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____、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
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____天,超过____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____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二)是一种为了防止病原体传播和保障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1. 消毒制度:医院应制定明确的消毒制度,包括消毒程序、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剂的选择和使用等。
2. 感染控制制度:医院应制定感染控制制度,包括识别和处理感染病例、隔离病房的设置和管理等。
3. 隔离制度:医院应制定隔离制度,包括识别和隔离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病例、隔离区域的设置和管理等。
医院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消毒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部门、科室及医务人员,包括临床、医技、后勤等相关部门。
第三条医院消毒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细致的原则,确保消毒效果,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成立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后勤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消毒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医院消毒管理政策、规划、工作计划,监督、检查、指导全院消毒工作。
第六条感染管理科为医院消毒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全院消毒工作。
第七条各科室设立消毒管理员,负责本科室消毒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消毒管理内容第八条医院消毒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消毒1. 医院环境应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 门诊、病房、手术室、ICU、新生儿室、产房、检验科等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环境消毒制度。
3. 医院应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手等进行监测,确保消毒效果。
(二)物品消毒1. 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
2.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规,确保质量合格。
3.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菌,确保无菌。
4. 消毒剂、消毒器械应定期检查、更换,确保有效期内使用。
(三)人员管理1.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知识,熟练操作消毒器械。
2.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遵循《手卫生规范》。
3.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报告、隔离治疗。
(四)消毒效果监测1. 医院应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手、医疗器械等。
2.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医院机构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机构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机构的消毒管理,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医院环境的卫生和清洁,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与消毒管理相关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房、手术室、门诊部、药房等各个部门。
第三条医院消毒管理应遵循“切实可行、全面覆盖、安全可靠、持续改进”的原则,力求达到消毒效果和安全性的最佳结合。
第四条医院消毒管理应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医院消毒管理应强化科学技术支持,提高设备和器械的消毒效果和效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六条医院消毒管理应依法依规开展,做到公开透明、信息共享,接受社会监督,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医院消毒管理涉及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应得到全面贯彻执行,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惩处。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八条医院消毒管理的组织架构应明确分工、责任和权限,健全完善。
第九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医院消毒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消毒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监督。
第十条医院消毒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消毒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人员培训和监督检查等。
第十一条医院应聘请专业的消毒管理人员,负责医院内消毒工作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支持。
第十二条医院应设立消毒专业委员会,负责科研、技术推广、学术交流等相关工作。
第三章岗位设置第十三条医院应设立消毒管理部门,由专业的消毒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医院内各个部门的消毒工作。
第十四条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科,由专业的感染控制医师和护士组成,负责医院内感染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五条医院应设立医院环境卫生部门,由专业的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管理。
第十六条医院应设立医院消毒监督部门,由专业的监督检查人员组成,负责医院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
第四章消毒管理制度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包括消毒工作流程、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等内容。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5篇)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疾病的复杂化,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控制感染的传播,保障病患、医疗工作者和其他卫生服务接受者的安全。
因此,建立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对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消毒隔离灭菌流程,提供清洁、安全和无菌的医疗环境。
二、管理原则1. 循证医学原则:依据具体科学证据制定清洁、隔离和灭菌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2.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性控制,先消毒再隔离和灭菌,避免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3.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消毒隔离灭菌的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和有效。
三、消毒流程1. 消毒前准备(1)确定消毒标准和要求,根据具体病例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
(2)准备消毒剂及相关设备,确保其完整、有效。
2. 清洁消毒(1)按照标准程序,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对污染物进行清洗,确保消毒剂的充分接触和杀灭细菌的效果。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确保浓度和时间的控制。
3. 隔离处理(1)对于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根据传播途径和传播性质,进行相应的隔离处理,确保与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接触减少。
(2)隔离室环境的清洁、通风和消毒工作,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
4. 灭菌处理(1)在手术室使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无菌。
(2)按照标准程序,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确保灭菌剂的充分接触和杀灭细菌的效果。
四、消毒剂和方法选择1. 消毒剂选择原则(1)安全性:消毒剂应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腐蚀性,并符合国家有关卫生和环保标准。
