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考语文-通假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28、曲终收拨当心画(同“划”,用拨子)拨 2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花”,花朵 )
30、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 ) 31、秦王还柱而走(同“绕”,环绕 )
32、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
10、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同“才”刚刚 )
11、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 )
12、齐与楚从亲( 同“纵”合纵 ) 13、既陈而后击之(同“阵”布阵 ) 14、屈平既绌( 同“黜”罢免) 1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同“德”感恩,感谢恩惠 ) 16、一夜飞度镜湖月( 同“渡”,渡过 ) 17、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同“尔”,你的)
)
82、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
83、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同“晻”暗沉沉 )
84、顷之,烟炎张天(同“焰”火焰 )
85、日以尽矣(同“已”已经 )
86、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同“犹”像 ) 87、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 同“矣”啊 )
88、皆阳应曰( 同“佯”假装)
8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 )
通假字
1. 召有司( 官员 )案图(同“按”,察看 ) 2. 愿伯具(详细地)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背叛 ) 3、设九宾于廷(同“傧”,迎宾的人)
4、汉军罢,弗能追(同“疲”,疲乏 ) 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同“披”,散开 )
6、不复一一自辨(同“辨”,辨别 ) 7、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倍”,增加 ) 8、不( 同“否” )者,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 将要 )为所( 被 )虏 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同“曝”晒 )
98、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同“猝”突然,仓促) 99、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同“债”债务 )
PPT《常见通假字大全》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机:通"几";预兆。名词。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 棘 籍
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棘:同"戟";兵器。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通"藉";垫。动词。 "籍柔覆温之躯。"
录:同"碌";平凡,平庸。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戮:通"勠"并力,尽力。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臝:同"裸";裸体。名词。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茆:同"茅";茅草。名词。 "覆之以茆。"
没:同"殁";死。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每 甿 俛 缪 陌
介:同"芥";小草。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通"搢";插。动词。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菁:通"精";精华,糟碎。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 迥 鸠 沮 句
景:同"影";影子。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迥:同"回";辣转。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高考必备-职高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总结
高考必备-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总结.txt你看得见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掉在键盘上的泪!自己选择45°仰视别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视着看你。
A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桮: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C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D读:通“逗”;即现在的“,”。
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E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无他,但手熟尔。
”F蕃:通“繁”;多。
最新整理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知识点精讲.docx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知识点精讲第一册(古文)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5、南至于句无6、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7、将免者以告8、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9、而摩厉之于义10、无不餔也11、无不也1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13、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14、徐公来,孰视之15、少益耆食16、必勿使反17、莫春者,春服既成18、鼓瑟希19、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2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2、輮以为轮2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5、君子生非异也26、泾流之大27、不辩牛马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行李之往来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5、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6、丈夫二十不取/生丈夫7、今齐地方千里8、年几何矣9、至于赵之为赵10、寡人之于国也1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13、蚓无爪牙之利14、用心一也15、东面而视三、一词多义以其无礼于晋以其无礼且贰于楚世隔绝敢与烦执事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乃号令于三军曰以乱易整,不武郑既知亡矣越国以鄙远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焉用亡郑以陪邻失其所与,不知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老臣窃发发为媪之须燕后郑既知亡矣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至于赵之为赵既来之,则安之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位尊而无功间至赵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犹不能恃无功之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徐公何能及君也夫晋,何厌之有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君之所知也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子犯请击之不若长安君之甚以吾一日长乎尔王之蔽甚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君美甚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好读书,不求甚解可无饥矣以吾一日长乎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摄乎大国之间寡人之于国也异乎三子者之