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数据常用的处理方式
HGO静态数据处理教程-lecerque
HGO静态数据处理教程-lecerqueHGO教程目录一.安装HGO软件 (3)二.处理原始数据 (4)三.打开HGO软件 (5)四.设置项目信息 (5)五.导入静态文件 (10)六.数据质量检查 (12)七.化简GPS网型 (13)八.初步处理基线 (16)九.精化处理基线 (20)十.设定控制点 (28)十一.网平差30十二.导出34作者:lecerque一.安装HGO软件HGO软件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得到1.在/或/中海达官网中的【下载中心】-【产品软件】-【测绘产品】中可找到图 1 HGO数据处理软件包在中海达官网中的页面2.在接收机随箱光盘里有HGO的安装包【HGO 中文版.msi】3.联系当地的分支机构,或拨打4006786690,与技术工程师联系,免费获得该软件的安装包二.处理原始数据图2静态数据按日期整理好图 3 双击静态文件输入点名和天线斜高,注意:如果没有安装HGO软件是不会出现该对话框图 4 一个观测时段的文件三.打开HGO软件图 5 打开HGO数据处理软件包图 6 HGO数据处理软件包主界面四.设置项目信息图7 单击左侧管理区里【项目】选项卡中的的【新建项目】按钮图8 选择测量规范标准和控制等级,一般选择《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1版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版图9 注意选择2009版时比例误差由默认的1ppm改为10pmm,单击【确定】图10 程序自动跳到坐标系统的对话框,在【椭球】选项卡中将【当地椭球】选择到需要的椭球,如北京54、国家80(如果只是使用四参数加高程拟合,将不涉及到椭球转换,这里可以默认不管)图11 单击【投影】选项卡,在【投影方法】中选择需要的投影,如高斯三度带、高斯自定义、横轴墨卡托等,这里以高斯三度带为例图12 常用的设置有两项,分别为中央子午线和投影面高程,尤其是中央经线,一定要设置正确,否则将影响平差,设置好之后就可以单击【确定】五.导入静态文件图13 单击左方管理区里的的【导入】选项卡图14 单击【导入文件】图15 出现【导入文件】对话框,根据静态文件类型勾选中海达文件*.ZHD(早期中海达接收机产生的静态文件)、卫星原始数据文件*.GNS(新型中海达接收机产生的静态文件)或Rinex文件*.??0、*.0BS(国际通用静态文件),单击【导入文件】图16在打开文件的对话框中,单选或多选需要导入的静态数据文件,单击【打开】图17 导入成功后会显示可以产生的基线六.数据质量检查图18 在中间数据树中选择【观测文件】枝中选择欲检查的静态文件,右方中选择【单点定位于质检】选项卡,数据完整率应>90%,最好大于95%,多路径MP1值<0.5m,MP2值小于0.65m,周跳比>333;或者直接单击【HTML报告】看报告结果图19 HQC质量检查报告图20 红色部分为超限指标,这时候技术人员需要评估该点是否需要重测七.化简GPS网型图21 单击图内【选择】按钮图22 选择欲删除的非最简网基线,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删除】,减少计算量和美化网型图23 经处理后的单时段最简网型图24 经处理后的双时段最简网型八.初步处理基线图25 单击左侧管理区中的【处理基线】选项卡图26 单击【处理选项】按钮图27 在基线解算设置对话框中的【常规】选项卡下设置高度截止角(高度截止角低的卫星信受大气层影响复杂,难以用模型进行改正,且信号容易受诸如多路径、电磁波等各种影响,误差大,信噪比低,需要屏蔽,但设置高度截止角过高,将使卫星观测值变少,需要设置一个合适的角度,建议三星系统设置到20-30,双星系统设置到15-25,单星系统设置到10-15)、采样间隔(原始数据的采样间隔可能很密,数据量很大,这样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间变长,采样间隔太大,也会导致数据样本不足的问题,需要设置合适的采样间隔,建议一小时数据量采样间隔为5或10,两小时数据量采样间隔为15或20)、最少历元数(在观测过程中,接收机必须观测到连续的载波相位,如一段数据连续出现周跳,则这段数据质量通常很差,所以通常在处理数据过程中会将连续历元数不超过最小历元数的数据段剔除,但设置值过大也会影响数据量,此处建议设为30);在系统中设定需要参与解算的卫星系统(通常系统越多,卫星数越多,解算精度越好,但是某些地区某些时段某些系统质量不佳,屏蔽该系统反而会得到更高精度的结果);在保存至下拉菜单中选择【全部】,单击【保存至】生效图28 单击左侧管理区里【处理基线】选项卡里的【处理全部】按钮,软件将按照设置的处理选项处理全部基线图29 软件正在自动处理全部基线图30 单击中间数据树中的【基线】结点图31 右侧主空间中将显示全部处理后的基线结果图32 单击【状态】列按状态结果进行排序,多数基线经过自动处理后都能合格,少数基线残差超限的基线,将会显示“不合格”,需要优先处理该基线,或调整基线解算设置,或根据残差序列图做调整,或禁用甚至删除图33 单击【重复基线】选项卡,可以查看重复基线情况,一般都会合格,如有不合格,将需要对不合格的重复基线进行处理图34 单击【异步环】选项卡,一般都会合格,如果不合格,很可能是因为仪器高量错或输错导致,当然,也有部分是因为基线质量不高导致图35 单击【同步环】选项卡,可以显示同步环结果,通常来说,需要处理的大部分数据都因为同步环不合格引起的。
静态数据处理
静态测量及数据处理操作静态定位,就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也就是说,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
在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其具体观测模式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时间由几十分钟、几小时甚至数十小时不等。
一、外业测量如上图,把三台仪器分别架在待测点1、2、3上,进行1、2、3三点的观测,注意记好每个仪器观测的点名、天线高、观测时段(观测次数),同步观测25分钟以上后,关闭仪器,然后把一台仪器架设在第4点上,另外两台不动,进行2,3,4三点的观测。
依次类推。
观测时间以最后一台机器开始记录卫星信号为准,至少45分钟。
时间根据点之间距离而定,距离长观测时间就要加长。