(2)广谱性:消毒剂应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同时对特定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
(3)稳定性:消毒剂应在常温下稳定,并能适应不同的消毒条件。
(4)经济性:消毒剂的使用成本应合理。
2. 消毒方法选择原则(1)有效性:消毒方法应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高效杀菌率,确保微生物的灭活。
医院消杀管理制度及标准
一、指导思想为加强医院消毒工作,保障医院环境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保洁员、患者及其家属等所有人员。
三、管理职责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消毒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价。
2. 医疗科室负责本科室消毒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消毒措施落实到位。
3. 保洁部门负责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4. 全体医护人员、保洁员及患者及其家属应积极配合医院消毒工作,遵守相关规定。
四、消毒管理制度1. 空气消毒(1)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根据需要,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
2. 物表消毒(1)病房、卫生间、走廊、地面等公共区域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2)患者床单位、医疗设备、仪器等物品使用后进行清洁消毒。
3. 手卫生(1)医护人员、保洁员等人员进入病房、手术室等区域前,必须进行手卫生。
(2)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医疗设备前后,以及洗手间后必须洗手。
4. 隔离消毒(1)疑似、确诊患者隔离区域及接触过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2)隔离区域每日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5. 传染病患者隔离消毒(1)严格执行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确保患者不与医院其他人员接触。
(2)对传染病患者隔离区域及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6. 一次性用品管理(1)严格执行一次性用品的采购、使用、回收和处置规定。
(2)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
五、消毒标准1. 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灯或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1次,每次消毒时间为1小时。
2. 物表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每日消毒2次。
3. 手卫生:医护人员、保洁员等人员必须遵守手卫生规范,确保手卫生达标。
4. 隔离消毒:疑似、确诊患者隔离区域及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剂浓度和消毒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
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及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消毒管理机构1. 医院消毒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的消毒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消毒管理制度、监督消毒操作流程、检查消毒设施设备和监测消毒效果等。
2. 消毒管理科室:设有专业的消毒管理人员,并负责医院消毒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消毒设备设施的维护、消毒操作的指导和监督等。
第三章消毒管理责任制度1. 医院院长对消毒工作负总责,消毒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消毒管理科室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2. 各科室负责人要保证科室内消毒工作的有效实施,并对科室内消毒工作负有监督责任。
3. 医务人员要按照消毒规程进行操作,并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四章消毒设施设备管理1. 每个科室要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设施,确保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2. 消毒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 每个科室要进行定期消毒设备设施的清洁消毒,保证设备的卫生安全。
第五章消毒操作规范1. 消毒操作人员要进行相关消毒知识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消毒操作流程。
2. 操作人员要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
3. 消毒操作要按照规定的消毒剂浓度和操作时间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4. 消毒操作后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
第六章废弃物处理1. 废弃物要进行分类,有害医疗废弃物要进行专门处理。
2. 废弃物要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并定期清理和消毒。
3. 废弃物运输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运输安全和卫生。
第七章突发事件处理1. 发生消毒相关的医院感染事件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对于发生感染事件的科室要进行封闭消毒等处理,确保病原体得到有效控制。
第八章复核评估1. 每年对医院消毒管理工作进行复核评估,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强化。
2. 对于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要进行事后评估,找出相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10篇
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10篇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篇1】一、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着装整洁。
诊疗前后应洗手,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必须用消毒液消毒,然后再用肥皂、流动水冲洗。
二、门诊、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每天用用消毒液消毒,如被传染病病人污染则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
三、体温表用75%乙醇浸泡备用。
四、一次性注射器每人一针一筒,用后针头及针筒毁形,并浸泡于消毒液。
五、压舌板用后浸入消毒液溶液浸泡,清洗烘干,再高压锅消毒。
六、消毒镊子要专用,用后浸入消毒液。
盛器要加盖,盛器每周高压消毒后更新消毒液。
七、敷料、油膏纱布均用高压消毒。
八、各种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人、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消毒有效期一般为二周,梅雨季节为一周)及灭菌指示带;消毒液不得超期使用,碘伏与过氧乙酸稀释液有效期为1天,含氯消毒剂为3天,中性戊二醛为3—4周。
九、高压锅消毒要求消毒前先排尽冷空气,压力在20磅(120℃)维持15—20分钟。
盛放容器要有透气孔,包装物品不宜过大,总容量不超过85%,物品间留有空隙。
每锅用化学指示剂鉴定,每月一次,用嗜热脂肪芽孢生物指示剂检查高压锅灭菌效果,并作记录备查;高压锅要强检。
门诊部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篇2】一、人员:1、医务人员衣帽整洁,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
2、在各种操作前,应用流动水冲洗双手,操作后进行手消毒,可用洁肤柔或75%酒精棉球。
二、环境: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每天开窗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做好相关监测及登记工作。
2、室内空调定期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3、候诊椅、办公桌台面,地面等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两次。
但遇可疑的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或其分泌物时,应立即进行消毒。
三、物品: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贯彻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方针,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或灭菌。
2、无菌物品应存放于专柜或专格(抽屉),并保持清洁、干燥、整齐,在有效期范围内;无菌包有效期为半年;消毒包体积应30×30×25㎝。
医院机构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机构消毒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机构消毒管理,保障医疗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院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康复医院、保健院等。
