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教学设计.doc
工程水准测量基础知识教案
工程水准测量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熟悉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4. 能够运用水准测量原理进行简单的工程测量二、教学内容1. 水准测量的概念与意义2. 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3. 水准尺和水准点的设置4. 水准测量的主要步骤与实践操作5. 水准测量数据的处理与误差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2. 演示法:现场演示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水准测量实践操作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测量中的问题四、教学准备1. 教具:水准仪、水准尺、测量标尺、测量手套等2. 教学场地:户外开阔场地3. 教学辅助材料:教案、PPT、测量数据表格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水准测量的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兴趣2. 讲解演示:讲解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现场演示操作技巧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水准测量实践,掌握操作要领4. 数据处理:讲解水准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分析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水准测量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熟练操作水准仪,并进行基本的测量。
3.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水准测量原理进行工程测量。
4. 学生能分析水准测量数据,并进行误差分析。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工程测量方法,如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
2. 讲解水准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施工、道路建设等。
3. 探讨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如全站仪、GPS测量等。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水准测量的概念与意义,水准仪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水准测量原理教案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够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2、一个测站两点高差的计算方法;3、能够合理地选择水准点、转点和分段、连续设站的方法施测。
二、知识目标1、知道水准测量的理论依据;2、知道水准点、转点、三种水准路线的含义和区别;三、情感目标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一个测站两点高差的计算方法,利用视线高进行高程测量的计算;2、理解连续设站的方法施测,进行高程测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1、水准测量原理;2、高差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解答法。
▲教学用具课件:①单元学习目标;②水准测量原理图;③水准点标石示意图;▲教学过程[投影]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二章水准测量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高程测量:测定地面点的高程工作。
高程测量的方法按照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不同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GPS定位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测定两个点之间的高差,进而推算出高程。
测量精度较高的一种方法。
为了统一全国的高程系统,我国采用与黄海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大地水准面作为全国高程系统的基准面,在该面上的各点的绝对高程为0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青岛国家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
一、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通过水准尺上的读数,采用计算方法,测定两个点之间的高差,由一点的已知高程,进而推算出另一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的原理图:图1 水准测量的原理图公式推导:hAB=a-b (2-1)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二、计算未知点高程1.高差法a为后视读数,b为前视读数hab表示由已知高程的A点推算至未知高程的B点的高差.(前面的字母代表己知点点号)。
——高差法适用于仪器在两点中间一次便测得高差。
2.仪高法用仪器的视线高计算B点的高程。
——仪高法(视线高法)B点的高程HB可按下式计算:HB=HA+ hAB (2-2)B点的高程也可通过视线高程HI计算:HI=HA+ aHB=HI- b (2-3) 适用于道路、管线等工程的高程放样工作。
水准测量教案
水准测量教案授课日授课节授课年级授课班级期次教学课题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知识目标:水准测量原理及水准仪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教学情感目标:了解水准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 目标能力目标:准确掌握测量仪器操作,能按要求操作水准仪及准确读数; 重点水准仪水准仪计算待定点难点的整平的读数高程教学资多媒体、水准仪、水准尺源准备旁教学活动流程设计注教学回顾(8分钟,演示法、提问法)我们上节课讲述了水准测量原理,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水准测量包括哪两种方法。