二、内业处理数据传输(支持新82)打开灵锐助手,连接电脑和仪器后,灵锐助手软件界面出现发现灵锐接收机点导入采集文件,在弹出的界面里会显示出机器内的观测数据文件,在目标目录里输入数据保存的位置,选择要传输的观测数据文件(前打√),输入点名(必须是四位数)、天线高、观测时段,然后点确定。
依次把所有仪器的数据传输到电脑里。
数据处理新建工程打开南方测绘GPS后处理程序,文件-→新建(输入项目名称、负责人、坐标系、控制网等级),点确定。
数据输入数据输入-→增加观测数据文件,打开观测数据保存的文件,全选-→确定数据输入-→坐标数据录入选择已知点点名后,输入对应的坐标后点确定剔除无效卫星信号点击左边框里的观测数据文件前面的+ ,这样会展开所有的观测数据文件,双击一个观测文件,点,按住鼠标左键拖拉圈住图重历元中断的地方,即可剔除无效历元。
点可恢复剔除历元。
基线处理基线解算-→全部解算,这样在网图显示里,所有处理合格的基线就为红色。
不合格为灰色。
如果不合格需要重新解算,具体操作见说明书。
平差处理平差处理-→自动处理-→网平差计算(处理完后检查异步、同步环是否都解算合格。
静态数据处理步骤
1、建立项目
2、设置控制网等级和坐标系统
3、导入数据
4、修改观测文件的天线高、天线类型、量取的方法
5、处理全部基线
6、对于方差比(Ratio)小于3和误差大的基线,删除不好的卫星或部分观测数据。
或者设
计采样间隔和高度截止角,并重新处理
7、重复步骤6、直到基线符合要求
8、搜索重复基线、基线闭合差、闭合环。
对误差较大的则删星或者删除部分观测数据。
如
果还是超限,则可以删除基线。
9、重复步骤7,直到没有超限基线
10、进行图检查,设置平差参数
11、输入已知点坐标和高程,进行网平差
12、打开“平差文本报告”,打印测量成果。
1、运行“HD2003数据处理软件包”,新建项目,设置控制网等级和坐标系统。
2、导入数据,修改每个观测文件的天线高、天线类型和天线高测量方法。
3、处理全部基线。
对于方差比(Ratio)小于3和误差大的基线,观察其基线残差图,删除不好的卫星或部分观测数据。
或在“静态基线处理设置”中设置采样间隔和高度截止角,重新处理此基线。
4、搜索重复基线、基线闭合差、闭合环。
如超限可对误差较大的基线改变设置或以删星或删部分观测数据的方法重新处理。
如果仍然超限,可选择删除基线。
重新搜索重复基线、基线闭合差、闭合环,直至闭合差符合限差。
5、网图检查,设置平差参数。
6、输入已知点坐标和高程,进行网平差。
7、在处理报告菜单打开“平差文本报告”,打印测量成果。
华测静态数据处理流程知识分享
华测静态数据处理流程知识分享华测静态数据处理流程是指华测公司在进行静态数据测试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套完整的流程。
静态数据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过测量、采样等手段所获得的静态数据。
静态数据处理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指通过各种测量仪器和传感器,对待测对象进行测量和采样,获得一系列静态数据。
在数据收集前,需要对待测对象进行选择和准备,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时间,并确保测量仪器和传感器的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和记录数据,获得原始数据。
第二步是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消除噪声、异常值和重复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去除、数据平滑和插值等。
数据预处理可以通过编程和计算机算法自动进行,也可以通过人工观察和判断来进行。
预处理后的数据将成为后续数据分析的基础。
第三步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对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取数据特征和规律。
数据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时序分析、频域分析、空间分析和多元分析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特点、相关性和趋势变化,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步是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指通过图表、图像和动画等方式将数据以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
数据可视化通过可视化工具和软件,将统计结果和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提供给用户进行观察和分析。
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点,并进行更准确的决策。
在整个数据处理流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避免数据误差对结果产生影响。
同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处理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华测静态数据处理流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领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例如工程监测、环境监测、医学研究等。
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益。
静态数据处理实用版
以GNSSpro软件为例
需要的相关软件
• 1.传输软件-----灵锐助手 • 2.解算软件-----南方测绘 Gnss数据处理(中海达的 HDS2003,天宝的TGO) • 软件下载网址:已上传到群里,请自行下载。
GNSSpro安装教程
软件下载后双击安装 安装过程中除了选择安装文件位置外一直下一步 安装成功后双击桌面相应图标,打开软件后会提示注册
数据输入
导入GPS观测数据 数据输入->增加观测数据文件
附:这里可以先把14页的提出无效历元先下
双击观测数据文件,再双击对应点文件(图中鲜红部分)就会出现对应的图,删掉一些太坑 的线。
基线解算
1.基线处理设置:在基线处理前对基线的解算条件进行设置,点击 此按钮弹出基线设置对话框如图所示:
