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创造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创新思维教学课件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创新思维教学课件

4
6/30/2020
中国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四大发明,出现 了许多总结创造发明的科技书籍,像《齐 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等,这些书中记载了许多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其中,有的 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人们 对创造的研究和探索多是从哲学、心理学 的角度出发,在实践活动上主要是速度很 慢的尝试法,还没有形成关于创造学的整 体概念。
5
6/30/2020
(二)萌芽阶段(18世纪——20世纪初) ——文科阶段
两个途径,两个方向: 哲学美学角度的思辨与概括; 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范畴的调查统计
与经验研究
6
6/30/2020
哲学美学角度的思辨与概括
16、17世纪英国培根和休谟:人的创造是生 活中的实际行为(经验主义理论)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第一节 创造学的诞生
一、创造学概述
二、创造学的诞生
(一)孕育阶段(远古至中古时期)
——史前阶段或朦胧阶段
1、 创造活动:自发的被动的,多是迫于生活或简单生产 的需要条件下进行的各种创造活动。
我国远古时期有巢氏建造房屋、神农氏尝百草、燧人氏钻木 取火、古人类种植作物、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打凿石器) 和驯养家畜等。
现代创造学除了致力于探索开发人的创 造力以外,还注重从人类生理学、遗传学、 脑科学、生物学及营养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 究和探索创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我们相信, 创造学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12
6/30/2020
三、创造学的基本原理
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属性,人的创 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训练而激发出来, 并且可以得到不断提高。
解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角度 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创造学新讲义

创造学新讲义

天津工业大学 发明原理 孙家胜
价格压力
全球价格的需求 首次定价正确 你必须知道你的成本17 下降的产品毛利
1.2 我国创新现状
• 企业收入与成本 • 研发投入 • 拥有专利数量 • 高收入企业状况(中外资企业)
2019/12/15
天津工业大学 发明原理 孙家胜
18
1、企业收入与成本
世界生产车间建在中国,但中国人只

2019年,世界GDP达到406705.38亿元,其中
美国GDP占28.5%,日本GDP占11.48%,中国 GDP占4.06%,居世界第7位,
• 但中国人均GDP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
区中居100位左右。
2019/12/15
天津工业大学 发明原理 孙家胜
8
几个对比表格:
1)、中美经济实力对比
年 美国
• 据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 书 中提供的数字,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 制造业生产量的29.8%,略低于整个欧洲所占 34.2%,但大大高于英国和日本分别所占9.5% 和2.8%的份额。

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为32.4%,
居世 界首位;到1890年降为13.2%,1919年又降为
我们的研究人员数量是世界之冠, 但我们的产出、我们的科技竞争力,却 排在世界第28位。
2019/12/15
天津工业大学 发明原理 孙家胜
22
3、专利数对比 每万人产出专利数
2019/12/15
天津工业大学 发明原理 孙家胜
23
4.专利技术对比与在国内外资企业在 中国的创新
2019/12/15
天津工业大学 发明原理 孙家胜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创造学基础(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创造学基础(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创造学基础(山东联盟)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一章测试1.创造与创新只是少数创造天才的专场,一般人没有创造力。

参考答案:错2.了不起的创意才是创新。

参考答案:错3.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创造力测试是()参考答案:托兰斯创造力测试4.托兰斯创造力测试的测试重点包括()参考答案:流畅性;独特性;灵活性;精密性1.创造是人类首次产生崭新的物质成果或精神成果的思维和行为的总和。

参考答案:对2.创造力人人都有,没有高低之分。

参考答案:错3.下列关于创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创造就是创新,二者是一回事。

4.《创造学》的发源地为()参考答案:美国1.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表明,大多数人具有()思维定势。

参考答案:从众型2.在考虑问题时,注意到的细节越多,说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越显著。

参考答案:精密性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参考答案: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密性第四章测试1.六顶思考帽是一种垂直思维的工具。

