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
实现食用菌高效栽培的关键因素
实现食用菌高效栽培的关键因素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影响它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水分、湿度、空气构成、光照、酸碱度以生物因子等,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高效栽培食用菌,温度和酸碱度应如何控制?一、温度适宜是食用菌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因为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必须在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化学反应下完成,而酶的催化作用和温度调节密切相关。
当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
1.孢子萌发对温度有何要求?大多数食用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一般都控制在20~30℃之间,最合适的温度应在25℃左右。
一旦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孢子死亡,但如果温度过低,通常也会影响孢子萌发。
比如说双孢菇一般适宜的温度应在18~25℃左右,但香菇的温度应保持在22~26℃,草菇的温度要高一些,一般要达到35~39℃。
黑木耳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在22~32℃之间,而金针菇孢子萌发温度应控制在15~24℃之间,平菇相对来说保持在24~28℃之间即可。
2.菌丝生长对温度有何要求?通常情况下,在大多数食用菌菌丝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跟孢子萌发的温度差不多,一般应保持在20~30℃之间,以25℃时为宜。
不过从广义上来讲,菌丝生长的最低温度一般不会低于2℃,最高温度不应该超过39℃。
当然总体而言,菌丝生长的时候,对低温的耐受力比对高温的耐受力要强得多。
根据科学实验表明,当温度处于5℃的时候,香菇每天可生长6.4毫米,达到10℃的时候可生长13毫米左右,当温度达到25℃时,是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可达到85.5毫米,但如果超过30℃,香菇菌丝每日生长的长度只有41.5毫米。
而且香菇的菌丝在40℃高温情况下一般4个小时左右就会死亡,如果达到45℃以上的高温,一般30~40分钟就会枯死。
另外,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应控制在6~33℃之间,最适宜的温度是24℃,而草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应保持在12~45℃之间,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5℃。
工厂化栽培白灵菇技术关键
工厂化栽培白灵菇技术关键白灵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被称为洋蘑菇或白蘑菇。
它是全球最主要的食用菌之一,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白灵菇广泛应用于烹饪、食品加工和保健品等领域,对其工厂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工厂化栽培白灵菇的关键技术。
一、基础设施建设工厂化栽培白灵菇的首要条件是搭建适宜的基础设施。
首先,需要建立具备良好通风、温度控制和湿度调节的菇棚。
菇棚应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以保持稳定的生长环境。
其次,要配置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喷雾系统、循环水处理设备等,以提供菌床水分和环境湿度的自动化控制。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统,以减少菇棚内部因过度积水而导致的污染和病害的发生。
二、菌种选择白灵菇的工厂化栽培中,菌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优质的菌种代表了菌株的稳定性和产量的潜力。
栽培者可以选择优质的菌种生产厂家或研究机构购买,确保其品质和纯度。
同时,注意备份和保护菌种,以免菌种遗失或污染。
三、菌床制备菌床是白灵菇生长的基质,对于工厂化栽培来说十分重要。
常见的菌床材料有蘑菇秸秆、木屑和玉米秸秆等。
制备菌床时,首先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有害微生物,然后将其充分堆积。
在堆积过程中,要注意加入适量的水分,并进行适时的翻堆操作,以促进发酵和微生物分解。
最后,将混合好的菌种与菌床材料进行接种,确保菌丝的充分生长。
四、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是白灵菇生长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参数之一。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菇体形成。
白灵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3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
此外,湿度过高容易导致霉菌和病害的发生,而湿度过低则会影响菌丝的伸长和菌体的发育。
因此,菇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应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监测和调节。
五、病虫害防治工厂化栽培白灵菇中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常见的病虫害有白菇虱、白菇蚜、霉菌和杂菌等。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定期巡视和清除病虫害,加强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通风,合理使用生物农药等。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与难点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与难点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它们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与难点。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要点(一)菌种选择菌种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
优良的菌种应该具备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
在选择菌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季节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
例如,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或季节,可以选择平菇、金针菇等耐寒性较强的菌种;而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或季节,则可以选择草菇、木耳等耐热性较好的菌种。
要从正规的菌种生产单位购买菌种,以确保菌种的质量。
(二)培养基质的准备培养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营养来源。
不同的食用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不同。
例如,香菇适合生长在以木屑为主的基质中,而双孢蘑菇则更喜欢以粪草为主要原料的基质。
在准备培养基质时,要注意原料的质量和配比。
原料要新鲜、无霉变,并且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粉碎、消毒等。
培养基质的含水量和酸碱度也会影响食用菌的生长。
一般来说,大多数食用菌适宜生长在含水量为60%-70%、酸碱度为5.5-6.5的基质中。
(三)栽培环境的控制温度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差异很大。
例如,香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26℃,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20℃;而平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18℃。
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食用菌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温度。
可以通过调节温室的通风、遮阳、加热等措施来保持适宜的温度。