主要选项解释: • 高度截止角:即卫星高度角截止角,通常情况 下取其值为20.0(度),用户也可以适当地调整 使其增大或者减小,但应当注意,当增大卫星 高度截止角时,参与处理的卫星数据将减少, 因此要保证有足够多的卫星参与运算,且GDOP 良好,在卫星较多时,取20.0较为适宜。默认的 设置为20.0。 • 历元间隔:指运算时的历元间隔,该值默认取5 秒,可以任意指定,但是必须是采集间隔的整 数倍。 • 合格解选择:一般选择双差固定解,为最好的 解算精度。
对于这次实习,这里 两项一般不做修改
坐标系统定义子界面:
控制网等级设置子界面:
控制网的等级已经根据国家《全球定位系 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的标准输入,实际工作中也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输入地方标准。具体修改就在上面的 界面中修改
现在你可以自定义坐标系,你可以给坐标 系命名,再输入坐标系的椭球参数和转换 基准、投影设置的参数,自定义的坐标系 完成,你可以调用你自定义的坐标系。
GPS静态数据处理说明书2
第二章 GPS测量基础§2.1 GPS测量使用的数据§2.1.1 GPS信号GPS 卫星发射两种频率的载波信号即频率为1575.42MHz 的L1 载波和频率为1227.60HMz的L2 载波。
它们的频率分别是基本频率10.23MHz 的154 倍和120 倍。
它们的波长分别为19.03cm 和24.42cm。
在L1 和L2 上又分别调制着多种信号,这些信号主要有:1.C/A 码C/A 码又被称为粗捕获码,它被调制在L1 载波上,是1MHz 的伪随机噪声码(PRN 码),其码长为1023 位,周期为1ms。
由于每颗卫星的C/A 码都不一样,因此我们经常用它们的PRN 号来区分它们。
C/A 码是普通用户用以测定测站到卫星间的距离的一种主要的信号。
2.P 码(Y 码)P 码又被称为精码。
它被调制在L1 和L2 载波上,是10.23MHz 的伪随机噪声码,在实际应用中,P码采用7天的周期,即截取一段周期为7天的P码,并规定每星期六午夜零点使P码置全“1”状态作为起始点。
在实施AS 时P 码与W 码进行模二相加生成保密的Y 码,此时一般用户无法利用P 码来进行导航定位。
3.导航信息(或称D码)导航信息被调制在L1 载波上,其信号频率为50Hz,包含有GPS 卫星的轨道参数、卫星钟改正数和其它一些系统参数。
用户一般需要利用此导航信息来计算某一时刻GPS 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的位置。
导航信息也被称为广播星历。
综上所述,GPS卫星所发播的信号,包括调制在L载波上的C/A码、P码(或Y码)和导航信息(或称D码)等多种信号分量。
而其中的P码和C/A码,统称为测距码。
载波具有L1(1575.42MHz)、L2(1227.60MHz)两个频段,调制方式为900调相。
GPS系统还将增加L5频段以及L2频段上的C/A码,这里就不作介绍。
目前的GPS信号结构大致如图2-1所示:图2-1 GPS卫星发送的信号上述这些信号能被用户接收机全部接收或部分接收,并将其输出,供GPS后处理软件进一步处理。
GPS静态数据处理
GPS静态数据处理GPS静态控制内业数据处理(LGO)新建项目与原始数据输入打开LGO软件,点击左侧的项目图标,在右侧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新建项目”,创建一个新项目。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可以根据控制网的等级设置限差值。
点击菜单栏上的“输入”,选择“原始数据”中“System 1200/GPS 900 原始数据”,选择数据卡中“DBX文件夹”中在手簿中所创建的作业名称,输入原始数据。
依次输入各台GPS所测的静态原始数据。
亦可在文件类型中选择输入RINEX文件。
输入完毕后,在“GPS-处理”中,可以看到所输入的原始数据点名、开始与结束时间以及时段长,右键点击所要编辑的点,选择“编辑点”或“属性”可以修改点名及天线类型。
亦可右键点击所要编辑的点,选择输出RINEX格式文件,方便他人使用。
如果使用RINEX格式文件,则需点选“工具-输入原始数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把文件类型选为“RINEX 文件”。
然后输入原始数据。
基线处理过程及网平差在输入了所有的原始数据,并把天线类型及天线高进行改正后,可以进行基线处理。
基线处理模式分为手工和自动两种。
手工处理模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设计如何计算数据。
自动处理模式是从选择的时段中自动处理根据一组约束条件组合而成的所有的合理的极限。
它只能选择流动站,不能选择参考站。
LGO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参考站。
处理顺序依赖于“自动处理参数”中定义的参数。
点击菜单栏中“GPS-处理”中的“处理参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选“自动处理”选项卡。
只有当处理模式设置成自动时,才可以使用自动处理参数。
自动处理参数实际上是协助用户在自动处理的模式下进行基线计算的选取。
“公共事件数据的最短时间”:同步观测时间的最短时间。
同步时间短于300s,不予解算。
这在剔除个别较短重叠时段时十分有用。
“最大基线长度”:解算基线的最大长度。
经查,大概是批量处理个别较长基线时用到。
“处理方式”:选择“全部基线”的话,LGO按照基线最短时间和最大基线长度为前提处理所有可能的相关基线。
静态批处理,动态批处理,gpuinstance 的原理 -回复
静态批处理,动态批处理,gpuinstance 的原理-回复静态批处理,动态批处理和GPU 实例在计算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静态批处理和动态批处理是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用于执行大规模数据处理任务的常用方法,而GPU 实例则是利用图形处理单元(GPU) 加速计算的一种硬件设备。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这三个主题的问题,深入探讨它们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静态批处理1. 什么是静态批处理?静态批处理是指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事先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批次,并将每个批次分配给不同的计算节点进行处理。
