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教案教案: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和实际生活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摩擦力的概念;(2)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2)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运用转化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木块、斜面、弹簧测力计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

2. 探究摩擦力的概念:(1)实验1:让学生用手摩擦桌面,感受摩擦力的存在;(2)实验2: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化,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实验3:让学生用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斜面上滑行,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2)实验4:让学生在斜面上放置不同厚度的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4. 探究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实验5:让学生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放置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增大摩擦力的方法;(2)实验6:让学生在不同材质的接触面上放置物体,观察摩擦力的变化,得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难点: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学案教案

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学案教案

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目标:一、探讨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二、明白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二)进程与方式目标:一、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进程中,体会如何进行科学的猜想,如何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验证,和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式;二、理解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如何运用“变量控制”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讨实验【教学进程】一:预习导学自学讲义,完成以下题目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咱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无开始运动,这是为何?二、两个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叫磨擦力。

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老是.3、摩擦力的大小跟大小有关.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有关,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在那个探讨实验中,主要用到了物理的研究方式。

4、生活中哪些地方咱们用到了磨擦?举出三个例子,想一想别离是如何增大与减小的?二、课内探讨:(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找力气最小的女生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

(二)、新课学习一、什么是摩擦。

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演示]一长方体海绵,下端距离镂空,在桌面上推,(别离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觉了什么?摩擦力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的上.二、探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以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你斗胆猜想并讨论。

(1)学生预测。

(2)讨论: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改变压力的大小?在匀速拉动实验进程中,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能够转变的?想好以后,若是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能够由组长上来拿需要的材料。

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第三节摩擦力教案第一篇:第三节摩擦力教案第三节摩擦力中心中学尹洪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三种摩擦现象;通过探究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举例说明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明确摩擦的利与弊,养成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明确摩擦力的存在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二、引入新课:由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速度越来越慢的事例引入。

三、进行新课:1、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产生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3)产生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用肉眼看起来很光滑,但是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显示出凹凸不平。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摩擦力。

(4)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种类:(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3、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踊跃猜想。

(3)设计实验:利用所给器材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5)评估交流,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如自行车的刹车闸。

(2)增加接触面的徐操程度,如在有冰的路面上撒煤渣。

5、减小摩擦的方法:(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第3节 《 摩擦力》教案

第3节 《 摩擦力》教案

第3节摩擦力教学内容:摩擦力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钩码、木板、玻璃板、毛巾。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活动一:自主预习: 1、阅读P60页本节第一段,完成以下内容:做一做:(1)用牙刷在桌面上滑动,观察刷毛形变(2)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一、引入新课学生活动:小游戏──拨河比赛。

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定义(方向、作用点)。

师: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生:大小、方向、作用点。

板书:大小、方向、作用点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海棉实验: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再演示海棉实验。

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

)海棉还受到摩擦力吗?何以见得?它对运动起什么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生:回答。

师: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

生:(讨论后填空)师:能不能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它对运动的作用,给它下个定义?(学生讨论后说出答案)活动二:合作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交流得出结论)活动三:当堂检测:摩擦力的利用和防止师:若要增大摩擦力,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回答)师:有时还需要减小摩擦力,逆向思维,看减小摩擦力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回答)师:你想怎么测摩擦力?友情提示:1.怎么测量摩擦力?(学生讨论后上台演示:弹簧秤拉木块)师:说出操作要领和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八章第3节 摩擦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八章第3节 摩擦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围绕摩擦力展开,教材为《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

具体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影响摩擦力的因素;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方向;2. 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

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系数。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实际的摩擦力问题,如自行车刹车原理、鞋底花纹的作用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滑板车滑行时的摩擦力等。

5.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加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摩擦力概念1.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2. 相对运动时3. 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二、摩擦力方向1. 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三、摩擦力大小1. 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2.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四、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 增加压力b.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 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 减小压力b.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一个摩擦力的例子,并说明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九章第三节,主题为“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及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计算方法及作用效果。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等)。

学具:学习资料、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摩擦力演示仪,展示不同摩擦力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

(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3)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静摩擦力的计算。

(2)动摩擦力的计算。

(3)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间的摩擦力,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分类、计算方法。

2.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

(2)分析题: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分析。

2. 答案:(1)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求解。

(2)结合实例,分析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摩擦力的应用,如汽车刹车、鞋底花纹等。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摩擦力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摩擦力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2.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

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

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

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教案《摩擦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教案《摩擦力》