湿度食用菌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环境。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60%-70%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85%-95%之间。
湿度太低,会导致子实体生长缓慢、干瘪;湿度太高,则容易引发病虫害。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食用菌产品的日益需求,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已经成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就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述,内容包括选址、设施建设、领导人员培训、菌种选择、采收工艺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
首先,选址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基础,众所周知,食用菌的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选址时应选择气候温湿度适宜以及土壤状况良好的地区,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以确保工厂正常运转。
其次,设施建设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重要一环。
工厂的主要设施包括菌种生产车间、菌袋灭菌车间、菌袋接种车间、菌类生长车间等。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食用菌生长的特点,确保设施温湿度控制的精准,同时要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领导人员的培训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的关键,只有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领导人员,才能有效地指导和管理生产。
因此,工厂管理层应安排培训课程,包括菌种选育、灭菌技术、接种技术、生长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管理人员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理解和运作能力。
菌种选择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市场需求和工厂生产能力,选择适合的菌种进行栽培。
常见的菌种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菌种的选择要考虑其品质、产量和市场销售情况等因素。
采收工艺是保证食用菌品质的关键步骤,采收时应注意控制采收时间和方式,避免对菌体造成损伤。
同时,需要建立严格的品质检测体系,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研发加工技术,将食用菌进行加工制品,增加产品的深加工率。
最后,销售渠道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关键一环。
可以与超市、酒店、餐厅等商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的稳定性。
同时,也应积极开拓电商渠道,利用网络平台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
综上所述,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选址、设施建设、领导人员培训、菌种选择、采收工艺以及销售渠道的合理规划和运作。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国外的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如欧美的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与日本的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栽培食用菌,运用工业化的理念,通过机械化操作和自动化控制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而我国的一些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是通过手工操作配套简单的机械设备和“人菇对话”控制来完成生产,是工厂化栽培的初级阶段。
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是跨行业多学科行业,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其包含微生物学、机械、制冷、自动控制等多专业技术。
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与传统的季节栽培具有本质的区别。
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基本理念是一致、整齐、周转快。
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工厂化栽培的基本理念,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包括配套的机制和控制系统),适合的菌株和配方以及配套的栽培工艺才能完成。
因此与传统季节栽培相比较,由设施、菌株、配方及栽培工艺构成工厂化栽培的四大要素。
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成功四大要素:设施(备)、菌株、配方和栽培工艺。
四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良好的设施配套与设施相适应的菌株和配方,结合相适应的栽培工艺,才能保证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成功,发挥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最大效益。
1 栽培设施设施包括与栽培工艺相配的各种机械和各种调控设备。
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功。
这里主要指培养房和出菇房环境控制设备。
控制设备主要包括温度控制系统、通风(C02)系统和空气湿度的控制系统。
1.1 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是食用菌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制冷机组选择也不同。
创造适宜的不同阶段要求的最佳温度是食用菌栽培的关键。
所以保证食用菌不同阶段要求的温度能够自由调控是设施最基本要求。
1.1.1 制冷量的确定①菌丝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培养料发热所需制冷量;②最大通风量时所消耗的制冷量(包括水蒸汽热量);③墙体的散热量。
选择压缩机制冷量时在以上计算制冷量总和外加30%左右。
1.1.2 蒸发器的选择库房里的温度调整是通过蒸发器的热交换来完成的,只有一定的蒸发面积(热交换面积)和单位时间内一定的热交换风量,才能确保库房温度自由调整。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1.背景金针菇是一种高度营养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金针菇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金针菇种植模式以农家小作坊为主,收益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工厂化种植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金针菇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种植的关键技术。
2.土壤条件金针菇的生产需要选用优质耕地,土质疏松肥沃、富有机质、水分充足,地下水位于土壤深度1.5米以内的土地。
同时,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6.0-7.0之间,以利于金针菇的生长发育和高产。
3.菌种选用选择优质金针菇幼体,经过无菌处理后进行培养。
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通风不宜过大。
更换光照强度适中的光源,可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4.基质制备金针菇的培养基质通常以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等为主,再加上适量的蘑菇渣、菜籽饼等有机物质。
在基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消毒杀菌,保证无害菌和病原菌的存在。
另外,基质的湿度也需要严格控制,过高会导致霉菌的大量繁殖,过低又会阻碍菌株的生长发育。
5.菌种接种菌株的培育好后,需要将其接种到基质中。
将培育好的金针菇菌丝均匀地撒到基质上,然后再将基质盖好,处置区域内的温湿度要求如上。
接种后,逐渐增大通风、降低湿度、提高温度,以刺激金针菇的生长。
6.环境调控金针菇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
在培育过程中,需要控制气温、湿度、通风、环境污染等条件。
