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家乡》活动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家乡游》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家乡游》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家乡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特色景点,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参观游览,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家乡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2.家乡的特色景点3.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学会合作、遵守公共秩序。

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2)收集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参观游览所需的物品。

2.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

3.教学活动(1)讲解家乡的特色景点①教师分别介绍家乡的特色景点,让幼儿了解景点的特点。

②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家乡景点,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2)参观游览前的准备①教师讲解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如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等。

②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参观游览的路线和活动安排。

(3)参观游览活动①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游览家乡的特色景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家乡的美。

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景点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③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互动游戏,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②教师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喜爱。

4.教学延伸(1)教师与家长合作,开展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参观游览家乡。

(2)教师组织幼儿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美食节等。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参观游览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2.检查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教学延伸效果。

六、教学反思1.在讲解家乡景点时,要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确保他们的安全。

3.教学延伸活动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2. 培养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家乡的特色和魅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主题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4-6人;2. 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自然风光、美食文化、历史名人等;3. 学生提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准备进行展示。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小组展示:各组学生分别展示自己家乡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记录。

3. 互动环节:学生针对各组的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建议,进行交流探讨。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附: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搜集资料、展示、互动等环节。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展示、互动环节中的语言表达清晰、连贯程度。

3. 学生思考深度: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问题提出、讨论分析等环节的表现。

六、活动延伸1. 组织一次“家乡特色美食大赛”,让学生通过制作、展示家乡特色美食,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

2. 开展“家乡历史名人”讲座,邀请专家或长者讲述家乡历史名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 举办“家乡风光摄影展”,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3. 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技巧:评估学生在展示、互动环节中的语言组织、表达清晰度、交流互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周末实践活动——走进家乡——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周末实践活动——走进家乡——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周末实践活动——走进家乡——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本次周末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走进家乡”,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强化爱家、爱乡的意识。

本次活动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展现了家乡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中增长。

以下是针对本次活动的教案及实践心得。

I. 教案1.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文化、风俗和自然风貌,了解家乡的历史、传统文化、名胜古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活动内容(1)实地走访家乡文化、风俗和自然景观家乡文化:走访桃花源村的古建筑、书院、祠堂、村史馆等,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家乡风俗:走访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

家乡自然景观:走访绿荫公园、池塘、河流等自然景观,体验家乡自然美景。

(2)调查研究家乡特产和名胜古迹家乡特产: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土特产和地方美食,让学生更加认识自己的家乡,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

家乡名胜古迹:通过走访探险,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在感受风景的同时,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3)文艺表演和文化展示开展文艺表演和文化展示,让学生通过课堂之外的方式,展示自己了解的家乡文化、彰显他们的艺术才能。

3. 活动步骤(1)分组交流将学生随机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家乡文化、风俗、自然景观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进行交流并相互补充。

(2)实地考察将分好组的学生带到实地进行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家乡的文化、风俗和自然景观,调查研究家乡的特产和名胜古迹。

(3)文艺表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凭借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对阅读、话剧、歌舞等方面的掌握,挖掘和展示家乡文化内涵,让文艺表演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知识和才艺的舞台。

(4)结语对学生进行总结,强调本次活动的目的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的知识、经历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家乡、了解家乡并树立对家乡的责任和归属感。

小学综合实践《探访家乡》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探访家乡》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探访家乡》教案首先,感谢您给我提供了这个任务名称。

我将根据您给出的任务名称,为您撰写一篇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探访家乡》的教案。

【教案目标】1.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风情;2.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

【教案重点】1.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征;2.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3.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家乡的魅力。

【教案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家乡的特色和风貌;2.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主要教学活动】活动一:家乡探索之旅1.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主要自然特征,并用地图和图片进行示范和解释;2.组织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家乡特色区域进行调研;3.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工具,收集自己所选区域的相关资料;4.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调研的区域情况,分享资料和观点;5.教师提供指导,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家乡的自然特征。

