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能力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一部分:问题分析1.缺乏活动性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收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和学习兴趣的低下。
2.知识点过于繁杂高中历史知识点众多,学生难以完全掌握。
教师往往面临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难以全面讲解每个知识点,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3.缺乏历史思维培养历史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即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4.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通常偏向于政治、战争等方面,而这些对许多学生来说太过抽象和枯燥,不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厌烦情绪。
第二部分:解决策略1.引入互动式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一些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竞赛等,促进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系统化知识点教学针对历史知识点繁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
3.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历史思维培养的力度。
通过提问、讨论和观点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4.结合学生兴趣教学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例如通过影视作品、历史场馆参观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增加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第三部分: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1.策略实施针对上述问题和策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相关策略,如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设置互动环节等。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果。
一、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1. 知识体系单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2. 资料收集能力不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专题研究时往往对历史资料的收集能力不足。
他们依赖于教师提供的资料或是网络搜索,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3. 教学资源单一现实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高中历史教学往往缺乏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实地考察的机会,导致学生只能通过课堂讲解和纸质资料来学习历史,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情境。
4. 缺乏实践环节高中历史教学中,缺乏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只停留在书本上理论知识的阶段,缺乏对历史事件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影响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二、应对措施1. 多元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学科交叉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资料收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专题研究中积极主动地去图书馆、档案馆等地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
3. 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化学校应加大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历史影视资料、声音资料等,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考古实践、历史文化考察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和认识。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高中历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教学难题和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弊端分析1.教学内容枯燥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参考书的阐释,而忽略了课文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课堂内容的呆板和枯燥,丧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
2.缺乏互动和反馈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口述、讲解、演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和反馈,难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
3.浅尝辄止历史是一个广阔的学科领域,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很多很复杂。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会浅尝辄止,只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和事件,而无法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和深层次意义。
二、应对措施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地图,进一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和学习热情,增强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鼓励课堂互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探究等方式,鼓励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和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群体智慧,丰富课堂内容。
3.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影像教学、游戏教学、文献阅读、实地考察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4.强化知识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历史知识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探究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总之,在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注重知识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鼓励课堂互动和反馈,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和学习热情,从而增强历史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浅谈历史教学的弊端与改进方法
目录一、前言 (1)(一)写作缘由 (1)(二)研究之法 (1)(三)创新之处 (1)二、时代的发展与历史学所处的现状 (1)(一)时代的改变 (2)(二)历史学的现状 (2)三、历史教学的一些弊端 (2)(一)历史教科书重复明显且逻辑关系不强 (2)(二)总结历史教训时有失偏颇 (4)(三)大学公共平台意义的丢失 (4)四、针对弊端的改进之策 (6)(一)传道 (6)(二)热情 (6)(三)形式 (6)五、未来历史发展展望 (7)六、后语 (7)七、结语 (7)八、参考文献 (7)浅谈历史教学的弊端与改进方法专业:环境科学学号:200911201066 学生:许永佳指导老师:蓝武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凭借论述之人自己的一些学习经验和积累对历史学的教学和发展所着的一些简单分析。
文章主要是通过比较历史学的现状来呈现历史学如今存在的一些弊端,然后再寻求一些改进之法。
本文主要总结了历史教学所存在的几个弊端。
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变化甚少,并且相互之间层次递进混乱;在述说和评价历史事件中缺乏一定的平衡性,这就造成了历史教学像一个“瘸子”;大学本是一个历史教学开放的平台,但是这里大家却在“走过场”等。
