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合集下载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一、学习障碍发展过程,反映了学习动机和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一般来说,学习障碍儿童并不缺乏成功的动机,而且,许多学习障碍儿童都具备良好的学习自我意识。

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这些原本很有潜力的学习者由于自信心或主观努力不足等种种原因使得自己的学习目标、水平、自我效能等方面都落后于他人。

另外,由于每个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活动各不相同,导致了学习者无法按照常规的测验进行检查,也就很难判断出真正的学习障碍。

其次,通过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自我归因和自尊感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动机比较低下,自我效能感低下,缺乏正确的自我归因,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而且,他们大多数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有时甚至会自我责备,贬低自己的能力。

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自我意识过强,与他们在自尊方面存在的弱点互为因果。

对学习自我意识极强的学习障碍儿童而言,如果采用威胁、劝告、命令或惩罚的手段去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受到压抑,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有的同学能够认识到自己有问题,那么,自然有利于治疗。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部分患者及其家长对医务人员不信任,产生了抵触情绪,结果事倍功半。

这样既耽误了病情,又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根据不同的学习障碍的类型来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障碍。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了解学习障碍的类型和表现,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学习成绩的落后。

当然,其他的学习障碍还包括字迹潦草,对作业马虎,粗心大意等等。

这些障碍往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学习成绩落后不少同学只是凭着爱好去学习,甚至被逼迫着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积极性,造成成绩差,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讨论:学困生怎样界定?⏹学习困难是由学习障碍概念发展而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指智力正常,由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轻微脑功能障碍引起的学业不良。

⏹美国人柯克(sanuel .kirk)提出的概念.⏹学习不良:分三种情况⏹绝对学业不良:指未达到国家基本标准者.⏹绝对学业不良:实际学力低于根据有关测试推定的学历状况者.⏹个人学业不良:因身心瘴碍导致学业迟滞。

⏹学习困难学生: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导致学习能力不良,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仅限于学业。

学习困难学生可以改变。

怎样认识学困生:学困生具有哪些心理特点?1 能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1)知识水平差:知识背景贫乏概念化水平低下知识范畴化困难(2)智力结构缺陷:高级认知能力不足,思维水平低下,言语落后.以言语为例:词汇贫乏,言语不流利,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应用科学概念表达思想困难,理解别人的语言困难,写作水平低,有口吃现象.(3)学习过程表现出较多的认识障碍注意力缺损观察力品质差,感知觉整合困难记忆类型单一,记忆编码能力不强(4)阅读困难朗读默读困难阅读理解水平低眼动速度慢2 动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1)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型随波型惩罚型消极型(2)学习兴趣不高(3)成就目标模式消极(4)学习价值感模糊(5)自我效能感低下(6)归因倾向不良(7)消极情绪多(8)意志薄弱(9)性格缺陷3 策略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2)学习习惯差(3)元学习监控能力差4 暂时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阶段学习暂时出现困难•即时性情绪困扰⏹学习起伏明显,学困状况易改变5 整体型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具有以上四类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学习困难学生具有许多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学生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

三概念教学的有效方式(一) 概念的学习概念形成概念同化(二) 概念教学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控制无关特征变式教学要充分正例与反例同时应用比较的应用。

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原因

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原因

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原因端树小学陈晓燕我认为: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正常,身心发展水平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成绩与其他学生相比有明显差异。

究其原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

我们认为,学困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习态度偏差由于此类学生长期学习成绩偏差,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不够,成为被遗弃的“羔羊”,又兼于他们在学习上常常遭到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仅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走出失败的困境,没有成功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目的和自觉性,学习不专心,注意力分散,消极应付作业等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严重地制约了这类学生的进步,成为他们难以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一。

(2)学习技能存在障碍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与相应的技能相结合,不能将知识转化成某种技能和能力,进而出现阅读、表达、计算、写作、会话等技能的缺陷。

这种学习技能上存在的障碍使他们难以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二。

(3)情绪情感消极通过对有关材料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困难,并不是智力比其他学生差多少,而是由于消极情绪情感对学习活动的干扰。

