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生政策变迁的多源流分析
中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多源流理论分析
中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多源流理论分析作者:李宁韩浩来源:《高教探索》2013年第06期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在短时间内实现的规模上的跃迁不是高等教育自组织演化生成的,而是高校扩招政策的直接产物。
基于多源流理论进行分析,发现中国高校扩招从学术问题上升到政策问题。
其是由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形成的问题源流、政府与学术界的不同主张形成的政策源流以及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流意识倾向所形成的政治源流汇合共同促成的,而国内经济低迷和学者谏言是开启扩招政策之窗的催化剂。
关键词:高校扩招;有限理性;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中国高等教育突破高等教育自身特有的规律,通过规模扩张,飞速驶入了大众化阶段,伴随而来的是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大学生就业难等突出的社会问题。
高等教育的历史问题、现实问题和价值问题构成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域。
要求解当今谜题,还要从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入手。
高等教育大众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15年的时间。
它已不仅仅是学者关注的学术命题,而日渐成为研究现阶段中国一切高等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初始条件。
无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作为学术命题而存在,还是作为研究背景而存在,一个基本的事实便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乃政府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催生的结果。
笔者试图透过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高校扩招政策的形成过程,以再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特点,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中国学术界在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时十分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就业等由高校扩招政策所引致的后续效应。
一、多源流理论对于分析高校扩招政策的适用性多源流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由美国学者约翰·金通等人提出并逐步完善的一种决策过程理论。
它以研究模糊状态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为目标,主要用来描述大学和国家、政府这类复杂组织的决策环境。
多源流理论认为政策过程由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三个独立的源流组成。
高职扩招政策议程的多源流理论分析
高职扩招政策议程的多源流理论分析作者:邵琪, 张义民来源:《职教通讯》2022年第09期摘要: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高职扩招政策议程发现:问题源流的主要内容是缓解就业压力、调整我国劳动力结构,推动高职扩招政策议题聚焦;政策源流的核心要素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为高职扩招政策提供合理性基础;政治源流的关键环节是公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要、政府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追求,这两方面相互契合,形成高职扩招政策的合法性依据。
而“职教20条”的颁布为高职扩招政策之窗的开启奠定了基础,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三源流力量耦合的推动下,高职扩招政策得以落地实施。
关键词:高职扩招政策;政策议程;多源流理论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贵州—东盟职业教育深度合作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B077)作者简介:邵琪,女,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贵州省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张义民,男,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9-0041-06高职扩招政策给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能够为我国低技术技能人群提供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适切的教育机会。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新时代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继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要求之后,高职扩招政策依然延续,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明两年職业技能培训3 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随之,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多源流分析课程
Id最en后t形it成y 政策建议目录。
国民情绪; 利益集团的争夺行动; 行政和立法上的官员换届。
“政策之窗”
01
政策企业家:积极寻求问题, 从而将自己支持的政策方法 与问题结合起来,变成真正 的政策。政策企业家的地位 及其采取的战略直接影响到 他们能否抓住机会开启政策 之窗。
4.研究发现(续)
不同的政策行动者的影响。理论上,每个州中都会有1-2个关键人物扮演了决定性角色。在阿肯色州,一个立法 者几乎独自一人将分权问题放到了政策议程的显著位置。在夏威夷州,一位大学校长扮演了关键性角色。在伊利 诺伊斯州,州长和代理州长是重要人物。三个州的州长都通过积极作为或消极作为影响了政策议程设置,虽然有 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要这么做。
第一,全州第一次学生基础能力测试:少数民族学生成绩低。
(教育董事会采用多元文化政策,而教育厅则采用毕业生标准政策)
第二,被修正的多样化政策进入政策领域。
(1997年7月,教育董事会召开了特殊会议来讨论多样化政策修正案及 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第三,Minneapolis Star Tribune发表了卡斯顿的反对多样 化政策的文章。
一、背景
多元文化课程的进展
明州的教育治理结构及其近年来的变迁
制定教育政策的三个机构:隶属众议院和参议 院的教育委员会(立法机构)、全州教育董事 会(准立法和准司法机构)、州教育厅(行政 机构)。
2. 方法
3. 案例研究 4. 文献分析(法规、多样化政策草案、备忘录、董事会会议记录、听证会上的证词、围
绕多样化政策的新闻报道)
5. 深度访谈(7名教育董事会董事、教育厅官员、2位立法者、2位期刊界人士)
浅析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现状及可行性
