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重点(二)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4章--5章----课标)期末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4章--5章----课标)期末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第四章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期末复习提纲1.我国古代的学习观学------获得知识和技能习------形成能力和德行2.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它是通过刺激—反应来实现的,即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3.什么是小学数学学习?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于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

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形成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个性品质的过程。

4.儿童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儿童数学学习的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儿童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化特征;⏹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

5.小学数学学习的分类一、按学习的深度划分,可以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二、按学习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三、按学习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技能学习和数学问题解决学习6.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四个阶段是什么?⏹感知阶段--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知觉选择)。

⏹领会阶段--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比、推理等(理解、领会内涵)。

⏹习得阶段--梳理提炼、辨析、尝试运用等(最终掌握知识)。

⏹巩固阶段--交流分享、自主作业、反思评价等(巩固演绎知识获得问题解决)。

7.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三个阶段是什么?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8.小学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按认知学派的观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

即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9. 什么是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着自己的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复习资料 期末必考.doc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复习资料 期末必考.doc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与教学论的涵义(一)涵义校本课程开发:“校本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4)扩展学习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一、课程的涵义课程,即教学“以校为本”即“基于学校”或以学校为基础。

可以理解为“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基于学校:学校是课程开发的立足点、出发点,是课程开发的一个基地;为了学校:服从学校的利益,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必须满足本校学生的兴趣需要,适应本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属于学校:三、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1)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政策民主化;(2)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

(3)学生的个人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地全面发展的机会。

(4)打破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使得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人人都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的普及。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1)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

(4)校本课程开发还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专业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5)校本课程开发还使广大中小学校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试验田"。

四、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四个经典问题或四个步骤。

泰勒提出了四个课程开发的经典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问题对应着课程开发的四个领域:选择和界说课程目标;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课程。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022第二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022第二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

课程定义(P3):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及学习经验;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教学定义(P7):教学即教授;教学即教学生学;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即探究。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P8):独立模式;包含模式;循环模式。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拉特克教学研究的四个特点(P11):一是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二是认为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三是确立了“自然教学法”;四是认为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式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632夸美纽斯教学思想的四大原理(P11):一是教学以自然为建的原理;二是兴趣与自发原理;三是活动原理;四是直观原理。

课程开发定义(P34):所谓“课程开发”,就是指借助学校教育计划——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以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

课程开发的层次(P34):任务与结果视角:宏观层次的课程开发,中观层次的课程开发,微观层次的课程开发;主体的视角: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学校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模式(P37):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实践模式。

课程设计定义(P42):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设计取向(P43):学科中心取向,学生中心取向,社会中心取向。

课程设计的两个步骤(P45):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学科、学生、社会教学设计的定义(P49):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ADDIE(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表达了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P50):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是目标引导的;教学设计关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教学设计强调评价手段的信度和效度;教学设计是经验性活动;教学设计是典型的团队协作活动。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试题2套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试题2套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1一、概念解释1. 数的运算2. 课堂教学模式3. 三算结合4.发现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 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的特点2. 小学测量方面的要求。

3. 低年级“数与代数”教材内容的呈现4. 整数混合运算和运算律的呈现三、论述题1.中年级“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特点2. 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3. 中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确定4. 高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2一、填空1.概念教学包括()、()、()、()。

2.规则教学的形式包括()、()。

3.“三算结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的()教法,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

“三算结合”教学的应用,引起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化,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促使教学方法向()发展。

4.低年级“数与代数”的学段目标可以分解为()、()、()、()。

5.中年级儿童“数与代数”学习能力指标包括()、()、()、()、()。

6.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为此,人们公认他为现代发现教学的倡导者,在这之后,随着发现法教学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一种教学模式。

7. 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评估主要关注学生()的形成和对()学习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基本性质的认识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8.小学教材中()的概念是用相关联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定义的。

教材一般会通过一些常见的(),联系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正反比例的意义。

9. 高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内容的编排包括()、()、()、()。

10.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借助教师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依靠自学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范式。

