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新人教版必修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塑造地形等方面的作用。
4.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强调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重要?为什么?
-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易懂的概念图和练习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7.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组报告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
-设计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习反思。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学科基础上已具备一定条件,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地球与地图、气候与气象等基本概念,有利于理解水循环的相关内容。
2.在思维能力上,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图表等途径探究水循环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如何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水循环相关知识,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供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干旱或洪涝问题,让学生探讨水循环与这些问题的关联。
3.结合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教学,观察当地水体的分布、流向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德育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1、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3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水体分布,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如此不均匀?”从而引出水循环的概念。
2.通过播放关于水循环的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3.列举生活中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如雨后春笋、河流改道等,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强调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
a.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b.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的短文,字数500字左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他们的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3.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尊重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评判能力。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家长、同学和其他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水循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探讨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环节,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理解水循环对地球水资源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相互关系,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且数量是有限的。

(2) 能说出什么是水循环,会绘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写出主要环节并能举例说明海陆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 学生自学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师生问答、同伴合作通过说、画、指等过程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通过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其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三、教学难点水循环的意义四、知识链接河流补给:河流水的来源。

丰水期:河流水量丰富的时期。

枯水期: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的时期。

蒸腾作用:指水分从叶子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一篇小散文诗,请同学们静下心来,细心聆听。

“它,曾在唐古拉山的冰晶中闪烁,之后融入了山谷中的小溪,跟随小溪流入滔滔的黄河,汇入波澜壮阔的海洋,又在阳光下升到空中,随着风四处旅行,也许它曾闪耀在泽州一中上空的彩虹里,曾在丹河中流淌,也许它曾在九女仙湖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中畅游,在珏山山脚下缓缓流过,也许它曾是林黛玉那多情的泪水,也曾欢呼着摇身一变成为骏马身上的汗珠。

它,还将继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游玩、欢笑。

”(师问)大家认为,这个“它”指的是谁呢?学生回答:水。

是的,就是水。

水,作为生命之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至关重要。

但是,大家真的了解水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水。

首先走进水体类型。

一、水体1、类型(板书)(师问)刚才的诗中,都有哪些水体呢?学生回答各种类型的水体。

课件展示图3.1,水圈的构成(教师升华)大家发现,自然界中的水体类型多样,而且,水量众多,但是对我们人类意义重大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只有2.53%。

自然界的水循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能够说出各种水循环的途径和流程;3.能够分析自然界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自然界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各种水循环的途径和流程。

三、教学难点1.自然界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学习输入1.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海不会干枯呢?”配上一个自然风光图片。

2.让学生展开讨论,自然风光图片所展现的生态系统中的水有哪些场所?其中水是如何流动的,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和变化?3.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描述、绘制自然环境中水的流动过程,然后再给学生一个小组用PPT表述这样一个自然界的水循环场景。

通过PPT展示和讨论,学生更能直观地认识到自然界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课堂互动1.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见到的云和雨的形状,让学生自由表述这种现象,并引导学生说明这种现象是自然界哪一个水循环环节的表现,如蒸发、降雨等。

2.通过互动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的水循环经常伴随着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的加剧不仅会影响自然界的水循环,也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浪费。

3. 课堂巩固1.让学生小组就现代社会中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和种植业的发展改变对自然界水循环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输出一份小组报告。

五、教学方法1.问答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2.组内小组合作并通过PPT汇报反馈,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自然界水循环过程;3.带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散思维,提供自我思考的机会。

六、教学手段1.教师引导;2.自然风光图片;3.活泼的语言;4.PPT展示。

七、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绘制自然环境中水的流动过程,并用PPT展示给其他小组;2.学生能够较好地总结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3.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自然界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设计思想】地理课程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十几年来一直受到重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顺应时代要求,地理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知、情、行、意的形成。

面对地理初中不考、学生不重视的现状,高中地理教师倍感压力。

整个高中阶段呈现出学生地理底子薄、理解难度大、兴趣低下,学生越学不会越不愿意去学。

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整体地理水平不高。

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教学、由课堂主体是教师变为学生是主体。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给我们教师不小的挑战。

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就显得举足轻重。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部分组成。

其中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本节课内容是高中地理教材的理论基础,也是学习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重要基础,因而是重点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必修1第一章已经掌握了水圈的有关知识,对本课题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问题不大。

