾剂
气雾剂是将药物溶解或悬浮在气体中,通过 喷雾方式使用的制剂。
滴眼剂
滴眼剂是用于眼部给药的制剂,可以直接滴 入眼中。
肺部给药制剂
吸入气雾剂
吸入气雾剂是通过吸入方式给药的制 剂,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
吸入粉雾剂
吸入粉雾剂是将药物以粉末形式吸入 使用的制剂,通常需要配合吸入装置 使用。
眼部给药制剂
化学性质的检查
含量测定
通过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药物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确保其 符合规定的标准。
杂质检查
检查药物制剂中是否存在杂质,如残留溶剂、重金属等,以确保药 物的安全性和纯度。
稳定性
评估药物制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以确定其有效期和存储条 件。
生物学性质的考察
生物利用度
研究药物制剂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情况,以评估其生物利用度。
口服液是液体药物制剂,具有 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
混悬剂
混悬剂是将不溶性固体药物分 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制剂,
需要在使用前摇匀。
注射制剂
溶液型注射剂
溶液型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 制成的制剂,可以直接注射使用。
乳剂型注射剂
乳剂型注射剂是将药物分散在乳化剂 中制成的制剂,适用于油性药物的注 射。
药物研发的流程注意事项
项目论证时,应密切关注相关专利情况,应通过权威机构进行专利、行政保护及保密品种的检索,以免侵权。特别是合成路线的专利、制剂工艺的专利等。除专利因素外,还应该关注药品监测期和中药保护品种等情况。可以有效规避开发品种的产权纠纷,亦可以在开发新产品时及时申请产权保护,以增加新产品的竞争力和独家性的产权壁垒。
七、 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实际情况,研发新品种不能脱离企业实际。企业的实际包括:
(1)生产范围:有没有通过GMP认证的该类药品生产线,如果进行扩项,扩项带来的风险都应在考虑问题之列;
(2)营销网络:长期做抗生素的,该领域网络健全,渠道通畅,然后再改做心脑血管产品,怎么搭建网络,扩展渠道?搞不好等到费时、费力、费钱搭建好网络,市场已经变化了;
有一种可能是在立项时查不到相关的专利,项目进展了一定程度人家的专利出来了,这里不要轻易放弃,要看如何能避开,做全面分析。
五、成品成本因素
做为项目负责人必须全面考虑各种成本,拿出预算,并对开发成功后的药物可能上市价格做一个相关成本核算。改剂型药和仿制药要尤其注意。
六、国家行政政策因素
一个药品要顺利完成注册过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以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的药品注册程序、药品形式审查要点、药品审评要点、药品注册受理要求以及日前国家局颁布的化药的一些指导原则等等,建议:除此之外,应及时查看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主页上,有无该药品的一些新的注意信息;检索有审评中心对该药品、该注册分类、该类药品的审评要求以及审评发现的问题等。以准确把握国家的注册评审政策动态,明确该品种应该注意那些问题,特别是产品归属及注册类别的判断一定要准确!应密切关注新药研究和开发注册申请动态,以免撞车。
总之,立项工作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工作,充分反映了企业决策层学术修养和综合素质才能。立项工作更如投资行为,存在相当的风险,但风险总是与效益同在的,只要在立项开发前进行科学的调研论证,新药开发风险是可以避免或降至最低限度的。毕竟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缓控释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中国药科⼤学平其能⼀、缓控释制剂的现状与进展⼝服药物缓释及控释药物制剂是国内外医药产品发展的重要⽅向。
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少、经济风险低、技术含量增加⽽附加价值显著提⾼等⽽被制药⼯业看重。
国外上市的该类制剂品种达200余种,500多个规格。
2002年,全球⼝服缓控释制剂的市场规模为216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
国内缓释、控释药物制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药典收录的缓控释制剂也在逐版增加。
近年来我国缓释及控释制剂的研发和⽣产得到很⼤发展,⽆论从⽣产的品种、数量还是从剂型和释放机理的研究等多⽅⾯已经⼤⼤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还有⼀些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正在开发缓控释制剂。
但是,作为⼀类新剂型和新制剂,其⽣产⽔平、质量控制和重现性等⽅⾯有待提⾼,⽅便临床⽤药的不同剂量和规格还有待发展。
缓控释制剂发展的趋势是,从延长药物作⽤时间、⽅便⽤药、平稳⾎药浓度、减⼩毒副作⽤为⽬标进⽽以提⾼病⼈在疾病状态下的药效为⽬标。
根据这⼀⽬标,设计缓控释制剂具有治疗需要的释药速度(并⾮恒释就好)、释药时间(并⾮延长释放时间就好)及释药部位或靶位。
从剂型⽽⾔,近⼏年研发较多的是根据疾病治疗时⾠药理学的定时脉冲缓释系统和⼀天⼀次⽤药的缓控释系统。
从药物⽽⾔,则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药物进⼊了⼝服缓释及控释选择的范围,如⼀些抗菌素药物开发了缓控释制剂。
⼆、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设计原则1、设计⽬的(1)适应症及治疗需要主要适⽤于长期性及慢性疾病如⾼⾎压、抑郁、过敏、糖尿病、抗菌、慢性疼痛、关节炎、⾼胆固醇和癫痫等,但没有严格的限制。
(2)⽅便⽤药⽅便⽤药是开发缓控释制剂的重要⽬的之⼀。
缓控释制剂提⾼病⼈⽤药顺应性,减少⽤药次数。
液体⼝服缓控释制剂⽅便⼉童、⽼⼈和吞咽困难病⼈⽤药。
复⽅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漏药率、提⾼效果、减少花费等。
(3)缓控释制剂的经济学缓控释制剂延长药物专利的保护时间、开辟新的有效专利。
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药物发现是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第一步,目标是找到具有治疗潜力的药物候选分子。
常用的方法包括自然产物筛选、高通量筛选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
自然产物筛选是通过对天然产物进行采集、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构等步骤,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评价,寻找具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作为药物候选分子。
