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之条形基础设计
条形基础工程方案
条形基础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和概况本项目为一座多层商业综合体的基础工程设计,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室、地上商业空间和办公空间。
地理位置位于市中心繁华商业区,周围环境复杂,市政设施齐全。
项目的地质条件为软土,地下水位较深,周边建筑物密集。
由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需要采取合适的基础工程方案,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地质勘察和土壤特性分析1、地质勘察工作为了了解项目地区的地质情况,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勘察工作。
通过钻孔、岩芯采样等手段,对项目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岩层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该地区地质较为复杂,主要为软土和黄土交错分布,地下水位较深,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2)地下水位较深,对基础工程施工和地下室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地下岩层较为坚硬,适合进行桩基基础设计。
2、土壤特性分析我们还对项目地区的土壤进行了详细的特性分析。
通过实验室测试,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土壤主要为粉砂土和壅水土,黏性较大,承载能力较弱。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我们需要针对土壤特性制定合适的基础工程方案。
三、基础工程设计方案结合地质勘察和土壤特性分析的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基础工程设计方案:1、基础形式选择考虑到项目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我们决定采用深基础形式,主要包括桩基和地下连续墙。
桩基设计将采用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将采用搅拌桩和预制板桩结合的形式。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基础承载能力要求,提高整体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2、基础选址和承载力分析根据地质勘察和土壤特性分析的结果,我们将在较硬的地下岩层上选择桩基和地下连续墙的位置。
同时,我们还将进行详细的承载力分析,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情况,确定每个基础的承载能力要求,并结合土壤特性进行合理的设计。
3、基础施工工艺基础施工工艺将遵循以下原则:(1)在确定桩基和地下连续墙的位置后,我们将对地基进行合理的加固处理,以保障基础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和质量;(2)桩基施工将采用现场搅拌灌注桩的形式,以确保桩身充实、质量稳定;地下连续墙将采用搅拌桩和预制板桩结合的形式,保证地基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3)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和土壤特性,对施工方案进行适时调整,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_柱下条形基础工程课设
(一) 目录一、 工 程 概 况.................................................. 2 二、 地 质 资 料.................................................. 2 三、 设 计 要 求.................................................. 3 四、 设 计 步 骤.................................................. 3 五、 工作量....................................................... 4 六、内力计算 (4)(一) 确定基础埋深................................................. 4 (二) 确定基础梁的高度、长度和外伸尺寸............................. 4 (三) 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5 (四) 肋梁的弯矩和剪力计算......................................... 6 七、配筋计算 (7)(一) 基础配筋计算................................................. 7 1. 基础梁配筋计算: .............................................. 7 2. 正截面受弯配筋计算 ............................................ 8 3. 箍筋计算 ...................................................... 9 (二) 基础底板配筋计算............................................. 9 1. 横向钢筋计算 ................................................. 10 八、沉降差的计算 (11)1. 土层分层情况 ................................................. 11 2. 边基础自身沉降计算 ........................................... 11 3. 相邻基础的影响沉降 ........................................... 12 4. 2B 点的最终沉降量 ............................................. 15 5. 1B 点和2B 点沉降差 (15)某框架结构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一、工程概况威海近郊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当于七层以上民用建筑),车间有三排柱,柱截面尺寸为400×600mm2,平面图如图1。
条形基础设计归纳(可修改).ppt
• 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 工程地质条件 • 水文地质条件 • 地基冻融条件 • 场地环境条件
最新.课件
3
地基承载力
1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量
不 降超变过形允的许函值数的地基承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fak表示沉
7、h>450mm时,在梁的两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 造钢筋,不小于截面0.1%,间距≤200,拉筋连接, 直径同箍筋,500~700,箍筋通常6~12;h>800时, 直径不宜小于8mm,宽350,采用双肢箍筋;宽 >800时,采用六肢箍筋。
翼板横向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直径不应小于10mm, 间距100~200mm。分布筋8~10mm,间距不大于 300mm。
最新.课件
24
最新.课件
25
最新.课件
26
内力计算
• 简化计算法:静定分 析和倒梁法
1、基简底化反计力算为法直:线假分定布,lm