参考答案:错2.思维导图被誉为“瑞士军刀般的思维工具”。

参考答案:对3.思维导图的分支一般在()为宜。

参考答案:5-7个4.六顶思考帽理论的创始人是()参考答案:爱德华.德.博诺第五章测试1.异类组合是最广泛的发明创造。

参考答案:对2.还原原理告诉我们,创造的起点就是创造的原点。

参考答案:错3.下列选项属于组合原理的是()。

参考答案:重组组合;主体附加;异类组合;同类组合4.分离原理包括()。

参考答案: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整体和部分分离;条件分离第六章测试1.奥斯本检核表法被称为“创造技法之母”。

参考答案:对2.阿奇舒勒是TRIZ理论的创始人。

参考答案:对3.下列属于聚合交叉型创造技法的有()。

参考答案:主体附加法;二元坐标法;焦点法;形态分析法4.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自由畅想;综合改善;以量求质;延迟评价。

创造学第一章

创造学第一章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创造学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创造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推动社会进步 创造学通过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 动,揭示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 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拓展人类认知边界 创造学不仅关注已有的创造发明 成果,还探索未知的领域和可能 性,有助于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 。
创业教育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 中体验创业的过程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创业实践能力。
跨学科学习
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产生新 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人才培养中的创造教育策略
个性化教学策略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 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创造力提升的途径与策略
头脑风暴法
01
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激发个体的创造力,产生新的想法和解
决方案。
发散思维训练
02
通过训练个体的发散思维,提高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创新方法学习
03
学习并掌握一些创新方法,如TRIZ、六顶思考帽等,有助于提
升创造力。
创造力测评与提升的实践应用
1 2
教育领域
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测评,并提 供相应的提升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能力。
共同作用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个体或组织的创新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创造性 思维为创新提供灵感和动力,而创新能力则将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创新成果 。二者共同作用,推动个体或组织在特定领域内实现持续创新和发展。
03

创造学第一章 绪论

创造学第一章 绪论

创造的本质:
新、突破和超越,前所未有、与众不同
Page 11
发现 定义:获得天然性成果的创造类型。
——天然成果:指客观存在的物质、物质性质、性状、 运动规律。 如首次认识到地球的形态是球形;发现新的植物品种; 鉴定出一种新的元素等等
发现是一种创造,但并非所有的创造都是 发现。
Page 12
Page 27
方糖包装:19世纪的时候,美国向欧洲国家大量出口方糖,可
是不管用于密封方糖的纸有多厚,也不管包了多少层,经过几
十天的漂洋过海之后,里面的方糖照样潮湿变形。对此,欧洲 国家非常不满意,经常找理由退货。为了弥补这个巨大的经济
损失,美国制糖公司不得不邀请专家攻关,但试用了多种方法
后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一位名叫凯卢萨的青年工人,也 对此琢磨起来。他想起轮船上是用风筒来排潮的,就想将其用
2. 不同的创造者在类似的条件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
创造力,同一创造者在不同条件下也可能表现出
不同的创造力。
3. 创造学不仅关心创造力的外部表现,而且要研究 创造力的内在机理,寻求与创造力有关的各种因 素,以便更好地开发创造力。
Page
39
•创造原理 1. 总存在一些可适用于各种情况的、对指导人们从 事创造有普遍意义地规律、规则或道理,称之为
Page 21
1775年开始,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支持下,瓦特即致力 于生产这种带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到了1776年,瓦特终 于组装出了两台。 1781年底,瓦特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臵获 得了第二个专利,从而实现了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 中的第二次飞跃。 1782年,瓦特以发明双向装臵和引入高压蒸汽而取得他在 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三个专利。自此之后,瓦特 蒸汽机才真正成为一台工作机的原动机。

创造学第一章

创造学第一章

第一讲基础概念一、创造1. 创造基本概念概括地认为:创造就是首创或改进的形形色色的事物。

所谓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

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及其变化的现象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都可称为事物。

首创或改进的事物就是创造,例如星云的收缩创造了星球,地壳的运动创造了山脉湖泊……这些属于自然的创造。

再如,古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工具,人类在探寻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自然科学,在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社会科学……这些属于人类的创造。

所谓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有关专家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

“首创”就属于“第一创造性”。

它是指人类历史中出现的重大发明和创造,如中国的“四大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瓦特的蒸汽机等。

第一创造性是为少数人所拥有的活动。

“改进”是属于第二创造性。

它是指人们在理解和把握某些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吸收和溶解,再创造出大量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事物。

