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是一处传统的商业街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作为成都市区旅游景点之一,宽窄巷子历经多年的兴衰变迁,其中所蕴含的“场所精神”成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如今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
本文将从历史、建筑及文化角度出发,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历史上,成都市宽窄巷子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巷子。
自古以来,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城的重要商业街区,曾经是许多商贾云集的地方。
同时,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者在古成都被称为“三巷”,其中宽巷子是上层人士及商贾们的居处,窄巷子是普通百姓的居所,而井巷子则是贫民的住所。
走入宽窄巷子,穿越其中的巷弄,仿佛置身于旧时的生活场景中,体验着古代市井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建筑方面,成都市宽窄巷子的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
一般认为,宽窄巷子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四合院、四坊五院、四合五院和洋楼等,其中以四合院最为常见。
在建筑设计上,宽窄巷子区域的房屋多采用砖木结构,有着檐口翘起、硬山式屋脊、雕刻精美的木质门窗等特点,经历了多年的岁月沧桑,其建筑风格和历史气息得以延续下来。
然而,如今的宽窄巷子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以及人流、车流的压力。
一些商家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不断地改建、扩建,使得原有的建筑美学和文化价值得不到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开始呼吁对宽窄巷子的保护和维护,以防止其被现代化浪潮所淹没。
那么,如何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首先,对于建筑本身,需要加强对其文化价值的认识和保护。
在进行任何改建扩建之前,应该尊重其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不随意破坏原有的建筑格局和历史痕迹。
同时,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监管,防止低质量建筑的建设。
其次,在景区经营上,需要保持其原有的市井文化氛围。
可以引入一些传统文化艺术活动如戏曲表演、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其中。
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俗文化与城市空间的交融共生
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俗文化与城市空间的交融共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俗文化与城市空间的交融共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传统民俗文化也为城市空间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了城市的多样性和魅力。
首先,城市化进程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集聚在城市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人口。
这为传统民俗文化传承者提供了更多的传播对象和受众。
例如,越剧、京剧等传统戏曲在城市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城市化进程还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乡村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带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这些习俗逐渐在城市中落地生根,与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城市文化。
其次,传统民俗文化为城市空间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城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承载着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成都的川剧变脸,都是城市空间中体现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不仅为城市增添了历史的底蕴,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
同时,一些传统民俗文化的建筑和场所成为了现代城市中的地标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城墙等。
这些地标性建筑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标志和景观。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促进了传统民俗文化与城市生活方式的融合。
传统民俗文化逐渐与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例如,传统节日在城市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庆祝活动,如春节、端午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商业发展的机会。
此外,传统手工艺品也在城市中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和发展。
由于消费者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追求,传统手工艺品在城市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象征和品味。
总之,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民俗文化与城市空间的交融共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
文化记忆视角下传统街巷空间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寸滩老街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4)04-0101-06 收稿日期 2023-07-17摘 要 鉴于当前我国城镇迅速发展导致了我国传统街巷空间的原有结构被破坏、身份认同和场所记忆的缺失等诸多问题,该文拟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将我国的传统街巷空间视为一种新型街道空间,构建传统街巷空间保护性更新研究框架与方法体系。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访谈、归纳分析等研究手段,对重庆寸滩街区的历史价值内涵进行了归纳,并对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和人文背景进行了梳理,总结出重庆寸滩老街的价值意涵以及构建当地人身份认同的文化记忆。
通过对寸滩地区街巷空间更新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归纳出其物质特征与文化记忆符号表达之间的联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更新策略:意象系统的修复,仪式与文本系统的延续,空间秩序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传统街巷空间的保护性更新策略,以继承历史风貌区独特文化记忆,激活传统街巷空间活力,提高物质空间品质。