(4)意志薄弱在与学困生进行座谈的过程中,80%的学生反映,自己很想把学习搞好,在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帮助下,他们也曾努力过一段时间,但由于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一时又难以克服,渐渐地放弃了努力,这些都是由于学困生意志薄弱的心理品质所引起的。

他们缺乏自制力,不能控制、约束、协调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也不能支配自己去克服困难,所以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和学习不景气的局面。

这是制约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四。

(5)学习策略和方法欠缺学习策略和方法是指学生掌握、理解和学习知识、支配调控学习过程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的总称。

其内容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自我管理能力,认真听课技术以及读书、记忆、思维、复习、应试、联想与创新的策略等。

高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辅导思路

高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辅导思路

高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辅导思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三学生是整个学生群体中年龄最大、学业压力最大的一群学生。

他们正处在青春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高考的挑战,需要面对各种压力和困惑。

高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辅导思路至关重要。

一、高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 忧虑焦虑感强:高三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

他们担心考试成绩、未来前途等,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中。

2. 压力山大: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和升学的双重压力,需要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

这种压力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使得他们难以放松和释放自己。

3. 自我意识强:高三学生处于青春期,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有着强烈的关注和意识。

他们试图建立自己的个人特色和自我认知,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评价和影响。

4. 情感波动大:高三学生的情绪容易起伏不定,可能是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

他们在情感上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以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保持心态稳定。

二、心理辅导思路1. 理解与倾听:与高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首要的是要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并给予倾听和支持。

通过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抱怨,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得到心理上的慰藉。

2. 自我认知与规划:帮助高三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潜能,设立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3. 情绪管理与调节:教导高三学生学会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让他们了解情绪的起伏是正常的,教导他们一些有效的调节方式,如运动、放松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压力。

4. 家庭和学校关系:家庭和学校是高三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教导家长和老师如何与高三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提供支持和引导。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面临合作和竞争,需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面对挑战,互相帮助和支持。

高一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

高一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

高一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关于学生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一学习阶段是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和学科挑战的时期,也是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可能显现的时候。

本文将对高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高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表现高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焦虑:在高一阶段,学生会面临更多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因此可能出现学习焦虑的情况。

学习焦虑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等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学习自卑:由于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的存在,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情绪,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业,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甚至进一步加重学习困难。

3.学习厌恶:学习困难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4.学习逃避:学习困难学生可能会采取逃避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逃课、不做作业、不复习等,这些行为会加剧学习困难的状况。

二、高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原因高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个体因素: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个体因素,如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佳等,导致学习困难的出现。

2.家庭因素:学生家庭环境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有一定影响,如家庭不和睦、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家庭教育方式等。

3.学校因素: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学校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程度、教学资源的分配等。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心理也有一定影响,如社会竞争激烈、社会舆论对学生学习的压力等。

针对高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关注和帮助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只有全社会联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让他们在学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将来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达到正常学习水平的学生。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对于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针对这些特征提出的教育对策,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1. 学习动机不足学困生往往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他们可能对学习缺乏信心,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某些学习任务,导致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自我认知不足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了解不足,常常缺乏对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不懂得如何调整学习状态和方法,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心理压力大学困生通常面临着来自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可能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焦虑和困扰,影响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

4. 自我价值感低学困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负面情绪,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从而影响到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二、教育对策1.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多以正面的态度和言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2. 确立学习目标学困生需要明确的学习目标,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3. 激发学习动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课外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 提供个性化指导针对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和培训。

5. 心理疏导对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调适机制,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6. 与家长合作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学生的家长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学困生的表现探析

学困生的表现探析

学困生的表现探析多年的教学经历,学困生的表现着实让人头疼。

经过反思,不管学习困难学生属于哪一种类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存在心理缺陷。

学习困难与心理缺陷往往互为因果,或者是学习困难导致心理缺陷,或者是心理缺陷导致学习困难。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们的心理状态都主要表现为:一、抑郁和自卑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大多表现为厌烦、厌抑,处于一种被动学习、无可奈何的状态,对学习无任何兴趣可言,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孤僻自怜。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常常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在学习上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与那些成绩优良的学生作比较,于是产生了“我不行”的自我暗示,过低地评价自己,长此以往,自卑心理日渐强化。

