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民国期间的汉英词典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名词的英语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名词的英语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名词的英语表达方式精准的`言语翻译要求对翻译目标言语的言语文明有较深入的了解,下面为我们带来我国传统文明名词的英语表达方式,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我国传统文明名词的英语表达方式样板戏 model opera地雷战 The Mine Warfare霸王别姬 Farewell to My Concubine群英会 Gathering of Heroes借东风 East Wind将相和 General and Premier Make Up凤阳花鼓 Flower Drum Dance醒世恒言 Lasting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Butterfly Love红楼梦 A Dream of Red Mansion/Chamber桃花扇 The Peach Blossom Fan儒林外史 The Scholars京剧 Peking Opera炎黄子孙 Chinese descent五行 five elements观音菩萨 Avalokitesvara菩萨 Boddhisattva清真寺 mosque道士 Taoist和尚 monk尼姑 nun罗汉 arhat财神爷 the God of Wealth阎王爷 King of Hell炉火神 the Fire God佛经 Buddhist scriptures七十二般改变 seventy-two different forms弼马温 the Protector of the Horses 八卦炉 Eight Trigrams Furnace金 metal木 wood水 water火 fire土 earth灶王爷 the Kitchen God。

清末民初双语词典的词汇学价值

清末民初双语词典的词汇学价值

清末民初双语词典的词汇学价值作者:张烨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08期摘要:清末民初,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中西方文化频繁接触、碰撞,彼此之间产生了渗透和融合的需求,双语词典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大量产生。

本文以此期的双语词典为研究对象,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它的词汇学价值:一是完善汉语词义系统,二是帮助确定词语、词语模的出现时间,三是推动了术语的定名,四是记录了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五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

关键词:清末民初双语词典词汇学一、清末民初双语词典概况汉语史研究中,“清末民初”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①,在此期间,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越发频繁,为了沟通和交流,大量双语词典应运而生。

从共时角度来看,很多词语如实反映了清末民初的语言面貌,从历时角度来看,通过同一事物的不同释义能看出词汇的历时发展脉络,因而该语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据粗略统计,在近百年的时间内,总共编纂出版了近70部各种类别、规模的双语词典②,其中又以面向大众的普通双语词典的影响最大,这也是我们重点探讨的对象。

这些双语词典主要由西方传教士编纂,较为典型的如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的《华英字典》、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的《英华字典》、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的《英华韵府历阶》、罗存德(Wilhelm Lobscheid)的《英华字典》、卢公明(Justus Doolittle)的《英华萃林韵府》、赫美玲(Hemeling, Karl E. G.)的《官话》等,由中国人编纂的相对较少,例如邝其照《华英字典集成》、颜惠庆《英华大辞典》、商务书馆《英华新字典》等。

虽然近年来对此期双语词典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主要集中在词典学、翻译学等领域,对它们的词汇研究价值还缺乏系统性的认知,本文拟从这方面做一些尝试性探讨。

二、清末民初双语词典的词汇学价值双语词典的主要任务是将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并且尽可能保证释义的对等。

民国时期翻译简史

民国时期翻译简史
• 四.无论何种至善之翻译,必有一二不满之批评, 然于译者本身之价值,绝不因批评而减损。
文学研究会:朱自清的译论贡献
• 朱自清(1898-194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同时又是一位学者和教育家。他有关翻译 的论述不多,但都比较精彩。
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 《背影》、《春》、《欧游杂记》、 《你我》、《精读指导举隅》、 《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 《诗言志辨》、《新诗杂话》、 《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匆匆》。
2.茅盾的《“直译”与“死译”》是最早指出“直 译”与“死译”区别(凡令人看不懂的译文并不 是“直译”而是“死译” )的文章。
3.茅盾进一步阐明“直译”有深浅两层意义(从浅 层来说,一是“不妄改”,二是读的通;从深层 次说还得保留原作的神韵)。
茅盾在文中这样写道:“直译的意义若就浅处说, 只是‘不妄改原文的字句’,就深处说,还求能 保留原作的情调与风格。所谓不妄改原文的字句 尚含有一个积极的条件– 必须顾全原文的条理。”
坛鲁迅之外的又一名杰出的战将)。在20年代,他的主要
译论贡献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翻译工作目的与功能的论述
• 茅盾在《一年来的感想与明年的计划》从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上来阐述翻译的重 要性(“……我觉得翻译文学作品和创作一般的
重要,而在尚未有成熟的‘人得文学’之邦像现 在的我国翻译尤为重要;否则,将以何者疗救灵 魂的贫乏,修补人性的缺陷呢?”)。
他在1921年发表的《译文学书的第二个问题》一文,详
细阐述了文学翻译的特征方法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提
到“三条法则”是我国翻译理论宝库里的一笔财富。
• 第一条“法则”
• 要求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必须对于原文所 用的文字有完全的认识,其次就是他必须 对于原文所论或所描写的那种食物有所充 分的研究”