对未来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政策调整:政策制定者将根据社会需求 和教育目标调整外国语保送生制度,以 更好地满足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选拔方式改进:未来选拔方式将更加注重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同时将更加 注重公平性和透明度。
培养模式创新:未来外国语保送生制度将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 流能力,同时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结论与展望
对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总结
总结: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意 义与价值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及改进方 向
政策建议:如何进一步完善该 制度
结论:外国语保送生制度具有 积极意义和价值
对改进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建议与措施进行归纳
完善选拔机制: 建立更加科学、 公正的选拔机制, 确保选拔出真正 具有外语天赋和 潜力的学生。
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个 人和社会的影响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外国语保送生制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增 强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外国语保送生制度为学生提供了与外国学生交流的机会,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语言运用和沟通技巧。
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现状及可 行性分析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背景与现状 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意义与价值 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外国语保送生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改进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建议与措施
添加章节标题
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背景与现 状
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为了选拔优秀的外语人才,提高国家外语水平 发展历程:从单一的外语专业到多语种选拔,从高校自主招生到国家统一考试 现状:选拔标准不断提高,选拔方式多样化,选拔人数逐年增加
研究称城市考生保送大学机会系农村17倍
研究称城市考生保送大学机会系农村17倍 2012年05月28日04:00 中国青年报保送生正成为中国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的一个重要生源渠道。
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公示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微博)、上海交通大学(微博)、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拟录取保送生比例占本科生招生计划的10%以上,其中中国科技大学比例更是超过20%。
“超级中学”对国内排名靠前高校的垄断优势依然强大。
各省(区、市)公示的保送生数据显示,河南、山东等都出现了一所中学垄断全省近一半保送生的状况。
湖南保送至北大、清华的学生一共72名,除3人外,其余全部来自湖南省四大中学名校。
保送生跟自主招生不一样,除极少数省份外,保送生可以免于参加高考而直接升上大学,而自主招生考生必须参加高考,录取时一般可降低20~30分提档(上海部分高校将高考成绩作为参考)。
因此,保送生作为高考之外的特别渠道备受关注。
尤其是保送生制度在一些地方曾一度沦为“选官不选民,选良不选优”的升学腐败通道,声誉曾受到极大损害。
2001年,教育部曾对保送生制度进行重大调整,将全国的保送生计划由两万人缩减至5000人,并加强对保送学校的资格认定,严格保送标准,保送生问题因此得以大为缓解。
然而,从“阳光高考”网公示的数据看,保送生制度仍有值得审视的地方。
有的高校5个新生中就有1个是保送生数据显示,2012年,在保送生拟录取名单上,北京大学有662人,浙江大学(微博)590人,清华大学537人,上海交大438人,中国科技大学428人,5所大学排在了招收保送生最多高校的前5位。
由于保送的目的是“推优”,因此,国内综合排名靠前的高校,也往往是招收保送生最大的高校。
除上述大学外,复旦(微博)大学有271人,武汉大学(微博)158人,南京大学(微博)135人,中山大学(微博)97人,西安交通大学(微博)89人,华中科技大学(微博)81人。
从计划招生人数看,2012年,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国科大依次为3495人、3372人、3850人、1800人,如此算来,保送生占这些高校生源比例都超过10%,其中,中国科大最高,占23.8%,保送生人数超过新生数的1/5。
保送生政策解读:进入大学的“捷径”?
保送生政策解读:进入大学的“捷径”?作者:学业有方来源:《求学·文科版》2020年第02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当前高中生有多种进入大学的路径,但是高中生和家长普遍对升学的要求及这些路径的适用性不够了解,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准备时机。
保送生是特殊类型招生中唯一不需要经过高考的,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统考对人才选拔的不足,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文将对保送生政策进行解读,分析各升学路径的适用范围、政策趋势,并给出规划成长的建议。
一、什么是保送生?保送生是指由某些中等学校推荐保送,经有关普通高等学校考察同意,免予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而直接录取入学的学生。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需要参加高考,直接上大学的学生。
二、类型解析:如何成为保送生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规定,保送生的类型共有以下四种:优秀运动员、公安英烈子女、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
1.优秀运动员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有关事宜的通知》中,规定运动员免试的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无严重兴奋剂违规记录;(2)符合2020年高考报名条件,并取得生源所在地高考报名号;(3)运动成绩优异,能够满足以下任一条件:①被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②被授予足球、篮球、排球、田径和武术项目运动健将称号;③参加指定项目和竞赛,取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成绩,并被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这类保送生能就读哪些专业呢?通知规定,符合条件的运动员可免试进入高等教育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体能训练、冰雪运动)就读。
如果申请就读非体育类本科专业,应参加2020年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课考试,由高校自主划定文化成绩录取控制线。
多源流分析框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可复制)
