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民国期间的汉英词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民国期间的汉英词典
高永伟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摘要:我国最早的一批汉英词典均由外国传教士编写,且均为外国人学习汉语
所用。虽说国人最早开始编写汉英词典是在晚清末年,但真正能起到辅助国人学
习英语目的的词典却集中在民国期间。然而,由于过去资料匮乏,这一段历史鲜为
人知。鉴于此,本人以原始词典为基础,重点评介在此期间出版的五部大中型汉英
词典,从而展现出国人编写汉英词典的早期历史。
Abstract:The earliest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published in China were compiled
by foreign missionaries and their sole purpose was to help foreigners learn the Chinese
language.In the final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the first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compiled by a Chinese was published,but it was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at such dictionaries bega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by
the Chinese people.Due to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such dictionaries,few people
knew anything about them in the past.Thanks to the availability of such dictionaries,either in their original form or in electronic form,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lineate the
history of the making of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through detailed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ive major dictionaries published during this period.
关键词:汉英词典民国期间词典史
Key Words: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the history of
dictionary-making
我国汉英词典的编写传统始于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由马礼逊积八年之功完成的《华英字典》(1815-182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汉英词典。在之后90年左右的时间里,陆续有多部汉英词典出版,它们多为外国传教士或学者编写,且通常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所用,如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的《汉英韵府》(A Syllab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74年)、司登得(George Carter Stent)的《汉英袖珍字典》(A Chinese and English Pocket Dictionary,1874年)、翟理斯(Herbert A.Giles)的《华英字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892年)、鲍康宁(Frederick William Baller)的《汉英分解字典》(An Analytical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900年)、季理斐(Donald MacGillivray)的《英华成语合璧字集》
871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0年春季号)
缺乏,功能单一,信息贫乏”(雍和明,2006:452)。不过,在汉语语言和文化对外传承方面,这些词典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国人自己编写的汉英词典而言,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最早的汉英词典是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英辞典》。这一观点至少在早期的两部汉英词典的前言中得到印证,即《汉英辞典》中由编者张铁民撰写的“例言”(“独由汉译英尚付阙如其西人所编如五车韵府等意在饷遗彼国探讨汉文之士而不甚适于吾国之用学者病焉”)和1918年《汉英新辞典》中的“序二”。(“民国元年。有张君在新汉英辞典出。内容简明。售价亦廉。我国人所著汉英字典。以兹为滥觞”。)虽然现在的学者大多采纳这样的观点,如张万方(1997)、曾东京(1999)等,但事实上这一论述值得商榷。这是因为张氏词典出版之前已由国人在境外编写出版了一部汉英词典。这位国人便是尧都乔宜斋①。他在日本东京出版了《汉英新字典》(A New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Words and Phrases)。这部词典于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六月十五日出版,宣统元年(即1909年)得以再版,宣统三年(即1911年)出版订正三版。
至于民国期间由国人编写的汉英词典,虽然已由多位学者撰文论述,但大多只是一笔带过,并未作出较为翔实的论述(如雍和明2006、曾东京1999等),或者是论述角度不同(如张万方1997)。由于缺乏一手的词典资料,也有学者曾作出与史实不符的论述。例如,徐式谷先生曾写道:“说来令人心酸,1949年以前在中国境内由中国学者编写的汉英词典,据统计仅有七种,其中有两种是由当时中国出版界两家最有名的出版社出版的。”(徐式谷,2002:120)这里提到的两个数字均需修正,前者至少为13种,后者为6种(其中商务印书馆3种,中华书局1种,世界书局两种)。本文以笔者收藏的汉英词典为基础,将详细评介民国期间出版的五部主要汉英词典,从而勾勒出此阶段汉英词典发展的历史。
一、《汉英辞典》(Commercial Pres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这部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部汉英词典,其编辑者是上海张在新(Chang Tsai Sing,即张铁民),其校订者是上海徐善祥和闽侯李文彬。据编者在“例言”中的介绍,这部词典的编写工作始于1909年春,告成于1910年秋,期间的编辑工作得到了倪省源的襄助。《汉英辞典》的初版出版于1912年2月,之后几乎每年推出版本,如1917年的第6版、1919年的第10版、1922年的第14版等。就像当时的很多词典一样,这部32开、共计364页(正文部分为354页)的词典在再版时并没有涉及内容的修订,而只是版权页做了更新。1923年6月,这部词典经历了修订,其修订者为江浦张世鎏。大概是由于排版紧缩的原因,词典中的正文页码缩减至282页。虽然词典的书名在修订后已改为《订正汉英辞典》,但词典版次还是在前版基础上累积下去,如1926年10月出版的为第18版,1930年7月出版的为第21版。在国难后,这部词典还推出多个版本,如1932年5月的国难后第2版、1935年5月的国难后第4版等。
作为国内编写出版的“汉译英辞典之嚆失”,《汉英辞典》也摆脱之前外国传教士词典编写的一些传统的桎梏。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词条的编排方式。此前的传教士词典大多以西文切音为基础排序,而《汉英辞典》则开始采用按汉字笔画多少编排的原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