学生回答:高差法、仪高法(视线高法)。
在学生回答播放知识点回顾幻灯片,进行系统的回顾掌握。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旁注教学活动流程设计导入新课(4分钟)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以及老师的讲解,我们大部分同学应该都掌握了水准测量的原理及方法。
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是无法获得黄金屋与颜如玉的,只有将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内容就是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如何使用水准仪测量高程。
新课内容(20分钟)1、水准仪(板书)(5分钟,讲授法、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演示以及教师现场对照仪器讲解来完成此部分知识点。
(1)水准仪作用提供水平视线。
(2)水准仪构造(DS3)?望远镜:提供视线?水准器:有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两种。
水准器气泡居中(由微倾螺旋调整),则视线水平?基座:连接三脚架,用其脚螺旋可粗略整平仪器(3)水准尺和尺垫水准尺有直尺、折尺、塔尺之分,精度要求高时采用直尺。
尺垫即尺台,有三角形、圆形之分,防止尺子下沉。
2、水准仪的使用(板书)(15分钟,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演示对照讲解此部分知识点。
(1)安置与粗略整平支开三脚架,架头基本水平,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与三脚架固连,用脚螺旋使圆水准器粗略整平。
水准测量基本原理教案Word版
水准测量基本原理(教案)水准测量基本原理课型:讲授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高程测量常用的方法。
理解水准测量基本原理。
掌握高差法、仪高法及连续水准测量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准测量基本原理。
高差法、仪高法及连续水准测量计算未知点高程的方法。
难点:水准测量基本原理。
采用教具:多媒体课件复习、提问1、高程的定义、高差的定义。
第一讲 水准测量基本原理一、高程测量(测定地面点高程)的方法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要素之一,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等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
按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和GPS 高程测量。
二、水准测量基本原理水准测量不是直接测定地面点的高程,而是测出两点间的高差。
即在两个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利用水准测量的仪器提供一条水平视线,瞄准并在水准尺上读数,求得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点高程。
如图1-1所示,设已知A 点高程为A H ,用水准测量方法求未知点B 的高程B H 。
在A 、B 两点中间安置水准仪,并在A 、B 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根据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A 点水准尺上读数为a ,在B 点的水准尺上读数为b ,则A 、B 两点间的高差为:b a h AB -=图1-1 水准测量原理设水准测量是由A 点向B 点进行,如图1-1中箭头所示,则规定A 点为后视点,其水准尺读数a 为后视读数;B 点为前视点,其水准尺读数b 为前视读数。
由此可见,两点之间的高差一定是“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
如果a >b ,则高差AB h 为正,表示B 点比A 点高;如果a <b ,则高差AB h 为负,表示B 点比A 点低。
在计算高差AB h 时,一定要注意AB h 的下标A B 的写法:AB h 表示A 点至B 点的高差,BA h 则表示B 点至A 点的高差,两个高差应该是绝对值相同而符号相反,即:BA AB h h =-测得A 、B 两点间高差AB h 后,则未知点B的高程B H 为:)(b a H h H H A AB A B -+=+= (1-1) 水准测量:水平视线(水准仪)+水准尺→待定点与已知点高差+已知点高程→未知点高程。
工程水准测量基础知识教案
工程水准测量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3. 培养学生进行工程水准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水准面、高程、水准点水准线的性质和分类2. 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水准仪的组成部分水准仪的校准与调整水准仪的使用步骤3. 水准尺和水准点水准尺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水准点的设置与标记4. 水准测量原理和方法闭合水准测量附合水准测量支线水准测量5. 水准测量误差及消除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现场演示水准仪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水准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水准仪:用于现场演示和学生实践操作。
3. 水准尺: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4. 测量场地:用于进行水准测量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阐述水准面、高程、水准点等概念。
3. 演示水准仪使用:现场演示水准仪的构造、校准、调整和使用步骤。
4. 讲解水准尺和水准点:介绍水准尺的种类及使用方法,水准点的设置与标记。