1.75( 1
)
有足够刚度
4 kb/ 4EI
最新.课件
27
1)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采用静定法
先按直线分布假定求出基底净反力,柱荷
载作用在梁上。按静力平衡求出任一点 M,V,假定上部结构均为柔性,梁产生 整体弯曲,结果偏大。
最新.课件
10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 截面设计包括确定基础高度和底板配筋。 计算时以基础净反力P;取1m计算单元。 1、构造要求
最新.课件
11
• 2、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内力按平面 应变问题处理。
• 截面设计验算的内容包括: • 基础底面宽度:按地基承载力确定 • 基础高度:混凝土抗剪条件确定
基础工程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初稿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1.工程概述,设计依据1.1工程概述某厂房工程,侧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厚0.37m,墙高6m,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F K=242KN,M K=10KN*m,准永久组合F=212KN。
工程地质情况经地质勘探如图1-1所示,且该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无腐蚀性。
1.2.设计要求:请设计条形扩展基础并进行沉降计算,(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
一、要求:1 手算计算书,A4(或16k)纸,封皮样例附后;2 CAD绘制设计图纸,包括结构尺寸,剖面图,钢筋配筋图,工程量统计表,设计图纸样例附后二、不同材料设计值参考:1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抗压强度f c =9.6MPa ,抗拉强度 f t =1.1MPa 。
钢筋HRB335,抗拉强度 fy =300MPa1.3.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土力学》(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合编 第三版) 《基础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合编 第二版) 2013年长城学院工程技术系《基础工程》设计任务书 2.分析不同计算中的荷载组合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5条有关地基基础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的规定,本设计荷载取值如下: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 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确定基础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3. 选择持力层,初步确定埋深3.1选择持力层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第一层为0.6m 填土不满足承载力要求。
第三层土为淤泥质粘土,且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承载力较第二层低,属于软弱下卧层,故选择第二层作为持力层。
基础课设:条基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土木工程专业)姓名:郁成说学号:班级:二O一O年六月一、设计资料1. 场地工程地质资料:见图1和表12. 柱距布置及各柱端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设计值)如图2示。
其中,M 沿柱截面长边方向作用,n 为学生顺序号(我的学号是U200715220,为5号,故n=5)。
各层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指标 土层名称 含水量 w (%) 重度 γ (kN/m3) 比重 d s液限 w L (%) 塑限 w P (%) 内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φ (度) 压缩模量E S1-2 (MPa)承载力特征值标准值 f ak(kPa)杂填土 16.8粉质粘土 28.0 18.5 2.71 28.8 18.4 12 15 4.55 120 黄红色粘性土6.919.42.73 34.717.320217.0200-1.700 -0.800 0.000 粉质粘土夹杂淤泥质土杂填土黄红色粘性土图1. 场地土层分布表 1. 各层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指图2. 柱距布置及各柱端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3. 各柱截面尺寸均为:400×600 mm2,4. 柱底面标高:-0.5 m。
二、设计任务1.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剖面及构造设计2.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3.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配筋设计4. 基础的施工图绘制三、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1. 选择基础的材料和埋置深度。
基础混凝土强度取C25,基础配筋取HRB335和HPB235。
C25混凝土,fc=11.9N/mm2,HRB335级钢筋,fy=300N/mm2,HPB235级钢筋,fy=210N/mm2.如图1所示,此工程场地的土层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夹杂淤泥质土和黄红色粘性土。
粘性土承载力较大,故设计此条形基础以黄红色粘性土作为持力层,基础埋深为d=1.7m.2.选定基础的剖面形状和尺寸。
地基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条形基础的定义、分类及作用,理解其与建筑物稳定性的关系;2. 使学生了解地基条形基础的受力特点,掌握基础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了解地基处理方法,掌握改善地基性能的技术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物地基条形基础的设计与施工问题;2. 提高学生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基础受力和变形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建筑安全,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感;3. 引导学生认识到土木工程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其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力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地基条形基础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地基与基础概述:介绍地基与基础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分析各类基础适用条件及优缺点;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概述内容列举:地基的定义、基础的分类、基础的作用、基础设计原则。
