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__自上而下的改革__七
![二__自上而下的改革__七](https://img.taocdn.com/s3/m/36db4102f78a6529647d532c.png)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栏目主编1.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俄国沙皇是()A.伊凡四世B.彼得大帝C.亚历山大二世D.叶卡特琳娜二世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A.地主阶级改革B.资产阶级改革C.资产阶级革命D.农奴自我改革3.以下各项中哪些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5.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有()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需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7.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①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彻底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④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包括()①改革后农民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大规模掠夺③改革后农民仍难以摆脱封建盘剥④改革遭到农民的强烈抵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10.下列符合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是()①19世纪末,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大机器生产②建立和形成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和新的工业区③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比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快④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七 第二课 自上而下的改革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七 第二课 自上而下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dfe3b16650e52ea551898c2.png)
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给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
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 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 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探究]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
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例2]
(2010· 江苏高考)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
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
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 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 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 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
二、改革的两面性 1.进步性 (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 资产阶级 良运动,是一场 性质的改革。
(2)作用:
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 ①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 ②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俄国没有从根本 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③形成了以 军事封建 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 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
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 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 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 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 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 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
7.2《自上而下的改革》
![7.2《自上而下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605105355727a5e9856a6122.png)
内容:二一九法令
进步性
评价:
局限性
进程
上 封建君主专制向 层 建 资产阶级君主专制 筑 转变
政治 司法 军事
作用: 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任务二:假如你是亚历山大二世的智囊团成 员,你能为当时风雨飘摇的俄国制订出怎样 的改革方案? 方案一:解放农奴,但不对其进行土地的分配 方案二:解放农奴,让农奴无偿获得他们一直 所经营的土地 方案三:解放农奴,让农奴有偿获得一定的土地
结合这段话,从课本中梳理出要点,填写表格 具体内容
政治
经济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有条件) 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组织
“二一九法令” 措施 政治 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 由,享有公民权 利 土地仍属地主所 有,农民可以赎买 一块份地(有条件)
进步
农奴获得人 生自由—— 自由劳动力 为资本主义发 展提供了必要 的资金和市场
磕磕绊绊中俄国仍然在寻找
…..
〖课堂小结〗
俄国的改革之路….启示?
俄国寻道图强的启示:
感悟:改革体现各种社会力量的博弈,但它适应 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阵痛,但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同样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 手段
• • • • • •
顺应时代潮流 抓住国家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 缓和社会矛盾 及时化解改革中产生的社会矛盾 不断深化改革 ……
废除等级法院, 司 建立统一的各级 法 法院,公开诉讼 程序。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 军 制,改革军事管理 事 系统,更新设备, 设立军校
比较彻底,贯彻了资 产阶级的法律原则,
实现了人人平等, 提高了军队素质, 增强了战斗力。
迈出了 由封建 君主制 向资产 阶级君 主制转 变的第 一步。
俄国改革内容
![俄国改革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ecba58127d3240c8547efa6.png)
1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h
2
一、农民的“解放”
1.时间:1861 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文件:《1861年2月19日宣言》、 《农民改革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
2.目的
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 统治
h
3
3.内容
(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享有公民权利。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
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h
13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
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
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评价(意义)和实质。
h
11
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农民的变化?
