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阅读诗词(课堂PPT)

合集下载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课件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课件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红色经典诗词》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沁园春·雪》、《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江东去》等经典诗词作品。

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红色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色诗词的基本知识,如作者、背景、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红色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红色诗词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色经典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教材中的诗词,包括作者、背景、意境等,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沁园春·雪》为例,让学生描述自己熟悉的雪景,进而体会诗词中的意境。

4. 例题讲解:以《七律·长征》为例,分析诗词的韵律、对仗等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红色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红色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鉴赏分析。

答案示例:《沁园春·雪》鉴赏分析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的美景,诗人以雪为背景,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象地展现了我国北方冬季的壮丽景色。

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整首诗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2. 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红色诗词,深入了解我国红色历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红色诗词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红色诗词的内涵,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课件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课件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红色经典诗词》教材第三章“长征路上”,详细内容包括《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等诗词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红色诗词,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

3. 引导学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的鉴赏和创作教学重点:长征历史背景的了解,红色诗词的情感表达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红色诗词教材、黑板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学生感受红军长征的英勇无畏,引入红色经典阅读——诗词课件。

2. 讲解: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学习《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等诗词作品。

3. 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情感,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七律·长征》为例,讲解诗词的创作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七律·长征》的格式,创作一首以“长征”为主题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红色经典诗词——长征篇a. 《七律·长征》b. 《清平乐·六盘山》c. 《忆秦娥·娄山关》2.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敢于胜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长征”为主题,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2. 答案示例:红军长征举世名,千山万水勇向前。

不怕牺牲传精神,敢于胜利映初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红色诗词教学,让学生了解长征历史,感受长征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但在诗词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红色诗词作品,了解我国红色文化,传承长征精神。

第二单元 延伸阅读:毛泽东革命诗词赏析 课件(共60张PPT)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延伸阅读:毛泽东革命诗词赏析   课件(共60张PPT)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B.“云”、“水”相呼应,显得更有诗情了。 ( ) C.更加歌颂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
《七律·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 原来是“悬崖”。后来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 吗?为什么?
A.和“悬崖”相比,“云崖”更突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特点, 突出环境恶劣。( √ )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
A.对比
B.拟人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先抑后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建设社会主义也要珍惜时间,只争朝夕。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龟蛇”指的是什么?( ) A.龟山和蛇山 B.乌龟和蟒蛇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长江三峡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宋玉在《高唐赋》说,赤帝的女儿瑶姬, 葬于巫山之阳,故称“巫山神女”。北宋人 编的《太平广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 和范成大的《吴船录》等记载:神女瑶姬, 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凿三峡成功后,即 化为神女石,伫立峰顶,守望三峡。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
极目:放眼远望。 舒:舒展,开阔。 宽馀: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风樯:樯,桅杆。风樯,指 帆船。 天堑:堑,沟壕。古人把长 江视为“天堑”。 通途:平坦的大道。 殊:不同。

《红色经典诗词》课件

《红色经典诗词》课件

《红色经典诗词》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红色经典诗词》教材的第二章“革命烽火”,详细内容包括《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等经典诗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色经典诗词的背景和特点,体会诗词中的革命精神。

2. 通过学习红色经典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的意境理解和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背景介绍,以及诗词中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红色经典诗词》选读、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雪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等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意境和革命精神。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诗词内容,谈谈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4. 例题讲解:以《沁园春·雪》为例,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红色经典诗词,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七律·长征》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谈谈你对《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的理解。

2. 答案:(1)《七律·长征》通过描绘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仗等。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表达了革命者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红色经典诗词》选读,了解更多的红色诗词。

