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枯草芽孢杆菌Y13 UV在油茶体内的定殖

合集下载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Kct99的GFP标记及其在甘蓝根部的定殖示踪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Kct99的GFP标记及其在甘蓝根部的定殖示踪

生防枯草芽孢杆菌Kct99的GFP标记及其在甘蓝根部的定殖示踪田兆丰;刘伟成;董丹;李永丹;张涛涛;刘德文【摘要】Marked strain gfp-Kct99 with luminous phenotype fluorescent was obtained by transmitting plasmid pGFP4412 containing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 The heredity test show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plasmid pG-FP4412 in engineering strains was 89% ; The confrontation culture and pot experiment proved that marked strain gfp-Kct99 maintained the original antagonistic activity to cabbage fusarium oxysporium;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the marked and wild strains were 87. 7% and 90. 2% against cabbage wilt disease respectively when they were vaccinated 5 d ahead of pathogenic bacteria,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rains, but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two treatments when the antagonistic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vaccinated simultaneously or the antagonistic bacteria was vaccinated 5 d la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the marked strain gfp-Kct99 a-gainst cabbage blight was not influenced by GFP marking. Observing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showed that the marked strain was able to colonize in the root skin of the cabbage to stop the invasion of the pathogen.%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GFP4412,电击转人生防菌株枯草芽孢杆菌Kct99,获得具有良好发光表型的荧光标记菌株gfp-Kct99.经稳定性测定表明,质粒pGFP4412在gfp-Kct99中的遗传稳定性为89%.平板对峙培养和温室盆栽接种试验显示,标记菌株gfp-Kct99对甘蓝枯萎病菌保持了原有的拮抗活性;以标记菌株和野生型菌株培养液对甘蓝盆栽苗灌根处理5d后再接种病原菌,对甘蓝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7.7%,90.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同时接种生防菌和病原菌、接种病原菌5d后再接种生防菌2种处理,说明,绿色荧光标记菌株gfp-Kct99抗甘蓝枯萎病的活性未受标记基因的影响.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标记菌株可以在甘蓝根部表皮内大量定殖,从而阻止病原菌的侵入.【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定殖示踪;甘蓝枯萎病;生物防治【作者】田兆丰;刘伟成;董丹;李永丹;张涛涛;刘德文【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北京100094;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3.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而生防拮抗菌的运用是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随着拮抗性微生物筛选工作的大量开展,国内外研究者已获得了大量对植物病原菌有良好拮抗活性并具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1]。