5. 讲解水准测量原理和方法:阐述闭合水准测量、附合水准测量、支线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6. 讲解水准测量误差及消除方法:介绍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分析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
7.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水准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9. 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作业练习、实践操作。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水准测量原理,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水准测量教案
用水准测量的仪器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瞄准并在水准尺上读数, 讲授 从而求得两点间的高差。
时间
8 分钟
10min
笔记整理 15min
(1)高差法:根据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 A 点水准尺上读数为 a(后视读数),B 点水准尺上读数为 b(前视读数),则 HB=HA+ hAB =HA+(a-b) 在计算高差 hAB 时,一定要注意 hAB 的下标: hAB 表示 A
点至 B 点的高差。
提问 5min
讲授 10min
例 1:图中已知 A 点高程 HA=452.623m,后视读数 a=1.571m,前 笔记整理
视读数 b=0.685m,求 B 点高程。
(2)视线高法:B 点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视线高程 Hi(也称为
仪器高程)来计算,即 Hi=HA+a 则 HB =(HA+a)-b=Hi-b
其中: A 尺和 B 尺黑面 0-3m; A 尺红面 4.687-7.687m, B 尺红面 4.787-7.787m。
作业布置 3min
尺垫半球形顶部用来竖立水准尺,并标志转点
位置。
12min
(2)圆水准器:用于仪器粗平
基座 座通过连接螺旋与三脚架相连。
小组讨论 10min
基座用于支承水准仪上部,水准
仪旋转轴插入基座轴套可自由旋转。 基座上的三个脚螺旋用于调节圆水准气泡。
笔记整理 6min
仪器竖轴 VV:就是水准仪的旋转轴。
水准尺和尺垫 水准尺有双面尺和塔尺两种
总结 5min
标准水准尺为一对双面尺,
章节课题:第二章 水准测量 课时:2 书写时间: 授课时间:
教师:
本章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
水准测量教案.
教学课题:
第二章水准测量
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教学目标:
( 1 认识和掌握水准仪的仪器构造
( 2 掌握水准仪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 3 掌握水准仪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 水准测量原理,望远镜成像原理与对光,水准器的作用与水准管分划值, 仪器的操作
难点:水准仪的构造
教学组织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2-1.水准测量原理 (3分钟
后视减前视读数等于后视点到前视点的高差。
(原理图而前视点高程等于后视点高程加后视点至前视点的高差。
水准测量是用水平视线来实现的。
测量方式:高差法,视线高法
高差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h AB=a -b
§2-2.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10分钟
一、水准仪 :系列、种类;望远镜放大率,水准管分划值;灵敏度的概念。
水准仪的构造特点:L ′ L ′ //VV LL//CC。
二、问题:水准仪为何有两个水准器?用一个可以吗? 普通水准仪即将被自动安平水准仪或电子水准仪取代。
三、水准尺:双面尺的检核作用, 塔尺是不能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
§2-3.水准仪的使用 (15分钟
一、安置仪器
二、初平气泡移动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
三、照准强调视差的问题,定义,产生原因,消除方法。
四、精平左半气泡移动方向与右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
五、读数毫米是估读的
§2-4.录像:水准仪的使用 (7分钟。
水准测量教案
水准测量教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学院教案章节首页授课班级:第三章计4 学时第三章 水准测量高程测量(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 法。
即: H 未=H 已+h高程测量的方法分类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为:水准测量(leveling) :精度最高。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利用经纬仪测量倾角再按三角函数解算出测点高程的方法。
适用于山区。
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eling):根据大气压力随地面高程变化而改变的原理,用气压计测定测点高程的方法,精度最低。
GPS 测量。
(GPS leveling):利用GPS 测定测点的高程。
所测高程是大地高。
大地高: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水准测量的原理一. 基本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 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 A ——后视点b ——前视读数 B ——前视点1.A 、B 两点间高差:AB B A h H H a b =-=-2.测得两点间高差h AB 后,若已知 A 点高程 H A ,则可得 B 点的高程。
3.视线高程: i A B H H a H b =+=+4.转点 TP(turning point)的概念。
结论:A 、B 两点间的高差h AB 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注意:A :高差的符号有正有负。
