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平面图形总结-提高及经典试题

合集下载

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但不是互相垂直【答案】B【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据此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垂直于平行的特征及性质,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下面的平面中,与直线a平行的是()A.AB.BC.C【答案】B【解析】根据平行的含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据此判断即可.解:由平行的含义可知:与直线a平行的是直线B;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的含义,应注意理解和应用.3.下列几种情况,两条线互相垂直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C.直角的两条边【答案】C【解析】根据垂直的含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据此依次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A、两条直线相交,不一定互相垂直,只有当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才互相垂直;B、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但相交不一定成直角,所以说法错误;C、直角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垂直和平行的特征,应明确垂直和平行的含义.4.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它三个角都是()A.钝角B.锐角C.直角【答案】C【解析】两条直线相交,有两种情况,垂直或不垂直,如果其中一个角是90°,那么其它各个角都是90°,这两条直线就相互垂直.解:由垂直的含义可知: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它三个角也是直角;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垂直的含义,注意对一些基础概念和性质的理解.5.画一个上底2cm,下底4cm,高2cm的梯形.【答案】【解析】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AB,再过AB上一点E作AB的2厘米长的垂线段DE,再过D 作AB的2厘米的平行线段DC,连接AD、BC,则四边形ABCD就是所要求画的梯形.解:据分析画图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基本画法,需要灵活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6.按要求画一画.(1)画一个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2)画一个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答案】(1)如图:(2)如图:【解析】(1)根据长方形的画法,画出一个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即可;(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画法,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据此即可画图.解:(1)如图:(2)如图:点评:此题考查画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及长方形的画法,应灵活掌握.7.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答案】【解析】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的已知直线重合,沿重合的直线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沿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解: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能力.8.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答案】【解析】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的已知直线重合,沿重合的直线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已知点重合,过已知点沿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解:作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过直线上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能力.9.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交成直角.【答案】【解析】根据垂直的含义:同一平面内,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据此折叠解答即可.解:折叠方法有:.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垂直的概念,再折叠出符合题意的图形.10.如图,哪两条路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路是互相垂直的?【答案】体育场路和凤起路,凤起路和庆春路,新华路和建国北路,体育场路和健康路,西健康路和东健康路互相平行;体育场路、凤起路、庆春路分别和新华路、建国北路、西健康路、东健康路互相垂直【解析】根据平行线和互相垂直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据此进行解答.解:据分析可知:体育场路和凤起路,凤起路和庆春路,新华路和建国北路,体育场路和健康路,西健康路和东健康路互相平行;体育场路、凤起路、庆春路分别和新华路、建国北路、西健康路、东健康路互相垂直.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和垂直的定义,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11.先画一个梯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分别给它们的图形作一条高.【答案】【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梯形高的意义解答即可.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梯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理解梯形、平行四边形高的意义,掌握高的画法.12.画出下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底边上的高.【答案】【解析】经过平行四边形底上的一个顶点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向另一底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习惯上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时,都从一个顶点出发向底作垂线;过梯形上底的一个顶点向下底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梯形形的一条高,梯形有无数条高,习惯上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下底用三角板的直角边画垂线.解:根据分析画高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注意作高用虚线,标出垂足.13.画出过B点的直线L的平行线.2【答案】【解析】将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直尺重合,然后沿直尺向B点平移,使三角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那条边经过点B,再过B点作直线即可.解:根据题干分析画图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1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90度,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答案】正确【解析】由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据此判断.解:由分析可知: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90度,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垂直;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垂直的定义,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答案】错误【解析】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据此解答.解:据以上分析知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必须在同一个平面内才互相平行.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16.如图中,直线a叫做直线b的,点O叫做.【答案】垂线,垂足【解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据此解答即可.解:如图中,直线a叫做直线b的垂线,点O叫做垂足;故答案为:垂线,垂足.点评:此题考查了垂直与垂线的定义.17.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能画1条..(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因为直线外由无数点,所以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由平行公理及推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且直线外有无数个点可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公理.18. a取正整数时,方程3x=a﹣7的解是负整数.【答案】a为4,1【解析】首先解关于x的方程3x=a﹣7,解得x=;根据题意可知x=<0,解不等式组求得解集即可得到a的正整数解.解:∵3x=a﹣7∴x=∵方程3x=a﹣7的解是负整数∴<0∴a﹣7是3的倍数且小于0,∵a是正整数∴a为4,1.点评:此题考查了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目的要求.19.同一平面内与一条直线相距3厘米的直线有无数条..【答案】错误【解析】根据在同一平面内与一条直线相距3厘米的直线只有上、下两条,据此作图即可得出结论.解:如图可知:同一平面内与一条直线相距3厘米的直线只有2条;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垂直和平行的特征,结合题意,作出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如图,a、b、c、d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在这四条边中、互相平行.【答案】a和c、b和d.【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即可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含义可知:a∥c,b∥d;故答案为:a和c、b和d.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1.画出平行四边形两条不同的高.【答案】【解析】在平行四边形中,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作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叫做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习惯上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时都从一个顶点出发作一边的垂线.解:作图如下: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若作高时画不垂直,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来完成.高一般用虚线来表示,要标出垂足.22.画出下面图形的边a上的高.【答案】【解析】经过三角形的顶点(与底相对的点)向对边(底)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画出三角形的高;在平行四边形中,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作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叫做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习惯上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时都从一个顶点出发作一边的垂线,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画出平行四形的高;梯形两底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梯形也有无数条高,通常过上底的一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用三角板的直角可以画出梯形的一条高.解:作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如下:点评:本题是考查作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注意作高用虚线,并标出垂足.23.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答案】【解析】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的已知直线重合,沿重合的直线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沿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解:作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作垂线的能力.24.【答案】【解析】(1)根据图可知,要作三角形的高,可先找到三角形的底与底对应的顶点,然后再过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即可得到答案,画法如下:使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的底平行或重合,沿着底边左右移动直角三角尺使三角形的顶点与直角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重合,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这条过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边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2)我们先作梯形的下底CB的延长线,再做AE垂直这条延长线即可.解:由分析画图如下:点评:解答此题的依据是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25.画一个上底为2厘米,高2厘米,下底4厘米的梯形.【答案】【解析】根据梯形的性质:上下底互相平行,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AB,经过线段AB的中点,在线段AB的上方画一条2厘米的垂直线段,经过这条垂直线段的另一个顶点,画一条与AB的线段平行的直线,然后在这条平行线上,任意截取一段等于2厘米的线段CD,再连接AD、BC,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梯形.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梯形的性质以及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的灵活应用.26.下图中哪两条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线互相垂直?(各画出一组)【答案】【解析】根据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据此解答即可.解;根据平行和垂直的特征得出:;红色的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绿色的是互相垂直的.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和垂直的定义的灵活运用.27.如图直线a叫做直线b的;直线b叫做直线a的.【答案】平行线,平行线【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含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据此解答即可.解:根据分析可知,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所以直线a叫做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叫做直线a的平行线.故答案为:平行线,平行线.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含义,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8.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答案】平行【解析】根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据此解答即可.解:根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故答案为:平行.点评:此题考查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9.用5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周长较长的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出四个选项中图形的周长,即可选择.解:A、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可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5+1)×2=12;B、把图形右下方的小线段分别向右向下平移,则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等于长3宽2的长方形的周长:(3+2)×2=10;C、把图形左下方和右下方的小线段分别平移,可得这个图形的周长等于边长是3的正方形的周长:3×4=12;D、把这个图形横着的小线段向上或向下平移,竖着的小线段向左或向右平移,则这个图形的周长等于边长是5的正方形的周长:5×4=20,所以周长最长的是D.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利用平移把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转化到规则图形中,利用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30.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至少要用()根.A.4B.6C.10D.12【答案】B【解析】因长方形的长和宽不相等.用同样长的小棒4根可摆成正方形,所以要变成长方形,就要再增加2根小棒,据此解答.解:因长方形的长和宽不相等.用同样长的小棒4根可摆成正方形,所以要变成长方形,就要再增加2根小棒,既4+2=6(根).如下图:故选:B.点评:本题的重点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不相等,要使长大于宽,就加上两个小棒.31.长方形有条边,相等,有个角,都是角.【答案】四,对边,四、直【解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进行解答即可.解:由分析可知,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故答案为:四,对边,四、直.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的特征.32.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3.14厘米的正方形,用它围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答案】2【解析】根据题意,围成正方形的周长即是围成圆的周长,可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进行计算即可得到围成圆的半径的长度.解:3.14×4÷3.14÷2=12.56÷3.14÷2,=4÷2,=2(厘米);答:这个圆的半径为2厘米.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33.如图,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长方形的长是厘米.【答案】7【解析】根据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可以求出这个圆的半径,即长方形的宽,再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把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再减去宽,即可得出长方形的长.解:12.56÷3.14÷2=2(厘米),18÷2﹣2,=9﹣2,=7(厘米),答: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故答案为:7.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圆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34.(2012•安徽模拟)把一个圆形纸片剪开后,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相等的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原来这个圆形纸片的面积是.(π取3.14)【答案】12.56平方厘米【解析】把一个圆形纸片剪开后,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相等的近似长方形.这个近似长方形的周长就比圆的周长多了圆半径的2倍,可求出圆的半径,然后根据圆面积公式求出面积即可.解:圆的半径是:16.56÷(2+3.14×2),=16.56÷(2+6.28),=16.56÷8.28,=2(厘米);圆的面积是:3.14×22,=3.14×4,=12.56(平方厘米).答:原来这个圆形纸片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故答案是:12.56平方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圆面积公式求圆面积以及把一个圆形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近似长方形的周长,就比圆的周长多了圆半径的2倍的知识.35.一个长80厘米,宽50厘米,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新的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答案】正方形的周长是200厘米,新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解析】根据题意,剪成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等于长方形的宽,新长方形的长是50厘米,宽是80﹣50=30厘米;由此列式解答.解:50×4=200(厘米);(50+30)×2=160(厘米);答:正方形的周长是200厘米,新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直接利用公式解答即可.36.用一个长18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方形.现在规定做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那么你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呢?填在下表中.【答案】8、1;7、2;6、3;5、4【解析】根据题意知道长+宽=18÷2,再根据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知道8+1+9,7+2=9,6+3=9,5+4=9,由此即可知道长和宽各是几.解:因为长+宽是:18÷2=9(厘米),所以8厘米+1厘米=9厘米,7厘米+2厘米=9厘米,6厘米+3厘米=9厘米,5厘米+4厘米=9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1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故答案为:8、1;7、2;6、3;5、4.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长和宽的和,再根据长和宽的取值受限,即可得出长和宽的值.37.一个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100米,宽是60米.围着这个操场跑两圈,要跑多少米?【答案】640米【解析】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篮球场的周长,再乘2即可解答.解:(100+60)×2×2=160×2×2=640(米)答:要跑640米.点评:此题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38.计算阴影部分的周长.(单位:厘米)【答案】20厘米【解析】观察图得出此阴影部分的周长为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加上4个2厘米的长度,据此解答.解:3×4+2×4=12+8=20(厘米);答:阴影部分的周长是20厘米.点评:关键是根据图得出阴影部分的周长为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加上4个2厘米的长度,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S=4a解决问题.39.计算图形的周长.(1)长方形长20厘米8分米5厘米【解析】(1)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即可;(2)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即可.解:(1)(20+15)×2=70(厘米);(8+4)×2=24(分米);(5+3)×2=16(厘米);所以:10×4=40(米);8×4=32(厘米);所以: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运用.40.量一量,算一算.【答案】【解析】(1)是长方形,计算周长需要测量出长和宽,再根据周长公式计算;(2)是正方形,需要测量边长,再根据周长公式计算.解:如图所示:经过测量,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答:长方形的周长是1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各自的周长.41.把下表填完整.【答案】【解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据此代入数据即可解答.解:(1)(18+12)×2,=30×2,=60(厘米),80÷2﹣24,=40﹣24,=16(分米),94÷2﹣19,47﹣19,=28(厘米),填表如下:(2)15×4=60(厘米),76÷4=19(厘米),35×4=140(厘米),填表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42.周长为8厘米的长方形,由3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那么每个小正方形周长是多少?【答案】4【解析】由三个大小一样正方形拼成,应该是下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长是宽的3倍,长方形的周长是8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由此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进而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解:大长方形的周长是8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是:8÷8=1(厘米);小正方形的周长:1×4=4(厘米);答:每个小正方形周长是4厘米.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大长方形的周长与小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求解.43.一卷安全隔离带长24.6米,现在要用这整卷带子围出一个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来,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答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2米,宽是4.1米【解析】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已知长是宽的2倍,也就是长与宽的比是2:1,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即可求出长和宽.解:2+1=3(份),长:24.6÷2×=12.3×=8.2(米),宽:24.6÷2×=12.3×=4.1(米).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2米,宽是4.1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解答关键是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长和宽.44.一个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20米.小红沿着这个草坪的四周跑了两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5米)【答案】160【解析】因为围草坪跑一圈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计算出一圈长度,再乘2即可.解:20×4×2=160(米).答:她一共跑了160米.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草坪一圈的长度等于正方形的周长.45.一个正方形相框,它的边长是20厘米,用一条90厘米的彩带能给相框镶一圈吗?【答案】用一条90厘米的彩带能给相框镶一圈【解析】先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计算得出正方形相框的周长,再与90厘米相比较即可解答.解:20×4=80(厘米),80厘米<90厘米,答:用一条90厘米的彩带能给相框镶一圈.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46.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周长12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答案】16、3.【解析】(1)长方形的长和宽已知,依据长方形的基本画法即可画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2)先依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就可以画出符合要求的正方形.解:(1)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5厘米和3厘米,所以画图如下,长方形的周长=(5+3)×2=16(厘米);(2)因为正方形的周长为12厘米,则正方形的边长为12÷4=3厘米,所以画图如下:故答案为:16、3.点评:考查学生通过长方形公式的计算,算出长和宽,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7.画一画.用不同的方法涂色表示这个图形的.【答案】【解析】分数的意义为: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本题中是把长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即可.解:把长方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如下:点评:本题通过图形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与应用.48.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等于正方形周长的2倍.()【答案】错误【解析】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正方形边长的2倍,宽是原正方形的边长.据此解答.解: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后长方形的长是原正方形边长的2倍,宽是原正方形的边长.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a,长方形的周长是:(a+a+a)×2,=3a×2,=6a,原正方形周长的2倍是a×4×2=8a.所以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不等于正方形周长的2倍.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拼成后长方形的周长,再同正方形周长的2倍进行比较.49.用两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算一算,下面哪种拼法的大长方形周长较大?【答案】图二的周长较大【解析】两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有2种情况:两个长方形的长对在一起或两个长方形的宽对在一起,由此分别求出周长,再比较即可.解:①两个长方形的长对在一起:新长方形的长是:3+3=6(厘米);宽是5厘米;周长是:(6+5)×2,=11×2,。

小升初专项复习:平面图形(试题)-六年级下册数学通用版

小升初专项复习:平面图形(试题)-六年级下册数学通用版

通用版小升初专项复习:平面图形一、填空题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cm ,一边是7cm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

2.若a 和b 都是非0自然数,并且满足 a 3+b 7=1621,那么以a+b= 。

3.下图是由5个完全相同小长方形合成的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是44厘米,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要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为 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如图,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周长比原来增加了6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圆的 除以 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 ,用字母 表示,它是一个 小数,通常取 进行计算。

7.井盖做成圆的主要是为了 。

8.45 吨的 12 是 吨,合 千克。

9.在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8.84cm ,高是5cm ,从顶点沿高把它切成相等的两半,这两半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圆锥的表面积增加了 cm 2。

11.已知∠1、∠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1)∠1=38°∠2= °(2)∠2=46°∠1= °12.一块梯形广告牌的下底是8米,上底是5米,高是下底的一半,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1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56平方米,扩建时长不变,宽由7米增加到12米,扩建后花坛的面积是平方米。

14.如果把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直径扩大到原来的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15.一个棋盒里有黑子和白子若干枚,若取出一枚黑子,则余下的黑子数与白子数之比为9:7;若放回黑子,再取出一枚白子,则余下的黑子数与白子数之比为7:5。

那么棋盒里原有的黑子比白子多枚。

二、单选题16.周长是8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A.20平方米B.80平方米C.400平方米D.6400平方米17.如图,大圆内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内有一个最大的圆,那么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的比是()。