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Y13主要抑菌物质分离纯化及作用方式

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Y13主要抑菌物质分离纯化及作用方式

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Y13主要抑菌物质分离纯化及作用方式孟庆敏;周国英;刘君昂;左杰;董文统;王瑞芹【摘要】油茶内生拮抗细菌Y13是一株对油茶炭疽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胞杆菌.为了确定其抑菌物质的成分组成及其对油荼炭疽病菌的作用方式,本文通过乙醇沉淀、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及LC-MS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鉴定.一共分离纯化出16个活性组分,保留时间在10.5~26.0 min的8个组分对于油茶炭疽病菌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其中保留时间为11.0 min处的色谱峰抑菌效果最强,经质谱初步鉴定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 042.56 u;保留时间在27.5~39.5 min的8个组分导致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颜色加深,其中以保留时间37.5 min处的色谱峰效果最为明显,质谱鉴定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 480.85 u.显微观察发现它们通过导致菌丝断裂、畸形、原生质凝集的方式抑制菌丝生长;通过使孢子畸形、膨大、消融而抑制孢子萌发.【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4(040)002【总页数】7页(P36-42)【关键词】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抑菌物质;分离纯化;作用方式【作者】孟庆敏;周国英;刘君昂;左杰;董文统;王瑞芹【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5;S476.8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油料植物,油茶茶籽及其副产品经济价值极高[1],但近几年来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病虫害日趋严重,特别是油茶炭疽病严重影响了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于丽莉;陈诗书【期刊名称】《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年(卷),期】1999(6)2【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来源于海洋生物水母,近年来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中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标记性蛋白质之一.GFP的cDNA约740bp,它编码238个氨基酸残基.在激发光下,GFP肽链内部第65~67位的丝氨酸-酪氨酸-甘氨酸通过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一个发色基团,有效地发射内部荧光且易于观察.这种特性使其具有吸引力而且有很大的应用价值.GFP的晶体结构分析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机会去了解和使用蛋白质结构和光谱功能之间的关系.由于GFP的克隆基因能在异源组织中表达产生荧光,90年代初提出了GFP作为报告分子可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GFP作为报告基因的特点和优势:①野生型GFP在395nm波长处可吸收一个激发光,在510nm发射一个绿色荧光,只要有足够的表达,在长紫外波长或蓝光照射下,无需引入别的物质,在活体内通过显微镜就能清晰地观察到.而其它一些报告基因如氯霉素乙酰转移酶Ⅱ(CAT)、β-半乳糖苷酶(β-gal)、荧光素酶(Luc)【总页数】2页(P81-82)【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肿瘤转移;肿瘤发生【作者】于丽莉;陈诗书【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13;R73-37【相关文献】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研究中的应用 [J], 祝骥;马文丽;毛向明;李凌;吴清华;郑文岭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在水稻基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J], 程在全;WURAY;等3.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植病研究中的应用 [J], 王震;郭爱玲;冯莉4.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在人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英文) [J], 何志颖;江千里;陈元晓;温丽敏;姚玉成;王新民;李文林;王健民;胡以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芽孢杆菌在幼龄畜禽体内的动态分布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芽孢杆菌在幼龄畜禽体内的动态分布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芽孢杆菌在幼龄畜禽体内的动态分布邝哲师;张玲华;田兴山;周风珍;陈薇【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00)002【摘要】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芽孢杆菌(Baci 1010). 以GFP为标记研究该工程菌在仔猪和小鸡体内的动态分布. 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含质量分数为0.1%工程菌(Baci 1010)菌液的全价配合饲料12 h后,在仔猪和小鸡的肠道内可检测到该工程菌的存在,36 h后在小鸡盲肠内该工程菌的数量达到(155±33)×105个/g,48 h后在仔猪盲肠内该工程菌的数量达到(133±35)×105个/g,在仔猪和小鸡体内,该工程菌都能在肠道内迅速复活并繁殖成为有益菌.【总页数】4页(P23-26)【作者】邝哲师;张玲华;田兴山;周风珍;陈薇【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相关文献】1.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CQBS03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其在柑橘叶片上的定殖 [J], 殷幼平;袁训娥;李强;王中康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枯草芽孢杆菌研究 [J], 沈卫锋;牛宝龙;翁宏飚;刘岩;何丽华;孟智启3.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枯草芽孢杆菌Y13 UV在油茶体内的定殖 [J], 金勤;朱丹雪;周国英;李河;何苑皞;张茜4.拟态弧菌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在感染草鱼体内的动态分布 [J], 高会会;侯立婷;李槿年;黄安宁5.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嗜水气单胞菌在鲫体内的动态分布 [J], 陈营;秦磊;陆承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亚细胞定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是一种自然存在于海洋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的荧光蛋白,其拥有强烈的绿色荧光。

由于其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GFP已经成为研究生物过程和信号传递的强有力工具。

GFP的结构由238个氨基酸组成,具有一个单独的蛋白质区域,称为圆柱螺旋(Beta-can)。

GFP基因含有GFP编码序列,该序列通过表达可以产生GFP蛋白质。

GFP的荧光性质是由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染色体枢纽部分决定的,即丝氨酸(Tyr66)、谷氨酸(Pro68)和脯氨酸(Ala80)。

在GFP的自然状态下,并不发出荧光。

但当该基因被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之后,在有氧条件下,GFP的氨基酸序列会发生类似于玉米的光合作用过程,使得GFP的荧光激活。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GFP被广泛用作标记工具,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细胞内部的某些组分或结构。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将GFP基因与目标蛋白的基因融合,使目标蛋白在表达时也表达GFP。

由于GFP的荧光性质,这样就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目标蛋白的位置和分布。

通过GFP技术,科学家们得以研究细胞核或细胞器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探索细胞活动的机制。

此外,通过将GFP基因与多个目标蛋白的基因融合,科学家们可以标记多种细胞结构,并观察它们在细胞活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

除了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外,GFP还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等领域。

由于GFP的高度稳定性和荧光强度,它可以作为生物化学实验中定量和定位特定蛋白质的工具。

此外,GFP作为标记基因在基因治疗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追踪和监测基因表达和转导的进程。