2010年第6期下旬刊·总第460期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主要包含四个核心概念,即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和政策之窗。
从这四个概念入手对广州市的“禁摩”政策过程加以应用分析。
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的存在以及“政策之窗”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以“多源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剖析中国政策过程具有一定适用性。
“政策之窗”的打开需要问题源流、政治源流和政策源流的共同存在。
但同时,该理论作为源于西方的公共管理政策分析的工具,应用于分析中国特有国情、政治制体和管理体制下出现的具体问题时,其对政策过程的解释力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笔者认为,所谓政策过程理论,是指政策研究者基于一定的经验事实,在一定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某个或多个维度对政策的逻辑过程或过程中的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形成的一组本质上相互联系的概念或命题,以及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框架体系。
西方已经发展了许多较为成熟的政策过程理论,而其中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多源流分析框架和支持联盟框架属于较有代表性的三种。
一、多源流分析框架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分析主要讨论了议程的建立和备选方案的产生问题。
他所采用的是对组织选择的科恩-马奇-奥尔森(Cohen-M arch-Olsen)“垃圾桶模型(garbage can model)”1的一种修正形式。
金登认为,议程的建立和备选方案的产生中存在着三条过程“溪流”(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和一个“政策之窗”。
问题、政策和政治这三条过程溪流主要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它们各自都是按照自己的动态特性和规则发展的。
这些分离的溪流往往在某些关键的时候汇聚在一起。
解决办法与问题连接起来,而且他们二者都与一些有利的政治势力连接起来。
而这种连接只有当政策之窗(policy windows)———竭力提出最得意的政策建议或关于问题的想法的机会———打开时,最有可能出现,或者是他们促使其特殊问题受到关注的机会。
多源流内容分析
以多源流理论来看医疗卫生改革“关于政策制定过程,一些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理论解释模式已经产生并被广泛运用,如金登的多源流模型解释了在模糊性条件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金登的早期模型假设整个政策系统只存在三种源流,即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
其中,政治源流包括三个因素: 国民情绪,压力集团的争夺行为和行政立法或立法上的换届。
”二、医疗卫生政策改革的问题界定: 争论与政治1) 医疗卫生费用失控,费用负担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是负担不堪重负。
2) 医疗服务系统的交易行为及其效率问题。
3) 医疗保险覆盖问题及其公平性问题。
问题的界定具有高度的主观性,这与医疗卫生改革的成本与收益预期紧密联系。
三、观念、技术可行性与政策工具选择空间1) 价值观念对政策工具选择空间的约束公众与政治系统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即使政策共同体内部不同党派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明显的分歧2) 政策工具选择的目的性与技术可行性3) 传统知识的角色与路径依赖四、政党、利益集团与医改政策制定的政治逻辑( 一) 党派竞争与国会在医改政策制定中的权限配置( 二) 利益集团( 三) 医改政策制定的政治逻辑1, 政党分歧还具体体现在政策辩论中策略选择的证据( 如效果预期或依据) 及其价值主张上2, 共和党对医改的优先目标是控制医疗卫生总费用支出3, 两党分歧集中体现在对于不同政策工具选择的偏好以及对于特定政策工具的潜在效果预期的判断分歧上4, 合法性和中期选举的挑战五、政策窗口、多源流汇集及其对民主运转的含义唤起公众与媒体舆论的响应软化强大利益集团的阻力和潜在的反对强度争取党内的支持与对共和党施加压力和调解机制不仅大大扩大医改思路在国会和社会的影响力,而且也扩展了医改方案在国会内部活动政治支持的基础。
保送生制度该不该废除
出保送是有条件 的 ,而这些条件与 学 生的资质具有名义的相关 性。2 0 1 4年
竞争 , 要与保 送生的制度竞争 , 机会就 会相 当有 限。 此外 , 即使是 中西部的优
秀学生 , 也 必须 首先为当地的教 育、 经 济相 对落后埋单 ,然后才 能与东部 的 普通学生竞争 ,而保 送生制度却在这
人, 其中省级优秀学生 4 4 2 人, 外 国语
学校推荐 生 2 5 2 0人 , 国际五项学 科奥
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员 2 5 0人 。显 示保送生总数较上年有 所上升 ,全国
保送生的总量仍然 比较 大 ,也说 明是 否废除保送生制度尚处在 摇摆状态 。
优质教育资 源还 是学生数量都 会集中
普通高校依据 自身优 势发展所需 要的
据阳光 高考 招生平 台 2 0 1 4年 显示 的
。
全隐瞒关键 内容 ; 审核环节 真伪不分 , 明知有假却 招架不 住掌权者多次 打招
呼 ,高校 为了眼前小利放弃招 生质量
数据 , 全国 2 3个 省份 有保 送生 , 总数 达到 2 8 1 3人 。高 考大 省厂东 以 2 8 6
个保 送名额 稳居保 送 生输送 量榜 首 ;
北京 、上海的保 送生比例也在全 国位 居前列 ;安徽与 山东 的高考报名人 数
相当 , 山东 的保 送人数是 安徽的近 3 5
标准 。 多年来保送生制度的诸多漏洞 ,
业 内人都心 知肚明。之所 以还 要维系
这项 招生制度 ,主要原 因是相 关当事
个基 础上又添上一个台阶。 保送过程由于缺 少客观 、 ̄ U , V f的
最常用 的名义是优秀 生、 奥赛 生 、 外语
生 ;但又在 很大 程度上受到 非学生资 质 因素 的显 著影响。全国城市 尤其是 大城市 中 ,具有 保送资格 的学 校无疑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推免生生源质量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推免生生源质量
王帅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6(000)033
【摘要】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的多项新政给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作者对所在学校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对推免生政策改革以来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推免生生源质量的对策.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王帅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上海 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改革推免生选拔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
2.新形势下西部高校如何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3.追踪选拔后的学习质量:硕士推免生与考研生的学习经历比较——基于南京大学的案例分析
4.推免新政策对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及培养质量的影响以及对策思考
5.基于高质量创新人才遴选推免研究生的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保送生相关政策