精品试题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专题攻克试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试题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专题攻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专题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 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图中共有线段( )A .3条B .4条C .5条D .6条2、如图,数轴上的A ,B ,C 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c ,其中AB BC =,如果||||||a c b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0a b c <<<B .0a b c <<<C .0a b c <<<D .0a b c <<<3、如图,BOC ∠在AOD ∠的内部,且20BOC ∠=︒,若AOD ∠的度数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所有角...的度数之和可能是( )A .340°B .350°C .360°D .370°4、如图,∠BOC =90°,∠COD =45°,则图中互为补角的角共有( )A .一对B .二对C .三对D .四对5、如图,点O 在CD 上,OC 平分∠AOB ,若∠BOD =153°,则∠DOE 的度数是( )A .27°B .33°C .28°D .63°6、如果线段10cm AB =,13cm MA MB +=,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 点在线段AB 上B .M 点在直线AB 上C .M 点在直线AB 外D .M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7、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D 为BC 的中点,且30cm AB =,4AC CD =.则AC 的长为( )cm .A .18B .18.5C .20D .20.58、木匠在木料上画线,先确定两个点的位置,就能把线画得很准确,其依据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9、如图,已知O 为直线AB 上一点,将直角三角板MON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若OC 是MOB ∠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3AOM NOC ∠=∠B .2AOM NOC ∠=∠C .23AOM NOC ∠=∠D .35AOM NOC ∠=∠10、若一个角为45°,则它的补角的度数为( )A .55°B .45°C .135°D .125°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已知∠α与∠β互余,且∠α=35°30′,则∠β=______度.2、西北方向:_________;西南方向:__________;东南方向:__________;东北方向:__________3、当时钟指向下午2:40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度.4、计算:6018︒'________°.5、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如图,要把一根挂衣帽的挂钩架水平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钉______个钉子.用你所学数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1,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a ,点B 表示数b ,O 为原点,AB 表示点A 和点B 之间的距离,且a ,b 满足()2520a b a +++=.(1)若T 为线段AB 上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求线段OT 的长度;(2)如图2,若Q 为线段AB 上一点,C 、D 两点分别从Q 、B 出发以54个单位/s ,52个单位/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Q 上,D 在线段BQ 上),运动的时间为t s .若C 、D 运动到任意时刻时,总有2QD AC =,请求出AQ 的长;(3)如图3,E 、F 为线段OB 上的两点,且满足2BF EF =,4OE =,动点M 从A 点、动点N 从F 点同时出发,分别以3个单位/s ,1个单位/s 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右运动,是否存在某个时刻使得EM BN AE +=成立?若存在,求此时MN 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A,B,C,D四点,按下列要求画图形:(1)画射线CD;(2)画直线AB;(3)连接DA,并延长至E,使得AE=DA.3、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如图,点O是线段上一点,C,D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当AB=10时,求线段CD的长度.(1)下面是小明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的分析及解答过程,请你补全解答过程;未知线段已知线段……因为C,D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所以CO=12AO,DO=12.因为AB=10,所以CD=CO+DO=12AO+12=12=.(2)小明进行题后反思,提出新的问题:如果点O运动到线段AB的延长线上,CD的长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请你帮助小明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4、如图,已知线段AB=12cm,CD=2cm,线段CD在线段AB上运动,E、F分别是AC、BD的中点.(1)若AC=4cm,EF=___cm;(2)当线段CD在线段AB上运动时,试判断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EF的长度,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5、数轴上不重合两点A,B.(1)若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1,点M为线段AB的中点,则点M表示的数为;(2)若点A表示的数为﹣3,线段AB中点N表示的数为1,则点B表示的数为;(3)点O为数轴原点,点D表示的数分别是﹣1,点A从﹣5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点C从﹣3同时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正半轴方向移动,点B为线段CD 上一点.设移动的时间为t(t>0)秒,①用含t的式子填空:点A表示的数为;点C表示的数为;②当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分析】分别以,,,A B C D 为端点数线段,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图中线段有:AB,AC,AD,BC,BD,CD,共6条,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含义以及数线段的数量,掌握“数线段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是解本题的关键.2、C【解析】【分析】根据||||||a c b >>得到三点与原点的距离大小,利用AB BC =得到原点的位置即可判断三个数的大小.【详解】 解:a c b >>,∴点A 到原点的距离最大,点C 其次,点B 最小,又AB BC =,∴原点O 的位置是在点B 、C 之间且靠近点B 的地方,0a b c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确定出原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分析】根据角的运算和题意可知,所有角的度数之和是∠AOB +∠BO C +∠COD +∠AOC +∠BOD +∠AOD ,然后根据20BOC ∠=︒,AOD ∠的度数是一个正整数,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图中所有角的度数之和是∠AOB +∠BOC +∠COD +∠AOC +∠BOD +∠AOD=3∠AOD+∠BOC∵20BOC ∠=︒,AOD ∠的度数是一个正整数,∴A、当3∠AOD+∠BOC =340°时,则AOD ∠=3203︒ ,不符合题意; B 、当3∠AOD+∠BOC =3×110°+20°=350°时,则AOD ∠=110°,符合题意;C 、当3∠AOD+∠BOC =360°时,则AOD ∠=3403︒,不符合题意; D 、当3∠AOD+∠BOC =370°时,则AOD ∠=350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4、C【解析】【分析】根据∠BOC =90°,∠COD =45°求出∠AOC =90°,∠BOD =45°,∠AOD =135°,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BOC=90°,∠COD=45°,∴∠AOC=90°,∠BOD=45°,∠AOD=135°,∴∠AOC+∠BOC=180°,∠AOD+∠COD=180°,∠AOD+∠BOD=180°,∴图中互为补角的角共有3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理解互为补角的两角之和为180°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分析】先根据补角的定义求出∠BOC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BOD=153°,∴∠BOC=180°-153°=27°,∵CD为∠AOB的角平分线,∴∠AOC=∠BOC=27°,∵∠AOE=90°,∴∠DOE=90°-∠AOC=6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角的定义,余角和补角,角平分线定义,求出∠BOC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分析】AB=,MA+MB=13cm,得点M的位置不能在线段AB上,由此得到答案.根据10cm【详解】AB=,MA+MB=13cm,解:∵10cm∴M点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关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用CD表示BC,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关于CD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CD的长,AC的长.【详解】解:由点D为BC的中点,得BC=2CD=2BD,由线段的和差,得AB=AC+BC,即4CD+2CD=30,解得CD=5,AC=4CD=4×5=20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8、C【解析】【分析】结合题意,根据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结合题意,匠在木料上画线,先确定两个点的位置,就能把线画得很准确,其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线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9、B【解析】【分析】BON AOM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再求解先求解21802,AOM BOC BON CON从而可得答案.180218022,【详解】MON解:90,AOM BON90,21802,BON AOMBOMOC平分,1,MOC BOC MOB2AOM BOC BON CON180218022,18018022,AOM AOM CONAOM CON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的运用角的和差关系探究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10、C【解析】【分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一个角为45°,∴它的补角的度数为1804513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补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互补的两个角的和为180°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54.5【解析】【分析】∠的值.根据90°-∠α即可求得β【详解】解:∵∠α与∠β互余,且∠α=35°30′,∴∠β903530'=︒-︒896035305430'''=︒-︒=︒ 30300.560'==︒ 54.5β∴∠=︒故答案为:54.5【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个角的余角,角度进制的转化,正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 射线OE 射线OF 射线OG 射线OH【解析】略3、160【解析】【分析】如图,钟面被等分成12份,每一份对应的角为30,︒先求解,AOC ∠ 根据时针每分钟转0.5︒,再求解,BOC ∠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时钟指向下午2:40时,钟面被等分成12份,每一份对应的角为30,︒∴305150,AOC时针每分钟转360=0.5,126030400.510,BOC15010160,AOB故答案为:16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钟面角的计算,角的和差关系,掌握“钟面被等分成12份,每一份对应的角为30,︒时针每分钟转0.5︒”是解本题的关键.4、60.3【解析】【分析】根据1'=(160)°先把18'化成0.3°即可.【详解】∵1 1()60 =︒'∴18'=18⨯1()60︒=0.3°∴60︒18'=60.3︒故:答案为60.3.【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单位度、分、秒之间是60进制,解题的关键是将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时,乘以60,反之,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除以60.在进行度、分、秒的运算时还应注意借位和进位的方法.5、 2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析】【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答.【详解】解:至少需要钉2个钉子,所学的数学知识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答案为: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睛】此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 (1)5(2)5(3)存在,9或0【解析】(1)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偶次方的非负性求出a =-5,b =10,得到AB =10-(-5)=15,由T 为线段AB 上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得到BT =5,根据OT=OB-BT 求出结果;(2)由运动速度得到BD =2QC ,由C 、D 运动到任意时刻时,总有2QD AC =,得到BQ =2AQ ,即可求出AQ ;(3)先求出BF=4,EF =2,AE =9.当03m ≤≤时,得到9-3m +4-m =9,当34m <≤时,得到3m-9+4-m =9;当m >4时,得到3m-9+m-4=9,解方程即可.(1) 解:∵()2520a b a +++=,∴a +5=0,b +2a =0,∴a =-5,b =10,∴点A 表示数-5,点B 表示数10,∴AB =10-(-5)=15,∵T 为线段AB 上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BT =5,∴OT=OB-BT =5;(2)解:∵C 、D 两点分别从Q 、B 出发以54个单位/s ,52个单位/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C 在线段AQ 上,D 在线段BQ 上),∴BD =2QC ,∵C 、D 运动到任意时刻时,总有2QD AC =,∴BQ =2AQ ,∵BQ +AQ =15,(3)解:∵2BF EF =,4OE =,∴BF=4,EF =2,AE =9,设点M 运动ms ,当03m ≤≤时,如图,∵EM=9-3m ,BN =4-m ,EM BN AE +=,∴9-3m +4-m =9,解得m =1,∴MN =9-3m +2+m =9;当34m <≤时,如图,∵EM=3m-9,BN =4-m ,EM BN AE +=,∴3m-9+4-m =9,解得m =7(舍去);当m >4时,如图,∵EM=3m-9,BN =m-4,EM BN AE +=,∴3m-9+m-4=9,解得m=112;∴MN=15-3m+m-4=0;综上,存在,此时MN的长度为9或0.【点睛】此题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偶次方的非负性,数轴上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正确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 (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画射线CD即可;(2)画直线AB即可;(3)连接DA,并延长至E,使得AE=DA即可.(1)解:如图所示,射线CD即为所求作的图形;(2)解:如图所示,直线AB即为所求作的图形;(3)解:如图所示,连接DA,并延长至E,使得AE=DA.【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直线、射线、线段,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语句准确画图.3、 (1)BO,BO,AB,5(2)不变,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及解答过程中的每步推理即可完成;(2)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差即可完成.(1)因为C,D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所以CO=12AO,DO=12BO.因为AB=10,所以CD=CO+DO=12AO+12BO=12AB =5.故答案为:BO,BO,AB,5(2)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如图因为C,D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所以12CO AO=,12DO BO=.因为10AB=,所以1115222CD CO DO AO BO A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等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关键.4、 (1)7(2)不改变,EF=7cm.【解析】【分析】(1)先求出线段BD,然后再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AE,BF即可;(2)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证明EF的长度不会发生改变.(1)解:∵AB=12cm,CD=2cm,AC=4cm,∴BD=AB-CD-AC=6(cm),∵E、F分别是AC、BD的中点,∴CE =12AC =2(cm ),DF =12BD =3(cm ),∴EF =CE +CD +DF =7(cm );故答案为:7;(2)不改变,理由:∵AB =12cm ,CD =2cm ,∴AC +BD =AB -CD =10(cm ),∵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CE =12AC ,DF =12BD ,∴CE +DF =12AC +12BD =5(cm ),∴EF =CE +CD +DF =7(cm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距离,熟练掌握线段上两点间距离的求法,灵活应用中点的性质解题是关键.5、 (1)1-(2)5(3)①5t -,33t -;②26t ≤≤且5t ≠【解析】【分析】(1)先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AB =1-(-3)=1+3=4,根据点M 为AB 中点,求出AM ,然后利用点A 表示的数与AM 长求出点M 表示的数即可;(2)根据点A 表示的数为﹣3,线段AB 中点N 表示的数为1,求出AN =1-(-3)=1+3=4,根据点N 为AB 中点,可求AB =2AN =2×4=8,然后利用点A 表示的数与AB 的长求出点B 表示的数即可;(3)①用点A 运动的速度×运动时间+起点表示数得出点A 表示的数为5t -,用点C 运动的速度×运动时间+起点表示数得出点C 表示的数为33t -;②点A 与点B 关于点O ,点A 从-5出发,点B 此时对应的数为5,当点B 与点C 相遇时满足条件,列方程-3+3t +t =5-(-3)得出点B 在CD 上t =2,当点A 与点B 相遇时点A 在点O 处,三点A 、O 、B 重合,此时没有中点,t ≠5,当点B 与点D 重合时,点A 运动到1,列方程-5+t =1解方程即可.(1)解:∵点A 表示的数为﹣3,点B 表示的数为1,∴AB =1-(-3)=1+3=4,∵点M 为AB 中点,∴AM =BM 114222AB =⨯=,∴点M 表示的数为:-3+2=-1,故答案为:-1;(2)解:∵点A 表示的数为﹣3,线段AB 中点N 表示的数为1,∴AN =1-(-3)=1+3=4,∵点N 为AB 中点,∴AB =2AN =2×4=8,∴点B 表示的数为:-3+8=5,故答案为:5;(3)①点A 表示的数为5t -,点C 表示的数为33t -,故答案为:5t -;33t -;②点A与点B关于点O对称,点A从-5出发,点B此时对应的数为5,当点B与点C相遇时满足条件,∴-3+3t+t=5-(-3),∴t=2,当点A与点B相遇时点A在点O处,三点A、O、B重合,此时没有中点,∴t≠5,当点B与点D重合时,点A运动到1,-5+t=1,∴t=6,∴当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时, t的取值范围为2≤t≤6,且t≠5.【点睛】本题考查数轴表示数,数轴上两点距离,线段中点,动点问题,列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数轴表示数,数轴上两点距离,线段中点,动点问题,列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关键.。