当高差为正值时,表示前视点B 高于后视点A ;当高差为负时,表示前视点B 低于后视点A 。
B:计算高差时,一定要用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次序不能颠倒。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一、水准仪(level)(拿仪器讲解)1.望远镜(telescope)——由物镜、目镜和十字丝(上、中、下丝)三部分组成。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
特色
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法、讲授法,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相融合。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教学设计,我主要按以下四步进行:
(1)课前在班级QQ群上传学生学习任务单、教案、网络视频等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学习。通过完成学生任务单了解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基本操作步骤,列出从学院临渭校区东南角的已知点测至2号公寓西侧待求点的测站和转点设置。
关键点:每次读数前记住微倾式水准仪的精平操作。
教学方法
一站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教学条件及资源
学院现有测量仪器完全能满足学生实践所需,全班44人,分为6个大组,12个小组。需多媒体教室一个,移动白板一块,水准仪12套。
使用教材:[1]张志刚,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五等附合水准路线测量4
任务3
四等水准测量
4
授课对象
分析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制学生,年龄在18—20岁之间。本批学生高考成绩大多超过三本线,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但因刚走进高职校门,第一次接触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中组长的组织能力不足。但水准仪是他们当接触的测量仪器,大多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பைடு நூலகம்能力目标:
社会能力:本项目组长需锻炼团队组织能力,组员需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方法能力:查阅规范能力,制定测量计划能力。
专业能力:能规范进行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外业操作,正确处理测量数据,评定测量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重点、
难点、
关键点
分析
重点: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外业操作、数据处理。
难点: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外业操作,尤其是仪器转站前后视之间的转换理解,微倾式水准仪的精平操作。
测量教案4水准测量
教学重点
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
水准路线观测
教学回顾
水准测量的原理
教具
多媒体
作业
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示意框图
2.1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一、水准点和水准路线
1、水准点 2、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
支线水准路线
二、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和记录计算 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和记录计算 三、水准测量的检核 1、计算检核 2、测站检核 3、计算成果检核
三、新课讲解(70 分钟,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双向交流法) 新课讲解( 分钟,提问法、讲授法、演示法、双向交流法)
1、水准点和水准路线 、
(1)水准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图片并对照讲解知识点)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简记为 BM。 水准点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永久性水准点是国家有关专业测量单位, 按一、二、三、四等,四个精度等级分级,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国家等级水准点。永 久性水准点多用石料,金属或混凝土制成,顶面设置半球状的金屑标志,其顶点表 示水准点的高程和位置。 (2)水准路线 ①闭合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 BM1(Bench Mark)高程已 知,由该点出发依次测定 1、2、3 点的 高程后,再回到 BM1 点组成闭合水准路 线。 闭合水准路线是我们在学习中接 触的最多的一种水准路线,也是实测考 核中考试最多的一种。 大家仔细观察, 不难理解闭合水准路线测量其实跟我们常见的多米诺骨牌原理 比较想象,都是一环扣一环,重复利用高差法进行测量,多次进行转点,也就是前 一环扣一环,重复利用高差法进行测量,多次进行转点, 一环扣一环 视转后视的一个过程。 视转后视的一个过程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水准测量的原理教学方案设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1.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及资 源准备
1.知识点回 顾,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1.提问: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假 想的一个静止的平均的海水面延伸到 陆地形成的一个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 曲面) 2.提问:高程的概念?(地面
