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本课安排的三首古诗都是爱国主题的。
三首诗的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
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题临安邸》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已亥杂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完成本课的教学之后,我觉得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
首先我设置情境导入,了解诗人。
例如在教学《示儿》时,我设置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躺在床上,对站在窗前的儿子说着什么。
看到这幅画面之后,孩子们马上会产生的疑问是:这位老人是谁?他在干什么?然后出示课题《示儿》,引出诗人陆游,对陆游进行介绍。
其次,我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然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如教学《题临安邸》这首诗的时候,我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和同桌交流,最后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
第三,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仍以《题临安邸》为例。
借助插图学生们会想到: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在西湖之上歌舞升平,人们沉醉在太平盛世之中。
那么想象后两句诗描绘的画面就出现了障碍。
此时我马上给学生介绍了本首诗写作的背景和历史上的南宋、北宋的知识。
也就是把“杭州”和“汴京”的拓展。
这样学生们马上想到:现在祖国还没有统一,可是统治者却毫无斗志只知道贪图安逸享乐,那么诗人所要表达的讽刺之意马上从学生的口中涌了出来。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是:①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单,影响了学生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感悟。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の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の思恋和热爱。
五年级の学生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の诗词の,所以,我就利用学生の积累,引入新课の学习,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の思想情感。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の主题是一样の,但是表达の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の思想感情。
基于这个特点,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在体会相同感情の同时,感受语言の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の不同。
效果比较好。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很重视诗词の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の朗读技巧の指导和机械の朗读腔调の模仿。
联系学生对诗词の理解和对作者感情の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の感情基调,读出自己の感受。
所以,学生在这课の学习中,表现最突出の就是朗读の质量比较高。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
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一、教学效果1、课前查阅资料,走近三位作者。
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诵也比较简单,但是理解文本内涵有一定的难度,体会情感也是难点。
所以课前预习环节便设计让学生查阅每首诗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试着理解题目的含义。
课上一交流,学生便比较快地与作者和文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为理解内涵奠定基础。
接下来聚焦第一首诗《示儿》,先引导学生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读出节奏,之后引导寻找本诗字眼“悲”,领悟着作者的情感放慢语速,放低声调,再次朗读,学生的情感在朗读声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收到情感的熏陶,爱国情怀扎根孩子心中。
2、自读自悟,品读感悟爱国情怀。
运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学剩下的两首诗。
自学之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会的查阅手头资料,在理解题目句子内涵的基础上,作者抒发的情感逐渐凸显: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题临安邸》);作者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
3、诵读积累,积淀语言。
比赛背诵,看谁最先背下来。
之后,吟诵三首古诗,评出最佳小小背诵家。
【五上部编】21 古诗词三首 教学反思(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山居秋暝》这首律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夜优美的景色,清新幽丽,富于诗情画意,其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枫桥的夜景。
从其中的“泊”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
《长相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一、教学效果依据每首诗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能力,我设计了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放的教学流程,收获还是蛮大的,现总结如下:1、聚焦第一首诗《山居秋暝》。
教学这首诗时我分三步走,一步一个台阶,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吟诵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第一步,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先交流对王维的认识,知道他被称为“诗佛”;接着交流题目,从题目中感受时间地点意境,整体上把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感受意境的美。
第二步,自读自悟,标画描写了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试着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创设班内交流的氛围,在思维碰撞中去深刻感受。
最后让学生画一画,并在背诵这首诗后,默写这首诗,使创新和内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2、聚焦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这首诗的学习我是半扶半放,也用三步走的方法使学生学习逐步深入。
先引导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拉近和文本的距离,在试着交流对题目的理解,指导理解课题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借助资料理解每句话的意境,抓住关键词“愁”“寒冷”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感悟诗歌的灵魂。
最后也是让生背诵并配画,将积累与创造有效融合。
3、聚焦第三首诗词《长相思》。
这首诗词学习时直接放给学生自学,以检查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并引向深入。
4、合作交流,探究共赢。
学完三首诗后,让他们观察: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进一步去体会他们的性情,感悟他们的情怀。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五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我针对教授古诗词的三节课进行的反思案。
教学反思一:课程目标和设计1.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设计:(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词的经典句子,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核心内容:首先,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然后,分析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形式,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最后,通过具体的诗词例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美。
(3)巩固与拓展:通过学生欣赏名家古诗词的赏析和自己的创作,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概念引入法: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古代诗词的概念和背景。