尽管GFP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工具,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GFP的结构和功能对温度和酸碱度非常敏感,因此在特殊环境中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

干细胞脑内移植有效标记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标记的应用价值

干细胞脑内移植有效标记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标记的应用价值

干细胞脑内移植有效标记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标记的应用价值关云谦;陈彪;刘平;邹春林;张愚【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4(008)013【摘要】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质粒转化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的效果,以及将转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正常大鼠纹状体后,GFP质粒作为细胞存活情况示踪剂的效果.方法:首先利用感受态大肠杆菌提取大量高纯度GFP质粒DNA,然后将GFP质粒与脂质体孵育形成的转化复合物和小鼠胚胎干细胞共同孵育,使GFP质粒转入胚胎干细胞;筛选表达GFP的胚胎干细胞.将筛选后表达GFP的ESC移植入活体大鼠纹状体内,移植21 d后,观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GFP质粒转化以后的ES细胞团和单细胞都表达亮绿色的GFP,细胞打散计数证实大约60%的细胞携带GFP,移植21 d后,大鼠脑内可见大量表达GFP的移植细胞.结论:脂质体可以将GFP质粒转入鼠的胚胎干细胞,携带有GFP的ES移植后21 d,GFP可以作为示踪剂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状况.脂质体辅助的GFP质粒转化胚胎干细胞是移植示踪的较好方法.【总页数】3页(P2506-2508)【作者】关云谦;陈彪;刘平;邹春林;张愚【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室,北京市,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室,北京市,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治疗中心,北京市,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治疗中心,北京市,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治疗中心,北京市,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相关文献】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缺血大鼠体内迁移的实验研究 [J], 王晔;邓宇斌;李燕;叶伟标;叶美红2.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J], 付霞霏;何援利3.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载体标记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J], 姜宝岐;文勇;黄海云;崔军;梁晋;马晓妮;兰晶;徐欣4.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研究 [J], 侯卫涛;高东来5.骨性材料复合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术 [J], 江汕;江千里;裴国献;赵培冉;易正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枯草芽孢杆菌绿色荧光蛋白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

枯草芽孢杆菌绿色荧光蛋白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
U U W e i,U N Zh we i i,CHEN Me x8 ,W EI f ng,XI ii 2 Rie 3 E Lin ui ah 1Isi t o ln i l y ui giutr ad F rs y U i ri,Ke aoa r ntue f Pa tVr o ,Fj A r l e n oet nv st t og n a c u r e y yL b rty o o f Bo et ie ad C e clBoo ,Miir d c in uh u ui 5 0 2 hn i si d n h mi il p c a y g n t o E ua o ,F zo,rj 3 0 0,C i syf t n a a 2 D p r n ilgclE gneig o ig eN r lU iesy ige uin 32 0 ,C ia e at tB o i n e r ln a oma nvri ,Nn d,Fja 5 10 hn me o a i n f V t 3 C lg rc h r,Fja ei.tr d F rsy U iest uhu ui 5 0 2 hn ol eo Hot u ue  ̄i Ag c l eAn oet nv r y zo ,Fja 3 0 0 ,C i e f i n uu r i ,F n a
・赫 药化 耋 学 箍 重 实錾榭 30 生 与 生 育 点 室 翌 农 赫 学 教 部 蕊 验 心 州52 物 物 0 0
2 宁德 师 范 学院 生物 工程 系.福 建 宁德 3 2 0 5 10 3 福 建农林 大学 园- E学院 .福 建福 ' 5 0 2 l ・ 00 l 3
B.s b is E c e i h a c l s u t ls d h r c mbn n f p a mi p 4 G P o ti e wa ta some i t u t i — s h rc i oi h t e p a mi .t e e o i a t o ls d P 3 F b a n d l l s rn fr d no

拮抗细菌Y13对油茶炭疽病防治试验

拮抗细菌Y13对油茶炭疽病防治试验

拮抗细菌Y13对油茶炭疽病防治试验高月庭;周国英;何小勇;王明月【摘要】Experiment of stands in Songyang and Suichang of Zhejiang tow single factor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ntagonistic endophytic Bacteria Y13 to anthracnose were conducted at adultCamellia oleifer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two single factors played a good role on bio-control of anthracnos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up to 1010cfu/mL, Y13 showe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And spraying in April and June showed the same bio-control effect. The experiment resulte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and were the impact bio-control factors.%通过设计2个单因素试验,以施用浓度和施用时间为因素,分别选取3个水平,以防治效果、严重度和Y13对生长影响作为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