高校保送生相关政策
高校保送生政策是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选拔具有特殊才能和优秀表现的学生,免除高考直接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的本科生。
以下是高校保送生政策的相关信息:
1.保送资格条件: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规定,中学生学科奥林
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人员具备高校保送资格。
高校可以从上述人员中招收保送生,其中公安英烈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
2.保送录取程序:具备保送资格的考生应向有关高校或部门提出
保送申请,提交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和综合素质档案,经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部门审核后,由高校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确定录取名单,报省级招生机构办理录取手续。
3.政策调整: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保送生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
和改革,逐步完善了选拔标准和录取程序。
同时,加强了对保送生招生的监管和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了招生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保送生政策可能因地区和时间而有所不同,建议考生和家长关注当地教育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以便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同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甄别虚假宣传和违规操作,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异地高考政策分析及困境破解
由于城 市化 进 程加 快 ,越来 越 多 的随 迁子 女 涌 入 城市 。随迁 子 女在 流 入 地接 受义 务教 育 之后 ,不 得 不返 回其 生 源 地参 加 高 考 ,这一 规 定 带来 了一 系 列社 会 问题 ,因 此 ,社会 出现 不 同 的呼声 ,促 使 政 府 不 得不 就 异地 高 考 问题 出 台相 关 政 策 。总 体 而 言 , 异 地高 考 政策 的颁 布 与发 展 经过 了 三 大 阶段 【l】。第 一 阶段 ,初 步关 注 阶段 。2O世纪 9O年代 ,高 考 移 民 这一社会现象开始引起08年 两会 期 间 ,这 一 问 题甚 至 被 提上议 程 。第二 阶段 ,政 策酝 酿 阶段 。从 2010年 开 始 ,教 育部 逐 步将 异 地 高考 问题 列 入 政 府 教育 改 革 与发 展 日程 ,尝试 在 重 庆 、山东 、湖南 等 地 区 开展 改 革 试 点 工 作 ,在 这 些 试 点 工 作 的 基 础 上 ,教 育 部 才 开 始思 考 如何 在 北 上广 等 城 市进 行 推广 与 尝 试 。 第 三 阶段 ,政 策正 式颁 布 阶段 。2012年 8月 30日, 国务院办公厅 转发 了教育部等部 门《关 于做好进城 务 工 人 员 随 迁 子 女 接 受 义 务 教 育 后 在 当地 参 加 升 学 考试 工作 的意见 》(以下 简 称意 见 ),这 一 意 见 要 求 全 国 各 省 市 在 2012年 底 之 前 出台 随迁 子 女 异 地 升 学 考 试 方 案 ,随 后 ,我 国各 个 省 市 先 后颁 布 异 地 高考 方 案 ,逐 步 按 照方 案 内容 落 实 异地 高 考 改 革 措 施 。
· 36·
政策变迁动力的理论分析_柏必成
[收稿日期]2010-06-02[作者简介]柏必成(1982 ),男,河南省漯河市人,管理学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2010年9月第26卷 第9期学习论坛TR I BUNE O F STUDYSep 2010V o l 26 N o 9政策变迁动力的理论分析柏必成(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对政策变迁动力的分析是一种解释性的研究,可以对理论的建构有所贡献。
借鉴倡导联盟理论、多源流理论和间断均衡理论等主流的政策变迁理论,在明确影响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之后,通过对政策变迁动力因素的分类以及探讨它们对政策变迁的作用机制,可以构建出一个较具综合性的政策变迁动力分析框架,有助于人们对具体政策领域内政策变迁原因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政策变迁;动力;政策变迁理论[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10)09-0050-05 对于一个具体政策领域的研究,应具有历史的视角,通过考察一个领域内政策的长期发展变化情况,我们才能把握某种规律性,以对历史进行检视,对未来作出预测。
因此,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之外,政策变迁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对政策变迁的研究,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如对政策变迁轨迹的研究、对政策变迁动力的研究、对政策变迁速度的研究、对政策变迁频率的研究等。
其中对政策变迁动力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正是基于这种研究,才会促进政策变迁理论的构建。
自从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展政策变迁的理论研究以来,学术界已形成了几种主流的政策变迁理论,诸如倡导联盟理论、多源流理论和间断均衡理论[1]。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政策变迁的原因和动力,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在借鉴三种主流的政策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更具综合性的政策变迁理论框架。
而理论框架的构建应遵循一个什么样的过程?美国学者莱斯特(Ja mes P .Lester)和斯图尔特(Joseph Ste wart ,Jr .)认为,政策理论的发展遵循的是从发展概念到构建、检验、综合与修正模型的路径[2]。
初中保送生制度
初中保送生制度引言: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初中保送生制度是一项旨在选拔优秀学生,为其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的政策。
这一制度既有利于激励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升学的机会,也能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探讨初中保送生制度的背景、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背景初中保送生制度源于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早期的教育体制中,学生基本只能依靠高考来决定升学的机会。
然而,高考的制度既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特长和潜力。
因此,保送制度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为优秀的初中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途径。