然后本文针对以上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改进之策,以期望历史教学能有所突破。
另外也对历史的未来发展作了一些预测,算是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情。
本文的创新之处就是不把历史教学限制在文的范围,而是和理科教学一起作比较,从而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历史学现状;弊端;改进方法;展望一、前言(一)写作缘由在高中时就比较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籍,并且常常为你们的人物所吸引。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看了一定量的书后,性格和一些想法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
于是乎希望可以复制他们的事迹,抑或是从事教学工作来讲他们的事迹。
但是事与愿违,最终没能在大学期间却去了其它专业。
后来选修了历史学,也算是件“功德”。
可是我慢慢发现大家在大学期间对于学习是很缺乏性趣的,他们开始对很多事情变得漠不关心;老师上课也是如此,他们到点就来上课,上完课就走。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的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一些弊端,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改进。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知识点过多、学生学习压力大的问题。
当前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繁杂,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点,导致学习负担较重。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分模块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的历史知识分解成易于学习和掌握的模块,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灌输,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缺乏实践性。
历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缺乏实际应用和实践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入实地考察、历史文献阅读、历史文物鉴赏等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缺乏综合能力培养。
历史专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设置综合性的历史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缺乏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支持。
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大量的历史原始文献、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教学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
教师也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教师培训的支持,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知识点过多、缺乏趣味性、缺乏实践性、缺乏综合能力培养和缺乏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支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分模块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实践活动,设置综合性任务,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学资源和教师培训的支持。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高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传承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弊端。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教学弊端分析1.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只侧重于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缺乏多样化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
2. 历史教学过于偏重书本知识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科书内容为依据,过于依赖书本知识,忽视历史实物、文物等实践性的教学资源。
这种偏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历史是枯燥乏味的学科。
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历史知识相对繁杂,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容易感到沮丧和无助,缺乏学习的动力。
尤其是当历史内容与当下生活脱节时,学生对历史学习更是缺乏兴趣。
二、应对措施1.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让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2. 注重历史实践性教学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历史实践性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历史实物、文物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参与实践性活动,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 增加历史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邀请历史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讲座,向学生介绍历史学科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
4. 增加历史教育的趣味性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历史文化节、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
5. 与国家历史发展同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历史专题开展教学,旨在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目前的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普遍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提高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质量。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
有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一个或少数几个历史专题,而忽略其他广泛而重要的专题。
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了解和理解。
教师应遵循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重要的历史专题,保持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师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教材之外的书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其他相关专题,扩大他们的历史知识面。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的问题。
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这种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创造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在评价上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的评价方法往往注重记忆和重复,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为了改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来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平时表现、小组合作、课堂发言等,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