适宜的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通风量要根据基质的含水量和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控制。
同时,要定期清理环境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7.施肥管理金针菇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在培育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调整肥料中的氮、磷、钾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
8.采摘处理金针菇的采收时间一般在菌盖平展,菌质细嫩,带有星点的时候。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
工厂化瓶栽杏鲍菇培养及出菇技术浅析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生产,虽然投资成本高,但产品品质好,菇体洁白,菌肉紧实,菇帽大、口感好。
随着国内消费品质的提高,瓶栽杏鲍菇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瓶栽杏鲍菇产品可出口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地,价格是袋栽产品的1倍左右。
此外,瓶栽杏鲍菇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将来,瓶栽杏鲍菇将是杏鲍菇产业发展的趋势。
本文对瓶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培养管理、搔菌作业和出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析,并对其关键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说明,以期为工厂化瓶栽杏鲍菇企业提供参考。
一、培养管理培养管理是食用菌生产一致、稳定和高产的基础。
培养管理好的食用菌出菇一致、产量高并易于管理。
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的菌丝生长、菇蕾发生、子实体整齐度、产量及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
培养时间短,后熟期不足,直接导致现菇蕾晚,瓶间出菇整齐度低,产量和采收集中度都较低,而适度延长培养时间,其原基分化、现蕾时间都较早,实体整齐度较高,且生长速度快。
菌丝生长过程中,释放出大量CO2,因此要求室内有良好的通排风系统,CO2浓度保持在1000~3500μl/L为宜。
杏鲍菇菌丝最适温度为24℃左右,生长速度最快,菌丝浓白、旺盛。
菌丝在呼吸生长过程中释放出热量,瓶内温度一般会比室温高3~4℃,为保证菌丝最佳的生长酶活力,室温一般控制在20~22℃,室内相对湿度(RH)控制在60%~70%,培养35d左右。
接种后的菌种瓶通过传送带送至培养室,使用机械手或人工放置在垫仓板上,每个垫仓板每层放4筐或6筐,放9~10层,两个垫仓板摞一起,共18~20层,加上走廊等公摊面积,平均1m2放置600~700瓶。
根据菌丝发热量和所需新风的不同,杏鲍菇培养一般分为前培养、后培养和后熟区。
1.前培养:菌种接入栽培瓶后,菌丝逐渐恢复,并开始吃料。
前期菌丝较弱,发热量较小,需要的新风量少,但对新风洁净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需要经过粗效、中效,甚至亚高效过滤网进新风。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也就是工厂化生产可以周年、规模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效率高,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一、温度:为了满足食用菌在反季节种植对温度的需求,常投入大量的电费开支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进行降温,所以种植环境的保温情况直接影响电费的开支多少。
有的投资商处于对前期投入资金的考虑采用的保温层的厚度和密度都达不到保温的要求,对建厂前期来说节约了开支,但无休止的制冷费却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二、湿度:工厂化种植都是利用制冷机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也除掉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要远低于蘑菇生长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为了增湿只能多次大量上水使菇体的生长和质量都受到影响,本人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解决了空气湿度难以控制的弊端,能使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永远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通风:通风也是影响温度的一个主要环节,车间温度的高低很大的程度就是受通风的影响,所以处理好通风和温度的关系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外间温度低时进行通风可以减少对车间温度的影响,这是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通风的时间受限制,尤其到7、8月份早晚温度相差不大采用这种方法意义就不大了。
采用热交换式通风设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车间的温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通风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可以减少通风带来的温度骤变对菇体的影响。
四、光照:根据种植品种的不同车间采用何种光照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光线要求不严的品种采用日光灯照射合理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光的亮度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光照强的品种必须采用多个光源,过多的光源给各种操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所以对于光线要求较强的品种宜采用采光板进行采光,这样即解决了过多的灯给出菇车间的操作造成的不便也解决了灯光给出菇车间带来的热量问题,也很安全。
食用菌工厂化种植的优点食用菌栽培技术栽培原料主要为农业废弃物,产品收获后的培养基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使农业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次成功的秘诀蘑菇种植的关键要素
一次成功的秘诀蘑菇种植的关键要素一次成功的秘诀 - 蘑菇种植的关键要素蘑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类,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进行蘑菇种植的过程中,有一些关键要素需要特别注意,这些要素是成功种植的秘诀。
本文将介绍蘑菇种植中的关键要素,帮助您获得一次成功的经验。
一、栽培环境蘑菇是一种喜欢温暖而湿润的环境的菌类,因此栽培环境是种植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选择一个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场地作为种植基地。
其次,注意保持室内的温湿度稳定。
在不同的蘑菇品种中,种植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略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品种进行调整。
二、基质选择蘑菇种植的基质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基质有木屑、秸秆、麦麸等。
在选择基质时,要考虑其含水率、通气性以及抗病性等因素。
确保基质质量好,并且无污染物。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有机肥料,提供蘑菇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菌种选择不同的蘑菇品种对栽培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购买菌种时要根据自己的栽培条件和需求进行选择。
选择具有高产量和抗病性好的菌种可以提高种植的成功率。
同时,存放菌种时要注意保持其新鲜度和干燥度,避免菌种变质。
四、灭菌处理在进行蘑菇种植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杀灭基质中的杂菌和病菌。
常用的灭菌处理方法有蒸煮、烘干和化学药剂等。
选择适合的灭菌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病害风险,提高种植成功率。
五、科学管理蘑菇的生长需要科学的管理。