关键词 传统街巷空间 文化记忆 身份认同 保护性更新 寸滩老街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ies and towns has led to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in China, the lack of identity and place memory, etc., we intend to regard China's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as a new type of street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memory", and construct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method system for the protective renewal of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on-site interviews, induc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we summarize the historical value connotation of Chongqing Cuntan Street, and sort out the historical and humanistic background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n we summarize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Chongqing Cuntan Old Street and the cultural memory of constructing local identity. By analyzing the difficulties faced in the spatial renewal of streets and lanes in Cuntan area, we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ultural memory symbols, and accordingly propose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renewal strategies: the restoration of the image system,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ritual and text system,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patial order, that is the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so as to inherit the unique cultural memory of the historical style area, to activate the vitality of the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aterial space.Keywords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Cultural memory, Identity, Renewal strategies, Cuntan Street文化记忆视角下传统街巷空间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寸滩老街为例The Protective Renewal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Memory: A Case Study of Cuntan Street in Chongqing在我国传统城市中,“街—巷—院”是其空间组织的基本格局,而街巷是城市最基础的框架,是连接城市各功能单元的纽带。
民俗风情街设计理念简述
民俗风情街设计理念简述
民俗风情街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它以传统
的民俗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装饰、商业和娱乐等多种元素的结合,打造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的城市风景街区。
在民俗风情街的设计理念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通过对当地的
传统建筑、手工艺品、民间艺术等元素的挖掘和利用,将其融入到城市景观中,使游客和居民在这里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同时,设计者也会引入一些现代元素,如时尚的商业店铺、多样化的餐饮娱乐设施等,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
民俗风情街的设计理念还注重打造一个具有活力和互动性的城市空间。
在这里,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中,如民间舞蹈表演、手工艺品制作、传统美食品尝等,同时也可以享受到现代的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
这种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设计理念,使民俗风情街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城市景观。
总的来说,民俗风情街的设计理念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现代元素,打
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的城市风景街区。
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当地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一个具有活力和互动性的城市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的场所。
通过民俗风情街的设计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增添更多的魅力和活力。
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承的影响
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承的影响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展示城市的历史风貌,还能够传承和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对城市形象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形象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塑造城市的独特形象。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环境而闻名。
例如,中国的北京胡同、法国的巴黎蒙马特区,都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这些街区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城市赋予了特别的魅力。
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能够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提高城市形象的美誉度。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代表着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
这些街区中保存了许多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文化景点、传统手工艺等,它们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文化特色,激发居民和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历史文化街区通常是游客和商家的热门选择,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众多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进而带动了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