很多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实践和研究活动,如历史调查、考古实践、田野调查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弊端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弊端作者:赵朋霞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6期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却仍在顽强地生存,并且在全国各地大范围的存在。
作为传统学科,中学历史课堂积存的弊端较为集中,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教学过程传统,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把课堂的主宰权交还给学生。
教师听了许多按照新课程理念上的示范课,他们自身也上了校内或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历史课应该不存在问题。
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我们抽检的“推门课”中,90%以上的历史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情有独钟,几乎完全采用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
一方面,历史教师就是在五段教学法模式的熏陶下茁壮成长的;另一方面,历史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对这种教学法已形成思维定势。
如果对新的教学模式不反复强化和刺激的话,他们很难从习惯的思维中摆脱出来。
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能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它符合历史学科以史实而著称的基本特征,但它最大的缺陷是“重教不重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本无法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教学媒体简单,“教教材”仍痴心不改。
教师、学生、教材是基本的硬性教学要素,教材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基本媒体。
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把历史教材视之为“圣经”而顶礼膜拜,离开教材就寸步难行。
特别是在运用教材这个基本媒体时,大多为“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本身的知识,即“是什么”的知识,也就是课本上已经表述出来的知识;另一类知识是程序性的知识,指的是怎样进行认知活动的知识,即“怎么做”的知识,是教材中隐含的认知活动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是被激活的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动态的,是被激活后信息的转换和迁移。
浅谈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弊端与对策
浅谈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弊端与对策邓发纪念中学邓梅玲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弊端,略述如次:一是照本宣科填鸭式。
教师者或由于专业知识欠缺,或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而心有旁鹜,未能深钻课文,扎实备课,连课本文字尚未疏通,更何谈深挖、引伸与联系?只有照本宣科,念完了事,至多给学生再对对课后习题答案。
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听课成了一件苦事。
没有乐学,思维的火花又怎能点燃?二是机械死板教条式。
教者讲课往往从固定的定义出发,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置的框框里,不敢越雷池半步。
要么革命,要么反动,二者必居其一;或者肯定,或者否定,结论只能如此。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往往缺少辩证的观点。
三是脱离实际学究式。
课文内容一串串,理论观点一套套,板书文字一行行,让学生记笔记,背课本,做作业抄课本,课堂答问念课本。
学生不能用已知说明未知,不能以史为鉴,来阐释今日之缤纷世象,一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会堕入五里雾中,茫然不知所措了。
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老师,你说社会主义如何好,可为什么社会主义的苏联却要制造借口占领人家的土地呢?"弄得老师一时间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了。
四是偏难刁怪整人式。
现在的高中文科学生,普遍反映学历史好累,原因是高考命题以学生为敌人,用一位名牌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的话说,就是"用考研究生的题考中学生,甚至有些题有过之而无不及。
"高考是指挥棒,"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你怎样命题,我就怎样编题,挖空心思,偏难刁怪,致使学生陷入题海,不能自拔,哪里还有他们求新求异思维安身立命之地呢?五是自由散漫放羊式。
承担有应付高考任务的班级,尚能按部就班,以课本为阵地,逐一挺进。
而只有会考任务的高中理科班级或者是历史科尚未列入中考的初中,对历史课之轻视可谓心照不宣,尽人皆知了。
或不按国家的部颁课程标准开足历史课,随意减课砍课;或随便拉人顶课,不问效果,粗放型,放羊式,临到结业考试或会考,放松监考,纵容抄袭,假冒伪劣,自欺欺人。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和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教学内容问题:传统历史教学中内容过度注重事实记忆、知识点的机械转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极少的思考和质疑。
对策: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应注重挖掘历史故事的背后含义、历史事件背景和历史人物的思想状态等,须引导学生形成深层次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电影、音乐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历史故事的讨论和思考中。
二、教学方法问题: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学方式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策: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PPT制作、课件设计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历史模拟、历史考察等形式,让学生实际体验到历史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达到全面提高历史素养的目的。
三、师生互动问题:在历史课堂中,教师经常发言较多,学生发言较少,师生互动不活跃,对学生的潜在问题了解不深。
对策:在历史课堂中,要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其表述进行指导。
教师应主动引导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四、评价机制问题:当前的历史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应试技巧,缺乏考量历史思维能力和能力素养的考察。
对策: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历史学习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素养的培养和考察,如学术论文写作、历史文化展示、历史文献调查、历史研究方案设计等。
同时,应鼓励学生使用历史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摘要】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包括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导致的教学难度、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缺乏互动和引导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加强师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增加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
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使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应对措施、学生接受能力、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巧、教学内容、互动、引导、个性化学习方案、师资培训、教学方式、实践活动、互动环节。
1. 引言1.1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专题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专题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建立更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联系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的弊端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导致教学难度较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可能觉得枯燥乏味。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学习。