(北师大版)青岛市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青岛市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点C 把线段MN 分成两部分,其比为:5:4MC CN =,点P 是MN 的中点,2cm PC =,则MN 的长为( )A .30cmB .36cmC .40cmD .48cm 2.若线段AB =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则线段BD 的长为( )A .2cm 或4cmB .8cmC .10cmD .8cm 或10cm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相反数是正数B .两点之间线的长度叫两点之间的距离C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已知点O 在直线AB 上,且线段4OA =,6OB =,点E ,F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则线段EF 的长为( )A .1B .5C .3或5D .1或5 5.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OD 是AOC ∠的平分线,且25COD ∠=︒,则AOB ∠等于( )A .25︒B .50︒C .75︒D .100︒ 6.已知线段AB =6cm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C ,使BC =2cm ,则线段AB 的中点M 与AC 的中点N 的距离为( )A .1cmB .3cmC .2cm 或3cmD .1cm 或3cm 7.如图,线段CD 在线段AB 上,且3CD =,若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 ,B ,C ,D 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 )A .28B .29C .30D .不能确定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B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C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 .七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14条 9.在射线AK 上截取线段10,4AB cm BC cm ==,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则点M 和点N 之间的距离为( )A .3cmB .5cmC .7cmD .3cm 或7cm 10.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小的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α∠与β∠互余的是( ) A . B .C .D .11.某一时刻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夹角是105°,那么这一时刻可能是( ) A .8点30分B .9点30分C .10点30分D .以上答案都不对12.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1)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2)画射线10AB cm =;(3)A ,B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的是线段AB ;(4)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若5AB cm =,2BC cm =,则7AC cm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线段m ,n ,射线AM .点B ,C 为射线AM 上两点,且AB m n =+,2AC m n =-.(1)请用尺规作图确定B ,C 两点的位置(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若3m =,5n =,求BC 的长.14.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OF 为射线,∠AOE=90°,OF 平分∠BOC , (1)若∠EOF=30°,求∠BOD 的度数;(2)试问∠EOF 与∠BOD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15.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DB 的中点,若8,3MN CD ==,求线段AB 的长.16.根据下列要求画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连接线段OB ;(2)画射线AO ,射线AB ;(3)用圆规在射线AB 上截取AC ,使得AC OB =,画直线OC .17.已知,∠AOD=120°,若B 是∠AOD 内任意一点,连接OB .(1) 如图①,若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求∠MON 的度数.(2) 如图②,OC 是∠BOD 内的射线,且∠BOC=20°,若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求∠MON 的大小.18.已知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射线OE 平分AOC ∠,射线OF 平分COB ∠. (1)如图1,若100AOB ∠=︒,30AOC ∠=︒,则EOF ∠=__________度;(2)如图2,若AOB α∠=,AOC β∠=,若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绕点O 旋转,求EOF ∠ 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射线OC 在AOB ∠的外部绕点O 旋转(旋转中AOC ∠、COB ∠均是指小于180︒的角),其余条件不变,请借助图3探究EOF ∠的大小,求EOF ∠的大小.19.如图,OD 平分∠AOB ,OE 平分∠BOC ,∠COD =20°,∠AOB =140°.(1)求∠BOC 的度数.(2)求∠DOE 的度数.20.如图,OC 在BOD ∠内.(1)如果AOC ∠和BOD ∠都是直角.①若60BOC ∠=︒,求AOD ∠的度数;②猜想BOC ∠与AOD ∠的数量关系;(2)如果AOC BOD x ∠=∠=︒,AOD y ∠=︒,求BOC ∠的度数(用含x 、y 的式子表示).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156,48AOD DON ∠=︒∠=︒,射线,,OB OM ON 在AOD ∠内部,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1)求MON ∠的度数;(2)若射线OC 在AOD ∠内部,23NOC ∠=︒,求COM ∠的度数.22.综合与探究问题背景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将一副三角尺按图1所示位置摆放,三角尺ABC 中,∠BAC=90°,∠B=∠C=45°;三角尺ADE 中,∠D=90°,∠DAE=60°,∠E=30°.分别作出∠BAD 、∠CAE 的平分线AM 、AN .然后提出问题:求出∠MAN 的度数.特例探究“智慧小组”的同学决定从特例入手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将三角尺分别按图2、图3所示的方式摆放,AM 和AN 仍然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 其中,按图2方式摆放时,AB 和AE 在同一直线上.按图3方式摆放时, AB 、AD 、AM 在同一直线上.(1)计算:图2中∠MAN 的度数为 °,图3中∠MAN 的度数为 °(直接写出答案,不写过程).发现感悟(2)探究完图2,图3所示的特殊位置问题后,请你猜想图1中∠MAN 的度数为 °; “智慧小组”的同学认为图2,图3中∠BAD 、∠CAE 的度数都已知或能求出具体的度数,图1中,∠MAN=∠MAB+∠BAE+∠EAN ,这些角比较一般化,求不出具体的度数,所以想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如果设∠BAE 为x°,则可以用含x 的式子表示∠BAD 和∠CAE ,进而可以表示∠MAB 和∠EAN ,这样就能求出∠MAN 的度数;请你根据智慧小组的思路,求出图1中∠MAN 的度数.类比拓展(3)受到“智慧小组”的启发,“创新小组”将三角尺按图4所示方式摆放,分别作出∠BAD 、∠CAE 的平分线AM 、AN .他们认为也能求出∠MAN 的度数.请你求出∠MAN 的度数.23.(1)特例感知:如图1,OC 、OD 是AOB ∠内部的两条射线,若120AOD BOC ∠=∠=︒,30AOC ∠=︒,则BOD ∠= °.(2)知识迁移:如图2,OC 是AOB ∠内部的一条射线,若OM 、ON 分别平分AOC ∠和BOC ∠,且AON BOM ∠≠∠,则MOC NOC AON BOM∠-∠∠-∠的值为 . (3)类比探究:如图3,OC 、OD 是AOB ∠内部的两条射线.若OM 、ON 分别平分AOD ∠和BOC ∠,且AOD BOC ∠≠∠,求的值MOC NOD AOD BOC∠-∠∠-∠.24.如图,点A O B 、、在同一条直线上,COD ∠为直角,将COD ∠绕点О在直线AB 上方旋转(AOC ∠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射线OE 是BOC ∠的平分线.(1)当30AOC ∠=︒时,求DOE ∠的度数﹔(2)若OC 恰好将AOE ∠分成了1:2的两个角,求此时DOE ∠的度数.25.如图,已知60cm AB =,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AB 上的点,且AD 与DB 的长度之比2:1.(1)求BD 的长.(2)求CD 的长.26.计算:(1)2113623⎛⎫-+⨯-⎪⎝⎭(2)48396735''︒+︒【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设MC=5x ,CN=4x ,根据线段之间的计算得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题意,设MC=5x ,CN=4x ,则MN=MC+CN=9x ,∵点P 是MN 的中点,∴PN= 12MN= 92x , ∴PC=PN ﹣CN=12x=2, 解得:x=4,∴MN=9×4=36c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计算,由题目中的比例关系设未知数是常见做题技巧,根据线段之间关系列方程求解是解答的关键.2.D解析:D【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三等分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C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AC =BC =12AB =12×12=6(cm ), 点D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①当AD =13AC 时,如图,BD=BC+CD=BC+23AC=6+4=10(cm);②当AD=23AC时,如图,BD=BC+CD′=BC+13AC=6+2=8(cm).所以线段BD的长为10cm或8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分类讨论的思想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分析】依据角的概念、直线的性质、相反数的定义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a的相反数不一定是正数,故错误;B、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之间的距离,故错误;C、有公共顶点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错误;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性质、角的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掌握相关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此题分两种情况:①点A,B在点O同侧时;②点A,B在点O两侧时两种情况.【详解】解:分情况讨论:①点A,B在点O同侧时,由线段OA=4,线段OB=6,∵E,F分别是OA,OB的中点,∴OE=12OA=2,OF=12OB=3,∴EF=OF-OE=3-2=1;②点A,B在点O两侧时,如图,由线段OA=4,线段OB=6,∵E ,F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OE=12OA=2,OF=12OB=3, ∴EF=OE+OF=2+3=5,∴线段EF 的长度为1或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长的求法.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OC=2∠COD ,∠AOB=2∠AOC ,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OD 是AOC ∠的平分线,∠COD=25°,∴∠AOC=2∠COD=50°,∵OC 是AOB ∠的平分线,∴∠AOB=2∠AOC=10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能理解角平分线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6.A解析:A【分析】分情况讨论,点C 在线段AB 上,或点C 在直线AB 上,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线段长.【详解】解:①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6AB cm =,2BC cm =,∴624AC AB BC cm =-=-=,∵M 是AB 的中点,∴132AM AB cm ==, ∵N 是AC 的中点,∴122AN AC cm ==, ∴321MN AM AN cm =-=-=;②如图,点C 在直线AB 上,∵6AB cm =,2BC cm =,∴628AC AB BC cm =+=+=,∵M 是AB 的中点,∴132AM AB cm ==, ∵N 是AC 的中点, ∴142AN AC cm ==, ∴431MN AN AM c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7.C解析:C【分析】写出所有线段之和为AC+AD+AB+CD+CB+BD=AC+AC+3+AC+3+BD+3+3+BD+BD=12+3(AB-CD )=3(AB+1),从而确定这个结果是3的倍数,即可求解.【详解】解:所有线段之和=AC+AD+AB+CD+CB+BD ,∵CD=3,∴所有线段之和=AC+AC+3+AC+3+BD+3+3+BD+BD=12+3(AC+BD )=12+3(AB-CD )=12+3(AB-3)=3AB+3=3(AB+1),∵AB 是正整数,∴所有线段之和是3的倍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线段计数,根据图形写出所有线段之和是解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解,射线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 、射线AB 和射线BA 是不同的射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七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7(73)142条,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解,射线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9.D解析:D【分析】分情况讨论,点C 在线段AB 外,点C 在线段AC 上,根据中点的性质计算线段长度.【详解】解:如图,∵M 是AB 中点,∴152BM AB cm ==, ∵N 是BC 中点, ∴122BN BC cm ==, ∴527MN BM BN cm =+=+=;如图,∵M 是AB 中点,∴152BM AB cm ==, ∵N 是BC 中点, ∴122BN BC cm ==, ∴523MN BM BN cm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10.A解析:A【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互余、互补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A 、90180αβ∠+∠+︒=︒,90αβ∴∠+∠=︒,即α∠与β∠互余,此项符合题意; B 、90β∠=︒,α∠为锐角,90αβ∴∠+∠>︒,则α∠与β∠不可能互余,此项不符题意; C 、18045135αβ∠=∠=︒-︒=︒, 270αβ∴∠+∠=︒,则α∠与β∠不可能互余,此项不符题意;D 、904545,903060αβ∠=︒-︒=︒∠=︒-︒=︒,4560105αβ∴∠+∠=︒+︒=︒,则α∠与β∠不可能互余,此项不符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补角、角的运算,熟练掌握角的运算是解题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时间得到分针和时针所在位置,算出夹角度数,判断选项的正确性.【详解】A 选项,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8和9的中间,夹角是3021575︒⨯+︒=︒;B 选项,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9和10的中间,夹角是30315105︒⨯+︒=︒;C 选项,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10和11的中间,夹角是30415135︒⨯+︒=︒D 选项错误,因为B 是正确的.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角度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钟面角度的求解方法.12.A解析:A【分析】根据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可以判断A 、C ,根据射线的定义可以判断B ,据题意画图可以判断D .【详解】∵线段AB 的长度是A 、 B 两点间的距离,∴(1)错误;∵射线没有长度,∴(2)错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正确;∵在直线上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2cm,当C在B的右侧时,如图,AC=5+2=7cm当C在B的左侧时,如图,AC=5-2=3cm,综上可得AC=3cm或7cm,∴(4)错误;正确的只有1个,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与射线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熟记基本定义,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见解析;(2)7【分析】(1)在射线AM上以点A为端点取m的长得到端点D再以点D为端点向右取n的长可得点B;以点A为端点取2m的长得到点F再以点F为端点向左取n的长可得点C;(2)根据BC=A解析:(1)见解析;(2)7【分析】(1)在射线AM上以点A为端点取m的长,得到端点D,再以点D为端点向右取n的长,可得点B;以点A为端点取2m的长,得到点F,再以点F为端点向左取n的长,可得点C;(2)根据BC=AB-AC计算出BC,将m和n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1)如图,点B和点C即为所作;(2)∵AB=m+n,AC=2m-n,∴BC=AB-AC=m+n-(2m-n)=m+n-2m+n=2n-m=2×5-3=7.【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描述作出相应线段.14.(1)∠BOD=60°;(2)∠BOD=2∠EOF 理由见解析【分析】(1)求出∠FOB=90°-∠EOF=60°由OF 平分∠BOC 求出∠BOC=120°进而求出∠BOD=180°-120°=60°;解析:(1)∠BOD=60°;(2)∠BOD=2∠EOF ,理由见解析【分析】(1)求出∠FOB=90°-∠EOF=60°,由OF 平分∠BOC 求出∠BOC=120°,进而求出∠BOD=180°-120°=60°;(2)设∠EOF=α,将∠FOB 、∠BOC 分别用α的代数式表示,最后∠BOD=180°-∠BOC 即可求解.【详解】解:(1)∠BOE=180°-∠AOE=180°-90°=90°,∵∠EOF=30°,∴∠FOB=90°-30°=60°,∵OF 为∠BOC 的角平分线,∴∠BOC=2∠FOB=120°,∴∠BOD=180°-∠BOC=180°-120°=60°;(2)设∠EOF=α,则∠FOB=90°-α,∵OF 为∠BOC 的角平分线,∴∠BOC=2∠FOB=2(90°-α),∴∠BOD=180°-∠BOC=180°-2(90°-α)=2α,即∠BOD=2∠EO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线,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平角的综合运用,掌握角平分线平分角,垂线得到直角这两个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13【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再求出=10根据求出AB 的长即可;【详解】解: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图形的能力和计算能力解析:13【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得出2,2==AC MC BD DN ,再求出22+=+AC BD MC DN =10,根据AB AC BD CD =++求出A B 的长即可;【详解】解: 8,3MN CD ==835,MC DN ∴+=-=点M 是AC 的中点,点N 是BD 的中点2,2,AC MC BD DN ∴==∴+=+AC BD MC DN22,()2MC DN=+=⨯25=.10∴=++AB AC BD CD=+103=13【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图形的能力和计算能力.16.(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连接OB即可;(2)连接AOAB并延长;(3)先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AC=OB再画直线OC 【详解】解:(1)如图所示线段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射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连接OB即可;(2)连接AO、AB并延长;(3)先用圆规在射线AB上截取AC=OB,再画直线OC.【详解】解:(1)如图所示,线段OB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射线AO、射线AB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直线OC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画线段、射线、和直线,解题关键是遵循题意画图,注意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17.(1)60°;(2)5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MOB和∠BON然后根据∠MON=∠MOB+∠BON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由图②可知∠MON=∠MOC+∠BON-∠BOC根解析:(1)60°;(2)5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MOB和∠BON,然后根据∠MON=∠MOB+∠BON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2)由图②可知,∠MON=∠MOC+∠BON-∠BO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MOC=12∠AOC,和∠BON=12∠BOD,将其代入到∠MON=∠MOC+∠BON-∠BOC中,然后进行角度的等量转换,即可求得.【详解】(1)∵OM平分∠AOB,∴∠MOB=12∠AOB,又∵ ON平分∠BOD,∴∠BON=12∠BOD,∴∠MON=∠MOB+∠BON,=12∠AOB+12∠BOD,=12∠AOD,=12×120°,=60°;(2) ∵OM平分∠AOC,∴∠MOC=12∠AOC,又∵ ON平分∠BOD,∴∠BON=12∠BOD,∴∠MON=∠MOC+∠BON-∠BOC,=12∠AOC+12∠BOD-∠BOC,=12×(∠AOC+∠BOD)-∠BOC,=12×(∠AOD+∠BOC)-∠BOC,=12(120°+20°)-20°,=5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利用.18.(1)50;(2);(3)当射线只有1条在外面时;当射线OEOF都在∠AOB外部时【分析】(1)先求解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从而可得答案;(2)由射线平分射线平分可得可得从而可得答案;(3)分以下解析:(1)50;(2)12EOF α∠=;(3)当射线OE ,OF 只有1条在AOB ∠外面时,12EOF α∠=;当射线OE ,OF 都在∠AOB 外部时,11802EOF α∠=︒-. 【分析】(1)先求解,BOC ∠ 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EOC FOC ∠∠ 从而可得答案; (2)由射线OE 平分AOC ∠,射线OF 平分COB ∠,可得12EOC AOC ∠=∠,12COF COB ∠=∠,可得()11,22EOF AOC BOC AOB ∠=∠+∠∠=∠ 从而可得答案; (3)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当射线OE ,OF 只有1条在AOB ∠外部时,如图3①,②当射线OE ,OF 都在AOB ∠外部时,如图3②,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1,,22COE AOC COF BOC ∠=∠∠=∠ 结合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解:(1) 100AOB ∠=︒,30AOC ∠=︒,1003070,BOC AOB AOC ∴∠=∠-∠=︒-︒=︒射线OE 平分AOC ∠,射线OF 平分COB ∠,1115,35,22EOC AOC FOC BOC ∴∠=∠=︒∠=∠=︒ 153550EOF EOC FOC ∴∠=∠+∠=︒+︒=︒,故答案为:50.(2)∵射线OE 平分AOC ∠,射线OF 平分COB ∠ ∴12EOC AOC ∠=∠,12COF COB ∠=∠ ()12EOF EOC COF AOC BOC ∴∠=∠+∠=∠+∠∠ 1,2AOB =∠ ,AOB α∠=1.2EOF α∴∠= (3)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射线OE ,OF 只有1条在AOB ∠外部时,如图3①,同理可得:11,,22COE AOC COF BOC ∠=∠∠=∠ ()111,222EOF COF COE BOC AOC AOB α∴∠=∠-∠=∠-∠=∠= ②当射线OE ,OF 都在AOB ∠外部时,如图3②,同理可得:11,,22COE AOC COF BOC ∠=∠∠=∠ ()()111360180,222EOF EOC COF AOC BOC AOB α∴∠=∠+∠=∠+∠=︒-∠=︒- 综上所述:当射线OE ,OF 只有1条在AOB ∠外面时,12EOF α∠=;当射线,OE OF 都在AOB ∠的外部时,11802EOF α∠=︒-.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运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动态定义,分类思想的运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9.(1)∠BOC =50°;(2)∠DOE =45°【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DOB =∠AOB =70°再由∠BOC =∠BOD ﹣∠COD 即可得出结果;(2)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COE =∠BOC =25解析:(1)∠BOC =50°;(2)∠DOE =45°【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DOB =12∠AOB =70°,再由∠BOC =∠BOD ﹣∠COD ,即可得出结果;(2)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COE =12∠BOC =25°,再由∠DOE =∠COE +∠COD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1)∵OD 平分∠AOB ,∴∠DOB =12∠AOB =12×140°=70°, ∴∠BOC =∠BOD ﹣∠COD =70°﹣20°=50°;(2)∵OE 平分∠BOC ,∴∠COE =12∠BOC =12×50°=25°, ∴∠DOE =∠COE +∠COD =25°+20°=4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等知识;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0.(1)①;②;(2)【分析】(1)①根据直角的定义先求出∠AOB 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出答案;②先得到再得出代入求出即可;(2)类比②可得:∠AOD+∠BOC=∠BOD+∠AOC 依此代入计算即可求解析:(1)①120AOD ∠=︒;②180BOC AOD ∠+∠=︒;(2)()2BOC x y ∠=-︒【分析】(1)①根据直角的定义先求出∠AOB ,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出答案;②先得到90AOD BOD AOB AOB ∠=∠+∠=︒+∠,再得出9090BOC AOD BOC AOB AOC ∠+∠=∠+︒+∠=︒+∠,代入求出即可;(2)类比②可得:∠AOD+∠BOC=∠BOD+∠AOC ,依此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1)①∵AOC ∠和BOD ∠都是直角,60BOC ∠=︒,∴30AOB ∠=︒,∴120AOD AOB BOD ∠=∠+∠=︒;②猜想180BOC AOD ∠+∠=︒.证明:∵90BOD ∠=︒,∴90AOD BOD AOB AOB ∠=∠+∠=︒+∠,∵90AOC ∠=︒,∴90909090180BOC AOD BOC AOB AOC ∠+∠=∠+︒+∠=︒+∠=︒+︒=︒; (2)类比②可得:AOD BOC BOD AOC ∠+∠=∠+∠,∵BOD AOC x ∠=∠=︒,∴2AOD BOC BOD AOC x ∠+∠=∠+∠=︒,∵AOD y ∠=︒,∴()2BOC x y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形进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好,但有一定的难度.三、解答题21.(1)∠MON=78°;(2)∠COM=101°或55°【分析】(1)由题意易得11,22BON BOD BOM AOB ∠=∠∠=∠,由∠BOD+∠AOB=∠AOD ,进而问题可求解;(2)由题意可分当射线OC 在∠MON 的外部时和当射线OC 在∠MON 的内部时,然后分类求解即可.【详解】解:(1)∵OM 平分∠AOB ,ON 平分∠BOD , ∴11,22BON BOD BOM AOB ∠=∠∠=∠, ∵∠AOD=∠BOD+∠AOB=156°, ∴()111567822MON BON BOM BOD AOB ∠=∠+∠=∠+∠=⨯︒=︒; (2)由题意得:①当射线OC 在∠MON 的外部时,如图所示:由(1)得∠MON=78°,∵∠CON=23°,∴∠COM=∠CON+∠MON=101°;②当射线OC 在∠MON 的内部时,如图所示:∴∠COM=∠MON-∠NOC=55°;综上所述:∠COM=101°或5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关系,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2.(1)75,75;(2)75,过程见解析;(3)105°.【分析】(1)图2,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11,22EAM MAD EAD CAN NAB CAB ∠=∠=∠∠=∠=∠,再结合角的和差解题即可;图3,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12CAN NAE CAE ∠=∠=∠,再结合角的和差解题即可;(2)由∠MAN=∠MAB+∠BAE+∠EAN ,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3)由∠MAN=∠MAD +∠EAN-∠DAE ,结合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详解】解:(1)图2中,AM 和AN 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 1130,4522EAM MAD EAD CAN NAB CAB ∴∠=∠=∠=︒∠=∠=∠=︒ 304575MAN EAM NAB ∴∠=∠+∠=︒+︒=︒;图3中,AM 和AN 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111()(9060)15222CAN NAE CAE CAB EAB ∴∠=∠=∠=∠-∠=⨯︒-︒=︒ 901575MAN MAC CAN ∴∠=∠-∠=︒-︒=︒故答案为:75;75;(2)设∠BAE 为x°,则∠BAD=∠DAE- x°=60°- x°,∠CAE=∠BAC- x°=90°-x°因为AM 和AN 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所以∠MAB=12∠BAD =12(60°- x°)=30°-12x°∠EAN=12∠CAE=12(90°- x°)=45°+12x°. 所以∠MAN=∠MAB+∠BAE+∠EAN =(30°-12 x°)+ x°+(45°-12 x°) =75°,故答案为:75°;(3)设∠BAE 为x°,则∠BAD=∠DAE+ x°=60°+ x°,∠CAE=360°-∠BAC-∠BAE=360°-90°-x°=270°-x°,因为AM 和AN 是∠BAD 和∠CAE 的平分线,所以∠MAD=12∠BAD =12(60°+ x°)=30°+12 x° ∠EAN=12∠CAE=12(270°- x°)=135°-12x°. 所以∠MAN=∠MAD +∠EAN-∠DAE=(30°+12 x°)+(135°-12x°)- 60° =105°.【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板的特殊角、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3.(1)30;(2)1;(3)12 【分析】(1)根据AOD BOC ∠=∠,可推出AOC BOD ∠=∠,即可求出结果.(2)根据OM 、ON 分别是AOC ∠和BOC ∠角平分线,可得出2AOC MOC ∠=∠,2BOC NOC ∠=∠,通过化简计算从而得到AON BOM MOC NOC ∠-∠=∠-∠,进而求出比值结果.(3)根据OM 、ON 分别是AOD ∠和BOC ∠角平分线,可得到12MOD AOD ∠=∠,12NOC BOC ∠=∠,()12MOC NOD AOD BOC ∠-∠=∠-∠,进而求出比值结果. 【详解】(1)∵120AOD BOC ∠=∠=︒∴AOD COD BOC COD ∠∠=∠-∠-,∴AOC BOD ∠=∠∵30AOC ∠=︒∴30BOD ∠=︒(2)∵OM 、ON 分别平分AOC ∠,BOC ∠,2AOC MOC ∴∠=∠,2BOC NOC ∠=∠,AON AOC NOC ∠=∠+∠BOM BOC MOC ∠=∠+∠()()AON BOM AOC BOC NOC MOC ∴∠-∠=∠-∠+∠-∠22MOC NOC NOC MOC =∠-∠+∠-∠MOC NOC =∠-∠,AON BOM ∠≠∠,1MOC NOC AON BOM∠-∠∴=∠-∠ (3)∵OM 、ON 分别平分AOD ∠和BOC ∠,12MOD AOD ∴∠=∠,12NOC BOC ∠=∠, 又MOC MOD COD ∠=∠-∠,NOD NOC COD ∠=∠-∠,()()MOC NOD MOD COD NOC COD ∴∠-∠=∠-∠-∠-∠,MOD NOC =∠-∠1122AOD BOC =∠-∠ ()12AOD BOC =∠-∠ 12MOC NOD AOD BOC ∠-∠∴=∠-∠;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计算,准确找出题目中的等角,利用等角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解题关键.24.(1)15DOE ∠=;(2)18DOE ∠=或45【分析】(1)利用平角的定义求得∠BOC=15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COE=75︒,再利用余角的性质即可求得∠DOE=15︒;(1)分:①∠AOC :∠COE=1:2;②∠AOC :∠COE=2:1两种情况讨论,利用平角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30180AOC AOB ∠=︒∠=︒,,∴150BOC AOB AOC ∠=∠-∠=︒,∵射线OE 是BOC ∠的平分线,∴75COE BOE ∠=∠=,∵90COD ∠=,∴907515DOE COD COE ∠=∠-∠=︒-︒=;(1)∵OC 恰好将AOE ∠分成了1:2的两个角,∴有两种情况:①∠AOC :∠COE=1:2;②∠AOC :∠COE=2:1;①如答图1,当∠AOC :∠COE=1:2时,设∠AOC=x ,∠COE=2x ,则2BOE COE x ∠=∠=,∵180AOB ∠=︒,∴22180x x x ++=︒,解得,36x =︒,∴272EOC x ∠==︒,∴907218DOE COD COE ∠=∠-∠=︒-︒=︒;②如答图2,当∠AOC :∠COE=2:1时,设∠AOC=2x ,∠COE=x ,则BOE COE x ∠=∠=,∵180AOB ∠=︒∴2180x x x ++=︒,解得,45x =︒,∴45EOC x ∠==︒,∴904545DOE COD COE ∠=∠-∠=︒-︒=︒;综上所述18DOE ∠=或4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的识别图形并且运用好有关性质准确计算角的和差倍分是解题的关键.25.(1)20cm ;(2)10cm【分析】(1)根据AD 与DB 的长度之比2:1列式求解即可;(2)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BC ,再由CD=BC-BD ,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60cm AB =,AD 与DB 的长度之比2:1, ∴16020cm 3BD =⨯= (2)∵60cm AB =,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 ∴130cm 2BC AB ==, ∴CD BC BD =- 3020=-10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26.(1)-8;(2)'11614︒【分析】(1)先算乘方和括号,再算乘法,后算加法;(2)两个度数相加,度与度,分与分对应相加,分的结果若满60,则转化为度,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2113623⎛⎫-+⨯-⎪⎝⎭ =1966-+⨯=-9+1=-8;(2)48396735''︒+︒='︒11574='︒.11614【点睛】'=是解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及度、分、秒的计算,熟练掌握1°=60',160''答本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平面图》中第3~4节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整理试题以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平面图》中第3~4节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整理试题以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基本平面图形》中角以及角的比较测试试题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判断时钟的分针与时针互相垂直时,他们每个人都说了两个时间,说对的是()A、甲说3点时和3点30分B、乙说6点15分和6点45分C、丙说9时整和12时15分D、丁说3时整和9时整2、如图,四条表示方向的射线中,表示北偏东60°的是()A、B、C、D、3、以下给出的四个语句中,结论正确的有()①如果线段AB=BC,则B是线段AC的中点;②线段和射线都可看作直线上的一部分;③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④如图,∠ABD也可用∠B表示;A、1个B、2个C、3个D、4个4、用一副三角板不能做出下列哪个角?( )A、105°B、75°C、15°D、65°5、如图,下列表示角的方法,错误的是( )A、∠1与∠AOB表示同一个角;B、∠AOC也可用∠O来表示C、图中共有三个角:∠AOB、∠AOC、∠BOC;D、∠β表示的是∠BOC6、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A、锐角B、钝角C、直角D、不能确定7、下面表示∠ABC的图是()A、B、C、D、8、已知OA⊥OC,∠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A、30°B、150°C、30°或150°D、以上都不对9、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和OC,使∠AOB=70°,∠BOC=30°,则∠AOC等于()A、40°B、100°C、40°或100°D、30°或120°10、如图,∠AOB=90°,以O为顶点的锐角共有()个A、6B、5C、4D、311、8点30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是()A、70°B、75°C、80°D、60°∠BOC,则∠BOC的度数是()12、如图,∠AOB为平角,且∠AOC=12A、100°B、135°C、120°D、60°13、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DOB.若∠COB=35°,则∠AOD等于( )A、35°B、70°C、110°D、145°14、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且∠COD=25°,则∠AOB等于()A、50°B、75°C、100°D、120°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射线就是直线C、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小于平角的角可分为锐角和钝角两类16、有下列说法:①平角是一条直线;②射线是直线的一半;③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④用一个放大镜去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度数也被放大了;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⑥120.5°=7250′.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

(七年级)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专项练习试题_附答案_北师大,人教版等通用版本

(七年级)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专项练习试题_附答案_北师大,人教版等通用版本

初一基本平面图形一、单选题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4,3),PQ ⊥x 轴于Q ,M ,N 分别为OQ ,OP 上的动点,则QN +MN 的最小值为( )A .7225B .245C .125D .9625 2.已知,点C 在直线 AB 上, AC =a , BC =b ,且 a ≠b ,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线段 MC 的长为( )A .2a b +B .2a b -C .2a b +或2a b -D .+2a b 或||2a b - 3.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C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 ,则AB=3BD ;②若AC=BD ,则AM=BN ;③AC-BD=2(MC-DN );④2MN=AB-CD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4.把 8.32°用度、分、秒表示正确的是( )A .8°3′2″B .8°30′20″C .8°18′12″D .8°19′12″ 5.经过平面上的四个点,可以画出来的直线条数为( )A .1B .4C .6D .前三项都有可能6.如图,点M 在线段AN 的延长线上,且线段MN=20,第一次操作:分别取线段AM 和AN 的中点11M N ,;第二次操作:分别取线段1AM 和1AN 的中点22,M N ;第三次操作:分别取线段2AM 和2AN 的中点33,M N ;……连续这样操作10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11221010M N M N M N +++=L ( )A .910202-B .910202+C .1010202-D .1010202+ 7.已知线段AC 和BC 在同一直线上,AC =8cm ,BC =3cm ,则线段AC 的中点和BC 中点之间的距离是( )A .5.5cmB .2.5cmC .4cmD .5.5cm 或2.5cm8.如图,将一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在桌面上,下列各组角一定能互补的是( )A .∠BCD 和∠ACFB .∠ACD 和∠ACFC .∠ACB 和∠DCBD .∠BCF 和∠ACF9.如图,在公路 MN 两侧分别有 A 1, A 2......A 7,七个工厂,各工厂与公路 MN(图中粗线)之间有小公路连接.现在需要在公路 MN 上设置一个车站,选择站址的标准是“使各工厂到车站的距离之和越小越好”.则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车站的位置设在 C 点好于 B 点;②车站的位置设在 B 点与 C 点之问公路上任何一点效果一样;③车站位置的设置与各段小公路的长度无关.A .①B .②C .①③D .②③ 10.如图,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 ,B ,C 各区分别住有职工10人,15人,45人,且这三个区在一条大道上(A ,B ,C 三点共线),已知AB =150m ,BC =90m .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A .点AB .点BC .点A ,B 之间D .点C 11.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如图所示:两条直线相交,三条直线相交,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最多有三个交点;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40个B.45个C.50个D.55个二、填空题12.已知点A,B,C都在直线l上,点P是线段AC的中点.设AB a=,PB b,则线段BC的长为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13.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3,BC=2,则AC=_____.14.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2|+(b﹣1)2=0,A、B 之间的距离记作|AB|,定义:|AB|=|a﹣b|.①线段AB的长|AB|=3;②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当|PA|﹣|PB|=2时,x=0.5;③若点P在A的左侧,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P在A的左侧移动时|PM|+|PN|的值不变;④在③的条件下,|PN|﹣|PM|的值不变.以上①②③④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5.已知∠AOB=90°,射线OC在∠AOB内部,且∠AOC=20°,∠COD=50°,射线OE、OF分别平分∠BOC、∠COD,则∠EOF的度数是_____.16.把一根绳子对折成一条线段AB,在线段AB取一点P,使AP=13PB,从P处把绳子剪断,若剪断后的三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30cm,则绳子的原长为______cm.17.钟表4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 。

基本平面图形常考题型(角度计算)(北师版)(含答案)

基本平面图形常考题型(角度计算)(北师版)(含答案)