每个批次的大小在任务开始之前就确定,并且执行期间不会改变。
2. 静态批处理的原理是什么?静态批处理的原理基于任务的并行处理。
将数据分成批次后,每个计算节点独立处理一个批次,完成后再传递给下一个节点。
这种分批处理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计算节点之间的通信成本,提高了计算效率。
3. 静态批处理的优势有哪些?静态批处理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计算效率:并行处理多个批次可以缩短任务完成时间。
- 降低通信成本:由于数据被分批处理,节点之间的数据传递量减少,减少了通信开销。
- 简化管理:每个批次的大小固定,可以更好地调度计算资源。
二、动态批处理1. 什么是动态批处理?动态批处理是指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根据节点的负载情况和数据的实时性,动态地调整批次的大小和分配策略。
与静态批处理不同,动态批处理可以根据实时需求动态地分配计算资源。
2. 动态批处理的原理是什么?动态批处理的原理基于负载均衡和任务调度。
根据节点的负载情况,动态决定每个节点处理的批次大小和分配策略,可以根据实时需求调整批次的大小,以平衡计算资源。
3. 动态批处理的优势有哪些?动态批处理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实时负载情况调整批次大小和分配策略,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资源。
- 提高任务响应性:根据数据实时性要求,及时分配计算资源,提高任务的响应性和实时性。
- 自适应调节:动态批处理可以根据负载情况自适应地调整批次大小,保证计算效率和负载均衡。
静态数据处理
华测静态培训接收机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一、X90接收机的使用①电源健:按一秒即可开机,长按三秒即可关机②切换健:刚开机时,主机默认为RTK模式,如果做静态就要通过切换健进行切换:常按住切换健,此时电台指示灯长亮,等电台灯不亮,即可松开表明已切换到静态,轻按切换键绿灯亮表示静态模式,黄灯亮是RTK模式③电池指示灯(红):长亮表示有电,闪烁表示电量不足④卫星指示灯(蓝):不亮表示不搜星,闪烁表示搜星正常⑤电台指示灯(绿):做RTK时,电台指示灯会一秒闪烁一次⑥数据采集灯(黄):做静态时,每隔几秒闪一次,表示在记录数据,闪烁的间隔即是采样间隔二、数据下载将接收机用USB或者串口和电脑连接,打开”数据下载软件(HcLoader)”连接—设置(选择USB或COM1- 连接,连接好后把数据下载下来,放在指定的文件夹下;下载时,先“输入测站信息”,点名不超过四个字符,最好为数字或字母,然后“数据导出”。
注:在连接或下载数据时主机的数据灯(黄)会长亮,此时尽量不要进行其他操作,直到数据灯不亮时再进行。
三、静态数据处理 1.任务的建立 2.坐标系统的建立 3.数据的导入4.数据检查5.基线的处理6.网平差7.成果检查8.成果提交三、静态数据处理1.任务的建立打开电脑“开始——程序——华测静态处理——静态处理软件”或者直接打开桌面上的快捷方式。
注:首先把下载下来的数据统一放到一个文件夹下面,新建任务时直接选择此文件夹,并注意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
三、静态数据处理 2.坐标系统的建立新建任务时,虽然坐标系统已经选定,但可以对于中央子午线或者是投影高等可能需要相应的改动或新建。
点击“工具”——”坐标系管理“,如下图操作:七参数,一般默认不输投影高椭球参数名称长半轴扁率Bj54 6378245 298.3西安80 6378140 298.257 中央子午线三、静态数据处理3.数据的导入项目建完后,开始加载GPS数据观测文件。
04_GNSS静态数据处理教程
一、背景知识(坐标系)
坐标系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world geodesic system)
属地心坐标系。地心定义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质量 中心。
由美国国防部建立、修整和完善wgs60->wgs66->wgs72, 1994年,利用ITRF基准站构建wgs84(G730)并持续更新;
截取相应的数据段
二、GNSS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GNSS数据预处理
下载IGS广播和精密星历文件
查询数据对应的年积日doy和gps周,到igs的ftp下载广播和精密星历
二、GNSS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GNSS数据预处理
准备基准站的坐标数据
准备基准站的CGCS2000坐标,地理坐标(BLH)和直角坐标(XYZ)均可。
坐标转换
利用HNCORS在线坐标转换软件和其他软件,实现西安1980或北京1954地理或平面坐标;
二、GNSS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GNSS数据预处理
根据待处理点位位置,确定所使用的基准站数据
查看用户数据的概略位置,利用Google地球,查询最近基准站
选择基准站数据,拼接、融合、重采样
(1)作为基准站坐标使用 (2)用于坐标转换(布尔沙模型)
一、背景知识(坐标系)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 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
1985基准比1956低0.029m。 正常高和大地高:
正常高是到黄海(青岛)海平面的距离; 大地高是到椭球的距离; 高程异常是大地高-正常高。 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就是高程异常。 湖南省现代测绘基准精化项目
时间序列法 静态法
时间序列法静态法时间序列法与静态法是一种用于预测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是一种基于时间顺序的统计分析方法,用于预测未来的数据。
它假设未来的数据与过去的数据存在某种规律性关系,通过对过去数据的分析来预测未来数据的变化。
