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素有“白山黑水”之称,是指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水系所涵盖的区域。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的特点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到资源、工业、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资源分布。

2.难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与地理位置、资源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和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民族、文化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东北三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案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案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以及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地理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东北地区距离较远,学生对其地理特点和人文特色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了解农业、工业、城市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为例,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案例资料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我国东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东北地区的特色景观、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独特魅力。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东北地区的壮丽山水和丰富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东北地区的具体情况,如民俗文化、历史背景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东北地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心家乡、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2.难点: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地区实例,分析其地理、文化、历史等特点。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资料。

3.制作好PPT,以便于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为教材,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可以发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东北三省的独特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三省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东北三省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呈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类型、资源分布以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具体情况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本节课的一些知识点,如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知识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中国地图,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地图:中国地图、东北地区地图。

3.图片: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自然资源等图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景观。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同时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等人文经济状况。

本章节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了解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一个地理单元,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还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对于东北地区的认知可能仅限于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刻板印象,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纠正和丰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等人文经济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景观。

2.难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基地、城市分布等人文经济状况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情境,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地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东北地区的图片、视频、地图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教学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地势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南部为辽东丘陵,中部为松花江平原,北部为小兴安岭和黑龙江流域。

本节课通过“白山黑水”来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中国的地理位置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具体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等资料,深入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呈现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东北三省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东北三省的一些典型地理案例,如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长白山的天池、黑龙江的冰雪世界等,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主要介绍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概况,掌握其地理特征,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相对陌生的地域,学生对其认知程度不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

2.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3.实例分析:以具体实例为依据,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5.提问解答: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好相关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观察,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

同时,展示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主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对东北地区的一个概括性介绍,为学生深入学习东北地区的具体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对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图示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

2.准备案例材料,以便进行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对其地理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东北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特色,即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河流,以及冰雪文化、农业生产等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针对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东北地区为什么适宜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资源有哪些?”等。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又称“白山黑水”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三省的基本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对于区域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特殊,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东北三省的人文地理特征。

3.东北三省的区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东北三省的相关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关注东北三省,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差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总结出东北三省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预习的案例,其他学生和教师提问、讨论,深入理解东北三省的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区域差异。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编写一篇关于东北三省的短文。

8.板书(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设计时间安排:1.导入:5分钟2.呈现:10分钟3.操练:15分钟4.巩固:10分钟5.拓展:10分钟6.小结:5分钟7.家庭作业:5分钟8.板书:课后总时长:50分钟在本次《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对学生、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一些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东北三省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使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工业、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对东北三省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地理_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组主备:审核:一起去东北看雪吧1、位置、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2、地形、河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气候气候最大特点:冷湿(原因?)冬季___________,夏季短促温暖。

夏季降____,冬季降____。

3、气候思考:气温分布规律:(1)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2)图中—4°C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位于此地的A地气温比同纬度的B地和C地高还是低?原因是什么?3、气候思考:降水的分布规律:(1)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原因是什么?(2)东北三省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哪里?约为多少mm?为什么降水多?合作探究一:积雪厚度提示:先比较延吉和长春两城市的(积雪厚度大小,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地形、海陆位置)。

从而说明选择该城市的理由。

合作探究二:雪期提示:先比较漠河、齐齐哈尔、沈阳三城市的雪期长短,归纳三城市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由此说明选择该城市的原因。

讨论交流: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化境的关系。

北大仓——最大商品粮基地有利条件:(自然)1、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黑土地,土壤肥沃。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

(人文)1、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商品率高。

2、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湿地——“地球之肾”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中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三江自然保护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发展条件:1、矿产资源丰富。

(煤、铁、石油地位重要)2、铁路、水路运输交通便利。

(铁路网稠密,南邻渤海、黄海,海运便利。

)工业中心及部门工业结构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工业(中心)分布:靠近矿产地或交通线工业问题:资源枯竭经济发展滞后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学情分析一、地理能力和素养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为期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理读图、析图的方法,在分析地理问题时思路也相对明确,也具备了一定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学习合作小组也能够运用起来,在课堂合作讨论环节时,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初中地理_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导入新课播放反映东北风情的视频,让学生谈印象中的东北三省。