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何伤乎青,取之于蓝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非我也,兵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系向牛头充炭直草木皆兵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骐骥一跃宋何罪之有用心一也不效则治臣之罪六王毕,四海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大楚兴,陈胜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忧劳可以兴国青,取之蓝,而青于蓝/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以为莫已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更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吾尝终日而思矣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桑之未落,其叶活若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1朝济而夕设版焉○2既东封郑○3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5日食饮得无衰乎/日三四里○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名词作动词○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2越国以鄙远○3与郑人盟○4赵王之子侯者○5端章甫,愿为小相焉○6鼓瑟希,铿尔○7浴乎沂,风乎舞雩○8填然鼓之○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使动用法○1既东封郑○2阙秦以利晋○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2、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其继有在者乎○3少仲尼之闻(2)、使动用法○1烛之武退秦师○2若不阙秦○3闻寡人之耳者(3)为动用法祭祀必祝之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越国以鄙远○2共其乏困○3吊有忧,贺有喜比及三年,可使有勇○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2)使动用法○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2洁其居,美其服○3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为动用法念悲其远也(4)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2以乱易整,不武○3此则寡人之罪也○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7虽有槁暴,和复挺者,輮使之然也○8我之谓也2、倒装句(1)宾语前置○1夫晋,何厌之有○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3忌不自信○4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5毋吾以也○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求,尔何如○8未之有也○9以为莫已若(2)定语后置○1国之孺子之游者○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状语后置○1以其无礼于晋○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乃号令于三军曰○5欲有求于我也○6以吾一日长乎尔○7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8浴乎沂,风乎舞雩○9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0树之以桑○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省略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许君(以)焦、瑕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邹忌)问之(于)客曰自以为不如(徐公美)皆以(臣)美于徐公没死以(之)闻(之)而不及今令(长安君)有功于国河内凶,(吾)则移其民于河东宗庙之事,如会同,(吾)愿为小相焉4、被动句王之蔽甚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固定结构夫晋,何厌之有无乃后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日食饮得无衰乎。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60例通假字
L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靖之战》).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O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L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傩: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傩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细: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细,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论积贮疏》)②通“横”,梗塞,不顺,动词。
高考必备通假字大汇总
高考必备通假字大汇总以下是格式错误已经删除的文章:高考必备通假字大汇总案:同“按”,表示察看。
动词。
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XXX。
”罢:通“疲”,表示疲劳。
形容词。
例如:“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表示头发花白。
形容词。
例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表示字版。
名词。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表示晒。
动词。
例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表示暴露、显露。
动词。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表示暴露、显露。
动词。
例如:“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表示酒器。
名词。
例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表示背叛、忘记。
动词。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XXX也。
”倍:同“背”,表示背叛、违背。
动词。
例如:“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同“被”,表示顶。
动词。
例如:“被XXX。
”被:同“披”,表示穿着。
动词。
例如:“XXX,如被冰雪。
”被:同“披”,表示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例如:“XXX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表示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例如:“XXX至于XXX,被发行吟泽畔。
”XXX:同“睥睨”,表示斜着眼看。
形容词。
例如:“见其客XXX,XXX。
”辟:通“避”,表示躲避。
动词。
例如:“其北陵,XXX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表示行为不正。
形容词。
例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表示困顿、失败。
形容词。
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表示疲惫、衰败。
形容词。
例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表示遍及、普遍。
动词。
例如:“小惠末徧,XXX从也。
”宾:同“傧”,表示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
例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表示不。
副词。
例如:“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表示吗。
疑问语气词。
例如:“XXX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表示吗。
高职高考语文-通假字
VS
命题规律
高职高考语文试题对通假字的考查,一般 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要求考生判断句子中 是否存在通假字,或者解释句子中某个词 的通假含义。同时,试题还会结合文言文 阅读和诗歌鉴赏等知识点,综合考查考生 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应试技巧与备考建议
应试技巧