结果表明,两组单因素实验对油茶成林炭疽病均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当Y13浓度达到1010 cfu/mL时,防治效果最高,炭疽病的严重度最低,叶片生长量最高;4月和6月同时施用使生防效果达到最优,可见高浓度和多次数施用是防治成林炭疽病重要的影响因子。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油茶炭疽病;内生拮抗细菌;生物防效;影响因子【作者】高月庭;周国英;何小勇;王明月【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工作站,浙江丽水 323000;浙江省丽水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总站,浙江丽水 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1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亦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1],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2015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2015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机械工程 风 景园 林 学 园 林植 物 与 观赏 园 艺 园 林植 物 与 观赏 园 艺 林 产化 学 加工工程 木 材科 学 与技术 环 境科 学 与工程 土木工程
吴庆定 胡希军
0.6 0.6
CX2015B25
夏青芳
硕士
廖飞勇
0.6
CX2015B26
卢惊鸿
硕士
金晓玲
0.6
CX2015B27
覃族
硕士
商学院 交通运输与 物流学院 家具与艺术 设计学院 经济学院 政法学院
0.3 0.3 0.3 0.3 0.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办公室
- 4 -
2015 年 5 月 15 日印发
湖南省林业产业的资 源与环境效率研究 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活 废弃物物流模式研究 局部注塑圆竹家具结 构创新设计 金融创新视角下科技 企业信用评级研究 湘江重金属污染的刑 事法治路径
刘香 佘国诚 贺瑞林 曾路 李鹏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设计学 工商管理 法学
方勤敏 庞燕 张仲凤 侯茂章 蒋兰香
陈婵
硕士
王光军
0.6
CX2015B15
金勤
硕士
微生物学
周国英
0.6
- 2 -
CX2015B16
油茶亚临界高效提油 新技术研究 樟树根系分泌物中有 机酸对 PAHs 胁迫的响 应 基于进化算法的人工 林复合经营多目标优 化模型 三峡升船机与船闸梯 级枢纽联合调度算法 研究 基于芳炔捕捉脱羧偶 联反应中间体钯 - π 烯丙基的研究 整体橱柜的感性审美 要素量化评价研究 疏水硅胶纳米通道界 面特征及其流体力学 特性研究 颗粒增强木质功能材 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 园林史考 水分对三种乡土植物 的影响及其园林应用 与探讨 湖南本土牡丹遗传多 样性研究 单宁基植物胶黏剂的 制备及性能研究 木质纳米纤维基柔性 储能材料的制备及性 能研究 生物质固定化耐铅锌 菌株吸附剂吸附重金 属特性研究 木-混凝土组合梁受 力性能研究 生物酶改良膨胀土的 基本力学特性试验研 究 新常态下湖南生态建 设与经济发展的新思 路与新动力研究

绿色荧光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WB600中的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WB600中的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WB600中的表达雍婕; 杨辉; 肖红仕; 田云; 周海燕【期刊名称】《《生物产业技术》》【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5页(P71-75)【关键词】芽孢杆菌WB600; 荧光蛋白; 蛋白表达体系【作者】雍婕; 杨辉; 肖红仕; 田云; 周海燕【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 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6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大肠杆菌之外另一重要的模式微生物,其遗传背景清楚,可开发价值高,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分泌能力,产生的芽孢具有耐热、耐酸及耐盐等特征[1-3],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微生物分子遗传等领域[4]。

穿梭载体pHY300PLK在1985年由两位日本科学家合成,常被作为出发载体插入外源启动子、信号肽等表达元件构建表达质粒,表达产物可以分泌到胞外,在大肠杆菌和芽孢杆菌中都能表达[5]。

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种能够自身催化形成发射结构并在紫外或蓝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作为报告基因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分化以及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定位和转运[6]。

枯草芽孢杆菌WB600宿主是基因缺陷型菌株[7],缺失了包括胞外蛋白酶、中性蛋白酶A、杆菌肽酶、中性蛋白酶B、金属蛋白酶和枯草溶菌素在内的6种胞外蛋白酶,能有效减少分泌至胞外的蛋白质的降解,理论上提高蛋白表达成功率和蛋白表达量。