高通量筛选是通过对大量化合物进行快速筛选,通常借助于机器人系统和高产能仪器设备,对细胞、酶或受体进行快速评价。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则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和药物分子模拟软件,通过模拟分子结构和活性,从而快速筛选和设计具有潜力的药物候选分子。
药物设计阶段是在药物发现阶段基础上,通过药物化学方法对药物候选分子进行结构优化。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改善药物分子的药理性质、增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降低副作用。
药物设计常用的方法包括构效关系研究、合理设计、亲和力优化等。
构效关系研究是通过研究药物分子结构和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来指导药物分子的设计和优化。
合理设计则是借助已有的结构活性信息,设计具有潜力的药物分子。
亲和力优化是通过改变药物分子结构中的特定官能团的空间位置和电子性质,以提高药物分子与靶标的结合能力。
药物合成是将设计好的药物候选分子经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出来。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合成出高纯度的药物分子,并确保制备方案简洁高效。
药物分子的合成通常包括合成路线的设计、试验条件的优化、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纯化和鉴定等步骤。
药物筛选和评价是对合成或发现的药物分子进行活性筛选和评价的阶段。
这个阶段通常分为体外和体内评价两个部分。
体外评价是利用体外体系,如细胞系、酶活性体系等来评价药物分子的生物学活性。
体内评价则是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毒副作用、药理学性质等。
药物筛选和评价的目标是找到具有良好生物活性且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候选分子。
药物临床试验是将符合安全和有效性要求的药物候选分子进一步验证其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和III期临床试验。
药品研发项目管理
药品研发项目管理1. 项目概述药品研发项目管理是指在药品研发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有效地推进药品研发项目,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 项目目标药品研发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出安全有效的药物,满足治疗需求,并符合药品监管机构的要求,以获得药品上市许可。
3. 项目生命周期药品研发项目一般包括以下阶段: 1. 规划阶段:确定研发目标、范围和资源需求,制定研发计划。
2. 研究阶段:进行新药研究、药物机理研究、药效学评价等。
3. 开发阶段:进行药物制剂开发、工艺设计、临床试验等。
4. 注册阶段:准备和提交新药注册申请材料,与监管机构沟通并解决问题。
5. 生产阶段:建立药品生产线,完成批件生产和上市。
4. 项目管理过程药品研发项目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项目规划在项目规划阶段,需要制定研发目标、计划和资源需求。
具体步骤如下: - 确定项目目标:明确开发的药品种类、适应症范围等。
- 制定项目计划:确定关键里程碑、里程碑时间和活动等。
- 确定资源需求:评估团队组成和各类资源需求。
4.2 项目组织在项目组织阶段,需要建立项目团队、确定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具体步骤如下:- 指定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全面管理和协调。
- 组建项目团队:确定各个部门或岗位的成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4.3 项目执行在项目执行阶段,需要按照计划进行各项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 - 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新药研究、药效学评价等。
- 进行临床试验:组织各个试验阶段,收集和分析数据。
- 进行药物制剂开发:开发符合监管要求的药物制剂。
4.4 项目控制在项目控制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具体步骤如下: - 进行项目跟踪:定期检查项目进展,对比计划与实际情况。
- 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并应对项目中的各类风险。
- 进行质量控制:确保项目成果符合质量要求。
4.5 项目收尾在项目收尾阶段,需要整理和归档项目文档,并进行总结和评估。
药物制剂工艺开发与产业化研究
2000年以来,我国的科研水平虽然 一直保持不断提升的状态,但是在药物制 剂的研发方面还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 强对药物制剂工艺开发及产业化的研究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药物制剂工艺开发分析 1药物制剂工艺设计 药物制剂工艺设计需要考虑制剂与生 产两方面内容。在制剂方面.研究人员要 重点针对产品的质量目标,制定产品的关 键质量属性(CQA),从而找到关键的物 料属性(CMA),关键工艺参数(CPP)。 对不同辅料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研究辅料 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等,以避免药物 晶型在工艺过程中发生变化;在生产方面。 研究人员需要充分考虑药物制剂工厂的实 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生产可行性标准,选 择实验设备时,尽量选择与生产设备原理 相一致的设备。 2药物制剂工艺研究 药物制剂工艺研究涉及到诸如设备的 种类、关键工艺环节的指标与范围、原料 与辅料的使用情况、样品检验报告等多方 面的内容。普通片剂的关键生产工艺包括 原料与辅料的粉碎、混合、制粒、干燥等 过程,在制粒过程中,还要对粘合剂温度、 水分含量等数据进行重点控制。 药物制剂在小试、中试等方面。对 生产环境与设备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旦各因素分配不合理,将会对生产过 程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需 要充分掌握不同工艺环节的控制指标, 并加深对操作参数、工艺条件等的了解, 通过研究与试验。最终确定不同工艺参 数波动范围,有效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 性。 3药物制剂工艺放大效应的研究 不同种类药物制剂的工艺放大效应不 同,因此,需要对具体药物制剂的工艺放 大效应进行研究。例如,部分小容量的溶 液型注射液进行灭菌之前,其产生的工艺