活动二:文化传统体验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2.学生了解该传统文化活动的历史渊源、举办时间、活动形式等,并做好相关准备;3.学生自行组织并开展该传统文化活动,并邀请其他同学和老师一同参与;4.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与参与的传统文化活动相关的报道或心得体会;5.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活动三:线下实地考察1.学生分组进行线下实地考察,参观家乡的重要地标或景点;2.学生需在实地考察中记录所观察到的景物、建筑、文化等内容,并拍摄照片;3.学生利用所获取的数据和图片,进行信息整理和展示;4.学生在展示中要求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物、感受到的文化氛围,并表达自己的观点;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记录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2.对学生的报告、演讲和展示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3.学生填写问卷,自评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勇闯家乡探险之旅——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勇闯家乡探险之旅——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勇闯家乡探险之旅——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文化、了解自然环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勇气,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勇闯家乡探险之旅”活动。

一、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地理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2.提高学生的勇气、毅力和拓展眼界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过程:1.探索家乡的自然风貌:学生将分为不同小组,每组人数在5-7人之间,每个组都分别负责探索某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

根据学生的意愿和教师的安排,探索路线可以涵盖山、水、草、田、林等不同自然环境。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周围风景,寻找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做好记录。

2.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在探索自然环境的同时,学生还要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每个小组都可以参观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区、古迹等,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韵味。

同时,学生可以采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手工艺和当地风味美食等。

3.锻炼学生的勇气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风险。

例如,山坡上的崎岖小道、河岸上的险滩、森林中的野兽和虫蛇等等,都要让学生展现出勇气和应对能力,学会自我保护,同时也要团队协作,并密切注意身边的同伴。

4.总结活动成果: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综合所得到的数据、感受和经验,撰写一个简短的旅游报告,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探险过程中的得失和收获。

三、教学准备:1.教师要提前开展有关家乡地理、文化的教学,为学生办理必要的手续,组织购买必要的探险装备和野外生存用品。

2.要对探险路线进行详细规划,制订安全方案,制定探险纪律,严格监督并督促学生的实际操作。

3.鼓励学生建立团队意识,相互支持,严格遵循小组内部互助和合作的纪律。

四、教学评价:本次实践活动注重实践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都是一次有益的锻炼和提高。

游家乡活动实施方案

游家乡活动实施方案

游家乡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

家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为了增强乡情乡愁,弘扬家乡文化,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我们计划开展一次游家乡活动。

二、活动目的。

1. 增进乡亲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家乡和睦相处;2. 弘扬家乡文化,传承乡土风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3. 推动家乡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暑假期间。

活动地点,家乡各村镇及景点。

四、活动内容。

1. 乡村游览,组织参与者游览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2. 乡村体验,安排参与者体验家乡的农耕生活、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

3. 乡村美食,举办家乡特色美食品尝活动,让参与者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

4. 乡村演艺,组织当地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表演,展示家乡的传统音乐、舞蹈等文化表现形式,让参与者感受家乡的艺术魅力。

五、活动组织。

1. 成立组织委员会,由当地政府、乡贤代表、青年志愿者等组成,负责活动的具体策划和组织实施。

2. 招募志愿者,组织当地青年和乡亲参与活动筹备和实施,共同营造热闹、友爱的氛围。

3. 联络合作伙伴,与当地旅游机构、餐饮企业、农户合作,共同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活动宣传。

1. 制作宣传册,设计制作游家乡活动的宣传册,介绍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信息,发放给参与者和相关群体。

2. 社交媒体宣传,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宣传信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活动。

3. 当地宣传推广,通过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活动宣传推广,提高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活动保障。

1. 安全保障,制定活动安全预案,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2. 物资保障,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食品饮料、医疗急救等,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八、活动评估。

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评估,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近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目标与范围1.1 目标这个“走近家乡”的活动,主要是希望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深刻体会到那里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

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帮助传承和保护家乡的文化。

1.2 范围活动主要针对我们学校的中小学生,内容将涵盖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等。

我们计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所有活动,形式包括实地考察、主题讨论和实践创作等。

二、现状与需求分析2.1 现状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其实很有限。

很多孩子对家乡的文化和历史缺乏直接的体验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资源和经验也相对不足,这就迫切需要一个系统的活动计划来指导。

2.2 需求分析1. 增加认知:学生们迫切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

2. 提升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文化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对保护家乡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重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三、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3.1 准备阶段3.1.1 组建团队- 我们会组成一个“走近家乡”实践小组,成员包括老师、学生代表和家长志愿者。