在种植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温湿度、通风状况以及养分供应等,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要及时清除基质表面的杂草和病菌,保持基质的整洁。
此外,定期对蘑菇进行采摘,促进更多的蘑菇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蘑菇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因此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苏力菌、脚菌肽等。
此外,保持种植环境的卫生和通风良好也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成功种植蘑菇的关键要素包括栽培环境、基质选择、菌种选择、灭菌处理、科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述食用菌是一种优质、营养丰富的食材,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增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工厂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改善生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理。
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要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包括环境控制、培养基制备、菌种选择、质量监控等。
2.1 环境控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工厂化生产中,需要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来创造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环境控制方法包括温度调节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和灯光调节系统。
2.2 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各有差异。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培养基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工厂化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精确调配合适的培养基。
2.3 菌种选择菌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
优质的菌种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菌种选择主要考虑菌株的病虫害抗性、产品品质和适应性等因素。
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通过菌株选育和改良来获得更好的菌种。
2.4 质量监控工厂化生产中,质量监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食用菌来说,质量监控主要包括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和菌体的安全性等方面。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流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通常包括菌种培养、菌种扩繁、培养基制备、菌袋灭菌、接菌培养、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等环节。
3.1 菌种培养菌种培养是工厂化生产的起始阶段。
通过选择优质的菌丝体作为菌种,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保证菌种的纯度和活力。
3.2 菌种扩繁在菌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菌种的大规模扩繁。
采用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的方法,将菌种培养到一定的数量,为后续的生产提供充足的菌种资源。
3.3 培养基制备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准备适宜的培养基。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杏鲍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备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食用菌市场的不断扩大,杏鲍菇的生产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工厂化高效栽培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方向。
而实现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成为了生产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菌丝培养技术菌丝培养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菌种,保证其品种的纯度和活力。
然后要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促使菌丝快速生长、繁殖,形成足够的接种量。
在培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菌丝的正常生长,为后续的生产奠定基础。
二、菌包生产技术菌包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核心,其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的效益。
关键在于菌包的配方和生产工艺。
菌包的配方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并进行科学的比例配比,以满足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生产工艺上,要做好原料的消毒处理,保证菌包的无菌状态,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温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确保菌包内菌丝的正常生长。
三、栽培环境控制技术杏鲍菇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工厂化高效栽培过程中,栽培环境的控制至关重要。
首先是温度的控制,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温度,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其次是湿度的控制,要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菌丝和菌包的干燥,同时防止湿度过大导致霉菌和病虫害的滋生。
最后是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确保空气流通,防止二氧化碳、酸气的积聚,保持空气清新,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四、轻质高效培质技术培质是杏鲍菇生长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和配方直接关系到菌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轻质高效培质技术则是针对传统培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技术。
首先是选择原料,要根据各种原料的特性,进行科学的配比,并采用轻质材料,减轻培质的重量,提高通气性和保水性。
其次是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如有机肥料、矿物质等,以提高培质的营养含量和抗病能力。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问题与对策黄毅(福建农林大学,福州350002)1.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定义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实际上就是封闭式工厂化周年栽培。
利用制泠或加热设备和自然气候抗衡,实现“空龄效应”。
“空”指空间,“龄”指时间。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反季节周年栽培。
其目的是提高周年复种指数,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农业企业化管理的栽培方法。
2.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均为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