二、迷惘与矛盾一部分属于能力型、基础型的学习困难学生,他们也想学好,但由于学习基础未打好,或学习技能差、方法不对头,虽然学习很努力,但结果还是不如人意。

因而他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产生了严重的受挫心理.对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束手无策。

有些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与学习的期望值差距较大,他们原本学习成绩就比较差,在学习上没有较大的成就感,但在其内心深处却又希望自己也能像学习成绩优良的同学那样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重视,因而也在暗地里下功夫努力,可收效并不是很大,处于深深的矛盾之中。

三、自慰和侥幸有些学习困难学生由于意志薄弱,往往管不住自己。

他们常常自我安慰,认为自己学习虽不好,但还有其它的长处;自己尽管差劲,但回头看看还有比自己更差的同学殿后,因而甘居下游,且心安理得。

还有的甚至盲目地认为自己平时不行,考试的时候不一定不行,存在着侥幸取胜的思想,因而不思进取,无意改变现状。

四、逆反与嫉妒。

由于学习困难学生常常受到种种程度不同的歧视,因而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由此滋生出对他人的嫉妒心理。

他们对于别人胜过自己的地方不服气、耿耿于怀,表现出对对方的不满、怨恨甚至讽刺、挖苦,做出一些既不利人又不利己的事,如故意捣蛋、影响他人学习、散布读书无用的言论等。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获取知识或技能比同龄人困难,进步比同龄人慢或随年级升高而落后的学生。

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对教育工作者、学校及家庭带来一定的挑战。

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对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1.自信心不足学困生普遍具有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征。

他们可能因为长期的学习困难而产生自卑感和不自信心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这种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征会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2.焦虑和抑郁面对学习困难,学困生往往会产生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特征。

他们可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担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受到同学或家长的责备和批评,使得他们产生自我否定和消极情绪。

长期的焦虑和抑郁会严重影响到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产生其他心理问题。

3.自我保护心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学困生往往会产生自我保护心理。

他们可能会采取逃避、推脱责任、找借口等方式来掩饰自己的学习困难,不愿意面对问题,甚至对学习进行抗拒。

这种心理特征使得学困生难以接受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增加了解决学习困难的难度。

1.建立自信心针对学困生的自信心不足特征,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教育者可以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教育者可以采取渐进式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和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业自信心。

教育者可以组织学困生参与集体活动和小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支持,从而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2.关注心理健康针对学困生的焦虑和抑郁特征,教育者需要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者可以设置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让学困生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应对方法,学会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缓解焦虑和抑郁。

教育者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学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特点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特点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特点
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可能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 情绪不稳定: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常常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如突然的愤怒、焦虑、抑郁等。

2. 行为异常: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行为可能会变得异常,比如攻击性增强、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障碍等。

3. 学习和表现下降:由于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所以他们的学习和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成绩下降。

4. 生理症状:心理问题也可能会引起一些生理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头痛等。

5. 自闭孤僻: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自闭孤僻的情况,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了以上一些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策略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策略

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辅导策略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面临诸如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动力低、自信心不足等问题。

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辅导策略,对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辅导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1. 学习动力低下:学困生常常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学习缺乏积极性。

他们可能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或者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而产生厌学心理。

2. 自信心不足:由于学困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的自信心往往受到打击。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永远无法超越困难,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3. 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常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4. 学习习惯不良:学困生常常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如拖延症、不会自主学习、不善于总结等,这些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

二、辅导策略1. 调整学习动力: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辅导员要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辅导员要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 建立自信心:辅导员要重视学困生的自信心问题,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与学困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教授学习方法:为了帮助学困生改善学习方法,辅导员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等。

并且要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辅导员可以通过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笔记等。

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帮助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及时总结、积极参与课堂等。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辅导策略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制定和实施。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并且持续长时间未能适应和达到正常年龄段的学习水平。

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特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特殊的教育干预和支持。

本文将从特征及干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1. 学习速度慢:学习困难学生通常在阅读、写作、计算和理解等方面的学习速度较慢。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掌握知识和技能,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快速学习。

2. 学习记忆能力差:学习困难学生的记忆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容易忘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经常复习和强化训练才能记住。