2. 地基条形基础设计:讲解条形基础的受力特点、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条形基础设计内容列举:条形基础的受力分析、基础尺寸设计、基础材料选择、基础稳定性计算。
3. 地基处理技术:介绍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各种处理技术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技术内容列举:地基处理目的、常见处理方法、处理技术原理、工程案例分析。
4.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基条形基础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四章 工程案例分析内容列举:案例背景、地基处理方案、基础设计计算、施工要点。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另附计算书(柱下条形基础)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的《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或设计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完成某工业厂房○B 轴线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并绘制基础施工图一张。
三、设计内容及步骤:(一)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地基土质情况等,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和材料。
(二)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使用要求以及地下水影响等因素、确定基础埋深。
首先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可初步选择基础持力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5 m 。
对于寒冷地区,确定外墙基础埋深时,应考虑地基土冻胀的影响。
主要根据持力层土质情况、冻前天然含水量、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距冻结面的最小距离、平均冻胀率等因素,确定地基土的冻胀性。
再根据土的冻胀性、基础形式、采暖情况、基底平均压力,确定基底下容许残留冻土层厚度max h ,然后计算基础最小埋深(还需考虑土的类别、环境对冻深等因素的影响)即:m ax m in h z d d -=选择外基础埋深时,要求基础埋深d >min d ,内墙基础埋深不必考虑地基土冻胀的影响,可以适当浅埋。
(三)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计算地基持力层和下卧层的承载力。
如果地基下卧层是软弱土层(淤泥或淤泥质土),必须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并要求满足:az cz z f p p ≤+(四)根据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以及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 F ,按下式计算柱下条形基础宽度:Ld f F B G a K).(γ-∑≥(五)对于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通常根据抗弯刚度条件确定基础梁高度h ,取41(=h ~l )81,l 为柱距,同时还要考虑其构造要求。
基础工程-7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基础刚度对基底反力的影响
基础相对刚度越大,架越作用越明显(基础边缘反力大,中间反力小)。 相同基础刚度情况下,荷载水平越大,基础反力分布越接近线性;荷载水平越小,
基础边缘反力与中心反力分布越不均匀。
基底反力分布与基础刚度(包括上 部结构刚度)、地基刚度(压缩 性)、地基土种类(粘土,砂土)、 埋深、荷载水平有关。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内力计算
简化内力计算方法(基底净反力简化为线性分布) ✓ 倒梁法:假定基础就相对地基绝对刚性,各柱之间无沉降差异(物理模型:固
定支座的铰支梁)只考虑柱间基础的局部弯曲,不考虑基础的整体弯曲 适用条件:地基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均匀,且基础梁高度大 于1/6柱距(注意对边跨处弯矩的修正,考虑架越作用的影响)
烟囱的圆形变厚度筏板基 础
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外墙和内隔墙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整体 空间结构。 ✓基础整体刚度很大,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非常强,一般基础只会发生均匀沉降及 倾斜变形。 ✓由于众多内墙存在,地下空间功能布局较困难。 ✓作为软弱地基上重要结构物的基础型式。 ✓造价较高。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
简化设计方法:将整体结构分离出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分别进行受力计算 ✓ 上部结构:假定上部结构柱(墙)脚为固接。采用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方 法计算上部结构内力,以及柱(墙)脚的反力(轴力、剪力、弯矩等) ✓ 基础:假定基底反力线性分布。将柱(墙)脚的反力作为反向荷载作用于 基础上,根据基础上的荷载与基底反力力的平衡条件(合力相同,作用力 相同),获得基底反力分布。按照材料力学或者弹性力学方法计算基础的 内力及变形,进行基础配筋设计 ✓ 地基:假定基础为柔性,将基底压力(与基底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于地基上,验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沉降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条形基础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条形基础1. 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某某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方案,位于某某地区,总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
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直接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施工方案将围绕基础工程的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
2. 基础设计方案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的基础设计方案为条形基础。
基础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a. 承载能力:基础要能承受建筑荷载,并满足地震作用下的地基承载要求。
b. 埋设深度:基础底部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考虑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沉降限值。
c. 基础结构形式:采用条形基础,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和设计。
