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

合集下载

3.2.1.2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3.2.1.2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

2.门诊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3.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

4.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

5.规范门诊医疗文书,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

6.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7.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

8.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5篇)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5篇)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规范,确保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 制定管理规范和流程:制订管理规范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标准。

例如,指导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规范影像采集和处理流程,确保影像的质量。

3. 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建立质量评估的体系,定期对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4. 进行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包括放射科医师的专业培训、技术人员的操作培训等。

5. 进行质量监测和控制:定期监测和控制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的质量,例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对实验室结果等。

6. 建立质量档案和纪录:建立患者的质量档案和纪录,记录患者的影像信息和医疗质量评估结果,以备后续参考和评估。

通过以上措施,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3)是放射科部门为保证诊断影像质量并提高诊断准确性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

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引言概述: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是医院影像科室为保障影像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制度,可以规范影像科室的工作流程,保证影像质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率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设备质量控制1.1 定期设备维护保养影像科室应定期对影像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性。

1.2 设备校准定期对影像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1.3 设备故障处理设备浮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二、影像质量控制2.1 影像质量评价定期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影像质量。

2.2 影像质量标准建立影像质量标准,明确影像质量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保证影像质量的稳定性。

2.3 影像质量监控建立影像质量监控系统,对影像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三、操作规范控制3.1 影像科室操作规范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规范影像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2 人员培训对影像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确保影像质量的稳定性。

3.3 操作流程监控监控影像科室的操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

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4.1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流程,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4.2 质量管理评审定期进行质量管理评审,评估质量管理的效果和改进措施,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

4.3 质量管理文件管理建立质量管理文件管理制度,规范文件的编制和管理,确保质量管理文件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性。

五、质量控制结果评价5.1 影像质量评价定期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估质量控制的效果和改进措施。

5.2 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影像质量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改进服务质量。

5.3 质量控制效果评估评估质量控制的效果和改进措施,持续改进影像科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制度

医院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制度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患者的诊疗结果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确保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医院需要建立一套持续改进的制度,以不断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以下是医院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制度的主要内容:1.制定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政策:医院应制定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政策,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责任,对医学影像质量进行全面管理。

2.建立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团队:医院应组建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团队,由资深影像医师、放射技师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医学影像的质量管理工作。

3.完善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制度:医院应建立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并对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影像质量。

4.建立医学影像的操作规范:医院应制定医学影像的操作规范,包括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操作准备、设备操作的步骤和方法等,以确保医学影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建立医学影像的质控检查制度:医院应建立医学影像的质控检查制度,对影像质量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检查,包括对影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几何精度等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像质量的问题。

6.质量问题的报告和分析:医院应建立质量问题的报告和分析机制,当发现影像质量问题时,及时向质控部门汇报,并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制定改进措施,防止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7.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医院应组织医学影像质量管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质控意识和技术水平,增强医学影像质量的管理能力。

8.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学影像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对患者的辐射安全进行控制和保护,对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操作进行规范等,确保医学影像的安全性。

9.外部质量评估:医院应参加医学影像的外部质量评估,接受专业机构的质量评估,与其他医院进行比较和交流,不断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水平。

10.经验总结和持续改进:医院应定期对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经验总结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12.1.8-影像科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12.1.8-影像科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影像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1 按有关规范、常规及指标实施检查、诊断,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2 每年落实影像设备装置的检测,保证设备的状态完好、达标。

3 大型医疗设备操作、诊断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并及时换证;科室工作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合格。

4 科室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一次总结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措施。

下一月落实改进步骤和效果。

5 监督、检查科室业务学习情况,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组织情况、病例随访情况。

定期进行病例随访反馈及对重点病例分析。

6 完善PACS使用流程,不断改进及完善报告书写模板;严格按影像报告书写规范,不断提高报告书写质量;制订图像及胶片质量评价标准、落实抽查结果,提高检查及图片质量。

7 新技术项目开展前有充分的论证、集体讨论,报医院主管部门和分管领导批准。

开展后有阶段性总结。

8 对照临床科室评价医技科室及病人满意度调查情况、落实改进措施。

及时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医疗差错事故,及时分析、整改。

9 利用科务会、科周会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制订对策,达成共识,持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诊断技术水平。

10 对违反规定、质量低劣者落实惩罚措施,应用于个人考核。

源-于-网-络-收-集。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

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4.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环境保护、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