175
·14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艺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从而找到 影响产品质量及工艺的较为关键的因素, 确定设计空间,从而有效提高药物制剂工 艺的耐用性及实用性。推动医药企业产业 化健康发展。
新药研发过程
制备等等,每一步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生物学特性研发及方案确立 • 药理学 • 药代动力学 • 毒理学 处方研究 • 物化性质 • 最初的处方设计
人文关怀、专注药研—黄从海博士与大家共勉
化学或生物实体的工艺研发及产品制备
该部分为确立(化学、生物)药物实体后临床前研发的主体工作; 该部分研发是系统的体系,需要严格依据相应指导原则等的要求,过程 和结果必须符合指导原则、结果必须考虑放大和生产的可能性、药品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都必须与既有的类似品种对照)、原料药/制 剂/药理药代的过程系统配合和效果融合等等; 研发过程中不断的判断宏微观效果、并作方案的调整、优化和再评价, 并在不同的阶段作出相应的决策。
API’s R&D Avaliable
人文关怀、专注药研—黄从海博士与大家共勉
生物学特性研发及方案确立
目的
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之继续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新 药,必须经过全面研究以获得有关药效;如何吸收、在体内的整个分布/积蓄/代谢/排
泄的情况;以及如何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Laboratory API &Standards Available
Technology Transfer
• Implementation Plannning
• Implementation Engineening • All the CTD files preparation
Production Of Qualification Batches
人文关怀、专注药研—黄从海博士与大家共勉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历程
人文关怀、专注药研—黄从海博士与大家共勉
新药研究与开发各个阶段的价值贡献
新药研发的六个主要步骤
新药研发的六个主要步骤★新药研发的六个主要步骤一、研发靶标的确立、新药物实体的发现和确立根据化学或生物学药物设计、天然药物、生物药物既有的经验理论、偶然的发现或现有临床的经验启发等等确立研发靶标及新药物实体(化学或生物实体)的来源方案。
1、天然物的提取和筛选植物:长春花——长春碱、长春新碱太平洋红豆杉树——紫杉醇动物:胰岛素、激素、天花疫苗2、有机合成和筛选分子设计合成体外、体内的活性筛选特异性疾病动物模型筛选(药效、药代等)化合物结构优化再评价新化合物实体(NCE)3、既有药物的分子改造(药物的升级换代)头孢菌素: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其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
4、生物制品实体的设计、发现和筛选5、其他途径:如既有药物的适应症的拓展和转变、复方的研发等二、临床前研究1、化学或生物实体的工艺研发及产品制备开发出符合新药申报要求的化合物实体制备工艺研发,并按照该工艺制备足够量的化合物实体(药物)用以临床前试验、临床研究、小规模和大规模制剂制备等等,每一步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验证。
该部分为确立(化学、生物)药物实体后临床前研发的主体工作;该部分研发是系统的体系,需要严格依据相应指导原则等的要求,过程和结果必须符合指导原则、结果必须考虑放大和生产的可能性、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都必须与既有的类似品种对照)、原料药/制剂/药理药代的过程系统配合和效果融合等等;研发过程中不断的判断宏微观效果、并作方案的调整、优化和再评价,并在不同的阶段作出相应的决策。
2、生物学特性研发及方案确立目的: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之继续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新药,必须经过全面研究以获得有关药效;如何吸收、在体内的整个分布/积蓄/代谢/排泄的情况;以及如何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参入范围:需要应用于新药开发的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遗传学家、药理学家、生理学家、药物动力学家、病理学家、毒理学家、统计学家等参与共同完成。
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对于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料进行提取、纯化、制剂调配等工艺处理,形成适合临床应用的药物形态。
一、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意义中药制剂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不仅能够进一步挖掘中药的疗效,提高药效,还能方便患者的使用。
同时,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还能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二、传统中药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传统中药在千百年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经验,但其制剂形式多样,不利于现代科学研究。
为了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中药制剂,中医药界开始将现代科学方法引入其中,如屏风方法、BAS技术等,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三、中药制剂的研究方法中药制剂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制剂学、药效学等。
其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揭示中药制剂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药物制剂学研究则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剂型。
而药效学研究则是评价中药制剂疗效的重要手段。
四、中药制剂的开发进展目前,中药制剂的开发进展较为迅速。
例如,通过提取和纯化技术,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得以有效提取和纯化,从而提高药效。
同时,中药制剂的制剂调配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不仅能够更好地保留药材的活性成分,还能方便患者的用药。