时间序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一系列连续的数据点来推断未来的趋势和模式。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首先收集一系列连续的数据点,这些数据点可以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比如每天、每月或每年的数据。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平滑数据等。
3. 模型选择:根据数据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序列模型,常用的模型包括移动平均模型、自回归模型、ARIMA模型等。
4. 模型拟合:根据选择的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模型的参数。
5. 模型诊断:对拟合后的模型进行诊断,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6. 模型预测:使用拟合好的模型对未来的数据进行预测,得到预测结果。
时间序列法的优点是可以考虑到数据的时间顺序和趋势,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数据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但是它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非平稳的数据和异常值的处理较为困难。
二、静态法静态法是一种基于静态数据的分析方法,它主要通过对一组静态数据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模式。
与时间序列法不同,静态法不考虑数据的时间顺序和趋势,只关注数据本身的特征。
静态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静态数据的分析来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然后利用这些关系和规律来预测未来的数据。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一组静态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同一时间点或者不同时间点的数据。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标准化等。
3. 特征选择:根据数据的特征和目标变量选择合适的特征,常用的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4. 模型选择:根据选择的特征和目标变量选择合适的模型,常用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等。
静态GPS数据后处理的一些技巧
静态GPS数据后处理的一些技巧转自一光关键字GPS静态数据后处理前言目前国外市场上的静态GPS接收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集成度也很高,外业操作十分简单易学,但是相对而言,静态GPS数据的业处理要求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通过几年的GPS 产品开发,长时间的仪器测试使用,和多次与用户面对面的交流,将在静态GPS数据后处理中最常见的一些问题的解算技巧做了一些总结,下面将以我公司的后处理软件为例讲解说明。
正文在进行GPS静态数据后处理之前要先导入数据文件,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数据格式主要有CMC(*.CMC)、Rinex(*.??0)、JAVAD(*.JPS)、Novate(*.OBS)几种,其中Rinex是通用的标准数据格式,一般的后处理软件都可以将自己公司专用的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有时如果用源文件解算结果不理想,可试着先将源文件转换为标准数据格式后再重新进行解算,比对解算结果,查找问题所在。
λ另外,如果解算中发现有的基线解算结果较差,可以将该条基线的两个测点的Rinex数据文件打开查看一下原始记录数据是否存在误差,Rinex数据文件格式如下图所示:上图所示的数据采样间隔为5秒,从左到右,分别是:642881419.999999010521291418261592230年月日小时分秒间隔符卫星编号ID注:日期时间是美国时区。
各个GPS接收机厂家所采用的采样间隔不相同,但两条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该一致,否则说明原始记录数据有误。
采样间隔一般不会大于60秒,如果发现数据采样间隔过大,一是用户在设置参数时有误,二则是原始数据记录出错。
导入数据后开始基线解算,也就是数据预处理。
(1)一般情况下会有少数几条基线解算不成功。
基线信息如下图所示:检验或是查看基线解算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有两个:RATIO和RMS,如果RATIO>2,RMS<0.02我们认为基线解算成功;RATIO<2且RMS>0.02我们认为基线解算失败,注:基线解算是否成功依靠上面的标准不一定可靠,还要通过闭合差检核来确定基线解算是否成功。
GNSS静态数据处理原则
中海达静态数据处理软件HGO基线处理技巧1、基线清理数据量大的时候,基线解算比较耗时。
GPS观测接收机数量较多时,会因为自然同步产生许多长基线,即许多相距较远的点连接而成的基线。
这些长基线往往同步观测时间不长,属于不必要的基线,对于控制网质量也无多大益处,所以为了节省计算时间,应在基线解算前将其清理删除。
删除时可在图上选择,也可以在基线表中根据距离选择删除。
2、处理超限闭合环基线解算完成后,首先要检查环闭合差(同步或异步环),对于闭合差大的环,应该进行处理。
闭合环超限处理是一项繁琐、耗时的工作,也是GPS控制网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
主要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归纳为:(1)、基线解算的精度指标rms和ratio是基线解算质量的参考指标,前者是中误差,后者是方差比(ratio=〖rms〗_max/〖rms〗_min),rms越小,表明基线解算质量越高,ratio越大,表明整周未知数解算越可靠,所以重解基线,要关注这两项指标,但是这两项指标只作参考,最重要的指标还是闭合差。
(2)、超限基线处理过程中一些基线要重新解算,解算后会影响到相关环闭合差,所以处理需要反复进行。
作为一般的原则,首先处理相对闭合差较大的环,然后处理环闭合差较小的环。
