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3.3几和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小猫吃鱼|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小猫吃鱼|北师大版教案:小猫吃鱼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3节,小猫吃鱼。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我们会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来学习如何将两个数相加,以及如何从总数中减去一些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小猫吃鱼的图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张小猫吃鱼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然后又吃了几条鱼,还剩下几条鱼。
2. 例题讲解:根据观察的结果,我会引导孩子们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例如,小猫一开始吃了3条鱼,然后又吃了2条鱼,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表示这个情况:3 + 2 = 5。
同样,如果小猫吃掉了2条鱼,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表示:5 2 = 3。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
例如,小猫吃了4条鱼,又吃了3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计算结果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将小猫吃鱼的故事和加减法的运算过程板书出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a. 小猫吃了5条鱼,又吃了2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b. 小猫吃了7条鱼,又吃了3条鱼,请问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2. 请将你的答案解释一下,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计算练习题时,都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
同时,他们也能够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例如计算自己吃了几块糖果,又吃了几块糖果。
在课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拓展,尝试计算更大数的加减法,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让它们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又吃掉了2个,请问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这样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减法。
3.3.第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第几”的概念,能够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顺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第几”的概念。
2. 能够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顺序。
教学难点:1. 理解“第几”的概念。
2. 能够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顺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5个不同的小动物。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片上有5个小动物。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另一张图片,图片上有3个不同的小动物。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片上有3个小动物。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张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第一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第二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张图片上有5个小动物,第二张图片上有3个小动物。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4个不同的小动物。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片上有4个小动物。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张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第一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第二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第三张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5.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张图片上有5个小动物,第二张图片上有3个小动物,第三张图片上有4个小动物。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6个不同的小动物。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图片上有6个小动物。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3第几》36-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3第几》36-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3节《第几》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让学生掌握物体的排序方法,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顺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序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序数进行物体的排序。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物体的大小、高矮、长短等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序数的理解还较为模糊,对序数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序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序数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序数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顺序。
2.教学难点:学生对序数的实际应用,如何将序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顺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序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序数。
3.教学实践: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数字表示物体的顺序,培养学生运用序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序数的概念。
5.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序数,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38-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38人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38页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认识数字3和数字4。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认识数字3和数字4。
通过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数字3和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并且能够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数字3和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并且能够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数字3和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它们的大小顺序是今天的教学重点,而如何正确地进行数字的书写和运算则是今天的教学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好了数字卡片和练习本,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数字3和数字4的物品,让大家初步认识它们。
2. 讲解:我会详细讲解数字3和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并且让大家进行随堂练习。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涉及数字3和数字4的例题,让大家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发放练习题,让大家进行数字3和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的练习。
5. 作业布置: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有关数字3和数字4的作业,让大家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3和数字43 __ __4 __ __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数字3和数字4。
答案:3 42. 请读出数字3和数字4。
答案:三四3. 请用数字3和数字4进行加减法运算。
答案:3+4=7,43=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数字3和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并且能够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作业和课外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字3和数字4的概念。
而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数字3和数字4的学生,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练习,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24-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24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24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 3.3节,主要涉及数字24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字24的基本概念,学会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能够用24进行一些基本的计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数字24的基本概念和运算,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和运用24进行计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如分发24个糖果等,引入数字24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会使用数字卡片和计算器,向学生们讲解数字24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如24+1、241等,并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课后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字24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以及与之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请写出数字24的加减法运算。
答案:24+1=25,241=232. 请用数字24进行计数,从1数到24。
答案:1, 2, 3, , 2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数字24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运用24进行计数方面还有一些困难。
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并给出更多的练习题,帮助学生们巩固和提高。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小游戏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际的情景,如分发24个糖果,可以帮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数字24的概念。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3第几》-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3第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3第几》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本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的顺序,学会用数数的方法来找出物体的顺序。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顺序可能还不太理解,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的顺序,能够用数数的方法找出物体的顺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能够用数数的方法找出物体的顺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独立地用数数的方法找出物体的顺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地展示数的顺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物体的顺序,引起学生对数的顺序的兴趣。
