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名句默写152句
论孟名句70句(原文+翻译)

• 3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
• 译文:孔子说:‚子由,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 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 3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 •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 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篇》
•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 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 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 1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论语•雍也篇》 •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 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 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40、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篇》
•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 类。‛ • 41、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 娄上》 • 译文: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 师。‛
• 4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 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 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 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篇》
• 1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也。‛《论语•卫灵公篇》 •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 别人不知道自己。‛
• 15、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篇》 •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 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 他。‛ • 1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尽心上》 • 译文:人不可以不知羞耻,没有羞耻心所带来的耻 辱,那才叫无耻。
【中考真题】2024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2)

2024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基础知识综合下面是第一集《嵯峨》的片首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秦岭被誉为中华民族祖脉。
它以滂礴之姿,巍然于天地。
它自成气候,携着万千山河,模贯东西,书写神话,见证历史,助力华夏以遒劲的姿态,漫颜千年春秋,形成鼎盛之势....巍峨的太白、险竣的华山、厚重的骊山,不过都是秦岭涌起的浪花。
1.请确认片首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1)横贯(A.heng B.heng)(2)漫溯(A.su B.shud)2.校对片首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涉礴(2)险畛二、名句名篇默写3.下面是第二集《神韵》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
漫游三秦,避近文人墨客,探访古今先贤,感悟人文情怀:(1)我们登上潼关古城,眺望群山,凝视黄河,张养浩笔下",”(《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壮观景象浮现眼前;(2)与友人漫步西安古城墙,感受都市繁华,憧憬美好未来,吾辈坚信",”(《行路难》其一);(3)远望古蜀之地,同挚友道别,一起为友情高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告别长安,坐高铁,穿秦岭,达汉中,拜谒武侯祠,诸葛亮出师北伐时铿锵的誓言——“攘除奸凶,,还于旧都”(《出师表》),依然萦绕在耳边;(5)“,再回延安看母亲!”(《回延安》)心中无数次默诵着贺敬之的诗句,乘飞机由陕南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畅饮延河水,拥抱宝塔山。
三、综合性学习下面是第三集《超越》中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修改完善。
西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研制的“信鸽”仿生飞行器续航时间突破3小时。
②此项研究①刷新了扑翼式无人机芋注至申飞行时间吉尼斯世界纪录。
③这是他们在该领域长期深耕的结果。
④20多年来,该团队从鸟类、与的内在机理研究入手,突破了仿生飞行器设计中的多项关键技术。
⑤据该团队首席科学家介绍,此次续航时间的大幅提升即为验证了飞行器的性能,引四使小型化仿生飞行器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有助于该类飞行器早日走向实际应用。
高一语文课外名句汇编《论孟》名句

高一语文课外名句汇编(一)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论语•季氏第十六篇》) 译文:我(孔子)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论语•卫灵公》)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3.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孔子说:“意思是君子可以安于困厄,小人遭受困厄就会胡作非为”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春秋孔子《论语•子张第十九》)译文: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
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春秋孔子《论语》)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春秋孔子《论语》)译文: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春秋孔子《论语》)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春秋孔子《论语》)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9.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春秋孔子《论语》)译文:孔子只钓鱼不网鱼,箭不射归巢歇息的鸟.10.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孔子《论语》)译文: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11.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孔子《论语》)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12.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译文:孔子想要住在偏远的地方,有人说:“那里很简陋,怎么办呢?”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13.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孟 名句默写

精心整理《论语》《孟子》选读之名句整理1.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五》2.,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七》)3.,,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七》)4.,,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十四》)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孟子·告子上》)6.,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十八》)7.孟子曰:“伯夷,,耳不听恶声”。
《孟子·万章下》8.子曰:“,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雍也·六》)9.子曰:“性相近也,。
”(《论语·阳货·十七》)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32.,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孟子·公孙丑上》)33.体有贵贱,有小大。
,。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孟子·告子上》)34.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六》)35.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论语·宪问·十四》)36.子曰:“,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十五》)37.子曰(1):“,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论语·为学·一》)38.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二》)39.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二》)40.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五》)41.子曰:“三人行,;,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七》)42.子曰:“,犹恐失之。
论孟名句检查