(2)组织红色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京华)》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京华)》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导入
民族英雄岳 飞 一 首 气壮山河的《满江红》 , 已 成为 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 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 《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 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 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 的本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作业投身革命,报效国家。面对这样 的秋瑾,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请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一篇短文。
再 见!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精读揣摩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用典。作者用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暗示了 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另一方面也用来 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牢笼,获得自由的喜 悦激动。
精读揣摩
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
写出了词人表面上过着贵 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 八年婚姻生活。“殊未屑”表 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 留恋,相反充满了不屑与蔑视。
作者简介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 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 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 “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 怀”。
背景链接
1903年春,丈夫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 心寻求救国之道,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 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客栈,后由吴芝瑛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 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 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初读感知
满江红 秋瑾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 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 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 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 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当年”二字说明什么?
3理想和现实的对比.理想是赶走金侵略者, 收复中原,自己也在这壮丽的事业中建功立 业,流芳后世;现实是当朝统治者自甘偏安 一隅,而自己废弃荒村.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爱国诗词鉴赏课件(共37张PPT)ppt精 品课件p pt优秀 课件ppt下载ppt课件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体会“梦断”与“暗”中蕴含的词人 的情感。
悲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 凉 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
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

爱国诗句ppt课件

爱国诗句ppt课件
爱国诗句ppt课件
• 爱国诗句的起源和历史 • 爱国诗句的主题和情感 • 著名爱国诗句赏析 • 爱国诗句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爱国诗句的起源和历史
古代爱国诗句
总结词
古代爱国诗句多以歌颂祖国、民族团结和忠君报国为主题,表达了古人对国家的深厚情 感。
详细描述
古代爱国诗句,如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等,这些诗句以凝练的语言和深情 的表达,展现了古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它们不仅传达了对祖国的赞美,还体现了
Part
02
爱国诗句的主题和情感
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总结词
这些诗句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赞美, 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自豪。
详细描述
例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诗表达 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又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则表达了作 者对祖国的崇高敬意和赞美。
总结词
这些诗句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详细描述
例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希望国家能够 有更多的英雄保卫边疆,抵御外敌入侵。又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句诗则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爱国诗句在社会舆论中的作用
弘扬正能量
爱国诗句传递着正能量和 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有助 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 社会责任感。
凝聚民心
在国家重大事件或历史节 点上,爱国诗句能够凝聚 民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向心力。
引领社会风尚

《红色经典诗词》课件

《红色经典诗词》课件

2 基本了解
通过概述红色经典诗词,让学生对其有初步 的认识和了解。
演讲环节
学生表演
培养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通过多位学生表演红色经典诗词。
红色经典诗词分析
1
著名诗词分析
通过分析几首著名的红色经典诗词,深 入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红色经典诗词的欣赏与体验
艺术魅力
展示红色经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红色经典诗词。
总结
1 意义与影响
总结红色经典诗词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激励学生自主追求卓越。
附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色经典诗词选读
附录中提供了一些精选红色经典诗词,供学生深入阅读和学习。
《红色经典诗词》PPT课 件
本PPT课件致力于介绍红色经典诗词的背景、意义,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多种布局和形象视觉呈现,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诗词。
引言
背景和意义
红色经典诗词承载着革命情怀,传达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信念。
红色经典诗词概述
1 思想与创作背景
红色经典诗词反映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面貌 和斗争历程。

七律长征语文课件PPT

七律长征语文课件PPT

归纳总结
艺术特色
3.夸张手法的巧用。 作者在这首诗中把巍峨雄伟、绵延不绝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这样
写表现了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这种艺术 化了的手法,不单纯是个技巧问 题,它是领袖、诗人那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襟怀、奇特的想像以及过 人的胆略的自然表露。
作业
预习“诵读欣赏”: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利用 图书馆、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如:作者是 何许人;诗中化用的诗句(“战地黄花”“如血残 阳”“望断南飞雁”“梅花漫天”“北国风光”等), 分别出自毛泽东的哪一首诗词。

天涯
字词积累
1.等闲:平常、寻常。 2.逶迤: 弯曲绵延的样子。
逶迤、迤逦辨析: “逶迤”指弯曲而延续不断,多指山岭、道路、河流,侧重于连绵不断的状态, 如:逶迤的环山公路盘旋而上,直上云端。 “迤逦”指山势、水流等的曲折连绵,侧重于其曲折的样子。 如:进山剿匪的队伍行进在山间小路上,时断时续,迤逦前行。 3.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七 律
·
作 者