汉英互译学生版-英汉部分

汉英互译学生版-英汉部分

English-Chines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What is translation?通俗的定义⏹《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牛津英语词典》:在保留意义的情况下从一种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语言。

⏹I love you. 我爱你。

⏹Who are you? 你是谁?⏹Today is Monday. 今天是星期一。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他见马克思去了。

⏹He passed away.Word has its meaning in context.上课了?⏹Sauna⏹Pizza⏹Nike⏹Maxwell house⏹Jazz⏹Olay⏹The senator picked up his hat and courage.⏹参议员拾起了帽子,也鼓起了勇气文艺学的定义⏹从文艺学的角度解释翻译,认为翻译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强调语言的创造功能,讲究译品的艺术效果Translation is art.⏹My dear father has joined the heavenly choir.⏹My dear father has passed away.⏹My father has died.⏹My old man has just kicked the bucket.⏹升天、过世、死了、翘辫子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Rising is the bright moon above the sea,Arising harmonious feeling you and me.⏹A round bright moon above the sea, a faraway homesickness you and me⏹Above the sea, the bright moon is hanging.In our hearts, the nostalgia is feeling.⏹Day after day he came to his work-sweeping, scrubbing, cleaning.Exercises影视片名的翻译transliteration 音译⏹Titanic⏹Mona Lisa⏹Hamlet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My Fair Lady⏹The Graduate⏹Beauty and the Beast⏹Sleepless in Seattle⏹A Walk in the Clouds⏹Blood and Sand⏹The Silence of LampsFree translation 意译⏹Waterloo Bridge⏹Cloud Dancer⏹The Bathing Beauty⏹Gone with the Wind⏹The Red Shoes译名混乱⏹Ghost⏹Pretty Woman⏹Do the Right Thing⏹The House of the Spirits⏹The Sun Also RisesThe properties of translation⏹One servant, two masters⏹一仆二主Criteria of Translating⏹王佐良⏹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

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

6820世纪以来我国综合性熟语词典出版分析文/姜楠【摘 要】综合性熟语词典是指以汉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为收词对象的词典,其收词范围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熟语类型。

具有现代辞书性质的综合性熟语词典的编纂出版已有百余年,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期(1900—1949年)、停滞期(1950—1979年)、迅速发展期(1980—1999年)和繁荣发展期(2000年至今)。

20世纪以来,综合性熟语词典的出版数量呈波浪式增长态势,编纂体例结构逐步完善,用户范围逐渐扩大,出版类型呈多元化和系列化的发展趋势。

【关 键 词】综合性熟语词典;辞书;出版;特征【作者单位】姜楠,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辞书信息数据库的中国汉语辞书理论史研究”(18ZDA30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H0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22.11.014熟语本义是指常用的话语。

20世纪50年代,熟语的概念从俄国译介到我国,指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固定短语的统称。

之后,学界运用国内外语言学相关理论对熟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孙维张的《汉语熟语学》(1989年)、外广和的《熟语浅说》(1989年)、武占坤的《汉语熟语通论》(修订版)(2007年)、温端政的《汉语语汇学》(2005年)等。

熟语理论的深入发展为熟语词典的编纂和出版奠定了基础。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可知,熟语一般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熟语词典是以熟语为收词对象的词典,分为专门熟语词典和综合性熟语词典两大类。

专门熟语词典指以一种熟语类型为收词对象的词典,如郭后觉的《国语成语大全》(中华书局,1926年)以成语为收词对象。

综合性熟语词典指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熟语类型为收词对象的词典,如温端政主编的《汉语常用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 1996年),其收词对象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综述民国期间的汉英词典

综述民国期间的汉英词典

综述民国期间的汉英词典高永伟(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摘要:我国最早的一批汉英词典均由外国传教士编写,且均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所用。

虽说国人最早开始编写汉英词典是在晚清末年,但真正能起到辅助国人学习英语目的的词典却集中在民国期间。

然而,由于过去资料匮乏,这一段历史鲜为人知。

鉴于此,本人以原始词典为基础,重点评介在此期间出版的五部大中型汉英词典,从而展现出国人编写汉英词典的早期历史。

Abstract:The earliest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published in China were compiledby foreign missionaries and their sole purpose was to help foreigners learn the Chineselanguage.In the final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the first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compiled by a Chinese was published,but it was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Republic ofChina that such dictionaries bega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bythe Chinese people.Due to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such dictionaries,few peopleknew anything about them in the past.Thank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such dictionaries,either in their original form or in electronic form,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lineate thehistory of the making of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through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analysis of the five major dictionaries published during this period.关键词:汉英词典民国期间词典史Key Words: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the history ofdictionary-making我国汉英词典的编写传统始于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19世纪传教士斐姑娘与《汕头方言词典》的编纂