二、意义1. 选拔优秀学生:初中保送生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并选拔出优秀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各个学科上表现突出,拥有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值得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培养和开发。
2. 个性发展:保送生制度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优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对于传统升学方式,保送学生可以更为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特长领域。
3. 竞争激励:初中保送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这一制度,学生们知道只有在学业上取得突出的成绩才能够有机会成为保送生,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非常有益。
三、问题与挑战然而,初中保送生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1. 不公平性:保送生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公平性的问题。
由于各地对于保送生的选拔标准不统一,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也有可能影响到保送的结果,这可能引发舆论关注和不满情绪。
2. 评价体系:现有的保送生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评价保送生时,学科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才艺方面的发展。
应该引入更多的非学科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
3. 压力过大:初中保送生制度可能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升学压力。
有些学生为了追求保送名额,不断加重自己的学习负担,过度竞争可能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慈善事业政策变迁的渐进主义——多源流理论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各方慈善力量迅速壮大,社会对慈善的理解和认知明显得到提升,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纷纷涌现,在各公益领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慈善事业的推动仍面临着政策和法规建设的不完备、监管手段的不完善、慈善活动的规范化不足、社会支持环境的匮乏,以及社会救助工作的对接不紧密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危机事件的频繁出现、公众舆论的力量、专家学者的呼吁倡导一次次影响政府对慈善政策的调整进程,有关慈善事业的多项政策法规出台,助推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前行。
一、理论基础:渐进——多源流理论随着我国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的复杂度日渐增加,单一政策分析视角无法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政策变动问题,“综合模式”逐渐被人们关注。
在我国的政策决策机制下,政策的更替和单一政策源流的演变中都存在渐进主义的影响,有学者将多源流理论和渐进主义理论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政策理论分析框架,而慈善政策的构建过程同样是一个逐步递进、由不同源流互动博弈并最终达成妥协的动态过程。
立足于我国多元且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新时期的慈善机构政策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无法避免受到之前政策的影响,是对之前政策的延展,显示出递进性和连续性的特色;二是其构建过程基本上是问题、政策、政治三个主要源流的相互博弈和妥协,最后实现三流合一,使得政策之窗得以开启。
因此,本文运用渐进——多源流理论分析中国慈善政策的构建过程,以有限的理性和协调The Incrementalism of Chinaʼs Charity Policy Changes — Analysis Based on the Multiple Streams Theory□ 文秀/邬卫东By: WEN Xiu / WU Weidong稳定的政策目标为核心考量,全方位审视新时代的中国慈善政策构建过程中的决策策略以及其逐步适应的特性。
二、慈善事业政策的发展与变迁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到强烈的意识形态影响,我国对慈善事业的理解是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从1954年至1980年的近30年里,我国并没有出现任何志在从事和发展慈善事业的组织,因此慈善组织的发展相当滞后,整体政策立场偏向于整顿、排斥和禁锢。
机会之窗何以开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多源流理论分析
2023年第4期(总第142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收稿日期]2023-01-01[作者简介]黄昕仪(1999—),女,福建泉州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
机会之窗何以开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多源流理论分析黄昕仪(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成功开启机会之窗并实现政策扩散。
本文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运用金登的多源流理论,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适用于本土化分析的整合分析框架,分析阐释“改革之窗”的成功开启。
研究发现,“最多跑一次”改革之窗成功开启并推广,与三源流相互作用和环境、关键人物的推动有重要关系,并具有中国政策议程构建的特色。
[关键词]多源流框架;“最多跑一次”改革;政策之窗[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566(2023)04-0049-07一、引言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基于人民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的全方位改革。
2018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对浙江经验给予肯定并建议将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通过实践探索,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从初期的便民利民,方便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民主法治等全方位领域[1],从浙江经验推广到全国,引起了学界充分关注和探讨。
在中国语境下,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改革如何顺利进入议程还有待进一步深究。
金登的多源流理论已指出通过三条源流的融合以及政策企业家的促成下有机会打开政策之窗,通过多源流理论可以探析特定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过程以及内在逻辑。
但显然来自西方的多源流分析理论并不能直接套用于中国本土政策议程分析,因此,在分析解释中国情境下的政策议程时,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对分析框架进行进一步修正。
本文通过回顾多源流理论以及应用多源流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提出可能适用于本土政策分析的整合性框架,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案例,阐释改革进入政策议程的过程和内在机制,并得到一定启发。