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意大利的威尼斯,都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还为文化创意产业和小微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然而,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城市的商业化和现代化需要更多的土地和空间,而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因此,城市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街区。
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以昆明老街为例谈商业街的改造
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以昆明老街为例谈商业街的改造赵滇豫【内容摘要】自城市产生以来,街道形态及其模式一直都是影响城市形态的最主要因素。
城市的街道模式往往赋予城市独特的空间特征。
我国城市类型非常丰富,城市拥有自身的街区文脉,然而在现实建设中,城市街道模式趋同、混乱,城市空间乏味、雷同,全国多数城市缺乏自身特点,丧失地方文化与特色。
尤其近年来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人们对城市街道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不再局限于娱乐、休闲、购物等功能,过分现代化与完全散失民俗风情文化的建筑与街道设计使人们感觉厌烦、对生活过的城市不再有亲切感,人们想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根源,一种历史文脉。
【关键词】城市街道;商业街道;历史文脉。
引言自城市产生以来,街道就随着城市的发展一起发生着改变,街道中包含了商业经济也包含了历史文脉,而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提升,城市的发展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一幢幢高高耸立起的大楼与不断兴建的居民住宅区,这从里到外无疑都体现着一个“拆”字,当楼建得多了,路变得宽了,建筑变得越来越几何化时,生活在此空间的人却变得越来越烦躁,觉得城市生活是如此的乏味,再也没有了对城市的亲切感,纷纷赶着休假往外跑,去寻找一份清净,一份回归,一份自然,其实,人们也就是在寻找一种“根源”。
现代的城市发展就如机器一样在运作着,超理性的规划与建设,缺乏人情味,慢慢的,城市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在完全被现代化所吞噬的空间中失去了历史人文、特点与文化特色。
当然,城市除了包容居住者还有许多的功能,我们无法单一用行政官员负责制和图纸式所谓理性规划方式来很好的解决城市问题时,我们可能需要一些感性与热情的方式来看看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出现了哪些问题,心怀一种人文心态来观察我们生活的城市城市,给城市注入更多的感情色彩,而道路的发展不仅仅只作为城市交通的关键,更多的则是城市的窗口与形象,是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道包含了商业经济也包含了不可抛弃的历史文脉,而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街道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而是更多的体现在一种精神,一种根源及一种历史文脉。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以其独特的风貌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历史,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探索。
宽窄巷子以其独特的“场所精神”而驰名,而如何保护和延续这种场所精神,则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展开浅析。
一、宽窄巷子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宽窄巷子是成都市内一处极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清朝时期,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
这一区域保存着大量清代的民居建筑,使得它成为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遗存。
在宽窄巷子这一区域,游客可以看到大量古老的四合院建筑,这些建筑保存着大量清代的特色,可以为游客展现出当时成都的风土人文。
不同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宽窄巷子以其宽窄两条街巷的形式,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使得这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由于这些特色,宽窄巷子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也成为了当地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宽窄巷子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代表着成都历史文化的瑰宝。
二、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场所精神”是指一种地方特有的氛围与精神。
在宽窄巷子中,这种场所精神表现得尤为明显。
宽窄巷子以其独特的建筑和街巷风貌,营造出了一种古朴、淳朴的情怀,使得这里显得格外迷人。
宽窄巷子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与当地居民在这里活动,形成了一种既热闹又宁静的氛围。
宽窄巷子还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遗产,如蜀绣、川剧等,因此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与汇聚的重要场所。
这一切都构成了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使得这里成为了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独特场所。
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保护与延续,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要从源头上保护好宽窄巷子的建筑与环境。
要加大对宽窄巷子的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对古建筑进行及时修复与保养,并在原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环境的过度商业化开发,使得原有的历史风貌遭受破坏。
要加强宽窄巷子的文化传承力度。
基于意象认知的历史街区街巷节点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镇江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为例,对街巷节点空间进行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基于城市意象认知理论,阐述了街巷节点的概念、类型、特征,并运用多种调查与认知方法,挖掘了街巷节点整体意象的形成、微观意象元素的构成。
基于分析对街巷节点空间优化提出保护思路与更新设计手法。
有效带动传统街巷空间整体风貌的复兴。