教案:《摩擦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教材的章节为《摩擦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4. 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方向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方向和计算方法。

难点:摩擦力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现象。

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 讲解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5. 讲解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

6. 例题讲解: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friction.8. 板书设计:摩擦力的概念、方向、计算方法和作用。

9. 作业设计:题目1: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题目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与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

《摩擦力》教案(精选

《摩擦力》教案(精选

《摩擦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九章第三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及计算方法;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2. 能够分析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产生原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装置,滑动摩擦力测量仪,挂图;2. 学具:直尺,弹簧测力计,滑块,木块,毛巾,砝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为什么在冰面上行走容易滑倒?让学生思考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新课导入: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阐述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计算方法;(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特点;(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有关摩擦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演示:使用摩擦力演示装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7.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摩擦力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分类;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特点;4.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物体质量、接触面粗糙程度,求摩擦力;(2)分析题: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3)实验题:设计一个摩擦力测量实验。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2. 拓展延伸:探讨摩擦力的应用,如汽车刹车、轮胎花纹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7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

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

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

在后来给其他班上课时我没有再演示而让学生小组完成全部探究过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

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

《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二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控制变量的方法。

(5)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

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

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教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 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

5.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和方向。

2. 让学生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

3. 让学生学会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重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或板书,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和大小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并分享讨论成果。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大小和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三种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和三种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答案: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教案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教案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的作用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摩擦力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摩擦力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摩擦力的作用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摩擦力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摩擦力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摩擦力的教学目标和摩擦力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摩擦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摩擦力的积极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将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摩擦力》优秀教案(通用

《摩擦力》优秀教案(通用

《摩擦力》优秀教案(通用《摩擦力》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主要详细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2. 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及其影响因素3. 摩擦力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定义、分类、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器、滑块、砝码、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纸张、铅笔、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1)举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2)思考:摩擦力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2. 基本概念与分类(1)教师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3.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教师演示摩擦力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的关系。

(2)学生分组实验,验证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 摩擦力的计算(1)教师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例题讲解:计算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

(3)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摩擦力。

5. 摩擦力的应用(1)教师讲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2. 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分类、特点(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3)摩擦力的计算方法(4)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摩擦力》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二、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

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

(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 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1)学生预测。

摩擦 《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

摩擦 《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

摩擦《摩擦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这4篇《摩擦力》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摩擦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摩擦力》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3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3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3篇〕《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表达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

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

将辩论引入课堂。

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

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

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兴趣,表达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测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第3节《摩擦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会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来认识物理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科学问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砂纸、砝码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走路、骑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新课导入:通过摩擦力演示仪展示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的概念。

3. 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下摩擦力的大小。

b.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4. 讲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a. 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成正比。

b. 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5.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 增大摩擦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b. 减小摩擦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3.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b. 分析下列情况中,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轮胎上有花纹。

《摩擦力》的教案

《摩擦力》的教案

《摩擦力》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九章第三节《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摩擦力演示仪、测力计、滑块、斜面、砝码等。

2. 学具:滑动摩擦力计算表格、练习题、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摩擦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摩擦力的存在,提出问题: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有哪些作用?2. 知识讲解(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F=μN,其中μ为摩擦因数,N为物体间的正压力。

3. 例题讲解以滑块在斜面上滑动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滑动摩擦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不同情境下的摩擦力,并进行解答。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间的摩擦因数,并记录数据。

6.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摩擦力与物体间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2. 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摩擦力的分类(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F=μN(4)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物体间的压力和摩擦因数,求滑动摩擦力。

(2)应用题: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较好,但在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5篇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5篇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1第四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作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二、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五、教学仪器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六、教学过程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子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a、互相接触且挤压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滑动摩擦力引入:a、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子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b、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通过上述实验得出:1、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摩擦力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节摩擦力
中心中学尹洪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三种摩擦现象;通过探究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举例说明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明确摩擦的利与弊,养成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摩擦力的存在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二、引入新课:由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速度越来越慢的事例引入。

三、进行新课:
1、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
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产生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
运动的趋势;
(3)产生原因: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用肉眼看起来很光滑,但是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会显示出凹凸不平。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摩擦力。

(4)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种类: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踊跃猜想。

(3)设计实验:利用所给器材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5)评估交流,得出结论:摩擦力大小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如自行车的刹车闸。

(2)增加接触面的徐操程度,如在有冰的路面上撒煤渣。

5、减小摩擦的方法:
(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2)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四、课堂小结:有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

六、布置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