23.子曰:————,不让于师。
2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 ----------------------------,则安之。
25.子曰: ---------------------,习相远也。
26.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 ---------------------
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 什么用呢?”)
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5、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
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1.朝闻道,
61-80
.
64.往者不可谏,
.
65.岁寒,
.
66.
,思而不学则殆。
6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70.其身正,不令而行;
.
71.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
.
72.何以报
德?
,
.
61.朝闻道,夕死可矣。 64.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6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7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 7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孟补充默写

《论孟》补充默写1、自暴者,;自弃者,。
2、,恶可已,。
3、君子不忧不惧。
……,?子曰:,。
4、,有诸?……,。
5、子曰:学如不及,。
6、子曰:,,以思,无益,。
7、孟子曰:人之患。
8、,学者亦必以规矩。
9、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10、,,未足与议也。
11、,以至仁伐至不仁,?12、子谓《韶》,,。
谓《武》,,。
13、子在齐闻《韶》,,曰:。
14、不学诗,。
……不学礼,。
15、诗,,可以观,,可以怨。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6、礼之用,。
17、而敏于行。
18、,有言者不必有德。
,。
19、巧言乱德,,。
20、,鲜矣仁。
21、,,其次有立言。
22、,行而不远。
23、父子有亲,,,,。
24、,教人以善谓之忠,。
是故以天下与人易,。
25、一齐人傅之,。
26、,夕死可矣。
27、道不行,。
28、志于道,,,。
29、,。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30、,非道弘人。
31、道不同,。
32、不知命,;不知礼,;不知言,。
33、,: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34、,;,;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35、古之人,得志,;不得志,。
,。
36、夫子之道,。
3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8、,善言也;,善道也。
39、,不舍昼夜。
4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君子之志于道也,。
41、,跃如也。
42、,必以其道。
,。
43、古之矜也廉,。
44、,,则寡尤。
45、学问之道无他,。
论孟名句五六

高一阶段二名句测验·课外名句(五)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参考译文:富有与尊贵,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但如果不是靠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宁愿选择)不接受。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参考译文: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
但如果不是靠正当的方法去摒弃它,君子(宁愿选择)不摆脱。
3.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参考译文: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参考译文:君子不会哪怕只是吃一顿饭的时间违背仁德,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也一定是这样,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是这样。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参考译文: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参考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它,它就来了。
‛7.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参考译文: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部合于礼。
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参考译文: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参考译文: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从而损害仁德的,只有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的。
10.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参考译文: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得动别人。
论孟名句背诵70句46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论孟名句背诵70句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孟》选读名句选编第一、二板块编写:胡锦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到事情不迷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广泛听取多种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用坏了也没有什么遗憾)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人使他怀念我。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女(rǔ)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比喻义】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9.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还来得及。
10.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名世者:辅佐王者的命世之才。
)1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1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
1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人的生性是差不多的,后天环境的影响则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14.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译文】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15.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1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7.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不正直的人位置上,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
18.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19.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20.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第三板块仁者爱人编写:丛菊红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译文】孔子说: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5.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译文】亲近亲人,并由此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仁爱万物。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
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译文】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
8.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译文】仁,是人最安泰的住宅;义,是人最正确的道路。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译文】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浅陋固执的样子,是小人啊。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1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注释】损:损害。
谅:信实。
便辟:阿谀奉承。
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便佞:花言巧语。
15.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16.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译文】“人不能没有羞耻心。
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18.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约束己身,合乎于礼。
19.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智慧的人利用仁)。
20.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能离开仁,急剧匆忙之时一定守着仁,颠仆困顿之时一定坚持仁。
21.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2.礼义廉耻,四国之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第四板块修养的境界编写:丛菊红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一日多次反省自己,帮朋友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老师传授我的知识复习了吗?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
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2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译文】饭食不嫌舂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
2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译文】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26.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译文】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27.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29.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30.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第五板块学问之道编写:葛陈慧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正:匡正【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愠yùn:怨恨。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旧知识而有了新的体会便可以当老师了。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迷惑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是“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所以他的谥号是“文”。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求学就好像来不及,(既得到了)还怕丢失了。
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注释】易生之物:容易生长之物。
【译文】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种植与生长的植物,将它曝晒一天,再冻它十天的话,也没有能够顺利地活下来的。
11.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之:语气词。
知:同“智”。
【译文】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