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改革420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
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
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
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史料解读 ①反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 ②指出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改革的两面性 1.性质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 资产阶级 性质的 改革。 2.影响 (1)进步性 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 的 自由劳动力 。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 ① 沙皇专制 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这些农奴制的 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②形成了以 军事封建性 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__略__性__ 和 扩张性 。
③从作用上看: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 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主题二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史料一 他们(农民)绝没有满足于《解放法令》中的条款,他们觉得这些 条款把太大的一部分土地留给了贵族。①……农民不但要……为得到的 土地缴纳赎地费,而且还要缴纳各种地方税。此外,他们还要负担俄国 工业化的大部分费用。
(4)改革军事:1874年实行普遍 义务 兵役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15个军 区直接受陆军部管辖;更新军队设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3.影响 (1)沙皇政府在上层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是为了维护 贵族 、地 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为俄国 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了道路。 (2)这次改革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 转变的第一步。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革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革

〖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小船创作[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重点) 2.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重点) 3.理解俄国政治制度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延续。

(难点)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难点)一、农民的“解放”1.颁布法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2.基本内容(1)农奴的人身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2)赎取份地: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但要交付高额的赎金,并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3)改革后农民的管理:政府建立“村社”组织管理农民,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归纳总结农奴制改革的焦点是调整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农民改革法令》对地主和农民间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反映了该法令处处维护地主利益的本质。

二、改革的两面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影响(1)进步性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①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这些农奴制的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②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思维点拨(1)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农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土地。

但农奴制的废除也解放了生产力。

由于农奴制的废除,使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2)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但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1.目的为了使俄国政治制度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变化,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改革》 讲义

《自上而下的改革》 讲义

《自上而下的改革》讲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改革始终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自上而下的改革”,则是一种由统治阶层或高层领导者主导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变革方式。

这种改革模式往往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自上而下的改革通常发生在一个国家或组织面临重大挑战、矛盾激化,或者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趋势时。

改革的发起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力和地位,能够调动大量的资源,制定并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措施。

从历史的长河中看,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

19 世纪中叶,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封建统治腐朽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统治阶层决心进行改革。

他们派出使团考察欧美,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制度。

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在经济上,大力发展近代工业,推动工业化进程;在教育上,实行义务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强国。

再比如,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相对落后,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在政治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在军事上奖励军功。

这次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增,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上而下的改革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

首先,改革的推进速度相对较快。

由于领导者拥有强大的权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可以迅速制定并实施改革方案,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繁琐程序和利益博弈。

其次,改革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高层领导者的决策能够在整个国家或组织内得到贯彻执行,避免了地方各自为政、政策不一的情况。

再者,这种改革能够更好地统筹全局,从宏观层面规划和布局,解决一些系统性、结构性的问题。

然而,自上而下的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改革可能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

在改革过程中,那些原本拥有特权和利益的群体可能会因为改革而失去优势,他们往往会想方设法阻挠改革的推进。

选修 改革 专题七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

选修 改革 专题七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
成为自由人; 身自由—— 获得公民权利。自由劳动力 由,仍受限制。 需高价赎买,数 量少 、贫瘠是对 农民的残酷掠夺。 农民仍在一定程 度上受控于地主。
经济 农民可以得到 为资义发展
一块份地,但 提供了必要 必须高价赎买, 资本和市场
组织 村社制度强化
对农民管理。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 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 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方法: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
性质:从内容上讲资产阶级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
建性
局限性:改革极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作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了 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不断的壮 大。
巩固: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861年 时间、人物、文件
《1861年2月19日宣言》 《农民改革法令》
探究:沙皇改革的目的?(直接 根本)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 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 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要自上而下地改 革农奴制的意图。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 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 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 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再拖 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 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自上而下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
(2)农业: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份
(3)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
总体水平仍于欧美。
导入新课:普希金的诗歌《自由颂》
第一层次知识梳理(了解)
检查预习
第二层次重难点探究(理解)
设置问题学生思考探究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法探究
第三层次知识升华(见解)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________________由地主决定;份地须________________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建立“________________”加强对农民管理。村社设
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赋役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控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的;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
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你有何启示?
【课堂小结】改革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引用梁启超一段话结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播放歌曲
学生主体活动

《自上而下的改革》 讲义

《自上而下的改革》 讲义

《自上而下的改革》讲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改革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自上而下的改革,因其特殊的发起方式和推进路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力。

自上而下的改革,通常由统治阶层或权力核心发起,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

这种改革往往是基于对整个社会体系的宏观把握和长远规划,旨在解决系统性、结构性的问题,以实现国家或组织的战略目标。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

在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孝公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毅然支持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等,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上而下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启动,往往是因为统治阶层意识到了现有体制的弊端和危机,认识到必须通过主动变革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或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这种改革的发起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力和资源调配能力,能够迅速调动各方力量来推动改革的实施。