二、简答题1.小学低年级图形与变换的要求。

2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2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质的抽象,因而也是抽象的抽象,或者象有时所说的“概括性的抽 象”。 • (2)数学的研究方法是抽象的。数学研究更多是推理、归纳、类比 等常规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还有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等非常规方法。
数学三个基本特征
• 第二,逻辑严谨性。
• 即数学的结果是从一些基本概 念(或公理)出发并通过严格的 逻辑推论而得到的。
二、数学课程总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
第二章 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数学与数学课程
一、数学是什么
(一)数学的本质、特征 • 简单考察数学的历史,我们发现它存在着两个起点: (1)数学的产生是以实际问题为起点,即人类为解决生产和生活实
践中遇到的问题,发现或发明了数学工具,如“耕地丈量产生几 何” 、研究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发明微积分。 (2)以理论问题为起点,即为了适应人类了解思想存在的内部性质, 用以解决理论问题的需要,如虚数、集合论、非欧几何等。
学抽象眼光,形成和发展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 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数学具
有抽象的特征。
一、核心素养
• (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 通过数学的思维,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
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 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 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和形 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 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 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二)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
• 小学数学与数学科学的区别 : • 第一,目的不同。 • 数学科学目的在于通过逻辑推理发现数学理论,主要着眼点是精确地

《小学数学课程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小学课程数学:文化课——基础课——工具课一、数学的产生:1、以实际问题为起点 2、以理论问题为起点二、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数量关系”是算术、代数等领域研究的内容,用来表现现实世界各种数量及其关系。

“空间形式”是几何学研究的内容,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关系。

三、数学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除此之外,数学还具有形式化、简单化和符号化等特征。

四、数学科学:是以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规律为目的,具有严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的系统方法。

数学学科:数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使学生了解数学,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为目的,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六、数学素养的两个内涵:一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运用数学技能的能力,能够满足个人每天生活中实际数学需要,二是能正确理解含有数学术语的信息,如阅读图表和表格等,这表示一个有数学素养的人应该能正确理解一些数学的沟通方式。

七、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1、懂得数学的价值2、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3、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4、学会数学交流5、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八、数学素养的基本特征:发展性、过程性、实践性九、思维与数学思维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

具体来说,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和形及其结构关系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并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一种思维。

十、数学思维的分类●按思维活动的形式来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按思维的指向来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按智力品质可以分成: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十一、课程目标的特点的具体表现1、注重问题解决;2、注重数学应用;3、注重数学交流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5、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十二、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P29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一、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的特征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二、小学数学教材教材的基本构成1、教材:是根据一定的学科任务而编选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含有一定能力要求的内容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比较是确定有关事物_________共同点和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 的思维方法。

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______本质属性和事物内在联系_______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3.计算能力是指______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技能_______的结合。

4.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到_________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个事物_____的思维方法。

5.归纳是通过对某类事物中的______________若干特殊情况的分析得出一般结论________________ 的思维方法。

6.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____活动状态变换_____及其__时间流程_______ ,由相互依存的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

7.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___巩固知识_____和____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_____而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8.演绎是由__一般性较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较小的结论_____________的思维方法。

9.小学数学老师的素质由以下四方面构成:_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_________。

10.综合就是学生在头脑中把事物的_____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___________联合成整体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二、选择题1.刺激——反应学习是一种____B ______。

A.对信号做出的反应B.操作性条件反射C.理解性学习D.操作性行为2.概念的形成以学生的_____A ________为基础。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认知结构D.年龄特征3.狭义的课程指______ C _______。

A.数学课程B.语文课程C.一门学科D.几门学科4.数学知识是____ C ________的结晶。

A.活动B.实践C.思维D.想象5.能力是指直接影响___ A _____,使活动顺利完成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重点2014

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重点2014

数学教学论复习参考内容(样板)一判断题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只理解为教师教的活动(X )2.数学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V )3.数学竞赛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

(X )4.课本例题一般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改动。

(X )5.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 V )6.数学建模是大学课程,我国中小学数学课堂没必要引入数学建模。

( X )7.学者必定是良师。

(V )8.评价一堂数学课的质量,首先要关注教学过程是否揭示了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的精神。

( V )9.波利亚建议,要成为一名好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两方面知识,一是数学内容知识,二是数学教学法的知识。

(V )10.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要按课本要求进行的,不必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

( X )11.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基础是根本,而不必过多地学习、关注、研究数学教育。

(X )12.数学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V )13.数学活动,一般理解为教师教的活动。

(X )14.课本例题一般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改动。

(X )15.数学竞赛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

( X )16.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要按课本要求进行的,不必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

( X )17.数学问题的设计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

(X )18.欧氏几何公理体系是公理化方法的典范。

( V )19.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已经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特色。

(V )20.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填空题1. 教案三要素是: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和 __制定教学计划。