2.讲解:讲解数的顺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理解数的顺序。
3.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他们对数的顺序的理解。
4.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他们对数的顺序的理解。
5.作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数的顺序:1 2 3 4 5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
3.3 第几 (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3.3 第几(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第几”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第几”的用法,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第几”与“几个”的区别,避免混淆。
2. 培养学生准确地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物体位置和“第几”的用法。
2. 教学卡片,用于练习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让学生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
2. 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让他们用“第几”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听后判断是否正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物体的排列,如书本、铅笔、玩具等,让学生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
2.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排列顺序,理解“第几”的概念,强调“第几”是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顺序。
三、实践与练习(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教学卡片,卡片上有一些物体的排列,让学生用“第几”来描述卡片上的物体位置。
2. 个人练习:让学生自己找一些物体,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2. 让学生用“第几”来描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第几”的用法和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第几”来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家人分享。
2. 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物体位置,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10)-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10)-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第几”的概念,理解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第几”的概念,理解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第几”的概念,理解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2. 教学难点:运用“第几”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排列顺序,引出“第几”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理解“第几”的概念,并掌握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3. 操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第几”概念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按照指定顺序排列一组物体,并说出每个物体的“第几”。
4.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一些序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第几”。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几”的概念及其在序列中的位置表示。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第几”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了解学生对“第几”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第几”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3-人教版
《第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科书第20页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
在前2个单元学生已经熟悉掌握了5以内数的认识,理解其基数的含义及大小。
本课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础上验的基,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实践体验、比较分析等活动探索基数与序数之间的区别。
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的排队买票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熟悉5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准确熟练地用数字表示相应数量的事物。
也在实际生活中有了“第几”这个概念,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教法和学法:1.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利用情境体验,让学生感知并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使学生明白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数量多少。
2、技能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理解几和第几,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教学难点:感知第几的相对性,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准备:主题课件;学具,3个圆,一个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人入胜从前,有一个小朋友特别能吃。
一天,他到一家汉堡店吃汉堡,他先吃了一个,没有饱,又吃了一个还是没有饱,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师:他说的对不对?为什么?生:指名汇报。
师:4和第4到底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第几”的学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案-3.3第几30-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案-3.3第几30-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读写0-30的数字;2.通过游戏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0-30的数字;2.学生能够运用游戏的方式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是关于数字0-30的学习,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数字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习步骤步骤一:认识数字0-30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和快乐的动作,例如:“1”+点头,“2”+ 摆手,“3”+ 甩甩头……2.补充数字30的特点:数字3和数字0,需要在读数的时候特别注意。
3.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回忆。
步骤二:数字的排列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参与数字排列。
2.教师出示数字之后,要在黑板上进行排列,让学生在排列的过程中进行参与。
步骤三:小游戏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
2.第一步:将数字卡片放在桌上,询问学生随便选一个数字,并记住。
3.第二步:让学生从数字卡片中找到选择的数字并摆放到黑板上的位置上。
4.第三步:看看是否排列正确,如果正确,就可以获得一枚小红花。
步骤四:课后小练习1.教师核对学生的记忆情况,再分发小练习册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四、教学后记通过教学,我认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更好的教学。
数字0-30的学习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字的排列方法。
教师还需针对学生学习难点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24-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24-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读数字24,理解它可以分解成10和14的和;2.能够用算式10+14=24表示出数字24的分解;3.能够通过实物模拟和画图,体验和理解10、14和24之间的数学关系;4.发现并认识26与24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数字24的认识和分解;2.10、14和24之间的数学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数字24可以分解成两部分(10和14)的和;2.能够用算式10+14=24表达数字24的分解。
难点通过实物模拟和画图,体验和理解10、14和24之间的数学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学生通过观察黑板上的数字24,回忆十以内的数字,并重新认识数字24。
•教师介绍数字24可以分解成10和14的和,并展示算式10+14=24,并引导学生体会分解的思路。
2. 基础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实物模拟和画图,让学生体验和理解10、14和24之间的数学关系。
•学生模仿教师的实物模拟和画图,掌握10、14和24之间的关系。
3. 拓展知识•教师让学生发现一个数字26可以由10和16组成,引导学生将数字26分解成两部分再组成一个新数字。
•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发现26可以通过10、14和2个10的组合得到。
•教师通过这个拓展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字在拆分和组合中的应用。
4. 引申应用•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发现将一个数拆分成两部分或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都需要运用数学思维。
五、教学评估•教师通过实物模拟和画图,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完成题目,在应用中巩固和评估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物模拟和画图,让学生通过触觉和视觉感受到数学的本质;•教师还需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学习和思考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7-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7-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数字“几”的概念。
2.能够正确识别“几”这个字,并能够准确书写。
3.能够运用“几”这个字进行简单的数学题目解答。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正确理解数字“几”在数学中的意义。
2.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认识“几”这个字。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字“几”展开,教师将介绍“几”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几”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几”。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相应的课件,以便向学生展示“几”的概念和用法。
2.板书:提前准备好板书内容,包括“几”的书写和相关数学题目。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引导,让学生回顾数字的认识和书写,并预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学习《
3.3第几》(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的概念和用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掌握“几”的含义,并能够正确书写。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几”的概念和书写。
4. 拓展应用(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几”的知识进行解答。