然而,自上而下的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改革可能会遭遇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

这些既得利益者在原有的体制中占据着优势地位,改革可能会触动他们的利益,从而引发他们的反对和阻挠。

例如,在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中,维新派试图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改革政治制度、发展工商业等,但由于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最终变法失败。

其次,信息传递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改革是由上层发起,在向下传达和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级官员的理解偏差、执行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改革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甚至出现扭曲变形的情况。

再者,民众的参与度和支持度也会影响改革的成败。

如果民众对改革的目标和措施不理解、不支持,改革就难以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难以深入推进。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成功推进自上而下的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改革的发起者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领导力。

他们要能够在面对各种阻力和困难时,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不为既得利益者的压力所动摇。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2自上而下的改革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七、2自上而下的改革
探究:沙皇改革的目的? (被迫)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 表时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 要自上而下地改革农奴制的意图。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 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 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 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 “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 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只用数十年) 局限:①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 ②对外国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③发展很不平衡。
四、革命在所难免
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政治上无权的状况。 (2)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 (3)民粹派(自称是人民的精粹)号召推翻沙皇专 制统治。 2、沙皇遇刺: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民粹派投掷的炸弹炸死
三、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近代 表现: ①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P88-89 化
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 封建农业 小块土地 简单农具 资本主义 农业 劳动者 农奴 产品分配 自给自足
规模化 生产
机械化 生产
雇佣劳 动力
进入市场
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有的变成资本
主义商品生产者;地主采用机器生产,改变耕作制。俄国地
⒈目的
直接:挽救统治危机,缓和社会矛盾 根本:维护地主贵族利益; 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⒉主要内容:《二一九宣言》和《农 民改革法令》——“解放”法令
1861.3.3(俄历2月19日)

高中历史7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案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7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案人民版选修1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

人民历史选修专题七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

人民历史选修专题七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
这是俄罗斯为了纪念何事而发行的纪念币?
2011年,俄罗斯发行俄国农奴制改革150周年 纪念金币 。
准备性复习:教学策略一:复习俄国农 奴制改革的背景
(一)改革的必要性
农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奴 制
(2)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政义治)
危 (3)新思潮产生—要求废除农奴制、沙皇专制
过渡的转折点,是俄国
的起点。
(俄历1861年2月19日)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3)新思潮产生—要求废除农奴制、沙皇专制
(一)标志: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公布
有利于向西欧学习,促进思想近代化
而且,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也比较低下。
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认为这是沙皇赐予的,故心存感激;
问题:
①这场改革 的主导者是 谁? ②农奴最关心 的问题是什么?
③二一九法令 如何解决农奴 关心的自由和 土地问题?结 合教材(从 P86的第三段 到P88的第三 段) 回答。
——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据材料概括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状 况,并分析造成的主要原因。
状况: 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西欧.
原因:
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严重影响了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和工业化水平
四、小结
1、性质: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
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进步性: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过渡的转折点,是俄国近代化 的起点。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 拥有土地

第二节__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

第二节__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
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历史上把这些法令统称“二一九
2、改革文献:
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阶 级的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重振
大国威望。
5
4、主要内容: 结果 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和交换农奴,
但对农奴的强制并未完全消失。 1)政治: 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
上成为自由人;(具体内容 ①-----⑥) 结果 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土质 2)经济: ①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一 坏,经济上不能独立,重新受地主 块份地。②农民须缴纳高额赎金买份 的剥削。 地。(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份 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 结果 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 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②从改革对封建制度的改变程度 上看,改革是不彻底的。
15
探究一:
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 根本原因: 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是封 对俄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建统治者进行的改良,始终代表着 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根本原因是什么?
16
巩固:俄国1861年改 革最根本的目的是
探究一: 农奴制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 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 质和不彻底性。
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 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关系改变,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①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 生产方式也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 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封建生产关 对俄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 系进行了革新。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根本原因是什么?
4.[学习思考](教材P88)为什么说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 提示: 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 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 及工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促进了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自上而下的改革》优秀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自上而下的改革》优秀教学教案(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一7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案【内容标准】概述“二一九法令”的要紧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阻碍。

【知识与能力】简述2月19日法令的要紧内容;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前后农奴的利益得失情形。

判定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评判改革的意义。

概述俄国19世纪60、70年代上层建筑改革的要紧内容,明白得俄国进行上层建筑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依照教材中列举的俄国经济进展的具体表现,推断俄国经济进展的缘故何在。

归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

【过程与方法】阅读《农民改革法令》的详细条款,将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相比较,深入明白得:什么缘故说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通过总结改革带来的阻碍,证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不完全性。