3.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学生经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神或不能长时间保持关注。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4.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不知如何把握学习要点和关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5. 心理行为问题: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焦虑、自卑等。

他们面临学习困难的压力和挫折使其心理状态不稳定。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化教学、辅助工具和心理支持三个方面。

1. 个体化教学:个体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个体出发,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制定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体化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 辅助工具:辅助工具是指一些专门为学习困难学生设计的学习辅助工具,如电子词典、计算器、文字朗读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心理支持: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特殊的心理支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关怀等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重建学习兴趣。

此外,学校和家长还应注重学习困难学生的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交流学习进展和困难,共同制定适应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中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中期报告

中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中期报告

中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中期报告
1、心理特征
中学学习困难学生心理上常伴随着自卑、焦虑、压抑、消极、自责、沮丧等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甚
至导致学生放弃学习。

2、教育对策
(1)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

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减少比较、评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树立
自信心。

(2)个性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发展方向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
成就感。

(3)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困难。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4)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

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让学生懂得挫折是成长的过程,认识到成功来源于
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

(5)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

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对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很有帮助,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解
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

一、导致学习困难的心理因素:儿童学习能力与其心理因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儿童心理紧张、学习动机低、学习价值取向偏差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父母与学校对儿童的要求互相矛盾或父母与学校对儿童期望水平过高,可能使儿童产生焦虑、紧张、逃避学习等不良情绪,从而造成学习困难。

另外,儿童的自尊水平、自信水平、对学业的态度、儿童对学业的归因等心理特点都与学习困难密切相关。

二、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1.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加工特点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个体对外来知识信息接收、编码、储存、提取以及运用信息与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困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则表现出较多的障碍,如注意、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障碍。

⑴注意。

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存在突出的问题。

不少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注意缺陷,哈根曾做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

研究者认为,一个选择性注意强的学生会把注意集中于目标刺激,而选择性注意差的儿童则会同时注意目标刺激和附加刺激。

通过显现一组图片后的回忆结果发现,一般学生比学习困难学生能记住较多的中心刺激,而学习困难学生则比一般学生记住了更多的附加刺激。

这表明学习困难学生确实存在选择性注意缺陷。

⑵记忆。

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系统存在障碍。

感觉记忆中信息编码、提取的速度较慢。

爱尔伯特的研究发现,对再认词的编码时,学习困难学生比一般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搜索记忆,这就可能导致他们的阅读速度低于其他学生。

莱哈曼等人比较了阅读困难学生与阅读正常学生的词语编码能力,发现在编码过程中,阅读困难学生比一般学生分类范围要小、要窄。

许多学者认为,学习困难学生从感觉记忆中提取信息不够迅速可能与注意缺陷有关。

短时记忆中复述频率与复述策略水平低。

学习困难学生复述的缺陷之一是复述频率低于其他学生。

托格斯等人研究儿童记忆任务时的嘴唇运动,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嘴唇运动次数少于其他儿童。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学习困难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很多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适应学习环境,导致学习不佳,这给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特点。

一、心理成因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成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学习困难儿童有些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这些孩子可能存在学习障碍或者神经生物学问题。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学习困难的重要成因,不良的家庭环境、缺乏家庭教育等都是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3.认知因素:认知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认知能力较差,就会影响其对学习的掌握程度,从而出现学习困难。

4.情绪因素:情绪因素也是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孩子的情绪影响了他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如果孩子情绪不稳定,可能导致学习困难。

二、心理特点1.自我评价低:学习困难儿童往往自我评价较低,他们觉得自己比其他孩子差,缺乏自信心。

2.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态度往往比较消极,可能出现抵触学习、缺乏兴趣等情况。

3.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儿童的情绪往往不太稳定,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突发的情绪波动,影响学习效果。

4.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注意力难以持续。

5.记忆力差:学习困难儿童的记忆能力较差,不易记忆内容,可能需要采取较为特殊的记忆方式来协助学习。

6.交往困难:学习困难儿童可能存在交往困难,难以融入群体,导致孤独感较强。

三、对策建议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学习困难儿童尤为重要,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和情绪波动进行引导和疏导。