- 确定一个负责协调和组织活动的负责人。

3.1.2 制定计划- 确定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日程安排。

- 设计一些宣传资料,通过校内外媒体进行推广。

3.2 实施阶段3.2.1 实地考察- 内容:组织学生去家乡的重要文化遗址和自然景点进行实地考察。

-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大约3个小时。

- 参与人数:每次活动不超过30人,分成几个小组。

3.2.2 主题讨论- 内容:考察后召开讨论会,分享所见所闻,探讨家乡文化的重要性。

- 时间安排:每次考察后的第二天进行,讨论时间为1小时。

- 讨论形式:小组讨论后全班分享。

3.2.3 实践创作- 内容:鼓励学生围绕家乡主题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手工艺、文章等。

《走进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走进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走进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走进我的家乡一、活动背景:这是一次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户外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目的:1.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传统习俗等。

2.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归属感。

三、活动内容:1.活动前期:(1)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关于家乡的调研和资料整理。

(2)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包括名胜古迹、传统风俗等。

(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场所,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2.活动中期:(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探索家乡的地理环境。

(2)邀请当地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进行讲座,分享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安排学生参观当地古镇、名村等地,了解家乡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

3.活动后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研和考察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家乡的调查报告。

(2)举办一次家乡展览活动,展示各小组的调查成果和学习心得。

四、活动方案:1.活动时间:5天,包括前期调研、中期考察和后期总结。

2.活动地点:家乡各地,包括博物馆、纪念馆、古镇、名村等。

3.活动流程:(1)前期调研和资料整理:1天(2)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历史文化场所:1天(3)实地考察和讲座:2天(4)成果展示和总结:1天五、活动评估:1.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

2.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3.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的提升。

4.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六、活动预期效果: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传统习俗,培养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友谊。

儿童寻访家乡活动方案策划

儿童寻访家乡活动方案策划

儿童寻访家乡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与目的家乡是每个孩子最亲近的地方,寻访家乡活动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寻访家乡的方式,让儿童亲身参与家乡的探索,增加对家乡的了解和认同,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活动内容与流程安排1. 活动内容:(1)家乡寻访任务:根据孩子们对家乡的兴趣和好奇心,制定不同的寻访任务,比如探寻家乡的名人故居、历史古迹、传统手工艺品等。

每位孩子选择一个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和寻找。

(2)学习家乡文化:通过向当地的长辈和专家学者请教,孩子们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家乡文化知识。

同时,还可以安排些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心得体会。

(3)展示环节: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为他们安排一个展览或报告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图片、文字、模型等形式将家乡的文化传递给其他人。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2. 活动流程安排:(1)活动前准备:确立活动目标和内容,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家长和志愿者团队。

(2)活动启动仪式:进行活动启动仪式,向孩子们介绍活动的背景和目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3)寻访家乡任务:根据孩子们选择的任务,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搜集资料、访问相关场所。

(4)学习家乡文化环节:安排专家讲座、学习班和当地特色体验活动等,让孩子们全面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

(5)展示环节:由孩子们自己设计展览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吸引其他孩子和家长参观。

三、活动所需资源与人力1. 资源需求:(1)学习资料:准备相关的书籍、影像资料和地图等,供孩子们参考和学习。

(2)家乡文化专家:联系当地的专家学者,以座谈会、讲座等形式传授孩子们家乡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3)场地:寻找合适的场地,用于活动的启动仪式和展示环节。

(4)展示材料:准备展示用的桌子、搭建展板和展示架等。

小小导游带你游览家乡——中班社会活动《我是家乡小导游》教案设计

小小导游带你游览家乡——中班社会活动《我是家乡小导游》教案设计

小小导游带你游览家乡——中班社会活动《我是家乡小导游》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地图、图片、PPT、导游手册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地图,引导幼儿找出自己的家乡,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兴趣。

2. 基本环节:a) 教师向幼儿介绍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特色美食等。

b) 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景点进行介绍,可以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c) 每组派一名小导游,用PPT或导游手册进行展示,其他幼儿担任游客,提问互动。