第三条医院机构消毒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有效的原则,确保医疗环境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消毒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消毒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
消毒管理组织应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
第五条医院应明确消毒管理组织的人员职责,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担任消毒管理员。
消毒管理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第六条医院应制定消毒工作计划,明确消毒任务、目标、措施和时间节点,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
三、消毒设备与设施第七条医院应配备与其规模、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消毒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紫外线消毒灯、臭氧发生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等。
第八条医院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消毒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对于损坏或不符合要求的消毒设备,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第九条医院应设立独立的消毒供应室,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设备,包括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等功能区域。
四、消毒剂与消毒方法第十条医院应选用国家卫生健康部门批准的消毒剂,并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第十一条医院应针对不同对象和场合,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
以下为常用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法:包括紫外线消毒、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
(二)化学消毒法:包括浸泡、擦拭、喷洒、熏蒸等。
(三)生物消毒法:利用生物制剂进行消毒。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消毒剂使用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消毒剂名称、规格、批号、使用日期、使用部位等信息。
五、消毒工作流程第十三条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消毒工作流程,包括以下环节:(一)消毒前的准备工作:清洁、擦拭、浸泡等。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5篇)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
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
2.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进入人体____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4.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后备用。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则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6.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____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8.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凉干,定期消毒。
10.对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随意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就诊。
12.护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提交院感委员会研究解决。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____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制度一、引言医疗机构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为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消毒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消毒管理制度,监督、指导消毒工作的实施,对消毒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2. 消毒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医务科负责制定消毒工作计划,组织培训和考核,监督消毒工作的执行。
4. 护理部负责指导护理人员执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效果。
5. 感染控制科负责监测医院感染情况,提供消毒技术支持,协助解决消毒工作中的问题。
6. 后勤保障科负责提供消毒设施、设备及消毒剂,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三、消毒工作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消毒质量。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消毒工作的日常管理。
3. 注重细节,提高消毒操作的规范性。
4.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消毒管理制度。
四、消毒范围与要求1. 环境消毒:定期对医院公共区域、病房、诊疗室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2. 设备消毒: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其安全使用。
3. 器械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4. 手卫生: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5.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加强病房消毒。
五、消毒方法与程序1. 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遵循产品说明书和相关规定。
2. 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消毒效果。
4. 消毒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消毒剂对皮肤和呼吸道的刺激。
六、消毒质量控制与监测1. 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开展消毒效果监测,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确保消毒质量符合国家规定。
3. 建立消毒质量档案,记录消毒剂使用、设备维护、监测结果等信息。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五篇)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知识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意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
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____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
容器每周灭菌____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装消毒液,使用时间为____天)。
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置于储槽中的灭菌物品必须使用小包装。
六、医务人员应遵守消毒灭菌原则。
进入人体____、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____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七、根据物品性能选用消毒灭菌方法。
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低温灭菌;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八、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做好记录。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九、病人使用的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
湿化瓶里应加灭菌水,每日更换。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应每周更换____次。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通用8篇)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通用8篇)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精选篇1)一、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工作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规范报告,并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四)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按照要求进行空气消毒。