2. 波利亚解题的四个步骤是:了解问题、拟定计划、_实施计划_和回顾。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一开始就提出三句话:“人人学有____价值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5.我们“双基”教学理论,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独特的认识:(1)运算速度;(2)知识的记忆;(3)适度形式化的逻辑要求;(4)____重复训练_。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知识点集锦课程与教学论一、课程与教学目标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层次:教育目的(aims)、教育目标(goals)、课程与教学目标(objectives)。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①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特点是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②行为目标取向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是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③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根本特点是过程性。

④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学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扫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最求学生的多元性。

3.目标模式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基本原理: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即“泰勒原理”。

内容是:①确定教学目标。

泰勒认为,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目标是课程的灵魂。

教育目标来源于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②选择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泰勒提出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一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隐含的内容。

二是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三是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

四是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五是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重点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重点

小学数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

2数学交流:包括三个方面:①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②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③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3课程内容:是指根据一定目标制定的某一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

4数学学习: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5同化:把新的学习内容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从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6顺应:在数学学习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不能接纳新的学习内容,必须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学习内容的过程。

7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8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教学手段而制定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和手段。

它表现为“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教书的方法和育人的方法,以及师生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方式。

“9发现法: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的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10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由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11自主学习:指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这是以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为区分标准而划分的教学方式之一。

12探究学习:从相关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13课堂教学: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有一定的任务、内容、结构和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论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复习

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论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复习

量:可以比较或测定的事物的性质都是量.⏹量的分类:按是否有方向分:标量(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例长度\质量\时间\面积向量(矢量) 有大小有有方向: 力\速度\电场强度\加速度\⏹量的计量: 所谓计量就是把一个未知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计量单位:用来作为计量的标准的量叫计量单位⏹进率:在同类的计量单位中,一个较大的计量单位是较小的计量单位的若干倍,这个数值叫做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量数:用计量单位计量某一个量,结果得到的这个量含有计量单位的若干倍,这个数值叫这个量的量数⏹名数:量数和计量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名数分成单名数与复名数⏹让学生认识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形成计量单位的观念举例说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概念?▪表象特征:形象性(掂一掂、比一比)▪概括性(通过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料来感觉重量)▪找一找、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拎一拎、猜一猜、填一填简易方程什么叫空间观念?如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称、平移、旋转•通俗地讲“所谓平移就是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所谓旋转就是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如果原图形任意一个点到新图形中相对应点连线,方向相同,长度相等,这的全等变换称为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也就是说平移的基本特征是:图形移动前后“每一点与它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互相平行(或者重合),并且相等。

”•确定平移变换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方向,二是距离。

•如果新图形中的每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一个点绕着一个固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相等角度得到的,这样的全等变换称为旋转变换,简称旋转。

也就是说“旋转的基本特征是图形旋转前后“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并且各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都等于旋转的角度。

”•确定旋转变换需要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

•如果连接新图形与原图形中每一组对应点的线段都和同一条直线垂直且被该直线平分,这样的全等变换称为轴对称变换,每组对应点互为对称点,垂直平分对称点所连线段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十一类简单应用题简单应用题的教学要点⏹做好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的教学,学会三句话⏹通过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化⏹概括数量关系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根据解题步骤进行教学⏹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作答⏹创设情景--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拓展⏹多种形式训练(并题、扩题、缩题、开放题什么叫问题解决?新课标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什么是统计观念?如何在统计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到统计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的方法、分析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题)1、一般来讲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A.社会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B.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C.儿童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D.儿童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发展的需要2、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A. 准备阶段、习得阶段、提取阶段B. 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C. 准备阶段、保持阶段、提取阶段D. 习得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3、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认识的这一个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A. 感知B. 综合C. 理解D. 掌握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动力是()A. 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B. 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差距C. 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D. 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期望之间的差距5、学生的主体地位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的()A. 深度与广度B. 程度与水平C. 积极性D. 兴趣6、发现法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常见方法,倡导发现法的是()A. 布卢姆B. 加涅C. 布鲁纳D. 奥苏博尔7、常识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