19世纪传教士斐姑娘与《汕头方言词典》的编纂

19世纪传教士斐姑娘与《汕头方言词典》的编纂张坚摘要1883年美国传教士斐姑娘编纂出版的《汕头方言词典》收录了48393条词句,是迄今为止体量最大的潮州方言词典。

文章考述了斐姑娘编写词典的过程,从全书体例与收录的内容讨论词典对《汉英韵府》的继承及特点,并以此为中心讨论斐姑娘的词典编纂思想。

关键:词斐姑娘《汕头方言词典》潮州方言辞书编纂I860年,汕头被辟为通商口岸,德、美、英、法国家的一些教会也陆续派遣传教士到汕头传播基督福音。

为了更好地与当地民众沟通,传教士们编纂出版了一大批方言教材及辞书供外国人学习潮州方言及潮州文化。

这些双语教材及辞书面向外国学习者,大多用汉字或罗马字写出,再用英文或其他外文释义,记录详尽,种类、数量繁多,成为19世纪到清末的重要文化现象。

辞书之中,莅汕传教的美北浸信会(American Baptist Foreign Mission Society)女传教士斐姑娘⑴(Adele Marion Fielde,1839—1916)编纂的潮州方言汉英词典《汕头方言词典》(4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 Arranged according to Syllables and Tones,以下简称《词典》)(1883)即是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书是迄今为止收词最多最全、释义最为详尽的潮州方言词典,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但由于发现该书的时间较晚,学界对其研究及论述尚未充分展开。

目前对斐姑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为女性主义者、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上的成就⑵,而对于其在语言学特别是词典学的贡献则论述相对不足。

本文钩沉相关史料,以斐姑娘与《词典》的编写为个案,考述作者的语言学习经历及《词典》的编纂出版过程,从《词典》的内容及体例入手,比较同时期出版的其他辞书,从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两方面窥探近代传教士辞书的编纂思想。

“西文汉学旧籍”简介(四)

“西文汉学旧籍”简介(四)
6、Dictionarium Sinicum & Latinum(《汉文----拉丁文字典》),顾赛芬(F.S.Couvreur)编,河间 府(今河北献县)1892 年版,32 开本,1200 页。汉字按比 214 个部首由简到繁排列,每汉字标有拼音, 并有对词汇的解释。
7、A Glossary of Reference on Subjects Connected with the Far East(《有关远东问题的词汇 表》),翟理思编,上海别发洋行 1878 年首版,32 开本,共 178 页。英文词条从 A 至 Z 排列,必要时附有 中文原字。
12、Manual of Chinese Bibliography,Being a List of Works and Essays Relating to China(《中
2
国书目手册》),德国汉学家穆麟德(Paul Georg von Mollendorff)编,1876 年上海别发洋行版,32 开 本,共 378 页。分“中国语言和文字”、“中华帝国”和中国边地”三大部分,介绍了 4639 条文献,书后 附人名索引。该书是最早的西方汉学目录书,其学术地位仅次于高第(Henri Cordier)的 Bibliotheca Sinica(1878—1925 年版)。
8、An Anglo—Chinese Glossary For Customs and Commercial Use(《海关语言必须》),英国汉 学家文林士(C.A.S.Williams)编,首版 1908 年。本室藏有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4 年修订版,32 开本, 共 178 页。英文词条从 A 至 Z 排列,每词条均有对应的中文词及拼音。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室珍藏

民国时期的翻译及

民国时期的翻译及

关于翻译的程序问题
1,了解原文低意义。2,将这意义形式之于第二种文 字。(《英译李太白诗》
诗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论语派
林语堂:乳名和乐,名玉堂, 后改为语堂。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 吾国与吾民) 翻译作品:《冥寥子游》《不 亦快哉》《东坡诗文选》《幽 梦影》《板桥家书》《老子的 智慧》 《浮生六记》 作品:《京华烟云》《风声鹤 唳》