第二创造性是较为广泛的社会性活动。

2. 创造的特点(1)目的性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能动性,任何创造性活动者都是有目的的,人们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从事创造活动。

像瓦特发明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如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组织机构重组等。

(2)新颖性创造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最大区别是其具有的新颖性。

新颖性、主要表现在创造活动的结果上。

有些是全新的结果,如电灯的发明,有些是局部的革新,或对原有产品的重新设计等。

(3)否定性“新”的事物总是对“旧”的事物一定程度的否定,创造活动是新事物的产生活动,必然包含对过去或现在事物的否定,即使是全盘接受旧事物而增加某些特性也是对旧事物没有增加的特性所产生结果的否定,这才导致增加新特性。

步行——自行车——汽车——飞机。

(4)过程性尽管有些创造活动很短暂甚至于说不清道不明其中的详细步骤,但是任何创造活动都是一个在时间甚至于空间有一定持续性并且有资源消耗的过程。

01 《创造学》绪论

01 《创造学》绪论

数字演算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自我提高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
齐齐哈尔大学
创新能力是八大核心能力之首,具有内核的功能。
二、为什么学习《创造学》
一吨铁多少钱? 一吨铁螺丝多少钱? 一吨汽车多少钱? 一吨电脑多少钱? 一吨芯片多少钱? ---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齐齐哈尔大学
二、为什么学习《创造学》
齐齐哈尔大学
創意 idea
創业 創新 innovation 創造 Creation
齐齐哈尔大学
复习导入
• 有三句话 • 没有创新的语言是乏味的; • 没有创造的事业是盲目的; • 没有创业的人生是平淡的。
两个粥店的故事
Hello! 该来的没有来
齐齐哈尔大学
《创造学》绪论
• 一、《创造学》学什么 • 二、为什么学习《创造学》 • 三、怎样学习《创造学》
开 发 创 新 精 神
提 升 创 新 能 力
自己的体会
齐齐哈尔大学
二、为什么学习《创造学》
• 学习《创造学》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
要途径。 ----------王
1小时与7亿美元 自己的体会
只有创造才最 快乐。

齐齐哈尔大学
二、为什么学习《创造学》
• • • • •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思维力 强化创造力 没事搞搞发明 思维定势的突破需要创新
齐齐哈尔大学
三个词不能不记
• 有三个词
我加1个
齐齐哈尔大学
几个词的辨析:创意
读音:chuàng yì 英文:originality, creative idea 名词: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 如:颇具创意。 动词: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 如:这项活动由工会创意发起。 一句话概括;“把任何想法转化成效益”就叫创意。 特点:新奇,惊人,震撼,实效 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是导引递进升 华的圣圈;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 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宏观微照的定势,是点题造势的把握;是跳出 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 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 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 。简而言之,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

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应用创造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涉及科学、技术和创意的融合。

在这个领域中,人们致力于利用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意的应用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等方面。

创造力的培养是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或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和激发创造力,成为应用创造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新思维的激发也是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新思维是指个体在思考问题时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提出全新的观点或方法的能力。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新思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

因此,研究如何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成为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

创意的应用也是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意是指个体在实践中能够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创意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

因此,研究如何应用创意解决现实问题,成为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又一重要议题。

创造性问题解决也是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造性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个体经常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和挑战,需要具备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来应对。

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应用创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的来说,应用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创造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激发、创意的应用以及创造性问题解决等方面。

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未来在应用创造学领域的研究能够不断深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造学基础教案.ppt