本实验旨在将上述材料,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一个能在枯草芽孢杆菌WB600中进行蛋白表达的体系。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质粒、菌株和培养基pHY300PLK质粒、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B600购自中国菌种保藏中心,含GFP质粒的宿主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CC118(Km抗性)由实验室保存,WB600、CC118所用培养基均为LB液体培养基,并根据需要补加相应的抗生素。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陈晓月;金宁一;海洋;邹伟;马海利;李昌【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年(卷),期】2008(21)2【摘要】目的探讨异源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的可行性。

方法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穿梭质粒为基本骨架,在大肠杆菌中完成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通过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采用电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表达,通过检测GFP的存在,评价枯草芽孢杆菌对异源基因的表达。

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GJP-GFP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

绿色荧光蛋白可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且表达蛋白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结论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的自身启动子,可以实现外源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异源基因【作者】陈晓月;金宁一;海洋;邹伟;马海利;李昌【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十一所全军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相关文献】1.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np基因在苏云金芽孢杆菌BMB171中的表达 [J], 望慧星;雷珍珍;许克静;乐超银2.短小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WB600中的表达 [J], 何召明;张义正;王海燕3.微流控芯片监测绿色荧光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J], 董惠钧;付景林;李永泉;姜俊云4.地衣芽孢杆菌C1213碱性蛋白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J], 吴宝东;杨秀琴;吴经才5.绿色荧光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WB600中的表达 [J], 雍婕; 杨辉; 肖红仕; 田云; 周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病害的复合微生物源农药及应用方法

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病害的复合微生物源农药及应用方法

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病害的复合微生物源农药及应用方法一种有效防治油茶病害的复合微生物源农药及应用方法,涉及农药制备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治油茶病害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以及硫酸铜钙,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质量比为1:1。

该农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1. 将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分别用生理盐水制成菌液,然后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
2. 将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菌液与硫酸铜钙混合,充分搅拌均匀;
3. 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剂状的复合微生物源农药。

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源农药,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协同作用,可有效防治油茶病害,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硫酸铜钙的存在可进一步增强防治效果。

以上复合微生物源农药及应用方法,可以有效防治油茶病害,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其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尖孢镰刀菌 在西瓜抗、感寄主根系中侵染和定殖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尖孢镰刀菌  在西瓜抗、感寄主根系中侵染和定殖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尖孢镰刀菌在西瓜抗、感寄主根系中侵染和定殖作者:吕桂云郭绍贵张海英耿丽华许勇来源:《中国瓜菜》2019年第08期目的与意义:西瓜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属尖孢镰刀菌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土传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的最严重病害。

明确枯萎病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揭示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可为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记,研究枯萎病菌在西瓜抗、感寄主根系中侵染和定殖动态,从组织学的角度来阐释西瓜与枯萎病菌亲和互作和非亲和互作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1.以农杆菌AGL1为介导,将带有潮霉素抗性基因pCH-sGFP质粒转化到西瓜枯萎病菌中,成功获得了能稳定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枯萎病菌的突变株BEIJING1-sGFP,对转化子进行抗性鉴定表明,组成型表达sGFP的BEIJING1- sGFP不影响枯萎病菌的致病力。

2.以抗病品种‘PI 296341-FR’(PI)与感病品种‘Black Diamond ’(BD)为试验材料,种子消毒后催芽,采用浸根法接种病菌。

3.在接种后的 6 h、1 d、2 d、3 d、4 d、5 d、6 d、7 d 、8 d取样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结果与分析:从西瓜枯萎病菌GFP转化株中选出致病力与转化前的野生型FON1在西瓜抗、感鉴别寄主上的表现无明显差异菌株命名为BEIJING1- sGFP,继代培养后的菌体都有稳定而强的荧光信号,但在细胞质中的液泡无荧光信号。

通过人工接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致病力的检测,BEIJING1- sGFP与转化前的野生型FON1在西瓜抗、感鉴别寄主上的表现无明显差异,说明GFP的转化和表达对枯萎病菌的转化株的致病力无明显影响。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GFP标记的西瓜枯萎病菌侵染西瓜感病品种‘Black Diamond’过程。