改革使农民发生了一些变化:
1、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
2、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但改革并没有使农民一切都改变:
1、改革后俄国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 管理,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
2、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 时的地价,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生活状况仍然恶 化。
②政治上:推动俄国政治改革,推动政治近代化。
③转折点:农奴制废除,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
系,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h 义生产方式过渡
5
(3)局限性
不彻底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如:
7.2自上而下的改革
![7.2自上而下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98b32b1e52d380eb62946de0.png)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 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 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 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改革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农民交付的赎金比当时地价高出2—3倍,农民要在 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形式连本带利偿还给政 府„„对农民厚颜无耻的掠夺。 ——列宁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 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 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 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学习思考(P88) 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是资产阶级性质 的,这次改革对封建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使 俄国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比较改革前后生产关系的不同以及产生的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例如: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关 系改变,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也 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 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因此说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D、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背景材料] 改革的实际情况 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 150万俄亩的 私有土地中,有7 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 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 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 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 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 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 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自上而下的改革(教学)
![自上而下的改革(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56672e5e009581b6bd9eb35.png)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农民的“解放”-二一九法令 2、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 (5)思想-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 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 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 愿望日益强烈。
探究二: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 的影响? 政治近代化; 军事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
[背景材料] 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亚历山大二世
被解放的农民由于土地减少、支付赎金,以及由改革带 来的混乱破坏了以前的安定感,反抗斗争更激烈了,1861 年农民骚动竟至1176次。虽然俄国的政局大体上保持稳定, 从混乱的时期走向新时代,但亚历山大本人却成为打开潘 多拉盒子的牺牲品。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 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1879年,激进组织民意党判处他死 刑,组成刺杀组织训练专门的刺杀人员。1881年3月1日, 埋伏冬宫拐角的刺客将炸弹投至沙皇的马车,将沙皇的卫 兵炸成重伤。沙皇从马车里出来,想察看伤情并说几句安 慰的话,这时又一颗炸弹爆炸了,沙皇倒在血泊中,终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农民的“解放”-二一九法令 2、推动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
[概念解析]
什么是近代化?
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 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它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机械化,政治的 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社会的城市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 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背景材料] 改革的实际情况
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 150万俄亩的 私有土地中,有7 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 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 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 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 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 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 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 差了。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05fa601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a.png)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
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
十二月党人起义
共同主张:
反对沙皇专制 统治,主张废 除农奴制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四、克里米亚战争——军事 思考:1、俄国发动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有哪些?
通过对外战争摆脱统治困境; 控制土耳其; 争夺中近东霸权
2、为什么俄国最终战败?根本原因是什么?
制度落后—— 政府的腐败;装备的落后;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 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 拥有现代生产形式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俄国才能强大
农奴制改革 2·19法令
废除了农奴制,走上资路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危 机 笼 罩 下 的 俄 国
自 上 而 下 的 改 革
第一课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 国 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内 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背 景
四、克里米亚战争——国外 五、沙皇的抉择
农奴制
农业方面: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已经开始 雇佣自由劳动力代替农奴劳动,在农奴内部也产 生了分化。 工业方面:在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 革命,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数 目增多,自由雇佣劳动力的使用也增加了。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制度
☆ 沙皇做出了什么抉择?有哪些因素促使沙皇做出 这样了抉择? 改革立足于谁的利益? 目的是什么?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人民版选修1讲解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人民版选修1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b0743c884254b35eefd3427.png)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材整理1 农民的“解放” 1.签署文件 (1)文件签署: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
(2)主要文件:《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2.主要内容(1)政治上①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②农民享有村社中的一般权利,并享有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2)经济上①农民可以用高额赎金赎买一块份地和宅边园地。
②规定了赎取份地的限额,使农民仍然受制于地主。
(3)组织上:建立村社,农民受地方政权控制。
3.改革结果(1)不仅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而陷于破产的境地。
(2)农民在极度失望中掀起了抵制改革、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新一轮斗争。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87“学习思考”,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提示】 ①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
②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的时限很长。
③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
④“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教材整理2 改革的两面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①改革破坏了农奴制度的根基之一——劳动者依附于地主的状况,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
(2)促进了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
①地主对土地不再有农奴时代的特权,丧失了对无偿农奴劳动的垄断权。
②新的经济条件促使他们改变经营方式,这使改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3)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3.局限性(1)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如沙皇专制制度、地主土地占有制,农民地位低下。
(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自上而下的改革》 讲义
![《自上而下的改革》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30a1c4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2.png)
《自上而下的改革》讲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改革始终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自上而下的改革”,则是一种由统治阶层或高层领导者主导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变革方式。