基本平面图形常考题型(角度计算)(北师版)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与∠AOB表示同一个角B.∠AOC可用∠O来表示C.图中共有三个角∠AOB,∠AOC,∠BOCD.∠α表示的是∠BOC答案:B解题思路:角有四种表示方法:①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可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表示这个角,顶点处有多个角时,不能用顶点处的一个字母来表示这个角,例如该题中不能用∠O表示角);②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③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如∠α,∠β,∠γ,…;④用一个数字表示,如∠1,∠2,….因此选项A和选项D正确,选项B错误.图中共有3个角,可以表示为∠AOB,∠AOC,∠BOC,所以选项C说法正确.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的表示2.如图,OC平分∠AOB,OD平分∠AOC,若∠COD=25°,则∠AOB的度数为( )A.100°B.80°C.75°D.70°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3.如图,∠AOB=90°,∠AOC=36°,∠COD:∠COB=1:2,则∠BOD的度数为( )A.18°B.36°C.27°D.31°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的计算4.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则∠BOD的度数是( )A.35°B.55°C.70°D.110°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度的计算5.如图所示,∠AOC=90°,∠COB=α,OD平分∠AOB,则∠COD的度数为(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的计算6.已知从点O出发的三条射线OA,OB,OC,若∠AOB=50°,∠AOC=30°,则∠BOC的度数为( )A.80°或20°B.40°或10°C.40°或20°D.80°或10°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度的计算7.如图,已知OC平分∠AOB,∠AOC=35°,求∠AOB的度数.解:如图,∵OC平分∠AO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OB的度数为70°.①∠AOB=2∠AOC;②∠COB=∠AOC;③∠AOC=∠AOB;④∠AOC=35°;⑤.以上空缺处依次所填最恰当的是( )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④⑤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过程训练。

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试题答案及解析

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试题答案及解析1.过一点可以画出()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一条B.两条C.三条D.无数条【答案】A【解析】过直线外一点有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据此解答.解:过直线外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过直线外一点有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知识.2.在同一个平面内,一条直线用a 表示,另一条直线用b 表示.如果直线a 和直线b是不相交的,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 是平行线B.a和b互相平行C.b是平行线D.a和b互相垂直【答案】B【解析】因为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据此判断即可.解:因为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如果直线a 和直线b是不相交的,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所以a和b互相平行.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3.画一条线段,把这个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答案】【解析】利用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过梯形的上底的一个端点A,作腰CD的平行线AE即可.解:如图所示,AE即为所要求作的线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4.判断:读数时,只要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级的数字就行.10cm的直线比8cm的射线长2cm.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五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答案】错误;错误;错误;正确【解析】(1)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即读多位数时,应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读“万或亿”字.(2)直线没有端点,它向两方无限延伸,无法量得其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向一方无限延伸,也无法量得其长度;据此解答即可.(3)根据题意,可以假设这个两位数和三位数都是最小的数,然后再进行判断即可;(4)由垂直和平行的特征和性质可知: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据此判断即可.解:(1)解:读多位数时,应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读“万或亿”字.所以读数时,只要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级的数字就行.是错误的;(2)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它向两方无限延伸,无法量得其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向一方无限延伸,也无法量得其长度;所以10cm的直线比8cm的射线长2cm,是错误的;(3)根据题意,假设这个两位数和三位数都是最小的数,即分别是10、100,那么,10×100=1000,因为1000是四位数,与题意不符,所以,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五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是错误的;(4)由垂直和平行的特征和性质可知: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所以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正确的.故答案为:错误;错误;错误;正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读法,注意读亿级和万级数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区别是最后再加读“万或亿”字.此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射线的含义,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几位数取决于两个因数的大小.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少是四位数,最多是五位数.此题考查了垂直和平行的特征和性质,应注意理解和灵活运用.5.在如图的平行线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答案】【解析】先在两条平行线中画出一条垂线段,量出长度,然后以这条垂线段的两个端点为正方形的两个顶点,在两条平行线上分别截取和垂线段相等的两条线段,连接截取的另两个端点即可得出平行线里最大的正方形.解:由分析作图如下: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所作出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6.和如图的直线相距1cm的平行线你能画几条?试着画一画吧.【答案】【解析】与已知直线相距1厘米的点能找出2个,在直线的两侧各一个,因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答平行线只能画一条,所以经过这两个点可以画出两条平行线,据此回答即可.解:如图,距离已知直线的距离为1厘米的点能找出两个,所以能画出两条平行线,如下图: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平行线的画法.7.画出图形指定底的高.【答案】【解析】根据梯形的高的意义,梯形的上下底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由此解答.解:作梯形上下底的垂线段即可.如下图:点评:此题的解答主要明确梯形的高的意义,根据作垂线的方法解决问题.8.画出两个图形的一条高.【答案】【解析】在平行四边形中,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作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叫做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习惯上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时都从一个顶点出发作一边的垂线;同样在梯形中,从一底的任一点作另一底的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习惯上作梯形的高时都从上底(较短的底)一个顶点出发作下底的垂线.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很多同学作高时画不垂直,可以用两个三角板来完成.高一般用虚线来表示,要标出垂足.9.想一想,选一选.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都有可能(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垂直于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答案】A,A【解析】(1)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据此解答.(2)根据垂直定义得出∠CMB=∠ENB=9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求出即可.解:(1)由分析可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条直线都和一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因为CD⊥AB,EF⊥AB,所以∠CMB=∠ENB=90°,所以CD∥EF.所以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垂直于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故答案为:A,A.点评:此题考查了垂直于平行的特征及性质,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10.两条笔直的铁轨互相.【答案】平行【解析】根据平行的含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据此判断即可.解:根据平行的含义可知:两条笔直的铁轨互相平行;故答案为:平行.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的含义,应注意理解和应用.11. x的3倍与4的差是非负数,列不等式是.【答案】3x﹣4≥0【解析】关键描述语是:差是非负数.最后算的差应大于或等于0.解:根据题意,得3x﹣4≥0.点评:读懂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弄清运算的先后顺序和不等关系,才能把文字语言的不等关系转化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不等式.12.已知不等式3(x﹣2)+5<4(x﹣1)+6的最小整数解为方程2x﹣ax=3的解,则代数式4a﹣的值为.【答案】代入代数式4a﹣=4×﹣=14﹣4=10【解析】先求得不等式3(x﹣2)+5<4(x﹣1)+6的解集,可求得x的最小整数解是﹣2,也就是方程2x﹣ax=3的解是x=﹣2,把x=﹣2代入2x﹣ax=3,求出a=,代入代数式4a﹣即可求解.解:因为3(x﹣2)+5<4(x﹣1)+6,去括号得3x﹣6+5<4x﹣4+6移项得3x﹣4x<﹣4+6+6﹣5合并同类项得﹣x<3系数化为1得x>﹣3,所以x的最小整数解是﹣2,也就是方程2x﹣ax=3的解是x=﹣2,把x=﹣2代入2x﹣ax=3,得到a=,代入代数式4a﹣=4×﹣=14﹣4=10.点评:注意理解最小整数既可以是正整数,0,也可以是负整数.解题关键是先求出不等式的解,再代入方程求出a的值,最后把a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值.13.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垂直..【答案】错误【解析】因为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垂直只是相交情况中的一种,据此判断即可.解:由分析可知: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一定垂直.…,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明确垂直只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14.过P点画出AB的平行线,画出BC的垂线.【答案】【解析】(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AB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AB重合的直角边和P点重合,过P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BC重合,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P点重合,过P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解:据分析作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作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15.过B点画出角两边的平行线.【答案】【解析】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B点重合,过B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解:由分析画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平行线的能力.16.过点A分别画直线的平行线.【答案】【解析】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解:作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能力.17.要划船从A点到河的对岸,把最短的线路画出来,然后过B点画出与河流平行的直线.【答案】【解析】(1)把河的对岸看做一条直线,依据垂线段最短,作出A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即可解答.(2)将河岸的一条边当作已知直线,B点是已知直线外一点,根据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画出过B点与河流平行的直线即可.解:如图所示:,红色垂线段即为所求最短路线;过B点的直线即为所求与河流平行的直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点到直线距离知识的掌握和画垂线段、平行线的能力.18.过顶点C作AB的平行线,再过B点作AC的垂线.【答案】【解析】(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AB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AB重合的直角边和C点重合,过C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2)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的AC重合,沿AC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B点重合,过B沿直角边向AC画直线即可.解:根据分析:(1)过C点画AB的平行线,(2)过B点画AC的垂线.画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垂线和平行线的作图能力.19.你能在下面的平行线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答案】【解析】先在两条平行线中画出一条垂线段,量出长度,然后以这条垂线段的两个端点为正方形的两个顶点,在两条平行线上分别截取和垂线段相等的两条线段,连接截取的另两个端点即可得出平行线里最大的正方形.解:由分析作图如下: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所作出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20.请你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把图形画成一个长方形.【答案】【解析】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顶点重合,过顶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解:作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平行线作长方形的能力.21.画出下面图形指定底的高.【答案】【解析】在图形中标上字母,如下图,从A点做AE⊥BC,交BC于E,则AE即为所求.解:从A点做AE⊥BC,交BC于E,则AE即为所求.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作图能力,考查了画出图形指定底的高.22.作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答案】【解析】已知长方体的长为3厘米,宽2厘米,据已知条件用直尺及三角尺作图即可.解:点评:作正方形及长方形要用到直尺及三角尺.23.(2013•华亭县模拟)过已知直线外的一点A(1)作直线的平行线(2)作直线的垂线.【答案】【解析】(1)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的已知直线重合,沿重合的直线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沿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L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解:画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画图能力.24.下列各组直线,组互相平行,组互相垂直.【答案】②,③【解析】根据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据此解答即可.解:下列各组直线,②组互相平行,③组互相垂直;故答案为:②,③.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和垂直的定义.25.小明绕水池边走一圈,走了多少米?【答案】小明绕水池边走一圈,走了210米【解析】依据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意义,将组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即可得解.解:60+30+15+60+30+15=(60+30+15)×2=105×2=210(米);答:小明绕水池边走一圈,走了210米.点评: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意义.26.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条.A.1B.2C.8D.无数条【答案】D【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指对边之间的距离,那么,两组对边之间都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所以,有无数条高,即可选择.解:由分析可知,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27.用两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A.24厘米B.18厘米C.12厘米【答案】B【解析】用2个边长3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方法只有一种,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是(3×2)厘米,宽是3厘米,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它的周长.据此解答.解:拼成后长方形的长是:3×2=6(厘米),拼成后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拼成后长方形的周长是:(6+3)×2,=9×2,=18(厘米),答:它的周长是18厘米.故答案选:B.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拼成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2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如把它平均分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cm..【答案】错误【解析】如图所示,先依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其长和宽的和,由题意可知,长方形的长应等于其宽的2倍,从而依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解.解:设长方形的宽为a,则其长为2a,a+2a=24÷2,3a=12,a=4,4×4=16(厘米);答: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29.(2012•通川区模拟)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答案】错误【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则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另一组对边不平行;进行解答即可.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30.如图,用2条线段可以把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4部分,这两条分割线的长度总和是20厘米(如图),现在请你用不超过4条的线段将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5部分,要求找出3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其分割线的长度总和必须小于40厘米,在图中画分割线并在每个图下面的横线上写上分割线的长度总和.【答案】【解析】首先一个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00平方厘米,分成相等的五份,每份面积应为20平方厘米;第一种方法:把它分为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和四个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第二种方法:把它分为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和四个底边为5厘米,高为8厘米直角三角形;第三种方法:把它分成中间一个正方形和四个角上四个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所示.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点评:本题先把每一个正方形的两条对边都5等分是解答的关键确定分割线长度总和最短是难点.31.一块长方形布料长5米,宽比长短2米,这块布料的周长是多少米?【答案】这块布料的周长是16米【解析】首先求出它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解:(5+5﹣2)×2,=8×2,=16(米);答:这块布料的周长是16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公式的灵活运用.32.农业科技小组有块劳动基地(如图),他们要在四周扎上围栏,他们需要扎多长的围栏?【答案】他们需要扎104米长的围栏【解析】由题意得出:四周扎上围栏的长度等于正方形的周长,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即可解答.解:26×4=104(米),答:他们需要扎104米长的围栏.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周长的计算.33.如图是中心小学操场示意图.小刚绕操场周边跑一圈,跑多少米?【答案】90.84米【解析】由题意得操场一周是由长方形和圆周组成的,圆的直径为30﹣24=6米,半径为6÷2=3米,长方形的长是24米,宽为18﹣3×2=12米,根据圆的周长=πd,长方形周长=长×2+宽×2,把圆周的长和长方形四条边相加即可求出操场的长度.解:圆的半径为:(30﹣24)÷2=3(米),所以操场的周长为:(18﹣2×3)×2+24×2+3.14×(30﹣24),=24+48+18.84,=90.84(米).答:跑90.84米.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得出整个操场的组成部分.34.下面的图形有周长吗?如果有请用彩笔描出来.【答案】【解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据此判断出哪些图形有周长,再用彩笔沿图形的一周描出图形的周长即可.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由此可知,从左数1、2、3、4、6、8、9有周长,用彩笔描出如下:点评:此题考查了周长的定义,要注意掌握判断什么图形有周长的方法.35.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为40米,把它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一千分之一,缩小后的图形周长是多少?【答案】0.16米【解析】根据比例尺,先求出缩小后的边长,再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40×=0.04(米),0.04×4=0.16(米),答:缩小后的图形的周长是0.16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周长以及利用比例尺的计算应用.36.一个正方形果园,边长是340米,如果要用篱笆把果园的四周围起来,求篱笆的长是多少米?【答案】1360米【解析】此题要求四周篱笆的长度,就是求这个边长为340米的正方形果园的周长,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列式求篱笆长.解:340×4=1360(米).答:篱笆的长是136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的应用,是基础题型.37.周长是80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长是2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答案】12【解析】因为长方形周长=(长+宽)×2,所以周长除以2就是一条长和宽的长度之和,再减去长就是宽的长度.解:80÷2﹣28,=40﹣28,=12(厘米).答:宽是12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38.先测量,再算出他们的周长.【答案】长方形的周长是8.8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7.4厘米【解析】首先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它的邻边的长度,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c=(a+b)×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解:(2.4+2)×2,=4.4×2,=8.8(厘米);(2.1+1.6)×2,=3.7×2,=7.4(厘米);答:长方形的周长是8.8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7.4厘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在掌握长度测量方法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39.用两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1)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2)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答案】拼成后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拼成后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解析】用两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长是(8+8)厘米,宽是2厘米,拼成正方形的边长是(4+4)厘米,然后根据它们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据此解答.解:拼成长方形的周长是:(8+8+2)×2,=18×2,=36(厘米).拼成后正方形的周长是:(4+4)×4,=8×4,=32(厘米).答:拼成后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拼成后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拼成后图形的边长,再根据它们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40.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比长少43%,则圆的面积是多少?【答案】圆的面积是78.5平方厘米【解析】根据“宽比长少43%”,知道宽是长的(1﹣43%),由此先求出长方形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即圆的周长;再由圆的周长公式的变形,求出圆的半径,最后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求出面积即可.解:长方形的宽:10×(1﹣43%)=5.7(厘米),圆的周长:(10+5.7)×2,=15.7×2,=31.4(厘米),圆的半径:31.4÷3.14÷2=5(厘米),面积是:3.14×5×5,=15.7×5,=78.5(平方厘米),答:圆的面积是78.5平方厘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要求问题,一步一步的确定要求的量,分别根据相应的公式和公式的变形,列式解决问题.41.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答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分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解析】(1)要拼成一个长方形,必须两个同样的长方形的宽重合在一起,如下图,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即可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2)要拼成一个正方形,必须两个同样的长方形的长重合在一起,如下图,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即可求出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解:(1)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8+8=16(分米),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16+4)×2,=20×2,=40(分米);(2)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8分米,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8×4=32(分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分米;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点评: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再根据相应的公式解决问题.42.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答案】700【解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先求出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1圈的米数,再乘2即可求出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的米数.解:(100+75)×2×2,=175×2×2,=175×4,=700(米);答: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2圈,跑了700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的实际应用.43.下面都是由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数一数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1)厘米;(2)厘米;(3)厘米.【答案】14、12、10【解析】数清楚每个图形的周长由多少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组成,问题即可得解.解:(1)1×14=14(厘米);(2)1×12=12(厘米);(3)1×10=10(厘米);答:三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14厘米、12厘米和10厘米.故答案为:14、12、1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数清楚每个图形的周长由多少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组成.。