文 学 研 究 会
邓振铎
福建长乐人,笔名:西谛,郭元新等 1920年10月,以他为中心发起筹备文学研究 会 倡导现实主义进步文学 俄语与中文的翻译

邓振铎的翻译观点
1,文学书可译吗?
1921《小说月报》“译文学书的三个问题”思想是完 全能译,艺术的美是充分能译。
2, 翻译的目的与功能
翻译流派的划分
文学研究会:郑正铎,矛盾 创造社:郭沫若 左翼作家:鲁迅,矛盾 新月派:闻一多 论语派:林语堂
又称新文学社团 近代史上第一个成员最多的社团 1921年更名为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是与其对峙的社团 成就:拥有一大批脚踏实地的勤 奋的翻译人员,翻译了大量的国 外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
关于翻译批评(关于郭氏翻译《浮士德》)
邓振铎《盲目的翻译家》翻译家呀!请先睁开眼睛看 看原书,看看现在的中国,然后再从事翻译。 郭沫若:翻译家不管翻译什么都是个人自由,翻译 作品的选择只需看其“醇不醇”“真不真”就可以 了。 邓振铎:古典作品既不能改变中国传统 的文学观念又不能引导中国人现代的人生问题,与 现代的思想接触
5, 欧化问题
a, 中国的旧文体太陈旧,很多很好的思想与情绪被旧 文体束缚,不能精微的表达. b, 是文学艺术的精进的 一种方式. c, 欧化和引进欧洲的普通文法不等于简单 地模仿. d, 必须掌握一个度.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英语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英语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英语In the realm of historical studies, the field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holds a unique position, not only for its rich tapestry of events but also for the challenges it poses in terms of language and terminology. This article aims to delve into the nuances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exploring its evolution,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Evolution of Terminology**The language of history is often a reflection of the tim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erminology in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is no exception. From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en terms like "democracy," "revolution," and "nationalism" were in vogue, to the present day, where concepts lik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ve gained currency, the terminology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This evolution is not merely linguistic but also reflects th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that China has undergone over the past century.**Challenges in Translation**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into English is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Terms and phrases that are deeply ingrain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 may not have direct equivalents in English, 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nvey their original meaning and nuance. For instance, terms like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or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arry significant historical and emotional weight in China, but their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often falls short of capturing their full meaning.Moreover, the political sensitivity of certain terms adds to the complexity of translation. Terms related to political movements, leaders, or events that are highly charged in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require careful handling in English translations to avoid misinterpretation or mischaracterization.**Future Prospects**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the field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poised forgrowth. With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and the rising interest in China among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for accurate and nuanced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historical texts.To meet this demand, there is a need for a mor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Initiatives like the development of glossaries and terminology databases can help standardize translations and ensure consistency across different works. Furthermor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translation can lead to more accurate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translations.In conclusion, the field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rich in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 continuous efforts in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we can hope to see a more nuanced and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history in the global academic arena.**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英语探析**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英语具有独特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它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还因为该领域在语言和术语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民国时期汉语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研究———以《王云五大辞典》为例

民国时期汉语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研究———以《王云五大辞典》为例
出贡献ꎬ 本文即以此为主要分析对象ꎮ
中国传统小学研究较多地关注汉字形音义方
之后ꎬ 其他传教士也编写了一些汉语语法著作ꎬ
我国学者对汉语词类的系统研究始于 « 马氏
文通» ꎬ 但该书以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ꎬ 词类研
究实为对字的语法分类ꎮ 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民国政府成立后ꎬ 白话文运动逐步展开ꎬ 古
话词为我国第一部为字词标注词性的白
汉语语法研究已不合时用ꎮ 孙中山积极倡导言文
的词类划分系统不尽一致ꎬ 前书采用马建忠的词
一致的白话语法研究ꎬ 为推进教育、 启发民智服
类系统ꎬ 后书基本上采用黎氏的词类系统ꎮ 王云
中国近代文化和汉语辞书编纂做出杰出贡献 [1] ꎮ
语虚字的研究ꎬ 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汉语语法学ꎬ
典» ) [2] « 王云五小辞典» « 王云五小字汇» « 中
士入华使欧洲学人得以用一种全新的域外视角重
系列语文辞书ꎬ 涵盖了字典和词典ꎬ 普通语文词
传教士 胡 安 柯 伯 ( Juan Cobo)
书的不同类别ꎮ 而 « 大辞典» 出版时间最早、 最
了国语文法研究的重要性ꎬ 黎锦熙 « 新著国语文
为九类ꎬ 九种词类之下含有不同的子类ꎮ « 大辞
的基础上创建了以 “ 句本位” 为体系的 语 法 系
行说明ꎬ 但在附录 11 中专设 “ 国语文法表” ꎬ 两
法概论» ( 亚东图书馆 1922 年版) 从宏观上指出
法» 在参照纳斯佛尔德 ( Nesfield) « 英语语法»
[ 摘 要] 民国时期为我国汉语语文辞书古今转型的关键时期ꎬ « 王云五大辞典» 是该时
期第一部采用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为字词标注词性的白话词典ꎬ 本文对 « 王云五大辞典» 的词