3. 施工组织a. 项目经理负责本项目的整体施工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监督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b. 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技术方案,并对施工中的技术难题进行协调解决。
c. 施工队伍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施工人员组成,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 施工工艺a.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土方开挖,注意保护建筑周边环境和设施。
b. 基础底部处理:基础底部应平整、无杂物,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c. 钢筋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安装,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和受力状态。
d. 混凝土浇筑:采用搅拌站配送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工艺。
e. 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应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
5. 施工质量控制a.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土方开挖和基础底部处理的监测和验收,确保土方开挖的准确性和基础底部的平整度。
b. 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检测,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骨料、水泥等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c. 对钢筋的安装位置和受力状态进行检测和验收,保证钢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6. 安全措施a. 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第一”,严禁无证上岗,违章操作等危害安全行为。
b.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一、总则1.本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10-2002)。
2.上部结构资料上部为四层框架,层高为 4.5m,框架柱、主梁、次梁、板都为现浇整体式,主梁截面2⨯,楼板厚10cm,柱子截面2⨯,楼4050cm2560cm⨯,次梁截面23080cm屋面活荷载2kN m。
8/①轴线荷载(基本组合)3、结构平面图和剖面图柱网平面图结构剖面图4.地基资料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155ak f kPa =,地基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70ak f kPa =。
根据地质情况,基础室外埋深定为 1.5d m =。
建筑物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本地基基础设计的等级属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的丙级的建筑物范围。
二、决定柱下条形基础底面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一)确定基础梁的外挑长度0l 与基础梁总长。
原则:基础底面的形心应尽可能与上部荷载的合力作用线重合。
()() 3.5(13891463)9.2(18111814) 3.59 5.4 6.710.9681.11A DBC A B C Dp x p p p p M M M M ⨯=-+-⨯+++-=-⨯+-⨯+++-=-681.11681.110.11(1389181118141463)x m F --∴===-+++∑ 假设左边伸出0.5m,则为保证合力在基底形心,右边伸出0.72m ,为了简便计算,暂取左边及右边均伸出0.5m 。
(二)确定基底尺寸,并验算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得承载力。
(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1.按持力层的承载力决定宽度b 。
(先填土再施工上部结构)()ka Fb L f d γ>-⨯∑因为 1.50.5d m m =>,ak f 应当进行深度修正,根据持力层粘土性质查规范承载力修正系数表得:0.3b η= 1.6d η=00.717.00.818.8(0.5)155 1.6(1.50.5)183.74()1.5a ak d f f d kPa ηγ⨯+⨯=+-=+⨯-=(1389181118141463)/1.351.67()19.4(183.7420 1.8)b m +++≥=⨯-⨯取 2.0b m =(考虑地基基础共同工作时边跨处基底反力有所增大)。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班级(专业)土木工程3班设计人Shih一、课程设计题目:《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无筋扩展基础)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四层教学楼基础采用无筋扩展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布置图如图1-1所示,梁L-1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伸入墙内240 mm,梁间距为3.3 m,外墙及山墙的厚度为370 mm,双面粉刷,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⑵工程地质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ak f=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ak f=300kPa。
⑶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士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1所示。
⑷水文地质条件①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②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⑸室外设计地面-0.45m,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⑹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标准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60kN,山墙∑F2K=170kN,内横墙∑F3K=163kN,内纵墙∑F4K=1540kN。
⑺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M7.5水泥砂浆砌标准粘土砖或C15砼,工程位于昆明市内,基础埋深可不考虑标准冻深的影响,但应根据影响埋深的相关条件合理确定基础埋深。
(三)设计内容⑴荷载计算(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若存在软弱下卧层情况)。