在接种6 h后,仅有少量孢子开始萌发(<5%),孢子从一端伸出形成芽管;在1 dpi附著在根系表面的孢子大部分都已经萌发,形成一个长芽管,芽管可向各个方向生长,菌丝在根表生长,随处可见。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魏明宝;方呈祥;张甲耀;王海;崔长征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
【年(卷),期】2004(024)003
【摘要】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获得带有EGFP遗传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该菌株绿色荧光标记性能稳定,通过转化子基因组DNA PCR和斑点杂交检测,证明外源EGFP基因存在于转化子染色体上.转化子
30h内将溶液的表面张力由70mN/m降至35mN/m,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能良好.
【总页数】4页(P290-293)
【作者】魏明宝;方呈祥;张甲耀;王海;崔长征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5
【相关文献】
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在MEOR中的应用研究 [J], 张忠智;孙珊珊;王欲晓;罗一菁
2.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在大鼠肌源性干细胞标记中的应用 [J], 杨彪;梅晰
凡;刘福强;任甫
3.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及其在基础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J], 杨洁;聂青和
4.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J], 宗兆文;程天民
5.干细胞脑内移植有效标记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标记的应用价值 [J], 关云谦;陈彪;刘平;邹春林;张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黄国存;朱生伟
【期刊名称】《植物学通报》
【年(卷),期】1998(015)005
【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victoria)体内的一种发光蛋白,分子量27kD,由238个氨基酸组成。

该蛋白65 ̄67位Ser-Tyr-Gly沽种氨在酸环化加氧形成特殊的生色团结构。

野生型GFP发光较弱,而且gfp-cDNA含有隐蔽型剪切位点,而加工改造的GFP在植物中能够正常表达并且加强了荧光信号。

GFP作为新的报告基因和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之中。

【总页数】7页(P24-30)
【作者】黄国存;朱生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河北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生理生化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1
【相关文献】
1.绿色荧光蛋白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潘虹;雷珍珍;许可静;叶晶龙;廖甜甜;乐超银
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抗虫转基因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J], 朱生伟;秦红敏;孙敬三;田颖川
3.绿色荧光蛋白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J], 蒋明;吕枷薪;黄余磊;苗立祥;倪雪
莉;鲍笑笑
4.绿色荧光蛋白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研究中的应用 [J], 史志丹; 宋培玲; 郝丽芬; 皇甫海燕; 燕孟娇; 杨永青; 郭晨; 贾晓清; 皇甫九茹; 李子钦; 张宝辉; 陈斐斐
5.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J], 赵华;梁婉琪;杨永华;张大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枯草芽孢杆菌Y13 UV在油茶体内的定殖金勤;朱丹雪;周国英;李河;何苑皞;张茜【摘要】[目的]枯草芽孢杆菌Y13 UV对油茶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研究其在油茶体内的定殖动态,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法引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构建荧光标记菌株.通过喷叶、灌根、喷叶灌根结合处理多种接种方式及重复接种,测定菌株在油茶体内不同组织部位的定殖数量,分析其定殖规律及能力.[结果]标记菌株可以在油茶根、茎和叶内定殖,单次接种当天,根内回收的标记菌株数量为1.07×105 cfu·g-1;喷叶灌根结合处理7天后,油茶根、茎和叶内标记菌株的数量分别为8.70×102、5.00×102和7.30×102 cfu·g-1,均高于喷叶、灌根单独处理.重复接种时,油茶根茎叶内标记菌株的定殖量在接种3~5天内达到高峰,然后呈现稳定趋势,20天时定殖量开始大幅下降,第30天喷叶灌根处理的油茶根内的定殖量仅为5.30×102 cfu·g-1.荧光标记菌株生长较好,稳定表达,对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结论]枯草芽孢杆菌Y13 UV能通过喷叶灌根方式接种在油茶体内定殖并传导,有较好的定殖能力.%[Objective]Bacillus subtilis Y13 UV can control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effectively. Studying its colonization dynamics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ontrolling C. gloeosporioides. [Method]The GFP plasmid was introduced into cells by protoplasts conversion and to acquire GFP-tagged Y13 UV . Camellia oleifera plants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GFP-tagged Y13UV with different methods including foliar spray,root irrigation,foliar spray plus root irrigation, and single or multiple inoculations. The population numbers of GFP-tagged Y13 UV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Camellia oleifera were quantified after inoculations to test the colonization ability of the GFP-tagged strain.[Result]GFP-tagged Y13UV could colonize in root,stem and leaf tissues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the same day after single inoculation,the population numbers of the marked strain in root were 1. 07 × 105 cfu·g -1. Seven days after inoculation by foliar spray plus root irrigation,the population of marked strain in root,stem and leaf tissues of Camellia oleifera were 8. 70 × 102,5. 00 × 102 and 7. 30 × 102 cfu·g -1 ,respectively. And the population numbers were higher than inoculation by foliar spray or root irrigation alone. With multiple inoculations,the population numbers of the tagged strain reached their peaks about 3 -5 days after inoculation,the populations kept stable until they dropped dramatically 20 days after inoculation,. The population number of 30th day in root tissue of Camellia oleifera was 5. 30 × 102 cfu·g -1 when inoculated by foliar spray plus root irri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FP-tagged Y13UV grewbetter,expressed stably and still had good inhibition to C. gloeosporioides. [Conclusion]After inoculated by foliar spray or root irrigation,GFP-tagged Y13UV could colonize and transfer in Camellia oleifera,and displayed good colonization ability.【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17(053)007【总页数】7页(P111-117)【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枯草芽孢杆菌;油茶炭疽病;定殖【作者】金勤;朱丹雪;周国英;李河;何苑皞;张茜【作者单位】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4;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4;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410004;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4;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4;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410004;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株洲 41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13在油茶(Camellia oleifera)生产中,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一种最主要的病害,在各大产区普遍发生,造成严重的落叶、落果、落蕾,产量降低(杨华等, 2015)。