(六)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七)在诊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急)诊。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3.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等措施。
在接触所有患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急)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二)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病区(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
2.应当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医院日常消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确保医院环境安全、卫生,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部门及全体员工。
三、依据1.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GB15982-2012)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与消毒管理规范》(WS/T311-2019)3.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11〕11号)四、制度内容1. 空气消毒(1)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2)紫外线消毒:病房、手术室、产房等特殊科室,每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照射时间不少于1小时,并做好记录。
(3)空气消毒机:在动态环境中使用,根据使用说明开机,定期清洁滤网。
2. 物表消毒(1)病房、卫生间、走廊等公共区域,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
(2)医疗设备、器械等,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确保无菌。
3. 地面消毒(1)病房、卫生间、走廊等公共区域,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拖地消毒,保持地面清洁。
(2)污物处理区,每日使用含氯消毒剂拖地消毒,及时清理污物。
4. 人员消毒(1)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手术室等特殊科室,需佩戴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患者及家属进入病房,需遵守医院规定,佩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
五、流程1. 制定消毒计划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消毒计划,明确消毒范围、方法、频率等。
2. 培训与宣传定期对医护人员、保洁员等进行消毒知识培训,提高消毒意识。
3. 消毒实施(1)按照消毒计划,严格执行各项消毒措施。
(2)做好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时间、地点、消毒方法、消毒人员等。
4. 消毒效果监测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质量。
5. 消毒设备与用品管理定期检查、维护消毒设备与用品,确保其正常运行。
六、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检查消毒工作的实施情况。
2. 对违反消毒规定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3. 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一、前言医院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保障,科室作为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消毒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意义1. 目的:规范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工作,提高消毒效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2. 意义:加强科室消毒管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以下为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三、组织管理1. 科室消毒管理组织架构(1)成立科室消毒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感染管理护士、消毒员等成员组成。
(2)科室消毒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对本科室的消毒效果负责。
2. 职责分工(1)科主任:负责本科室的消毒管理工作的领导,对消毒效果负责。
(2)护士长:协助科主任做好消毒管理工作,负责本科室的日常消毒工作。
(3)感染管理护士: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监测、消毒隔离等工作。
(4)消毒员:负责本科室的消毒剂的配制、发放、使用和废弃处理等工作。
四、消毒管理内容1. 消毒剂的选择与使用(1)根据科室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浓度、使用方法等。
(3)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消毒方法(1)物体表面消毒:采用擦拭、浸泡、喷洒等方法,确保物体表面达到消毒要求。
(2)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发生器等方法,确保空气达到消毒要求。
(3)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前后等情况下,应进行手卫生。
3. 消毒效果监测(1)定期对消毒剂进行监测,确保其浓度、稳定性等符合要求。
(2)定期对消毒方法进行监测,评估消毒效果。
(3)对消毒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消毒效果。
4. 消毒隔离(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医院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和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消毒技术规范。
第三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
第四条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技术培训,提高消毒意识和技能,保障消毒工作的质量。
第二章消毒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医院应设立消毒管理组织,负责全院消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消毒管理组织应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消毒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消毒方案、监测消毒效果、处理消毒事故等。
第七条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消毒管理组织的安排,履行消毒职责,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医疗器械与器具的消毒第八条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确保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达到消毒水平。
第九条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条购进消毒产品应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消毒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环境与物品的消毒第十一条医院应定期对环境和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消除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隐患。
第十二条医院应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门把手、桌面、椅子、床栏等。
第十三条医院应严格执行医院污水处理和废弃物处理规定,防止污染环境和交叉感染。
第五章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诊疗工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第十五条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手套,必要时进行个人防护。
第六章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价第十六条医院应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评估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七条医院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消毒方案,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医院医疗消毒管理制度制度