五、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的挑战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面临着一些挑战。
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标准化技术不足、制剂工艺不完善、质量控制不够严格等。
因此,在进一步推动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标准化建设,严格控制制剂工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未来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的前景尽管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中医药在国内外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中药的疗效,研发更多更好的中药制剂,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最新资料推荐------------------------------------------------------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处方前研宄):a:文献检索,如果是三类 or 四类,通过文献检索查询国外处方构成,有那些成分如稀释剂是什么,润湿剂,黏合剂是什么等等,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有各国家药典,Merck 索引,FDA,EMEA,Drugfuture,百度,Google (千万不要小看百度和 google,这两个异常强大)等网络工具。
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能对原料药和其制剂的专利家族信息,原料药测试方法,药物杂质,溶出方法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后续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b:参比制剂的购买,必须是原研厂家可做参比药物的规格,本品种为 300mg,最好能每个规格选择至少 3 批不同批号的产品用于对照制剂研宄。
评价的项目有片形,颜色,刻字,包装规格,包装材质,密封系统,棉花和干燥剂,片重,厚度,硬度,水分含量,脆碎度,崩解时限,含量,杂质等。
c:辅料采购,对原研药处方组成进行分析后确定使用了的辅料,同时采购可能需要用到的辅料。
d:包装材料的采购,参照原研厂家的包装,并结合目前国内及公司本身情况,拟定包材种类,进行米购。
e: API 的采购,同时进一步了解原料药理化性质,如结构式,1 / 7分子量,晶型,结晶习惯,溶解度,稳定性,LogP,PKa,熔点,粒径分布,堆/实密度,可压缩性,流动性,吸湿性,比表面积等一列的数据。
评价原料药稳定性数据,残留溶剂,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原料药的含量,杂质等。
注意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可以以先采购小样,然后检测择优选择。
f: API 原料采购回后: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后,重点考察其稳定性及与辅料的配伍研宄。
药物制剂的设计
3. 皮肤或粘膜部位给药
皮肤给药的制剂应与皮肤有良好的亲和性 、铺展性或粘着性,在治疗期间内不因皮 肤的伸缩、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衣物摩擦 而脱落,同时无明显皮肤刺激性、不影响 人体汗腺、皮脂腺的正常分泌及毛孔正常 功能。
按用药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宜的剂型。适合 于腔道给药的剂型,一般要容量小、剂量 小、刺激性小。
稳定性(stability)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给药途径和
进行剂型设计时,必须将稳定性作为考察 剂型的确定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 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
的主要内容之一。 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
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是药物制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13、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这些性质互相之间可均有减一定的少关系。与外界的接触,减少分解。
二、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良好的制剂设计应提高或不影响药物的药 理活性,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毒副作用或 其他不良反应,兼备质量可靠、使用方便 、成本低廉等优势。
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 个方面: 1.安全性
2.有效性 3.可控性 4.稳定性 5.顺应性
稳定性较差的药物,可以选择比较稳定的 有效性(effectiveness)
药物制剂的设计应能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剂型,如固体剂型或加隔离层,薄膜衣片 14、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如果已知[HA]或[B]和pKa,则可预测任何pH条件的药物的溶解度(非解离型和解离型溶解度之和)。 ② 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对于液体药物制剂,可采用加速试验法进行动力学研究; 三、申请新药需上报的项目
生物医药研发流程指南
生物医药研发流程指南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 (3)1.1 市场调研与立项依据 (3)1.1.1 市场调研内容 (4)1.1.2 立项依据 (4)1.2 项目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4)1.2.1 项目目标 (4)1.2.2 可行性分析 (4)1.3 项目规划与资源配置 (4)1.3.1 项目组织 (5)1.3.2 研发计划 (5)1.3.3 预算分配 (5)1.3.4 资源配置 (5)第2章目标药物筛选与评估 (5)2.1 药物靶点的确定 (5)2.1.1 疾病机制的解析 (5)2.1.2 靶点相关性分析 (5)2.1.3 靶点的验证 (5)2.2 筛选模型与方法的建立 (5)2.2.1 筛选模型的构建 (5)2.2.2 筛选方法的确定 (6)2.2.3 筛选策略的优化 (6)2.3 药物候选物的评估与优化 (6)2.3.1 生物活性评估 (6)2.3.2 成药性评估 (6)2.3.3 结构优化 (6)2.3.4 候选药物确定 (6)第3章前期药效学研究 (6)3.1 药效学实验设计 (6)3.2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模型建立 (7)3.3 药物剂量与给药途径的摸索 (7)第4章前期毒理学研究 (7)4.1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评价 (7)4.1.1 实验方法 (7)4.1.2 评价体系 (8)4.2 急性毒性实验 (8)4.2.1 实验设计 (8)4.2.2 观察指标 (8)4.2.3 结果评价 (8)4.3 慢性毒性实验与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8)4.3.1 实验设计 (8)4.3.2 观察指标 (8)4.3.4 结果评价 (9)第5章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 (9)5.1 药物代谢途径与酶动力学 (9)5.1.1 药物代谢途径 (9)5.1.2 酶动力学 (9)5.2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研究 (9)5.2.1 药物吸收 (9)5.2.2 药物分布 (10)5.2.3 药物代谢 (10)5.2.4 药物排泄 (10)5.3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与优化 (10)5.3.1 参数计算 (10)5.3.2 参数优化 (10)第6章药物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 (10)6.1 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建立 (10)6.1.1 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 (10)6.1.2 分析方法的建立步骤 (11)6.1.3 注意事项 (11)6.2 药物含量与杂质检测 (11)6.2.1 药物含量测定 (11)6.2.2 杂质检测 (12)6.2.3 注意事项 (12)6.3 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12)6.3.1 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12)6.3.2 质量标准内容 (12)6.3.3 质量标准修订流程 (12)第7章制剂开发与稳定性研究 (12)7.1 制剂处方与工艺设计 (13)7.1.1 制剂处方筛选 (13)7.1.2 制剂工艺设计 (13)7.2 制剂质量控制与评价 (13)7.2.1 制剂质量控制 (13)7.2.2 制剂评价 (13)7.3 药物稳定性研究 (13)7.3.1 药物稳定性影响因素 (13)7.3.2 药物稳定性研究方法 (13)7.3.3 药物稳定性评价 (13)第8章临床前研究 (14)8.1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14)8.1.1 毒理学评价 (14)8.1.2 病理学评价 (14)8.1.3 药理学评价 (14)8.2 药物药效学研究 (14)8.2.2 药效强度研究 (14)8.2.3 药效持续时间研究 (14)8.3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15)8.3.1 药物吸收研究 (15)8.3.2 药物分布研究 (15)8.3.3 药物代谢研究 (15)8.3.4 药物排泄研究 (15)第9章临床试验与审批 (15)9.1 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 (15)9.1.1 试验目的与设计原理 (15)9.1.2 试验阶段与设计类型 (15)9.1.3 受试者招募与筛选 (15)9.1.4 数据收集与监测 (15)9.1.5 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 (16)9.2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6)9.2.1 数据管理原则与流程 (16)9.2.2 数据库构建与维护 (16)9.2.3 统计分析方法与实施 (16)9.2.4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16)9.3 药品注册与审批 (16)9.3.1 药品注册申请流程 (16)9.3.2 药品审批标准与要求 (16)9.3.3 审批进展与沟通 (16)9.3.4 药品注册证的取得与维护 (16)第10章产业化与市场推广 (17)10.1 生产工艺与设备选型 (17)10.1.1 生产工艺 (17)10.1.2 设备选型 (17)10.2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 (17)10.2.1 药品生产 (17)10.2.2 质量控制 (17)10.3 市场推广与药品营销策略 (17)10.3.1 市场推广 (17)10.3.2 药品营销策略 (18)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1.1 市场调研与立项依据在生物医药研发项目启动之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是的。
中药研发实施方案模板
中药研发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研发也逐渐成为医药领域的热点之一。
中药研发的实施方案是中药研发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规范中药研发工作、提高中药研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研发实施方案,推动中药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中药研发的质量和效率。
2. 任务:明确中药研发的整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包括中药材的筛选、提取工艺的优化、药效成分的研究等。
三、研发流程1. 中药材的筛选:根据中药研发的需求,选择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的中药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筛选和评估。
2. 提取工艺的优化: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工艺改进,优化中药材的提取工艺,提高药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
3. 药效成分的研究:对中药提取物中的药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探索其药理作用和药效机制。
4. 药物制剂的开发:根据药效成分的特点和临床需求,设计合适的药物制剂,进行制备和评价。
四、关键技术和方法1. 中药材的鉴定: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材进行鉴定和评价,确保研究对象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提取工艺的优化:结合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等现代工艺技术,提高中药材提取工艺的效率和环保性。