(3)、整理归纳超限闭合环,分析是否涉及到一条共同基线,例如几组超限闭合环(J012,J015,J016)、(J013,J015,J102)、…,(J012,J020,J015)就涉及到共同基线J012→J015,这条基线有问题的可能性就较大。
(4)、处理时首先分析可能有问题的基线是否必要,如果是连接两个不相邻的点,并且涉及到环甚多,则可以直接将其删除。
(5)、如果一个闭合差超限的环,相关基线均不能简单删除(删除后影响图形结构,减少了重要环路),应该改变基线解算参数,重新计算相关基线。
方法是在选中重解基线,更改高度截止角,采样间隔,历元间隔、等设置,保存至选中基线,重新解算。
(6)、如果反复修改设置重解基线后,仍不能减小环闭合差,则可将闭合差超限环中的基线,分别与周边的基线组成闭合环,检查其闭合差。
利用Excel进行数据校验与错误检查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检查错误
利用Excel进行数据校验与错误检查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检查错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
而数据校验和错误检查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数据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
Excel作为一款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校验与错误检查功能,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
一、数据校验数据校验是指通过设定规则、条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1. 静态数据校验静态数据校验是指对数据的合法性进行验证。
常见的静态数据校验方法有以下几种:(1)数值范围校验:可以设定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保数据在合理范围内。
(2)列表校验:可以创建一个数据列表,只允许输入列表中的数值。
(3)长度限制:可以设定数据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防止输入过长或过短的数据。
2. 动态数据校验动态数据校验是指根据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
常见的动态数据校验方法有以下几种:(1)相等校验:可以设定两个数据必须相等,如校验密码输入是否一致。
(2)不重复校验:可以设定数据不允许重复,避免重复录入。
(3)时间逻辑校验:可以设定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关系,确保时间逻辑的正确性。
二、错误检查错误检查是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错误进行检查和修复,确保数据的质量。
1. 错误类型常见的错误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格式错误:如日期格式不正确、数值格式不符合要求等。
(2)数据丢失:如某些数据未填写或未录入。
(3)数据重复:如同一数据在不同行出现重复。
2. 自动错误检查工具Excel提供了一些内置的自动错误检查工具,可以辅助我们发现和修复数据中的错误。
常见的自动错误检查工具有以下几种:(1)语法检查:Excel可以根据公式语法规则,检查公式中可能存在的语法错误。
(2)拼写检查:Excel可以检查文本内容中的拼写错误,并给出纠正建议。
(3)数据重复检查:Excel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数据中的重复项,方便我们进行处理。
三、应用举例以下是一个应用举例,通过利用Excel进行数据校验与错误检查的实际操作:假设我们需要对一份销售数据进行校验和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
自动化测试中的敏感数据与脱敏策略
自动化测试中的敏感数据与脱敏策略自动化测试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软件测试方法,通过使用工具和脚本来模拟用户操作,从而对系统进行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测试。
然而,在进行自动化测试时,我们常常会面临敏感数据的处理问题。
敏感数据是指那些可能泄露用户隐私或造成潜在安全风险的数据,如用户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等。
为了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在自动化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脱敏策略以确保数据不被泄露或滥用。
1. 敏感数据的分类与处理敏感数据可以分为两类: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
静态数据是指在系统中固定不变的数据,如用户身份证号码;而动态数据是指在系统中会不断变化的数据,如用户的密码。
对于静态数据,可以采用加密、脱敏等方式处理,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对于动态数据,可以通过生成随机数据、使用模拟数据等方式来替代真实数据。
2. 脱敏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在自动化测试中,常用的脱敏策略包括:(1)加密脱敏: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保持加密状态,只有具备解密权限的人才能够还原数据。
(2)屏蔽脱敏:对敏感数据中的一部分进行屏蔽处理,如将手机号码的中间四位用"*"代替。
(3)替换脱敏:将敏感数据替换为相似但不真实的信息,如将身份证号码中的数字替换为其他数字。
(4)生成脱敏:使用算法生成与真实数据相似的但完全不真实的数据,如生成随机的姓名、地址等信息。