⑹绘制施工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详图),并提出必要的施工说明。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说明书要求:计算说明书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建工)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建工)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4-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如图4-2所示。
F 1K =,山墙∑F 2K =,内横墙∑F 3K =,内纵墙∑F 4K =。
⑷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标准冻深为。
(三)设计内容⑴荷载计算 (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 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 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 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⑶设计时间 三天。
二、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荷载计算1.选定计算单元 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取洞口间墙体为计算单元;对无 门窗洞口的墙体,则可取1m 为计算单元(在计算书上应表示出来)。
2.荷载计算 计算每个计算单元上的竖向力值(已知竖向力值除以计算单元宽度)。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GB50007-2002规定d min =Z d -h max 或经验确定d min =Z 0+(100~200)mm 。
式中 Z d ——设计冻深,Z d = Z 0·ψzs ·ψzw ·ψze ;Z 0——标准冻深;ψzs ——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1;ψzw ——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2;ψze ——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3;(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5.0()3(m d b ak a -+-+=d b f f γηγη式中 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知)(kPa);ηb 、ηb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已知);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 3);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 3); b ——基础底面宽度(m ),当小于3m 按3m 取值,大于6m 按6m 取值;d ——基础埋置深度(m )。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背景介绍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中,墙下条形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墙下条形有助于增强墙体的抗震性能,并提供额外的支撑作用。
然而,学习者对于墙下条形的设计与施工常常存在困惑。
本课程将针对墙下条形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教学,帮助学习者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二、课程目标•了解墙下条形的定义、作用和分类;•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理解墙下条形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能够独立完成墙下条形的设计和施工任务。
三、学习内容3.1 墙下条形的定义和作用(预计学时:2小时)•墙下条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墙下条形的作用和优点。
3.2 墙下条形的分类(预计学时:2小时)•墙下条形的常见分类;•不同分类下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3.3 墙下条形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预计学时:4小时)•墙下条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墙下条形的设计计算步骤和方法;•使用计算软件辅助墙下条形设计的介绍和实践。
3.4 墙下条形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预计学时:4小时)•墙下条形的施工流程和工艺;•墙下条形施工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墙下条形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3.5 墙下条形的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预计学时:4小时)•分析墙下条形设计与施工的典型实例;•对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学习评估方式本课程的学习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作业:学习者需完成对墙下条形设计案例的计算和分析,提交设计报告和施工方案。
作业占总成绩的60%。
2.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考察学习者对于墙下条形设计和施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占总成绩的40%。
3.学习参与度:学习者的课堂积极参与度将会在总成绩中有所体现。
五、参考资料1.《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2.《建筑施工工艺与企业标准》3.《墙下条形设计与施工规范》以上为《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大致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将能够全面掌握墙下条形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今后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的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第一部分毛石条形基础设计一、荷载计算外纵墙:取两窗中心线的距离3.3m为计算单元宽度山墙:取1m为计算单元宽度内横墙:取1m为计算单元宽度内纵墙:取两门中心线的间距8.26m为计算单元宽度二、确定基础埋深=2m,内纵墙和内因为标准冻深为1.2m,所以外纵墙和山墙的基础埋深d1=2.6m横墙的基础埋深d2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三、计算各道墙的基础地面尺寸1、基础宽度外纵墙:山墙:内横墙:内纵墙:取b=1.5m2.基础高度外纵墙:取h=1000mm 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山墙:取h=1000mm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内横墙:取h=1000mm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内纵墙:取h=1000mm放大脚所需台阶数:基础剖面图:外纵墙和山墙为1-1剖面图,内横墙和内纵墙为2-2剖面图1-1剖面图图12-2剖面图K平面图布置图:图3 四、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1.下卧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mz经深度修正下卧层承载力设计值为:1a f2.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cz P3. 确定地基压力扩角θ,按持力层与下卧层压缩模量值之比:Es4. 土的自重应力:c5. 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及验算下卧层承载力: 外纵墙:山墙:内横墙:内纵墙:第二部分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土的天然重度为20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N/m2,地下水位在-1.5m处,无侵蚀性。