5. 总结评价(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完成与“几”相关的习题,并强调书写规范。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几”的理解程度良好,但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下节课需要加强书写训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次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几”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6)-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6)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6)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总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学习第几(6)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册第6页的“第几(6)”一节。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数字6,学会用数字6表示物体个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6,理解数字6的含义。
2. 能够用数字6正确表示物体个数。
3. 学会用数字6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字6的读写和运用,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数字6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62. 实物苹果6个3. 练习题纸4. 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6个苹果,问学生:“这里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这里有6个苹果。
”然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6,读一读,写一写。
2. 例题讲解:我拿出一份练习题纸,上面写着:“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我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一共有6个苹果。
”我给予表扬,并解释:“这就是数字6的运用。
”3. 随堂练习: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练习题纸,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如:“小华有2个铅笔,又买了4个铅笔,一共有几个铅笔?”学生独立完成,我给予批改和指导。
4. 数字6的加减法:我拿出一份练习题纸,上面写着:“有6个苹果,吃掉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学生回答:“还剩4个苹果。
”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些加减法题目,如:“有6个苹果,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独立完成,我给予批改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数字6,下面写上“六个苹果”,然后画上一个苹果,再画上5个苹果,表示数字6的组成。
七、作业设计答案:3个苹果表示为“③”,2个铅笔表示为“②”,5本书表示为“⑤”。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35-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3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第几”这一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让学生理解“第几”这一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1.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运用“第几”这一概念。
2.帮助学生建立“第几”与数学中的序数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册等。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第几”这一概念,引发学生对“第几”问题的思考。
第二步:讲解“第几”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第几”的概念,并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练习环节(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行训练,巩固“第几”的理解。
第四步: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第几”的概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五步:总结复习(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第几”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一步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第几”与数学中的序数概念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第几”这一概念,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6)-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第几(6)-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第几”的概念,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第几”进行排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第几”的概念,理解“第几”与序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第几”进行排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第几”与序数的区别和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第几”进行排序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第几”。
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这是第几个苹果?”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第几”。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第几”。
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这是第几个球?”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理解“第几”与序数的区别和联系。
4. 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如何运用“第几”进行排序。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练习纸,纸上印有若干个物品。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用“第几”进行排序,将物品按照顺序排列。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排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学生完成排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和交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答案的核对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第几”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你学会了什么?”3.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第几”的概念和运用方法的重要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4-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4-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第几”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第几”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第几”这一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2.难点:运用“第几”这一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工具:教学板书、图片、实物3.教学环境:教室四、教学内容1. 3.3第几•“第几”的概念介绍•“第几”的表达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2. 课堂活动安排•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出“第几”的概念。
•讲解:“第几”是什么意思,如何表示“第几”。
•操练: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第几”问题,加深理解。
•拓展:提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
五、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发现“第几”的概念。
2.讲解–介绍“第几”的概念及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3.操练–让学生个别完成一些简单的“第几”问题,然后展示答案,让学生自主纠正。
4.拓展–提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并分享解题思路。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第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六、课堂互动•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解答问题,鼓励提问和回答。
•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第几”的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思考“第几”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第几”的概念,但在操练环节发现有些学生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更深入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3.3第几》的教学设计与安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第几”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17-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17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第几17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3.3节,主要讲述第几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7以及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学会用语言描述第几行第几列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第几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数字17,学会描述第几行第几列的位置。
难点: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小动物玩具。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张平面直角坐标系图,上面有小动物的玩具,问学生:“你们能找到小猫咪在哪里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小猫咪的位置。
2. 讲解知识点: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7,讲解数字17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将数字17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图上的小动物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字17代表的是第17行第1列的位置。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组数字,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图中找到对应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例如:数字23代表的是第23行第3列的位置。
4. 例题讲解:教师出一道例题:小兔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图中,它的位置是第8行第4列,请用语言描述小兔子的位置。
5. 学生练习:学生模仿例题,自己找出一个物体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6.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17 第17行第1列23 第23行第3列……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图中,找到数字35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2. 自己找一个物体,描述它的位置。
答案:1. 数字35的位置是第35行第5列。
2. 略。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掌握数字17以及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大部分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但在描述物体位置时,有些学生还存在表述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让学生体会序数的含义
2.引入新课——第几
从游戏中发现问题,初步感知“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游戏:我说你做
伸出左手,拍左腿2下。
跺右脚3下。
二、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1.初步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序数的含义。
(1)找5个学生上来排成一列,假设他们来老师这里领作业本,下面同学说说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排第几?