最早提出此种方法的是()A. 布卢姆B. 邱学华C. 加涅D. 陈景润8、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B.巴班斯基C.加涅D.奥苏博尔9、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概念的合理解释是()A.利用计算机所进行的教学B.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的教学活动C.在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的辅助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D.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性,通过教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活动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10、小学数学的备课基本要求是()A.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条件、备教学方法B.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活动C.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D.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备教学活动、备教学条件11、数学课中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的一种课型是()A.新授课B.练习课C.复习课D.讲评课12、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考评的内容,以下概括较为合理和面的是()A. 数学知识与情感态度B. 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数学的能力C.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D. 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13、方程及方程的解在小学数学概念分类中属于()A. 数的概念B. 代数初步知识方面的概念C. 数的关系方面的概念D. 运算方面的概念14、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描述准确的是()A.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系统化B.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应用-概念的巩固C.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D.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应用-概念的系统化15、当主体需要了解某种数学关系或空间形式,而其中一些要素是未知的时候,就产生了()A. 数学障碍B. 数学联想C. 数学问题D.数学学习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

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1. 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 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三)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这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

但是,“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范围更宽泛,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

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对儿童价值的忽视、背离教育本质而盲目运用“泰罗主义”管理模式。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一) “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二) “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八年研究”是美国的“学校和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展开的旨在改革课程体制(由每一所学校自行设计课程以满足其学生的需要)的长达8年(1934-1942)的实验研究。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难点知识总结(学霸笔记)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难点知识总结(学霸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内容一、课程的基本理念1.数学教育: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相统一(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学教育)2.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教学活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二、课程总目标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1)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课程标准一个显著特点。

(2)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内容,从学生的现实中发展数学,增强实践环节是各国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3)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的交流信息的手段,因此,强数学交流是各国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4)强调数学对发展人的一般能力的价值,淡化纯数学意义上的能力结构重在可持续发展。

(5)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实验、猜测、模型化、合推理、系统分析等。

(6)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

三、核心概念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数感: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引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画出图形。

4.几何直观主要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5.数据分析的观念: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6.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7.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和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8.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2)2011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2)2011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库(二)一、填空:1.课程开发机制,就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与动力体系。

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

2.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 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3.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又称圆周式,是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门课程内容的某些和基本原理,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基本概念、重复出现)4.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对应,是关注过程的一种评价方法。

它常用的方法有、、。

(观察、表现性测验评价、成长记录袋)5.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经验背景、合作性)6.在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有业务关系、、和等不同层面。

(经验背景、合作性)7.教学手段所传递的信息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信息。

8.程序教学是将教材分成一个个小的部分,按照严格的逻辑编成程序,由学生自己按照程序学习的一种个别教学方法。

代表人物斯金纳。

9.在宏观上,与课程目标相对应,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有三种表达方式,即行为目标,,表现目标。

在微观上,则呈现为教学目标。

(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内容点)10.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致是在17-19世纪之间。

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enius)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11.泰勒总结了美国“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在现代课程论的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2.一般认为,分门别类地设置的课程,就叫;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就叫。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13.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W.H.Schabert)的观点,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和。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第⼀章关于⼩学数学课程⼀、⼩学数学学科的性质(⼀)数学的产⽣及其研究对象1、数学的产⽣2、数学的研究对象(⼆)⼩学数学的学科性质1、⽣活数学观2、⼉童数学观3、现实数学观⼆、⼩学数学学科的任务(⼀)发展公民数学素养精英数学⼤众数学数学素养:⼀是指个⼈在⽇常⽣活中具有运⽤数学技能的能⼒,能够满⾜个⼈每天⽣活中的实际数学需求;⼆是能正确理解数学术语的信息。

(⼆)培养数学思维(三)将数学运⽤于现实情景的能⼒⼆⼩学数学课程⽬标课程⽬标:是对某⼀阶段学⽣所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阶段的教育⽬的。

⼩学数学课程⽬标:回答⼩学数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影响⼩学数学课程⽬标的因素(⼀)社会发展因素1、⽣活的变化2、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童发展因素:(三)数学科学的发展经典数学现代数学三、我国⼩学数学课程⽬标的演变与分析(⼀)问题辨析1、“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与“培养初步的思维能⼒”,两个⽬标是否⼀样?有何区别?现在:培养学⽣基本的数学思想⽅法和必要的应⽤技能;初步学会运⽤数学的思维⽅式,增强运⽤数学的意识。

2、“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标有何区别?(1)强调学⽣解决问题是⼀个探索的过程(2)探索的过程是⼀个数学化的过程。