关键词:街巷节点意象认知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3-0142-04Abstract:Taking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of Da Long Wang Lane in Zhenjiang,Jiangsu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street and lane nod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city image cognition,the concept,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e nodes are expounded,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overall imag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micro image elements are excavated by using various investigation and cognitive methods.On the analysis,the reasonable preservation suggestions and renewal design method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ane node space have been put forwarded. Effectively driving the revival of the historical features of the traditional street and lane space.Keywords:Street and Lane Nodes Image Cognition Historical District of Da Long Wang Lane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江苏大学艺术学院霍珺李月朱喆引言如果说街巷是城市历史街区的骨架,那么街巷节点仿佛是骨架上的关节,起到交汇、转折、引导、过渡、分叉等作用,将各个街巷串连起来,形成线状与点状相结合的空间序列。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是一处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活力的特色街区,不仅是成都的旅游胜地,更是保留了传统场所精票的重要地方。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和延续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进行浅析,并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延续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宽窄巷子的历史与“场所精神”成都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是成都城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古老街区之一。
宽窄巷子包括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的街巷,以清朝建筑风格和成都传统文化为特色,被誉为“大街小巷、老成都的缩影”。
宽窄巷子的建成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年间,在当时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和贵族居住区,是成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窄巷子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承载着成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传统的茶文化、川剧文化、锦绣文化等。
宽窄巷子被视为成都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成都人自豪和骄傲的地方。
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保护与传承上。
从建筑风格到商业模式,从文化氛围到民俗风情,宽窄巷子都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包装和呈现,使得古老的街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体验到现代文化的活力。
这种平衡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创新的“场所精神”,成为了宽窄巷子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二、成都宽窄巷子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宽窄巷子所处的城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宽窄巷子的重要性和吸引力愈加突出,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商家前来,它成为了成都市中心的热门景点之一;随着城市建设和商业化的推进,宽窄巷子所处的环境和氛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些商家和开发商为了迎合商业利益的需要,开发了一些违背传统文化精神的商铺和娱乐设施,导致宽窄巷子的独特风貌受到了破坏。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研究历史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痕迹,是城市的记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实现更新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与更新利用展开研究,探讨如何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实现其更新利用,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价值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记忆和灵魂。
在历史街区中,游走于古老的建筑之间,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
历史街区所蕴含的文化遗产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代表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统,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财富。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的独特性。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街道、风貌等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反映着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艺术的审美性。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雕塑造型等都代表着一定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技艺和审美取向,更是艺术的经典之作。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社会的认同性。
历史街区中的建筑、风貌等不仅代表了历史和艺术,更是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寄托,是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具有深厚的社会认同感。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是城市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
传承和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促进其更新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历史街区的建筑物日益老化,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历史街区的更新利用面临着困难重重。
由于历史街区的建筑大多为老旧建筑,存在着使用功能不足、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更新利用的困难重重。