2.个性化教学:针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学校应该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3.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对于学习困难儿童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为了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领域针对学困生现象进行了研究。

本文尝试着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期望能对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指导,促进学困生的良好发展。

一、对学困生的理论界定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低下、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这样的界定只是概括出学困生的部分表现,并没有揭示出学困生的实质问题。

随着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困生问题的内涵。

依据国内比较公认的标准,将学困生界定为:无明显感官障碍,但实际成就与其智力的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

学习困难(1earningdisabilities)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Kirk(1983)提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认知过程方面。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把研究视线伸向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领域。

对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个性品质、行为特征和社会技能方面。

二、对学困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困生自身特点和社会性因素两大方面。

其中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和行为因素,而社会性因素则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的影响。

1.学困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学困生在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

也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学生而且其发展速度较慢。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对策探究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对策探究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对策探究摘要:由于儿童的性格特点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

基于多种不同原因产生的学习困难儿童,给教学实践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简要分析学习困难儿童的成因和心理特点,提出帮助学习困难儿童突破困境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学习困难;心理特点;教学对策引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心理情绪问题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厚此薄彼,对于学习困难儿童也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特点学困生通常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比较差,思维深度有待提高。

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新事物时往往能够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并进行描述,学困生难以分辨不同事物的差异和内在联系。

本质上是由于学习困难儿童长期缺乏深度的思考锻炼,不能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继而表现出学习能力低下。

学生长期缺乏深度思维锻炼,往往是对学习本身难以激发相应的兴趣,从内心深处排斥学习活动,从而造成学习能力标准下较差。

在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下,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和恋爱观更加多元,许多家长在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经常爆发家庭矛盾,激烈的争吵带给许多学生负面影响。

部分家长选择离婚,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还有部分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将孩子作为压力倾斜的对象。

儿童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思维和能力都不健全,无法主动摆脱成长环境的恶劣影响。

在类似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关爱,心理敏感,非常自卑,说话轻声细语,或是表现出另外一个极端,脾气暴躁,不服从管教。

部分学习困难儿童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双减政策出台以后,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为学生减轻负担,他们的在校时长有所减少,教师难以有效督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本身年纪比较小[1],对新奇的事物有比较强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学习时非常容易分散注意力,搞小动作,从而导致学习困难问题的产生。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特征及干预策略的研究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无法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

这种学习困难可能与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关。

本文将探讨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1. 自我认知困难:学习困难学生常常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缺乏准确的认知。

他们可能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情绪。

同时,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困难缺乏清晰的认识,往往无法准确定位和解决问题。

2. 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困难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

他们可能对学习任务缺乏兴趣,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同时,他们也可能存在学习动机的波动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3. 学习策略问题: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他们可能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不懂得如何组织学习材料和安排学习时间。

这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容易迷失方向,效率低下。

4. 注意力问题:学习困难学生通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他们可能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学习任务。

这可能与他们的认知能力、兴趣和情绪状态有关,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策略1. 提供积极的反馈:学习困难学生需要得到积极的反馈,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同时,要避免过度批评和负面评价,以免加重学生的自卑情绪。

2. 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困难学生需要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引入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将其融入到学习中,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3. 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困难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组织学习材料和安排学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发布时间:2022-09-07T01:21:17.424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5月9期作者:牛敬芳[导读] “双减”政策下,教育在发生着轰轰烈烈的改革和创新。

班内的学困生既是老师感到困惑的事情,也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了很多麻烦。

牛敬芳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邮编:710075“双减”政策下,教育在发生着轰轰烈烈的改革和创新。

班内的学困生既是老师感到困惑的事情,也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了很多麻烦。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是我主持的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虽已结题,但仍是我工作实践中一直思考探究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在他们肩上,教育好未来的接班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专门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问题,力求改变学困生的状况,使得每一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2.有利于构建幸福和谐家庭。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形象、言谈举止和生活观念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矫正学困生需要父母更新观念、改变教育理念,更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健康幸福的家庭氛围。

矫正学困生,也有利于建设和谐幸福家庭。

3.促进教师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能力,总结提炼的典型、有价值的矫正方法能指导更多教师工作。