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也是一个问题。
有些历史教师可能并非专业历史专业毕业,或者在历史教学方面缺乏经验,这就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弊端及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历史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高中历史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专题教学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挑战。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中历史专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高中历史专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期为高中历史专题教学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教学内容单一等方面。
对于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很多学校由于历史学科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每位老师需要负担较重的教学任务,难以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造成一些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失落感和焦虑感。
教学资源匮乏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室设施简陋,历史教学用书和资料有限,很难满足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全面学习需求。
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有限的资源来学习,这会限制他们的学习广度和深度。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是一个严重影响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效果的问题。
由于历史内容晦涩难懂,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历史,而非真正地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单一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很多学校的历史教学内容过分注重教科书知识的灌输,缺乏拓展和延伸。
这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陷入了僵化和呆板的状态,难以培养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亟待得到解决,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改进。
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一、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1、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便说话;学生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老师进行提问和回答2、作业是负担;教师无法令学生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3、限制学生的种种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学生;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愚蠢的行为..4、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真正毕业到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生作风;老老实实做人的人;在客观事实上;是混不开的;即便是他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也只会以一个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5、学校不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的;是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昨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应属于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而客观实际上;有多少学校;真的做到让学生满意呢6、教育过于死板;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和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如果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所以如果不给学生减轻压力;就不要妄想学生学习好了7、遵守纪律的问题;纪律是维系一个社会环境稳定和井井有条的一个规范和规章制度;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的;并不是某某个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为了一己之快漠视学生感受而定的学生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在课堂上保持肃静;这样死气沉沉的环境;学生还能够算得上是祖国的花朵吗凋谢了吧…………8、乱收费问题;这个问题是最敏感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校;用分数来为自己提高档次;用分数线来向学生压榨钱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敛财方式;合理的收费我们并不反对;但是动辄几千几万的所谓“借读费”这能算是合理吗学校需要建设;那是学校自己的发展;试问学校的建设壮大又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真的因为学校的扩建;学校的拼命敛财而获得成绩和知识的提高了吗9、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的存在令广大家长头痛不已;某些教师为了在工资之外赚些外块;甚至上课的时候不把知识全部讲完;待到补习班再一一点明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师还怎么样为人师表;怎么样教好学生;学校要提高升学率;有这样的教师存在;请问;又有多少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中高考试考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呢知识是学校提供的;却被教师倒卖升值;叫学生们怎么相信他们的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呢10、早恋、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目前最敏感的话题;但是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为我们的学生在青春期的年龄;都是在读书;所以校内的性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大责任;有些学生直到结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因为接触了不正确的性教育走上歧途;这有哪项不是学校的责任一味的隐瞒压制;就能让学生们明白真理吗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花季的学生最困惑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校能够给他们的;并不是“受业解惑”而是一味的隐瞒压制;甚至蔽斥;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这些尚且懵懂的学生走上正途;成为一个由生理到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呢11、叫家长;学生一旦犯了什么事情;就要叫家长;把责任一把推到家长这里;老师啊老师;家长让学生上学;是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肉交给你们教育;你们没有能力把他们教育好;却把责任推回给家长;的确;在教育上;家长的确要比老师方便很多;但是;处在叛逆年龄的这些懵懂的学生;需要的并不是管教;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推来推去;学校把责任推给家长;那么还要学校干什么学生还上学干什么还要你们这些老师干什么12、教学生做人;还是教学生做贼学生有哪个不欺骗自己的父母;不欺骗他们的老师往往学生幼稚的骗局被揭穿的时候;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会大动肝火;你们怎么不仔细想想学生为什么要骗你们;“人之初;性本善”;谁是生来就会骗人的;这责任到底在谁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本来就幼稚无知的年龄;面对学校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隐瞒;让隐瞒把一切平息;没有了诚信的为人;在社会上怎么混啊这责任到底在谁到底在谁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有些学者们论证了儒学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认为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极为有益的作用..