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塑造街道空间的连续性之美——以成都市人民南路为例
街道底界 面连续性 的影 响因素是指道路 的长度 、 方向 以
1 8
四川 建筑
第3 3卷 4期
2 0 1 3 . 0 8
压L 5 厶 且 南路 沿 线 高 层 建 筑 分 布 示 意
的 比例 进 行 分析 得 出 , 绝 大 部 分 地 块 内建 筑 临 街 面 长 度 占地
及 铺 装 材 质 。长 度 决 定 了街 道 的纵 深 与 延 续 感 。 方 向性 是 指 街 道 在拓 展 时 是 否 发 生 转 向 。 如 果 一 条 道 路 生 长 的 方 向
始 终保 持一致 , 且未发 生偏 转 , 则 空 间导 向感 就显 得非 常突 出, 连续性也会很强。同时 , 铺装材 质作为街道 的视觉背景 , 其 统一性也 能强 化街 道空 间的连续感 。
2 街 道 空间连 续性 的影 响 因素
街道 空间是一个线面关系 , 其连续性相应地涉及 “ 线” 与
“ 面” 的连 续 。从 街 道 空 间 的 构 成 来 看 , “ 线” 空 间 对 应 的 是
沿街建筑贴线率在不 同的国家 和地 区有不 同的规定 , 或 规定为沿街建筑最大 面宽 、 或规定为沿街建筑 最小基底 尺寸 或沿街建筑对角线宽度 。尽管采用 的方 式很多 , 但最终 目的 都是实现沿街建 筑立 面的连续 性 。本 文借鉴 了其它 城市 经 验, 认 为沿街建 筑宜尽可能临道路 红线布置或 形成统一 的退 [ 定稿 日期] 2 0 1 2— 0 6— 0 8
【 文献标识码】 A
羹 街道 O .....I . . . . . 一
l
生 墨 亘 I
图 1 街 道 空间 构 成 示 意
1 街 道 空 间连 续性 的概 念及 意义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成都市宽窄巷子是成都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位于成都市青羊区。
宽窄巷子是成都市保留较为完整的古街区,其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宽窄巷子共分为宽巷子和窄巷子两部分,两者相邻而又截然不同。
宽巷子为宽敞平整的街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展现了传统的四川民居建筑风貌。
窄巷子则是狭窄曲折的小巷,保留了更多的历史风貌,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成都。
作为成都市的文化符号之一,宽窄巷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这里曾是古代商贾云集的地方,也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如今成为了游客们探寻成都本土文化的景点之一。
宽窄巷子的独特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热闹的商业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宽窄巷子所代表的“场所精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保护和延续宽窄巷子的独特魅力,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成都市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宽窄巷子所代表的古老传统文化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如何保护和延续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必要深入分析成都市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探讨其中“场所精神”的内涵与特点,以及现状下的保护必要性与延续措施。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与讨论,能更好地认识到成都市宽窄巷子“场所精神”的重要性,为其保护与延续提供有效的措施和建议,推动古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正文2.1 成都市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价值成都市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古老街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是成都古城区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历史街区,包括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街道。
宽窄巷子的建筑风格以四合院为主,古色古香,展现了成都传统的建筑风貌。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作为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其独特的川西民居风貌和悠久的历史传承,成为了成都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所包含的历史记忆、文化积淀和生活气息,对于保护与延续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和生活质感等方面,对成都市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进行浅析。
一、历史保护的必要性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市的核心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护其“场所精神”,首先要从历史保护的角度出发。
宽窄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巷”字格局和闹中取静的特色,反映了古代成都城市规划的特点,代表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面貌。
古巷中的传统民居建筑、青砖灰瓦的风格,更是展现了成都传统建筑的特色。
保护宽窄巷子的历史,不仅是为了保存这些建筑物的原始风貌,更是为了让后人能够从中感受到这片古老文化的魅力。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宽窄巷子的历史风貌正在受到威胁,因此加强对它的历史保护,显得尤为迫切。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也包含了深厚的文化传承。
成都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而宽窄巷子作为成都市的代表之一,更是集中地展示了成都的文化特色。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成都的古典文化,品味川西的传统风情。
保护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也是为了延续这一份深厚的文化传统。
特别是在当今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宽窄巷子的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它承载了成都的历史记忆,传承了成都的文化基因,是成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载体。
保护宽窄巷子的文化传承,就像是传承城市文化的“记忆石碑”,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生活质感的呈现宽窄巷子中的“场所精神”还包括了生活质感的呈现。
这里既有古老的风貌,又有现代的商业活力,古今交融,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氛围。
在宽窄巷子,游客可以品味到传统的川西美食,感受到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也可以体验到现代时尚的购物娱乐。
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性思考——以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例
138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性思考――以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例CONSISTENT THINKING ON THE IMAGE OF STREET SPACE —TAKING SHOUXIAN COUNTY AS AN EXAMPLE吉林艺术学院 于冬波 薛进芝空间移动到另一个空间时,需要经过不同的街巷空间,因此街巷的可意象性对于体验者形成城市意象尤为重要。