水准测量的原理教学方案设计
知识点 水准测量的原理
课程名称 课时
建筑工程 施工测量
教学对象
15 分钟 专业大类
高职学生 制造大类
提供者 专业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徐健梅 土建施工类
一、教学内容与背景分析
具体介绍了水准测量基本原理和高程计算的方法,在此内容学习之前, 学生已经对高程和高差的概念、水准仪的结构与使用、水准点、水准路线等 基本知识进行了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水准测量的理论依据; 知道后视、前视、视线高的含义和区别; (2)知道计算水准点高程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合理地选择水准点、转点和测量路线; (2)能够做到仪器位置合适,后、前视观测顺序和跑尺顺序正确; (3)能够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待定点高程 3.情感目标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待测量数据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带着问 题思考并回 答问题。
播放 课件
(2)视线高法 Hi = a=45.123+1.732=46.855(m)
HB = Hi -b=46.855-1.243=45.612(m)
2、判断点的高低 由于 HB > HA,故 B 点高于 A 点
测量教案2章_水准测量(定稿)
①高差法
高差即两点间高程之差。 A 点到 B 点的高差为 B 点的高程减去 A 点的高程,即: hAB= HB_ - HA 假如A点的高程是已知的,那么要求出B点的高程,关键是要知道 hAB 多少。 而求hAB可以通过水准测量来得到。
水准仪——水平视线,读取水平视线在标尺上的读数, 水准测量方向——A→B。 A尺——后视尺, 读数a——后视读数。 B尺——前视尺, 读数b——前视读数。
缺口
目镜
管水准气泡偏离中点较大时,旋转微倾螺旋的同时, 从仪器侧面观测管水准气泡的移动,使其大致居中, 再从管水准器观察窗口查看符合情况。
读数:精平后,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1、方法:从小数向大数读,读四位。米、分米看尺面上 的注记( E 字形刻划的尖端)注有阿拉伯数字。 ,厘米数尺面上的格数,毫米估读。 2、规律:不论是到像望远镜还是正像望远镜,读数均在 尺面上由小到大的方向读。故对于望远镜成倒像的仪器,即 从上往下读,望远镜成正像的仪器,即从下往上读。如图所 示,从小向大读四位数。
从而可以借助水准器把视线置平
若直接用肉眼观察则因为玻璃有厚度,斜视时会产生视差 为了提高水准气泡的居中精度,在管水准器的上方装有一组符合棱镜,通 过这组棱镜,将气泡两端的影像反射到望远镜旁的管水准气泡观察窗内, 旋转微倾螺旋,当窗内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后,表示气泡居中。 制造水准仪时,使管水准器轴平行于望远镜的视准轴。旋转微倾螺旋使管 水准气泡居中时,管水准器轴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使望远镜的视准轴也处 于水平位置。
第2章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的方法与成果整理
◆水准仪轴线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测量教案.docx
* * * * * * * * * * * * * * * * * *学院教案章节首页授课班级:第三章计4学时课题(章节及内第三章水准测量容)1、使学生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2、使学生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水准测量方法,记录,检核。
3、使学生学会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A.水准测量的原理B.水准仪的使用方法C.水准测量外业作业方法、记录、检核D.水准测量内业计算1.上节课重点内容复习。
2.水准测量的原理。
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等)作业布置主要参考资料3.介绍水准仪的结构及水准尺、尺垫。
4.介绍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5.介绍介绍水准测量外业作业方法、记录、检核。
6.介绍水准测量内业计算。
7.简单介绍数字水准仪。
课后复习思考题:6、计算题,参考P24 例 3-1 。
7、计算题,参考P24 例 3-1 。
1、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高井祥主编的《测量学》第四版2、水准仪使用说明书课后自我总结分析第三章水准测量高程测量( 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法。
即: H 未 =H 已 +h高程测量的方法分类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为:水准测量 (leveling) :精度最高。
三角高程测量 (trigonometric leveling) :利用经纬仪测量倾角再按三角函数解算出测点高程的方法。
适用于山区。
气压高程测量 (air pressure leveling):根据大气压力随地面高程变化而改变的原理,用气压计测定测点高程的方法,精度最低。
GPS 测量。
(GPS leveling):利用 GPS 测定测点的高程。
所测高程是大地高。
大地高:从一地面点沿过此点的地球椭球面的法线到地球椭球面的距离水准测量的原理一.基本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word版本
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工程测量基础
总学时
60
学习情境1:高程测量
学时
22
任务1.2五等往返水准测量
学时
4
分组情况
大组:6组
每组
人:7-8
小组:12组
人:3-4
教学基本信息分析
学习领域
情境分析
本题目“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属于《工程测量基础》中“高程测量”学习情境的一个项目。《工程测量基础》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学习领域,是学生获取工程测量中级工的必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准测量、角度观测、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及地形图的判读。具备平面坐标、高程坐标测量、计算及数据处理能力。课程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见下表。高程测量学习情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面点高程坐标的测量、计算和数据处理。