(2)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赏析法:通过学生欣赏经典古诗词的诗句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创作法: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呈现: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诗词。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3)个人创作: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词,通过个别辅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外出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展览或诗词比赛,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反思三:教学效果和改进1.效果:通过这三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2.改进:(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更具体、更有代表性。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提高教学技能
参加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 方法和技巧。
增强与学生沟通能力
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 学方式和手段。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教材内容的呈现
04
教材中对古诗词的解析和注释较为详尽,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但在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拓展内容
01 02 03 04
关联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与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诗人的人生 经历、时代背景等,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兴趣。
诗词艺术的深入
对于诗词的艺术手法和特点,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和探讨,帮助学 生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鼓励自主学习
我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古诗词,并布置了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诗词鉴赏、创作 等。这些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师引导方式
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授《古诗词三首》时,我明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了解学习的重点和要求。我根据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确保 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 方式,如讲解、讨论、问答等,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需要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反馈和 表现,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效果
03
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氛围
01
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教授《古诗词三首》时,我注重营造了一个宁静、庄重的课堂氛围,
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合 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重点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歌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对比教学法: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图片、音乐等素材,以及相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语气。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精选24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精选24篇)《古三首》教学反思篇1虽然教了这个班快一年了,但是我很遗憾地说,由于病假,我没有给他们讲过古诗词。
因此,我要把我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在这篇课文中全部教给他们。
课前,我慎重地做了思考,精心备课,上课了,反倒有些紧张了。
好在我的认真和付出感染了这些天真、懂事的孩子,他们学得很认真,也很轻松。
第一,课时的安排,朗读单独占用一节课。
我用了四节课讲了三首古诗词,但是并不低效。
这是从我班的学情出发的。
我班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可以说很差劲,声调、节奏都不行。
因为朗读不出感情和韵律来,所以学生不爱古诗。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孩子们热爱诗歌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了。
要让孩子们喜欢诗,就要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因此,我将朗读作为落实所有目标的重点目标和前提。
我采用教师泛读、听读录音来实现这个目标,而且逐字逐句,有条不紊。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诗的热情和认真,我采取了小组赛读个人风采读及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
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字正腔圆,咬文嚼字,感情基调和节奏把握的很好。
看着孩子们那收获时的那一张张笑得灿烂的脸,我觉得我的苦心得到了安慰。
第二,对诗词的理解上,我采取了每首诗一节课的策略。
这样的考虑是出于孩子们以前背古诗意思绝大多数是死记硬背的考虑。
这样的学违背了诗词教学,而且既不深刻,有没有乐趣。
《乡村四月》我采取了详讲的教学方法,但是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下注释,说说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请你发挥想象并结合诗意给这些景物加上形容词,然后再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通顺地表达诗句的意思。
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采取了半引导半自学的方式教学,第三首《渔歌子》更是要求学生模仿前两首古诗的教学方式自学,可以先找出前两句都写了哪些景物等。
可以说,这样做大大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放手让学生们去做,你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孩子们也会收获意外的自信。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古诗词三首》的教学材料,包含诗词原文和翻译,以及注释和扩展阅读材料。
2.准备PPT演示稿,包括诗词的目标、内容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3.准备录音或视频播放设备,演示古诗词的优秀表演或解读。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分享一段与古诗词相关的精彩瞬间(例如古诗词的音乐、影视作品中的古诗词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演示:教师用PPT演示《古诗词三首》的诗词原文,同时播放优秀的演唱或朗读示范,让学生进入古代文人的诗境。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诗词的意境、词藻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4.翻译: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翻译,并带领学生一起琢磨翻译是否恰当,如何才能更好地传达古诗词的美感和情感。
5.注释:教师给学生提供古诗词的注释,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涉及的历史、地理、人物等背景知识。
6.扩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了解古代文人和其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1.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学生对古代文人和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
2.演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很成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和情感,并从中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修养。
3.翻译和注释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内涵。
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翻译仍然存在困惑,需要教师进一步解释和引导。
4.扩展阅读的环节有些欠缺,只是简单地提醒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没有给出具体的阅读材料和指导,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补充。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四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经过撰写教案,充分的备课,踏上了磨课之旅。
在研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次试教,按照设计好的环节来一步步实施课堂,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问题有:环节的设计过多过杂,有些重点不突出;古诗指导有些生硬;时间的分配也不太合理。
导致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没能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没经过仔细的推敲。