3. 药效成分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析技术,对中药提取物中的药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4. 药物制剂的开发:应用固体分散技术、纳米技术等现代制剂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的中药制剂。
五、研发成果应用与推广1. 临床试验:将研发的中药制剂进行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产业化推广: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合作,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中药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3. 市场监测:对中药制剂的市场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和策略。
六、总结与展望中药研发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中药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中药研发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涉及了药物的配方、制备方
法以及各种试剂的筛选与优化。
以下是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的一般步骤:
1. 构建药物设计目标:在药物制剂开发的初期,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发目标,并根据该目标着
手设计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2. 配方设计:研究人员会根据目标制定药物的配方设计方案,包括选取合适的药物携带体、携
带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其他药物辅料。
3. 制备方法开发:开发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关键之一。
研究人员需要优化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
以确保药物的高产率和质量。
4. 特性评价和筛选:在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中,特性评价和筛选是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
研究人
员会对制剂样品进行物化特性评价,例如药物释放属性、溶解度和稳定性等。
同时,还需要对
特定属性进行筛选,如药物释放速度、药物储存稳定性和制剂的适应性。
5. 体外和体内性能评估:在制剂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会进行各种体外和体内性能评估。
其中,体外评估包括溶解度、渗透性和稳定性等指标的检测;体内评估则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体内分布和药物释放速度等。
6. 优化和改进:在制剂开发的不同阶段,研究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对制剂进行优化和改进。
这个
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直到取得满意的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药物制剂开发研究能够确保药物制剂的高质量和有效性。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的
实验设计、仔细的数据分析和跨学科的合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制剂开发研究将不断
完善,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
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仿制药研发是指在已有原研药物的基础上,采用相同的活性成分,但使用不同的工艺和剂型,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以生产和销售与原研药物相同效果的药物。
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主要包括药物评价和审批、制剂工艺开发、临床试验和技术转让等环节。
药物评价和审批是仿制药研发的起点,也是最基础的环节之一。
在药物评价阶段,仿制药企业需要对原研药物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确定其活性成分和药代动力学特点。
同时,还需要进行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确保仿制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这一阶段,仿制药企业还需要提交相应的临床数据和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理学性质等相关数据,以供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制剂工艺开发是仿制药研发的关键一环。
在这一阶段,仿制药企业需要根据原研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用途,开发相应的制剂工艺。
制剂工艺开发主要包括药物的物理性质测试、药物的适应性研究、药物的剂型设计等。
同时,还需要对药物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仿制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临床试验是仿制药研发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这一阶段,仿制药企业需要进行临床试验,验证仿制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主要包括药物的药理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性评价等。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仿制药企业需要与医院和研究机构合作,招募患者进行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
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为仿制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
技术转让是仿制药研发的最后一环。
在仿制药研发完成后,仿制药企业需要与原研药企业进行技术转让,确保仿制药物的质量和效果与原研药物相同。
技术转让主要包括药物的工艺参数、质量控制标准、生产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转让。