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知识点:1、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2、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组成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3、三大规律(1)平移规律:点的平移规律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图形的平移规律找特殊点(2)对称规律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x轴上→纵坐标为0;y轴上→横坐标为0;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横纵坐标相等;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点P在第二象限内,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A.(﹣4,3)B.(﹣3,﹣4)C.(﹣3,4)D.(3,﹣4)2.如图,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A.(5,2) B.(﹣6,3)C.(﹣4,﹣6)D.(3,﹣4)3.如图,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则棋子“炮”的坐标为()A.(3,2) B.(3,1) C.(2,2) D.(﹣2,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m2+1)一定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 (﹣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A.(2,9) B.(5,3) C.(1,2) D.(﹣9,﹣4)6.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A.2 B.3 C.4 D.57.点P(﹣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A.(﹣3,0)B.(﹣1,6)C.(﹣3,﹣6)D.(﹣1,0)8.如果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P点坐标为()A.(0,2) B.(2,0) C.(4,0) D.(0,﹣4)9.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A.(5,4) B.(4,5) C.(3,4) D.(4,3)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A.(2,5) B.(﹣8,5)C.(﹣8,﹣1)D.(2,﹣1)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m﹣3,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为()A.﹣1<m<3 B.m>3 C.m<﹣1 D.m>﹣112.若点A(a+1,b﹣2)在第二象限,则点B(﹣a,b+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孔明做走棋的游戏,其走法是:棋子从原点出发,第1步向右走1个单位,第2步向右走2个单位,第3步向上走1个单位,第4步向右走1个单位…依此类推,第n步的走法是:当n能被3整除时,则向上走1个单位;当n 被3除,余数为1时,则向右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2时,则向右走2个单位,当走完第100步时,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是()A.(66,34)B.(67,33)C.(100,33)D.(99,34)14.小明的家,学校和书店依次坐落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学校在家南边20米,书店在家北边100米,小明从家出来向北走了50米,又向北走了﹣7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A.家B.学校C.书店D.不在上述地方15.如图为小杰使用手机内的通讯软件跟小智对话的纪录.根据图中两人的对话纪录,若下列有一种走法能从邮局出发走到小杰家,则此走法为何?()A.向北直走700公尺,再向西直走100公尺B.向北直走100公尺,再向东直走700公尺C.向北直走300公尺,再向西直走400公尺D.向北直走400公尺,再向东直走300公尺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变换:(1)f(m,n)=(m,﹣n),如f(2,1)=(2,﹣1);(2)g(m,n)=(﹣m,﹣n),如g (2,1)=(﹣2,﹣1)按照以上变换有:f[g(3,4)]=f(﹣3,﹣4)=(﹣3,4),那么g[f(﹣3,2)]=.17.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是.18.如图,把“QQ”笑脸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左眼A的坐标是(﹣2,3),嘴唇C 点的坐标为(﹣1,1),则将此“QQ”笑脸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右眼B的坐标是.19.若第二象限内的点P(x,y)满足|x|=3,y2=25,则点P的坐标是.20.如图的围棋盘放在某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白棋②的坐标为(﹣7,﹣4),白棋④的坐标为(﹣6,﹣8),那么黑棋①的坐标应该是.21.如图,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鱼”的每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22.如图,这是台州市地图的一部分,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km,甲、乙两人对着地图如下描述路桥区A处的位置.则椒江区B处的坐标是.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次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用n表示).24.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4,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100个点的坐标为.三.解答题(共15小题)26.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C点坐标为(1,2).(1)写出点A、B的坐标:A(,)、B(,)(2)将△ABC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B′C′,则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B′(,)、C′(,).(3)△ABC的面积为.27.王霞和爸爸、妈妈到人民公园游玩,回到家后,她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了公园的景区地图,如图所示.可是她忘记了在图中标出原点和x轴、y轴.只知道游乐园D的坐标为(2,﹣2),你能帮她求出其他各景点的坐标吗?28.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处出发去看望B、C、D处的其它甲虫,规定: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如果从A到B记为:A→B(+1,+3),从B到A记为:A→B(﹣1,﹣3),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那么图中(1)A→C(,),B→D(,),C→(+1,);(2)若这只甲虫的行走路线为A→B→C→D,请计算该甲虫走过的路程;(3)若这只甲虫从A处去甲虫P处的行走路线依次为(+2,+2),(+1,﹣1),(﹣2,+3),(﹣1,﹣2),请在图中标出P的位置.29.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9,0)、C(7,5)、D(2,7).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30.小明的爷爷退休生活可丰富了!下表是他某日的活动安排.和平广场位于爷爷家东400米,老年大学位于爷爷家西600米.从爷爷家到和平路小学需先向南走300米,A、老年大学B与和平路小学的位置;(2)求爷爷家到和平路小学的直线距离.31.已知点A(﹣1,﹣2),点B(1,4)(1)试建立相应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描出线段AB的中点C,并写出其坐标;(3)将线段AB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1B1,写出线段A1B1两个端点及线段中点C1的坐标.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为(a,﹣2a).(1)当a=﹣1时,点M在坐标系的第象限;(直接填写答案)(2)将点M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点N,当点N在第三象限时,求a的取值范围.33.已知:A(0,1),B(2,0),C(4,3)(1)求△ABC的面积;(2)设点P在坐标轴上,且△ABP与△ABC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34.如图,在下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a),B(b,0),C(b,c)三点,其中a、b、c满足关系式|a﹣2|+(b﹣3)2=0,(c﹣4)2≤0(1)求a、b、c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四边形ABO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ABO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5.如图,已知A(﹣2,3)、B(4,3)、C(﹣1,﹣3)(1)求点C到x轴的距离;(2)求△ABC的面积;(3)点P在y轴上,当△ABP的面积为6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36.有趣玩一玩:中国象棋中的马颇有骑士风度,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如图,按中国象棋中“马”的行棋规则,图中的马下一步有A、B、C、D、E、F、G、H八种不同选择,它的走法就象一步从“日”字形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不能多也不能少.要将图中的马走到指定的位置P处,即从(四,6)走到(六,4),现提供一种走法:(四,6)→(六,5)→(四,4)→(五,2)→(六,4)(1)下面是提供的另一走法,请你填上其中所缺的一步:(四,6)→(五,8)→(七,7)→→(六,4)(2)请你再给出另一种走法(只要与前面的两种走法不完全相同即可,步数不限),你的走法是:.你还能再写出一种走法吗.3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3)、B (5,﹣2)、C(2,4)、D(﹣2,2),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3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B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S四边形ABDC=S四边形ABDC?若存在这样一点,(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PB,使S△PAB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39.如图,长方形OABC中,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A点的坐标为(4,0),C 点的坐标为(0,6),点B在第一象限内,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C﹣O的路线移动(即:沿着长方形移动一周).(1)写出点B的坐标().(2)当点P移动了4秒时,描出此时P点的位置,并求出点P的坐标.(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移动的时间.40.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在回答后面的问题.已知在平面内两点P1(x1,y1)、P2(x2,y2),其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同时,当两点所在的直线在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或垂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简化为|x2﹣x1|或|y2﹣y1|.(1)已知A(2,4)、B(﹣3,﹣8),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2)已知A、B在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A的纵坐标为5,点B的纵坐标为﹣1,试求A、B两点间的距离.(3)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A(0,6)、B(﹣3,2)、C(3,2),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07•舟山)点P在第二象限内,P到x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A.(﹣4,3)B.(﹣3,﹣4)C.(﹣3,4)D.(3,﹣4)【分析】先根据P在第二象限内判断出点P横纵坐标的符号,再根据点到坐标轴距离的意义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点P在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0,纵坐标>0,又∵P到x轴的距离是4,即纵坐标是4,到y轴的距离是3,横坐标是﹣3,∴点P的坐标为(﹣3,4).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及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2.(2007•长春)如图,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A.(5,2) B.(﹣6,3)C.(﹣4,﹣6)D.(3,﹣4)【分析】根据题意,小手盖住的点在第四象限,结合第四象限点的坐标特点,分析选项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图示,小手盖住的点在第四象限,第四象限的点坐标特点是:横正纵负;分析选项可得只有D符合.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解决的关键是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进而对号入座,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3.(2007•盐城)如图,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则棋子“炮”的坐标为()A.(3,2) B.(3,1) C.(2,2) D.(﹣2,2)【分析】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确定符合条件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其它点的坐标.【解答】解:由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可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底边正中间的点,以底边为x轴,向右为正方向,以左右正中间的线为y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得出的坐标系可知,棋子“炮”的坐标为(3,2).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先确定原点的位置,再求未知点的位置.或者直接利用坐标系中的移动法则“右加左减,上加下减”来确定坐标.4.(2002•江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m2+1)一定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应先判断出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点所在的象限.【解答】解:因为点(﹣1,m2+1),横坐标<0,纵坐标m2+1一定大于0,所以满足点在第二象限的条件.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记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符号,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5.(2017春•潮阳区期末)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A.(2,9) B.(5,3) C.(1,2) D.(﹣9,﹣4)【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平移中,对应点的对应坐标的差相等,设D的坐标为(x,y);根据题意:有4﹣(﹣1)=x﹣(﹣4);7﹣4=y﹣(﹣1),解可得:x=1,y=2;故D的坐标为(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点坐标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平移点的纵坐标不变,而上下平移时点的横坐标不变.平移中,对应点的对应坐标的差相等.6.(2016•菏泽)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A.2 B.3 C.4 D.5【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B点平移前后的纵坐标分别为1、2,可得B点向上平移了1个单位,由A点平移前后的横坐标分别是为2、3,可得A点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由此得线段AB的平移的过程是: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以点A、B均按此规律平移,由此可得a=0+1=1,b=0+1=1,故a+b=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线段的平移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7.(2015•安顺)点P(﹣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A.(﹣3,0)B.(﹣1,6)C.(﹣3,﹣6)D.(﹣1,0)【分析】根据平移时,坐标的变化规律“上加下减,左减右加”进行计算.【解答】解:根据题意,得点P(﹣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点的横坐标是﹣2﹣1=﹣3,纵坐标是﹣3+3=0,即新点的坐标为(﹣3,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平移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8.(2013秋•平川区期末)如果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P点坐标为()A.(0,2) B.(2,0) C.(4,0) D.(0,﹣4)【分析】因为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那么其纵坐标是0,即m+1=0,m=﹣1,进而可求得点P的横纵坐标.【解答】解:∵点P(m+3,m+1)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m+1=0,∴m=﹣1,把m=﹣1代入横坐标得:m+3=2.则P点坐标为(2,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在x轴上时纵坐标为0的特点,比较简单.9.(2017春•和县期末)课间操时,小华、小军、小刚的位置如图1,小华对小刚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A.(5,4) B.(4,5) C.(3,4) D.(4,3)【分析】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其它各点的坐标.【解答】解:如果小华的位置用(0,0)表示,小军的位置用(2,1)表示,如图所示就是以小华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所以小刚的位置为(4,3).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是学数学在生活中用的例子.10.(2015•钦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x,y)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与点B(﹣3,2)重合,则点A的坐标是()A.(2,5) B.(﹣8,5)C.(﹣8,﹣1)D.(2,﹣1)【分析】逆向思考,把点(﹣3,2)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可得到A点坐标.【解答】解:在坐标系中,点(﹣3,2)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2,2),再把(2,2)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的坐标为(2,﹣1),则A点的坐标为(2,﹣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1.(2008•菏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m﹣3,m+1)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为()A.﹣1<m<3 B.m>3 C.m<﹣1 D.m>﹣1【分析】根据点P(m﹣3,m+1)在第二象限及第二象限内点的符号特点,可得一个关于m的不等式组,解之即可得m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点P(m﹣3,m+1)在第二象限,∴可得到,解得m的取值范围为﹣1<m<3.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记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符号以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12.(2015•威海)若点A(a+1,b﹣2)在第二象限,则点B(﹣a,b+1)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小于零,纵坐标大于零,可得关于a、b的不等式,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B点的坐标符号.【解答】解:由A(a+1,b﹣2)在第二象限,得a+1<0,b﹣2>0.解得a<﹣1,b>2.由不等式的性质,得﹣a>1,b+1>3,点B(﹣a,b+1)在第一象限,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利用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小于零,纵坐标大于零得出不等式,又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出B点的坐标符号是解题关键.13.(2014•株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孔明做走棋的游戏,其走法是:棋子从原点出发,第1步向右走1个单位,第2步向右走2个单位,第3步向上走1个单位,第4步向右走1个单位…依此类推,第n步的走法是:当n能被3整除时,则向上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1时,则向右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2时,则向右走2个单位,当走完第100步时,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是()A.(66,34)B.(67,33)C.(100,33)D.(99,34)【分析】根据走法,每3步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且一个循环组内向右3个单位,向上1个单位,用100除以3,然后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出所处位置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每3步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且一个循环组内向右3个单位,向上1个单位,∵100÷3=33余1,∴走完第100步,为第34个循环组的第1步,所处位置的横坐标为33×3+1=100,纵坐标为33×1=33,∴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是(100,3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点的坐标位置的规律变化,读懂题目信息并理解每3步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14.(2009秋•杭州期末)小明的家,学校和书店依次坐落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学校在家南边20米,书店在家北边100米,小明从家出来向北走了50米,又向北走了﹣70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A.家B.学校C.书店D.不在上述地方【分析】以家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根据题意即可确定小明的位置.【解答】解:根据题意:小明从家出来向北走了50米,又向北走了﹣70米,即向南走了20米,而学校在家南边20米.故此时,小明的位置在学校.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类比点的坐标及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画出平面示意图能直观地得到答案.15.(2014•台湾)如图为小杰使用手机内的通讯软件跟小智对话的纪录.根据图中两人的对话纪录,若下列有一种走法能从邮局出发走到小杰家,则此走法为何?()A.向北直走700公尺,再向西直走100公尺B.向北直走100公尺,再向东直走700公尺C.向北直走300公尺,再向西直走400公尺D.向北直走400公尺,再向东直走300公尺【分析】根据题意先画出图形,可得出AE=400,AB=CD=300,再得出DE=100,即可得出邮局出发走到小杰家的路径为:向北直走AB+AE=700,再向西直走DE=100公尺.【解答】解:依题意,OA=OC=400=AE,AB=CD=300,DE=400﹣300=100,所以邮局出发走到小杰家的路径为,向北直走AB+AE=700,再向西直走DE=100公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2014•黔西南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m,n),规定以下两种变换:(1)f(m,n)=(m,﹣n),如f(2,1)=(2,﹣1);(2)g(m,n)=(﹣m,﹣n),如g (2,1)=(﹣2,﹣1)按照以上变换有:f[g(3,4)]=f(﹣3,﹣4)=(﹣3,4),那么g[f(﹣3,2)]=(3,2).【分析】由题意应先进行f方式的运算,再进行g方式的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及坐标的符号变化.【解答】解:∵f(﹣3,2)=(﹣3,﹣2),∴g[f(﹣3,2)]=g(﹣3,﹣2)=(3,2),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了一种新型的运算法则,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题的难点是判断先进行哪个运算,关键是明白两种运算改变了哪个坐标的符号.17.(2013•天水)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是(﹣1,1).【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解答】解:原来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2,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点的横坐标是3﹣4=﹣1,纵坐标为﹣2+3=1.则点N的坐标是(﹣1,1).故答案填:(﹣1,1).【点评】解题关键是要懂得左右平移点的纵坐标不变,而上下平移时点的横坐标不变,平移变换是中考的常考点,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8.(2013•绵阳)如图,把“QQ”笑脸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左眼A的坐标是(﹣2,3),嘴唇C点的坐标为(﹣1,1),则将此“QQ”笑脸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右眼B的坐标是(3,3).【分析】先确定右眼B的坐标,然后根据向右平移几个单位,这个点的横坐标加上几个单位,纵坐标不变,由此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左眼A的坐标是(﹣2,3),嘴唇C点的坐标为(﹣1,1),∴右眼的坐标为(0,3),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右眼B的坐标为(3,3).故答案为:(3,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移变换的知识,注意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19.(2015•广元)若第二象限内的点P(x,y)满足|x|=3,y2=25,则点P的坐标是(﹣3,5).【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和平方根得到x=±5,y=±2,再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的坐标特点得到x<0,y>0,于是x=﹣5,y=2,然后可直接写出P点坐标.【解答】解:∵|x|=3,y2=25,∴x=±3,y=±5,∵第二象限内的点P(x,y),∴x<0,y>0,∴x=﹣3,y=5,∴点P的坐标为(﹣3,5),故答案为:(﹣3,5).【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20.(2005•杭州)如图的围棋盘放在某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白棋②的坐标为(﹣7,﹣4),白棋④的坐标为(﹣6,﹣8),那么黑棋①的坐标应该是(﹣3,﹣7).【分析】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建立坐标系,然后确定其它点的坐标.【解答】解:由白棋②的坐标为(﹣7,﹣4),白棋④的坐标为(﹣6,﹣8)得出:棋盘的y轴是右侧第一条线,横坐标从右向左依次为﹣1,﹣2,﹣3,…;纵坐标是以上边第一条线为﹣1,向下依次为﹣2,﹣3,﹣4,….∴黑棋①的坐标应该是(﹣3,﹣7).故答案为:(﹣3,﹣7).【点评】考查类比点的坐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坐标系是关键,或者直接利用坐标系中的移动法则右加左减,上加下减来确定坐标.21.(2015•青岛)如图,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鱼”的每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2,3).【分析】先写出点A的坐标为(6,3),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即可判断出答案.【解答】解:点A变化前的坐标为(6,3),将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则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评】此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的知识,根据图形得到点A的坐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2015•台州)如图,这是台州市地图的一部分,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 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km,甲、乙两人对着地图如下描述路桥区A处的位置.则椒江区B处的坐标是(10,8).【分析】根据A点坐标,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BC的长.【解答】解:如图:连接AB,作BC⊥x轴于C点,由题意,得AB=16,∠ABC=30°,AC=8,BC=8.OC=OA+AC=10,B(10,8).【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利用A点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关键,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23.(2013•聊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次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2n,1)(用n 表示).的坐标,然后根据变化规律写【分析】根据图形分别求出n=1、2、3时对应的点A4n+1出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n=1时,4×1+1=5,点A5(2,1),n=2时,4×2+1=9,点A9(4,1),n=3时,4×3+1=13,点A13(6,1),(2n,1).所以,点A4n+1故答案为:(2n,1).【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仔细观察图形,分别求出n=1、2、3时对应的点A4n的对应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24.(2009•延庆县一模)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5,0).【分析】由题目中所给的质点运动的特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解答】解:质点运动的速度是每秒运动一个单位长度,(0,0)→(0,1)→(1,1)→(1,0)用的秒数分别是1秒,2秒,3秒,到(2,0)用4秒,到(2,2)用6秒,到(0,2)用8秒,到(0,3)用9秒,到(3,3)用12秒,到(4,0)用16秒,依此类推,到(5,0)用35秒.故第35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5,0).【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读懂题意,能够正确确定点运动的顺序,确定运动的距离,从而可以得到到达每个点所用的时间.25.(2007•德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4,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100个点的坐标为(14,8).【分析】横坐标为1的点有1个,纵坐标只是0;横坐标为2的点有2个,纵坐标是0或1;横坐标为3的点有3个,纵坐标分别是0,1,2…横坐标为奇数,纵坐标从大数开始数;横坐标为偶数,则从0开始数.【解答】解:因为1+2+3+…+13=91,所以第91个点的坐标为(13,0).。

(完整版)基本平面图形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基本平面图形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简单平面图形单元测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如图1,以O为端点的射线有()条.A、3B、4C、5D、62、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A、直线AB、直线ABC、直线abD、直线Ab3、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A、锐角B、钝角C、直角D、不能确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角的边越长,角越大B、在∠ABC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C、∠B=∠ABC+∠DBCD、以上都不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B、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C、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D、如果线段AB=BC,那么B叫做线段AB的中点6、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是().A、可能是0个,1个,2个B、可能是0个,2个,3个C、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D、可能是1个可3个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若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A、1个B、2个C、3个D、4个8、钟表上12时15分钟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A、90°B、82.5°C、67.5°D、60°9、按下列线段长度,可以确定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A、AB=8cm,BC=19cm,AC=27cmB、AB=10cm,BC=9cm,AC=18cmC、AB=11cm,BC=21cm,AC=10cmD、AB=30cm,BC=12cm,AC=18cm10、已知OA⊥OC,过点O作射线OB,且∠AOB=30°,则∠BOC的度数为().A、30°B、150°C、30°或150°D、以上都不对11、下图中表示∠ABC的图是().A 、B 、C 、D 、12、如图2,从A到B最短的路线是().A、A-G-E-BB、A-C-E-BC、A-D-G-E-BD、A-F-E-B13、∠1和∠2为锐角,则∠1+∠2满足().A、0°<∠1+∠2<90°B、0°<∠1+∠2<180°C、∠1+∠2<90°D、90°<∠1+∠2<180°二、填空题(每空3分,满分30分)14、如图3,点A、B、C、D在直线l上.(1)AC= ﹣CD;AB+ +CD=AD;(2)共有条线段,共有条射线,以点C为端点的射线是.15、用三种方法表示图4的角:.图(7)A EDFGC图2图1图3图416、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按图5所示对折两次,相邻两条折痕(虚线)间的夹角为 度.17、如图6,OB ,OC 是∠AOD 的任意两条射线,OM 平分∠AOB ,ON 平分∠COD ,若∠MON=α,∠BOC=β,则表示∠AOD 的代数式是∠AOD= .18、如图7,∠AOD=∠AOC+ =∠DOB+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1分)19、如图8,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6分)(1)如果AC=8cm ,BC=6cm ,求MN 的长.(2)如果AM=5cm ,CN=2cm ,求线段AB 的长.20、如图9,已知∠AOB 内有一点P ,过点P 画MN ∥OB 交OA 于C,过点P 画PD ⊥OA,垂足为D,并量出点P 到OA 距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平面图形》各个章节整理试题以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基本平面图形》各个章节整理试题以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基本平面图形》中直线、射线、线段和比较线段的长短测试试题一、选择题。

1、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等于()A、11cmB、5cmC、11cm或5cmD、8cm或11cm2、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下列四个现象:①用两个钉子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地到B地架设天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A、3cmB、6cmC、11cmD、14cm4、手电筒射出去的光线,给我们的形象是( )A、直线B、射线C、线段D、折线5、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AB、直线ABC、直线abD、直线Ab6、如图,A、B在直线l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线段AB和线段BA同一条线段B、直线AB和直线BA同一条直线C、射线AB和射线BA同一条射线D、图中以点A为端点的射线有两条。

AB,AC=CB,AB=2AC,AC+CB=AB,能说明C 7、如果点C在线段AB上,则下列各式中:AC=12是线段AB中点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8、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AC>BDB、AC<BDC、AC=BDD、不能确定9、如果线段AB=5cm,线段BC=4cm,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A、9cmB、1cmC、1cm或9cmD、以上答案都不对10、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A、可能是0个,1个,2个B、可能是0个,2个,3个C、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D、可能是1个可3个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12、如图,CB=4cm,DB=7cm,D为AC的中点,则AB的长为( )A、7cmB、8cmC、9cmD、10cm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②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模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样做的原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若AB=2CB,则点C是AB的中点;④直线AB的长为2cm.A、0个B、1个C、2个D、3个14、如图,以O为端点的射线有()条。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能力提高专项训练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能力提高专项训练