中国专有词汇的英语翻译

中国专有词汇的英语翻译

中国意念词(Chinesenesses)八卦trigram阴、阳yin, yang道Dao(cf. logo)江湖(世界)the jianghu World (the traits’ world)e.g. You can’t control everything in a traits’ world.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道Daoism(Taoism)上火excessive internal heat儒学Confucianism红学(《红楼梦》研究)redology世外桃源Shangri-la or Arcadia开放kaifang (Chinese openness to the outside world)大锅饭getting an equal share regardless of the work done伤痕文学scar literature or the literature of the wounded不搞一刀切no imposing uniformity on …合乎国情,顺乎民意to conform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will of the people乱摊派,乱收费imposition of arbitrary quotas and service charge铁交椅iron (lifetime) post’s; guaranteed leading post脱贫to shake off poverty; anti-poverty治则兴,乱则衰Order leads to prosperity and chaos to decline中华民族的喜庆节日(Chinese Festivial)国庆节National Day中秋节Mid-Autumn Day/Festival春节Spring Festival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儿童节Children’s Day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妇女节Women’s Day泼水节Water-Splashing Day教师节Teachers’ Day五四青年节Youth Day中国独特的传统饮食(Unique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s)馄饨wonton锅贴guotie (fried jiaozi)花卷steamed twisted rolls套餐set meal盒饭box lunch; Chinese take-away米豆腐rice tofu魔芋豆腐konjak tofu米粉rice noodles冰糖葫芦a stick of sugar-coated haws (or apples,etc.) 火锅chafing dish八宝饭eight-treasure rice pudding粉丝glass noodles豆腐脑jellied bean curd。

晚清国人编纂的英汉词典分析(18401911)

晚清国人编纂的英汉词典分析(18401911)

56晚清国人编纂的英汉词典分析(1840—1911)文/陈晨19世纪,中国英汉双语词典的编纂出版得到了迅速发展。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华英字典》是中国英汉双语词典编纂的发端。

随后的几十年间,传教士们相继编纂出版了多部词典。

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走上英汉词典编纂的历史舞台。

这些词典是宝贵的历史文本,对语言学、社会学、词典学、翻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前,学界对晚清双语词典的研究并不深入,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传教士词典上。

本文则聚焦晚清国人编纂的英汉词典,试图梳理其发展脉络,并对其特点加以分析。

一、晚清国人编纂英汉词典的兴起1.传教士与英汉词典编纂1807年,英国伦敦会的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

他在华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编写语言工具书。

其后,有多部传教士编纂的英汉双语词典问世。

早期的英汉词典往往以西方读者为中心,致力于寻找英汉词汇的语义对等。

英汉词典成为汉语学习的辅助工具,而非英语学习的参考书。

马礼逊曾在《华英字典》第三部分《英华词典》的序言中表示:“这里(英华词典)收集的单词和短语将给学习汉语4444的学生提供重要帮助,但是一个完全不懂汉语的人仅参考这部词典里的英语词是不可能用汉语来表达他的思想的。

”[1]无论是早期的马礼逊字典还是19世纪中期的罗存德字典,这些传教士词典都不是学习型词典,所提供的词条信息内容并不充分,与词条相关的语文信息几乎从未涉及。

相反,在词条的汉语“对应词”上,却都体现了学习功用。

语音方面,传教士们均尝试给汉语注音。

在双语词典的编纂上,这种给对应词注音却不给词条注音的做法是极其特殊的。

语法方面,传教士词典并没有像西方单语语文词典一样标注词性,也未提供相应词语的用法信息,与主词条相关词汇或短语的构建,也是围绕词条对应的汉语意义与用法展开的。

如先皇、太上皇、皇太后、太子等是根据“皇帝”一词构建的语义场,而不是根据“emperor”构建的。

因此,读者在使用英汉词典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大量的汉语词汇、俗语和用法,却很少能够扩展对英语词汇的理解。

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的进程

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的进程

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的进程作者:张铁文来源:《辞书研究》2017年第05期摘要晚清民国时期汉语词典已开始收录字母词,这一时期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的方式为其后的汉语词典编纂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语词典对字母词的收录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自1990年起,字母词快速发展,通行较广的普通语文词典开始在正文后部集中收录字母词。

2001年以来更先后出现了5部专门收录字母词的词典。

文章从产生时间和数量、构词形式、分布领域等角度分析了当代字母词的特点。

关键词字母词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一、字母词入典的肇始汉语字母词产生于晚清时期,汉语辞书编纂者在字母词产生不久就注意到这一变化,开始在汉语词典中收录字母词。