同时,仿制药企业还需要向药品监管部门提交相关的注册申请和审核材料,以取得仿制药物的生产和销售资格。
综上所述,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包括药物评价和审批、制剂工艺开发、临床试验和技术转让等环节。
通过这一流程,仿制药企业可以开发出与原研药物相同效果的药物,并获得相应的生产和销售资格。
药物制剂开发流程
药物制剂开发流程
药物制剂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药物候选发现:通过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手段,从天然产物、化学合成化合物、生物分子等来源中筛选出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候选化合物。
2. 药物候选评价:对筛选出的候选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药理、代谢、安全性以及药代动力学评价,以确定其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和方向。
3. 制剂设计与开发:根据药物候选的性质和应用需求,设计合适的制剂形式,包括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液体制剂(如溶液、悬浮液)、注射剂等,并进行制剂工艺开发和优化。
4. 制剂评价与优化:对制备的原型制剂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溶解度、体外释放特性等方面的评价和优化,以改善制剂的性能和效果。
5. 临床前研究:在动物模型中进行体内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价,以验证制剂的临床应用潜力。
6. 临床试验:按照药监局规定的临床试验流程,逐步进行临床I期、II期和III期试验,评价制剂的疗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
学特性。
7. 批准上市: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提交新药申请,经批准后
上市销售。
8. 后期研究和监测:对上市药物进行后期药效学、安全性和药剂学的监测和研究,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制剂开发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科学、技术和管理环节,需要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努力,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上市。
一文带你了解生物药的研发与申报流程
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流程新药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的探索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必须多学科相互配合。
发现有效化合物是研究新药的基础,开发新药的物质来源可以是天然资源或生物合成或化学合成的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是研究新药的起始。
在研究其结构和性质后,通过生物系统的各项试验,了解化合物的药效、毒性、药代以及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再进一步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和结构的化、改造、修饰或优化,从而发现并创造具有新型结构与特殊药理作用的新药。
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过程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
01制订研究计划和制备新化合物阶段这一阶段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文献,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制备供筛选化合物(生物药物供筛选的化合物包括从天然资源获得的化合物和以生物技术手段获得的化合物)。
此阶段研究主要是为筛选和进行实验室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02筛选和临床前研究阶段首先进行药效学的药理筛选,通常用实验动物模型进行筛选,也可以通过药效学靶标进行分子水平或细胞水平筛选,然后再用动物模型进行体内筛选,筛选时应尽量缩短动物模型和临床病理作用之间的差距。
生物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小量试制和中间试制三个阶段。
1、实验研究阶段实验研究是基础性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生产用菌、毒种和细胞株的构建、培养、遗传稳定性和生物组织选择,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及其理化特性、结构与生物特征的分析等研究,取得制造和质量检定的基本条件条件和方法。
2、小量试验阶段根据实验研究结果,确定配方及给药方式,建立制备工艺和检定方法,实验小批量样品进行临床前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实验(包括药效作用及其特点、毒理及初步药代试验),并制定制造与检定基本要求。
确定目的化合物具有新药的可能性。
3、中间试制阶段(1)生产工艺基本定型,产品质量和产率相对稳定,并能放大生产。
(2)有产品质量标准、检定方法和保存稳定性资料,并有测定效价的参考品或对照品。
(3)全面、系统地完成临床前研究工作。
括断药的药物化学研究,药理学研究(主要药效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以及生物等效性、生物利用度研究和耐受性、依赖性试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流程
By 二师兄
(1)前期准备工作(处方前研究):
a:文献检索,如果是三类or六类,通过文献检索查询国外处方构成,有那些成分如稀释剂是什么,润湿剂,黏合剂是什么等等,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有各国家药典,Merck索引,FDA,EMEA, Drugfuture,百度,Google(千万不要小看百度和google,这两个异常强大)等网络工具。
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能对原料药和其制剂的专利家族信息,原料药测试方法,药物杂质,溶出方法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后续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b:参比制剂的购买,必须是原研厂家可做参比药物的规格,本品种为300mg,最好能每个规格选择至少3批不同批号的产品用于对照制剂研究。
评价的项目有片形,颜色,刻字,包装规格,包装材质,密封系统,棉花和干燥剂,片重,厚度,硬度,水分含量,脆碎度,崩解时限,含量,杂质等。