(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能力提高专项训练一.解答题(共20小题)1.如图,OD平分∠AOB,OE平分∠BOC,∠COD=20°,∠AOB=140°,求∠DOE的度数.2.我们已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那么你会用他们解决有关问题吗?(1)如图1所示,将长方形笔记本活页纸片的一角折过去,使角的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若∠ABC=54°,求∠A′BD的度数.(2)在(1)条件下,如果又将它的另一个角也斜折过去,并使BD边与BA′重合,折痕为BE,如图2所示,求∠CBE的度数.3.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D、E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1)若AC=4cm,BC=2cm,求线段DE的长.(2)若DE=5cm,求线段AB的长.4.如图①,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点C恰好是AB的中点,则DE=cm;若AC=4cm,则DE=cm;(2)随着C点位置的改变,DE的长是否会改变?如果改变,请说明原因;如果不变,请求出DE的长;(3)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120°,过角的内部任意一点C画射线OC,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说明∠DOE的度数与射线OC的位置无关.5.如图,已知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向直线AB上方引三条射线OC、OD、OE,且OC平分∠AOD,若∠2=3∠1.(1)设∠1=18°,∠COE的度数;(2)若∠COE=70°,求∠2的度数.6.已知,在下列各图中,点O为直线AB上一点,∠AOC=60°,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处.(1)如图1,三角板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则∠BOC的度数为°,∠CON的度数为°;(2)如图2,三角板一边OM恰好在∠BOC的角平分线OE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此时∠BON的度数为°;(3)请从下列(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A)在图2中,延长线段NO得到射线OD,如图3,则∠AOD的度数为°;∠DOC与∠BON 的数量关系是∠DOC∠BON(填“>”、“=”或“<”);(B)如图4,MN⊥AB,ON在∠AOC的内部,若另一边OM在直线AB的下方,则∠COM+∠AON的度数为°;∠AOM﹣∠CON的度数为°.7.如图,已知平面内两点A,B.(1)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①连接AB;②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点C,使BC=AB;③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取点D,使AD=AC.(2)图中,若AB=6,则AC的长度为,BD的长度为.8.(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5cm,BC=3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2)若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且AC=a,BC=b,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请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用a、b的代数式表示)9.如图,已知∠AOE是平角,OD平分∠COE,OB平分∠AOC,∠COD:∠BOC=2:3,求∠COD,∠BOC的度数.10.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60°,OD平分∠AOC,∠DOE=90°.(1)求出∠BOD的度数;(2)请通过计算说明OE是否平分∠BOC.11.如图,P是线段AB的中点,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m,求线段AB的长.12.如图,已知OB平分∠AOC,OD平分∠COE,∠AOD=110°,∠BOE=100°,求∠AOE的度数.13.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BC=4,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如果AC=a,BC=b,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3)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它:“已知点C与线段AB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C=6,BC=4,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14.如图,已知线段AB=a,延长BA至点C,使AC=AB.点D为线段BC的中点.(1)画出线段AC;(2)求CD的长;(3)若AD=6cm,求a.15.如图,已知∠AOB=70°,∠BOC=40°,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求∠MON 的度数.16.如图,C,D为线段AB上的两点,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1)如果CD=5cm,MN=8cm,求AB的长;(2)如果AB=a,MN=b,求CD的长.17.已知:如图,OB是∠AOC的角平分线,OC是∠AOD的角平分线,∠COD=70°.分别求AOD和∠BOC的度数.18.如图,∠AOB是直角,ON是∠AOC的平分线,OM是∠BOC的平分线.(1)当∠AOC=40°,求出∠MON的大小,并写出解答过程理由;(2)当∠AOC=50°,求出∠MON的大小,并写出解答过程理由;(3)当锐角∠AOC=α时,求出∠MON的大小,并写出解答过程理由.19.已知:点C在直线AB上,(1)若AB=2,AC=3,求BC的长;(2)点C在射线AB上,且BC=2AB,取AC的中点D,若线段BD的长为15,求线段AB的长.(要求:在备用图上补全图形)20.(1)如图1,点C,D都在线段AB上,AC=2BC,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D=2,求线段AB的长度.(2)如图2所示.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能力提高专项训练一.解答题(共20小题)1.【解答】解:∵OD平分∠AOB,∠AOB=140°,∴∠AOD=∠AOB=70°,∴∠BOC=∠AOB﹣∠AOD﹣∠COD=50°,∴∠COE=∠BOC=25°,∴∠DOE=∠COD+∠COE=45°.2.【解答】解:(1)∵∠ABC=54°,∴∠A′BC=∠ABC=54°,∴∠A′BD=180°﹣∠ABC﹣∠A′BC=180°﹣54°﹣54°=72°;(2)由(1)的结论可得∠DBD′=72°,∴∠2=∠DBD′=×72°=36°,∠ABD′=108°,∴∠1=∠ABD′=×108°=54°,∴∠CBE=∠1+∠2=90°.3.【解答】解:(1)∵点D、E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DC=AC,CE=BC,∴DE=DC+CE=(AC+BC).又∵AC=4cm,BC=2cm,∴DE=3cm;(2)由(1)知,DE=DC+CE=(AC+BC)=AB.∵DE=5cm,∴AB=2DE=10cm.4.【解答】解:(1)∵AB=14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DE=DC+EC=AC+BC=AB=6cm∵AC=4cm,AB=14cm,∴BC=AB﹣AC=10cm,又∵D为AC中点,E为BC中点,∴CD=2cm,CE=5cm,∴DE=CD+CE=7cm;故答案为:6,6;,(2)∵AC=acm,∴BC=AB﹣AC=(12﹣a)cm,又∵D为AC中点,E为BC中点,∴CD=acm,CE=(12﹣a)cm,∴DE=CD+CE=a+(12﹣a)=6cm,∴无论a取何值(不超过12)DE的长不变;(3)设∠AOC=α,∠BOC=120﹣α,∵OD平分∠AOC,OE平分∠BOC,∴∠COD=,∠COE=(120°﹣α),∴∠DOE=∠COD+∠COE=+(120°﹣α)=60°,∴∠DOE=60°,与OC位置无关.5.【解答】解:(1)∵∠1=18°,∠2=3∠1,∴∠2=54°,∴∠AOD=180°﹣∠1﹣∠2=108°,∵OC平分∠AOD,∴∠3=54°,∴∠COE=∠1+∠3=72°;(2)∵∠1=x°,OC平分∠AOD,∠COE=∠1+∠3=70°,∴∠3=∠4=70°﹣x°.又∵∠1+∠2+∠3+∠4=180°,∴x°+∠2+2(70°﹣x°)=180°,∴∠2=40°+x°,∵∠2=3∠1,即40°+x°=3x°,解得x=20,∴∠2=3∠1=3×20°=60°.即∠2的度数为60°.6.【解答】解:(1)∵∠AOC=60°,∠BOC与∠AOC互补,∠AON=90°∴∠BOC=180°﹣60°=120°,∠CON=∠AOC+∠AON=60°+90°.故答案为:120;150.(2)∵三角板一边OM恰好在∠BOC的角平分线OE上,∠BOC=120°,∴∠BOM=∠BOC=60°,又∵∠MON=∠BOM+∠BON=90°,∴∠BON=90°﹣60°=30°.故答案为:30°.(3)(A)∵∠AOD=∠BON(对顶角),∠BON=30°,∴∠AOD=30°,又∵∠AOC=60°,∴∠DOC=∠AOC﹣∠AOD=60°﹣30°=30°=∠BON.(B)∵MN⊥AB,∴∠AON与∠MNO互余,∵∠MNO=60°(三角板里面的60°角),∴∠AON=90°﹣60°=30°,∵∠AOC=60°,150∴∠CON=∠AOC﹣∠AON=60°﹣30°=30°,∴∠COM+∠AON=∠MON+2∠CON=90°+2×30°=150°,∠AOM﹣∠CON=∠MON﹣2∠CON=90°﹣2×30°=30°.故答案为:A(或B);30;=;150;30.7.【解答】解:(1)如图所示;(2)∵AB=BC,∴AC=2AB=2×6=12.∵AD=AC=12,∴BD=AD+AB=12+6=18.故答案为:12;18.8.【解答】解:(1)∵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2.5,NC==1.5.∴MN=MC+NC=2.5+1.5=4cm.(2)∵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NC==.∴MN=MC+NC==.9.【解答】解:∵OD平分∠COE,∴∠COD=∠COE,∵OB平分∠AOC,∴∠BOC=∠AOC,∴∠BOD=∠COD+∠BOC=(∠COE+∠AOC)=90°,∵∠COD:∠BOC=2:3,∴∠COD=36°,∠BOC=54°.10.【解答】解:(1)因为∠AOC=60°,OD平分∠AOC,所以∠DOC=∠AOC=30°,∠BOC=180°﹣∠AOC=120°,所以∠BOD=∠DOC+∠BOC=150°;(2)OE平分∠BOC.理由如下:∵∠DOE=90°,∠DOC=30°,∴∠COE=90°﹣30°=60°,∵∠BOC=120°,∴∠BOE=∠BOC﹣∠COE=120°﹣60°=60°,∴∠COE=∠BOE,∴OE平分∠BOC.11.【解答】解:∵C、D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P是线段AB的中点,∴P为CD的中点,∵CP=1.5m,∴CD=2CP=3m,∴AB=3CD=9m.12.【解答】解:∵OB平分∠AOC,OD平分∠COE,∴设∠EOD=∠DOC=x°,∠AOB=∠COB,∵∠AOD=110°,∠BOE=100°,∴∠AOB=∠BOC=100°﹣2x°,∴∠COD+∠COB+∠AOB=110°,∴x+100﹣2x+100﹣2x=110,解得x=30,即∠EOD=∠DOC=30°,∴∠AOE=∠AOD+∠DOE=110°+30°=140°.13.【解答】解:(1)∵AC=6,BC=4,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N=(AC+CB)=×10=5;(2)MN=,直线上相邻两线段中点间的距离为两线段长度和的一半;(3)如图,有变化,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MN=(AC+BC)=5;②当点C在AB或BA的延长线上时,MN=(AC﹣BC)=1.14.【解答】解:(1)如图,线段AC即为所求.;(2)∵AB=a,AC=AB,∴AC=a,∴BC=AC+AB=a,∵点D为线段BC的中点,∴CD=BC=a;(3)∵AD=6,AD=CD﹣AC,由(2)可知:AC=a,CD=a,∴a﹣a=6,解得:a=24.15.【解答】解:∵∠AOB=70°,∠BOC=40°,∴∠AOC=110°,∵OM是∠AOC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NOC=∠BOC=20°,∠MOC=∠AOC=55°,∴∠MON=∠MOC﹣∠NOC=55°﹣20°=35°.16.【解答】解:(1)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MC=AC,DN=BD,∵MC+CD+DN=MN=8cm,∴MC+DN=8﹣5=3cm∴AC+BD=2MC+2DN=2×3=6cm,∴AB=AC+CD+BD=AC+BD+CD=6+5=11(cm),即线段AB的长为11cm.(2)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CM=AM=AC,BN=DN=BD,∵AM+BN=MC+DN=AB﹣MN,∴MC+DN=a﹣b,∴CD=MN﹣(MC+DN)=b﹣(a﹣b)=2b﹣a.17.【解答】解:∵OC是∠AOD的角平分线,∠COD=70°,∴∠AOD=2∠COD=140°,∠AOC=∠COD=70°,∵OB是∠AOC的角平分线,∴∠BOC=∠AOC=35°.18.【解答】解:(1)∠AOC=40°时,∠MON=∠MOC﹣∠CON=(∠BOC﹣∠AOC)=∠AOB=45°.(2)当∠AOC=50°,∠MON=45°.理由同(1).(3)当∠AOC=α时,∠MON=45°.理由同(1).19.【解答】解:(1)C在A的左边,BC=AB+AC=5;C在A的右边,BC=AC﹣AB=1.故BC的长为5或1;(2)如图所示:∵点C在射线AB上,且BC=2AB,D是AC的中点,∴AD=AB,∴BD=AB,∵线段BD的长为15,∴线段AB的长为30.20.【解答】解:(1)∵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D=2,∴BC=2CD=4,又∵AC=2BC,∴AC=2×4=8,∴AB=AC+BC=4+8=12故线段AB的长度为12;(2)∵∠AOB=90°,∠BOC=30°,∴∠AOC=∠AOB+∠BOC=90°+30°=120°,∵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AOC=60°,∠CON=∠BOC=15°,∴∠MON=∠MOC﹣∠CON=60°﹣15°=45°.。

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试题

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试题

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试题1.铅垂线可以用来检验()A.直线与平面垂直B.直线与平面平行C.平面与水平面垂直D.平面与平面垂直【答案】C【解析】根据教材中的演示可知:铅垂线是检验平面与水平面是否垂直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如砌墙的时候,用铅垂线就是为了检验所砌的墙是否与地面垂直;据此选择即可.解:由分析知:铅垂线可以用来检验平面和水平面垂直;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平行和垂直的含义及特征,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答.2.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与垂线.【答案】【解析】(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2)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的已知直线重合,沿重合的直线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沿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解:画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的能力.3.同学们在东湖划船,1号船要从东湖西岸的A点划到东岸,怎样划船路程最短?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答案】【解析】把河的东岸看做一条直线,依据垂线段最短,作出A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即可解答.解:画图如下: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4.先画一个梯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分别给它们的图形作一条高.【答案】【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梯形高的意义解答即可.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梯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理解梯形、平行四边形高的意义,掌握高的画法.5.在图中过P点分别画出直线AB和CD的平行线,并过P点作BC的垂线.【答案】【解析】(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分别与已知直线AB、CD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P点重合,过P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2)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的已知直线BC重合,沿重合的直线平移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P点重合,过P沿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解:由分析画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的能力.6.过P点画出如图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答案】【解析】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P点重合,过P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平行线的能力.7.小河边有一个药厂,要在河上修一座桥.怎样修才能使药厂到对岸的距离最短?请你画一画并请说明原因.【答案】则沿着垂线段架桥,才能使药厂到对岸的距离最短,因为点到直线的所有距离中,垂线段最短.【解析】抓住“垂线段最短”,把药厂看做是一个点,过这个点向河的对岸作垂线,据此即可解决问题.解:如图,把药厂看做是一个点,过这个点向河的对岸作垂线:则沿着垂线段架桥,才能使药厂到对岸的距离最短,因为点到直线的所有距离中,垂线段最短.点评:此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及垂线的画法.8.有组平行线段.【答案】12【解析】先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再确定平行线段的组数.解:根据定义可得出:EG∥BH,EG∥HC,EG∥BC,GF∥HC,GF∥BH,GF∥BC,EB∥GH,GH∥AE,GH∥AB,EF∥BC,EF∥BH,EF∥HC.故答案为:12.点评:注意平行线与平行线段的区别与联系.9.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垂直就一定平行..【答案】错误【解析】因为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两种关系:相交和平行,而垂直是相交之中的一种特殊关系,普通的相交两直线也不平行.解:因为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两种关系:相交和平行,而垂直是相交之中的一种特殊关系.故本题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性质.要知道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两种关系:相交和平行.10.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能画1条..(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因为直线外由无数点,所以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由平行公理及推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且直线外有无数个点可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公理.11.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答案】处处相等【解析】根据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和特征可知:两条平行线中可以画无数条垂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进而解答即可.解: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故答案为:处处相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与垂直的意义.12.不等式3(x+2)≥4+2x的负整数解为.当时,代数式的值是正数;当x时,代数式的值是负数;当x时,代数式的值为非负数.【答案】﹣2,﹣1;x>﹣2;;.【解析】解不等式3(x+2)≥4+2x即可求得负整数解;代数式是正数,即代数式的值大于0,是负数,即小于0,是非负数即小于或等于0,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解:解不等式3(x+2)≥4+2x得:x≥﹣2,则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是:﹣2,﹣1;根据题意得:>0,解得:x>﹣2;<0,解得:x>;≥0,解得:x≥.故答案是:﹣2,﹣1;x>﹣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求出解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不等式应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3.适合不等式的自然数的和等于.【答案】15【解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求其自然数解,然后求自然数的和.解:不等式的解集为x<6,其自然数为1,2,3,4,5,所以适合不等式的自然数的和等于15.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及整数解的确定.解不等式要用到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4.如图所示,已知L1平行于L2,在L1和L2之间再画一条直线,使这条直线与L1和L2互相平行而且距离相等.【答案】【解析】先依据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作出两条平行线的垂线,再找出这条垂线的中点A,再过点A作出两条平行线的平行线即可.解:据分析画图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的灵活应用.15.过P点画出AB的平行线,画出BC的垂线.【答案】【解析】(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AB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AB重合的直角边和P点重合,过P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BC重合,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和P点重合,过P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向已知直线画直线即可.解:据分析作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作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16.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答案】【解析】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沿直尺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原来和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和A点重合,过A点沿三角板的直角边画直线即可.解:根据题干分析画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平行线的能力.17.在下边画一个长方形.【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画一个长4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首先要画一条线段长4厘米,然后从线段的两端做垂线,垂线的长为2厘米,最后连接两条垂线的另一端可得到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方形的画法.18.下面每一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请你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面积:周长:【答案】所画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6×4=24(平方厘米);周长:(6+4)×2=20(厘米).【解析】画一个长占6个小格,宽占4个小格的长方形,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求解.解:图如下:所画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6×4=24(平方厘米);周长:(6+4)×2=20(厘米).点评:本题考查了方格纸上画长方形的方法,以及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注意答案不唯一.19.补画长方体(遮住的线段用虚线表示;只要在已有图形基础上画出长方体,不必写画法).【答案】【解析】先标注字母,然后过点D′作A′D′∥B′C′且使A′D′=B′C′,然后连接A′B′,再分别过点A′、B′、C′、D′作CC′的平行线,且使AA′=BB′=CC′=DD′,再连接ABCD即可得到所画的长方体.解: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B′C′D′即为所画.点评:本题考查了画长方体,熟练掌握长方体的每一个平面都是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遮住的部分一定要用虚线画.20.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直线,会出现三种情况,相交、垂直和.【答案】平行【解析】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直线,会出现两种情况:平行和相交;当相交成90度时,我们就是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据此判断.解:由分析可知:在同一平面内任意画两条直线,会出现三种情况,相交、垂直和平行;故答案为:平行.点评:此题考查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应灵活运用.21.从小军的家到附近一条笔直的公路画了三条线段,量得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136米、120米、154米,其中一条是垂直线段.小军的家到公路的距离是米.【答案】120【解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含义:从直线外的一点向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段最短;由此解答即可.解:因为这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垂线段最短,154>136>120,所以小军的家到公路的距离120米.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短路线问题,解题关键是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22.(2007•盱眙县模拟)一张正方形纸,周长是40厘米,对折成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答案】30厘米【解析】如图所示,先依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又因对折后的长方形的周长由元正方形的边长的3个边长组成,据此即可求解.解:40÷4=10(厘米),10×3=30(厘米);答:对折成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故答案为:30厘米.点评: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弄清楚新长方形由哪些线段组成,更容易解答.23.用一根长3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3:2,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厘米.【答案】6【解析】长与宽的比是3:2,宽就是这根铁丝的,这根铁丝长30厘米,也就是宽是30厘米的,因长方形有2个宽,算出结果后,还要除以2才是长方形的宽.据此解答.解:30×2,=30×,=6(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按比例分配求出的宽,还要除以2,才是长方形的宽.24.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画出各种情况)【答案】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3、4、5个角,三种情况【解析】根据题意知,当剪去一个角后,会出现三种情况,把各种情况剪去后如下图.解:由题意知,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当去掉一个角后,还剩下∠A、∠B、∠C,即还剩下3个角;(2)当去掉一个角后,还剩下∠A、∠B、∠C、∠D,即还剩下4个角;(3)当去掉一个角后,还剩下∠A、∠B、∠C、∠D、∠E,即还剩下5个角;答: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3、4、5个角,三种情况.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5.做一做,想一想.(1)用四根硬纸条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力去拉这个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2)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这一特性的例子吗?【答案】(1)四边形容易变形,说明平行四边形有易变性的特征;(2)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制作:伸缩门、晾衣服用的伸缩架等【解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容易变形,即易变性进行解答;(2)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制作伸缩门、晾衣服用的伸缩架等.解:(1)四边形容易变形,说明平行四边形有易变性的特征;(2)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制作:伸缩门、晾衣服用的伸缩架等.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注意灵活应用.26.求下列图形周长:先量一量,再计算:【答案】测量出计算周长所需的长度如下:图1周长:2+1+1+1.5+3=8.5(厘米);图2周长:(2.5+3)×2=11(厘米);图3周长:(2+1.5)×2=7(厘米)【解析】先用直尺测量出围成图形的各边的长度,图1把各边长度相加即得周长,图2、图3利用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计算周长即可.解:测量出计算周长所需的长度如下:图1周长:2+1+1+1.5+3=8.5(厘米);图2周长:(2.5+3)×2=11(厘米);图3周长:(2+1.5)×2=7(厘米).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以及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27.找出下列各图中的底和高.(1)以为底,是高.(2)以AB为底,是高.【答案】DC,AF,DE【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平行四边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对边距离,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高的含义:根据梯形的高的含义,在梯形上底上任取一点,过这一点向下底作垂线段即为梯形的高.解:(1)以DC为底,AF是高.(2)以AB为底,DE是高;故答案为:DC,AF,DE.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含义和梯形高的含义,应注意灵活运用.28.一个长方形被撕破了一部分(如图),那么原长方形的周长至少是多少?(每小格正方形的边长为1cm)【答案】原长方形的周长至少是28厘米【解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至少是5厘米,据此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解答.解:(9+5)×2,=14×2,=28(厘米),答:原长方形的周长至少是28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29.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也分别相等..【答案】错误【解析】根据周长相等,得出长宽的和相等,再根据长与宽的情况进行判断.解:周长相等,那么出长宽的和相等,和相等的两个加数有多种情况,所以长与宽不一定相等.例如:两个长方形的周长都为24厘米,则长宽和为24÷2=12(厘米),即长+宽=12,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1厘米和1厘米,10厘米和2厘米,9厘米和3厘米,8厘米和4厘米,7厘米和5厘米,6厘米和6厘米(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解决本题的根据是周长相等,则长宽的和相等,但和相等的两个加数有多种情况,所以即可判断出长和宽不一定相等.30.求下列图形的周长.【答案】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36厘米;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31.4厘米【解析】(1)如图要求给出的图形的周长,运用平移的方法,得出此图形的周长就是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由此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给出图,知道要求的图形的周长相当于直径为(4+6)厘米圆的周长,由此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解:(1)(10+8)×2,=18×2,=36(厘米);(2)14×(4+6),=3.14×10,=31.4(厘米);答: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36厘米;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31.4厘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周长的定义与所给出的图的形状,运用平移或拼组的方法解决问题.3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答案】24(分米);20(厘米)【解析】(1)利用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数据解答即可;(2)利用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代入数据解答即可.解:(1)(8+4)×2,=12×2,=24(分米),答:长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2)5×4=20(厘米),答: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和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解决问题.32.如果在四周贴上花边,花边长多少?【答案】经测量此图形的长是3.5厘米,宽是1.5厘米;花边长10厘米【解析】先用直尺测量出此图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C=(a+b)×2,代入数据,即可求出花边的长度.解:经测量此图形的长是3.5厘米,宽是1.5厘米,(3.5+1.5)×2,=5×2,=10(厘米);答:花边长10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的实际应用.33.一块长方形草地,长30米,宽15米,一边靠墙,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最少要多少米?【答案】60【解析】要使篱笆最少,则可以以长边靠墙,则篱笆长等于宽×2+长,据此即可解答.解:30+15×2=60(米),答:最少需要60米篱笆.点评:此题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关键是明确长边靠墙,所用的篱笆最少.34.用长56米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怎样围?(至少写五种)【答案】所以围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可以分别是:27厘米、1厘米;或26厘米、2厘米、或25厘米、3厘米;或24厘米、4厘米;或23厘米、5厘米…;或围成正方形,边长是14厘米【解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先求出一条长与宽的和是56÷2=28米,又因为28=27+1=26+2=25+3=…=14+14,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长方形的一条长与宽的和是56÷2=28米,又因为28=27+1=26+2=25+3=…=14+14,所以围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可以分别是:27厘米、1厘米;或26厘米、2厘米、或25厘米、3厘米;或24厘米、4厘米;或23厘米、5厘米…;或围成正方形,边长是14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35.一块长14米,宽6米的长方形菜地,要在这块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答案】40【解析】篱笆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据此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4+6)×2=40(米),答:篱笆长40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36.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它的周长一定和原来长方形周长相等.….【答案】正确【解析】把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四个边的长度没变,则其周长不变;但是它的高变短了,所以它的面积就变小了.解:把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四个边的长度没变,则其周长不变;所以本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性质.37.请你量量图中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并分别求周长.【答案】长方形的周长为12厘米,正方形的周长为12厘米【解析】由长度的测量方法测量可知,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则根据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代数计算即可.解:如图,测量可知,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则长方形的周长为:(4+2)×2=12(厘米);正方形的周长为:4×3=12(厘米);答:长方形的周长为12厘米,正方形的周长为12厘米.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测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再根据周长公式代数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单位要写正确.38.在一个周长为100CM的正方形纸片内,要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答案】12.5【解析】先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又因正方形中最大圆的直径应等于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利用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解决问题.解:100÷4=25(cm),25÷2=12.5(cm);答:这个圆的半径是12.5厘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正方形中最大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39.当长方形、正方形、圆三种图形的面积相等时,的周长最大,的周长最小.【答案】长方形,圆【解析】周长相等时,形状越近似于圆,面积越大,反之,面积相等,形状越不接近圆,周长越大;所以长方形,正方形,圆的面积相等,他们周长大小比较的排列顺序为(从大到小):长方形,正方形,圆.解:当长方形、正方形、圆三个图形的面积相等时,它们周长的长短关系是颠倒的,即长方形>正方形>圆.故答案为:长方形,圆.点评:考查了图形的面积及周长的比较,是一个经典题型.本题从数量上认证了面积一定,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圆的周长.40.一个长方形,周长120厘米,它是由3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那么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答案】60【解析】长方形是由三个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拼成的,可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个正方形的边长,宽是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据此可解答,由此求出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解.解:这个长方形如图: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0÷2÷(3+1),=120÷2÷4,=15(厘米);正方形的周长:15×4=60(厘米).答:正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故答案是:60.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情况.画图可更好的帮助解答.41.填一填.(1)长方形有条长,有条宽,长方形有个角,每个角都是角.(2)封闭图形的长度,是它的周长.(3)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4)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是多少.(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答案】2,2,4,直;一周;4,边长,18.【解析】(1)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解答;(2)根据周长的意义解答;(3)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解答;(4)根据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答;(5)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列式解答.解:(1)长方形有2条长,有 2条宽,长方形有4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3)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1×4=4(厘米).(4)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边长是多少.(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3)×2=18(厘米),故答案为:2,2,4,直;一周;4,边长,1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意义及灵活利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问题.42.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边长是8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答案】32【解析】依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求出铁丝的长度,也就等于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解:8×4=32(分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故答案为:3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应用.43.周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只有一种..【答案】√【解析】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边长×4,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边长=周长÷4,据此解答即可.解,4÷4=1(cm);所以周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只有一种,即边长为1cm.所以此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要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解答,掌握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方法.44.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答案】30厘米【解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数据进行计算.解:(9+6)×2,=15×2,=30(厘米).故答案为:30厘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情况,注意要写上单位.45.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这根铁丝的长度为厘米.【答案】18【解析】由题意可知:铁丝的长度就等于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即可求解.解:(6+3)×2=18(厘米);答:这根铁丝的长度为18厘米.故答案为:1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46.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长分别是9厘米和7厘米,它的周长是.【答案】32【解析】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两条邻边长的和的2倍;据此解答即可.解:(9+7)×2,=16×2,=32(厘米);答:它的周长是32厘米;故答案为:32.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注意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47.两个正方形边长相等,它们的周长就相等..【答案】正确【解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若两个正方形边长相等,则它们的周长就一定相等,据此即可解答.解:因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若两个正方形边长相等,则它们的周长就一定相等;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48.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它的边长是.【答案】9分米【解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知道a=C÷4把周长36分米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它的边长.解:36÷4=9(分米),答:它的边长是9分米,故答案为:9分米.点评: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解决问题.49.一块边长是10dm的桌布,要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分米.【答案】40【解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求出边长10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的周长就是花边的长度.解:10×4=10(分米),答:花边长40分米.故答案为:40.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