创造学基础教案.ppt
创造学基础
第1章 创造学与创造原理 第2章 创新思维 第3章 创新技法
第1章 创造学与创造原理
第一节 创造学概述
一、创造与创新 1、创造的含义
创造是一种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特有的人类社会活动, 其特征是具有显著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新颖性和独特性:第一次、非重复性。
2、创新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一项发明的具体应用可看成一项创
种事物的思维过程。 例:自动番茄摘收机的研制 研制难点:番茄摘收容易破裂 思维方式1:控制摘收机抓力大小→能抓住番茄又不会使番
茄破裂 思维方式2:培育硬皮番茄新品种→能承受较大抓力
思维方式1为习惯性思维,既采用耳闻目睹的问题作比较,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方式2为创新性思维,它采用了一种从问题的源头解 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新思维的特点
获得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 4、验证阶段
对解决方案进行反复的理论和实践验证,进行修改和优 化。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 1、多角度看问题 例:出差用的小行李车 旅行者:轻便 退休职工:户外小椅子 家庭主妇:购物小车 年轻母亲:乘坐幼儿 盲人:手杖
2、寻求多种答案 3、破除思维定势
4、重视意外发现 5、增强探索意识
第三节 创新思维方法
一、想象
1、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在头脑中塑造未曾感触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 来有可能实现事物的形象思维方式。
2、想象的类型
(1) 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的、自觉的想象,也称为积极 的想象,包括:
I.再造想象:根据他人对某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新 形象的心理过程。
II.创造想象:根据一定任务和目的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 的心理过程。
三、移植原理
将一个已知对象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内容或部件等 运用或迁移到另一个待研究的对象中,从而使研究对象产生 新的突破。

《创造学》课程说明

《创造学》课程说明

霖,闻学术似雨露,甚至有人说,到大学就是为领悟学术、获取知识

而来。然而,殊不知,还有比知识更重要东西,这就是创造力。
创造力产生于我们的思维,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孪生姊妹。爱因斯
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 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劳厄说:“重要 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创造学》课程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
王云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动力。”21世纪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创新意 识、创新精神和和创新能力。我校党委书记伍世安同志在北京参加十
六大时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没有创新,就是一潭死水;没有创新,
就将永远停滞不前。江西财大需要创新的老师,需要创新的学生,我
⒊教学要求: ⑴在讲述过程中,提出大量问题使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对学生 解答的分析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⑵在学生学习前与学习后进行这十大创造思维能力测量,以分析 学生这一素质提高的程度。 ⑶讲解思维定势及它的作用,进行心理及思维定势控制的练习。 第六章 创造概述(4学时) ⒈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创造工程的含义及创造发明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理解十大创造原理的实质。 ⒉内容安排 ⑴创造工程的含义 ⑵创造原理 ⑶创造发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⒊教学要求: 重点讲述十大创造原理。在教学中多用案例分析创造发明的过程 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 十大创造技法训练(8学时) ⒈教学目的:
《习惯性思维的突破与驾驭》等多篇有关思维训练的文章,特别对习
惯性思维的形成与突破有所研究,从1999年开始一直从事逻辑学教 学,并把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内容穿插于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

《普通创造学》总复习

《普通创造学》总复习

《普通创造学》总复习《普通创造学》总复习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释了创造学的含义,并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维度介绍了创造学在西方主要国家和我国的应用与推广。

通过阅读本章,同学们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创造学在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

创造学认为:创造力不仅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创造学的第一条基本原理),而且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创造学的第二条基本原理)的。

第二章创造学概述本章主要讲述了创造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造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创造学的发展历史。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宗旨在于通过对人们创造活动和创造发明方法的研究,揭示人类创造发明的一般规律,并用以促进人们的各种创造活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就内容而言,创造学主要研究:创造活动、创造过程、创造者的人格因素和心理品质、创造力及其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环境、创造性人才和创造评价。

创造活动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各种“新颖性”的活动。

“新颖性”有相对新颖性和绝对新颖性。

根据创造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效果,创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正向创造活动和负向创造活动。

凡是有利于(或至少无害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公德的创造活动,可称为正向创造活动。

反之,凡是不利于社会发展、违背社会公德的创造活动,则称为负向创造活动。

完整的创造过程一般都要经过四个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和验证期。

对创造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个人的评价、对创造成果的评价以及对创造者的评价。

就创造成果评价而言,相比之下,对于一些实物性创造成果人们是比较容易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肯定的,但是对于一种新颖的创造思想、一些新颖的民主与否、自信心的强弱和毅力的坚定与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创造力的发挥。

因此,为提高创造力,人们要善于培养刻苦的钻研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民主的科研作风、百折不挠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