这种改革模式往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自上而下的改革通常发生在一个国家或组织面临重大挑战、矛盾激化,或者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趋势时。
改革的发起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力和地位,能够调动大量的资源,制定并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措施。
从历史的长河中看,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
19 世纪中叶,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封建统治腐朽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统治阶层决心进行改革。
他们派出使团考察欧美,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制度。
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在经济上,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推动工业化进程;在教育上,实行义务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强国。
再比如,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相对落后,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在政治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在军事上奖励军功。
这次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增,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上而下的改革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
首先,改革的推进速度相对较快。
由于领导者拥有强大的权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可以迅速制定并实施改革方案,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繁琐程序和利益博弈。
其次,改革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高层领导者的决策能够在整个国家或组织内得到贯彻执行,避免了地方各自为政、政策不一的情况。
再者,这种改革能够更好地统筹全局,从宏观层面规划和布局,解决一些系统性、结构性的问题。
然而,自上而下的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改革可能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
在改革过程中,那些原本拥有特权和利益的群体可能会因为改革而失去优势,他们往往会想方设法阻挠改革的推进。
自上而下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a52365d2a58da0116c174910.png)
考考你:本节知识,主要讲述了哪些知识? 1、二一九法令(人身自由、农民权利、份地赎 买、农民管理;付出巨额赎金,大量肥沃土地) 2、改革的两面性(资产阶级性质和不彻底性) 3、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地方和城 市自治机构,司法改革、军事改革) 4、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农业、原 因、特点、存在问题)
思考:农民的要求是否实现?结合87页的学习 思考回答。 答案提示:①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 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 ②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 削的时限很长。 ③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 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 ④“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 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活动探究:假设你是19世纪末的一位大商人的秘 书,这位大商人打算去俄国投资,安排你写一份 考察报告,以供老板参考·· · 4、特点: (1)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 (2)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5、存在问题: (1)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资本主义发展非常不平衡;
探究:为什么改革具有两面性? 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改良, 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接受挑战: 材料:1904~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惨败,由此导致 了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905年革命, 对此列宁评论说:“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 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 命”。 结合有关史实分析,为什么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 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4分) 1861年改革后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落后的农奴制残 余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仍然面临着资产阶
选修 改革 专题七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
![选修 改革 专题七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7ced9913b7360b4c2e3f6421.png)
经济 农民可以得到 为资义发展
一块份地,但 提供了必要 必须高价赎买, 资本和市场
组织 村社制度强化
对农民管理。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 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 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方法: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
性质:从内容上讲资产阶级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
建性
局限性:改革极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作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了 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不断的壮 大。
巩固: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861年 时间、人物、文件
《1861年2月19日宣言》 《农民改革法令》
探究:沙皇改革的目的?(直接 根本)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 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 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要自上而下地改 革农奴制的意图。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 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 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 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再拖 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 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2014年高中历史 7.2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2014年高中历史 7.2 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7e820f204a1b0717fd5dd14.png)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861年改革的评价 (1)进步性
①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它在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 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 展,工厂和铁路工人增加一倍多。
②地位: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农奴制的废除是 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它直接影响到俄国历史的 发展。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 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 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
③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 ①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 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人民购买力降 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 ②不彻底性。改革后,农奴制的大量残余仍然保留, 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 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 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 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 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解析:从“与其”“不如”,可知答案。
3.我们认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主要依据是( ) D
A.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解放了俄国农村劳动力
C.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
D.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
5.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该事件的性质是 ) A.巩固贵族地主和农奴主统治的改革 B.在农民起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七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专题七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2aaa3e3b90d6c85ed3ac68b.png)
权威解读
1.掌握《宣言》和《农民改革 1.概述“二一九法
法令》,沙皇政府在政治体制、司 令”的主要内容,认识
法制度、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以及改 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
革的历史作用。 性。
2.理解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 2.探讨1861年俄国
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理解1861年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
的农奴制度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 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 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以图文材料形式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 和多维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回顾关于俄国废除农 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2)问实际上考查多维 角度评价历史的思维能力。第一小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 该从发表言论这一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第二小问作答时应 该先选定观点,再进行论述,选择不同的观点,注意论述和 自己所选观点一致。
军事近 代化
教育近 代化
思想 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 理体系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 许引进西方书籍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 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 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1.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