菇农必须承担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化、技术失误、误购入劣质菌种等诸多风险,出售的仅是初级产品,无多大的利润空间。
他们所获得的效益,只不过是比简单出卖劳力稍强些。
现代农业生产是逐步向“精品农业”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属于“精品农业”范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反季节品种,消费对象是超市、酒楼、宾馆,面对着的是中高档消费群体。
为了保证连续周年供应,只能走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道路。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副产品极丰富的社会里,百姓对品质要求逐步提高,只有品质才能够激发起民众的购买欲望。
近几年随着老百姓生活的提高、节奏加快,日益提高营养、保健意识,导致对小包装的需求日益增加。
所谓的品质,不再停留在简单鲜菇的外观形态上,而是在内在的质量上,表现在其风味和口感上,显的尤其重要,特别是绝对不能有农药残留。
熟料栽培,原来就不存在喷农药事情,只不过各地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只注意到栽培产量,连最起码的防虫网都舍不得投入,往往忽视物理防治为先的原则,简陋生产,粗放管理,追求的仅是短期的经济效益,造成病虫害的日益严重。
导致减产。
因此,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所生产出来的鲜菇没有标准可言,已不能够适合市场对品质日益苛刻的要求。
目前政府提倡外向型农业,但为了打破“绿色壁垒”,也必须进行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才谈的上和国际接轨。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海鲜菇是一种富含营养且口感鲜美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现代化的工厂化栽培技术在海鲜菇的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无菌培养、菌种育苗、菇体生长管理、采摘和贮存等方面介绍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首先,无菌培养是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无菌培养是指将菇种从野外环境中引入实验室,通过无菌条件下的培养,得到高质量的菌种。
无菌培养主要包括选种、分离、传代和保存等步骤。
在选种过程中,选择菌株色泽艳丽、菌丝生长繁殖快速、菌盖呈圆形等优秀的菌株。
分离过程中,将菌丝移到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保证菌种的无菌状态。
传代过程中,选取菌丝生长良好的苗进行继续培养。
保存菌种时,可以采用冷冻保存或干燥保存等方法,以备后续的育苗使用。
其次,菌种育苗是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的第二步。
菌种育苗是指将无菌培养得到的菌种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出菇丝,为后续的菇体生长做准备。
菌种育苗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常用的培养基有麦秸、玉米秸、豆秸等,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在育苗过程中,要保持培养基适宜的湿度和适度的通气,促进菌丝的长势生长。
第三,菇体生长管理是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的核心环节。
菇体生长管理包括温度控制、湿度调节、通风换气、灌溉补充水分、肥料施用等。
菇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在20℃左右,在生长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
湿度是菇体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并定期喷水,以提供菇体生长所需的水分。
通风换气可以帮助排除室内积聚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空气的新鲜度。
灌溉补充水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菇体的生长异常。
在菇体生长过程中还可以适量施用有机肥料或菇体特殊的生长调节剂,以促进菇体的生长和品质的提升。
最后,采摘和贮存是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的收获和质量保障。
采摘时要根据菇体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摘导致菇体品质下降。
采摘后把剩余的菇体及时清理出菌床,消毒后准备下一轮的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影响因素
02
03
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生 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 分析和优化,提高生产效 率和管理水平。
标准化管理
制定和实施食用菌生产的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 范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 量和安全。
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 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 为工厂化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THANKS
感谢观看
冲击。
管理问题
01
组织管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高效的组织管理,但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这一
方面存在不足,如部门间沟通不畅、信息不透明等。
02 03
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重要 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人员流失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财务管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 键因素之一,但目前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资金使用 不合理、成本控制不严等。
市场拓展趋势
多元化产品
01
随着消费者对食用菌的需求多样化,开发多元化的产品成为趋
势,如药用菌、保健菌等。
深加工产品
02
通过深加工技术,开发食用菌多糖、酵素、调味品等高附加值
产品,提高产值和利润。
出口市场拓展
03
随着国内食用菌产量的增加,出口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企业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管理提升趋势
01
优良的菌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 产的关键,但目前国内缺乏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菌种, 大多依赖进口或从其他地方引
进。
生产工艺
虽然我国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工 艺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 在许多技术瓶颈,如菌丝体培养 、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杏鲍菇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们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杏鲍菇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加快杏鲍菇的工厂化高效栽培进程,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发现了很多关键技术要点。
1. 选种。
选用良种材料,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基础。
良种能够保证菌丝质量好、生长快、产量高,有很强的抗逆能力。
因此,在选种时,要根据菌株的来源、生长特性、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选用具有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的良种材料。
2. 基质制备。
基质是杏鲍菇生长的重要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杏鲍菇的终产量和品质。
通常采用玉米秸秆、麦秸秆、稻草等碳源和鸡粪、牛粪、鸭粪等氮源作为杏鲍菇基质,经过巴氏灭菌处理后制成杏鲍菇的生长基质。