1章 创造学基础 概述 1

1章 创造学基础 概述 1
?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例子发明年份技术与产品日光灯采棉机拉链电视喷气发动机雷达雷达复印机蒸汽机尼龙无线电报三极真空管圆珠笔创新年份滞后期1859193879188919425318911918271919194122192919431419221922193519351313193719501317641775111928193911188918978190719147193819446?当发明者与创新者合二为一时可以大大缩短滞后期

1.1.5 创造学与创造的差异
创造是指新颖性实现的过程、结果与效果.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创造的成因的系统的理论 科学; 创造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学。
1.1.6 创造的宗旨与性质 1 创造的宗旨 宗旨: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正作用。 2 创造的性质 正向创造:凡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公德的 创造活动。如电视机的诞生、计算机的发明等。
负向创造:凡是不利于社会发展、不符合社会公德 的第一创造活动。如“网络黑客”、“病毒研制” 等。 中性创造:其结果可能对社会带来正面和负面的效 果。如,核能技术,生化技术,克隆技术,武器、 刀棍等。
?酒、烟的创造及其创新的性质
1.2 创造学的发展
创造学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又有古老的历 史。可以说,2300年前的帕普斯的《解题 术》,后来笛卡尔的《精神规律的法则》、 《方法论序说》等都为创造学的诞生提供 了思想基础。创造学成为一门学科,还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事。
1943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他主张实施创 造的儿童教育。强调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 能力。他提出的名言有: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 人”。 “创造之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 。 “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 。 “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

应用创造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绵阳师范学院

应用创造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绵阳师范学院

第一章测试1.“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反映了创造的哪个特点?A:普遍性B:目的性C:新颖性D:艰巨性答案:A2.我国的四大发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便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的首创,属于()。

A:改进创新B:相对创新C:绝对创新D:原始创新答案:C3.可以将创造按照创造过程的表现形式划分为()、()和()。

A:技术发明B:原始创新C:艺术创作D:科学研究答案:ACD4.创造技法是()、()和()的总和。

A:创造方法B:创造精神C:创造技巧D:创造经验答案:ACD5.创造有两种表现形式:发明与发现。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英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创造性思维四阶段理论。

A:沃拉斯B:铁钦纳C:奥尔波特D:高尔顿答案:A2.灵感产生于创造性思维四阶段理论的()。

A:酝酿期B:豁朗期C:验证期D:准备期答案:B3.创造课题具有新颖性、()、可行性和()等基本特征。

A:实用性B:艺术性C:教育性D:科学性答案:AD4.人类的创造活动有着固定的模式。

A:对B:错答案:B5.以思维为中心的创造活动模式认为,创造主要是人的大脑的思维过程。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具有()的人始终把追求高尚的境界和生活目标紧密相连,因为他们知道,创造的最终目的是回报和服务社会。

A:创造技法B:创新行为C:创造精神D:创造动机答案:C2.创造意识也可以理解为:想去创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是()。

A:创造性想象B:创造精神C:创造性人格D:创造的欲望答案:D3.李时珍克服了千辛万苦写出了《本草纲目》一书,这反映了创造意志的哪个品质?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答案:C4.创造意识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和()。

A:创造意识能解禁人们的传统思想B:创造意识是一种意识形态C:创造意识不是创造能力D:创造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答案:ABD5.创造精神同时应当也是一种献身精神。

创造学(1)

创造学(1)

1.创造学〔Creatology): 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以及其它所有领域中的创造发明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发明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2.创造学的基本原理第一条基本原理〔创造力的普遍性〕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评论“创造”时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能力。

①生理残疾的人同样具有创造力。

残疾人常常取得惊人的成果,常常令生理健全的人汗颜和羞愧。

例:胡一舟的指挥才能。

心理有残疾的人也同样有骄人的业绩。

如大画家梵高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例:天才还是疯子。

日本迪斯尼乐园的环卫工人将打扫卫生的动作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创立了独特的打扫卫生的韵律操,最后发展成游客必看的一个节目。

①“智商不高,难以创造”智力不等于创造力,高智商并不等于高强的创造能力。

②“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创造”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