3. 敏感数据的脱敏规范为了确保敏感数据的脱敏效果,需要制定一些脱敏规范,例如:(1)脱敏策略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2)脱敏后的数据不能被还原,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3)脱敏后的数据应保持与真实数据的逻辑关系,以维持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自动化测试工具的支持为了方便敏感数据的脱敏处理,一些自动化测试工具提供了相关功能和插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例如,Selenium WebDriver可以通过在测试脚本中插入脱敏函数来对敏感数据进行处理,实现自动化测试与数据脱敏的一体化。
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
gps 静态测量数据处理一、基线解算的类型1、单基线解(1)定义:当有台GPS接收机进行了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每两台接收机之间就可以形成一条基线向量,共有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最多可以选出相互独立的条同步观测基线,至于这条独立基线如何选取,只要保证所选的条独立基线不构成闭和环就可以了。
这也是说,凡是构成了闭和环的同步基线是函数相关的,同步观测所获得的独立基线虽然不具有函数相关的特性,但它们却是误差相关的,实际上所有的同步观测基线间都是误差相关的。
所谓单基线解算,就是在基线解算时不顾及同步观测基线间误差相关性,对每条基线单独进行解算。
( 2)特点:单基线解算的算法简单,但由于其解算结果无法反映同步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的特性,不利于后面的网平差处理,一般只用在普通等级GPS网的测设中。
2、多基线解( 1)定义:与单基线解算不同的是,多基线解算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性,在基线解算时对所有同步观测的独立基线一并解算。
( 2)特点:多基线解由于在基线解算时顾及了同步观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特性,因此,在理论上是严密的。
( 3)多站整体解(绝对坐标)( 4)单基线解算的过程帜测・S3i :. Ft复、程底蚤守屢酎1)硒.石.噪崩瓦币孕宦f rftfiliTDir蛰不帶禅仪壽)* »(• ?:» >wsam電曲打小"(5)利用基线解算软件解算基线向量的过程・例I!舸鑒历.汽變元続测断I 总誓”匹B 站信息、m测站的近ici^标養巳蛭创坐斬.弹定豪瑚解再肝在机餐勲t @站时陌隙、J2S *虽蜩,处理专王等),、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评定指标平 «itn 叭师包括■護卜向.MKS跖"1、单位权方差因子(1)定义:(2)实质:反映观测值的质量,又称为参考方差因子。
越小越好2、RMS -均方根误差(1)定义:(2)实质:表明了观测值的质量,观测值质量越好,越小,反之,观测值质量越差,则越大,它不受观测条件(观测期间卫星分布图形)的好坏的影响。
静态动态测试数据处理
数据同步
保持不同位置或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一致性,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步策略
制定数据同步的规则和流程,包括数据版本 控制、冲突解决机制等。
06
测试数据处理安全
数据泄露防护
加密存储
01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即使数据被盗也无法轻易解密。
访问控制
02
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授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是动态测试数据处理中必不 可少的环节,它涉及到将存储的数据 备份到其他介质上,以防止数据丢失 或损坏。
数据备份需要存储在可靠的介质上, 并定期检查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 性。
数据备份可以采用定时备份、差异备 份和增量备份等多种方式,根据实际 需求选择合适的备份策略。
在数据备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备份数 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采取相应的加 密和访问控制措施,确保备份数据不 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
通过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 全性。
加密算法
用于加密数据的算法,常见的有对称加密算法和公钥加密算法。
解密过程
在需要使用加密数据时,通过解密算法将加密过的数据还原为可读 状态。
数据同步技术
同步方式
包括实时同步和定时同步,根据不同需求选 择合适的同步方式。
数据安全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权限控制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05
测试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压缩技术
数据压缩
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减少存储空间和 传输时间,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压缩比
衡量数据压缩效果的指标,通常以压缩前后 的数据量大小进行比较。
静态数据处理流程
静态数据处理一.静态测量的准备工作(简单介绍)在室内选点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网的网形:正三角形是最好的网形(如上图),特长或特短边的出现(如下图)都会使误差增大。
在野外勘测时,尽量选择周围无遮挡、无高压线、无强电磁干扰的地方进行定点,观测,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精度,也可以减少内业处理的很多麻烦。
在外业测量时,切换到静态后,要查看数据记录指示灯(黄灯)是否有规律闪烁(间隔5秒),否则重新启动接收机,重新切换到静态。
外业观测时记录数据要全面(仪器号、点号、开机时间、关机时间、仪器高、等)。