今天我们学习有“白山黑水”之称的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是指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出示中国政区图,闪出东北三省的轮廓)。

提起东北三省,往往首先让人想起的是那童话般的冰雪世界。

(出示冰雪世界的图片,可以重点说哈尔滨的冰雕——在中国,东北是冰雕发展最好的地区,其中最有名的是哈尔滨冰雕展。

这也使哈尔滨成为举办国际冰雕比赛的重要城市之一)。

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等来形容东北三省。

白山黑水——(出示图片)林海雪原——(出示图片)北大仓——(出示图片)追问:你对东北三省还有那些印象?要进一步的认识东北三省,首先了解它的自然环境。

二、讲授新课(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分布特征东北三省的地形出示“东北三省地形”图。

(1)描出东北平原的大致范围,并找出其由哪三部分组成。

(2)依次找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河流。

(3)在图中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

(4)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先在图中圈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东北平原,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圈出东北平原周围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最后再圈出环绕东北平原的主要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及东北平原上的松花江、嫩江、辽河等主要河流。

由此归纳出东北三省的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出示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依次得出:(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很低,降雪较多。

(2)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小部分位于寒温带、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3)东北三省主要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充沛。

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增强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于东北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少,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去探究和了解东北地区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东北地区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东北地区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东北地区的歌曲《白山黑水》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3.课堂讲解:针对自主学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农业、城市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工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三省的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工业发展、农业特点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工业发展、农业特点等。

2.教学难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资源优势、工业发展和农业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素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并简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图片等素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东北三省的资源优势、工业发展和农业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概况,认识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资源丰富程度,从而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认知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东北三省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等基本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资料查询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资源丰富程度。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东北三省的地图,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3.资料查询:引导学生利用地理资料,了解东北三省的气候、资源等情况。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和看法。

5.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讲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2.地图:东北三省地图3.图片:东北三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4.资料:东北三省的气候、资源等方面的资料5.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即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地处我国的东北部,被誉为“白山黑水”之地。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领略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以及人文景观。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东北三省的特点,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等知识。

2.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点。

2.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

3.东北民俗文化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北地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知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提问回答:鼓励学生提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东北三省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了解,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地理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七下第六章第二节的第三标题。

在初一下册的区域地理教材中,已经初步探究过俄罗斯的工业特点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初二上册也简单探究过我国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不过都是浅尝辄止,学生们对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相关知识没有进行总结性探究。

这节课的内容设计可以说是对相关内容的一次总结性的探究。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尤其是经过初一下册世界区域地理的探究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也接触了一些关于东北三省的课外知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应该不会太陌生,在教学中,将探究的问题设计合理,充分利用地图、文字材料来增加学生的体验,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合作探究为辅的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就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东北三省矿产资源与工业分布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分布图说明资源、交通等要素对当地工业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图和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工业结构统计图表,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特点和工业结构特点,学会认识区域工业特点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东北工业布局特点及与资源和交通的关系五、教学难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六、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合作和老师讲解为辅。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课前进行导学预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三、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大庆、鞍山、伊春的工业构成及成因2、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3、东北三省工业城市的分布与交通运输的关系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教学反思优点:本节课重点结合地图和材料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来引领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课堂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探究为辅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交流与展示。

初中地理_“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2)在东北三省地形图中,请你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2.小组合作讨论,从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

任务2 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

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1.分小组讨论:A组: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南到北的变化规律。

B组: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2.观察东北三省传统民居的房顶坡度大、墙体后、窗户小等特点,说出这种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_____密切相关。

这里纬度_____,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_____影响,容易发生_____。