小学平面图形试题及答案

小学平面图形试题及答案

小学平面图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菱形B. 圆C. 正方形D. 所有选项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 30厘米B. 50厘米C. 15厘米D. 20厘米3. 一个圆的直径是14厘米,那么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A. 7厘米B. 14厘米C. 28厘米D. 21厘米4. 下列哪个图形的面积是最大的?A. 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B. 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C. 直径为8厘米的圆D. 边长为5厘米的等边三角形5.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40平方厘米B. 20平方厘米C. 16平方厘米D. 10平方厘米6.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9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27平方厘米B. 54平方厘米C. 36平方厘米D. 18平方厘米7. 下列哪个图形的周长是最小的?A. 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B. 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C. 直径为5厘米的圆D. 边长为4厘米的等边三角形8.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0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40平方厘米B. 50平方厘米C. 60平方厘米D. 30平方厘米9. 一个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度?A. 108度B. 120度C. 144度D. 90度10. 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厘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厘米?A. 10厘米B. 20厘米C. 15厘米D. 5厘米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2. 一个圆的半径是7厘米,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

3.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4.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5.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A C BD 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知识点: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⑵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⑴.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⑵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⑶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⑷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5、矩形的性质:⑴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⑵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矩形判定定理:⑴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⑵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7、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8、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9、菱形的性质:⑴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⑵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S 菱形=1/2×ab (a 、b 为两条对角线长)10、菱形的判定定理:⑴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⑵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1、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2正方形判定定理:⑴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常考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平分D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 )A.AB=BC B.AC=BD C.AC⊥BD D.AB⊥B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4.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 B.(5,3) C.(7,3) D.(8,2)6.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8 B.9 C.10 D.11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D.168.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A.50°B.60°C.70°D.80°9.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A.4 B.6 C.8 D.1010.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1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A.2 B.4 C.4 D.812.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 ⊥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 B.C.4﹣2D.3﹣414.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cm2.16.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BC=6,DE=2,则▱ABCD的周长等于.17.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 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厘米.18.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2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BF与AC交于点E.若∠CBF=20°,则∠AED等于度.21.如图,▱ABCD中,∠ABC=60°,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EF=,则AB的长是.22.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且AE⊥BC于E,AF⊥CD于F,∠B=60°,则菱形的面积为.23.如图,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 (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5.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0).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2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27.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13小题)28.如图,已知:AB∥CD,BE⊥AD,垂足为点E,CF⊥AD,垂足为点F,并且AE=DF.求证: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29.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30.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及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连接DF.(1)试说明AC=EF;(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31.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交于点O,BE⊥AC,CF⊥BD,垂足分别为E,F.求证:BE=CF.3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1)线段BD与CD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是矩形?并说明理由.3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1)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2)若CE=4,∠BCF=120°,求菱形BCFE的面积.3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35.如图,在△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角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6.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边AB、BC、CD、DA上,AE=CG,AH=CF,且EG平分∠HEF.求证:(1)△AEH≌△CGF;(2)四边形EFGH是菱形.37.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A⊥AD,BC=DC,BE⊥CD于点E.(1)求证:△ABD≌△EBD;(2)过点E作EF∥DA,交BD于点F,连接AF.求证:四边形AFED是菱形.38.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1)求证:△BCP≌△DCP;(2)求证:∠DPE=∠ABC;(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若∠ABC=58°,则∠DPE=度.39.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和3的两个正方形放置在直线l上,如图1,他连结AD、CF,经测量发现AD=CF.(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如图3,请你求出CF的长.40.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分线CF于点F,求证:AE=EF.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AME≌△ECF,所以AE=EF.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初二平行四边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3•宜宾)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 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分析】根据矩形与菱形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故本选项错误;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故本选项正确;C、矩形与菱形的对角线都互相平分,故本选项错误;D、矩形与菱形的两组对角都分别相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熟记两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14•河池)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A.AB=BC B.AC=BD C.AC⊥BD D.AB⊥BD【分析】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判断.【解答】解:A、是邻边相等,可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不正确;B、是对角线相等,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故正确;C、是对角线互相垂直,可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不正确;D、无法判断.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矩形的判定定理.但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各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判定.3.(2008•扬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当AB=BC时,它是菱形B.当AC⊥BD时,它是菱形C.当∠ABC=90°时,它是矩形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分析】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根据所给条件可以证出邻边相等;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解答】解:A、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当AB=BC时,它是菱形,故A选项正确;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O=OD,∵AC⊥BD,∴AB2=BO2+AO2,AD2=DO2+AO2,∴AB=AD,∴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B选项正确;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C选项正确;D、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当AC=BD时,它是矩形,不是正方形,故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是D选项;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矩形的判定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答题时容易出错.4.(2011•张家界)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分析】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等于原来四边形某一对角线的一半,说明新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所以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连接BD,已知任意四边形ABCD,E、F、G、H分别是各边中点.∵在△ABD中,E、H是AB、AD中点,∴EH∥BD,EH=BD.∵在△BCD中,G、F是DC、BC中点,∴GF∥BD,GF=BD,∴EH=GF,EH∥GF,∴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故选:A.【点评】本题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5.(2006•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 B.(5,3) C.(7,3) D.(8,2)【分析】因为D点坐标为(2,3),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C点的纵坐标一定是3,又由D点相对于A点横坐标移动了2,故可得C点横坐标为2+5=7,即顶点C的坐标(7,3).【解答】解:已知A,B,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0),(5,0),(2,3),∵AB在x轴上,∴点C与点D的纵坐标相等,都为3,又∵D点相对于A点横坐标移动了2﹣0=2,∴C点横坐标为2+5=7,∴即顶点C的坐标(7,3).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点的坐标的表示及平行线的性质和互为余(补)角的等知识的直接考查.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题目的条件既有数又有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既依托数也依托形,体现了数形的紧密结合,但本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并不高.6.(2014•河南)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4,AC=6,则BD的长是()A.8 B.9 C.10 D.11【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易求BO的长,进而可求出BD的长.【解答】解:∵▱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BO=DO,AO=CO,∵AB⊥AC,AB=4,AC=6,∴BO==5,∴BD=2BO=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是中考常见题型,比较简单.7.(2013•南充)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A.12 B.24 C.12D.16【分析】在矩形ABCD中根据AD∥BC得出∠DEF=∠EFB=60°,由于把矩形ABCD 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所以∠EFB=∠DEF=60°,∠B=∠A′B′F=90°,∠A=∠A′=90°,AE=A′E=2,AB=A′B′,在△EFB′中可知∠DEF=∠EFB=∠EB′F=60°故△EFB′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出∠A′B′E=90°﹣60°=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B=2,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AD∥BC,∴∠DEF=∠EFB=60°,∵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DEF=∠EFB=60°,∠B=∠A′B′F=90°,∠A=∠A′=90°,AE=A′E=2,AB=A′B′,在△EFB′中,∵∠DEF=∠EFB=∠EB′F=60°∴△EFB′是等边三角形,Rt△A′EB′中,∵∠A′B′E=90°﹣60°=30°,∴B′E=2A′E,而A′E=2,∴B′E=4,∴A′B′=2,即AB=2,∵AE=2,DE=6,∴AD=AE+DE=2+6=8,∴矩形ABCD的面积=AB•AD=2×8=1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2013•扬州)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A.50°B.60°C.70°D.80°【分析】连接BF,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求出∠BAC,∠BCF=∠DCF,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C=DC,再根据菱形的邻角互补求出∠ABC,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F=BF,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ABF=∠BAC,从而求出∠CBF,再利用“边角边”证明△BCF和△D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DF=∠CBF.【解答】解:如图,连接BF,在菱形ABCD中,∠BAC=∠BAD=×80°=40°,∠BCF=∠DCF,BC=DC,∠ABC=180°﹣∠BAD=180°﹣80°=100°,∵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F=BF,∠ABF=∠BAC=40°,∴∠CBF=∠ABC﹣∠ABF=100°﹣40°=60°,∵在△BCF和△DCF中,,∴△BCF≌△DCF(SAS),∴∠CDF=∠CBF=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2015•河南)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 于点E.若BF=6,AB=5,则AE的长为()A.4 B.6 C.8 D.10【分析】由基本作图得到AB=AF,加上AO平分∠BAD,则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BF,BO=FO=BF=3,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F∥BE,所以∠1=∠3,于是得到∠2=∠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AB=EB,然后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OE,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O,从而得到AE的长.【解答】解:连结EF,AE与BF交于点O,如图,∵AB=AF,AO平分∠BAD,∴AO⊥BF,BO=FO=BF=3,∵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F∥BE,∴∠1=∠3,∴∠2=∠3,∴AB=EB,而BO⊥AE,∴AO=OE,在Rt△AOB中,AO===4,∴AE=2AO=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基本作图.10.(2013•凉山州)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分析】根据菱形得出AB=BC,得出等边三角形ABC,求出AC,长,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F=EF=EC=AC=4,求出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4,∴正方形ACEF的周长是AC+CE+EF+AF=4×4=16,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性质,正方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的长.11.(2013•泰安)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边长为()A.2 B.4 C.4 D.8【分析】由AE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BCD为平行四边形,得到AD与BE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及等角对等边得到AD=DF,由F为DC中点,AB=CD,求出AD与DF的长,得出三角形ADF 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线合一得到G为AF中点,在直角三角形ADG中,由AD 与D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进而求出AF的长,再由三角形ADF 与三角形ECF全等,得出AF=EF,即可求出AE的长.【解答】解:∵AE为∠DAB的平分线,∴∠DAE=∠BAE,∵DC∥AB,∴∠BAE=∠DFA,∴∠DAE=∠DFA,∴AD=FD,又F为DC的中点,∴DF=CF,∴AD=DF=DC=AB=2,在Rt△AD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G=,则AF=2AG=2,∵平行四边形ABCD,∴AD∥BC,∴∠DAF=∠E,∠ADF=∠ECF,在△ADF和△ECF中,,∴△ADF≌△ECF(AAS),∴AF=EF,则AE=2AF=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2.(2013•菏泽)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A.16 B.17 C.18 D.19【分析】由图可得,S1的边长为3,由AC=BC,BC=CE=CD,可得AC=2CD,CD=2,EC=;然后,分别算出S1、S2的面积,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设正方形S2的边长为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AC=x,x=CD,∴AC=2CD,CD==2,∴EC2=22+22,即EC=;∴S2的面积为EC2==8;∵S1的边长为3,S1的面积为3×3=9,∴S1+S2=8+9=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13.(2013•连云港)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 B.C.4﹣2D.3﹣4【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ABD=∠ADB=45°,再求出∠DAE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AED,从而得到∠DAE=∠AED,再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得到AD=DE,然后求出正方形的对角线BD,再求出BE,最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倍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中,∠ABD=∠ADB=45°,∵∠BAE=22.5°,∴∠DAE=90°﹣∠BAE=90°﹣22.5°=67.5°,在△ADE中,∠AED=180°﹣45°﹣67.5°=67.5°,∴∠DAE=∠AED,∴AD=DE=4,∵正方形的边长为4,∴BD=4,∴BE=BD﹣DE=4﹣4,∵EF⊥AB,∠ABD=45°,∴△B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BE=×(4﹣4)=4﹣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等角对等边的性质,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角的度数的相等求出相等的角,再求出DE=AD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4.(2014•福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 相交于点F,则∠BFC为()A.45°B.55°C.60°D.75°【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15°,∠BAC=45°,再求∠BFC.【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又∵△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DE,∠DAE=60°,∴AB=AE,∴∠ABE=∠AEB,∠BAE=90°+60°=150°,∴∠ABE=(180°﹣150°)÷2=15°,又∵∠BAC=45°,∴∠BFC=45°+15°=6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求出∠ABE=15°.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2008•恩施州)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6cm和8cm,则菱形的面积为24cm2.【分析】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求得其面积即可.【解答】解:由已知得,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6×8÷2=24cm2.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16.(2015•梅州)如图,在▱ABCD中,BE平分∠ABC,BC=6,DE=2,则▱ABCD 的周长等于20.【分析】根据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可得AE∥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ABE=∠AEB,继而可得AB=AE,然后根据已知可求得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E∥BC,AD=BC,AB=CD,∴∠AEB=∠EBC,∵BE平分∠ABC,∴∠ABE=∠EBC,∴∠ABE=∠AEB,∴AB=AE,∴AE+DE=AD=BC=6,∴AE+2=6,∴AE=4,∴AB=CD=4,∴▱ABCD的周长=4+4+6+6=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E=∠AEB.17.(2013•厦门)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则EF=3厘米.【分析】根据AC+BD=24厘米,可得出出OA+OB=12cm,继而求出AB,判断EF 是△OAB的中位线即可得出EF的长度.【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C+BD=24厘米,∴OA+OB=12cm,∵△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cm,∵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EF=AB=3cm.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18.(2007•临夏州)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和BC于点E、F,AB=2,BC=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分析】根据矩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寻找思路:△AOE≌△CO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BCD的面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C,∠AEO=∠CFO;又∵∠AOE=∠COF,在△AOE和△COF中,,∴△AOE≌△COF,∴S△AOE =S△CO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BCD的面积.S△BCD=BC×CD=×2×3=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根据三角形全等,从而将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为矩形面积的一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2014•宿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菱形ABCD的顶点A,B 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在y轴上,则点C的坐标是(5,4).【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得出DO的长,进而求出C点坐标.【解答】解:∵菱形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0),点D 在y轴上,∴AB=5,∴DO=4,∴点C的坐标是:(5,4).故答案为:(5,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得出DO的长是解题关键.20.(2015•黄冈)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CD上一点,BF与AC交于点E.若∠CBF=20°,则∠AED等于65度.【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AE=∠DAE,再利用SAS证明△ABE与△ADE 全等,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解答】解:∵正方形ABCD,∴AB=AD,∠BAE=∠DAE,在△ABE与△ADE中,,∴△ABE≌△ADE(SAS),∴∠AEB=∠AED,∠ABE=∠ADE,∵∠CBF=20°,∴∠ABE=70°,∴∠AED=∠AEB=180°﹣45°﹣70°=65°,故答案为:65【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BAE=∠DA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21.(2013•十堰)如图,▱ABCD中,∠ABC=60°,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EF=,则AB的长是1.【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推出AB=CD,AB∥CD,得出平行四边形ABDE,推出DE=DC=AB,根据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CE长,即可求出AB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CD,∵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B=DE=CD,即D为CE中点,∵EF⊥BC,∴∠EFC=90°,∵AB∥CD,∴∠DCF=∠ABC=60°,∴∠CEF=30°,∵EF=,∴CE==2,∴AB=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22.(2013•黔西南州)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且AE⊥BC于E,AF ⊥CD于F,∠B=60°,则菱形的面积为.【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ABE可求出AE的长,再由菱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计算即可.【解答】解:∵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BC=4,∵AE⊥BC于E,∠B=60°,∴sinB==,∴AE=2,∴菱形的面积=4×2=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菱形面积公式的运用.23.(2013•鞍山)如图,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11.【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EH=FG=AD,EF=GH=BC,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D⊥CD,BD=4,CD=3,∴BC===5,∵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EH=FG=AD,EF=GH=BC,∴四边形EFGH的周长=EH+GH+FG+EF=AD+BC,又∵AD=6,∴四边形EFGH的周长=6+5=11.故答案为:1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24.(2015•攀枝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0,4),D为OA的中点,P为BC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CB=90°,OC=4,BC=OA=10,求出OD=AD=5,分情况讨论:①当PO=PD时;②当OP=OD时;③当DP=DO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或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点P的坐标.【解答】解:∵四边形OABC是矩形,∴∠OCB=90°,OC=4,BC=OA=10,∵D为OA的中点,∴OD=AD=5,①当PO=PD时,点P在OD得垂直平分线上,∴点P的坐标为:(2.5,4);②当OP=OD时,如图1所示:则OP=OD=5,PC==3,∴点P的坐标为:(3,4);③当DP=DO时,作PE⊥OA于E,则∠PED=90°,DE==3;分两种情况:当E在D的左侧时,如图2所示:OE=5﹣3=2,∴点P的坐标为:(2,4);当E在D的右侧时,如图3所示:OE=5+3=8,∴点P的坐标为:(8,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5,4),或(3,4),或(2,4),或(8,4);故答案为:(2.5,4),或(3,4),或(2,4),或(8,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才能得出结果.25.(2013•阜新)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0),B(﹣1,2),C(2,0).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3,2),(﹣5,2),(1,﹣2).【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别以BC,AB,AC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分别为:(3,2),(﹣5,2),(1,﹣2).故答案为:(3,2),(﹣5,2),(1,﹣2).【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注意坐标与图形的关系.26.(2014•丹东)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cm,∠ADC=120°,点E、F同时由A、C两点出发,分别沿AB、CB方向向点B匀速移动(到点B为止),点E的速度为1cm/s,点F的速度为2cm/s,经过t秒△DEF为等边三角形,则t的值为.【分析】延长AB至M,使BM=AE,连接FM,证出△DAE≌EMF,得到△BMF 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菱形的边长为4求出时间t的值.。

小学六年级数学面积计算讲解提高练习(附答案及解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面积计算讲解提高练习(附答案及解析)

面积计算(一)一、知识要点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些问题乍一看,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找不到任何联系,会使你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如果我们能认真观察图形,分析、研究已知条件,并加以深化,再运用我们已有的基本几何知识,适当添加辅助线,搭一座连通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小“桥”,就会使你顺利达到目的。

有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必须借助于图形本身的特征,添加一些辅助线,运用平移旋转、剪拼组合等方法,对图形进行恰当合理的变形,再经过分析推导,方能寻求出解题的途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已知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AE=ED,BD=2/3B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习1:1、如图,AE=ED,BC=3BD,S△ABC=30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所示,AE=ED,DC=1/3BD,S△ABC=21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所示,DE=1/2AE,BD=2DC,S△EBD=5平方厘米。

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例题2】两条对角线把梯形ABCD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求另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练习2:1、两条对角线把梯形ABCD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求另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2、已知AO=1/3OC,求梯形ABCD的面积(如图所示)。

【例题3】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被E、F两点三等分,且四边形AECF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如图所示)。

练习3:1、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被E、F、G三点四等分,且四边形AECG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如图)。

2、如图所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ABCD为正方形)。

【例题4】如图所示,BO=2DO,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

那么,梯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练习4:1、如图所示,阴影部分面积是4平方厘米,OC=2AO。