还认为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对学生进行儒学教育;坚定信仰教育有利重建精神家园;凸显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儒学伦理教育;倡导道德体验教育..〔1〕有学者从美育及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进作用..也认为当代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以现代传媒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受到侵蚀、精神世界也被无情的挤压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受到巨大影响;自我意识强全局意识差、竞争意识强合作意识差、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结构..而美育与德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审美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国把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当前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经典导读、看经典戏剧电影、文学导读、注重课程教材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施美育..〔2〕对于美德作为知识可教性;有学者论证了其可教的限度和方式..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被教师有限度的..原因是它主要通过理性去获得、美德本身的内涵在当代社会中的失落、合格的美德教育教师的失落..所以传授也有其特殊的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3〕香港中文大学刘国强教授阐述了中华美德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儒家伦理教育之特点;尤其分析了仁的不同层面的含义和与诸德的关系;认为它们都是相互关联和融通的一个体系..他的关于中华美德的当代意义提醒了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现代的、西方的、流行的价值观;而忽略中华传统美德所蕴涵的价值..〔4〕至于道德榜样、榜样教育问题;部分学者论述了榜样的道德价值;道德榜样的类型、可能和功能..一般的榜样并不特指道德榜样;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只有具有正面价值的榜样都有道德的崇高性或崇高的道德价值..从道德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个体道德榜样与群体道德榜样: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看;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道德榜样;主要是:掌握和控制社会道德资源者、对社会负有重大责任和具有重要影响者以及成年人..道德榜样有几种产生的可能;即先验论、发现论、需要论、实践论..不管怎样;道德榜样产生的条件至少应该是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诉求..道德榜样的功能如下:传统优秀道德的典型承载者;现实主导价值的积极弘扬者;未来理想道德的开拓创新者..这三种内在功能决定了道德榜样具有示范和激励的外在功能..〔5〕现实教育中要积极发挥道德榜样的外在功能;使其转化为内在功能;以不断扩大的道德榜样的力量和影响力..但如何处理好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呢有学者指出要合理运用它们之间的耦合;来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和进行学校道德..需正确认识偶像崇拜语境下的榜样教育..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传播媒介产品的普及;新的文化形态和现象的出现冲击并改变着传统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观念..时下榜样曲高和寡;偶像却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找出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榜样与偶像的差异与共生;建构它们间的耦合机制..需要我们贯通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协调价值目标与现实生活..〔6〕民族精神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价值;当前有学者对学校如何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了研究和思考..指出民族精神教育应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发展性;体现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统一;且要设置专门的民族精神教育课程..拟定民族精神教育目标;不同的学习阶段;目标层层深入..至于其教育方法;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开展教育;这样民族精神才可能真正被内化..〔7〕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危机和价值困境;即如何处理好国家认同和个人自由的关系..学者认为;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本身而言;强调个人自由与国家认同各有优缺点;因为他们反映人的精神需求中既渴求自由又希望有所归依的二重性;因此有学者要建立一种必要与可能的民族精神教育价值取向:基于个人自由的国家认同..根据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通过达致共识的对话教学来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用讨论、辩论、说服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得些道德规范和自己的价值观..〔8〕有学者指出负面道德经验也有其德育价值;负面道德经验是指在道德生活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假、恶、丑性质的道德事件或行为..但它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而在实践中采取回避或拒斥的态度..他们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一旦被课程化;就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学生处理负面道德经验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真实的道德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的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是矛盾的统一体;道德经验也不例外;学生不应该只知其一面;而不知另一面..那么负面道德经验在当前德育中缺位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人认为呈现负面道德经验与学校教育的性质不相符合;有些人认为学生的德性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呈现负面的道德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德性成长;有些人认为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缺乏道德免疫力;因而不宜向学生传递负面的道德经验..但它们不应成为学校摈弃负面道德经验的理由..学校德育不只是教师和学生过道德生活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如何在社会上过道德生活的地方..社会上永远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学生不可能完全封闭在学校内;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社会打交道..既然和社会交往;学生就不可避免的遇到负面道德经验..如果学校不让学生掌握面对负面道德经验的智慧;那么他们在遇到负面道德经验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学校应该将负面道德经验课程化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9〕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显然先秦时期的礼就是道德规范的载体;也是传承主流社会伦理思想的符号;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有学者说其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内化、示范和传承等方面..礼的践履使人们逐渐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观念;培育道德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礼仪则以理想的模式向社会成员展示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供他们效仿的行为准则..