2.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_____耕作;气候_____,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这里盛产_____、_____、_____、水稻等。

3.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历史上被称为“_____”,如今“_____”变成了“_____”。

【互动探究】任务1 运用资料,知道为什么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总结出东北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1.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历久弥新北大荒,结合下列图片,简单叙述东北地区由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过程?2.结合教材p17-18,总结出东北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学情分析:优势:在前面的区域学习中,对于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要学习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学生有了一定了解。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运用地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学习,能够通过读图自主探究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②.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图表,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②.通过对漠河、大连两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逐月分布图的分析比较,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情感目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②.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媒体展示:东北景观。

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一个地区,大家知道指的哪个地区吗?你知道三个词语的含义吗?生:东北地区。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东北三省。

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讲授新课]一、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板书)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一些图片,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来形容一下对东北三省的印象。

生:“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师总结: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东北地区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土壤肥沃,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好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下。

(板书: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师:要了解东北三省,首先就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同学们将地理图册翻到第14页,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生: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总结:对,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师:同学们,东北三省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方,那么,东北三省被哪些山、哪些河所环绕着呢?同学们一起参考课本14页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来找一找。

(板书:2、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师总结: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形。

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东北三省地区被称为“林海雪原”,那么是怎样的气候特征使得东北三省有着这样的称号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课本第15页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总结出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

(板书:3、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读图6.13 “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部分内容。

师总结: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趁热打铁,共同来认识一下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大家将课本翻到第十六页,完成活动题。

读图6.14“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部分内容。

师总结:(1)东北地区的雪期由北向南雪期始期越来越晚,终期越来越早,雪期越来越长。

(2)从纬度上来看,纬度越高,降雪越多;从海陆位置上来看,距海越近,降雪越多;从地形上来看,山地的迎风坡降雪多。

(3)民居房顶坡度大,有利于清扫积雪;墙厚、窗小利于保温、防寒。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共学习了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

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板书设计]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 位置、范围2. 地形、河流3. 气候(1)气候类型(2)气候特征课后反思本节课开篇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们展示了东北三省给人们留下的主要印象,即“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等。

这些对东北三省景观的形象描述,把学生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起到了作用。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不断积极探究、反思和教师的适时引导,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学会了如何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了东北三省内部的地形和气候差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使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有了清晰的理解,也认识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课在讲授过程中,以学生讨论并自己概括为主,教师从旁点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便于学生掌握。

但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导致雪期的计算处理太过匆忙。

学情分析一、地理学习情况: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北三省》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二、学生情况该班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

但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少数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

因此我决定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决定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1.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全面服务班级中的每位学生,既不能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而远近。

2.从严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一些学生决不放任自流。

3.找更多的学生谈话,切实走进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4.全面地进行有效教学,让他们吸收更多的知识。

5.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不断积极探究、反思和教师的适时引导,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学会了如何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了东北三省内部的地形和气候差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使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有了清晰的理解,也认识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评价,促进其勇于探索,积极交流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能力的提高。

但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导致雪期的计算处理太过匆忙。

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业基地”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活动”第1题让学生学会阅读气候统计图,从而归纳东北三省雪期的分布规律;第2题让学生通过积雪厚度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积雪厚度存在地区差异,进而分析地形、纬度位置、距海远近对积雪厚度的影响,即分析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3题让学生通过分析东北三省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东北三省农业的地位和生产条件,教材设计了“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活动”。

“活动”第1题和第2题让学生认识东北三省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地位;第3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为了落实“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工业分布与交通、资源的关系。

“活动”第1题通过重要工业中心的交通优势分析,让学生认识交通便利是发展工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工业中心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第2题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发达的铁路网及其与资源分布的关系;第3题让学生学会阅读工业统计图通过工业统计图认识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特点,在分析这三个城市工业结构特点成因的过程中,认识工业结构与资源的关系,进而认识工业布局与资源的关系,即资源型工业一般分布在资源产地。

评测练习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______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