3. 拓展环节:a)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游览家乡的景点,感受家乡的魅力。

b) 幼儿自选景点,进行绘画或制作手工作品,展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喜爱。

四、活动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力、表达力和沟通能力。

2. 家长反馈幼儿在家庭中关于家乡的谈论和表现。

3. 幼儿的自评和他评,了解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庭中了解家乡的特色和文化,与家长一起制作手工作品或拍摄家乡的美景。

2. 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让其他幼儿欣赏和交流。

3. 区域活动:设置“家乡特色美食”区域,让幼儿品尝家乡的美食,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

六、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景观:山川、河流、湖泊、海滩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公园、艺术馆等。

3. 家乡的特色美食:地方小吃、特色菜肴、糕点等。

4. 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礼仪习俗等。

5. 家乡的发展变化:城市建筑、交通发展、科技进步等。

七、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家乡的景观和特色。

2.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人文背景。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第一章:活动主题与目标1.1 主题:走进家乡1.2 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做好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民俗等特色。

2.2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以便在活动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第三章:活动流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和魅力,讨论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家乡。

3.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形式(如PPT、视频、表演等),向全班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3.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予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进步。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造。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素材5.1 图片素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家乡的风景、建筑、人物等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5.2 视频素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家乡的宣传片、纪录片等视频,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

5.3 相关书籍: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关于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第六章:活动注意事项6.1 安全事项:在活动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调查和展示过程中发生意外。

6.2 时间安排: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活动顺利进行,避免拖延。

6.3 学生参与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内向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七章:活动拓展与延伸7.1 地方导游:学生可以尝试担任家乡的导游,向游客介绍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小小探险家——走进我的家乡

小小探险家——走进我的家乡

小小探险家——走进我的家乡(幼儿园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刻的了解2.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交往能力3.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活动准备:地图、摄像机、小镜子、放大镜、显微镜、相框、磁铁、动物模型、植物标本、自然物品样本、生活用品等活动流程:1.课前导入(5分钟)“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险,走进我们的家乡,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物等着我们发现呢!”老师展示地图:“这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现在在这里(指示),我们要走到哪里去呢(指示其他地方),走过哪些地方呢?”2.探究磁铁(10分钟)老师先展示一个磁铁,让幼儿用手触摸,然后放到黑板上,看看能不能吸住其他东西。

让幼儿到教室里去找找哪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住,比如钉子、纽扣、别针等。

让幼儿试着吸住这些东西并解释为什么吸住了。

同时,老师根据幼儿的解释让其他幼儿补充。

3.发现生活用品(10分钟)老师拿出一些生活用品,样本各种的顶针、铅笔削子、塑料夹子、卷筒纸、针线等,让幼儿自己探究,看看这些实物有哪些特征和用途,可以用眼睛、手和鼻子探究,如果需要加特殊的工具,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4.寻找动植物(10分钟)老师让幼儿在操场上找到一些动植物,然后用摄像机或相机拍下来,回到教室里一一展示。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和探究这些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名字、生长环境等等。

5.视听游戏(20分钟)把一些声音录下来给幼儿听,让他们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例如,放鸟叫声,汽车刹车声,小狗汪汪叫声等等。

接着,老师展示一张相框,让幼儿以展示的东西为背景,把这个声音做成一个录像,然后放给其他孩子看,让他们猜猜这个声音背后的故事。

6.最后陈述(10分钟)让幼儿把探究的东西放在展板上,然后向其他小朋友展示和讲解。

这里可以让幼儿组合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孩子互相讲解。

小结: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走出教室,走到户外,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家乡的美,进一步增加对家乡的认知。

同时,通过不同探究方法的应用,锻炼幼儿观察力和交往能力,也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

《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教案设计一、活动背景《走进家乡》开题活动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家乡的美,体验家乡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40分钟)五、活动准备1. 学生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

2.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教案内容:活动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探讨家乡的特色(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家乡的特色。

3. 小组合作,确定研究主题(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家乡的特色,分组讨论并确定研究主题。

如: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4. 制定研究计划(5分钟)各小组根据研究主题,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包括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方法。

5. 展示活动成果(5分钟)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谈活动收获,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小组合作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 在制定研究计划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确保研究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类似活动。

六、活动实施6.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热爱。

6.2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研究主题,讨论并确定研究方法,如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