(⼆)我国数学课程⽬标的演变1、清末算学的⽬标1903年《奏定初等⼩学堂章程》:算学,其要义在使⽇⽤之计算,与以⾃谋⽣计必需之知识,兼使精细其⼼思。

1912年《⼩学校教则及课程表》2、1920—1948年五次修改《⼩学算术课程标准》3、1949——现在:九次修定⼩学教学⼤纲(课程标准)(三)⼩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过程与⽅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章⼩学数学课程内容⼀、⼩学数学课程内容⼆、⼩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数学课程⽬标(⼆)满⾜学⽣需要,促进学⽣发展(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的发展三、我国⼩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总结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总结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总结《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将数学难归纳出了三点原因:原因一,数学是研究形式模型,换句话说数学是经过现实生活和问题提炼,具有一定抽象性;原因二,解题需要创造性思维,数学解题需要发散性思维,俗话说就是比较“活”。

而数学表达又需要严谨、强调逻辑;原因三,数学语言符号表达,数学虽然是字面上是关于数字的一门学科,但是往往为了追求简洁明了等原因,多采用符号表达,这样对于数学学习者就又多了一道障碍。

数学难有三个原因,在教师眼里可以理解成数学教学的三大矛盾,“现实背景与形式模型”、“策略智慧与逻辑刻板”、“符号语言与思维水平”三大矛盾,作为数学教师肯定需要抓住、调和这三大矛盾从而展开数学教学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好。

书中有分析到一些教学模式,其中顾玲源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教学模式着实让笔者印象深刻。

回顾中学数学学习课堂,老师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教学。

该教学模式由6个环节组成:一、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将问题引出,引起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二、探究知识尝试。

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比如实验、阅读等,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探究结束后,组织学生归纳整理和提炼,再通过老师讲解,和已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刻联系,从而使知识体系系统化;四、变式训练尝试。

解决最先提出的问题后,稍微改变题目,让学生再次思考,一步一步将题目又易变难,培养学生思维;五、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与讲解。

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效果,调节教学进度方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通过补授,避免学生问题累积;六、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通过测验进行教学效果反馈,采取补授措施。

这种教学模式中,尝试学习是最为重要的,学生不断尝试学习,拔高学生本身思维能力。

虽然还有许多教学模式,但是不同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比如说上面所述教学模式就不适用顶尖学生培养等问题。

对于教学模式应当持辩证发展变化的观点,使教学模式适用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打开科学的大门的钥匙数学思想方法:第一:主要通过纯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第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那些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

数学语言:数学语言简洁、明了、准确、抽象——分为符号语言与视觉图形语言两类启发式: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填空:1.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观点要求学科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要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2.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

第一:主要通过纯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第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那些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

4.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过程。

5.数学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7.数学的技能的学习犹如为完成某种数学活动时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和活动方式的自动化。

8.数学学习的评价主要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9.数学概念的学习主要有形成和同化两种方式简答题:1、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有哪些特点?答:⑴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

⑵是进行初步逻辑训练的过程。

⑶基本上是一种符号化形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

⑷学习中存在着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影响答:观点:⑴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假设做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

⑵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

⑶强调在教学中面向社会性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作用,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讨论或合作性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

⑷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⑸学习需要走“思维中的具体”。

⑹要重视活动性教学影响:⑴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需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⑵必需重视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只是不能被传递也不能被打包,必需由儿童基于自己的经验独立的去构建。

儿童是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概念的。

⑶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念。

3、数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答:⑴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⑵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⑶培养“双基”与策略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⑷精讲多练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原则。

4、讲解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⑴做好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⑵教学容量必须适应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

⑶强调教学的过程性和参与性。

⑷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以修正教学行为5、新课引入通常有哪几种方法?答:(1)复习提问式(2)练习式(3)设疑式(4)类比对比式(5)发现式6、简要说明讲解法的思想、步骤及运用的注意点?答:讲解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口头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输送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步骤有:准备、导入、讲解、结束。

注意点:(1)要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2)讲解时要注意体态语的运用(3)讲解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4)要注意启发式的讲解和有意义的接受,避免注入式讲解7、教师如何对学生的考分进行解释?答:(1)难度(2)区分度(3)信度(4)效度原始分数:从试卷直接得到的分数仅用原始分数一般不能直接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对之进行统计处理。

在常模参照测试中,常用以下一些数据来确定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1)集中量数(2)差异量数(3)标准分数8、影响学生的数学迁移的因素有哪些?答:(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定势作用(5)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9、怎样帮助学生形成与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答:(1)恰当给予辅导与提示(2)减缓心理压力(3)满足成功的体验(4)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鼓励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10、简述数学课堂教学类型及结构特征。