医院医疗消毒管理制度制度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医疗消毒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设施和器械的消毒安全,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消毒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领导班子负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部门负责具体的消毒管理工作。
第四条消毒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防控”的原则,确保病患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消毒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剂,培训医务人员的消毒知识和技能。
第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开展消毒设备和器械的检测和验证工作,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
第七条医院应当及时对消毒管理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消毒不合格的情况,并对违反本制度的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章医院医疗设施消毒管理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施消毒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消毒工作人员负责医疗设施的消毒工作。
第九条医疗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应当每天进行消毒。
第十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消毒工作符合标准。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制度,确保废物不对医疗设施和器械造成二次污染。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设施消毒记录,记录消毒的时间、人员和方法,确保消毒工作的可追溯性。
第三章医院医疗器械消毒管理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器械消毒工作人员,负责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的消毒应当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程序,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医疗器械的消毒应当采用专门的消毒设备和药剂,确保消毒的彻底性。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器械的消毒工作符合标准。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医疗器械的消毒记录,记录器械的消毒时间、方法和责任人,确保消毒工作的可追溯性。
第四章医院医务人员消毒管理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医务人员消毒管理制度,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杜绝医院科室交叉感染,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各科室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
第三条医院应当成立专门的感染控制科室,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医院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毒设备和消毒药剂,保证医院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各科室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消毒操作的培训,确保每个医护人员都熟练掌握消毒技术。
第二章消毒管理第六条医院所有科室应当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和方法对器械、设备、器具、空气、物品等进行消毒。
第七条医院消毒工作应当采用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消毒效果。
第八条医院消毒工作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消毒操作符合相关标准。
第九条医院应当在每天的工作计划中设定消毒任务,对各科室的消毒工作进行跟踪和监督。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消毒记录档案,记录每次消毒操作的时间、人员和消毒情况,确保消毒工作有据可查。
第三章消毒设备和药剂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当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和器械,保证消毒设备的有效运转。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药剂,确保消毒药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定期对消毒设备和药剂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四章医护人员培训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消毒操作技能培训,对消毒操作规范、消毒方法和消毒药剂的正确使用进行培训。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新进人员进行消毒操作技能培训,确保每个医护人员都具备消毒工作的基本技能。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消毒操作技能考核,对消毒操作不规范的医护人员进行整改和培训。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医院感染控制科室应当定期对各科室的消毒操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消毒工作督导制度,对各科室的消毒工作进行跟踪和监督。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建立消毒工作巡查制度,定期对各科室的消毒操作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医院医疗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消毒管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医疗消毒工作,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安全和健康,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全部医院工作人员都必需遵守本制度。
2. 负责人及职责2.1 医院将指派专业的医疗消毒管理人员,负责医疗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2 医疗消毒管理人员负责医疗消毒制度的订立、宣传以及培训。
2.3 医疗消毒管理人员需定期评估医疗设备、器械和消毒剂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医院消毒区域划分3.1 依据功能需求,将医院划分为不同的消毒区域,包含手术室、检验室、病房、诊疗室等。
3.2 每个消毒区域设立特地的消毒室,负责该区域的消毒工作。
3.3 消毒室应明确消毒工作流程,确保消毒过程的规范和科学性。
4. 医院消毒工作流程4.1 消毒前的准备 4.1.1 消毒室必需保持清洁、乾净,消毒工具和消毒剂应储存在特地指定的柜子或容器中。
4.1.2 消毒前,工作人员应穿着好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眼镜和口罩。
4.1.3 消毒工作前,应检查消毒工具和设备的运行情形是否正常。
4.2 消毒过程 4.2.1 消毒工作应依照订立的流程进行,不得私自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4.2.2 不同的消毒区域应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具体方法和剂量应依据相关规定执行。
4.2.3 消毒过程中应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实现标准要求,以确保消毒的效果。
4.2.4 消毒结束后,应对工具和设备进行清洁,并妥当存放,以备下次使用。
4.3 消毒记录 4.3.1 每次消毒工作完成后,应立刻记录消毒日期、消毒区域、消毒工具和设备的名称及编号。
4.3.2 消毒记录应保管至少两年,并随时供应给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审查。
5. 医疗废物的处理5.1 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将医疗废物依照不安全程度分类处理。
5.2 医疗废物应收集、暂存并定期转运至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5.3 医疗废物的处理过程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医院消毒 灭菌 清洁 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清洁隔离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灭菌、清洁与隔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医院的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与医院内部规范,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机制。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部门及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后勤等相关人员。
所有与消毒、灭菌、清洁和隔离管理相关的活动和流程均应遵循本制度。