幼儿园关于游家乡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游家乡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游家乡的教案教案背景以往幼儿园里,通常都会有一次大型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可以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而这一次,我们计划让孩子们游家乡,这将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因为它能够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2.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意识和归属感。

教学内容1. 预热环节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跟孩子们聊一聊家乡的相关话题,并通过一些图片、视频展示等方式介绍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对家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游家乡环节我们将会组织孩子们一起游览一些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名胜,比如说博物馆、纪念馆、历史古迹等。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对景点的各种元素进行认真的观察,例如建筑、雕塑、墓碑、铭牌等等,并且让他们主动发现、探究景点背后的故事。

3. 整理观察材料在游家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环境和事物,例如拍照、涂鸦、写日记等等,这些记录会成为孩子们宝贵的纪念品,并且可以把这些记录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让孩子们带回家分享给家长和亲友们。

教学方法1. 问答互动法问答互动法是一种常用的活动交互方式,利用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2. 亲身体验法亲身体验法是一种帮助孩子们理解和体验真实生活状态的方式。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到户外进行学习和体验,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3. 手工制作法手工制作法是通过孩子们手工制作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利用所观察到的景点元素,进行手工制作,例如手绘壁画、做石头人等等。

教学评估通过问答、表演等形式,老师可以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或记录一些观察笔记等方式总结这次活动,以期评估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而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家乡相关教学内容。

带着孩子悠游家乡教案设计

带着孩子悠游家乡教案设计

带着孩子悠游家乡教案设计随着一天天的过去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生活越来越快节奏化,很多家长都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玩和学习。

然而,家庭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孩子悠游家乡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家庭出游不仅可以放松身心,也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文化背景,增加亲子之间的交流。

在这里,我为大家设计了一份带着孩子悠游家乡的教案,让家长们可以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学习并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文化。

一、目标1.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和地理,增加孩子的知识面。

2.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準備工作在出发前,可以在网上或者其他途径获取关于家乡的一些信息材料,包括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等,引导孩子对家乡的地理、人文特色进行了解。

在行前,也可与孩子一起设计旅游路线,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安排游玩顺序,同时告诉孩子要注意安全和文明旅游。

2.学习历史文化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对家乡历史文化古迹进行观察和学习。

如有文物保护站、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孩子跟着导游一起去参观学习;如有寻访祖先的家族祠堂,让孩子在祠堂内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和祖先文化,对于家族的感情更加深厚;如有名人故居、文化名人纪念馆等,让孩子有机会了解名人的成就和生平,从而感受到家乡文化的吸引力。

3.体验民俗文化除了历史文化古迹,民俗文化也是家乡的一大特色。

可以选择去民俗村、民俗博物馆、文化园等旅游景区,让孩子可以亲自体验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制作美食,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或参加民俗表演等等,孩子们可以在体验中学到知识,在活动中培养手工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家乡的文化和民俗。

4.地理科学探索带孩子悠游家乡,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家乡的地理情况,如山川和河流等等。

在亲自到河流、湖泊、山区等地去观察和感受,孩子也可以在这过程中学到一定的地理知识。

幼儿园大班探险我的家乡教案

幼儿园大班探险我的家乡教案

幼儿园大班探险我的家乡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大班探险我的家乡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目标:1. 通过探险家乡,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特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通过探险的方式,锻炼幼儿的观察、发现、思考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游戏互动,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1. 热身(1)大班教师进入教室,向幼儿打招呼,并介绍今天的主题是探险家乡。

(2)放一段家乡相关的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做简单的操练。

2. 导入(1)收集幼儿对家乡的认知,让幼儿说说自己家乡的特色、名胜等等。

(2)通过板书、图片等方式展示家乡的地图,让幼儿感受并认知家乡的地理位置。

3. 活动一:前往游乐园(1)利用家乡区域内的游乐场所,让幼儿分组前往探险,了解家乡的娱乐乐趣。

(2)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幼儿利用自己的感官寻找和记录身边的事物和景色,促进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4. 活动二:家乡美食研究(1)引导幼儿挖掘家乡的特色食品,并结合食品介绍家乡的文化特色,如家乡人的饮食文化、民俗传统等等。