: 毛



初读感知
听范读朗诵,划分朗读节奏、停顿、重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初读感知
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 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精读品味
4. 颈联中的“暖”和“寒”有何妙处?谈谈你的看法。
“暖”和“寒”二字都是写人的感受。“暖”字既写出 了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 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写出了 当时强渡大渡河的天气,同时也暗示了红军此次战役的艰 险。“寒”与“暖”相对照,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 中所战胜的两种异乎寻常的艰难险阻,突出了红军克敌制 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满江红》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PPT教学课件

秋瑾名言 1、水激石那么鸣,人激志那么宏。 2、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3、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4、秋風秋雨愁煞人。 5、假设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6、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持铁血报祖国。 7、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典中点?上的习题
我的心却比男儿的还刚正。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 心,为别人而屡屡冲动。那些心胸狭窄的俗人怎么 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总 是要经受苦难挫折。在这个广阔的社会里,我要去 哪里寻觅知音?〔想到此〕泪水打湿了〔我的〕衣 衫!
局部来自?点拨?
1.开头这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此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属于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和地点,化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和词句 来描写明丽的秋色,反衬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 心情。
局部来自?点拨?
2.“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哪个典故?有何作用? 【答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更是当时 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进 逼,中国前途危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四面楚歌 〞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说明她正在担忧 国家的危难。
注释: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徒:空,徒然。 侬: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还,仍然。
屑:爱惜,介意。
译文: 到北京不久,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因为篱笆
下的菊花盛开,秋天的景色好似擦拭过一样〔明 净〕。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殆,〔而我〕八年来 〔却〕空想着故土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 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对这些我〕仍然不放在心上!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PPT课件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PPT课件

第四篇章战地黄花
遭遇挫折的环境,有时是天才的坟墓,有时却是伟人向上攀登 的阶梯。 大事业总会要有大悲大患。大人物经得起大风大浪。
晨曦总是在诱惑旭日,星星总是在诱惑黎明,山谷总是在诱惑 春风。对坚韧忠诚、奋斗不息的毛泽东来说,中国革命事业对他 的诱惑,是那样地强烈,那样地不可遏制。
就像大海诱惑江河,就像蓝天诱惑雄鹰,就像原野诱惑骏马, 于是,便有了战地黄花的人生观,有了雨后斜阳的审美观。
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26
看着这一张张年轻的脸,他们当中最大的 50岁,最小的26岁,历史的脚步走过,他们 的面容在这一刻定格,无数豪杰、先烈为之 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就是信仰的力 量!
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27
第三篇章星火燎原
如果说“天涯孤旅”中的诗词,向我 们展现了侠骨柔情的毛泽东。那么, 到了“问苍茫大地”的诗词中,我们 看到的又是毛泽东的哪一面?
20
第二篇章侠骨柔情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 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 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 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 盆雨。
毛泽东从春天随风飘舞的 杨花柳絮获得灵感,然后 赋予英魂,让革命英烈飘 然至神仙境界,吴刚献酒, 嫦娥献舞,演出了“万里 青天在为烈士的忠魂起舞” 的神奇乐章。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
1
课程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 化的瑰宝。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 深厚的民族文化。 没有肥沃的诗歌土壤,产生不了伟大的诗 人和史诗般的华章。 卓越诗人的横空出世,脚下必定有奔流不 息的文化滋养。

第5课 七律长征 课件(共28张ppt).ppt

第5课 七律长征 课件(共28张ppt).ppt

字词学习
逶迤(wēi yí) 泥丸(ní wán) 云崖 (yún yá) 铁索(tiě suǒ ) 逶迤:形容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朗读指导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面对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 应出来?
红军不怕困难,将困难视为平常。”不怕” “只等闲 ”这几个字可以反应出来。
2.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 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整体感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 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 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 切 困难。“远征” 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 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 “不怕”“只等闲” ,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 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 气度不凡的基调。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 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 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 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 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 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红色经典诗词PPT课件