[2]张福荣,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实训,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参考资料:[1]王兆祥.铁道工程测量.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田青文.测量学.地质出版社.2001
其它资源:课程标准、任务单、网络视频、教学课件及精品课程网站。
教学组织实施
教学设计思路与
特色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之外采用小组研讨的形式学习教材上关于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讲解,借助信息化资源(手机、移动数码产品等)查询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课堂内主要为内化知识、实践操作和学生测量问题纠正和答疑,让学生边操作、边讲解、边纠正、边改进,适合人性化、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方法主
教学内容分析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基础》中的第一个项目,旨在让同学们掌握根据一个已知点高程坐标,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方法,得出另一待求点高程坐标的能力。本课程为理实一体课程,本项目计划学时为4课时。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
操作程序: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1. 安置水准仪
首先打开三脚架,安置三脚架要求高度适当、架头大
致水平并牢固稳妥,在山坡上应使三脚架的两脚在坡下
一脚在坡上。然后把水准仪用中心连接螺旋连接到三脚
架上,取水准仪时必须握住仪器的坚固部位,并确认已 牢固地连结在三脚架上之后才可放手。
2. 仪器的粗略整平-----圆水准气泡居中
BMB
BMA
TP1
=h + 两点间布设一些过渡点(转点) h2++ hn 2h 水准仪安置在离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之处。 AB 1B 1 若A 、 TP1、TP2、
为h1, h2… hn;
=(,将其分为 a1-b1)+(a -b2)++(an-bn) 3 TP3… 为及时发现错误,通常采用“两次仪器高法”或 “双面尺法”。 n2 段,则用水准仪分别测得各段高差 =a-b 两次仪器高法:高差之差 h-h5mm
水准测量图片
教学方法设计
户外 实际操作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个体与集体相结合
PPT,视频演示
课堂理论讲解
教学内容
复习旧知识,导出新知识
板书与PPT讲解,视频演示
实际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归纳小结,及时巩固
教学设计创新点
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锻炼了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解决的能 力。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测量工作内容 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及教学情境。结合建筑工程的 发展对测量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来设计教学任务。
以真实或模拟的现场工作任务和职场工作情境展
02-2课程设计—水准测量
子项目1水准测量原理[第一部分]:导入新课:本章主要介绍高程测量的一种仪器,水准仪。
包括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水准仪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水准器、水准尺和尺垫、望远镜;水准仪的构造和使用以及最新式的水准仪。
首先来了解水准测量的原理。
[第二部分]:新课讲解:基本测法:从已知高程点A出发,测出A点到B点的高程之差,即高差h AB,则B点高程H B为:H B = H A + h AB一、水准测量的原理在A、B两点上各立一根尺子(水准尺),在A、B之间安置一架可以得到水平袖线的仪器(水准仪),由水平视线在尺子上读数,分别为a、b,则两点的高差h AB=a-b。
这其中的关键是水准仪能够给出水平视线。
a——后视读数;b——前视读数注意:1.高差h AB本身可正可负,当a大于b时h AB为正,此时B点高于A点;当a小于b时h A B为负,即B 点低于A点。
2.高差h AB的书写其下标的次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换,h AB表示从A到B的高差;h BA则表示从B到A的高差。
二、转点、测站转点:临时立尺点,作为传递高程的过渡点。
(一般转点上均需使用尺垫)测站:每安置一次仪器,称为一个测站。
当欲测点B离已知点A较远,安置一次仪器就不可能测出它们的高差,这时,选择一条施测路线,在A、B之间加设一些转点,每相邻两点测一测站,求出它们的高差,则AB的高差即为这些高差的总和。
h AB = h1 + h2 + h3+ ……=(a1-b1)+(a2-b2)+(a3-b3)+……=∑∑∑-=-baba)(三、地球曲率的影响实际上大地水准面接近于球面,一个测站上的水准测量应如下图所示,图中用圆弧表示过A点的大地水准面。
因θ角很小(AB相距200m时,θ≈6″),故在A、B两点竖立的水准尺接近于平行,实际此时高差AB h 为:AB AB h b a h ∆--= 式中AB h ∆称为地球曲率的影响。
从过A 点的水准面与测站垂线的交点处作切线,由下图可见,b a AB h δδ-=∆ 另221aa S R=δ;221bb S R=δ,则:))((21)(2122b a b a b a AB S S S S RS S Rh +-=-=∆上式为地球曲率对一个测站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学习领域:工程测量基础总学时60学习情境1:高程测量学时22 任务1.2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学时 4大组:6 组人:7-8 分组情况每组小组:12 组人:3-4教学基本信息分析本题目“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属于《工程测量基础》中“高程测量”学习情境的一个项目。