(2)采用游戏等方式进行团体互动,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幼儿的团队能力。

5. 活动三:游览名胜古迹(1)组织幼儿前往家乡的名胜古迹参观、考察,并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和领略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2)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幼儿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和感受,锻炼幼儿的表达和口语能力。

6. 总结(1)当回到教室时,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探险的收获和体验,通过分享互动,让幼儿深化认知。

(2)最后,回过头来再次关注家乡地图,让幼儿体会到探险家乡的乐趣,以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拓宽幼儿的视野,增进对家乡的理解。

教学评价:1. 通过活动的形式,幼儿在参与做中学,增强了对家乡的认知和理解。

2. 促进了幼儿的观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通过团组互动和分享,强化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集体协作精神。

幼儿园社会实践小宝贝:走进我的家乡活动教案

幼儿园社会实践小宝贝:走进我的家乡活动教案

标题:幼儿园社会实践小宝贝:走进我的家乡活动教案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社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社会实践,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家乡,增进社会情感,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走进家乡的活动,感受家乡的美好,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一、活动目的1. 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

2.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发现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准备1. 与家长沟通,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确定活动的地点和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图片、地图、故事书等教具,以便在活动中使用。

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家长介绍1. 请家长带着孩子带来家乡的相关物品或图片,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家乡的图片,了解家乡的风景和特产。

第二阶段:活动探索1. 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家乡,通过观察、发现,了解家乡的街道、建筑、自然景观等。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尽情地探索家乡,记录下自己发现的有趣的事物。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1. 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孩子们共享自己在家乡活动中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2. 教师对孩子们的共享进行总结,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家乡。

四、活动延伸1. 在课堂上,加强对家乡的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2. 组织孩子们进行家乡特色手工制作,增强对家乡的情感联系。

本教案旨在通过走进家乡的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社会情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努力吧!对于这个主题,我认为通过走进家乡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社会情感,对于幼儿的成长和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社会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发现和思考能力。

希望这样的教育活动能够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份美好回忆。

《走进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走进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课题的产生: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值得我们去留意、去爱惜,不必说初春草长莺飞,夏季青山绿水;家乡用它宽厚的胸怀滋养与哺育着我们,但是,我们对家乡、对家乡丰厚的民族文化又了解多少呢?本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走进家乡,去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及家乡的军垦文化,以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石河子的军垦文化背景深,值得开发挖掘地域资源,但学生对家乡的旅游资源认识比较肤浅,对军垦文化的内涵更是知之甚少。

再加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市”,“旅游进课堂”的工作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

利用这一时代契机,对学生进行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熏陶是家乡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

二、活动目标:1、在能力目标上,能对家乡的名胜军垦文化简单考察,调查和实践,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并对家乡红色旅游的状况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懂得是家乡养育了我们,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家乡军垦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3、在认知目标上:了解家乡军垦文化的蕴含,需要我们去保护。

三、活动时间:4周四、活动思路:1、在整个活动中,从“家乡军垦文化与名胜”和“热爱家乡、保护军垦文化”两个方面去调查,展开实践活动。

2、在调查汇报交流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协作探究、学习交流、相互欣赏。

3、在调查与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时间能力的提高。

五、活动的实施过程与方法:(一)准备阶段:1、引出课题:我们的家乡在准噶尔盆地的南缘戈壁明珠石河子,我们的家乡有许多军垦文化、名胜古迹,1、你对家乡了解多少?2、你了解家乡的历史吗?查《石河子志》:顾名思义:一条流淌着石头的河。

名石河子原是湖名。

据清末成书的《新疆图治.土壤志》记载:“绥来县治西有苇湖、草湖五处,即:铃铛湖、花树林子、石河子、马厂湖、张家尾河,纵横共约六七十里。

家乡旅行记 幼儿园教案

家乡旅行记 幼儿园教案

家乡旅行记幼儿园教案一、前言这是一份针对幼儿园的教案,主题为“家乡旅行记”。

借助家乡旅行的机会,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发现美好的事物,体验当地的文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在游戏和探索中发展语言、认知、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本教案中的活动既可以作为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活动,也可以用于家庭中的亲子活动。