公共政策学中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问题在社会四处漂流,但不就是所有得问题都能够得到政策制定 者得关注从而上升到政策议程,只有当“各种问题开始引起政府内部 及其周围人们得关注”得时候才能被识别。
就政策流来说,”有一个其工作重心就就是要产生政策建议得政 策共同体,构成整个共同体得人员包括专家与官僚、规划评估方面得 人员、预算部门得人员、国会得办事人员、学者、压力集团以及研究 人员。她们各自都有自己最得意得想法或自己得打算;她们在这些政 策共同体中四处散发自己得思想。在这种选择过程中,有些思想政策 建议得到了重视,而另一些思想则被抛弃”。
(3)伊利诺伊斯州高等教育得分权化
• 改革前得状况:高等教育得结构比较复杂,包括4个州立多校 园大学董事会,一个社区学院系统,一个私立学院系统,以及 一个州协调委员会。改革就是期望废除两个多校园董事会, 其中一个叫做Board of Governors(治理5个校园),另一个叫 做Board of Regents(治理3个校园),取而代之得就是为两个 系统8个校园中得7个建立校园董事会。
等教育重组织得法案通过。
(2)夏威夷州高等教育“重构”
• 改革前得状况:美国管制最严得公立大学系统。赋予大学自 主权得提案曾在1950、1968、1978年得立法会上无疾而终 。
• 1997年,夏威夷大学得校长肯尼斯·摩得梅尔在她任期得第 四年,再次提出要建立大学与政府得“新型”关系,但就是政 府官员们对此几乎毫无兴趣。
• 副州长卡斯达得“失言”
卡斯达在西伊利诺伊斯大学所在地演说中得“失言 ”;废除统一董事会;卡斯达与埃德加达成共识。
• “州长高等教育任务工作组”得成立
1992年1月立法大会拉开帷幕;4月州长宣布成立高等 教育任务组;6月工作组提交报告;废董提议在众议院遭民 主党强烈反对;1994年11月,共与党人当选州长,改变了党 派力量,分权法案通过。
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多源流理论分析
《江东论坛》2009年第一期(总第94期)摘要: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已于2007年8月进入正式的试点阶段。
这一政策的出台是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发展和变迁过程中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运用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对这一政策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行考察,从政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入手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是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推动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同时,要推进和完善这一政策必须形成政策执行的合力。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分析多源流理论自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来,为了保障广大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教育机会,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的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开始试点,并于2000年在全国全面推进,但是2003年因第一批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率较高而陷入了困境。
虽然自2004年以来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高校学生贷款需求与供给的非均衡状况仍不断强化,特别是广大地方高校学生贷款难的问题极为突出。
为了走出困境,中央把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作为一项重要举措,从2007年开始,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正式启动这一政策的试点。
一、多源流分析模型及其评价在政策科学发展的早期,学者们受理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影响,认为社会问题是客观和显而易见地呈现在决策者面前的,公共政策制定就是由决策主体本着最优决策的目标,通过理性的“计算”对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具体问题进行体察和认定并将其提上议事日程,最终形成政策产出的过程。
随着政策科学的发展,理性主义研究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学者们多认为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政策制定并不是决策主体可以进行理性计算的,事实上政策制定是在一种模糊状态下,由于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推动的。
多源流理论就是在政策科学研究范式转换的这一大背景下诞生的,它是美国著名政策研究学者约翰·W·金登在科恩等人提出的“垃圾桶”模型的基础上创立而被学界广泛认同和使用的一个政策分析框架。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三胎”政策议程分析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三胎”政策议程分析乔小桐(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三胎政策是在原有“全面二孩”政策后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放宽,也是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调整与改善。
基于多源流理论模型,通过对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以及三个源流的耦合和政策之窗开启的分析,三种源流的耦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式,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与执政党的执政理念逐渐形成的。
早先的“全面二孩”政策、在边境地区开放的“三孩”政策对公众的心理形成了有力的预热,逐渐放宽的生育政策为“三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解释。
[关键词]三胎;多源流理论;政策议程[中图分类号]C9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2)07-0145-04[作者简介]乔小桐(199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一、引言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号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措施。
三胎政策是为了优化我国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延续了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的逐渐放宽生育的趋势。
作为一项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环境都有重大影响的一项政策,三胎政策何以出台?推动三胎政策议程建立的三个源流都包含哪些内容?三个源流如何耦合?笔者将通过多源流模型对三胎政策进行分析。
二、理论模型本文主要是引用美国学者约翰·金顿的多源流理论模型,从三种不同的源流构建的理论框架中分析政策之窗的开启以及政策议程设立的原因。