在解答通假字相关题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 下几点:(1)熟练掌握常见通假字的含义 和用法;(2)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意 思,判断是否存在通假字;(3)注意区分 形似字和同音字的干扰。
真题展示与答案解析
B. 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 往,取。
C.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D. 而卒莫消长也 而:通“尔” ,你,你的。
真题展示与答案解析
答案:D 解析:D项,“而”不是通假字,是连词,表转折。
考点分布及命题规律
考点分布
历年高职高考语文真题中,通假字的考 点主要分布在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两 个部分。其中,文言文阅读中的通假字 主要出现在句子翻译和词语解释等题型 中;诗歌鉴赏中的通假字则主要出现在 诗句理解和表达技巧分析等题型中。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通假字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灵 活性,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 语言现象。
起源与发展
起源
通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 初创时期,由于汉字数量有限,人们 常常借用或替代某些字来表达意思。
发展
随着汉字数量的增加和语言的演变, 通假字的使用逐渐规范化,一些常见 的通假字被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在高职高考中的重要性
纠正策略与建议
加强历史文化学习
深入了解古代汉语及历史文化 背景,提高对通假字的认知能
力。
注重语境分析
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中职专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语文春季高考备考冲刺分项突破
【中职专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语文春季高考备考冲刺分项突破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通假字(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莫春者“莫”通“暮”,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磨灭(《五人墓碑记》)(5)孙子膑脚“膑”通“髌”,古代削去髌骨的酷刑(《五人墓碑记》)(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诗经》)(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出现(《五人墓碑记》)(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五人墓碑记》)(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五人墓碑记》)(10)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通“消”,消解(《李白诗二首》)(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食品;“直”通“值”,价值(《李白诗二首》(12)木直中绳,鞣以为轮“鞣”通“揉”,使……弯曲(《劝学》)(1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劝学》)(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三”,表多次,经常(《劝学》)(1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智慧(《劝学》)(1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劝学》)(17)南声函胡“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石钟山记》)(18)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石钟山记》)(19)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蔓”,隐藏;“见”通“现”,出现(《诗经·静女》(20)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诗经·静女》)(21)自牧归黄,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诗经·静女》)(2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不是(《诗经·静女》)(2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师说》)(2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师说》)(25)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五人墓碑记》)(26)夫十有一月之中“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五人墓碑记》)(27)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五人墓碑记》)(28)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五人墓碑记》)(29)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五人墓碑记》)(30)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 (《琵琶行》)(31)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琵琶行》)(32)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琵琶行》)(3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鸿门宴》)(34)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鸿门宴》)(3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鸿门宴》)(3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3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邵“邵”通“隙”,隔阂、嫌隙(《鸿门宴》)(38)具告以事“具”通“俱”,完全、全部(《鸿门宴》)(39)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鸿门宴》)(4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鸿门宴》)(41)沛公不胜梧杓“梧”通“杯”(《鸿门宴》)(42)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鸿门宴》)(43)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器(《念奴娇·赤壁怀古》)(44)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张衡传》)(45)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张衡传》)(46)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捉住(《张衡传》)(47)可予不“不”通“否”(《廉颇蔺相如列传》)(48)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廉颇蔺相如列传》)(49)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察(《廉颇蔺相如列传》)(50)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廉颇蔺相如列传》)(5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52)举酒属客“属”通“嘱”,指劝人饮酒(《赤壁赋》)(5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赤壁赋》)(54)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赤壁赋》)二、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2025年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偏义复词课件
“属”通“嘱”
2、去掉偏旁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代替“才”
② 拜送于庭
“庭”代替“廷”
3、更换偏旁
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绌”通“黜”,罢免,革除
②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振”通“赈”,赈济
通假字的判断方法:
一、联想同音字
1.山川相缪。 (缪,通“缭”,盘绕,环绕。)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义复词,婆婆。
③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义复词,指兄长。
1.