第三章管理规范3.1 消毒管理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灭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医院消毒分为环境消毒、物品消毒和手消毒三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消毒:每日对病房、走廊、公共区域等进行清洁及消毒,尤其是高频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使用有效的消毒剂,每次消毒需有记录。
- 物品消毒:对医疗器械、设备、敷料等需进行消毒处理。
高风险物品应采用灭菌方式,低风险物品应用适当的消毒方法。
- 手消毒:医务人员需在接触患者、操作前后进行手消毒,使用75%酒精或其他有效消毒剂,确保手部无菌。
3.2 灭菌管理灭菌是指将物品表面及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完全消灭的过程。
医院内的灭菌管理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灭菌方法:根据物品的材质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
- 灭菌监测:每次灭菌后需进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监测结果需记录在案,并定期进行审核。
3.3 清洁管理清洁是消毒和灭菌的基础,医院内的清洁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定期清洁:对各类设施、设备及环境进行定期清洗,确保无污垢和积尘。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根据不同表面和区域使用合适的清洁剂,避免交叉污染。
- 清洁记录:每次清洁后需填写清洁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3.4 隔离管理隔离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医院的隔离管理要遵循以下规定:- 隔离区域划分:对传染病患者设立专门隔离区,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入,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实施。
医院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医院卫生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范围内的卫生消毒工作,包括诊疗活动、医疗废物处理、环境卫生等方面。
第三条医院卫生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卫生消毒管理组织,负责全院卫生消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设立卫生消毒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卫生消毒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卫生消毒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卫生消毒工作的具体实施和业务指导,对卫生消毒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部门、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的卫生消毒工作,并定期接受感染管理科的培训和指导。
第八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卫生消毒工作记录制度,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便于查阅和追溯。
第三章消毒剂管理和使用第九条医院应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购买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
第十条消毒剂的储存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第十一条消毒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医院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使用浓度、方法和时间。
第十二条消毒剂的使用周期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或者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检测结果进行定期更换。
第四章环境和物品消毒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环境消毒制度,对诊疗区域、卫生间、电梯间、走廊等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物品消毒制度,对医疗器械、器具、药品、食品、水源等进行定期消毒。
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空气消毒制度,对诊疗区域、手术室、供应室等空气进行定期消毒。
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床单元消毒制度,对新入院病人、转科病人、出院病人床单元进行定期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管理制度为加强医院消毒管理,确保医院的消毒灭菌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医务人员的危害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310.1)《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及灭菌操作规范》(WS310.2)《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310.3)等法规,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各部门工作职责(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院清洁、消毒与灭菌制度,定期进行督导和考核,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与反馈。
(2)医务部门协助协调组织全院医师和医技人员参加有关清洁、消毒与灭菌相关知识的培训,协助监督与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医疗器械的使用等相关制度的落实。
(3)护理部协调组织全院护士、护理员、护工参加有关清洁、消毒与灭菌相关知识的培训,负责监督与指导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清洁、消毒与灭菌等工作的落实。
(4)总务或医学装备部门负责消毒器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及应急维修,监管后勤保洁公司和洗衣中心相关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定期组织培训、督导和考核,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与反馈。
(5)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负责全院各科室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的集中管理工作,为科室提供清洗、消毒与灭菌工作的技术指导,每月征求各科室的需求与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有效保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质量。
(6)临床、医技科室应严格遵守医院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
2.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1)基本要求1)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的清洗、消毒与灭菌的规章制度,有效保证患者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使用安全。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初步处理、保湿后密闭回收至CSSD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或灭菌工作。
3)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等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
(2)清洗方法1)根据器械使用说明要求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其余大部分常规器械均可选用机械清洗。
2)所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前,可拆卸部分应最小化、充分打开轴节,以达到彻底清洗目的。
3)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清洁与消毒。
4)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医院专项管理规定。
5)病区或手术室的特殊感染器械,使用双层废物袋收集至专用回收箱密闭运送至CSSD,回收箱外注明感染类别并附有器械物品名称。
①疑似或确诊朊毒体感染的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照常规器械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如果预知朊毒体患者,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器具和物品。