(二)评价指标:
1.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2. CT检查阳性率≥70%。

3.MRI检查阳性率≥70%。

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5.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二、医院感染管理
三、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医学影像质量考核标准2015.1.1

医学影像质量考核标准2015.1.1
扣分及理由
十、信息资料管理工作(2分扣完为止)
1.能为临床提供及时合理的信息服务,各种检查均有登记,资料(申请单、报告单、图片等)保管(存)完好,便于查询。
2.计算机PACS系统运行正常,病人资料3年在线查询,3年以上离线功能存储。
1.不能为临床提供及时合理的信息服务视情况扣1分。
2.PACS系统运行异常,不方便查询扣1分;重要数据丢失扣1分。
3.按时参加科主任例会。
4.科主任要有与职能部门对应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工作记录本。
5.积极完成各项指令性任务。
6.认真书写各种统计记录。
7.科研成果、论文撰写。
8.பைடு நூலகம்师宣誓管理。
9.轮转生、实习生专人带教、规范管理、完成带教任务。
10.传染病规范管理。
1.科室管理混乱、与院领导管理措施不相符,视情况扣分。
1.有科室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括:“三基三严”培训;医院制度汇编培训、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操作规范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医疗风险防范/预警知识培训,急救知识培训等内容。“三基三严”考试合格率100%。
3.培训及考核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签到)、授课人、授课内容、考核试卷、得分情况等。
3.医师、技术人员一人无资格单独值班扣2分。
4.X线摄影、超声检查、CT、MR脱岗一次扣2分。
5.发现一次扣5分。
二、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5分扣完为止)
1.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
3.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与制度。
4.有科室内部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1.无科室质量考核小组,扣1分。
3.发生医疗差错扣2分,不良事件报告一例加1分,未按要求上报不良事件扣2分,发生一次投诉扣5分(无理取闹者除外)发生医疗纠纷扣10-20分,经鉴定为医疗事故每例扣20-30分。

医学影像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学影像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学影像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①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建立员工培训及教育档案;②人员资质符合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③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考核方法:检查专业设置、设施服务情况以及常规、急诊医学影像专业服务清单。

改进措施:①加强医学影像科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②具备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急诊需求。

检查标准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考核方法:查看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标准文件;质量控制记录;随访记录;医护人员学习、培训和考核档案。

改进措施:①科室有质量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标准,有图像资料保存使用流程与制度,有质量失控处理改进措施;②加强专业人员对技术操作规范的学习,建立员工教育和培训档案,定期考核,做到熟练掌握,正确使用;③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如:常规X线、CT、MR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④每天科主任直接主持CT、MR、常规X线诊断统一读片。

检查标准4: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①坚持集体阅片制度,对特殊的阳性发现与阴性有上级医师的复核、更正报告及签字制度;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字制度;②定期组织影像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保证医学影像资料的质量。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CT室、核磁室)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CT室、核磁室)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5.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
现场检查。
现场询问。
查相关记录。
未落实,一项扣3分。
落实、记录不规范,一项扣1分。
提问回答不规范一人扣
1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位职
责,开展质量控制
10
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2.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医院医学影像科质量考核标准
受检科室:放射科、
考核项目
分值
考核标准
考核方法
扣分标准
得分
疗标分医指10
医学影像资料质量
5
CR摄片甲级率≥70%°
CT、MRl检查阳性率≥60%.
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N50%。
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90%.
随机查阅CT、MRI、X光片等。
并查看统计与分析评价记录。
甲级片率、阳性率、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不达标各扣1分,无统计与分析各扣1分。
5.通过重点病例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员覆盖科室80%人员。
现场检查。
查相关记录。
未落实,一项扣3分。落实、记录不规范,一项扣1分。
未体现持续改进扣2分。
有受检者和工作人护用品,保障医患防护需要。
现场检查。
现场询问。
10
1.有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有科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工作。
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教育、培训计划,质量与安全指标。
4.有质量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常规。
5.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三篇)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三篇)

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影像科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影像科质量管理以患者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持续改进为目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持续稳定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条影像科质量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第四条影像科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全员参与、全程质量控制、全方位质量改进,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断结果和服务。

第五条影像科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影像设备质量管理、医学影像技术质量管理、医学保密质量管理、质量评价与改进、质量管理档案管理等。

第六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实行科室领导负责制、技术负责人协助制和全员参与制。

第二章质量管理机构第七条影像科设立质量管理机构,由科主任担任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为质量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第八条影像科质量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开展质量管理评估、推进质量管理提升、监督、检查和评价质量管理工作,定期向本科全体人员发布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第九条质量管理委员会由科室领导、技术负责人、科室各业务骨干和业务骨干组长等组成,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第十条影像科质量管理机构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具体质量管理工作的规划、组织、执行、监督和评审。