在进行自我的教后反思和听取备课组老师的意见之后,再次修改教案,调整教学环节,明晰了必须抓重点,有详略,以古诗的朗读为主,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感悟。
先抓后放,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认识到不这些缺陷与不足之后,便开始了重新的备课。
在第二轮的磨课后,效果明显的比第一次好,然而还是发现有部分孩子未能充分进入课堂,回答问题不积极,动手写的时候又写不好。
在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之后,总结原因主要如下:一、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
主要问题集中于古诗的朗读指导和古诗的诗意评价不到位。
对于学生互相的评价欠缺引导,导致这一环节有些走过场之嫌。
二、教学语言不够丰富。
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比较贫乏,欠缺生动。
特别是指导这一类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的时候,老师富有诗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专注于课堂,自然地融入诗情画意当中,然而,这一点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二)设想中的课时安排应该是第一首___分钟,第二首___分钟。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前面花的时间却过多,直接影响了第二首诗的教学,学生的自学时间得不到保证,自然教学效果就要打折扣。
针对上述不足,我又进行了第三次的研磨,在过程中,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了加工润色,也就重点展开教学,使每个教学环节更加紧凑;精心的每一个提问环节,打磨自己的语言,利用幻灯和图片等多种辅助工具。
带着充分的准备,最后一轮的磨课。
最后呈现出来的课堂果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的高,真正进入了课堂,积极的参与讨论。
这时,我才充分认识到,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堂打磨,才能找出自己课堂上的不足,进而改进不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加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颜色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足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同学“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同学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留意到了同学的差别,培养了同学的语感。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2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特别简单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
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
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动听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3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胜利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熟读深思,受到熏陶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会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长相思》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长相思》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讲解古诗《长相思》。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不足在教学备课阶段,我未能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古诗《长相思》的深入理解不足,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与内涵。
2. 缺乏互动和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我未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来引导他们理解古诗的含义。
缺乏足够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3. 缺乏情感体验古诗《长相思》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情思念,但在教学中我未能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使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4. 缺乏扩展延伸在教学结束后,我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延伸阅读和思考题目,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古诗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缺乏扩展延伸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局限在表层知识。
三、改进措施1. 提前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提前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古诗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确保在教学中能够准确传达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 加强互动和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长相思》的含义并从中获取情感体验。
3. 注重情感体验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朗诵、演讲等,我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诗歌的含义,提高对古诗的感悟能力。
4. 提供扩展延伸在课后作业和延伸阅读中,我将提供更多的相关内容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审美能力。
四、总结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古诗教学的准备和引导,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扩展延伸,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在本次古诗词教学中,我选择了《古诗词三首》进行教学,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选择了这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作为教学内容,分别是《静夜思》、《登鹳雀楼》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三首诗词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手法,具有较高的文学理论价值和教育意义。
同时,这三首诗词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古诗词作品,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其次,针对不同诗词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授《静夜思》时,我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月亮的形态和夜晚的宁静,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
然后,我分析了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诗中的意思。
最后,我进行了口头反复,让学生模仿朗读并加深记忆。
在教授《登鹳雀楼》时,我先呈现了一幅描绘雀鸟翱翔的画作,激发学生对美好飞翔的向往和想象。
然后,我讲解了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解读。
最后,我设置了小组讨论和个人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和表达来进一步理解和感受。
在教授《赋得古原草送别》时,我先通过地理地貌的图片展示和音频播放,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神秘和壮丽。
然后,我讲解了诗中的情感和艺术手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最后,我组织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悟。
同时,我结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和记忆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分析和解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内涵。
此外,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布置还可以更加合理和科学。
虽然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古诗词作品,但在教学时可能未能考虑到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层次。
下次教学中,我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喜好来选择更加适合的古诗词作品。