多源流信息模型是约翰·金登在借鉴垃圾桶模型基础上建立的,由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构成,问题源流指的是问题如何被外界所界定,通过焦点事件、项目指标等被政府所关注。
浅析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现状及可行性
浅析外国语保送生制度的现状及可行性——暨外国语高中报送生的专业选择与高校学习适应情况的调研的总结报告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外国语学校概况、保送生制度以及保送流程等基本概况,详细解读了自外国语学校成立之初大约六十年间的保送制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原因;继而依靠具体案例横向、纵向对比了保送生和非保送生自入学后的学习成绩、生活适应性等问题,为保证分析样本多样性和准确性,小组采用问卷调查、个案采访、官方数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保送生制度的利与弊;最后与实际相结合小组对调查结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相关调研结论。
关键词:保送生制度专业选择适应情况Abstract:The paper first introduced some general situations of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s, recommended students system and the process of recommendation. It made a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changes and reasons of this recommendation system. Then through individual cases it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recommended and non-recommended students in many aspects like GPA and adaptation. To ensure the diversity and precision of sample analysis, our group has sent out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ed specific students and sought for authority data. We finally dig out a thorough research and relevant survey result by comparing wi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recommendation system and mad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system.Keywords: recommended students system major selection adaptation1.绪论1.1研究背景目前全国共有16所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每年共有约3000名获保送资格的学生,保送生在全国主要高校生源中占很大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N IV ER SI T Y EDU CA T IO N SCI EN CE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第2期(总第126期)保送生政策变迁的多源流分析*李 峻(南京邮电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6)[摘 要]多源流理论是一种新颖的政策过程分析框架,它不但可以揭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政策决策发挥的影响,还可以揭示偶然的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开启政策之窗的可能性。
通过对保送生政策的变迁过程进行多源流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保送生政策本身存在弹性过大的 政策漏洞 ,在 权力黑洞 的侵蚀下形成政策变迁的问题源流;学术界对保送生政策公平性的质疑以及建议是政策变迁的政策源流;我党追求社会公平与和谐的执政理念形成了保送生政策变迁的政治源流,在 隆回事件 和 泰安事件 的 催化 作用下三个源流汇聚在一起,最后使保送生政策大幅度调整。
[关键词]保送生政策多源流理论政策分析[中图分类号]G649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0717(2011)02 0046 05一、政策过程:从阶段理论到多源流理论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拉斯韦尔认为,政策科学 一方面是对政策过程的关注,一方面是对政策过程中所需知识的关注 ,并就此形成政策分析和政策过程两个体系的公共政策模型。
政策分析模型在经济学家和公共行政学家之间占据主导地位,依靠类似杜威主义的程序和理性调查;政策过程模型在政治科学家之间占据主导地位,并将注意力集中在确定政策过程的阶段上 [1]。
拉斯维尔建构了 决策过程 的 概念图系以便指导人们在总体上了解任何集体行动的主要阶段 [2](P23)后来,他把政策制定过程分解为 情报、提议、规定、合法化、应用、终止和评估 七个分立的阶段来简化公共政策决策的复杂性。
这些既能相互融合,又各具特点、风格与价值的阶段序列就是政策过程的阶段论。
过程阶段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对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优点是 把政策过程分解为有限的几个阶段或子阶段,我们可以对每一个阶段进行独立的考察,也可以考察任何阶段之间或所有阶段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公共政策变得更容易理解 [3],并且 阶段论有助于政策科学从一个纯学术的方向走向一个更具判断性的艺术、行业 [4]。
这种建立在逻辑实证主义基础上的传统政策科学认为,可以找到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以确定政策从问题的识别到议程的建立再到政策的产生中的因果联系,进而达到对公共政策进行预测的效果。
但是后来,阶段论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美国政策学家萨巴蒂尔认为,阶段论因为没有确定一套控制各个阶段内部和各个进程之间的系列因果因素,而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理论,对阶段顺序描述也不准确;存在合法的、自上而下的偏见;并且阶段法仅关注某项重大法律的单一政策循环圈。
因此,掌握政策过程的知识并不能对未来的政策走向进行预测。
阶段论在其产生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陷入了困境,因此, 阶段法的积极作用很有限,有必要寻求更好的理论性框架取而代之 [5]。
此时,后现代政策理论试图通过话语转向来重新构建政策科学的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公共政策仅*[收稿日期]2010 12 28[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高考制度重建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N Y209033)[作者简介]李 峻(1976 ),男,湖南新宁人,教育学博士,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李 峻:保送生政策变迁的多源流分析大学教育科学 管理方圆仅是 公众关心的事,同时又具有活力和能量的场。
能量一词意味着场中有足够的目标和意图,这些目标和意图使人们被吸引、被激动、被改变 [6]。
在一个能够表演社会话语的公共能量场中,每个参与者都有参与话语、自由表达自身利益和要求并为之努力行动的权力,这些代表不同利益要求的行动最终能够对政策决策发挥影响。