目前,防治油茶炭疽病主要是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陈彧等, 2010)。

但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导致植物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造成环境污染,引起人畜中毒等问题(周国英等, 2007)。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报道。

周建宏等(2011)通过对40多种植物进行筛选,利用筛选出来的丁香(Syringa oblata)和黄苓(Scutellaria baicalensis)研制出了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纯植物源农药。

宋光桃(2009)从油茶林土壤中分离出了对油茶炭疽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CF17。

美国Agraquest公司(2001)将枯草芽孢杆菌QST713制成生物杀菌剂,具有广谱性。

利用能够在寄主植物体内定殖的内生拮抗菌对病害进行防治具有独特的优势(杨光道等, 2009),实际应用中拮抗作用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生防因子,生防菌能否在植株体内定殖才是取得防效的关键。

研究内生细菌定殖的常用方法有同位素示踪法(葛银林等, 1995)、免疫学方法(刘云霞等, 1996)、抗生素标记法(吴蔼民等,2001)、荧光标记法(殷幼平等, 2010)。

荧光标记中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荧光性能稳定、无需外源反应底物、对宿主细胞无毒害作用、检测方便,成为研究微生物与宿主或环境互作的重要工具(王卿等,2015)。

刘邮洲等(2014)发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n)根际土壤中有一定的定殖能力,接种30天后仍可检测到标记菌株。

杜芳等(2015)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Y10在白菜(Brassica rapa)根、茎及叶部组织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白菜体内有良好的定殖能力,且这种特性可能与其防治根肿病有关。

Yang等(2013)将携带质粒gfpmut3a基因的穿梭载体pGFP4412 导入生防枯草芽孢杆菌中,通过浸种、蘸根以及灌根接种研究其在黄瓜(Cucummis sativus)根表的定殖,发现在根基部和中部都有标记菌株聚集而形成膜状结构,在根的分叉和根冠处可观察到大量标记菌株。

关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枯草芽孢杆菌在油茶体内定殖的研究,国内目前未见相关报道。

枯草芽孢杆菌Y13UV是本实验室经过诱变获得的优良菌株,本试验通过GFP标记研究Y13UV在油茶体内的定殖及消长动态,为提高Y13UV防治油茶炭疽病效果和制定施用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1 供试材料供试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13UV,本实验室分离、诱变保存。

供试质粒和内切酶: pHT315-GFP,高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一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穿梭载体,Hind Ⅲ和XbaⅠ内切酶均由本实验室保存。

供试油茶苗:湘林210品种,2年生健康盆栽苗,购于湖南省林业种苗中心;长势、苗高、大小一致。

1.2 GFP标记菌株Y13UV的构建及检测参考陈燕红等(2014)的方法,本实验室自行构建标记菌株。

1.2.1 荧光显微镜检测挑取少许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菌体涂布固定,盖上盖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激发光波长480 nm,发射光波长520 nm),观察有无荧光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