第3课时第几
课题
第几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第几”和“几个”这些概念很模糊。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本课设计围绕“排队”、“摆一摆”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基数“几个”和序数“第几个”的区别,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汇报情况,指名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人。
2.练习:
(1)看课本P20后第1、2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2)P23第1、2题,教师指导完成。
1.学生自己看照片说说自己一家人各站第几个?同学纠正。
2.学生说答案,老师纠正。
3.同学们站队,从左数,小红排第3,从右数,小红排第2,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答:有4人。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形式开放,学生活跃,课堂秩序显然有点乱,有时难以控制,如有的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有待我去研究怎样组织教学。
教师点评和总结:
---------------------赠予---------------------
春寒已淡忘
如今秋凉甚好
几度眼迷离
感谢喧嚣
把你高高卷起
砸向这一处静逸
惊翻了我的万卷
和其中的一字一句
幸遇只因这一次
被你拥抱过,览了
被你默诵过,懂了
被你翻开又合起
被你动了奶酪和心思
不舍你的过往
和过往的你
记挂你的现今
和现今的你
遐想你的将来
和将来的你
难了难了
相思可以这一世
---------------------谢谢喜欢--------------------
(2)设疑:从前往后数和从后往前数结果一样吗?
(3)生活实际说一说“几个”和“第几”的区别。
3.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一个圆片学具和4个三角形学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看圆片学具可以放到哪些位置?
师:把学具摆一排,圆片摆在第3的位置有哪些摆法?
1.(1)这5个同学分别介绍自己排在本排的第几个。
所数的方向不同,顺序也不同。
(2)从教师的小结中感知序数的含义。
2.
(1)同桌动手操作。
(2)向同学说自己摆小动物的位置。
(3)生活实际说一说。如在课桌上放4本书,从左往右数,第4本书是语文书。
3.按照要求摆一摆。圆片可以分别摆在第1位,第2位,第3位,第4位,第5位。
通过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进一步感受到“第几”的相对性,即数的方向不同,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1.你在学校窗口充饭卡经常见到哪些情境?谁先买到票?为什么?
答:略
2.数一数,填一填。
上面一共有(5)种水果。
把从左边数的3种水果圈起来。
把从左边数第二种水果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答:略
从右边数第二种水果是(西瓜)
三、巩固练习。
1.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小组里小朋友互相介绍一下你的家人。(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同学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人)
【幸遇•书屋】
你来,或者不来
我都在这里,等你、盼你
等你婉转而至
盼你邂逅而遇
你想,或者不想
我都在这里,忆你、惜你
忆你来时莞尔
惜你别时依依
你忘,或者不忘
我都在这里,念你、羡你
念你袅娜身姿
羡你悠然书气
人生若只如初见
任你方便时来
随你心性而去
却为何,有人
为一眼而愁肠百转
为一见而不远千里
晨起凭栏眺
但见云卷云舒
风月乍起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其中的一个。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游戏及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几个”和“第几”的概念,学习难点迎刃而解,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便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同时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
3.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使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动物卡片。
学具准备:学具盒、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游戏导入:
1.玩游戏:注意听口令,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如: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
第三排的小朋友摸摸你们的鼻子
2.重视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能够解决问题获得新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学习目标
1.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2.知道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引导学生发现:观察的方向不同,顺序也发生了改变。
(2)师:XX同学排第3,这里的第3指的是几个人?前3个人是谁?
设疑:都是3,为什么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呢?
小结:“几个”: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这些数量中其中的一个.
2.进一步理解序数的含义。
(1)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小组四人合作,一人摆学具,并向大家提问,其他人回答。然后轮换,由另外一个人摆,并提问,其他人回答。要求每人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