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雅各布斯详细探讨了街道与城市的关系,书中提到“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
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有趣,那么城市也就有趣;如果街道单调乏味,那么城市也就单调乏味”[2]。
街市巷拐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碎片,由于其线性的特征将一系列空间样式串联起来,会让人对空间产生记忆印象。
意象是城市意蕴和特征的双重体现,在探索道路的过程中,街巷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街巷的意象思考有助于形成完整的城市意象。
2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性对历史名城保护的重要性传统街巷展示着一幕幕城市意象的动态演变,集中体现了城市空间历史文脉的发展过程,具有随时间量度增值和不可再造的特点。
它是保护历史名城传统风貌、感知城市意象的重要因素。
历史名城古迹的保护不应只停留在“博物馆式”,更重要的是保护整体的街巷结构及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
街巷空间是具有丰富色彩、情调的可意象空间,人文活动与社会网络之间有着意象与物质的连接,体现了独特的空间意象。
城市的肌理由街巷组织构成,并因其存在,延续城市脉络的前提就是延续街巷空间的原有结构。
防止古城失去过往均衡合理的结构体系,落实对古城历史遗迹的保护,使原有空间叙事和人文精神得以传承,弘扬古城的历史文脉,彰显其文化价值。
3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性方法延续传统的街巷意象是保护古城风貌的前提,对于街巷整体的延续延续,应从多维度进行分析并对其加以维护。
3.1延续传统街巷文化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一方面,需要延续街市巷拐中的传统文化活动,延续街巷传统文化的保持与再现,如寿州万象――“四鼎山庙会”,“每年三月十五日,朝拜者远自光、固、颖、亳,并牵车鼓聚。
苏州印象
苏州印象摘要: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的美端庄秀丽,苏州的雅别具一格,苏州的意境诗情画意。
初来苏州,就被她的小家碧玉的精致秀雅所吸引。
首先,在苏州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苏州水乡街道空间的丰富多变,以及很大的包容性和极具诗意。
其次,苏州园林也令我流连忘返。
苏州园林是我国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它滥觞于汉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五代两宋,再高潮于明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的过程。
因此,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会就苏州古城传统街巷及整体空间形态和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展开细致的分析。
一、苏州古城传统街巷及整体空间形态分析苏州街道的构成没有固定的法则,却又非随心所欲,构成街道立面的建筑并不完全连续,但如果将限定街道的建筑作为连续背景来看,这些民居建筑又显得相当统一,它们面向的街道也因此具有可识别性。
民居的布局构成了街道,使之成为公共生活的充满活力的载体,街道空间的比例、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聚落的总体特征与特色,它们是完全的、易辩认的、符合人的尺度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凯文·林奇曾说:“任何一个良好的城市都应有连续的组织结构而非一个个单元体”,苏州水乡的街巷就是这样一个连续的组织结构。
1.街道的收放与转折。
苏州传统街道的布置多根据水网,基本上与河道平行,因此就形成了城内呈直线的方格状、郊外呈自由曲线的街道。
这些街道总体看来有规律,但在其中行进时,这种规律性就被无序所打破,使人时常处于意外的境地,即使在直线型的街道中,人们也往往感觉不到“直线”的存在。
古城街道不断地呈现出细微的收缩、放大或转折。
收放与转折给了街道平面丰富的形式与意义,让人感觉空间的构成是连续的多边形,因而直线的概念已消散,只有当人们走完这条街时,才能得出“直线”这一意象。
这种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与矛盾,使水乡街道丰富而完整。
2.街、巷的多中心平衡。
水乡街道处于均衡之地,它不像别的街道讲究开始、序列、中心、高潮。
水乡的街道处处可以成为开始,处处可以成为中心,处处可以成为高潮。
民俗风情街设计理念简述
民俗风情街设计理念简述
民俗风情街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它不仅是一个商业街区,更是一个展示当地特色文化和传统手工艺的场所。
在民俗风情街上,游客可以品味到当地的美食、购买到特色手工艺品、欣赏到传统表演,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在民俗风情街的设计中,注重保留和传承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元素。
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通常以当地特色民居为蓝本,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打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群。
同时,街道上的装饰和摆设也会融入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如陶瓷、刺绣、木雕等,让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魅力。
除了建筑和装饰,民俗风情街的设计还注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街道的规
划中,通常会设置一些文化展示区和表演舞台,供当地艺人和手工艺人展示他们的才华和技艺。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也可以为当地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民俗风情街的设计理念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通过保留
和展示当地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和文化表演,为游客呈现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地方风情画卷。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也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有益的城市景观设计模式。
城区旧街巷景观改造的现状与思考
( 西华 大学 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03 ) 10 9
摘
要: 方盒子建 筑为主的城市 旧街巷 , 我 国城市 中 占有相 当庞大 的数量 , 陈旧的面貌 日益成 为城 市景观 在 其
质量提升 的障碍 。如何 通过有效 的景观 改造 方式提升其城 市文脉 的承续关系 , 凸显 旧街巷 的文化 共性 与街 巷个 性
索 旧街 巷 融人 城市 环境 的语 言模式 和 发展方 向。
旧街道 景观 的改 造则要 以突 出街 道 的个性 特 点
旧街 巷文 脉 的承续 体 现 的 是对 城 市 文 化 “ 延 上 下伸 ” 的一 个 过程 。“ 延 ” 上 则是 要 承接 传 统文 化 记 忆, 了解 和认识 所在 城 市文化 形 成 的内在 根源 , 提取
一
精神 需 求 。
、
城市“ 旧街巷 ” 景观 的 问题 与 现状
综合 来 看 , 旧街 巷 面临如 下 问题 。其 一 , 旧街 巷
沿街 建筑 基 本是 以计 划经 济 时期 单位 自建 房 和初 期 的商 品住 房 为主 , 旧街 巷 形 成 阶 段 正 是 我 国城 建 观 念相 对滞 后 的时期 , 不重 文脉 采 取 “ 国际式 ” 大 一 的 统样 式 , 使得 城市 之 间建筑 样 式雷 同。其 二 , 由于 当 时经 济条 件 、 生活 方 式 的制 约 , 巷 功 能 较 为 单 一 , 街 对 当今 街 巷 功 能 的 多 元 化 和人 性 化 要 求 均 不 能 满