制作基质时,要注重选择基质的原料和比例,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地区,灵活掌握基质配比的比例,从而合理调整杏鲍菇的生长环境。
3. 接种杆菌丝。
在选好优良的基质后,还需要对基质进行菌种接种,为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条件。
接种时,要注重接种方法的技巧性,杜绝菌丝污染问题。
同时,在基质表面均匀分布接种点,平均接种菌种数量,使得营养均衡,菌丝成长较快,最终能够保证出菇率的提高。
4. 控制温度。
杏鲍菇适合生长的温度是15-25℃,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调节温度以保持合适的生长温度。
通常采用空调、通风、加热等设备手段来调节温度,确保杏鲍菇处于稳定的温度环境下,营造符合杏鲍菇生长的条件。
5. 营养调控。
杏鲍菇对营养要求很高,因此,营养调控是杏鲍菇高效栽培的另一个重要关键技术要点。
在杏鲍菇的生长过程中,适当增加硝酸盐、葡萄糖、钙、锌、铜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可以提高杏鲍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正常生长所必需的饮用水和饮食也需得到合理的调控。
总的来说,在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过程中,选种、基质制备、接种杆菌丝、控制温度、营养调控等关键技术要点都十分重要,并且步步严密,务求精细,才能够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满足消费者们对杏鲍菇的需求。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始于上世纪中叶。
1947年,荷兰率先进行蘑菇工厂化生产,随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也陆续开始进行。
日本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工厂化模式生产以白色金针菇为代表的木腐菌。
80年代后,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
我国大陆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蘑菇工厂化生产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90年代后,台湾一些商人和国内一些企业投资兴建了木腐菌工厂化生产线,其中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随后,规模大小不等的食用菌生产线不断涌现,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由此起步并逐渐兴起。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是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食用菌生产方式。
本文试图就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1. 定义与认识1.1关于定义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
迄今为止,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任为民、刘遐、邱桂根、胡永光[1-4]等人分别提出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定义。
这些定义的共同特点是把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作业作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基本要素;黄毅从另一角度提出食用菌工厂化的定义,强调食用菌工厂的目的是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实现“空龄效应”[5]。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是通过列出一个事物的基本属性来描写或者规范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的意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生产的一种模式。
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不宥于地域、不限于季节的全天候生产;其关键是使食用菌生产的农艺技术与环境调控的工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其手段是用工业设备调控环境条件,使之满足食用菌生长过程对环境的要求。
机械化、自动化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固然是食用菌工厂化发展中应当追求的方向,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目的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相关。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一、什么叫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工业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温、光、气、湿)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至今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较为明确、较为统一的食用菌工厂化定义,但相对较完整的定义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的食用菌生态环境技术,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全天候周年栽培,逐步实现生产操作的机械化、生产环境调控智能化,以达到不受季节限制的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其目的就是提高全年食用菌复种次数(一般自然栽培全年1~2次,工厂化栽培全年都可进行),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使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优质的、集现代农业工业化管理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
在国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早,1947年荷兰在控温、控湿和控制通风条件下,栽培双孢菇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草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之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也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并得到迅猛发展。
1965年日本长野县创建了第一个金针菇的工厂化瓶栽生产基地并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木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
韩国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近年来已迅猛发展成一个新型产业。
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至今,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已被公众誉为“蘑菇工业”,在专业化生产方面发展十分完备,分工十分明确,规模效益也十分惊人,如日本长野最大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厂每天产量可高达30 t,生产实现了全程自动化。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台湾省首先引进日本栽培模式,开始了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促进了我国木腐菌工厂化的栽培,同时期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了双孢蘑菇工业化自动生产线,促进了我国草腐菌工厂化的栽培。
工厂化食用菌菌渣栽培草菇关键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菌渣栽培草菇关键技术一、培养料配方配方1:工厂化杏鲍菇菌渣92%,干牛粪5%,石灰2%,轻质碳酸钙1%。
配方2:工厂化金针菇菌渣76%,棉籽壳17%,干牛粪5%,石灰2%。
配方3:工厂化杏鲍菇菌渣57%,工厂化金针菇菌渣35%,干牛粪5%,石灰2%,轻质碳酸钙1%。
二、栽培基质制备技术菌渣预处理:选择新鲜、无污染和霉变的菌渣,粉碎过筛除杂。
原料预湿:将食用菌菌渣等原料,按配方在拌料场进行搅拌、混匀、建堆,在料堆上面微喷48h,将培养料完全均匀浸湿,含水量70%~73%,pH8~pH9。
铺料:将预湿好的培养料运送至菇房栽培层架上,进行铺料。