⑵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为1150kN,弯矩值为210kN·m,水平荷载为71kN。
⑶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可以调整)(f t=1.43N/mm2)钢筋:采用HPB335(可以调整)(f y=300 N/mm2)(三)设计内容⑴确定基础埋置深度⑵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⑶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⑷确定基础的高度⑸基础底板配筋计算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以下仅供参考,不可照抄。
(一)确定基础埋深已知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
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1.6m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5.019291924=--=--=ωωωωL P L I 75.017.18)24.01(8.971.21)1(=-+⨯⨯=-+=γωγωs d e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202.5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162.5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62.5KPa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9.0118)29.01(8.97.21)1(=-+⨯⨯=-+=γωγωs d e 75.05.215.315.2129=--=--=ωωωωL P L I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0.9, I L =0.75,二者均小于0.85。
查教材表4-2 =b η0.3,=η 1.63/63.176.16.07.18117m KN m =⨯+⨯=γ a m d ak a KP d f f 5.193)5.06.1(63.176.15.162)5.0(=-⨯⨯+=-+=γη(三)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1、选定计算单元 取房屋中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计算单元。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墙体。
内纵墙:取任两轴线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
山墙、横墙:分别取1米宽墙体。
2、荷载计算外纵墙:设两窗间的中心线间的距离为3.3米作为计算单元,则: ==∑3.311kk F F山墙:取1米为计算单元宽度,则==∑.322k k F F内横墙:取1米为计算单元宽度,则==∑133k k F F内纵墙:设两门中心线间的距离为n 米作为计算单元,则:==∑n F F k k44(四) 求基础宽度1、外纵墙基础48.1)26.06.1(205.1939.230=+⨯-=⋅-=d f F b G a k γm 取6.1=b m2、内纵墙基础01.2)6.06.1(205.1931.301=+⨯-=⋅-=d f F b G a k γm ,取1.2=b m 3、山墙基础75.1)26.06.1(205.19309.272=+⨯-=⋅-=d f F b G a k γm ,取1.9m4、内横墙基础30.1)6.06.1(205.1933.194=+⨯-=⋅-=d f F b G a k γm ,取4.1=b m (五) 计算基础底板厚度及配筋1、外纵墙基础(1)地基净反力 82.1946.19.230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555.0249.06.11=-=a m , 79.41555.082.1942121221=⨯⨯==a P M j kN.m 13.108555.082.1941=⨯==a P V j kN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先按8b 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拟建场地位于某市市中心区,场区原有建筑现己拆迁。
原定设计方案为四座小高层建筑(详见:基坑开挖场地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现建筑方案修改为五层(第五层为跃式)多层框架建筑,平面布置不变。
框架柱间距为6~7.5m ,基础底面设计埋深为1.4m ,框架中柱设计荷载为900~1000kN ,角、边柱设计荷载为500~800kN (见图1),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0mm 。
基础混凝土材料采用C25,基底设置C7.5、厚度100mm 的混凝土垫层;配筋采用Ⅱ级普通圆钢筋。
设计计算内容:
(1)在不考虑地基处理时,某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底宽度是否满足沉降要求?
(2)若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深度从基础底面以下 4.5m 内),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50kPa ,进行如下设计计算:
1)根据地基强度确定中轴线柱下条形基础(两端为边柱、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 ·m 的力矩荷载)的基础底面尺寸;
2)分别按倒置梁法、弹性地基梁法(可按等截面弹性地基梁)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分布;
3)基础配筋、冲切验算;
4)完成有关计算部分的计算简图、基础配筋图等。
二、地基土的特征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由设计勘察资料得 第一层:
杂填土 3/18m kN m =γ 有上层滞水 第二层:
粘土 3/1.18m kN =γ 093.1=e 第三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 3/1.18m kN =γ 第四层:
粉砂与淤泥质粘土互层3/7.17m kN =γ 有孔隙承压水 地基资料如图2-1所示
三、承载力特征值和基底宽度的确定 已知基础地面设计埋深为d=2.2m
粘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kPa f k 100=
粘性土的093.1=e >0.85,故可查表得,0=b η
kPa
d b f f m d b ak a 6.130)5.02.2(180.10100)5.0()3(=-⨯⨯++=-+-+=γηγη
[2]
中轴线上沿长度方向取1m 为计算单元的线荷载