因此,政府无法主导政策,政策的变迁往往具有偶然性和无法预测性,并且政策过程的内容也要比简单的阶段划分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多源流理论、倡导联盟理论、政策扩散理论和制度选择理论在诸多的后现代政策理论中具有代表性,其中多源流理论更是一种比较有创见性、解释力和发展潜力的理论模型。
1995年美国政治学家约翰 W 金登在科恩的 垃圾桶模型 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源流分析的基本框架。
他认为,在政策系统中存在着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3种不同的源流。
问题在社会四处漂流,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从而上升到政策议程,只有当 各种问题开始引起政府内部及其周围人们的关注 的时候才能被识别。
就政策流来说, 有一个其工作重心就是要产生政策建议的政策共同体,构成整个共同体的人员包括专家和官僚、规划评估方面的人员、预算部门的人员、国会的办事人员、学者、压力集团以及研究人员。
他们各自都有自己最得意的想法或自己的打算;他们在这些政策共同体中四处散发自己的思想。
在这种选择过程中,有些思想政策建议得到了重视,而另一些思想则被抛弃 。
而 政治溪流包括像国民情绪的摇摆不定、公共舆论的变化莫测、行政当局的更换、党派或意识形态在国会中分布状况的改变以及利益集团的影响这样的要素。
这条溪流中实践的发生往往不依赖于问题溪流和建议溪流 [7](P109)。
这3条源流彼此独立,其发生、发展和运作都不依赖于其他源流,但它们在某一关键时间点上汇合到一起,从而打开 政策之窗 ,问题就会被提上政策议程。
政策之窗 的开启是 政策建议的倡导者提出其最得意的解决办法的机会,或者是他们促使其特殊问题受到关注的机会 [7](P209),最可能促使 政策之窗 开启的是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
但是 政策之窗 并不经常打开,且开启的时间也不长。
政策建议的倡导者需要抓住并利用 政策之窗 开启的机会促使自己的政策主张与问题流、政治流相结合,上升到政策议程,达成政策结果。
多源流理论能够揭示偶然的社会事件或政治事件开启政策之窗的可能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政策过程的新视角。
二、保送生政策的变迁历程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等 冷门 的行业性院校开始试点招收保送生。
人们期待通过保送生政策来减少高考 一考定终身 的弊端,并建立一种以考试为主、以保送为辅,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招生制度。
1985年保送生试点院校扩大到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43所高校。
保送的条件是德智体一贯优秀,有较强的创造能力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招收人数控制在计划招生总数的2%以内(师范院校控制在5%以内),可以列在招生计划来源的机动数中,中学保送学生比例在全校毕业生人数的5%。
198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6000余名,占招生总数的1.2%;1986年招收3000多人,占招生总数的0.56%[8]。
1988年2月,国家教委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 将高校招收保送生比例上调到3%,师范院校为10%,并明确招收保送生的条件为:综合表现优秀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或者中师应届毕业生,三好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集训的优秀高中应届毕业生。
20世纪90年代保送生政策基本稳定,但学科特长生的认定范围则逐年扩大,招生人数也逐年上升。
1992年保送生约1.4万人,约占2%;1993年保送生16272人,约占1.7%。
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年~2000年,共有10万名高中生通过保送生制度进入大学。
但保送生政策存在的一些缺陷日益显现,少数学校开始 推良不推优 甚至 推劣 不推 良 ,走后门、拉关系、询私舞弊、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为此,教育部要求对保送生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试以及提出高中会考成绩的等级要求,同时要求各中学接受社会监督,公布保送条件和保送名单。
自1999年起,有资格招收保送生和有资格推荐保送生的高校、中学,分别由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
2000年教育部还要求各省市在保送生参加综合能力测试以后划定录取最低控制线。
然而,堵塞漏洞的修补措施并没有制止弄虚作假现象。
部分中学或学生家长到高校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指标,甚至学校与家长联合起来造假。
2000年湖南隆回一中、山东泰安一中等地的舞弊案引起了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极度关注。
2001年,教育部对保送生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压缩规模、严格标准、严格管理 ,取消指标分配,变数量控制为质47李 峻:保送生政策变迁的多源流分析大学教育科学 管理方圆量控制; 明确规定了只有四类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才有保送资格; 将保送生人数从25000人削减为5000人; 在公共网公布保送生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增加高校对保送生进行文化测试及相关的考核环节。
此后,保送生政策进入稳定期,仅在2007年,作为高考招生诚信机制建设的一部分,教育部增加了对提供虚假材料的保送生进行处罚的条款。
保送生政策从1984年试行以来,以2001年为分水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政策重点有明显差别的阶段:从保送生规模来看,在前阶段保送生范围从农、林、师等冷门专业扩展到所有专业,招收的人数多达25000,占整个招生计划的2%左右,但后阶段每年的规模在6000人~8000人左右,占招生计划的1%左右;从保送标准来看,前一阶段试图回避统一高考 死标准 的弊端,偏重于保送的 软标准 ,操作空间非常大,而后一阶段为了维护保送生政策的公平性,侧重于保送的 硬条件 ,其政策的弹性空间很小,特别是2006年开始对保送生实行文化测试和相关考查制度,几乎使得原始意义的保送生政策荡然无存;从政策导向来看,前阶段重内容建设,不断丰富政策的适用范围,后阶段重政策意义建设,不断增强政策的公平性。
三、多源流的保送生政策分析1.问题源流: 政策漏洞 遭遇 权力黑洞保送生政策可以弥补统一高考在选才时过于 标准化 而失去差异性甄别的弊端,使一部分 偏才 或 奇才 中学生通过特殊的选拔机制进入高校学习,对人才选拔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 制度作为借助国家权利而推行的规范化的实践策略,在指向一定目标和问题解决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 [9]。
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保送生制度一度滋生出腐败现象,违背了保送生政策实行的初衷。
一些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 推良不推优 ,甚至 推劣不推良 ,拉关系、走后门、徇私舞弊,高校也以保送作为 寻租 的手段。
保送生政策最大的漏洞在于保送条件过于弹性。
在 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 中保送生的3项条件中,除了第3条 参加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集训 的标准较为明确外,第1条 德智体美和在劳动教育中表现一贯优秀 、第2条 志愿献身教育事业,并具备从事教师工作素质 都是软性标准,随意性大、可信度低,之后又不断降低保送生的标准,很难利用技术手段防止 荐良不荐优 和弄虚作假等问题。
据统计,某市1988~1994年的1718名保送生中只有210名保送生获得过国家级或省级学科竞赛奖,而校级 三好学生 和无获奖者达到766人,占总人数的43.8%[10]。