第三章质量管理制度第十一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属于科室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生效。

第十二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责任、过程控制、纪录与文件、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处理等方面。

第十三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要与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相衔接,并根据科室特点进行具体的制定。

第十四条影像科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由科室领导负责,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执行和监督。

第四章影像设备质量管理第十五条影像设备质量管理包括影像设备的选购、验收、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修和报废处理等。

第十六条影像设备的选购要根据需要制定选购方案,确定设备品牌、型号和配置等要求,经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3篇)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3篇)

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范文放射科影像诊断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它通过利用射线、声波、磁场和放射性同位素等物理技术,获取患者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然而,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对其医疗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为了保障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院制定了以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一、标准化设备采购与维护规范1. 根据临床需求和质量评价,制定设备采购标准,并且与专业团队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和特定要求;2. 确保设备安装和验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并且制定设备维护与巡检计划;3. 建立设备故障隐患登记和处理程序,及时修复故障并记录维修过程,减少设备故障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二、严格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1. 建立洁净室、暗房和操作室的管控措施,确保影像采集的环境清洁,减少射线污染;2. 推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的教育培训,并制定相关防护操作规程;3. 建设辐射防护设施,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技术质量管理规范1. 制定和实施放射科影像诊断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2. 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测试,包括传输函数、线性度、空间分辨率等参数的测定;3. 建立影像质量评价系统,根据患者和临床需求,定期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评估和质量控制。

四、质量管理团队的建设1. 组建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包括影像科医生、技师、工程师、质控人员等;2. 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责;3. 开展相关培训和交流会议,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意识。

五、不断改进和创新1. 定期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 推行质量改进项目,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放射科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体系,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及时改进服务。

以上是我院放射科影像诊断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为了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我们将持续加强对医学影像设备、操作规程、技术质量和团队建设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

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4.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环境保护、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

(二)评价指标:1.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2. CT检查阳性率≥70%。

3.MRI检查阳性率≥70%。

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5.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三)影像科质量考核标准项目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服务能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普通放射、介入放射、DR 或CR 、数字胃肠X 线机、CT 、MRI 等)能满足医院临床日常诊疗需求; 普通放射和CT 有医师值班,能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对急、重症患者,可行床边放射检查; 放射科普通平片检查:急诊30分钟内出报告,平诊2小时内出报告;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1.实地检查普通放射和CT 是否提供24小时值班服务,存在脱岗现象,每次扣20分;2.实地查看或询问临床科室急、危重病人床旁检查接到电话后15分钟内是否到位;不宜搬动的其他病人在申请6小时内是否完成,一项超时扣10分;3.现场查看急诊平片、平诊及大型设备如CT 、MRI 出具报告时间。

4.每月由监审科到临床各科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分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每下降1%扣5分。

影像科质量改进措施

影像科质量改进措施

影像科质量改进措施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影像科作为重要的诊断科室,其提供的影像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影像科可能会面临一些质量问题,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了提高影像科的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临床科室,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质量改进措施。

一、设备管理与维护1、定期校准与检测影像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保证影像质量的基础。

应制定严格的设备校准和检测计划,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各项参数符合标准要求。

例如,对于 X 光机、CT 机、MRI 等设备,要定期检测其射线剂量、图像分辨率、对比度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维修。

2、预防性维护建立完善的预防性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和部件更换。

加强对设备运行环境的监测,保证温度、湿度、电源等条件符合设备要求。

同时,做好设备的日常巡检工作,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3、及时更新设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患者的诊疗需要,适时引进先进的影像设备,提高影像科的诊断水平。

在购置新设备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确保设备的性价比和可持续使用性。

二、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1、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影像科医务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影像学理论、新技术应用、诊断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和学术交流,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同时,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学术论文,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2、操作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类型的影像设备,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

通过模拟操作、实际演练等方式,让医务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图像质量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图像后处理技能培训,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诊断价值。

影像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影像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影像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影像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份)评价指标评价要点评价⽅法分值评分⼀、科室管理(100分)1001、严格执⾏医疗卫⽣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卫⽣技术⼈员从事诊疗活动。

使⽤⾮卫⽣技术⼈员从事诊疗活动的,当⽉质控考评为零分。

⼀票否定或倒扣分(做到打√,做不到打×)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技师、护⼠均已注册。