随着汉语中使用的字母词不断增多,民国时期的汉语词典已经收录了不少字母词。

晚清时期,收录现代汉语词汇的词典较少。

1903年,近代中国最早的一部新词语词典《新尔雅》收录了“X光线”(X射线的早期译名之一)。

由此,汉语辞书发展史上首次有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

《新尔雅》也是目前见到的唯一一部晚清时期出版的收录字母词的汉语词典。

民国时期出版的收录现代汉语词汇的词典有40多种,其中收入字母词的有18种,详见表1。

从晚清民国时期主要收录近现代词汇的汉语词典对字母词的收录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汉语词典编纂实践为字母词入典解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字母词是否可以收入汉语词典?字母词的字母形式与汉字形式格格不入,因此字母词在汉语中出现是一种突破,在汉语词典中收入字母词也是一种突破。

从清末开始,像阿拉伯数字被国人逐渐接受一样,字母词因其使用的便利性在汉语中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逐渐被国人接受。

汉语词典也与时俱进,开始收入字母词。

X射线1895年年底被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

时隔仅几个月,上海的《万国公报》就向国人介绍了这一发现。

1898年《光学揭要》出现了“X线”一词。

1903年,有留日背景的汪荣宝、叶澜在其所编的《新尔雅》中已经收录“X光线”。

市场上主要词典介绍

市场上主要词典介绍
中国英语学习主要词典介绍
朗文系列 牛津系列 国内词典系列 过级类词典
朗文系列词典
发展历史 主要词典
1、发展历史
1755年:第一部英语辞典问世于,即英国朗文公司出版的《英 年 语语言词典》(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共收 词43,500个,文史引语118,000条 1978年: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1st 年 曾开创先河,以2000个浅显易懂的核心单词诠释所有的词条, 并以此在语义的分析方面有独到的创见,受辞典界、语言界、 教育界和翻译界的人士所推崇。 1978年:朗文词典再一次的创举是首次发明并采用了语法代码。 年 这套精密的语法代码参考了《现代英语文法》、《传意式英语 文法》、伦敦大学的“英语用法调查”等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成 果,使读者可以轻松地掌握词汇综合使用的丰富知识。 1988年:《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双解一版)现代出版社, 年 被正式引进给中国学子,从此朗文辞典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 这本辞典很快就畅销不衰,成为十大畅销书之一。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收录:约82000词条 培生教育出版社亚 洲有限公司 定价:¥128.00 本辞典是一部面向中国读者的双语辞典, 作为一流的学习辞典,其权威性一直为 世人所公认。它秉承朗文辞典的一贯特 色,同时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具 有更浓郁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例句真实 自然、时尚规范,及时反映语言发展的 潮流,而且包含各国英语的不同用法, 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英语辞典。
主要词典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三版) 牛津 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 牛津 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增补版) 牛津 牛津英语搭配词典(英汉双解版) 牛津 牛津幼儿英汉彩图词典 牛津 牛津英汉双解小词典 牛津 牛津英语同义词词典(英汉版)(新) 牛津 牛津英语习语词典[英汉双解版] 牛津 牛津短语动词词典:英汉双解版 牛津

论双语(汉英)专名词典的す娣缎浴酆闲院褪涤眯

论双语(汉英)专名词典的す娣缎浴酆闲院褪涤眯

论双语(汉英)专名词典的 规范性、综合性和实用性舒启全双语词典是外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外语中的专名,大多具有特定的涵义,与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去简单理解,有其独特的译法,因此,双语专名词典的编纂更必不可少。

一、双语(汉英)专名词典的规范性1.双语(汉英)专名词典的规范性是时代的呼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实行并与世界接轨,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贸易、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

翻译工作,特别是英汉互译,越来越多,广大翻译工作者对我国四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在各种翻译之中,也出现过不少问题,且不说口译中因对外宾的姓名称呼不当闹出尴尬或不快,也不说因对外国地名翻译不准而引起误会或矛盾,仅看我们的报刊辞书中对专名的误译、错译或混乱,我们就深感时代在紧急地呼唤:规范专名的翻译!需要双语专名词典!如在近年出版的《民族——国家与暴力》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著,胡宗泽、赵立涛译,王铭铭校,1998,北京:三联书店。

一书中,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被译成“黑罗多特思”(第58页),孔雀王朝的阿育王(Ashoka)被译成“阿肖卡”第91页),公元742—814年在位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被译成“夏勒马涅”(第136页),我国的孟子(Mencius)被译成“门修斯”(第99页),等等。