练一练: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②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③世之有饥穰ráng,天之行也
文言实词的特点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 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 动宾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 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本字 古人在书写时本应该使用的字。
示例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
(供)
乏困。
②失其所与,不知。
(智)
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 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 出本字。
①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贴)
②距关,毋内诸侯。
(拒)
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 ①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2021广东高职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通假字
②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③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
论》④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
⑤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伐檀》
⑥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孔雀东南飞》
⑦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吕氏春秋·察今》
⑦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
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A.①③⑤⑧ B.①③⑤⑦ C.③⑤⑥⑦ D.③⑤⑦⑧
【答案】D
8.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知识梳理】
根据对考纲的理解,我们对通假字的复习要将精力集 中在常见的通假字的记忆学习上。但复习通假字,千万不 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 并将有关通假字加以整理,反复温习,这样得来的记忆才 牢靠。本章节后面附有中学课本常见通假字的总表,同学 们可以据此安排自己的复习,最好能找回原文,加以对照 理解。
(6)成语推断法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 义,看迁入是否顺畅。——老话都是有学问在的,不然它也 老不了。
(一)通假字
【考情分析】
在近几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中,只有2013年出现了 对通假字的专项考查,而且难度并不大,其他年份都是结合其 他知识点一起考查。但在教育部关于对中职学校加强传统文 化教育的文件下达之后,对此的考查会不会加大难度,还是个 未知数。而且由于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中,几乎每篇文言文 都有通假字,如不注意,很容易理解错误,因此,哪怕只是为了 读懂原文,一定量的通假字知识储备还是要有的。
通假字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2.道:同“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3.得:通“德”;恩惠。
名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钦?”4.吊:同“掉”;落。
动词。
“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5.丁宁:同“叮咛”嘱咐。
动词。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6.读:通“逗”;即现在的“,”。
名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7.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8.队:通“坠;坠落。
动词。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9.敚:同“夺”;强取,夺取。
动词。
“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10.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11.而:通“尔”;”你的。
代词。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12.而:同“如”象。
形容词。
“军惊而坏都舍。
13.尔:同“耳”罢了。
语气助词。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14.蕃:通“繁”;多。
形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5.反:同“返,返回。
动词。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16.奉:通“俸”俸禄,薪俸。
名词。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17.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18.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19.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20.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1.盖:通“盍”,为什么。
疑问代词。
“兴化部是日遂淩出华林部远甚。
”22.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23.估:通“贾”;商人。
名词。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24.灌:通“盥”;洗手。
动词。
“媵人持汤沃灌。
”25.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26.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27.衡:通“横”跟竖、直相对。
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高中语文高职高考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公
【答案】 D (D.“从”通“纵”,“衡”通“横”。)
5.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金就砺则利。(《劝学》)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C.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原毁》) D.君子生非异也。(《劝学》)
20.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崤之战》)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D.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答案】 B (A.“乡”通“向”;C.“取”通“娶”;D.“信”
___遭__受____ _动__词__
③妆成每被秋娘妒。
__表__被__动___ _介__词__
④如被冰雪。
___覆__盖____ _动__词__
3.倍: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倍__数___ _量__词__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_通__“__背__”__,_违__背__ _名__词__
【答案】 D (A.“见”通“现”;B.“食”通“饲”,“材”通 “才”;C.“邪”通“耶”。)
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 ) A.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B.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C.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D.舟尾横卧一楫。(《核舟记》)
【答案】 D (A.“诎”通“曲”; B.“有”通“又”;C.“衡” 通“横”。)
【答案】 D (A.“取”通“娶”;B.“被”通“披”;C.“唱” 通“倡”。)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共100个)
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颁通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板通版:字版,雕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暴通曝:①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②暴露,显露。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5.桮通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6.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被通披:①披散。
“屈原至于滨,被发行吟泽畔。
” ②穿上。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8.敝通弊:①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②弊通敝,破旧,谦词。
“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
”9.辩通辨:差别。
“此小大之辩也。
”10.不通否:①副词,不。
“或师焉,或不焉。
”②疑问语气词,吗。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1.采通彩:色彩。
“须臾成五采。
”12.裁通才:时间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3.钞通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14.雠通仇:①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②仇恨。
“仇雠敌战之国也。
”15.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
”16.从通纵:①合纵。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②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7.道通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8.当:①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②当通倘,如果。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9.得通德:感激。
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0.度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
”21.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22.反通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23.奉:①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②通捧,捧着。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4.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5.盖通盍,相当于“何不”。
【2019最新】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5)-精选word文档 (2页)
【2019最新】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5)-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5)高考语文通假字一览(5)每:同“们”;词尾,表人的复数。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缪:同“穆”温和,恭敬。
例句中为姓。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陌:通“百”;量词。
“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时,引申为“末”。
“莫春者,春服既成,”内:同“纳”接纳,接受。
动词。
“然后命使内之,则又再拜,”内:同“纳”接纳。
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
”内:同“纳”,放人。
动词。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那:同“挪”;抽。
动词。
“过几时,那工夫来望恩人。
”呐:同“讷”;说话迟钝或口吃,的句中的“只听得差拨口里孽:同“孽”;灾害,罪恶。
名词。
“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女:同“汝”;人称代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殴:通“驱”驱逐。
动词。
“今殴民而归之农。
”畔:通“叛”;背叛,离开。
动词。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动词。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旁:通“傍”依附。
接近。
动词。
“吾灵尚依旁汝也。
“齐:同“剂”;量词,例句中为名词。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
高职高考语文-通假字
• 答案: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 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 [简析]①句的“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 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 ②句的“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 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高职考通假字复习