可能在进行课本中的活动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较困难。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学习水体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规律,能够让学生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运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4.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案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水循环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5.突出反思与评价的作用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同时,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实践性与探究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为其后续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问答、报告、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案例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生动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展示丰富的水循环现象,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使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水文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2.运用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水循环在维护地球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中用水情况,共同制定节水措施,并实施一段时间,记录节水效果。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2.掌握水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学会运用图表、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各环节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能够运用水循环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水文现象。
-分析和解读与水循环相关的图表、数据等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地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收集并分析所在地区的水循环数据,如降雨量、河流径流量等,撰写一份分析报告,探讨该地区水循环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4.阅读一篇关于水循环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科学文章,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5.参与一次关于水资源的社区调查或实践活动,了解当地居民对水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情况,调查水资源保护现状,并提出至少三条合理的水资源保护建议。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开展课后辅导和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宽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如雨水的形成、河流的流向、冰川的融化等,让学生对水循环有直观的认识。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应用等方面,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水循环现象的深度思考。
4.深化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水循环的奥秘。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表、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水循环过程,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难点。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所提交的作业内容充实、准确。
2.作业要求字迹清晰、表述清楚,注意遵循学术规范,避免抄袭。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技术手段,如GIS、虚拟现实(VR)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教学内容: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水循环知识,如蒸发、降水等基本环节。
(2)提问:“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水循环过程中的计算方法、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掌握降水、蒸发等环节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过程。
教学设想: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组织现代技术手段的操作培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GIS等工具。
4.针对课堂所学的水循环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撰写一篇短文,阐述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自然界的水循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各个要素;3.学会分析水循环的形式、影响及其保护。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教学内容1.水循环概述;2.水循环的过程和各个要素;3.水循环的形式、影响及其保护。

2.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2.课堂讨论;3.案例分析;4.课外阅读;5.实地考察。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水循环的过程和各个要素1.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各个要素,并且辨别每个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2.老师对每个要素进行简单分析,结合学生平时的观察描述,让学生认识到每个要素的作用、意义和相互联系。

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水循环的形式、影响及其保护1.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给学生展示,讲解不同形式的水循环并分析其影响和重要性。

2.针对水循环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要求他们阅读相关研究报告,学习水循环的影响及其保护策略。

3.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水循环,实际探索和发扬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地理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及注意事项1.教学效果评价1.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水循环理解能力、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各个要素的能力、水循环的影响及其保护策略的能力。

2.经过学习后,学生能够理解并陈述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要素,并通过阅读、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对自然界水循环的认识。

2.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讲解时,要善于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2.教学应注重互动,让学生理解、思考并发表个人看法,同时防止学生对概念的固化。

3.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强化实践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良好、积极参与,但在实际环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学生的实践操作较少。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空间分部及水体的各种类型、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分析水循环示意图中,掌握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学习水的相互转化规律,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学习水循环,学会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能自己概括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到自然界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学会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2)通过学习认识水循环的客观规律,结合生活,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相互转化规律2.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课型】综合型【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我们第一章学习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学生回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关于大气圈的知识,本节课进入新章节关于水圈的知识。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三、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翻开54页课本,阅读第一第二段,思考下水圈由什么构成?水的存在形式,空间分布以及陆地水体的类型,在课本找出答案。

[板书]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学生回答]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存在。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才存在。

[提问]那同学们知道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是哪几种吗?[学生回答]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讲述]对的。

地球上的水体主要包括这三种,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的96.53%。

陆地水次之,仅占3.47%。

大气水最少。

在图3.1我们也可以看到出来。

[提问]其中陆地水体的类型是?[学生回答]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在小组合作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与评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其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同时,我将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提高其地理学科素养。
3.小组合作寓教于乐: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与水循环相关的任务,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
4.总结归纳画龙点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果。
5.作业小结注重实践:本节课布置与水循环相关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我还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城市化进程等,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的小组讨论环节,我将提出一系列与水循环相关的问题,如“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提高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第3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3章第3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2.知识讲解:运用多媒体、动态模拟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循环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循环在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运用GIS等技术手段,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小组讨论:针对水循环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影响水循环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3.如何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描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相互作用。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2.图文并茂,表达清晰,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3.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内完成,以电子邮件或纸质版形式提交。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自然规律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如瀑布、河流、湖泊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3.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水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十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 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 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 ”)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 “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 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 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 形成各种水体,构 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 “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大气水(河流水 湖泊水地表水J 沼泽水 土壕水 生物水 <冰川水 地下冰【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 关系。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4.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观察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过程的能力,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如“水循环过程中,哪些环节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生运用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安排学生进行GIS软件的操作练习,分析某一地区的水循环状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开展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地理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五)总结归纳
在此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1.回顾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水循环的概念、过程、作用等知识点。
2.知识梳理: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梳理。
3.情感升华:强调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通过分析我国某地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6.强化课堂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3
3.分析题:提供一些地理图表、数据,让学生分析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实践操作:设计水资源调查、评估等实践操作题,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回顾所学内容: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关于水循环的知识,巩固记忆。
2.梳理知识体系:将水循环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应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水循环的概念、阶段划分、影响因素等展开讨论。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水循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共同提高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某一水循环实例,如家庭用水循环、农田灌溉水循环等,撰写分析报告,阐述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设计一份关于水资源调查问卷,包括水资源利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验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后彩虹、河流蜿蜒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好奇心。
-通过故事讲解,如大禹治水等,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点的记忆。
2.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互补不足,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阐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相互联系的水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学习作铺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规律,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