(2)经济发展: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 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 道路。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无产阶级从无到有,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观念: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 俄国。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2自上而下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2自上而下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44628b046c85ec3a87c2c559.png)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 表时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 要自上而下地改革农奴制的意图。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 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 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 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 “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 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只用数十年) 局限:①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 ②对外国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③发展很不平衡。
四、革命在所难免
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政治上无权的状况。 (2)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 (3)民粹派(自称是人民的精粹)号召推翻沙皇专 制统治。 2、沙皇遇刺: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民粹派投掷的炸弹炸死
三、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近代 表现: ①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P88-89 化
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 封建农业 小块土地 简单农具 资本主义 农业 劳动者 农奴 产品分配 自给自足
规模化 生产
机械化 生产
雇佣劳 动力
进入市场
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有的变成资本
主义商品生产者;地主采用机器生产,改变耕作制。俄国地
⒈目的
直接:挽救统治危机,缓和社会矛盾 根本:维护地主贵族利益; 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⒉主要内容:《二一九宣言》和《农 民改革法令》——“解放”法令
1861.3.3(俄历2月19日)
落实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
![落实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6690a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b.png)
落实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应对挑战,改革成为了一种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选择。
然而,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制度、政策等多个方面来展开。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改革措施——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些措施。
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概述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是指由政府或组织的高层领导提出并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
这种改革措施通常涉及到制度、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改变,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效率和推动发展。
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层领导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通常是由政府或组织的高层领导提出并推动的。
这些领导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力和影响力,能够调动各种资源来支持改革工作。
2.全面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通常是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措施的集合,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方面。
这种全面性的改革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整体效率。
3.持续推进: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通常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改革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
高层领导的长期支持和投入对于改革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落实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的关键因素要有效地落实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有几个关键因素必须考虑:高层领导的支持与推动高层领导的支持与推动是落实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层领导应该积极参与改革过程,提供资源和支持,给予改革工作足够的重视。
只有高层领导的支持和推动,才能够确保改革措施得以顺利进行。
形成改革的合力落实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还需要形成一个改革的合力。
这需要各级机构和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与配合,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改革事业的进行。
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实,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通过监督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短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监督与评估机制能够帮助改革工作保持持续的动力和动力。
俄国农奴制改革之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之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4d02ff2a87c24028915fc392.png)
缴纳巨额赎金,背上沉重的赎金贷款包袱,频 临破产。
农奴制改革后的 1861 ~ 1863 年间,全国各地
有2 000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答案: A
)
分组讨论
1.假如你是解放后的农民,你的生 活有什么变化?满意吗? 2.假如你是贵族地主,你生活有 什么变化?满意吗? 3.假如你是资产阶级的工厂主, 你对从改革中能够得到哪些有 利条件?现在总该满意了吧? 4.假如你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你对自己的改革满意吗? 请注意: 结合改革前 的情况、改 革后的情况 尤其是改革 的具体内容 及其具体影 响来分析。
①沙皇专制;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 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②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面貌,形成了以军 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富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4 . [ 学习思考 ]( 教材 P88) 为什么说 1861 年农奴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 、 自上而下的改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 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
一、农民的解放——
1.改革法令 “二一九法令”或《农民改革法令》 2、内容:
(1)政治上: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 自由权和财产 权等公民权利
破坏了农奴制的根基之一——劳动者 依附地主的状况,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阶层 农民 地主
变 化
与
感 受
身份虽然自由但受村社束缚; 份地虽可买但遭受掠夺 村社还可控制农民;农民土地还有一半在手上, 价格很划算; 农民暴动很闹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俄国沙皇是
A.伊凡四世B.彼得大帝C.亚历山大二世D.叶卡特琳娜二世
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
A.地主阶级改革B.资产阶级改革C.资产阶级革命D.农奴自我改革
3.以下各项中哪些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
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5.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有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6.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需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
7.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①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彻底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④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包括①改革后农民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大规模掠夺③改革后农民仍难以摆脱封建盘剥④改革遭到农民的强烈抵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
10.下列符合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是①19世纪末,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大机器生产②建立和形成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和新的工业区③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比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快④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参考答案: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1.C 2.B 3.D 4.D 5.C 6.C 7.D 8.C 9.B 10.D
11.(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可获得一块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4)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农民是一场掠夺。
12.C 13.B 14.B 15.D 16.D
17.(1)进步性;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表现:①通过改革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通过赎买份地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一部分农民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者。
③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方式演变。
(2)局限性:①改革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特别是在改革中,由于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②资产阶级、残余的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军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