高职考真题再现【2012】
1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C
性
A.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 嘱
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 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 通假。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
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
的意思。
•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客:把……当作门客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 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 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 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 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 便要还家 “要”是借字,“邀”是本字。
通假字的分类: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例: 终老不复取
• ③孟尝君客我
•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鉴:不意独动子用法其,子以。……为鉴
•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体的到方抽面象展,开由,个单别于到壮一其般节。
例如:
钿头银蓖击节碎
(三)掌握多音多义词音不同,义不 同的特点。
如“属” ①读shŭ,意思可以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②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四)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 境中,其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 同的特点。
5)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通 ,含义: 。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通 ,含义:
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 ,含义: 。
1.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要通邀,邀请。 3.豪通毫,细毛。4.倍通背,违背,背叛。 5.蚤通早。6.卻通隙,隔阂。7.参通骖。
练一练
7、判断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 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有两种考 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 解释,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
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
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
• 六王毕,四海一
•
一: 统一(动词)
•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贰:从属二主(动词)
•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一:全、满(形容词)
•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
一:专一(形容词)
• ③二三其德
•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 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 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 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
德
通“背”,背叛
• 2.风吹草低见牛羊
通“现”,出现
• 3.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邀请
想一想:通假字有何特性
• 1 赢得仓皇北顾。 • 2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 3 图穷而匕首见。 • 4 风吹草低见牛羊。
1、2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 词。3、4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 动词。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 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 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 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
小结
理解一词多义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 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 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 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 义的交叉现象。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 意思。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①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②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另外,还有“案”通“按”,“庴”通 “措”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
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
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
的意思。
•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客:把……当作门客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 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 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 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 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 便要还家 “要”是借字,“邀”是本字。
通假字的分类: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例: 终老不复取
• ③孟尝君客我
•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鉴:不意独动子用法其,子以。……为鉴
•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 动词。
例子
• (二)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 皆鱼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 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一. 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说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9页,①陈述, 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 服,音shuì;④喜欢,高兴,音yuè 。如 “秦伯说”
以下几点需要多注意
(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
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判断通假字要特别注意:
通假有稳定性。
如:“倍”与“背”通假; “要”与 “邀”通假;“知”与“智”通假; “内” 与“纳”通假;“不”与“否”通假; “具”与“俱”通假;
练一练
1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 1)张良出,要项伯 邀 • 2)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性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叛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 ,含义:
。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 ,含义: 。
3)思垂空文以自见
通 ,含义: 。
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 ,含义: 。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通 ,含义: 。
6)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 ,含义:
。
1.摩通磨,磨灭。 2.底通抵,大多。 3.见通现,表现。 4.失通佚,散失。5.纪通记,历史记录。6.责通债,债务。
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例三:言其厉害。(毛遂自荐) ——偏的还是利
实词词义推断
•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悯 • 5)拜送书于 庭 廷 • 6)唯大王与群臣孰 计议之 熟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A. B. C. D.失其所与,不知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鱼
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数词的活用
• 一、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 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1.輮通煣,使……弯曲。2.有通又,暴通曝,曝晒。 3.知通智,理智。4.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练一练
6、判断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2)张良出,要项伯
通 ,含义:
。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通 ,含义: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含义: 。
娶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 莫春者,春服既成 暮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
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披
怎样辨别通假字
方法——掌握通假规律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结
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 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果依据通假 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 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
通假推断
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 用了通假的词语必须从通假的角度去理 解才符合语境。
通假字有同音和近音两种。
•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 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 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 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 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 点滴经验——内 冻结资金——“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乱扣帽子——“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学习课本专题知识备参 “新大纲120个实词集释”
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把
之 把他当作老师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我者 认为我美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 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 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 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子
• (一)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
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 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 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⑴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绡:丝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