德国东南部一州,地图按德语Bayern译为“拜恩州”,现在的《世界地图集》仍用这个译名,而报纸则往往按英语Bavaria译为“巴伐利亚州”,世界地图集也只好一并写上,再用括号括着,实际上成了同一个州两个译名。

同一外国人也出现有多个译名如Phillip,至少有九种译法:菲利普、菲利蒲、菲力浦、腓力普、腓利普、腓利浦、腓力蒲和腓力;著名德国哲学家A.G.Baumgarten的家姓见于出版物的译法至少有六种:鲍姆伽登、鲍姆加顿、鲍姆加滕、鲍姆嘉通、鲍谟加登和鲍姆加登;同一人名有不同译法,约定俗成的译法和当今译法不一,姓名排列顺序不一,姓名间的间隔符号不一,例子很多,俯拾皆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民国期间的汉英词典高永伟(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摘要:我国最早的一批汉英词典均由外国传教士编写,且均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所用。

虽说国人最早开始编写汉英词典是在晚清末年,但真正能起到辅助国人学习英语目的的词典却集中在民国期间。

然而,由于过去资料匮乏,这一段历史鲜为人知。

鉴于此,本人以原始词典为基础,重点评介在此期间出版的五部大中型汉英词典,从而展现出国人编写汉英词典的早期历史。

Abstract:The earliest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published in China were compiledby foreign missionaries and their sole purpose was to help foreigners learn the Chineselanguage.In the final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the first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compiled by a Chinese was published,but it was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Republic ofChina that such dictionaries bega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bythe Chinese people.Due to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such dictionaries,few peopleknew anything about them in the past.Thank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such dictionaries,either in their original form or in electronic form,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lineate thehistory of the making of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through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analysis of the five major dictionaries published during this period.关键词:汉英词典民国期间词典史Key Words: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the history ofdictionary-making我国汉英词典的编写传统始于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由马礼逊积八年之功完成的《华英字典》(1815-182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汉英词典。

在之后90年左右的时间里,陆续有多部汉英词典出版,它们多为外国传教士或学者编写,且通常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所用,如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的《汉英韵府》(A Syllab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74年)、司登得(George Carter Stent)的《汉英袖珍字典》(A Chinese and English Pocket Dictionary,1874年)、翟理斯(Herbert A.Giles)的《华英字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892年)、鲍康宁(Frederick William Baller)的《汉英分解字典》(An Analytical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900年)、季理斐(Donald MacGillivray)的《英华成语合璧字集》871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0年春季号)缺乏,功能单一,信息贫乏”(雍和明,2006:452)。

不过,在汉语语言和文化对外传承方面,这些词典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就国人自己编写的汉英词典而言,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最早的汉英词典是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英辞典》。

这一观点至少在早期的两部汉英词典的前言中得到印证,即《汉英辞典》中由编者张铁民撰写的“例言”(“独由汉译英尚付阙如其西人所编如五车韵府等意在饷遗彼国探讨汉文之士而不甚适于吾国之用学者病焉”)和1918年《汉英新辞典》中的“序二”。

(“民国元年。

有张君在新汉英辞典出。

内容简明。

售价亦廉。

我国人所著汉英字典。

以兹为滥觞”。

)虽然现在的学者大多采纳这样的观点,如张万方(1997)、曾东京(1999)等,但事实上这一论述值得商榷。

这是因为张氏词典出版之前已由国人在境外编写出版了一部汉英词典。

这位国人便是尧都乔宜斋①。

他在日本东京出版了《汉英新字典》(A New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Words and Phrases)。

这部词典于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六月十五日出版,宣统元年(即1909年)得以再版,宣统三年(即1911年)出版订正三版。

至于民国期间由国人编写的汉英词典,虽然已由多位学者撰文论述,但大多只是一笔带过,并未作出较为翔实的论述(如雍和明2006、曾东京1999等),或者是论述角度不同(如张万方1997)。

由于缺乏一手的词典资料,也有学者曾作出与史实不符的论述。

例如,徐式谷先生曾写道:“说来令人心酸,1949年以前在中国境内由中国学者编写的汉英词典,据统计仅有七种,其中有两种是由当时中国出版界两家最有名的出版社出版的。

”(徐式谷,2002:120)这里提到的两个数字均需修正,前者至少为13种,后者为6种(其中商务印书馆3种,中华书局1种,世界书局两种)。

本文以笔者收藏的汉英词典为基础,将详细评介民国期间出版的五部主要汉英词典,从而勾勒出此阶段汉英词典发展的历史。

一、《汉英辞典》(Commercial Pres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这部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部汉英词典,其编辑者是上海张在新(Chang Tsai Sing,即张铁民),其校订者是上海徐善祥和闽侯李文彬。