“ 盒子 ” 筑为 主 的 旧街 巷 , 少 对 象 与城 市 方 建 缺 之 间 的关 联 和脉 络 , 缺乏 对城 市 文脉 的理解 , 只具有 技术 语 义和 功能 语 义 的 考量 , 而 导 致 了文 脉 的缺 从 失 和环境 的冷漠 、 味 。 旧街 巷 文 化 脉络 的找 寻 则 乏 是重 建失 去 的城 市结 构 和文 化 , 理 论 和实 践 中探 从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
浅析成都市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延续成都市宽窄巷子是一处集传统文化、建筑、风俗为一体的历史街区,也是成都市的文化名片。
在城市化的浪潮下,宽窄巷子保护与延续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
其中,场所精神被视为重要的保护和延续因素之一。
以下从保护与延续两个方面谈谈场所精神的作用。
场所精神指的是一个地方的时代特色、环境特征、文化特征和人文特征等所反映出来的独特气质。
在宽窄巷子中,场所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古朴古风宽窄巷子建于清朝时期,历经百年风雨,保存完好。
建筑风格为明清时期的川西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古朴韵味。
在保护宽窄巷子过程中,场所精神就是把这种风格延续下去,让游客和市民能够感受到通过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历史文化氛围。
二、传统文化宽窄巷子融合了川渝文化、巴蜀文化和长江文化等多元文化。
保护场所精神就是要将这些在特殊场所和环境中所形成的文化进行传承。
例如,通过打造民俗文化村落、打造主题作品等,让人更好地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
三、文化创意宽窄巷子通过文化创意手段进行保护基本思路是创造新的文化活动、建设特色项目、将宽窄巷子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场所精神就是宽窄巷子这个场所所独有的文化,而文化创意就是在此基础上扩展出来的新的文化灵魂。
场所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生产力。
如何延续宽窄巷子的场所精神,不断地保持活力,不断地创新发展呢?一、加强文化教育宽窄巷子的文化是层层叠叠而深入人心并保持了超过 200年的传统文化。
因此,增强北海公园和宽窄巷子的文化教育,向市民、游客介绍文化特点。
借助于现代化的音响和视频设备等,加强对历史故事、文化传统的讲解和介绍。
二、加强场所品质往优化基础上发展现代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宽窄巷子也不例外。
目前,宽窄巷子也具有一些问题,其中一些已经显露出来,对保持场所精神有一定的损害。
例如,交通和杂乱的商业经营等现象,都将宽窄巷子正在扭曲它的本质。
因此,鉴于这些问题,在增强游客体验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管理和市场运营模式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保持空间的多义性
传统的街巷空间是一个多义空间,它细微的空间收放以及小品的设置总是给人以丰富的感觉;它既是私生活的延伸区域,又是公共活动的场所,可以说是延续传统生活脉络的重要场所。如果这些生活场所缺失必将导致文化的失落、社区稳定性和凝聚力的衰退,很不利于城市结构的稳定和风貌的维持,所以在街坊的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街坊空间的多义性。
首先,园林、古塔以及各种文物古迹名胜是古城的“图”,而街坊是古城的单元细胞,它是古城的“底”,对于园林及各种文物古迹的保护不应是“博物馆式”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及其街坊整体的传统风貌、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保护,如街巷空间、街坊平面肌理等进行继承和延续。园林等文化遗产以传统的街巷空间为 “底”,对于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正是实现了对于“图”的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
2.4 空间节点
了水乡独具特色的街巷环境整体。传统的生活方式所自然形成的街巷空间有着丰富的节点,如桥、牌坊、井、码头、水埠头等构成了街坊空间中进行公共活动的积极空间,它们也是街巷、宅第进行空间转换的重要标志,从而形成丰富的空间组织。在这里人们可以休憩、交往、进行信息的传达,生活的事件就在这些空间中发生,同时这些事件也丰富了这些空间的文化内涵。节点是古城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得以留存的凝结点,也是实现空间多义性的重要手段。
1 延续街巷空间的意义
1.1 街巷空间是苏州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古城风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以水、桥、民居形成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城市特色;精美无比、各具特色的古典园林;淡雅朴素、粉墙黛瓦的特色民居以及幽深的街巷;古塔以及城门、城墙、寺庙等城市空间要素;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名胜。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有限的城市空间导致建筑的层数不断的提高,这使得原有建筑的尺度与街巷尺度比例的失调。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整体建筑形态以低层高密度的布局方式为主,将建筑的层数控制在2层~3层,将D/H 控制在1 左右;另外可以在近人尺度内增加一些一层的坡顶、檐廊以及花窗等,既使人产生亲切感,又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图7)。
3 延续街坊空间意象的城市设计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这些传统的空间是整个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造和更新的街坊,应注意分析这些传统街巷空间特色并对其加以延续。
3.1 延续原有的街坊结构
更新部分的街坊,完全沿用其街巷结构不太可能,也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可以通过保留主要巷道的名称、走向及位置,合理保留次巷道的手法来达到历史延续的目的。如在37号街坊改造的过程中,保留原有的“定慧寺、官太尉、叶家弄”等名称,而且还结合历史建筑的保护,保留了观音弄、张家巷等弄堂,定慧寺巷还是沿用原来的空间走向,使人们对改造后的街坊能保留原有认知感,实现生活肌理的延续(图2)。12号街坊的改造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原有巷道,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得街坊的肌理得以存留,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保护的真实性原则。
水是苏州的灵魂,以往大量水巷的填埋,使得苏州的水乡特色不断地削弱,令人抱憾,所以,街坊改造的过程中应尽量保存原有的水道,并充分利用它形成丰富多彩的水上空间。对于水巷空间可以在分析了特定街坊的特点后,适当沿用街巷与水巷、原有水巷与民居的关系,赋予水巷新的活力。在很多街坊中大量采用前街后河的布局,再现“人家尽枕河”的特色(图3)。
空间的多义性主要是通过保持街巷曲折且节点丰富的空间形态来获得。现代城市规划较多的采用直线的道路,这种去折取直的作法对于传统空间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新建的街巷也应延续大体走势为直而细部为曲的作法,达到空间多义性的目的。另外,对于街坊中原有节点,如水井、牌坊、水边空地、绿化小品的适当保留也会对丰富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9号街坊保留有大量的古树、古井,它们是当地居民公共活动的中心,在改造过程中,一些古井得以保留下来,并结合街坊内的绿化步行系统,将这些历史地段、界面、节点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图6)。桐芳巷的设计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古井,为新的街坊增添古老的痕(图4),道前街、十全街一些沿河绿化和空地的布置也为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空间界面