红色经典诗词PPT课件
武装。 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 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 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 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
一九二八年二月
太行春感
朱德
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Hale Waihona Puke 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 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0
一九四九年四月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0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长征》ppt课件

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话则描绘了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亘在 江面上,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大渡河是中国西南部的一条 大河,水流湍急,地势险要。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需要渡过 大渡河,但敌人已经摧毁了桥上的木板,只剩下几根铁索。 红军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攀着铁索过河,场面十分惊险。 作者用“铁索寒”来形容大渡河的艰险,给人一种寒冷的感 觉。
suǒ
下半部分是“糸”, 不要误写成“系” 。
七律·长征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体名,七言律诗 的简称。每首八行,每 句七字。偶句末字押平 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 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 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这句诗通过对金沙江和大渡河的描绘,表达了红军在长征过 程中所经历的惊险和艰难。然而,红军以坚韧不拔的精神, 勇往直前,克服了重重困难,展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 信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与悦前相比面,的乌种现蒙在种磅的喜礴 走 泥 丸 。 喜悦更胜金一沙筹水。拍 云 崖 暖 ,
归纳本文的中心: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 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 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 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 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和战斗力。
课文结构
七律 长征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
(总起)
金沙江——暖 万水 大渡河——寒
万水千山

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5张PPT)

5 七律 长征课件(共35张PPT)
单元任务
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又将迎
来她的生日。班级将以 “走进时光里的英雄,传承 红色文化”为主题,策划一 次国庆专题系列活动。欢迎 每一位同学参与!
精读课文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
面结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 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诵长征诗歌,传长征精神 唱英雄赞歌,寻英雄之光 迎开国大典,做优秀解说
岷山
千里雪 上千里都是皑皑白雪
岷山上千里都是白雪皑皑、大雪纷飞、冰天冻地, 为了翻越它,红军损失了 2000 多人。你说难不难?
颈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河 金沙江
金沙江
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 山崖,溅起阵阵雾水。这飞溅的雾水,像冒 出的蒸汽,所以会让人有“暖”的感觉。
由点及面
远征难

千山
万水
点 五岭 岷山 金沙江 大渡河
乌蒙山
任务三 品“只等闲”
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只等闲”?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险峻的山,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是腾 跃细小的波浪、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一 样。充分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 雄气概。
尾联大意: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 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
本诗是围绕哪句话写呢? 把诗歌中描写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补充完整。
总分结构
总领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翻越 五岭
越过 乌蒙山
巧夺 金沙江
横渡 大渡河
喜踏 岷山
任务二 读“远征难”
你从哪里体会到“难”?
大渡河