认真阅读教材,将俄国改革前后的政治、经济进行对比,归纳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缘故明白得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深入阻碍。

学会用比较法归纳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阻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客观评判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意义,学习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既能看到情况的积极面,又能看到情况的消极面。

通过归纳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产生的新变化和进展,认识到符合社会进展趋势的改革的推动作用。

【重点】l.《农民改革法令》的要紧内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

2.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难点】1.如何明白得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什么缘故说改革是不完全的?2.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进展的缘故。

【回忆旧知】改革的背景——危机覆盖下的俄国1、经济上:农奴制的存在严峻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全然缘故)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3、思想上:显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

(直截了当缘故)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废止农奴制【讲授新课】改革的概况:1)时刻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 ③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 ④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思考 3:为什么说俄国工 业发展的首要原因是农 奴制的废除?
【探究二】沙皇政府在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农奴制改革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旧的上层建筑是不能 够适应新生产关系的要求的,必须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
革,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
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
强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典型例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
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
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改革
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目标 2.探讨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
2.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3.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的?
维护贵族、
(规定严格的财产限制,有利于贵族和资产 地主利益,为
假的自由,农民虽然可以 脱离地主土地的束缚,但
阶级,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发
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 展 开 辟 了 道
是他们的自由是选择重 新向地主租地受剥削还
司法
开诉讼程序。
路,迈出了由
(比较彻底,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 封 建 君 主 制
共4页 第4页
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2)工业:
①19 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主要部门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
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
(3)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P87-88)
(4)原因:
①农奴制的废除。
②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但仍保留了农奴制的烙印。)
向资产阶级
是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 的自由,而不是选择不受 奴役剥削的自由。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 君 主 制 转 变
军事 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 的第一步。
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2、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
7.19 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些重要的石 油产地和新兴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些新的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
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教学: 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 1、时间人物:1861 年俄历 2 月 19 日,亚历山大二世。 2、改革文献:《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3.经济上: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将得到一块____________ 和一块____________,但必须交纳____________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份
地的____________要由地主规定。 4.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_________”,
把农民纳入了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 5.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是一场
③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 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
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
削的时限很长。
(3)政府限定份地面积,
【探究一】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根本 地 主 趁 机 割 占 农 民 的 好
原因是什么?对俄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
经济独立,拥有自己的生
(3)根本原因: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改良, 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只有经过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 (2)农民为得到解放而
由新兴的阶级进行的革命才能彻底革除封建制度及其生产关系。)
付出的代价:巨额赎金,
(4)改革的两面性对俄国社会的影响:(见改革评价)
──《俄国 1861 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 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 1861 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 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 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②从改革对封建制度的改变程度上看,改革是不彻底的:没有结束沙 农 民 要 求 从 地 主 的 土
皇政府的专制制度;没有彻底解放农奴,没有完全变封建生产关系为资 地上解脱出来,不再依附
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农奴制残余还保留着;社会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 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
仍然是对立的两大阶级,所有制不变,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大量肥沃土地。结果,农
民经济上还是不能自立,
共4页 第2页
1861 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他们还是无法摆脱地主
1、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
的剥削和奴役。人身自由
措施
影响
必须要有经济自立的保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
障,否则人身自由就是虚
政治 和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和自治局)。
(1)两面性:农奴制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和不彻底性。
反而更少。
(2)具有两面性的原因:
(4)“村社”将农民由受
①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封建生产关系 个 别 地 主 支 配 转 为 受 整
进行了革新。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通过改革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改变(通过赎买份地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
──《1862 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 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 1861 年改革的目的。 参考答案: (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 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这部分农民手指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 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1)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把这些法令统称“二一九
也是地主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2)进步性:
①作用: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 思考 1:请你指出这些农
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
②地位: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农民的内容有哪些?
(3)局限性:(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1)在农民与地主缔结
①“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 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
性。
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
②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哪些残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 权利。
之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特点
(2)赎金高于土地实际
生产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自然经济 思考 2:政府给农民的解
向商品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也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 放 是 否 是 农 民 想 要 的 解
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放?
(比较改革前后生产关系的不同以及产生的新变化)
(1)农民想要的解放:
5、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课前预习】 1.1861 年 3 月 3 日,沙皇_________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开始改革。
2.政治上:宣布废除____________,给农民____________,农民获得 了自由权和____________等公民权利。
_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有了 ______________,使俄国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6.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在地方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后来在城市建立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此外,还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改革等等。
(3)组织上: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村社设置一个由地方贵 世 签 署 废 除 农 奴 制 的 法
族担任的调停人;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农民由 令和宣言,包括《1861 年
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地方政权控制
2 月 19 日宣言》、《农民改
5、改革评价:
革法令》等文件,历史上
共4页 第3页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 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 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 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 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