基底宽度应为m d f F b G a k 54.32
.2206.1307
.306=⨯-=-=γ,取3.6m [3]
四、地基沉降验算
1、计算基础的基底平均附加应力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kN Ad G G 4.1582.26.3120=⨯⨯⨯==γ
基底平均压力kPa A G F P 2.12916.34
.1587.306=⨯+=+=
[4]
基底处的土的自重应力kPa d m c 6.392.218=⨯==γσ
平均附加压力kPa P P
6.896.392.129=-=-=σ,近似取90kPa [5]
n z=10.8m 范围内的计算沉降量mm s i 81.195'=∑∆,相应于z=9m 至z=10.8m 土层的计算沉降量mm s i 77.4'=∆<mm 9.481.195025.0=⨯,满足要求,故确定计算深度n z =10.8m 。
3、确定s ϕ
计算n z 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s
E __
MPa E
A A s n
si
i
n i
E 18.25
.1472
.649.75.381.572.65.372.481.55.339.372.45.377.139.35.278.149
.7)
/(/1
1
__
=-+-+-+-+-+=∆∆=∑∑ [9] 查表(当ak f P 75.00<)得42.132.05
.11
.04.1=⨯+=s ϕ [10] 4、计算最终沉降量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p26页表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200mm ,所以沉降不满足要求。
五、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根据题目要求地基经过处理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50kPa ,两端为边柱、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 ·m 的力矩荷载
1、按中心荷载的公式试求基底面积
中轴线上沿长度方向取1m 为计算单元的线荷载
基底宽度应为m d f F b G a k 1.22
.2201507
.306=⨯-=-=
γ,取基础宽度为3m 所以可以不改变承载力设计值。
2、基础高度的确定
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2/9.11mm N f c = 计算简图如图6-1所示
图6-1
I-I 截面距基础边缘的距离为m b I 3.1)4.03(5.0=-⨯= 验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有 基础的计算有效高度为
为了增加刚度基础高度宜为株距的1/4~1/8,取基础的高度为1000mm
基础边缘高度取300mm ,基础高度取700mm , 有效高度mm mm h 965)351000(0=-=,满足要求 基础尺寸如图所示
六、地基处理后的沉降验算
1、计算基础的基底平均附加应力
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总重kN Ad G G 1422.23120=⨯⨯⨯==γ
基底平均压力kPa A G F P 9.1361
3132
8.278=⨯+=+= 基底处的土的自重应力kPa d m c 54318=⨯==γσ
平均附加压力kPa P P 9.82549.136=-=-=σ
查表(当ak f P 75.00<)得03.15.05
.10.1=⨯+=s ϕ
满足沉降要求。
七、用倒梁法计算内力分布
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距的0.25倍。
即mm 150025.06000=⨯
1、基地单位净反力即
2、求固端弯矩
计算简图如图7-1所示
图7-1
3、求弯矩分配系数
设6EI i =则43.043i 3''=+==BA i i A B μμ
4、力矩分配见表7-1
5、弯矩图和剪力图
八、弹性地基梁法
1、确定地基的基床系数和梁的柔度指数
由经验数值法查表得基床系数3/5000m kN k s = [11] 集中基床系数 kPa bk s 1500050003=⨯=
柔度指数 14
6
165.010
1.5415000
-=⨯⨯=m λ [12] πλ>=43.5L 故属于无限长梁。
1)、第一跨跨中弯矩与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其中x )sin +x (cos e =x -λλλx A ,x e B x x λλsin -=,
)sin (cos x x e C x x λλλ-=-,x e D x x λλcos -=,
x C P M
01=
,x D M
M 02= [13]
7)其他跨及支座处的弯矩可由对称性得。
弯矩图如图所示
九、基础配筋
1) 纵筋计算:
根据倒梁法求得的内力配筋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2/9.11mm N f c = 钢筋采用二级钢筋
2/300mm N f y =
55.0032.0211=<=--=b s ζαζ,可以。
选用17B 20,25338mm A s =
同样的方法算出其他各点所需要的钢筋,详细见表10-1
其中2
1bh f M c s αα=,s αξ211--=,ξγ5.01-=s ,0h f M
A s y s γ=
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小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将 的钢筋通长布置,其他钢筋根据构造截断。
验算通长钢筋率: ,满足要求。
2) 板底横向钢筋计算
根据前面算出的剪力设计值kN V 1.221max =
求弯矩设计值m kN Vb M ⋅=⨯⨯==9.3754.31.2212
1
21 [14]
基础每延米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为:
26
0s 19477153009.0109.3759.0mm h f M A y =⨯⨯⨯== [15]
选配受力钢筋B 16@100,22011mm A s =
十、参考资料: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罗晓辉主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编《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 1]《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17 表2-7承载力修正系数 [ 2]《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16 (2.5)式 [ 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21 (2.11)式 [ 4]《土力学》P67 (3-5)式 [ 5]《土力学》P69 (3-11)式
[ 6]《土力学》P84表3-10均布条型荷载下的附加应力系数 [ 7]《土力学》P94 (4-5)式 [ 8]《土力学》P117 (5-4)式 [ 9]《土力学》P119 (5-10)式
[10]《土力学》P119 表5-3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11]《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71 表3-4基床系数k 的数值法 [12]《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62 (3.18)式
[1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64 表3-2无限长梁和半长梁的变形、内力计算表 [14]《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55 (3.5)式 [15]《基础工程设计原理》P55 (3.6)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