求梯形面积。

2、已知OC=2AO,S△BOC=14平方厘米。

z第二章__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含答案)-

z第二章__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含答案)-

第二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一、基础知识梳理(一)主要概念1.线段、射线、直线(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道横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线段的特点: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2)射线:将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的特点:是直的,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的特点:是直的,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2.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1)因为AM=BM=12AB,所以M是线段AB的中点.(2)因为M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M=BM=12AB或AB=2AM=2BM.3.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5.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的关系是相互的,如果AB∥CD,则CD∥AB,其中符号“∥”读作“平行”.6.两条直线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其交点叫做垂足,•如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记作AB⊥CD.7.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8.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二)主要性质1.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其中“有”表示“存在性”,“只有”表示“惟一性”.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3.与平行线有关的一些性质(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4.垂线性质(1)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二、考点命题趋向分析(一)能力1.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意义.2.角.(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3)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3.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4.知道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5.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二)命题趋向分析1.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1】(2003年黑龙江)从哈尔滨开往A市的特快列车,途中要停靠两个站点,如果任意两站间的票价都不同,不同的票价有()A.4种 B.6种 C.10种 D.12种【分析】先建立数学模型,在一条线段上任取两点,有432⨯=6条线段,因此有6种不同的票价.【解】选B.【例2】(无锡)L1与L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它们有1个交点,•如果在这个平面内,再画第三条直线L3,那么这3条直线最多可有_______个交点;•如果在这个平面内再画第4条直线L4,那么这4条直线最多可有_______个交点;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在同一平面内,6条直线最多可有_______个交点,n(n为大于1的整数)条直线最多可有_______个交点(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分析】本题是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规律;还可以想n条直线两两相交,•每条直线上最多有(n-1)个交点,是n条直线上最多n(n-1)个交点,考虑到每个交点被重复计算一次,故n条直线最多可有(1)2n n-个交点.【解】3 6 16(1)2n n-2.线段长度的计算,线段的中点问题等在考题中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3】某大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60人,B区有30人,C 区有20人,三个区在同一条直线上,位置如图所示,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A区 B.C区 C.B区 D.A,B两区之间【分析】此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转化为线段的计算问题,分五种情况讨论:在A区,B区,C区,A与B之间,B•与C 之间,经过研究得出正确答案.【解】选A3.角的度量与换算在中考题中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4】(山西)时钟在3点半时,它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锐角是()A.70° B.75° C.85° D.90°【分析】时针每分钟转3060︒=0.5°,分针每分钟转36060︒=6°,从3点整到3点半时针转了0.5°×30=15°,分针转了6°×30=180°,3点钟时时针与分针夹角90°,所以3•点半时针与分针夹角为180°-15°-90°=75°,故正确答案为B项.【解】选B4.七巧板问题在中考中主要考查图形的拼摆.【例5】(2002年济南)如图1,用一块边长为ABCD厚纸板,•按照下面做法,做了一套七巧板:作对角线AC,分别取AB、BC中点E、F,连结EF;作DG⊥EF于G,•交AC于H;过G作GL∥BC,交AC于L,再由E作EK∥DG,交AC于K;将正方形ABCE沿画出的线剪开.现用它拼出一座桥(如图2),这座桥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A.8 B.6 C.4 D.5【分析】本题考查了七巧板的拼摆及有关面积的计算.观察图形发现,桥的非阴影部分是两个大三角板,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而阴影部分恰好是七巧板的剩余五块,其面积也应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2=4.【解】选C.三、解题方法与技巧方法1:见比设元【例1】如图所示,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9,求线段MC的长.【分析】题中给出了线段的长度比,那么设每一分为K是常见的解法.【解】∵AB:BC:CD=2:4:3∴设AB=2K BC=4K CD=3K∴AD=3K+2K+4K=9K∵CD=9∴3K=9 ∴K=3∴AB=6 BC=12 AD=27∵M为AD中点,∴MD=12AD=12×27=13.5∴MC=MD-CD=13.5-9=4.5【规律总结】不论是有关线段还是有关角的问题,只要有比值,就设未知数.方法2:利用线段的和差判断三点共线【例2】判断以下三点A、B、C是否共线.(1)有三点A、B、C,且AB=10cm,AC=2cm,CB=8cm;(2)AB=10cm,AC=3cm,CB=9cm.【解】(1)∵AB=10cm,AC=2cm,CB=8cm,∴AB=AC+CB∴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AB=10cm,AC=3cm,CB=9cm,∴AB≠AC+CB∴A、C、B三点不共线方法3:寻找规律(一)数直线条数:过任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n点一共可画(1)2n n-条直线.(二)数n个人两两握手能握(1)2n n-次.(三)数线段条数:线段上有n个点(包括线段两个端点)时,共有(1)2n n-条线段.(四)数角的个数:以0为端点引n条射线,当∠AOD<180°时,则(如图)•小于平角的角个数为(1)2n n-.(五)数交点个数:n条直线最多有(1)2n n-个交点.(六)数对顶角对数:n条直线两两相交有n(n-1)对对顶角.(七)数直线分平面的份数:平面内n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1+(1)2n n-个部分.【例3】同一平面内有四点,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则直线的条数是()A.1条 B.4条 C.6条 D.1条或4条或6条【分析】同一平面内四点,可能四点共线,此时直线有一条;可能四点中有三点共线,此时直线有四条;也可能四条直线中任意三点都不共线,此时可画432⨯=6条直线.【解】选D【例4】一张饼上切七刀,最多可得到几块饼.【分析】从原始状态开始,当切1刀时,一张饼被分成两部分;当切2刀时,一张饼最多可被分成四部分;当切了3刀时,一张饼被最多分成七部分;……若用n•表示切的刀数,饼被最多分成S 部分.则:n=1时S=2;n=2时S=4;n=3时,S=7;n=4时,S=11.【解】设一张饼被切n 刀,最多分成S 部分,如图2-6可知:n=1时 S=1+1n=2时 S=1+1+2n=3时 S=1+1+2+3n=4时 S=1+1+2+3+4……则S=1+1+2+3+4+…+n=1+(1)2n n - ∴当n=7时,S=1+782⨯=29 答:当上张饼上切7切时,最多可得到29块饼.【规律总结】许多规律性问题应回到原始状态,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寻找规律,再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方法4:钟表问题【例5】钟表现在是1点15分,分针再转多少度,时针与分针首次重合.【分析】分针1分钟走(36060)°=6°,时针1分钟走(3060)°=0.5°(分针1小时走一圈,即60分钟走360°,时针1小时走一格,即60分钟走30°).因此,分针速度是时针速度的12倍,故设分针走12x °,时针走x °时时针与分针首次重合,因为从1点整到1点15°,•分针走一圈的14,此时时针走一格的14,因此1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夹角(1+34)×30°=52.5°.•列方程可求解. 【解】设时针走x °时,时针与分针首次重合.依题意,得: 12x-x=360-(74×30) 解得: x=61522, ∴12x=369011=335511答:分针再转335511度,时针与分针首次重合.方法5:最优策略问题直线上有两点(如图)A 1和A 2,要在直线上找一点P ,使A 1、A 2到P 的距离之和最小,则P 点可放在A 1、A 2之间任意位置(包括A 1和A 2).此时PA 1+PA 2=A 1A 2.直线上有三点A 1、A 2、A 3(如图).要找到一点P ,使PA 1+PA 2+PA 3的和最小.不妨设P 在A 1、A 2之间,此时PA 1+PA 2+PA 3=A 1A 3+PA 2;若P 在A 2、A 3之间,此时PA 1+PA 2+PA 3=A 1A 3+PA 2;若P 在A 1上,则PA 1+PA 2+PA 3=A 1A 3+A 1A 2;若P 在A 2上,则PA 1+PA 2+PA 3=A 1A 3.若P 在A 3上,则PA 1+PA 2+PA 3=A 1A 3+A 2+A 3结论:当P 选在A 2点时PA 2+PA 2+PA 3的和最小,其最小值为A 1A 3.不难发现,当直线上有四个点时,如图所示.P 点选在A 2A 3上(包括端点).•可使P 到A 1、A 2、A 3、A 4的距离之和最小.其最小值为A 1A 4+A 2A 3.当直线上有五个点时,如图所示P 点选在A 3上,可使P 到A 1、A 2、A 3、A 4、A 5的距离之和最小,其最小值为A 1A 5+A 2A 4.【规律总结】当直线上有偶数个点时,P 应选在最中间两点之间(可与这两点重合);当直线上有奇数个点时,P 点与最中间的点重合,可使P 到各点距离之和最小.四、中考试题归类解析(一)线段,角【例1】(2003,青海),如图,C 是AB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A .CD=AC-DB B .CD=AD-BC C .CD=12AB-BD D .CD=12AB 【思路分析】∵C 是AB 的中点,∵AC=BC又∵D 是BC 的中点,∴CD=DB【解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得,应选D【规律总结】此类题基本上都是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例2】(2004,黑龙江)一束光线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A.45° B.60° C.75° D.80°【思路分析】由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到反射后成水平光线说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90°的角根据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可得入射角为45°,也得出平面镜与地面所成的锐角度数为45°【解】应选A【规律总结】象这样数学整合其它学科的题将是今后中考命题的趋势.(二)平行【例1】(2003,安徽)如图,已知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思路分析】由AC⊥BC,可知∠ABC与∠CAB互余,又因为AB∥CD,所以∠ABC=•∠BCD,又由对顶角的性质∠ABC=∠1 【解】答案:C【规律总结】考查平行线段性质的问题是中考命题中常出现的.【例2】(2004,安徽)如图,已知AB∥DE,∠ABC=80°,∠CDE=•140•°,•则∠BCD=_______.【解】答案:40 °【规律总结】这类题目作平行线是解题的关键,通过作平等线把所求角与已知角加以沟通.五、中考试题集萃一、填空题1.(2003年,青海)如图1,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为θ,入射光线AO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O′B平行于α,则角θ=________度.2.(2003,长沙)如图2,AB∥CD,EF分别交AB、CD于点E、F,∠1=70°,则∠2=•____度.B(1) (2) (3) (4)3.(2003,河南)如图3,直线L 1∥L 2,AB ⊥L 1,垂足为O ,BC 与L 2相交于点E ,若∠1=43°则∠2=_______度.4.(2003,福州)如图4,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如果∠1=60•°,•那么∠2=______度.5.(2004,太原)如图5,Rt △ABC 中,∠C=90°,沿过点B 的一条直线BE 折叠△ABC ,使点C 恰好落在AB 边的中点D 处,则∠A 的度数等于_________.(5) (6) (7) (8)6.(2004,福州)如图6,两条直线a 、b 被第三条直线C 所截,如果a ∥b ,∠C=70°,那么∠2=_______.7.(2004,贵阳)如图7,直线a ∥b ,则∠ACB=_____度.8.(2004,镇江)已知∠α=36°,若∠β是∠α的余角,则∠β=______,sin β=_______.(•结果保留四个有效数字)9.(2004.岳阳)已知一个角的余角为60°,则这个角的补角为_________.二、选择题1.(2003,北京海淀区)若∠α=30°,则∠α的补角是( )A .30°B .60°C .120°D .150°2.(2003,北京海淀区)如图8,直线c 与a 、b 相交,且a ∥b ,则下列结论:①∠1=•∠2②∠1=∠3 ③∠3=6∠2中正确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3.(2003,南通)已知:如图9,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 1∥L 2的是( )A .∠1=∠3B ∠5 D .∠2+∠4=180°(9)(11) (12)4.(2003,湘潭)如图10,从A 地到B 地有多条道路,一般地,人 们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的曲折的路,这是因为()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5.(2004,台州)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的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属于()A.直线与直线平行 B.直线与直线垂直C.直线与平面平行 D.直线与平面垂直6.(2004,河南)如图11,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是走水路,走陆路,走空中.从A地到B地有2条水路,2条陆路,从B地到C地有3条陆路可代选择,走空中从A•地直接到C地,则从A地到C地可供选择的方案有()A.20种 B.8种 C.5种 D.13种7.(2004,南京)如果∠α=20°,那么,∠α的补有等于()A.20° B.70° C.110° D.160°8.(2004,日照)如图12,已知直线AB∥CD.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间时,有∠BED=•∠ABE+∠CDE成立;而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外时,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A.∠BED=∠ABE+∠CDE或∠BED=∠ABE-∠CDEB.∠BED=∠ABE-∠CDEC.∠BED=∠CDE-∠ABE或∠BED=∠ABE-∠CDED.∠BED=∠CDE-∠ABE三、解答题1.(2003,山东)某市召集20名特级老师参加教研教改研讨会,与会的特级老师每两人之间都握手一次,那么他们之间一共握手________次.2.(2003,天津)如图,在△ABC中,CE⊥AB于E,DF⊥AB于F,AC∥ED,CE是∠ACB的平分线,求证:∠EDF=∠BDF.3.(2003,青海)如图,OM是∠AOB的平分线,射线OC在∠BOM内部,ON是∠BOC•的平分线,已知∠AOC=80°,求∠MON的度数.4.(2004,武汉)如图,已知AB∥CD,∠EAF=14∠EAB,∠ECF=14∠ECD。

七年级上-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

七年级上-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

七年级上-基本平面图形测试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测试题1.七(1)班的同学用二个图钉就把刚获得的校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奖状挂在墙上了,请你用本章的一个知识来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2.如图1,用“>”、“<”或“=”连接下列各式,并说明理由.AB +BC_____AC ,AC +BC_____AB ,BC_____AB +AC ,理由是______ ___;3.如图2,AB 的长为m ,BC 的长为n ,M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则MN =___ __;4.如图3:小于平角的角有__________个,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最大的一个角是________;5.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下两端的树坑 图2 C N M B A CBA 图1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这里用到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1)°=( )´=( )″;48″6.(12=( ) ´=( )°7.上午10点30分,时针与分针成___________度的角。

8.已知两根木条,一根长60 cm,一根长100 cm,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 cm9.已知从A地到B地共有五条路,小红应选择第_____________路,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已知线段AB的中点是C,BC的中点是D,AD的中点是E,则AE=________AB。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射线就是直线C、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小于平角的角可分为锐角和钝角两类12.以下给出的四个语句中,结论正确的有( )①如果线段AB=BC,则B是线段AC的中点②线段和射线都可看作直线上的一部分③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④如图,∠ABD也可用∠B表示A、1个B、2个C、3个D、4个1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A、相交或垂直B、垂直或平行C、平行或相交D、不行或相交或重合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平行的线段必相交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C、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D、一条直线有可能同时与两条相交直线平行15.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如果a⊥b,b⊥c,那么a⊥cB、a ⊥b,b∥c,那么a∥cC、如果a∥b,b⊥c,那么a∥cD、如果a⊥b,b∥c,那么a⊥c16.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等于A、11cmB、5cmC、11cm或5cmD、8cm或11cm17.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判断时钟的分针与时针互相垂直时,他们每个人都说了两个时间,说对的是()(A)甲说3点时和3点30分(B)乙说6点15分和6点45分(C)丙说9时整和12时15分(D)丁说3时整和9时整18.如图,四条表示方向的射线中,表示北偏东60°的是()(A)(B)(C)(D)19.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的方向走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点,那么∠ABC的度数是()(A)75°(B)105°(C)45°(D)135°20.直线a外有一定点A,点A到a的距离是cm5,P是直线a上的任意一点,则()(A)AP >cm5(C)AP =5(B)AP≥cm5(D)AP < cm5cm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一点能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B)过一点能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C)射线AB的端点是A和B(D)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用小写字母表示解答题:22.如图,已知线段AB=15cm,C点在AB上,3AC,求BC的长BC=423.如图:∠AOB=∠COD=90°,∠AOD=146°,求:∠BOC的度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平面图形总结提高线段:①提到点的话,必须注意点的位置,特别是没图的情况下。

例1、如果线段AB=5cm,BC=3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A.8 cm B、2㎝ C.8或2 cm D.不能确定题目没明确ABC三点的位置,可以三点共线,也可以不共线,所以AC的距离最大是8cm,最小是2cm。

②数线段的公式:线段上总共有n个点,总共有2)1(-nn条线段。

总共有5个点,所以共有245⨯=10条③整体思想(中点)例题:如图,C在线段AB上,M为AC中点,N为BC中点,线段AB的长度为8cm,求MN 的长度。

MN=MC+CN=11111()84 22222AC BC AC BC AB cm +=+==⨯=直线:①过几个点画直线例2. 过A、B、C三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共可画几条?解:分两种情况:(1)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可画一条直线,如图所示:(2)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可画三条直线,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过3个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1或3条[说明]:解的过程中需要“分类讨论”,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从初一就开始渗透,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

引申:过4个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分类讨论:①四点共线:只有一条②有三点共线,另一点不在这条线上:4条③没有三点共线的情况,共有6条②直线的交点例3. 3条直线有几个交点?注意分类讨论:①三直线都平行:0个②三直线交于一点:1个③两直线平行,另外一条不平行:2个④三直线两两相交:3个综上,3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0,1,2或3个引申:像这样,十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A. 40B. 45C. 50D. 55公式:N条直线,最多的交点个数为 N(N-1)/ 2 。

【最少的交点个数就是0,也就是所有直线都平行的情况】③直线分平面例.一条直线可以将平面分成两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分成四部分,三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分成n部分,则n等于………………………………………()(A)6 (B)7 (C)8 (D)9【提示】画图探索.一条线两条直线三条直线【答案】B.【点评】平面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两部分,记作a 1=1+1=2;平面两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四部分,记作a 2=1+1+2=4; 平面三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七部分,记作a 3=1+1+2+3=7;平面四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由图可知,共可分成11个部分,记作a 4=1+1+2+3+4=11.若平面上有n 条直线,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多少部分,此时n 条直线的相对位置如何?从前面的分析不难推出平面上有n 条直线时,最多可将平面分成a n =1+1+2+3+4+…+n =1+2)1(+n n =222++n n 个部分,此时每两条直线都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角:①数角图中共有几个小于平角的角?总共有5条射线,有5×4 / 2=10个角 【若有N 条射线,则共有N (N-1)/ 2个角】②时针分针的夹角:H 时m 分的夹角为 |30H-5.5m|【注意绝对值,而且如果算出来是大于180°的角,要用360去减,例如8点正,|30H-5.5m|=240,应该是360-240=120°】③整体思想(角平分线)例、如图,AC 为一条直线,O 是AC 上一点 ,OE 、OF 分别平分∠AOB 和∠BOC . 求∠EOF 的大小;11111()1809022222EOF EOB BOF AOB BOC AOB BOC AOC ∠=∠+∠=∠+∠=∠+∠=∠=⨯︒=︒多边形: ①对角线:每个顶点可以引出(n-3)条对角线,每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可以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圆:圆心角,圆周角的区别扇形的弧长:圆心角占360的几分之几,弧长就占全圆周长的几分之几扇形的周长=扇形的弧长+半径×2扇形的面积:圆心角占360的几分之几,扇形面积就占全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变式:如图,在两个同心圆中,两圆半径分别为2,1,∠AOB=12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基本平面图形》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如图1,以O为端点的射线有()条.A、3B、4C、5D、62、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A、直线AB、直线ABC、直线abD、直线Ab3、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A、锐角B、钝角C、直角D、不能确定4、下列说确的是().A、角的边越长,角越大B、在∠ABC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C、∠B=∠ABC+∠DBCD、以上都不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B、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C、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D、如果线段AB=BC,那么B叫做线段AB的中点6、同一平面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是().A、可能是0个,1个,2个B、可能是0个,2个,3个C、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D、可能是1个可3个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若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A、1个B、2个C、3个D、4个8、钟表上12时15分钟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A、90°B、82.5°C、67.5°D、60°9、按下列线段长度,可以确定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A、AB=8cm,BC=19cm,AC=27cmB、AB=10cm,BC=9cm,AC=18cmC、AB=11cm,BC=21cm,AC=10cmD、AB=30cm,BC=12cm,AC=18cm图1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③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如果直线a∥b,a∥c,则b∥c. A 、1个 B 、2个C 、3个D 、4个11、下图中表示∠ABC 的图是( ).A 、B 、C 、D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②平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在同一平面,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3、∠1和∠2为锐角,则∠1+∠2满足( ).A 、0°<∠1+∠2<90°B 、0°<∠1+∠2<180°C 、∠1+∠2<90°D 、90°<∠1+∠2<180°二、填空题(每空3分,满分30分)14、如图3,点A 、B 、C 、D 在直线l 上.(1)AC= ﹣CD ;AB+ +CD=AD ; (2)共有 条线段,共有 条射线,以点C 为端点的射线是 .15、用三种方法表示图4的角: . 16、将一正方形的纸片,按图5所示对折两次,相邻两条折痕(虚线)间的夹角为 度. 17、如图6,OB ,OC 是∠AOD 的任意两条射线,OM 平分∠AOB,ON 平分∠COD,若∠MON=α,∠BOC=β,则表示∠AOD 的代数式是∠AOD= .18、如图7,∠AOD=∠AOC+ =∠DOB+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1分)19、如图8,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6分) (1)如果AC=8cm ,BC=6cm ,求MN 的长.(2)如果AM=5cm ,CN=2cm ,求线段AB 的长.图3图4 图5图6图720、如图,污水处理厂要把处理过的水引入排水沟PQ,应如何铺设排水管道,才能用料最省?试画出铺设管道的路线,并说明理由.21、如图,直线AB、CD、EF都经过点O,且AB⊥CD,∠COE=35°,求∠DOF、∠BOF的度数.22、如图12,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2cm, CB=32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 的长。

(7分)23.如图,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的方向是北偏西40°.(1)若∠AOC=∠AOB,则OC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2)若B、O、D在同一条直线上,OD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3)若∠BOD可以看作OB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OD所成的角,作∠BOD平分线OE,并用方位角表示OE的方向.第20题图BCE图1224.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4)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6|+|x﹣8|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