铺料厚度夏季18~20cm,春秋季20~22cm,冬季22~25cm。
发酵:上料后菇房密封24h,料温自然升至45~50℃;通过外源蒸汽加温,将菇房温度升至65~66℃时停止加热,维持72h;然后通入新风,让室温逐渐降低到48~52℃,料温降至50~55℃,在此温度下保持48h。
整个发酵周期约7~8d。
三、播种和发菌管理技术发酵完成后进行通风喷淋降温,用微喷设备对料面进行均匀喷雾,将培养料含水量调到72%~75%,料温降至35~40℃,室温维持32~35℃,开始播种。
应选择菌龄适宜菌种,一般以刚出现原垣孢子为宜。
播种前将菌种掰碎至直径1cm以下,均匀撒播在培养料表面,每平方米播种量以400~500g为宜。
播种后深10cm处料温保持在35~37℃之间,超过40℃需通风降温。
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
发菌期间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培养。
四、出菇管理技术料床长满菌丝后喷水,喷水量为1kg/㎡左右,同时加强通风换气,调节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小于1500ppm,给予500Lx左右的散射光;室温保持在28~30℃,料温维持在32~34℃。
现蕾后不可喷水,通风量根据床面菇体量决定,注意通风时避免空气对流和直吹。
当菇蕾长至花生米粒大小后再喷雾化水,喷水量不超过0.2kg/㎡。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杏鲍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其生长周期短、产品适口性强、营养丰富等特点,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要想实现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菌种培育、菌棒制备、菌丝接种、菇体生长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要点。
一、菌种培育菌种培育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第一步,也是影响后续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菌种,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技术要点:1. 选择优良菌株: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耐逆境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培养和繁殖。
2. 无菌技术:采用无菌培养技术,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无菌状态,防止外源菌或杂菌的污染。
3. 培养基配方:合理设计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菌种的快速繁殖。
二、菌棒制备菌棒是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的主要种植材料,其质量和制备工艺直接影响到后续栽培的效果。
关键技术要点包括:1. 基材选择:选择木屑、秸秆、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和养分的原料作为基材,保证菌棒的质地和养分含量。
2. 湿度控制:控制菌棒内部水分含量,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菌丝长势和菇体生长。
3. 温度管理:合理控制菌棒的温度,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并确保制备过程中无外源菌或病原菌的污染。
三、菌丝接种菌丝接种是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菌棒内,促使菌丝在菌棒内长势,是整个高效栽培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关键技术要点包括:1. 接种量控制:合理控制接种量,避免过量或不足造成的影响,促进菌丝的均匀长势。
2. 接种方法:选择适宜的接种方法,例如点状接种、线状接种等,确保菌丝在菌棒内均匀分布。
3. 环境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促进菌丝在菌棒内的快速生长。
四、菇体生长2. 通风管理: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持菌房内空气的流通和湿度的均衡分布,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发育。
3. 营养补给:在菇体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营养补给,提供菌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食用菌2009,28(4):65~67E D I B L EF U NG I O F CHI N AC N53-1054/Q I S SN1003-8310 (菇农之友)浅析食用茵工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钟孟义(福建省武平县农业局)摘要:通过对工厂化栽培成功的四大要素设施、茵株、配方和栽培工艺的浅析,了解四大要素在工厂化栽培中的重要性,希望能为同行业人士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食用茵;工厂化;栽培中图分类号:$6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10(2009)04-0065-03通过近十年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从经历过的无数次失败和教训中.悟出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统季节栽培本质区别.总结出食用菌1=厂化栽培的经验。
这是多年来的经验所得。
但愿能为从事同行业或准备从事工厂化栽培的同行们作参考。
国外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
如欧美双孢蘑菇T厂化栽培和日本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
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栽培,运用工业化的理念,通过机械化操作和自动化控制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而我国的工厂化栽培是通过手工操作配套简单的机械设备和“人菇对话”控制来完成生产,是工厂化栽培的初级阶段。
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是跨行业、学科。
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项目。
其包含微生物学、机械、制冷、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统的季节栽培具有本质的区别。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基本理念是一致、整齐、周转快。
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工厂化栽培的基本理念,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包括配套的机制和控制系统),适合的菌株、配方以及配套的栽培T艺。
因此与传统的季节栽培相比较,设施、菌株、配方和栽培工艺构成了工厂化栽培的四大要素。
四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只有良好的设施配套以及与设施相适应的菌株和配方。
结合相适应的栽培工艺,才能保证工厂化栽培的成功,发挥工厂化栽培的最大效益。
l设施设施包括与栽培工艺相配的各种机械和各种调控设备。
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功。
这里主要指培养房和出菇房环境控制设备。
控制设备主要包括温度控制系统、通风(C0,)控制系统和空气湿度的控制系统。
1.1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品种对温度要求不同。
不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制冷机组温度也不同。
创造适宦不同阶段要求的最佳温度是食用菌栽培的关键。
所以保证食用菌不同阶段要求的温度且能够自由调控温度是设施最基本要求。
1.1.1制冷量的确定菌丝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培养料发热所需制冷量:最大通风量时所消耗的制冷量(包括水蒸汽热量);墙体的散热量。
选择压缩机制冷量时在以上计算制冷量总和外加30%左右。
1.1.2蒸发器的选择库房里的温度调整是通过蒸发器的热交换来完成的。
只有一定的蒸发面积(热交换面积)和单位时间内一定的热交换风量,才能确保库房温度自由调整。
从制冷的角度上说.食用菌生产的培养房及出菇房均属高温冷库。
由于环境的湿度较大。
为了防止蒸发器结霜,特别是库温要求较低的时候,其蒸发温度低于0℃,蒸发器铝翅片片距要求加大。
一般情况下1匹(2500W)制冷量配蒸发面积8m2.17m2.蒸发温度4℃~8℃。
蒸发器风机风量要求150 m3h-'kW一~220m3h-一kW~。
冷风机蒸发温度与房温的温差越小,库房湿度越大。