礼仪还通过礼仪活动标准化的语言和动作;使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可以习得的东西..先秦时期的礼具有传统礼仪的共性;另外;它的德育功能有其特殊性;第一;先秦礼教与乐较大配套进行;相辅相成;第二;先秦礼的道德教化与国家机器的推动密不可分..礼的法制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礼的道德教化的作用;还有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的机制是礼的道德教化的重要途径..〔10〕也有学者分析了人生礼仪的德育内涵;它是一种特殊的民俗事象;指围绕着人的生命历程的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仪式活动;具有丰富的德育功能..因为人生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连接着寻常百姓的人生追求和需要;另一面连接着受儒家文化支配的传统价值观念;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规范人生和统一教化的作用..当然人生礼仪德育功能的实现;要注意在开展礼仪活动时讲究实效性;要在庄重神圣的场合下;以富有象征和表现力的方式使受礼者完成道德教化过程..这对于今天的德育有借鉴意义..〔11〕和谐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和状态;它是发展着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有和谐的思想;如:“天人合一”、“整体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都包含有和谐的意义..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有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的思想;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观念;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正是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在现代的延续和升华..中国文化传统中追求和谐的思想由来已久;讲求和谐是往圣先贤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把构建和谐社会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慧和精神动力..例如: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强调个人道德人格的培养;对于提升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极其宝贵的启示;传统文化崇尚“和为贵”的思想;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就是主张人与人、人与社会要宽容和谐..儒家“和为贵”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谐理想的追求..〔1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和”的思想赋予崭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倡导以和为贵的新型人际关系准则;无疑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人际摩擦和社会内耗;在全社会形成“贵和尚和”的价值取向;增强人际关系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处于和谐关系中;才能得到发展并生生不息..儒家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基本上是和谐的;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但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感和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我们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征服态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因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还有;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精神资源;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秦文献中提到“民”的地方很多..我们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善于汲取“民本”思想的精华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才能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弊端
新 课程 改 革 在 全 国 各地 如 火 如 荼地 进 行 新 课 程改 革 背 景 下 中学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取得 了 令 人 瞩 目 的 成 绩 但 是 传
, ,
是 课 本 上 已 经 表 述 出来 的 知 识
识
识
,
;
另
一
指 的 是怎样 进 行 认 知 活动 的 知 识 是 教材 中隐含 的认 知 活 动 的 知 识 是被 激 活 的 信 息 的 再 现
,
,
历 史学 科 由于 其 史 实 丰 富
,
这 种 以 教 师 讲 授 为 主 的 教学 模 式 能 长期存 在 因 为它 符 合 历 史学 科 以 史 实 而著 称 的基 本 特 征 的 缺 陷是 调 动起 来
其次
。
“
主要是
学生
“
背 多分
”
的 特 点而 屡 次成 为 教 改 先 锋 批 评 的 对 象
多按 照 新 课 程 理 念 上 的 示 范 课
研 组 内的 公 开 课
,
他 们 自身也 上 了 校 内或 教
一
上 是 对 教材 内 容 的机 械 复 述
在 教材 上 划记 重 点
教 师 的教 学 基 本 反 复刺
,
新 课 程 改 革 所 提 倡 的 历 史课 应 该 不 存 在
番景 象
。
激 和 强 化学 生 的 记 忆 发 容
对能 表 达 特 定 情 感 的特 定 景物作
,
一
些归纳
,
。
如菊花
,
要善 于总 结
。
象征 高 洁
,
杨 柳 象征 惜别
,
,
月光 象征 思 念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端
了所 教 内容 的 重 点 、 点 以及 教 学 要 求 。 难 对于 现代教育 技术装 备 的使用知识 , 许
分 教 师 , 于 对 教 材 的生 疏 , 至 把 握 不 由 甚
、
学 科 地 位 低 下 。 史 教 学 不 受 重 历
视
初 中 的历 史 课 一 贯被 视 为 “ 学 科 ” 小 或 “ 课 ”对 历 史 课 不 够 重 视 是 极 其 普 副 , 遍 的现 象 。学 校 领 导 平 时基 本 不 管 或 很
视 。 中历 史 教 学 面 临着 很 多 弊 端 . 学 初 如 科 地 位 低 下 , 学 方 法死 板僵 化 。 资 力 教 师 量 不 足等 。 结 合 教 学 实 践 , 存 在 的问 现 就
题 展 开分 析 论 述 。
一
尬 地 位 ,造 成 有 些 教 师 上 历 史 课 就 是 为 了应 付 差 事 。 们 有 的 就 是 照 本宣 科 , 他 一 字 不 差 地 把 教 材 念 一 遍 ;有 的就 直 接 不
兴 替 。” 小平 同志 一 再 强 调 :了解 自己 邓 “
的 历 史 很 重 要 ” “ 们 要 用 历 史 教 育 青 ,我 年 , 育人 民 ” 教 。可 见 初 中历 史 教 育 的重 要作用。 可是 一 直 以来 的“ 小科 ” ” 科 ” 、副 思 想 使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没 有 受 到 足 够 的重
少 顾 及 历史 课 的 上课 、 试 . 主 要 精 力 考 将 用 于 抓那 些 能 提 高 学 校 升 学 率 、扩 大 学 校 知名 度 的 主课 。 当 前 应 试 教 育 正 大 行
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反思一、现行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1.1 历史知识的独立性不足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将历史知识孤立看待,不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缺乏整体性,容易形成知识碎片化的情况。
1.2 考试导向的课堂目前高中学生面临着严格的考试制度,历史传统文化教学也受到了考试导向的影响。
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学生只关注单纯的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历史思辨的能力培养。
1.3 教材的局限性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过于依赖教科书,教材内容广度不足。
教师只注重教材的背诵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讲解,导致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浓。
二、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的改进方向2.1 引入跨学科教学历史是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综合认知能力,应引入跨学科教学。
通过与政治、经济、文学等学科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在多个维度进行思考。