其次,教学时间的安排和掌控仍有待改进。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课堂组织的不够紧凑,导致一些环节的进行不充分或过于匆忙。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在这三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并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梳理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把握整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样处理,提高了学生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背景介绍得不够详细,有些学生对这首诗体现的“愁”理解得不够透彻。
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有所改进。
课后小知识
--------------------------------------------------------------------------------------------------
小学生每日名人名言
4、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的《绝句》。
这些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会注重对诗词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此外,我还会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古诗词。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诗词,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精选1篇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前准备了丰富的课件和有趣的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尝试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此外,我还组织了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诗歌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 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在教学《古诗三首》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我在讲解古诗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同时,我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古诗时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此外,我还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价值认识不足。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我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形式美,如韵律、押韵等,让他们体会到古诗的音乐美。
其次,我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内容美,如意境、情感等,让他们体会到古诗的艺术美。
最后,我鼓励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进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4. 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掌握不够牢固。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在课后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还定期组织了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 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我主要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
对于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我会给予一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对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精选16篇)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精选16篇)古三首反思总结篇1作为五年级上册的第二组开篇的课文,以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虽然孩子们在理解诗意上要比理解现代文稍有难度,但是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能大体的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现在我将此次教学的得失总结如下:优点:学习一首古诗,必须理解了诗意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以及插图,并加上合理的想象就可以大致的理解古诗了。
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孩子按照上述方法学习了《泊船瓜洲》后,接下来放手孩子学习了《秋思》和《长相思》,并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将《秋思》改编为了一个小故事,并让孩子畅所欲言学习了古诗词后对作者思乡之情的理解,教学过程相当顺利,孩子们在理解了诗意后,能有感情朗读诗词,并且在当堂就背诵会了诗词。
另外,这三首诗词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如:间、数、重、行、更等,因为上学期我教学过此诗,便觉无“见”应读“jian”,我当时不假思索的一口否决,但是后来查资料时发现这个”间”就读“jian”。
顿时,羞愧难当啊,这是教学准备时没有仔细研读教材所致失误啊,从此以后,要百读不厌地研读教材啊,因为一本书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总会有新的发现。
古诗词三首反思总结篇2《古诗词三首》是8册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之一。
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朱熹的《春日》,白居易的《忆江南》和杜牧的《清明》三首诗词组成。
这三首诗词都是描绘春天景象的,但描写的景象各有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差异。
《春日》描写的是北方春天的景象,重点描写春天风和日丽、繁花盛开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朱熹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忆江南》写的是作者记忆中江南春天的景象,重点描写在阳光照射下江边鲜花火红的颜色和江水碧绿的颜色。
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和作者愁苦的心情。
我们对这三首诗词进行了比较。
为了更好的比较,我在课堂上,按以下做法进行。
1、重视古诗诵读,引导学生想象。
首先,让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参考3份)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
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
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
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
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
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
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这一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王昌龄的《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以及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三首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由于现代生活和古代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去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古诗词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昌龄,王翰和李白,以及他们的作品《从军行》,《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诗句解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分析,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4.诗歌欣赏: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将这三首古诗词朗读给家长听,并背诵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五年级的学生是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的,所以,我就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课文的思想情感。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于这个特点,我在让学生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效果比较好。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很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
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所以,学生在这课的学习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朗读的质量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