二、活动目标通过参加家乡旅行,幼儿将能够: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3.发现家乡的美景和特色;4.发展语言、认知、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1. 认识家乡在旅行开始之前,首先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可以使用地图或图片,让孩子们了解家乡所处的地方,周围有哪些城市/小镇等地理位置,以及自己所住的地区有哪些特点,例如气候、人口、文化等。

2. 学习家乡历史和文化在旅行中,带孩子们参观当地的历史古迹、名胜古迹、博物馆等文化场所。

可以通过旁白或导览员的介绍,让孩子们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例如当地的民俗、传说、习俗等。

3. 发现家乡美景和特色在旅行中,带孩子们探索不同的当地特色,例如当地的风景、建筑、美食等。

可以带孩子们进入当地的公园、街道、餐馆等场所,感受当地特色的风情,了解当地生活的方式和文化。

4. 开展亲子活动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旅行计划,带孩子们一起准备行囊,规划旅行路线,了解当地的交通、旅游景点等信息。

此外,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亲身到当地探索,或者进行摄影、文学、绘画等方面的活动,以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等。

四、教育价值通过参加家乡旅行的活动,孩子们将能够:1.缩小文化差距,了解自身的文化和身份;2.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品位;3.发展语言、认知、社交和情感方面的能力。

五、总结家乡旅行是一种能够让孩子们了解家乡风俗、文化和历史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能够带给家庭快乐和品质之旅。

此外,旅行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发展和成长,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可以多引导孩子们去探索、了解自己的家乡,旅行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也有助于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和归属感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历家乡》活动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不仅给学校、教师留下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而,本方案设计力求通过语言实践开发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活动目的】
1、了解家乡,介绍家乡,热爱家乡。

2、强化语文实践,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活动过程】
一、确定专题。

围绕“游历家乡”这一活动主题,让学生讨论,有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成果,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活动专题分类列出:
A、文化艺术类。

如乡音(家乡语言)、乡戏(家乡戏曲)
B、风俗民情类。

如民歌、民间故事、镇(村)名由来
C、物产特色类。

如老友热干面、老转胡辣汤、吴房酒等。

D、人文历史类。

如遂平的得名。

吴房国的历史。

E、名胜古迹类。

如龙天沟风景区。

嵖岈山风景区、嵖岈山人民公社遗址等。

F、其它类。

如乡趣锦集、今昔巨变、自然风光、地理环境……
2、组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本着“志同道合”的原则,自由组合成“活动共同体”。

二、制定计划
活动专题确定以后,组员自主地设计活动计划。

制定计划是开展活动的一个基本步骤,一般包括专题名称、专题活动方式、方法,活动的必要条件准备,活动的时间及人员分工等。

活动专题——小组讨论,自主拟题。

活动方式——丰富多样,自由选择。

人员分工——各负其责,小组协调。

时间安排——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成果展示——不拘一格,自由表述。

三、实施活动
按照活动计划分步展开具体活动,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和搜索、实验、资料或数据统计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方面。

在这一动态复杂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组员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

1、指导搜集处理信息。

指导组员查阅资料、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录音、录像等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选择、分析、综合要点,得出结论。

如指导“名胜古迹”小组开展活动,可引导他们运用拍照、摄像、采访等手段。

2、指导活动成果的撰写方法。

A、论文式:概括总述(活动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活动成果)——归纳总结。

B、报告式:活动专题——提出活动问题——交待活动方法——阐明活动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C、活动心得式:
四、展示成果
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

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辨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

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

(1)“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2)“讲”,即组织“活动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活动计划,活动过程、方法、碰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结果。

(3)“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录音、录像照片、图片、自编小报。

(4)“赛”,即组与组之间把活动成果充分展示出来,互相评比竞赛。

【自我反思】
本活动方案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凸现“主体”。

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确定“专题”,自主开展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2、强调“参与”。

本次活动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索、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等等。

只要学生用心参与活动,允许他们失败,允许没有突出的成果,甚至允许他们什么也没研究出来的。

3、注重“合作”。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此活动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

活动任务的完成,一般都离不开活动小组内的合作,以及与组外人士(如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4、力求“综合”。

此活动不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甚至是语文与其它各门功课的综合。

当然,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它学科的综合。

此活动还有利于软化学科边缘,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5、体现“开放”。

此项活动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活动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而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千变万化;活动的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