本本上学历不代表实际的创造能力。

③“年岁大了,不能力创造”爱迪生81岁取得第1033项专利。

④“外行怎么创造显微镜、照相机、彩色胶卷、电报、等都是由文职人员发明的。

创造学的第二条基本原理是——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相关的学习或训练、通过创造教育的实施而被激发出来的。

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创建扩招的国内第一个工业自动化创造工程试点班的办学情况就是有说服力的一例。

这个试点班公招27人,入学前全是一般高中生,无一人有发明创造成果,业务一人听说过创造学。

然而,经过科学的创造教育,毕业时,全班共有几百项发明创造成果,获得国家专利25项,在校内引起很大的反响。

3.举例说明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一)知识的多少与创造能力的关系第一、知识多的人,创造能力并不一定强知识多的人,否认条件知道的多,束缚其创造能力的发挥、阻碍创造活动的开展;人们往往因知识丰富而导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不容易有创造性的发现第二,知识少的人,其创造能力不一定差知识较少的人有时思维反而活跃、想像特别丰富,因而创造性更为强烈.所以也能形成较强的创造能力。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创造学(第一章创新)

创造学(第一章创新)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第一章)第一部分二十世纪的文化背景与创造思维第一章、新经济的兴起第二章、后现代与后现代文化、后现代艺术第三章、创新、创造学、创造力开发热身训练附1:创造力测量附2:哲学派别、艺术哲学派别、艺术派别列表第一章新经济的兴起1-1近年世界经济的变化一、世界500强排名及收入状况2001(1-2)二、实力分析1)、美国企业在500强中占绝对优势,日本次之。

五国企业在五百强中的比例:1996年五国企业在500强中占81%2001年五国企业在500强中占75.2%2002美192 日88 欧150其余7个国家每个占10个左右。

2)、中美经济实力比较五百强中前五名与中国企业比较(亿美圆)年中国与美欧国家经济实力比较2)城市化比率3)、美国近年的发展美国近两年的情况:按美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200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2万亿美元。

2002年第三季度以年率计算,美国的生产总值大约为10.5万亿美元。

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并不快,但从绝对增长值来说仍很可观。

2002年同2001年相比,初步估算增长值也可在3000亿美元上下,大约相当于非洲所有国家一年的生产总值。

用美国经济与其他西方国家比较:2000年的全世界的国民总收入来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1.3万亿美元。

美国为9.6万亿美元,占世界总收入的30%多一点,排在第一位。

第二位是日本,为4.5万亿美元,占世界总收入的近15%,不到美国的一半。

德国排在第三位,总值为2万多亿美元,不到日本的一半。

7个经济规模最大的西方国家中,德、英、法、意和加拿大5个国家的总收入加起来只有不到6.8万亿美元,仅为美国的70%。

即使加上日本,6个国家的总收入也只有11.3万亿美元,只比美国一个国家多了近1.7万亿美元。

摘自:《环球》2003年第2期王振华文)1-2、美国“新经济”奇迹自从1991年4月以来,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80多个月,远远超出战后美国增长周期平均50个月的水平。

创造学期末总复习题(上)