2.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历史传统文化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忆历史事件,更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历史原因,并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
2.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往往仅仅以讲授为主。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辩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如何有效实施改进3.1 培训教师团队为了使改进措施能够有效实施,可以通过培训教师团队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跨学科教学理念等,目的是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改进后的历史传统文化教学。
3.2 完善教材当前高中历史教材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在内容上进行改进。
教材编写者应该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难度和题型。
3.3 增加实践活动历史传统文化教学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参与历史文化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并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浅谈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
浅谈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摘要:传统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
关键词:能力提高、情感价值观主体地位、主导地位、高分低能顺应时代的需要,各地教学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
我校教师在课改方面走在最前面。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大力倡导新课改,着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新课改以及长期教学经验得出,推行新课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那么,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就会越来越明显。
一、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历史教学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来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很清晰,讲课的进度也比较快,学生练习的时间也比较多,短时间内应试考试还是可以的,但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推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既提高了学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的内容,教学媒体是教的工具,许多教师以书本为中心,“填鸭式”地传授知识,为考试而教,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
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这样,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但也不一定成就学生,师生的创造性才能都得到了压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
摘要:传统历史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不能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历史教
学中,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导
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
关键词:能力提高、情感价值观
主体地位、主导地位、高分低能
顺应时代的需要,各地教学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
我校教师在课改方面走在最前面。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大力倡导新课改,着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新课改以及长期教学经验得出,推行新课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容量,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那么,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就会越来越明显。
一、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
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历史教学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来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点很清晰,讲课的进度也比较快,学生练习的时间也比较多,短时间内应试考试还是可以的,但不利于对学
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教学,课件制作精美,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推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既提高了学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
主导地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的内容,教学媒体是教的工具,许多教师以书本为中心,“填鸭式”地传授知识,为考试而教,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阵地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
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这样,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但也不一定成就学生,师生的创造性才能都得到了压抑。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只知课本不知其它唯老师是从。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学
生不仅缺少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难以升华所学知识,个性得不到张扬。
三.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
在现行考试制度下,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书,力争在考试中获得一个高分。
有的学生甚至只把自己的视野局限于学校和教科书,对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都缺乏必要的了解。
现行的教育评价方式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量化教育评价,另一类是质性教育评价。
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体现着不同的评价观念,追求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传统的采分点记分法则属于前者。
所谓采分点记分,就是根据试卷的标准答案,教师把该题的分值按照答案要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解,制成评卷方案;教师凭借评卷方案,依照学生所答题的要点逐点给分。
质性教育评价重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题型设计千变万化,既检测知识点,又检测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命题范围广泛,设计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的对比教学。
我感到社会在变化,科技在飞跃发展。
传统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那么,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容量的增大,知识的不断更新,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与体魄,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其中关键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都向
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挑战。
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被压抑。
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