答:⑴新授课。

步骤:复习导引(检查复习旧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知识基础;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打下心理基础;吸引注意力);讲解新课(概念的讲解;公式法则定理的讲解;例题的讲解等);巩固练习(运用例题和练习题,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新知识,初步形成技能技巧);课堂小结、布置作业⑵练习课。

步骤:复习(复习与技能训练有关的关键内容);练习(在复习的基础上,用适量的题供学生练习。

可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小结(说明形成技能时的注意事项);作业⑶复习课。

步骤:归纳整理;重点讲述;总结;布置作业⑷评讲课。

步骤:分析作业或考试的整体情况;针对作业中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总结经验教训⑸考察课。

通常在学完一个或几个单元之后进行,一般采用闭卷或口头提问的方式。

⑹实践活动课。

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或方法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测量、统计等。

11、如何理解小学空间与图形课程的教育价值?P377答:⒈获得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⒉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⒊经历几何建模过程和发现、探索过程,培养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登一般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数学情感。

⑴认识周围世界⑵奠定学习基础⑶培养空间观念⑷发展数学思维能力⑸发展数学应用能力1.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接触的事物大都与空间、图形有关,他们常常需要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描述这些事物在形状上的特征,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随着不断成长,他们还要用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对学生来说,“空间和图形”是帮助他们更好地生存和促进他们发展的重要基础。

2.是形成创新意识必需的土壤学生最先感知的是三维世界,即“空间与图形”。

在没有几何模型的帮助下,学生无法准确描述现实世界。

即使是相当简单的“空间与图形”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往往需要学生把观察、猜想、作图与设训一等手段融合在一起,借助形象和形式进行推理。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直觉意识及其对现实世界进行探索的好奇心,激励他们主动地探索数学,审视生活和认识世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2、教学反思主要有哪些基本形式?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答:自我回顾性反思,信息提示性反思,同行诊断性反思,榜样对比性反思。

反思方法:反思札记(反思日记),案例法,自传法,档案评鉴,行动研究。

论述题1、通过学习或研究数学的体会谈谈你对数学严谨性的认识答:数学的严谨性是指数学中每个定理、定律都要经过严格的证明才能得以成立。

数学的语言和思考过程都要求具有严谨性,合乎逻辑。

数学的证明要从公理出发,经过严格的推导过程,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平面几何的论证与推理是严谨性的代表。

小学数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不要求每一个结论都用严格的逻辑证明来实现,但在思考方式上应体现逻辑性。

5、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答: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包括老师、数学和教学方式三个重要的因素方法:⑴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平台,使教学内容更富有趣味。

⑵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⑶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思善问”6、如何理解精讲多练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原则答:⑴确立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⑵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建构而精讲⑶注重数学过程教学7、评析《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答:(1)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2)数学思考:经历运用数字、字母、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3)解决问题: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新的数学课程目标总体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每个学生都接受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教育。

具体体现在:把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从单一的结果性目标转变为结果性、体验性目标的融合;设立过程性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

8、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答:⑴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⑵根据学生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⑷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优化:⑴要熟悉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其中每种教学方法,掌握每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⑵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先按教学目的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具体化,找出重、难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逻辑上完整的几个部分,然后选择对每个教学阶段最适用的方法,并把它们恰当地结合起来,形成该节课的最优教学方法。

⑶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考虑教学过程效率的高低。

实践题试在新授课的条件下设计。

数学模型:描述系统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动态性能的运动方程。

公理化方法:就是指从尽可能少的原始概念和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即公理、公设)出发,按照逻辑规则推导出其他命题,建立起一个演绎系统的方法板书作用:⑴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⑵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途径⑶是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书写技能帮助学生回忆和复习已学的知识原则:⑴概况的精炼性⑵计划的精密性⑶思路的条理性⑷内容的启发性⑸形式的美感性⑹.书写的示范性1、大众化的数学课程有什么特点?数学课程的编排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2)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3)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的工具来学。

原则:(1)以数学知识体系为主线编排小学数学课程内容(2)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上,先安排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逐步加深加难,扩充知识内容。

(3)使一些概念和原理重复出现,分散不同年级。

2、阐述你对“问题解决”的内涵的理解,注重问题解决的数学课程有哪些特点?答: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高级学习分为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问题解决,而问题解决是概念学习、原理学习的综合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基本的和主要的活动形式,无论是形成概念、掌握原理、训练技能,都要通过解题活动来实现。

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的技能、思维方式、钻研问题的意志与精神,可使人终身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