c:辅料采购,对原研药处方组成进行分析后确定使用了的辅料,同时采购可能需要用到的辅料。
d:包装材料的采购,参照原研厂家的包装,并结合目前国内及公司本身情况,拟定包材种类,进行采购。
e:API的采购,同时进一步了解原料药理化性质,如结构式,分子量,晶型,结晶习惯,溶解度,稳定性,LogP, PKa,熔点,粒径分布,堆/实密度,可压缩性,流动性,吸湿性,比表面积等一列的数据。
评价原料药稳定性数据,残留溶剂,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原料药的含量,杂质等。
注意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可以以先采购小样,然后检测择优选择。
f:API原料采购回后: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后,重点考察其稳定性及与辅料的配伍研究。
I:根据文献资料所述,选择合适的辅料同原料药按照一定的比列,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进行该实验,目的在于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同原料药搭配相对比较稳定的辅料。
II:(差示扫描热分析DSC)测量药物热焓和温度随程序温控的变化。
具体研究药物纯度,多晶形及亚稳态,无定形态。
快速检测原料药同辅料之间是否
有反应。
III:(高效液相分析HPLC)将不同加速条件下得到的样品进行检测,确认是否有降解产物产生。
经过该步骤的分析检测,以及数据综合分析,基本确定在处方筛选中所用的辅料种类。
尽量选用原创药同样的物料。
固体制剂,辅料允许和原创药不同。
注射剂,辅料必须同原创药一致。
注:以上包材,辅料采购规格都需药用级。
(2)处方工艺研究
a:原料API,辅料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
b:参比制剂的检验,对参比制剂进行全面的检测。
本制剂为片剂,故对参比制剂的含量、有关物质、溶出度(溶曲)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目标。
c:处方工艺研究
A:由于原料药本身的可压性和流动性均较差,因此剂量较小的药物,可以忽略原料药的可压性和流动性而直接采用直接压片。
而对于剂量较大的药物,可以通过湿法制粒来改善其流动性和可压性,下表列出适合直接压片和湿法制粒的药物规格范围供参考。
当然具体还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来确定。
直接压片湿法制粒
规格片重范围规格片重范围
1-5 mg 100-140 mg 0.5-50 mg 100-200 mg
6-10 mg 200-280 mg 100-250 mg 300-550 mg
20 mg 300 mg 750 mg 850-980 mg
I:(直接压片)直接压片工艺关键在于辅料的选择。
主要考查混合均匀性,流动性和可压性等,当然也包括其它必检项目如含量,杂质,溶出等。
II:(湿法制粒)选择合适的混合设备和批量,预混时间,制粒所需的润湿剂用量,制粒终点的确定,水分的限度,干燥温度的选择,干燥时间和水分的量化关系等。
颗粒的测试和片的检测项目项目同直接压片。
注:目前研发的产品大多倾向于用直接压片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耗时短,工艺可靠性高,粉尘可控,劳动强度小。
B:辅料相容性试验,取参比制剂中的辅料及可能用到的辅料,将辅料与主药按一定比例混合,取一定量,参照药物稳定性指导原则中影响因素的实验方法,在高温60度、强光、高湿(RH75%、RH92.5%)试验。
分别于0天、5天、10天取样。
重点考察性状、有关物质等。
C:处方筛选(单因素试验)
I:首先选择参比制剂的处方初步确定了自己的处方(两者相同)。
II:确定了初始处方后对各辅料的量进行初步确定(主药是稀释剂)。
III:对处方中的黏合剂、润滑剂等的用量进行考察,确定各自用量(指标:可压性、流动性及药片的硬度、脆碎度、水分、溶出曲线等)。
D:工艺研究及优化
对影响制剂产品质量的工艺参数等进行研究,如:混合工艺,制粒用的
筛网大小,压片的初步工艺,包衣工艺,包衣增重等。
确认两个或三个
最佳处方工艺,分别作出小样,和原研产品对比进行影响因素研究,初
步确定处方工艺。
以湿法制粒为例,处方优化需要评价项目有:
I:制粒过程的优化
制粒混合时间,搅拌桨和切刀速度,润湿剂的加入速率和用量,整粒
目数的选择,颗粒粒径分布同压片的关系。
II:干燥的优化
干燥温度范围的选择和水分含量的限度范围。
III:混合优化
颗粒中各组分的混合时间,不同混合时间对含量均匀性的影响,润滑
剂种类、用量和混合时间对溶出释放的影响。
IV:压片优化
硬度对片的影响,如脆碎度,溶出度等。
硬度范围的选择。
V:包衣优化
包衣设备的速度,喷浆速度,喷枪同片床的高度,进风和出风温度控
制,片床温度控制,蠕动泵速度,包衣增重取样检测,包衣增重同时
间的关系,包衣后片硬度的变化研究。
VI:处方的确定与初步稳定性研究
通过上面的优化结果,初步确定最终处方。
按照初步确定的最终处方,将实验室所得样品放初步稳定性研究。
根
据所得稳定性研究数据,初步制定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E:初步验证工艺及生产工艺的确认和关键批
工艺确认批和工艺放大批应作为单独的批次来评价
用拟定的处方工艺生产三批,并与参比制剂的进行对比研究,看是否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产品合格,确定处方工艺;产品不合格,则重新进行处方工艺筛选。
I:工艺确认批
本批的生产是为了检查在生产过程中是否还有问题出现,允许在关键批
生产前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批量可以等同于放大批的批量,
或70%关键批批量,或10%商业批的批量。
在这个阶段,要充分准备
生产所需的所有主文件和工艺规程,并被QA批准。
II:关键批
本批是向官方递交资料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批,
本批将用于生物等效性研究,正式稳定性研究。
因此在进行本批生产
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本批生产将涉及到研发、生产、QA、QC以及
注册等各个部门。
在正式生产前,应对涉及的所有生产以及QA人员
进行有效培训,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
F:中试生产及工艺验证(现在一般公司都采用同步验证)
根据公司条件及相关指导原则,拟定中试生产和工艺验证。
连续生产3批商业批产品,用于验证。
主要是为了验证在连续的生产条件下,所得产品可以很好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满足工业化的大生产。
完成验证报告。
所得产品用于稳定性试验。
(3)生物等效性研究
用关键批生产所得产品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一般来讲,选择产品最高规格用于该步研究。
还有一种就是根据BCS分级,属于Ⅰ级别以及部分属于III 级别中,在4种不同pH溶出介质中,15分钟溶出超过85%,可以免做BE 研究。
(4)注册
通过研发报告,审核所有研发数据,生产场地和实验室文件,QA系统。
总结所有数据,准备资料递交官方审核。
及时回复官方不足信问题。
准备并签署验证草案和验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