据编者在“例言”中的介绍,这部词典的编写工作始于1909年春,告成于1910年秋,期间的编辑工作得到了倪省源的襄助。

《汉英辞典》的初版出版于1912年2月,之后几乎每年推出版本,如1917年的第6版、1919年的第10版、1922年的第14版等。

就像当时的很多词典一样,这部32开、共计364页(正文部分为354页)的词典在再版时并没有涉及内容的修订,而只是版权页做了更新。

1923年6月,这部词典经历了修订,其修订者为江浦张世鎏。

大概是由于排版紧缩的原因,词典中的正文页码缩减至282页。

虽然词典的书名在修订后已改为《订正汉英辞典》,但词典版次还是在前版基础上累积下去,如1926年10月出版的为第18版,1930年7月出版的为第21版。

在国难后,这部词典还推出多个版本,如1932年5月的国难后第2版、1935年5月的国难后第4版等。

作为国内编写出版的“汉译英辞典之嚆失”,《汉英辞典》也摆脱之前外国传教士词典编写的一些传统的桎梏。

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词条的编排方式。

此前的传教士词典大多以西文切音为基础排序,而《汉英辞典》则开始采用按汉字笔画多少编排的原则。

在每个汉字下编者还附上了西文切音,但大致以翟理斯词典为参考蓝本。

《汉英辞典》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在于词典集汉语、汉英和英汉三种词典于一身。

首先,对于每个词头,《汉英辞典》都提供了简单的汉语解释,如“心”条下的“五脏之一也(心肝脾肺肾谓之五脏)”、“意念也”、“中央也”等。

其次,《汉英辞典》给每个解释提供了英文对应词,如“心”条下的“heart ”、“mind ”、“middle ”等。

最后,《汉英辞典》给每个英语对应词提供了例证,之后还添加了中文译文,如“心”条下的“Heart ,n.,如the palpitation of the heart ,心跳;the heart of a tree ,树心”。

由于参考了多部传教士的汉英词典,如贾哀尔(即翟理斯)大字典和卫廉士(即卫三畏)汉英韵府等,《汉英辞典》在复合条目的收录方面采用了与这些词典相似的作法,例如:在翟理斯的《华英字典》中,复所收录的复合条目只要是包含字头即可,因而《汉英辞典》亦是如此,如“毒”字条下的“去毒,abluent.花柳毒,syphilis.消毒剂,disinfectant.”。

虽然《汉英辞典》只收录了单字条目3800余条,但自出版后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这一点在张世鎏1923年的修订版序言中得到印证———“本馆出版汉英辞典、迄今逾十二年、其时任编辑之役者、为上海张铁民君、出版以来、风行海内、历时既久、遂有修订之必要”。

订正版不仅根据教育部国语注音字母修改了初版的西文切音,而且还对词条中的例证、复合条目作了必要的添加和删除,如在“二”字条下删除了“二八,sixteen.”,增加了“二等,sec-ond class ”、“二次,two times ”、“二月,February ”。

二、《汉英新辞典》(A New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在《汉英辞典》出版7年后,商务印书馆又推出了另一部汉英词典,即由北洋大学李玉汶编写的《汉英新辞典》。

这部词典共有三个序:序一和序三均在1918年撰写,其作者分别是新会伍光建和江浦张世鎏,序二为编者李玉汶的自序,不过其撰写年份却是1914年。

李玉汶在序二中写道:“余自武汉起义。

辍学归里。

闭门执笔。

广集名家之辞书。

详考名词之源流。

旁搜博采。

务求精当。

三阅寒暑。

乃成是书。

”可见这部词典是在1911年至1914年间完成的,之后经过多年的校对后才出版。

词典校对者共有10人,他们分别是伍光建、李维格、杜就田、施勃里(美国)、徐铣、张玉昆、张世鎏、蒋梦麟、乐提摩(美国)和邝富灼。

但根据词典缩本英文序言的介绍,主要的校对工作是由伍光建和李维格完成。

这一点在《张元济日记》中也有多处提及,如1917年2月13日的“李一琴来,言已商昭扆(即伍光建)代校《汉英辞典》①,每日一句钟,薪一百,二句钟加倍”(张元济222)和1917年3月9日的“昭扆来信,言《汉英大辞典》后数册多系动植名,颇不易校”(张元济261)。

《汉英新辞典》自1918年4月出版后,陆续推出了不少版次,如1919年9月的第4版、1927年7月的第8版等,期间也通过旧金山的Service Supply Company 在美国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