有⼀名执业的医师、技师、护⼠未注册的,当⽉质控考评为零分。

3、执业医师、技师、护⼠⽆超范围执业。

发现⼀起执业医师、技师、护⼠超范围执业的,当⽉质控考评为零分。

4、⽆虚假、违法医疗⼴告。

发布虚假、违法医疗⼴告的,当⽉质控考评为零分。

2、建⽴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岗位职责。

重点包括诊断报告书写制度;X线及操作机保养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及分析制度;财产保管及经济核算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使⽤、校准及维护保养制度,试剂管理,危险品及废弃物管理,教育培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报告审核与登记制度以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集体读⽚制度,会诊制度等。

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不完善,酌情扣分。

核⼼制度缺失的不得分,少⼀条扣1分。

162、本岗位的⼯作⼈员熟知其⼯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

重点是《中华⼈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作制度》、《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弃管理条例》、《医院传染管理办法》以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每⽉随机抽查医护⼈员⼀⾄两名,不熟悉相关制度者,酌情扣分。

83、医务⼈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1、医务⼈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常规。

发现医护⼈员未能遵循医疗卫⽣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酌情扣分。

14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影像科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细则

影像科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细则

影像科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细则该考核细则旨在确保影像科医疗质量和安全标准的达到并维持一定水平。

以下是考核指标及相关要求的详细说明:1. 影像设备与设施考核1.1 设备运行状况- 要求设备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关键参数(如分辨率、辐射剂量等)符合标准要求。

- 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应得到落实,维护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亦需保证。

1.2 设备安全性-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防护设备、标识警示标志等。

- 设备的安全检测和校准工作需按规定周期进行,并保留相关记录。

1.3 设备故障及事件处理- 任何设备故障或事件发生时,应立即报备,并按照设备管理流程进行处理。

- 设备故障或事件的分析与处理应及时进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防控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影像质量考核2.1 影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医师应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并按相关标准进行录像例行审核。

- 影像质量评价结果应详细记录,不合格情况及时纠正,并进行追踪检查。

2.2 影像质量控制- 影像科医师应严格执行图像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影像的清晰度、对比度等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 影像科医师应参与和配合相关培训,提高影像质量控制的技能和认知。

3. 医疗安全考核3.1 工作流程安全- 影像科医师应遵守工作流程要求,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包括电子病历保存、工作站登录、患者人身安全等方面。

- 工作流程安全方面的违规行为应得到及时处理和整改。

3.2 患者信息保护- 在患者身份信息采集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 患者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存储应符合信息安全要求,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行为。

3.3 医疗事故处理- 如遇医疗事故,应按照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及时报告和处置,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

- 医疗事故应及时进行回访和整改,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以上为影像科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细则的主要内容,相关部门和人员应确保遵守以上规定,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和保障。

影像科工作及考核标准

影像科工作及考核标准

影像科工作及考核标准
质控方案
质控小组负责科室的质量安全监工作,成员每人分管一面,要求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登记,随时纠正。

每月召开一次科室内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工作会议,把所发现的问题汇总后向科主任汇报,并共同进行原因分析,奖惩及整改措施的制定。

每季度把院内召开与临床科室联系工作会议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每月把科室整体质量目标完成情况与上年同期进行对比,并分析原因。

每月把科内所有工作人员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对完成情况进行点
评,并与效益工资挂钩。

质量考核
每月把科内所有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点评,并与本月的效益工资挂钩(每分合人民币5元),奖惩分明,情节严重者在科内例会点名批评,本人做出书面检讨。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像科在医疗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影像科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提高影像科的医疗质量,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二、理论层面1.1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是指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的过程。

在医疗领域,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质量、设备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

1.2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影像科的整体水平。

1.3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的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权益,保障患者的安全。

(2)科学规范:遵循医学规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1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控制:通过对影像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通过对影像技术的培训、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2)质量保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的监督,确保服务质量。

(3)质量改进: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2.2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的方法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行动,通过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根本原因分析法: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3)持续改进法: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持续提高工作质量。

三、实践层面3.1 制定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计划根据影像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完成时间和标准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

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3.执行技术操作规,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4.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严格审核制度。

5.环境保护、操作人员与患者个人防护达到标准要求。

6.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

(二)评价指标:
1.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2. CT检查阳性率≥70%。

3.MRI检查阳性率≥70%。

4.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5.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三)影像科质量考核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