而科学实践、和专家对话、深刻反思等多种方式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经验,也能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课题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和实施步骤(一)基本概念:1.学习困难学生。

这里所说的学习困难学生是以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论的参照标准,达不到教学目标者,学生的实际学业成绩,明显低于从其能力来看应达到的水平。

2.心理发展特点。

我们所面对的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但同时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学习困难者,问题是怎样变成学习困难者。

而所谓的学习困难者,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或者超常,但却表现出显著的学习困难,以致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父母的叹息、自己的烦恼的这部分学生。

他们当中有的孩子因为太聪明,老师反而不喜欢;有的孩子因为太笨,又被其他同学看不起;有的孩子虽然很勤奋,考试成绩却总也赶不上别人。

这些同学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困难者”。

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上明显感到学不会、跟不上、有困难的人。

学习困难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

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越多,他就越好学;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往往感到学不会,感到吃力,越怕学越学不会,形成恶性循环,这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果父母能从心底里接纳孩子,给孩子必要的鼓励,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的转变,学习也就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了。

相反,如果父母不能尊重孩子,总是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甚至采用挖苦讽刺的语言来责骂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所以,父母应该平等地与孩子沟通交流,改善亲子关系,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第二要让孩子有信心。

不少家长经常说:“你真笨!”“别人会你怎么不会?”“比你小时候强多了!”“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有的家长还经常骂孩子:“我早就说你不行,真笨,一点脑子也没有!滚开!”孩子听了之后便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学习困难的儿童由于自卑,更容易受到打击。

作为家长,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要让孩子在不断的成功和进步中树立起学习的自信。

因此,作为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信任。

另外,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孩子。

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并且加以赞扬,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

家长还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努力做到家里既安静又有利于孩子学习,使孩子心无旁骛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课题: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
主持人:柳方雷
教研目的:“学困生”问题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对其造成原因加以分析和鉴别,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节,使其得到有效的干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实施转化,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

教研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为实验研究准备阶段。

首先,为了获得全面、准确、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科学性,我们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技能、情绪情感、意志、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五大方面,设计调查表格进行问卷调查。

从本校三个年级抽查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调查。

其次,课题组成员根据所教年级,分成三组,分工负责,召集学困生举行座谈会。

再次,课题组成员举行座谈会,分别把各自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在心理方面的观察认识进行充分交流,把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汇总。

经过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工作,我们积累了较为详实、丰富、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科学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实验研究实施阶段。

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细致地对第一阶段所获得的研究素材进行分析、鉴别、筛选、归纳和整理,把那些真实的、可靠的、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保留下来,分门别类,使其真实化、条理化,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为实验总结阶段。

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整理好的材料逐一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充分讨论,相互交流,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心理状况及其原因。

第四阶段为实验深化阶段。

课题组全体成员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心理状况及其原因,开动脑筋,深入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找到了克服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对策。

第五阶段为完成实验课题阶段。

由课题组负责人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材料。

二、课题研究基本方法
1、实验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

2、实验的内容
(1)优化教育环境创建学校教育环境,努力建设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把校内教育和
校外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尽量减少一些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影视的、灰色的、黄色的影响,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育人环境。

(2)优化班级管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案,激活学生的内在良好动因。

(3)优化课堂结构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和“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的四清过程管理办法,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让学生都能成功。

(4)优化教师队伍重在提高教师素质。

建设一支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高素质事业心、责任感的自觉自愿参加教改实验,具有现代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

采取请专家讲课,举办各种专题短期培训,组织参观访问,参加学术研讨会,学习先进教改经验,鼓励教师进修,培养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

(5)优化学校管理遵循教育科学、领导科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等有关原理、原则,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6)实验的方法采取整体设计,宏观控制,有效组织专题实验,分步实施,及时调节,逐步深人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对比方法。

三、研究措施
(一)、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

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课题组定期进行组内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统一协调,以保证学校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建立科研档案,注意资料的收集和随时整理,以保证课题取得预定的成果。

(二)、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激发老师的研究热情,促使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

1、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关于学困生的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强化教师“转化学困生”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转化策略方法等。

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三)、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

由校长亲自承担学校的主课题,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

2、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教案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

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

2014年5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