拓展阅读:革命烈士诗三首29页PPT

拓展阅读:革命烈士诗三首29页PPT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拓展阅读:革命烈士诗三首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29
15
第二篇章侠骨柔情
• 在革命的旅途中,他们曾相亲相爱相依为命 ,曾看花前一轮月喝松间一壶酒,也曾因信 仰而心中怨念,可爱情在他们的心中从未离 去。但现实的残酷,终使两人阴阳相隔。可 能,会忘记她的声音,会忘记她的样子。但 只要和她有关的那段时光,以及那时光里刹 那间的片断,都会成为他记忆中的永恒。
19
• 李淑一 《菩萨蛮》
•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 • 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2021/3/29
20
第二篇章侠骨柔情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 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 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 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 盆雨。
2021/3/29
2021/3/29
16
第二篇章侠骨柔情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No Image
2021/3/29
17
2021/3/29
第二篇章侠骨柔情
贺新郎·别友 引用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 诗句:“挥手从兹去”点化而成!
2021/3/29
9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诗词的世 界,共同接受一次诗词的洗礼,接受一次 红色诗词的洗礼。
2021/3/29
10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 2.品味诗词语言,领略艺 术风格,提高鉴赏诗词的 能力; 3.在诗词的比较阅读中, 进一步认识毛泽东。
22
第二篇章侠骨柔情
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 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 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 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今朝霜重东肠”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 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
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8
第二篇章侠骨柔情
• 两首词同样的凄清孤寂、深情款款、儿女情长、催 人泪下。
• 《枕上》有“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泽东从春天随风飘舞的 杨花柳絮获得灵感,然后 赋予英魂,让革命英烈飘 然至神仙境界,吴刚献酒, 嫦娥献舞,演出了“万里 青天在为烈士的忠魂起舞” 的神奇乐章。
21
第二篇章侠骨柔情
《滨江述怀》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
2021/3/29
誓志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 《别友》 有同样的情真意切的“挥手从兹去。更那 堪凄然相向”,“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 ”,更有“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样 极端的伤感,甚至伤感得有些任性的句子。
• 但是,《别友》这首词更有《枕上》没有的气质, 那就是革命的豪情壮志,“要似昆仑绝壁,又恰像 台风扫寰宇”。
2021/3/29
从那个时刻向前大约四十年,一个诗人在南国山坳里呱呱坠 地
从那个时刻向后大约四十年,一个诗人在紫禁城中离开了 人世
他的诗词,创造着一个世界,也摧毁着另一个世界。
他就是毛泽东。
2021/3/297Βιβλιοθήκη 2021/3/298
• 讨论:10分钟 1.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了解多少 2.你最喜欢的一首毛泽东诗词是哪首 3.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
2021/3/29
1
课程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 化的瑰宝。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 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没有肥沃的诗歌土壤,产生不了伟大的 诗人和史诗般的华章。
卓越诗人的横空出世,脚下必定有奔流 不息的文化滋养。
2021/3/29
2
于是,煌煌楚骚汉赋,嶙嶙魏晋风 骨,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大宋声韵 ,猎猎金元缕曲,一一奔来眼底。
。挥眼手角从眉兹梢去都,似更恨那,堪屈样的热凄原,慨泪然“语《向叹执凝欲离浩!相手噎骚渺表零相向”的达》看还,苍了、泪住穹忧《苦眼发国天。,情出忧问竟知重警民》无误世之一诉 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情滔。云共雾,算人间知 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
2021/3/29
13
十七岁那年,在第一次走出家乡这一人生 转折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在不经意间作了一 次诗人方式的告别。
1910年,即将出外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 改写了日本一个叫月性的和尚写的言志诗, 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2021/3/29
14
第一篇章恰同学少年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吟咏这些诗词,与历史对话。
吟咏这些诗词,让民族的智慧支撑 我们人格的脊梁。
2021/3/29
3
2021/3/29
4
2021/3/29
5
• 老师在讲解的同时,同学们加入讨论。喜欢 的诗句,喜欢的诗人。(用时大约10分钟)
2021/3/29
6
一九三六年的冬季,陕北峰峦起伏的黄土高原上,一个人 就举起套在灰色棉袄袖子里的右手,指着自己的鼻子,高声向 听者——一个美国记者问道:“谁说我们这里没的创造性的诗 人?”他的声音提高了一倍:“这里就有一个”
2021/3/29
11
第一篇章 第二篇章 第三篇章 第四篇章 第五篇章 第六篇章
2021/3/29
课程内容
恰同学少年 侠骨柔情 星火燎原 战地黄花
而今迈步从头越
人间正道
12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韶山 一个平凡而典型的农民家庭。父亲毛贻昌, 字顺生,母亲文素勤(文七妹”),他们继承 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德,这些优秀 品德,对早年毛泽东性格与观念的形成有很 大影响。
1.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拓展 诗词篇目,自主选题,交 流共享; 2.开阔阅读视野,发展想 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加深 对作品的思考、领悟,提 高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 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1.引导学在学习中感受毛 泽东博大胸怀与豪迈气概, 进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 情感态度; 2.让学生懂得如今幸福生 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 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爱国 主义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