创造学期末总复习题(上)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创造学的研究对象一、单项选择题1.1565 年在《法国诗学要略》中,提出创造学意义为“创造是一切东西的本源”的学者是() A 培根 B 龙沙 C 笛卡儿 D 狄德罗2 .创造学的发源地为:()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3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 人类的创造活动 B 人类的思维活动 C 人类的政治活动 D 人类的经济活动4 .创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 ( ) A 创造原理与创造力 B 创造方法与创造技巧 C 创造科学与创造理论 D 创造原理与创造方法5 .提出著名的创造过程四阶段说的是() A 陶行知 B 沃勒斯 C 吉尔福 D 爱因斯坦6 .对“创造”理解正确的是:() A 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B 发现已有的事物 C 发现已有但未知的事物 D 制造已有事物7 .创造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新颖性和() A 主观能动性 B 客观能动性 C 创造性 D 创新性8 .“我解决过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了一个模式,我以后用它来解决其他问题”() A 狄德罗 B 康德 C 笛卡儿 D 黑格尔9 .创造活动的主体是() A .环境 B 动物 C 植物 D 人10 .企业创新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A 新的利润 B 发展生产 C 扩大销售 D 注重产品质量11 .创造主体借以展开创造活动的方法与条件是() A 创造手段 B 创造条件 C 创造对象 D 创造者12 .从科学发现成果的性质看,科学发现可分:() A 事实型和理论型 B 预见型和偶然型 C 主动型和被动型 D 宏观型和微观型13 .从科学发现的过程特点分,科学发现可分 ( ) A 事实型和理论型 B 预见型和偶然型 C 主动型和被动型 D 宏观型和微观型14 .以问题为中心的创造过程模式表明,一切创造活动始于() A 问题的提出 B 问题的解决 C 问题的分析 D 问题的设计15 .以问题为中心的创造过程模式表明,一切创造活动终于() A 问题的提出 B 问题的解决 C 问题的分析 D 问题的设计16 .以下哪句诗歌能反映出思维突变过程中,创造者在明朗阶段的心境() A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7 .你认为机遇是() A 必然性 B 偶然性 C 前因 D 后果18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反映了() A 善于捕捉机遇 B 善于创造机遇 C 善于分析机遇 D 善于错过机遇19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创造、产生需要、满足需要 B 创造、满足需要、产生需要 C 产生需要、创造、满足需要 D 满足需要、产生需要、创造 20 .下列属于科学家与发明家的人格特征的是() A 有超越能力 B 自然流露 C 自我欣赏 D 情绪激动21 .高夫认为人格分为() A 2 种 B 6 种 C 8 种 D 10 种22 .“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产生优美而正式的解答”的创造人格类型为:() A 主动型 B 热心型 C 诊断型 D 审美者23 .“对于方法学上以及数理分析与观念化的问题极感兴趣。

创造学第1讲演示文稿(通识课)

创造学第1讲演示文稿(通识课)