一、 连接电脑与主机通过“数据线(串口线)”连接电脑与主机开始→程序→华测静态处理→hcloader ,点击即可。
在连接时首先打开“文件下载”软件,如果选用“串口”连接,只要在“连接”菜单下选择“设置”,这时弹出下面对话框:图1 选择接口已知控制点未知待定点在“通讯串口”选择相应的电脑串口;“波特率”选择115200,这样速度最快;同时最好选择“自动刷新接收机信息”,这样第一次连接不上会自动进行第二次连接;最后选择“连接”即可,在连接的过程中主机的数据记录灯会不停的闪烁。
程序左上角显示仪器SN号表示连接上。
此时右侧上边列表框里就会显示主机里有的文件输入测站信息:根据野外记录输入测站名(不超过4个字符,一般为左下端的4位仪器号)、时段(在同一点上不同时间观测的数据,目的是区别文件名)、天线高(野外实地所量测的仪器高,一般为仪器的斜高),选择文件类型(一般默认),确认即可。
下载数据:首先选定左侧路径。
选择需要下载的数据文件(可多选),右击鼠标 数据导出,数据自动导出到之前指定的下载路径中。
下载完毕关闭软件即可。
三.数据处理操作过程软件安装:双击安装程序”Compass安装程序.exe”,按提示即可完成安装;数据处理过程1.文件→新建项目2.3.选择项目路径及项目名、坐标系4.5.工具→坐标系管理→修改→投影方式的左下角修改中央子午线→确定→确定6.导入观测数据:文件→导入→选择对应的文件格式(华测数据默认是第一个) →确定→找到数据文件点,拉框全部选中,打开即可。
静态数据处理流程
静态数据处理一.静态测量的准备工作(简单介绍) (2)二.数据下载: (3)安装主机USB驱动: (3)打开下载软件hcloader: (3)输入测站信息: (3)下载数据: (3)三.数据处理操作过程 (4)软件安装: (4)安装软件狗驱动: (4)数据处理过程 (4)文件>新建项目导入观测数据查看,设置坐标系基线处理网平差成果报告附C、D、E 级GPS测量手簿记录格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静态测量的准备工作(简单介绍)在室内选点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网的网形:正三角形是最好的网形(如上图),特长或特短边的出现(如下图)都会使误差增大。
在野外勘测时,尽量选择周围无遮挡、无高压线、无强电磁干扰的地方进行定点,观测,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精度,也可以减少内业处理的很多麻烦。
在外业测量时,切换到静态后,要查看数据记录指示灯(黄灯)是否有规律闪烁(间隔5秒),否则重新启动接收机,重新切换到静态。
外业观测时记录数据要全面(仪器号、点号、开机时间、关机时间、仪器高、等)。
已知控制点未知待定点二.数据下载:安装主机USB驱动:当第一次使用主机USB下载数据时,电脑会提示发现硬件,出现驱动程序安装向导,选择驱动的保存路径(默认在COMPASS的安装路径下有driver/USB),点“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装;打开下载软件hcloader:开始>程序>华测静态处理>文件下载,点击即可。
设置连接端口:connection>settings>com选择USB、band rate选115200。
列表框里就会显示主机里有的文件(如果没有可以点击Update,稍等即可):输入测站信息:根据野外记录输入测站名(不超过4个字符,一般为左下端的4位仪器号)、时段(在同一点上不同时间观测的数据,目的是区别文件名)、天线高(野外实地所量测的仪器高,一般为仪器的斜高),选择文件类型(一般默认),确认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态数据常用的处理方式
静态数据处理是指对固定不变的数据进行分析、清洗、整理等操作,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以下是常用的静态数据处理方式:
1. 数据清洗:静态数据中常常存在数据缺失、异常值等问题,需要进行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错误和无效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整理:对静态数据进行合并、拆分、重组,以方便后续的分析。
整理的目的是使数据结构化、标准化,减少冗余信息和噪声。
3. 数据转换:将静态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以满足不同需求。
转换的方式包括数据类型转换、数据单位转换、数据编码转换等。
4. 数据筛选:根据特定的条件选择需要的数据子集进行分析。
筛选的方式包括条件筛选、范围筛选、去重等。
5. 数据聚合:将静态数据按照某个属性进行分组,并对每个组进行统计分析。
聚合的方式包括求和、求平均、求最大/最小值等。
6. 数据标准化:将静态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便不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标准化的方法包括最小-最大标准化、Z-score标准化等。
7. 数据归类:将静态数据基于某个共同属性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统计和分析。
归类的方式可以使用决策树、聚类分析、分类算法等。
8. 数据关联分析:通过挖掘静态数据中的关联关系,发现不同属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
关联分析的方法包括关联规则挖掘、决策树算法、推荐算法等。
9. 数据可视化:将静态数据以图表、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Excel、Tableau、Python的matplotlib库等。
10. 数据保存和备份:对处理后的静态数据进行保存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破坏,同时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找。
总之,静态数据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处理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处理目标。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静态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