传统街巷空间的界面具有两大特点:连续性和曲折性。连续的界面是使街巷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重要因素,街巷和水巷中连续的高低错落的建筑所形成的界面使得空间得以完整的界定,具有较强的图形特征,与街坊中的建筑形成图底关系。
曲折性是传统街巷空间界面的又一特点。通常街巷不是一根直线,而是斜线、折线或曲线,空间不断地呈现出细微的收缩、放大或转折,其间结合水井、牌坊等小品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只有在走完整条巷道时,才形成直线的整体意象,这与现代建筑中所强调的“起始—过渡—转折—高潮—结束”空间序列截然不同。街巷空间更注重的是均衡状态下的变化,无所谓高潮、起点和终点,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连续建筑立面,在建筑的尺度、细部处理上具有某种相似性,但在统一之中又存在着变化,以谦和的态度向人们娓娓道来一个个动人的生活故事(图1)。
其次,古城的肌理主要是由街坊形成的,街坊中建筑体量的集聚方式及密度直接反映了城市的肌理。街巷空间及院落空间是古城肌理的组织结构,对于建筑的集聚起到组织和驾驭的作用,原有的古城肌理依赖于街巷空间与院落而存在,所以要保持古城的肌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延续街巷空间体系。
1.2 延续街巷空间是保持原有历史文脉的物质保证
3.4 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
传统空间尺度的保持,是街坊改造与更新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最突出的矛盾。它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交通工具的变化,二是建筑尺度的变化。
汽车的家庭化,导致人行空间让位于车行空间,街巷不得不拓宽,这导致了原有街巷尺度和比例的失调、城市图底关系的改变。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可以在分析原有城市道路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实行人车分流,在人行系统内则可以保持原有的街巷尺度;另一方面可以在街坊外围发展公共交通,而在街坊内部实行以人行系统为主的街巷体系,实现古城街巷体系在形态和空间上的保留和延续。
传统的街巷空间(包括巷道和水巷)是苏州古城城市空间的精华所在,它是苏州园林的背景和依托,也是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全面进行,这种传统的街巷空间正在不断地消失。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如何延续这些传统的街巷空间,保持原有的城市形态和肌理,从而保持原有的城市特色和风貌,是建筑师和规划师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为对象,以建筑形态的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空间环境设计,在整合城市空间形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在街坊改造和更新过程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去找回失去的传统街巷空间。
宜人的街巷和河道空间。在改造的过程中,街坊的道路交通与绿化系统组织,充分注意保持苏州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街坊内步行系统则尽量保持古街坊内小街小巷的原有格局和形态,及其幽静的风貌特征。16号街坊的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王洗马巷、乌龙巷、凤凰弄和吉祥弄,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风貌带,较好的延续了原有的街坊风貌。
“在全球化和城市迅速转变的年代,城市本身的特征应集中体现在历史地区及其文化之中,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是历史地区的保护和延续。”这是中、欧各国市长在 1998 年“中国—欧洲历史城市市长会议”上所达成的共识。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1986 年国务院在批准苏州城市总体规划时,确定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城市建设方针,并。而随着苏州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保留、改造和改善过程中,如何保护古城风貌,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3 空间尺度和比例
传统的街巷空间尺度和比例可以用巷的宽度与围合它的建筑的高度的比值来描述。芦原义信认为,当街道的宽度与两侧建筑的高度比值D/H=1.5~2 时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空间尺度比较亲切。而在苏州的街巷和水巷空间中,D/H 通常在1 左右,有时甚至小于1(图1), 但是在这种空间中行走,人并不感觉到压抑,反而感觉很舒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①街巷空间并非是一条简单的直线,它的空间收放、丰富的层次会时常给人以不同的尺度感,使空间丰富而不单调;②巧妙运用光线的折射,由于传统民居是采用白色为主的墙面,对光线的折射较强,所以即使在高宽比小于1 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开阔明亮的空间;③传统的建筑符号如门、花窗、檐口等,在高度统一中又有着多样的变化,对于丰富空间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水平线的运用较之垂直线更易使空间产生连续感,形体轮廓、比例尺度、材料色彩、形式母题、细部装饰等方面的重复亦可以表现界面的连续。在定慧寺巷的改造就很好的体现了界面的连续性的特点。它以双塔为构图中心,两侧建筑平缓而有序,界面中新老建筑和谐共存,体现了历史和文化的连续性。
街巷界面的形态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建筑的形态及布局。传统的建筑布局是以进落式为主,易形成连续的界面。而当前流行的小区建设方式——行列式的建筑布局则完全破坏了原有的组织方式和邻里关系,在布局模式、尺度等方面破坏了城市建筑环境的视觉连续性。所以,在街坊改造过程中可以沿用传统街巷概念,通过各种建筑手段达到进落式布局所形成的界面。如在两幢单体建筑之间利用围墙和沿街的店面,联系相对独立的两个部分,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东西向房间并结合院落,形成进落空间项式。在桐芳巷的设计中便采用了进落式建筑布局,形成较好的街巷界面(图4);而在16 号街坊的改造中,由于回迁率较高,采用了行列式布局,破坏了界面的完整性和连续性,12 号街坊东片的设计中也有同样的现象出现(图5)。
传统街巷空间意象的延续
作者:胡莹 张霖 发表:规划师 评论(0) 打印
摘 要:传统的街巷空间( 包括巷道和水巷) 是苏州古城城市空间的精华所在,也是古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街坊改造过程中,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街巷的空间结构、界面、节点以及空间尺度等方面加以控制和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对古城肌理的延续,也可以对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缝合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保护古城风貌的目的。
“历史是延续的,保护历史传统就是要保护原有好的东西,包括原有的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以及社会网络结构等所谓的历史文脉”。保护古城风貌不仅仅是延续原有的物质环境,同时也包含着对于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延续,文化的缺失、社会网络的断层会直接导致许多生活性“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