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第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掌握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详细)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详细)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②课前布置活动题:黄河的断流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四、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五、课时安排:1节课六、课型:授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板书】一、相互联系的水体【自学探究1】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幻灯片4和5)。

答案: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分布);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板书】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自学探究2】阅读课本P54图3.2,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必修1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旨在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气象、地质、生态等多个领域,对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以实际教学为例,设计了一堂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课堂教学。首先,我通过引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我还设置了“水分蒸发实验”和“雨水收集利用实践”两个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同时,我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活动,承担关爱地球环境的责任。
5.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同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互相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循环过程。
3.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导学一、课标解析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海洋水是最主要的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自然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动力:、重力能等水循环的环节:、、、、下渗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表形态。

三、典题解析[例1](03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请回答下列两题:(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

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

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

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例2](03全国文科综,36)读图,甲地年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

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为。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解析:(1)首先确定图示中的范围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和中亚东部。

这是答题的关键。

(2)该地区以北、以西地形以平原为主,因此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中亚地区。

(3)甲地位于天山山脉迎风坡,故降水右达680MM。

(4)丙河地处内陆,其补给主要靠高山冰川和甲地区雨水补给。

(5)乙湖为内陆湖,应属咸水湖,湖泊东西狭长,注入湖泊的河流分布在西部,因此西部盐度较小,东部盐度较大。

答案:(1)夏雨水、高山冰川融水(2)大西洋、北冰洋海洋水汽进入山区,由于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

(3)东部乙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注入淡水对东部地区影响小,盐度偏高。

西部地区因有丙河大量淡水注入,因此盐度较低。

(4)哈萨克斯坦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多的水体是()A、冰川B、海洋水 C地下淡水 D大气水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A)A河水 B 冰川 C井水 D湖泊水3、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大气运动 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4、对长江、黄河水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B、只参与陆上内循环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上内循环5、下面关于水源补给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经1998年的洪水证明已完全丧失。

B、中亚咸海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6万KM2快速缩减到目前的不足4万KM2,这表明这里气候正在变干,降水越来越少。

C、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融化后水量较少,不能算是河流的补给。

D、陆地各种水体不断运动更新和和转化,所以一般河流的补给来源往往不只一种,而有多种补给来源。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43%,据此回答6-7题6、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强的原因是()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量显著增加B城市化进程与径流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运河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面积增加7、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A城市清洁用水需求量会相应增加B城市地表的蒸腾数量会相应减少C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相应增加D城市河道发生积水的频率会相应增加8、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2005广东)图3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1题。

9.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10.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D.年径流总量大(二)综合题11、(广东综合)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

地球上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请回答下列各题(1)水在植物生活活动中的意义是①②③等功能。

(2)在全球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和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3)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缺水,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采取植树种草的措施,因为森林和草地具有保持水土、和的作用。

12、(2004广东)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 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

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的地区属于:(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五、能力提升(一)选择题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

回答26-27题。

图 9(2004江苏卷)1.图9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

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

读图判断。

(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南向北流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2.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2004江苏卷)A.加快地面沉降B.保护地下水资源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东北三江平原B.浙江南部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2007江苏)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7-9题。

5.a 位于(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6.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二)综合题7 .“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直线的一端加绘箭头以正确表示水循环过程。

(2)写出图中名字母代表的水循环。

环节的名称:A ;B ;C ;F ;G 。

人类修建水库工程影响的是环节。

(3)选择左上图中的字母填入右上图中相应的方格内,以正确表示海陆间大循环过程。

(4)海陆间大循环的重要性表现在。

也能在这一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的水循环类型是。

(5)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南水北调与(环节)最密切。

(6)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8.2002年12月27日,我国南水北调东红线工程正式开工。

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a)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人类活动对施加的影响。

b)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c)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落石出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河、河、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六、课后学习反思参考答案课堂练习1.C 2.A 3.A 4.D 5.D 6.D 7.C 8.B 9.C 10.C11.:(1)①有利于新陈代谢各种反应的进行②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③有利于维持植物体内的温度(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3)涵养水源调节气候12. (1).BD (2).AD (3).AD (4).CD (5).BD能力提升1.C 2.B 3.A 4.B 5.A 6.D 7.(1)图略(2)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F (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BCFHGE(4)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5)F (6)C8.(1)地表径流(2)京杭大运河(3)海黄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