《工程测量基础》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学习领域,是学生获取工程测量中级工的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准测量、角度观测、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及地形图的判读。
具备平面坐标、高程坐标测量、计算及数据处理能力。
课程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见下表。
高程测量学习情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面点高程坐标的测量、计算和数据处理。
工程测量基础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学习情境情境描述学时高程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高程测量(五等水准测量、三学习情境 1四等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22高程测量下,了解高程测量的原理,仪器及测量方法。
并能自己总结在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及克服方法。
学习领域平面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平面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情境分析学习情境 2 平面测量导下,掌握全站仪测回法测角及测距的功能,并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方法。
认识GPS接收机的构造,了解GPS34 静态测量的原理,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 3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通过地形图的测绘,使学生在老师地形图的测的引导下,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并能对地形图进行判读和 4 绘与应用应用。
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高程测量情境学习任务设计表序号学时任务1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及计算4高程测量学习任务设计任务2五等水准测量五等往返水准测量 4五等闭合水准测量 6五等附合水准路线测量 4 任务34四等水准测量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制学生,年龄在18—20 岁之间。
本批学授课对象生高考成绩大多超过三本线,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但因刚走进高分析职校门,第一次接触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中组长的组织能力不足。
但水准仪是他们当接触的测量仪器,大多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基础》中的第一个项目,旨在让同教学内容学们掌握根据一个已知点高程坐标,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方法,得出另一待求点分析高程坐标的能力。
本课程为理实一体课程,本项目计划学时为 4 课时。
知识目标:理解支水准路线的概念;了解支水准路线在工程上的适用范围;掌握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及内业计算;掌握《工程测量规范》中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分析社会能力:本项目组长需锻炼团队组织能力,组员需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方法能力:查阅规范能力,制定测量计划能力。
专业能力:能规范进行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外业操作,正确处理测量数据,评定测量精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重点: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外业操作、数据处理。
重点、难点、难点: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外业操作,尤其是仪器转站前后视之关键点间的转换理解,微倾式水准仪的精平操作。
分析关键点:每次读数前记住微倾式水准仪的精平操作。
教学方法一站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学院现有测量仪器完全能满足学生实践所需,全班44 人,分为 6 个大组,12 个小组。
需多媒体教室一个,移动白板一块,水准仪12 套。
使用教材:[1]张志刚,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教学条件[2]张福荣,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实训,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及资源参考资料:[1]王兆祥.铁道工程测量.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 田青文.测量学.地质出版社.2001其它资源:课程标准、任务单、网络视频、教学课件及精品课程网站。