②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采用含氯消毒剂2000mg/L浸泡30-45min后,再按照常规器械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③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处理应按照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进行,如无国家相关规定,则按照杀芽孢的剂量进行消毒(3)消毒、灭菌方法: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①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②中度危险性物品:接触完整黏膜,而不进入人体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应进行高水平消毒;肛表、口表、压舌板、口腔护理用具等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③低度危险性物品,接触完整皮肤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应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平时保持清洁,遇有病原体污染时,应及时先清洁后针对所污染病原体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①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和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②不耐热、不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③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手术器械。
④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和参数应遵循器械供应商提供的方法与参数进行。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①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②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院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③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④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和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4)患者生活用品的清洁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低风险物品,应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如患者间共用,则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或一次性使用。
5)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①床单元:普通病区,保持清洁,对床单元(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每天进行清洁,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每日进行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或转科时应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各类ICU、骨髓移植病区、感染性疾病科、血液透析中心、内镜室、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口腔科、发热门诊、急诊)应每天清洁与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采用其他合法、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消毒,消毒剂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②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由洗衣房统一回收、清洗与消毒处理;多重耐药菌等隔离感染患者污染的被服应密闭回收,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标注“感染性织物”标识,洗衣房应单独处理。
③间接接触物品:如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3.皮肤与黏膜的消毒(1)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及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应遵循《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
(2)皮肤消毒:1)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①消毒方法:a.使用浸有碘附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b.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3min,待稍后再用75%乙醇脱碘。
c.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已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
②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
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
2)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①清洁皮肤: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20000m/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
②消毒方法:a.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局部擦拭遍,作用≥2minb.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待稍干后再用75%乙醇脱碘。
c、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手术区中心向四周擦拭;如为感染伤口或肛门区手术,应自手术区外周向感染伤口或会阴、肛门处,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如手术有延长切口,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3)黏膜、伤口创面消毒:1)擦拭法:使用碘附消毒液原液擦拭,作用≥2min。
2)冲洗法使用生理盐水或有效含量≥2g/L氯已定水溶液冲洗或漱洗,至冲洗液或漱洗液变清为止;采用3%(30g/L)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规定时间;使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冲洗,作用到规定时间。
3)注意事项:其他合法、有效的黏膜、伤口创面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4.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1)普通病区1)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1~2次。
2)当地面及物体表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3)高频接触表面:如床栏、床旁桌、呼叫按钮、设备开关与调节按钮等高频接触物表清洁频次:2次/日。
4)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地面及物体表面应每日进行清洁与消毒,频次2次/日。
5)患者转科、出院,环境及物体表面应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地面、物体表面消毒采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2)感染高风险部门1)物体表面和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频次≥2次/日遇明显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
2)当物体表面和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3)高频接触表面:如呼吸机面板、监护仪旋钮、输液泵等高频接触物表清洁后使用与物品兼容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如75%乙醇消毒3min,或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消毒频次:≥2次/日;遇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增加诊疗中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的频次。
4)患者转科、出院时,出院的环境及物体表面应采用彻底的终末消毒。
地面、物体表面消毒采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3)清洁用品的清洗与消毒要求1)对可重复使用的清洁用具(如布巾、地巾等)应清洗干净,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有条件的医院可采取全院集中自动清洗与消毒机处理。
后勤部门应根据病区环境物体表面和地面的特点配备足够的清洁工具,以保证保洁工作的落实。
2)塑料类洁具(如盛水容器)采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或浸泡消毒。
3)布巾和地巾采取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时,应分机清洗,按照自动清洗消毒机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烘干,取出备用。
4)盛装所用的容器在更换消毒液时应先清洁、消毒后再使用或干燥备用。
5)后勤保洁部门应每月对复用清洁工具质量进行自查,使用科室应每月抽查复用布巾、地巾的质量,包括其数量配备是否合适、清洁度、是否干燥等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总务部门,协助整改,持续改进保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