蒸发面积越大,风机风量越大,蒸发温度与房温温差越小,冷风机蒸发温度每提高l℃,制冷量增加4%。
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内换热量,必须相应增加蒸发面积和风机风量。
1.1.3冷凝器配套在南方一般用水冷凝器。
在北方一般用风冷凝器。
冷凝器的选择是根据当地平均气温而确定的。
冷凝温度的高低影响整个制冷机组的制冷量.冷凝温度降低可以适当增加制冷量。
所以适当加大冷凝器.可以降低冷凝温度,从而增加制冷量。
经验是根据压缩机制冷量,冷凝器向上增大1级(约5匹),比如制冷量20匹压缩机配25匹冷凝器。
冷凝器中每匹要求3nl长铜管,才能保证足够的冷却能力。
1.1.4相关单位换算关系(1)l W=0.86kcal h一1kc al h一(大卡/A"时)=1.163W作者简介:钟孟义(1969一),农艺师,一直从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践和研究。
收稿日期:2009—05—28中国食用菌E D I B L E F U N G I O F C H I N A V01.28N o.4(2)l匹=2500W(风冷机组)l匪=3000W(水冷机组)(3)l U SRT(美国冷吨)=3.517kW1kW=o.284U SR T1.1.5库房温度设置库房温度设置以中心温度为准。
上下至少有3℃的温差。
否则当夏天外界气温过高时.冷机频繁启动不仅增加了启动消耗电量而且空气湿度下降.增加保湿难度。
因为不同温度空气的持水能力不同,持水能力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
虽然就室内而言。
温度降低减少了空气持水率,空气相对湿度增加。
但是温度提高时。
空气持水率增加,菇体表面与空气湿度差增大,菇体表面向空气蒸发加快,从而使菇体水份散发加快。
1.2通风控制系统包括新鲜空气交换和内循环系统。
不同品种、同品种不同菌株要求不同。
1.2.1新鲜空气交换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连续通风,保持库内C02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
连续地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交换;另一种方式为定时通风。
保持C O:浓度不超过规定要求,定时短时间将房内气体交换彻底。
连续通风的控制口了以通过调整风机转速和风门大小来进行:定时通风控制根据库房空间大小、风机风量大小及不同品种对通风的要求来确定通风的时间.通风的间隔时间根据品种要求和不同生长阶段而定。
通风量根据品种不同和不同生长阶段而定。
风机大小和型号也由品种、库房规格、通风要求而定。
只有确定了风机,再根据库房规格和该品种对O:的要求才能确定通风的具体时间,并非传统的所谓“一天通风几次。
一次多少时间”。
1.2.2内循环为了保持库房温度和O:均匀一致,必须有足够的内循环来保证。
内循环时间及风量,根据不同品种、库房床架的设计和规格、不同生长阶段而定。
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定时内循环方式.一种是连续内循环方式。
其控制方式同新鲜空气交换相同。
1.3湿度控制系统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湿度要求不同.一般来说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湿度较低,出菇阶段要求空气湿度较高。
出菇阶段空气湿度要求不得超过95%,因为菇体生长所需的养分、水份都是通过蒸腾拉动作用来运输的。
增加空气湿度只是为了减少菇体蒸发造成的失水过快。
只有菇体表面与空气有一定湿度差时.菇体才有足够的蒸腾作用,否则抑制了养分和水份的运输,阻止了菇体的生长,造成死菇或发生病害。
加湿一般用高压喷雾和超声波喷雾加湿,可以连接湿度探头进行自动控制。
2菌株适合设施栽培的菌株与传统季节栽培菌株具有较大的差别。
菌株设施栽培要求: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抗性强:菌幺幺吸收转化营养快和产量集中在第一潮菇:适宜在较高浓度C02环境下生长。
为了缩短菌丝生长周期,加快周转率.培育在设施中菌丝生产速度快且健壮的菌株,是设施化栽培菌株选育的基本目标。
不同品种、不同菌株在自然季节栽培和设施栽培条件下表现的性状是不一样的.其分解转化木质素、纤维素和利用氮源能力也不一样,选育出在设施中分解转化能力较强的菌株.是提高生物转化率最有效的方法。
设施栽培是通过设施对环境的调控来创造最适的食用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温度、O:、湿度)。
因为在高温季节制冷、通风、空气湿度的保持是相互矛盾的.设施栽培就是通过设施的控制系统来调控达到适合该品种生长环境的平衡点,不同菌株这个平衡点是不同的。
如果该菌株能适合较高C O:浓度生长,则可减少菇房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从而减少温度、通风和湿度之间的矛盾。
所以在菌株选择和选育上选出适合较高C0:浓度下生长的菌株是设施化栽培菌株选择的方向。
3配方很多工厂化栽培的失败,往往是由于配方不合理引起的。
配方的不合理,不仅加长了周转期.而且严重影响了菌丝生长的一致性。
造成菌包、菌龄不一致.出菇不整齐。
不同品种、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最适宜配方:同一菌株对不同材料的分解吸收具有选择性。
在选择配方组合时除了充分考虑配方的营养性状外,在设施栽培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其物理性状,即通气性和保水性。
这样既能保证菌丝生长充分的营养,又能保证充足的氧气和水份。
加快菌丝生长,缩短生长周期。
传统季节栽培的配方要求后劲充足.菌丝对于配方中的营养吸收转化较慢.往往要好几潮菇才能将配方中的营养完全转化吸收。
而设施栽培配方要求是菌丝生长速度快,尽量缩短生长周期:营养充足且能够被菌丝一次性充分转化吸收,第一潮菇产量能占总产鼍的80%以上:物理性状良好,能最大限度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
为了缩短周期,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寻找适合该菌株生长的最适配方是设施化栽培增加效益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4优良的栽培工艺包括装袋、灭菌、菌种、接种、周转运输、培养方式、出菇方式、培养房及出菇房的设计和规格、环境因子调控、病虫害预防及相关配套机械设备等工艺。
4.1装袋对于装袋时培养料的松紧度和装袋规格的选择,不同品种要求是不同的。
装袋时力求松紧度和装袋规格均匀一致.这是保证菌丝生长速度一致的基础。
4.2灭菌灭菌方式的选择。
特别是操作性,是影响灭菌成品率的关键。
因为灭菌是一刻不能松懈的,只有保证连续的足够的蒸气量或蒸气压力才能保证灭菌彻底,灭菌操作人员要求有极强的责任心。
灭菌操作性强可以减少灭菌人员的疏忽。
从而减少灭菌风险。
4.3菌种为了保证菌丝生长周期和菌龄一致,菌种类型的选择第28卷第4期钟孟义:浅析食用菌1二厂化栽培成功的要素67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典活动圆满举办在建国60周年大庆前夕,2009年7月5日,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迎来了建所30周年。
30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见证了党和政府对食用菌产业的重视;见证了供销合作事业服务“三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不懈奋斗。
7月5日上午8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李成玉一行,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白建坤、云南省供销社主任和润培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金鼎科技冈。
然后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召开了汇报会,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桂明英同志做了工作汇报。
云南省供销社副主任杨正良同志做了云南省食用菌产业情况的汇报。
李成玉主任做了重要指示,在肯定昆明食用菌研究所30年成就的同时。
殷切希望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服务好云南,进一步服务好全国,坚持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路子。
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将食用菌科研工作与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和为“三农”服务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上午9时,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典活动开始。
会上表彰了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社会荣誉的获奖人员。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职工自编自演的独舞《采蘑菇的小朴少》和音乐舞蹈《云贵高原的南泥湾》把庆典活动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