教学组织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教育理论,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之外采用小组研讨的形式学教学设计习教材上关于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讲解,借助信息化资源(手机、移动数码产品等)查询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课堂内主要为内化知识、思路与实践操作和学生测量问题纠正和答疑,让学生边操作、边讲解、边纠正、边改特色进,适合人性化、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法、讲授法,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相融合。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教学设计,我主要按以下四步进行:(1)课前在班级QQ 群上传学生学习任务单、教案、网络视频等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学习。
通过完成学生任务单了解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基本操作步骤,列出从学院临渭校区东南角的已知点测至 2 号公寓西侧待求点的测站和转点设置。
(2)随机抽取两个小组汇报他们在分组研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以及教学设计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集中解答频次出现较高问题。
老师讲解支水准路线的思路与概念、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路线检核条件、数据处理、精度要求及特色测量注意事项。
解答同学们在分组研讨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按小组分配测量任务。
(3)各小组根据所领到的测量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测量,教师在学生测量路线上来回巡视,观察学生实施测量工作时是否符合规范,解答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查阅学生往返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分组进行点评。
通过学生学习任务单、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以及随机抽查学生汇报情况,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查漏补缺。
(1)小组汇报、新课导入(共10 min)随机抽取两小组汇报在分组研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多数同学都会对如何对往测高差、返测高差两个符号不同的值如何取平均值,为什么高差中数符号与往测一致,转点设置到底有什么技巧,为什么测量时要强调将水准仪架设在前后视的中间位置等问题感到不解和困惑。
环节衔接与过渡:采取设疑式导入新课,让同学们带着好奇之心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学习,引入本次新课。
设计(2)教师讲解内容(共30min)讲解支水准路线的概念、五等往返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路线检核条件、数据处理、精度要求及测量注意事项。
解答同学们在分组研讨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环节衔接与过渡:出示学院临渭校区卫星照片,给出已知点和未知点,利用他们住在 1 号公寓,门口还有他们不知的水准点引起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完成测量任务的兴趣。
这两个教学环节需要从教室到实测现场,需要提醒同学们按小组整理好仪器有秩序到达实测场地。
另叮嘱课代表负责将实测场地用的讲解白板从办公室搬至实训楼东南侧。
(3)学生实施,完成工作任务(共150 min )①布置工作任务,强调时间节点。
(10 min)按小组给定已知点、待求点和往返要求路线,强调上交资料的清单。
②教师演示 2 个测站的观测顺序(10 min)教师从起点开始亲自演示 2 个测站的观测过程,同学们记录好测量步骤,教师尤其要强调尺子前后视转换的顺序,以及仪器搬站时尺子的前后视转换要点。
③分组进行五等往返水准测量(90 min)教学环节各小组根据所领到的测量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测量,教师在学生测量设计路线上来回巡视,观察学生实施测量工作时是否符合规范,解答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④五等往返水准测量数据处理(15 min)计算往测高差、返测高差、该路线五等测量限差、判定测量精度、误差分配、求取高差中数和待求点高程。
⑤完成任务情况审阅、汇报(25min )随机抽取 2 个小组汇报该组的任务完成过程和测量结果,逐个查阅其他10 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掌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完成往返水准测量实习报告,要求组长写出每个同学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的测站和具体分工,老师根据各自分工和本组实习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每个组根据本组往返水准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因各组实习数据必定不一样,能有效克服学生抄作业的问题。
板书设计考核与评价设计任务完成(该评价占时10分钟)根据在学生测量路线上来回巡视,观察学生实施情况考核与评价测量工作时是否符合规范,以及查阅学生实训报告,分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理论考核(该过程与上述第④个同步完成)随机抽取2个小组汇报该组的任务完成与评价过程和测量结果,逐个查阅其他10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教学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学习相关资料,既挤压了学生闲暇玩游戏的时间,又发挥了他们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2.提前研讨使学生掌握了部分简单知识,学生有选择听取老师的讲解,避免了学生因不可能整堂课都思想集中而漏掉关键信息的问题。
创设疑问导入新课,让带着疑惑进入课堂,增强了他们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3.通过课堂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对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