1.3.2 创造学研究对象
◆创造者 ◆创造力 ◆创造方法 ◆创造教育 ◆创造过程 ◆创造原理 ◆创造条件 ◆创造评价
创 造 者
创造者是创造的主体,也是创造 学研究的基点. 在创造学中,将研究创造者在创 造过程中的心理,生理,思维,性格 等诸方面特征,探索创造者的有关素 质对创造的影响,寻求最有利于创造 的主体条件.
人类踏上近现代历史征程( ) 人类踏上近现代历史征程(2)
震撼世界的发明——发电机 19 世纪的欧洲,英国装订工出身 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的客观规律, 并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从 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诸如电话,电动机, 无线电报等电气设备的重大发明,从而 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踏上近现代历史征程( ) 人类踏上近现代历史征程(3)
1.1 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创造:是人首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 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的总和. 创造的本质: 新颖 前所未有 突破和超越 与众不同
创造与发现
发现:是揭示或查明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的特征, 现象和规律.属于认识世界性质,获得天然性 成果. 天然性成果:指客观存在的物质,物质的性质以 及运动规律. 发现是创造的一种体现,但并不是所有的创造 都是发现.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关于申报07-08学年度科研基金项目的通知 关于申报 学年度科研基金项目的通知 学生项目 1.学校资助项目,60项,平均资助8002500元,研究时间为1年; 2."学校立项,学院资助"项目,30项, 研究时间为1年; 3.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学校"质量 工程项目"),3-4项,平均资助 5000-10000元,研究时间为1-2年.
发明事例:美发明"爱因斯坦" 发明事例:美发明"爱因斯坦"机 器人, 器人,会做多种表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政府还积极支持开展全民创造力开 发话动,在各城市开办星期日发明学校, 连妇女发明协会都有几十年历史了。
国内创造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的许立言教授 在1982 年1月号的《科学画 报》上第一次向人们介绍了 “创造学”这门学问。
关于创造性思维 研究的论著越来 越多
第五节 创造学的基本功能及实践
创造导 航功能
在莫斯科、彼得堡、巴库等80余个城市, 建立了约700所发明创造院校,其中最突 出的是1971年在阿塞尔拜疆创立的世界 上第一所创造发明大学,并在全国40多 个城市建立了分校,培养了大批创造型人 才
日本发明大王中松义郎,在近50年中共 获得2360项专利,远远超过美国爱迪 生1320项的专利记录。在1982年世界 发明比赛中,他荣获“对世界作出了巨 大贡献的第一发明家”奖。
20世纪20年代末,专利审查人 员J.罗斯曼从积存的专利资料 中选出700多个最多产的发明 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并写出《发明家的心理学》一 书
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先对其职工开设创造工程课程 1941年,美国BBDO广告公司经理奥斯本提出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激励法” 1950年,现代创造心理学奠基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发表了题为 《论创造力》的就职演说。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创造 力开发研究,并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心理学分支——创造心理学,从 而真正标志着较完整意义的创造学的产生。
第四节 国内外创造学研究概况
国 外
1936年,美国通 用电气公司首先对 其职工开设“创造 工程”课程
1938年,奥斯 本将自由联想、 畅所欲言的方法 整理为头脑风暴 法
美国海军部一向 重视创造教育和 创造力研究
1932年成立的“全苏发 明家志愿者协会”
前苏联海军部队专利评审员 根里奇·阿奇舒勒出版了大量 的关于TRIZ(发明问题解决 理论)书籍
3.创造心理品质及其与创造的关系
创造动机 创造情感 创造意志 创造性格
开展创造活动的前提条件
1)动机与创造
创造动机与其他创造心理因素在自然科学的科技创造中作用的相关系数
项 目 创造动机 创造的远见 0.433 创造的胆识 0.479 创造的意识 0.470 创造的注意力 0.416
2)情感与创造 3)意志与创造 4)性格与创造
激智增效 功能
优化环 境功能
创造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如东县生猪特别好销,其原因是当地农民在猪的耳朵上 挂了一块说明其生长情况的牌子,使顾客看后有一种 “安全感”,所以销路很好。这一创意,得益于“牛带 耳环增加产奶量”的创造学案例讲座的启示。
上海玩具16厂助理工程师吴农发,学习创造学后,运用创 造技法构思、研制出新潮玩具——“电子音乐不倒翁”, 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改进,投放市场后大受外商欢迎, 年创利润80余万元。
一、脑科学理论
1.脑科学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半球外侧面图
3.左右脑与创造性思维
1981,斯佩里因为发现了右脑 具有意识的功能而获得了诺贝 尔医学生理学奖。
著名的“裂脑实验”
二、创造心理学理论 1.创造者的创造心理学层面的基本要求
☆要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要有较高的创造技能 ☆要有突出的创造个性特征 ☆要掌握创造思维的规律 ☆创造者要接受过良好的创造教育和系统的创造训练
第二节 创造学基本内容
四、创造学的学科特性及学科结构
★创造学的学科特性 哲学 自然 科学 社会 科学
系统 科学
数学 科学
创造学 思维 科学
行为科学说 综合性科 学说
边 缘 性 学 科 说
横断性学科说
形成层型 学科说
★创造学的学科结构
五、创造学的研究内容
六、创造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造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创造学基本内容
一 创造学的含义
Creatology
二、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
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 种潜在的自然属性。 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 学的教育训练而不断地被 激发,并转化成为显性的 创造力,逐步得到提高。
第二节 创造学基本内容
三、有关创造学的基本概念
1. 创造(Creation) 2. 创新(Innovation) 3. 发明(Invention) 4. 发现(Discovery) 5. 创造学(Creatology) 6. 创造教育(Creative Education) 7. 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2.创造心理过程
赫尔姆霍兹 ①最初的努力,直到无法进展为止; ②停顿和徘徊时期; ③突然的发现和意外的解决。
华莱士四阶段模式 ①准备阶段(PreParation) ②酝酿阶段(Incubation) ③明朗阶段(Illumination) ④验证阶段(Verification)
加拿大内分泌学家,应力学说创立者塞利尔提出的“七阶段”模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创造学概论 创造性思维及其训练 创造方法及其应用 创造力及其开发 发明创造的过程及模式 发明创造成果及其保护 TRIZ理论
第一章 创造学概论
第一节 创造学的诞生
“创造”一词最早源于中国 《汉书·叙传下》:“创,始造之也”
1906年,专利审查电 气工程师协会提交了人 员E.J.普林德尔尤给美 国题为“发明的艺术” 的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